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回-原文
商容九间殿死节
诗曰:
忠臣直谏岂沽名,只欲君明国政清。
不愿此身成个是,忍教今日祸将盈?
报储一念坚金石,诛佞孤忠贯玉京。
大志未酧先碎首,令人睹此泪如倾。
话说雷开领五十名军卒,往南都追赶,似电走云飞,风驰雨骤。
赶至天晚,雷开传令:‘你们饱餐,连夜追赶;料去不远。’
军士依言,饱吃了战饭又赶。
将及到二更时分,军士因连日跋涉劳苦,人人俱在马上困倦,险些儿闪下马来。
雷开暗想:‘夜里追赶,只怕赶过了,倘或殿下在后,我反在前,空劳心力;不如歇宿一宵,明日精健好赶。’
叫左右:‘往前边看,可有村舍?暂宿一宵,明日赶罢。’
众军卒因连日追赶辛苦,巴不得要歇息。
两边将火把灯球高举,照得前面松阴密密,却是村庄。
及至看时,乃是一座庙宇。
军卒前来禀曰:‘前边有一古庙,老爷可以暂居半夜,明早好行。’
雷开曰:‘这个却好。’
众军到了庙前,雷开下马,抬头观看,上悬乃是‘轩辕庙’,里边并无庙主,军卒用手推门,齐进庙来,火把一照,只见圣座下一人,鼾睡不醒。
雷开向前看时,却是殿下殷洪。
雷开叹曰:‘若往前行,却不错过了!此也是天数。’
雷开叫:‘殿下,殿下!’
殷洪正在浓睡之间,猛然惊醒,只见灯球火把,一簇人马拥塞。
殿下认的是雷开。
殿下叫:‘雷将军!’
雷开曰:‘殿下,臣奉天子命,来请殿下回朝。百官俱有保本,殿下可以放心。’
殷洪曰:‘将军不必再言,我已尽知,料不能逃此大难。我死也不惧,只是一路行来,甚是狼狈,难以行走。乞将军把你的马与我骑一骑,你意下如何?’
雷开听得,忙答曰:‘臣的马请殿下乘骑,臣愿步随。’
彼时殷洪离庙上马,雷开步行押后,往三叉路口而来。
不表。
且言殷破败望东鲁大道赶来,行了一二日,赶到风云镇,又过十里,只见八字粉墙,金字牌匾,上书‘太师府’。
殷破败勒住马看时,原来是商丞相的府。
殷破败滚鞍下马,径进相府,来看商容。
──商容原是殷破败座主,殷破败是商容的门生,故此下马谒见商容,却不知太子殷郊正在厅上吃饭。
──殷破败忝在门生,不用通报,径到厅前;见殿下同丞相用饭。
殷破败上厅曰:‘千岁,老丞相,末将奉天子旨意,来请殿下回朝。’
商容曰:‘殷将军,你来的好。我想朝歌有四百文武,就无一员官直谏天子,文官钳口,武不能言,受爵贪名,尸位素餐,成何世界!’
丞相正骂起气来,那里肯住!
且说殿下殷郊,颤兢兢面如金纸,上前言曰:‘老丞相不必大怒,殷将军既奉旨拿我,料此去必无生路。’
言罢泪如雨下。
商容大呼曰:‘殿下放心!我老臣本尚未完,若见天子,自有说话。’
叫左右槽头:‘收拾马匹,打点行装,我亲自面君便了。’
殷破败见商容自往朝歌见驾,恐天子罪责。
殷破败曰:‘丞相听启:卑职奉旨来请殿下,可同殿下先回,在朝歌等候;丞相略后一步。见门生先有天子而后私情也。不识丞相可容纳否?’
商容笑曰:‘殷将军,我晓得你这句话:我要同行,你恐天子责你容情之罪。也罢,殿下,你同殷将军前去;老夫随后便至。’
却说殿下离了商容府第,行行且止,两泪不干。
商容便叫殷破败:‘贤契,我响当当的殿下交与你,你莫望功高,有伤君臣大义,则罪不胜诛矣。’
破败顿首曰:‘门下领命,岂敢妄为!’
殿下辞了商容,同殷破败上马,一路行来。
殷郊在马上暗想:我虽身死不辞,还有兄弟殷洪,尚有申冤报恨之时。’
行非一日,不觉来到三叉路口。
军卒报雷开。
雷开到辕门来看时,只见殿下同殷破败在马上。
雷开曰:‘恭喜千岁回来!’
殿下下马进营,殷洪在帐上高坐,只见报说:‘千岁来了。’
殷洪闻言,抬头看时,果见殷郊。
殷郊又见殷洪,心如刀绞,意似油煎,赶上前,一把扯住殷洪,放声大哭曰:‘我兄弟二人,生前得何罪与天地!东南逃走,不能逃脱,竟遭网罗!两人被擒,父母戴天之仇,化为乌有。’
顿足搥胸,伤心切骨:‘可怜我母死无辜,子亡无罪!’
正是二位殿下悲啼,只见三千士卒闻者心酸,见者掩鼻。
二将不得已,催动人马望朝歌而来。
有诗为证,诗曰:
皇天何苦失推详,兄弟逃灾离故乡。
指望借兵申大恨,孰知中道遇豺狼。
思亲漫有冲霄志,诛佞空怀报怨方。
此日双双投陷穽,行人一见泪千行。
话说殷、雷二将获得殿下,将至朝歌,安下营寨。
二将进城回旨,暗喜成功。
有探马报到武成王黄飞虎帅府来,说:‘殷、雷二将已捉获得二位殿下,进城回旨。’
黄飞虎听报大怒:‘这匹夫!你望成功,不顾成汤后嗣,我叫你千锺未享餐刀剑,功未褒封血染衣!’
令黄明、周纪、龙环、吴炎:‘你们与我传请各位老千岁与诸多文武,俱至午门会齐。’
四将领命去了。
黄飞虎上了坐骑,径至午门。
方才下骑,只见纷纷文武,往往官僚,闻捉获了殿下,俱到午门。
不一时,亚相比干、微子、箕子、微子启、微子衍、伯夷、叔齐、上大夫胶鬲、赵启、杨任、孙寅、方天爵、李烨、李燧,百官相见。
黄飞虎曰:‘列位老殿下,诸位大夫,今日安危,俱在丞相、列位谏议定夺。吾乃武臣,又非言路,乞早为之计。’
正议论间,只见军卒簇拥二位殿下来到午门。
百官上前,口称‘千岁’。
殷郊、殷洪垂泪大叫曰:‘列位皇伯、皇叔并众位大臣!可怜成汤三十一世之孙,一旦身遭屠戮。我自正位东宫,并无失德,纵有过恶,不过贬谪,也不致身首异处。乞列位念社稷为重,保救余生,不胜幸甚!’
微子启曰:‘殿下,不妨。多官俱有本章保奏,料应无事。’
且言殷、雷二将进寿仙宫回旨,纣王曰:‘既拿了逆子,不须见朕,速斩首午门正法,收尸埋葬回旨。’
殷破败奏曰:‘臣未得行刑旨出,焉敢处决!’
纣王即用御笔书‘行刑’二字付与。
殷、雷二将捧行刑旨意,速出午门来。
黄飞虎一见,火从心上起,怒向胆边生,站立午门正中,阻住二将,大叫曰:‘殷破败!雷开!恭喜你擒太子有功,杀殿下有爵!只怕你官高必险,位重者身危!’
殷、雷二将还未及回言,只见一员官,乃上大夫赵启是也,走上前,劈手一把,将殷破败捧的行刑旨扯得纷纷粉碎,厉声大叫曰:‘昏君无道,匹夫助恶,谁敢捧旨擅杀东宫太子!谁敢执宝剑妄斩储君!似今朝纲常大变,礼义全无!列位老殿下,诸位大臣,午门非议国事之所,齐到大殿,鸣其钟鼓,请驾临朝,俱要犯颜直谏,以定国本。’
殷、雷二将见众官激变,不复朝仪,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出。
黄飞虎又命黄明、周纪等四将,守住殿下,以防暗害。
这八名奉御官把二位殿下绑缚,只等行刑旨意,孰知众官阻住。
这且不言。
且说众官齐上大殿,鸣钟击鼓,请天子登殿。
纣王在寿仙宫听见钟鼓之声,正欲传问,只见奉御官奏曰:‘合朝文武请陛下登殿。’
纣王对妲己曰:‘此无别事,只为逆子,百官欲来保奏。如何处治?’
妲己曰:‘陛下传出旨意:今日斩了殿下,百官明日见朝。一面传旨,一面催殷破败回旨。’
奉御官旨意下,百官仰听玉音:‘诏曰:君命召,不俟驾;君赐死,不敢生。此万古之大法,天子所不得轻重者也。今逆子殷郊,助恶殷洪,灭伦藐法,肆行不道,仗剑入宫,擅杀逆贼姜环,希图无证:复持剑敢杀命官,欲行弒父。悖理逆常,子道尽灭。今擒获午门,以正祖宗之法。卿等毋得助逆佑恶,明听朕言。如有国家政事,俟明日临殿议处。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奉御官读诏已毕,百官无可奈何,纷纷议论不决,亦不敢散;不知行刑旨已出午门了。
这且不表。
单言上天垂象,定下兴衰,二位殿下乃‘封神榜’上有名的,自是不该绝命。
当有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只因一千五百年神仙犯了杀戒,昆仑山玉虚宫掌阐道法宣扬正教圣人元始天尊闭了讲筵,不阐道德;二仙无事,闲乐三山,兴游五岳,脚踏云光,往朝歌径过,忽被二位殿下顶上两道红光把二位大仙足下云光阻住。
二仙乃拨开云头观看,见午门杀气连绵,愁云卷结。
二仙早知其意。
广成子曰:‘道兄,成汤王气将终,西岐圣主已出。你看那一簇众生之内,绑缚二人,红气冲霄,命不该绝;况且俱是姜子牙帐下名将,你我道心,无处不慈悲,何不救他一救。你带他一个,我带他一个回山,久后助姜子牙成功,东进五关,也是一举两得。’
赤精子曰:‘此言有理,不可迟误。’
广成子忙唤黄巾力士:‘与我把那二位殿下抓回本山来听用!’
黄巾力士领法旨,驾起神风,只见播土扬尘,飞沙走石,地暗天昏,一声响喨,如崩开华岳,折倒泰山,吓得围宿三军,执刀士卒,监斩殷破败用衣掩面,抱头鼠窜;及至风息无声,二位殿下不知何往,踪迹全无。
吓得殷破败魂不附体,异事非常。
午门外众军一声吶喊。
黄飞虎在大殿听读诏,才商议纷纷;忽听喊声,比干正问何事吶喊,有周纪到大殿,报黄飞虎曰:‘方才大风一阵,满道异香,飞沙走石,对面不能见人。只一声衔喨,二位殿下不知刮往何处去了。异事非常,真是可怪!’
百官闻言,喜不自胜。
叹曰:‘天不亡衔冤之子,地不绝成汤之脉。’
百官俱有喜色。
只见殷破败慌忙进宫,启奏纣王。
后人有诗感叹此事,诗曰:‘仙风一阵异香生,播土扬尘蔽日明。力士奉文施道术;将军失守枉持兵。空劳铁骑追风影,漫有谗言害鹡鸰。堪叹废兴皆定数,周家八百已生成。’
话说殷破败进寿仙宫,见纣王奏曰:‘臣奉旨监斩,正候行刑旨出,忽被一阵狂风,把二殿下刮将去了,无踪无迹。异事非常,请旨定夺。’
纣王闻言,沉吟不语,暗想曰:‘奇哉!怪哉!’心下犹豫不决。
且说丞相商容,随后赶进朝歌,只听得朝歌百姓俱言“风刮去二位殿下”,商容甚是惊异。
来到午门,只见人马拥挤,甲士纷纷。
商容径进午门,过九龙桥,时有比干看见商容前来,百官俱上前迎接,口称:“丞相。”
商容曰:“众位老殿下,列位大夫,我商容有罪,告归林下未久;孰意天子失政,杀子诛妻,荒淫无道,可惜堂堂宰府,烈烈三公,既食朝廷之禄,当为朝廷之事,为何无一言谏止天子者,何也?”
黄飞虎曰:“丞相,天子深居内宫,不临大殿,有旨皆系传奉。诸臣不得面君,真是君门万里。
今日殷、雷二将把殿下捉获,进都城回旨,绑缚午门,专候行刑旨意,幸上大夫赵先生扯碎旨意,百官鸣钟击鼓,请天子临殿面谏。
只见内宫传旨,俟斩了殿下,明日看百官奏章。
内外不通,君臣阻隔,不得面奏。
正无可奈何,却得天从人愿,一阵狂风,把二位殿下刮将去了。
殷破败才进宫回旨,尚未出来。
老丞相略等一等,俟他出来,便知端的。
只见殷破败走出大殿,看见商容,未及言说。
商容向前曰:“殿下被风刮去了,恭喜你的功高任重,不日列土分茅!”
殷破败欠身打躬曰:“丞相罪杀末将了!君命点差,非为己私,丞相错怪我了。”
商容对百官曰:“老夫此来,面见天子,有死无生,今日必犯颜直谏,舍身报国,庶几有日见先王于在天之灵。”
叫执殿官鸣钟击鼓。
执殿官将钟鼓齐鸣,奉御官奏乐请驾。
纣王正在宫中,因风刮去殿下,郁郁不乐。
又闻奏乐临朝,钟鼓不绝,纣王大怒,只得命驾登殿,升了宝座。
百官朝贺毕。
天子曰:“卿等有何奏章?”
商容在丹墀下,俯伏不言。
纣王观见丹墀下俯伏一人,身穿缟素,又非大臣,王曰:“俯伏何人?”
商容奏曰:“致政首相待罪商容朝见陛下。”
纣王见商容,惊问曰:“卿既归林下,复往都城,不遵宣诏,擅进大殿,何自不知进退如此!”
商容肘膝行至滴水檐前,泣而奏曰:“臣昔居相位,未报国恩;近闻陛下荒淫酒色,道德全无,听谗逐正,紊乱纪纲,颠倒五常,污蔑彝伦,君道有亏,祸乱已伏。
臣不避万刃之诛,具疏投天,恳乞陛下容纳,直拨云见日,普天之下瞻仰圣德于无疆矣。”
商容将本献上,比干接表,展于龙案。
纣王观之:“具疏臣商容奏:为朝廷失政,三纲尽绝,伦纪全乖,社稷颠危,祸乱己生,隐忧百出事:臣闻天子以道治国,以德治民,克勤克戒,毋敢怠荒,夙来祗惧,以祀上帝,故宗庙社稷,乃得盘石之安,金汤之固。
昔日陛下初嗣宝位,修仁行义,不遑宁处,罔敢倦勤,敬礼诸侯,优恤大臣,忧民劳苦,惜民货财,智服四夷,威加遐迩,雨顺风调,万民乐业,真可轶尧驾舜,乃圣乃神,不是过也。
不意陛下近时信任奸邪,不修政道,荒乱朝政,大肆凶顽,近佞远贤,沉湎酒色,日事声歌。
听谗臣设谋,而陷正宫,人道乖和;信妲己赐杀太子,而绝先王宗嗣,慈爱尽灭;忠谏遭其炮烙惨刑,君臣大义已无。
陛下三纲污蔑,人道俱垂,罪符夏桀,有忝为君。
自古无道之君,未有过此者。
臣不避斧钺之诛,献逆耳之言,愿陛下速赐妲己自尽于宫闱,申皇后、太子屈死之冤,斩谗臣于藁街,谢忠臣义士惨刑酷死之苦。
人民仰服,文武欢心,朝纲整饬,宫内肃清。
陛下坐享太平,安康万载。
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臣临启不胜惶悚待命之至!谨疏以闻。”
纣王看完表章大怒,将本扯得粉碎,传旨命当驾官:“将这老匹夫拿出午门,用金瓜击死!”
两边当驾官欲待上前,商容站立檐前,大呼曰:“谁敢拿我!我乃三世之股肱,托孤之大臣!”
商容手指纣王大骂曰:“昏君!你心迷酒色,荒乱国政,独不思先王克勤克俭,聿修厥德,乃受天明命;今昏君不敬上天,弃厥先宗社,谓恶不足畏,谓敬不足为,异日身弒国亡,有辱先王。
且皇后乃元配,天下国母,未闻有失德。昵比妲己,惨刑毒死,大纲已失。
殿下无辜,信谗杀戮,今飘刮无踪,父子伦绝。
阻忠杀谏,炮烙良臣,君道全亏。
眼见祸乱将兴,灾异迭见。
不久宗庙坵墟,社稷易主。
可惜先王竭精掞髓遗为子孙万世之基,金汤锦绣之天下,被你这昏君断送了个干干净净的!你死于九泉之下,将何颜见你之先王哉!”
纣王拍案大骂:“快拿匹夫击顶!”
商容大喝左右:“吾不惜死!帝乙先君:老臣今日有负社稷,不能匡救于君,实愧见先王耳!你这昏君,天下只在数载之间,一旦失与他人!”
商容望后一闪,一头撞倒龙盘石柱上面。
──可怜七十五岁老臣,今日尽忠,脑浆喷出,血染衣襟,一世忠臣,半生孝子,今日之死,乃是前生造定的。
后人有诗吊之,诗曰:速马朝歌见纣王,九间殿上尽忠良。
骂君不怕身躯碎,叱主何愁剑下亡。
炮烙岂辞心似铁,忠言直谏意如钢。
今朝撞死金阶下,留得声名万古香。
话说众臣见商容撞死阶下,面面相觑。
纣王犹怒声不息,吩咐奉御官:“将这老匹夫尸骸抛去都城外,毋得掩埋!”
左右将商容尸骸扛去城外。
不题。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回-译文
商容在九间殿殉节。
诗中说:忠诚的臣子直言进谏,哪里是为了追求名声,只是希望君主明智,国家政治清明。不愿自己的身体成为牺牲,忍受今日的灾祸即将充满。
忠诚坚定的信念如金石般坚固,诛杀奸佞的忠诚如玉京般纯洁。伟大的志向还未得到回报,就先失去了生命,看到这一幕让人泪如泉涌。
雷开带着五十名士兵,向南都追赶,如同闪电一般快速,风驰电掣。到了晚上,雷开下令:‘你们吃饱饭,连夜追赶;估计不会太远。’士兵们按照命令,吃饱了战斗饭继续追赶。快到二更时分,士兵们因为连续多日行军劳苦,每个人都在马上感到困倦,差点从马上摔下来。雷开暗自想:‘夜里追赶,只怕赶过了头,如果殿下在我们后面,我却在前面,那不是白费力气;不如今晚歇宿一夜,明天精神饱满再赶。’他对身边的人说:‘往前看看,有没有村庄?今晚暂住一晚,明天再赶。’由于连续多日追赶辛苦,士兵们都想休息。两边举起火把和灯笼,照亮了前面的松树阴影,原来是个村庄。等到看清楚时,发现是一座庙宇。士兵们上前报告说:‘前面有一座古庙,老爷可以暂时住一晚,明天再走。’雷开说:‘这很好。’士兵们到了庙前,雷开下马,抬头看去,上面挂着‘轩辕庙’的匾额,里面没有庙主,士兵们用手推门,一起进了庙。火把一照,只见圣座下有一个人正在打鼾,睡得沉。雷开上前看时,原来是殿下殷洪。雷开叹息说:‘如果我们继续往前走,就错过了!这也是天意。’雷开叫道:‘殿下,殿下!’殷洪正在熟睡之间,突然惊醒,只见灯笼火把,一队人马拥塞。殿下认出是雷开。殿下叫道:‘雷将军!’雷开说:‘殿下,我奉天子之命,来请殿下回朝。百官都有奏本,殿下可以放心。’殷洪说:‘将军不必再说了,我已经知道了,料想不能逃脱这场大难。我死也不怕,只是这一路走来,非常狼狈,难以行走。请你把你的马借给我骑一骑,你意下如何?’雷开一听,急忙回答:‘臣的马请殿下骑,臣愿意步行跟随。’当时殷洪离开庙宇骑上马,雷开步行在后面,往三岔路口走去。不提。
再说殷破败朝着东鲁大道追赶,走了一两天,赶到风云镇,又走了十里,只见粉墙八字,金字牌匾,上书‘太师府’。殷破败勒住马看时,原来是商丞相的府。殷破败下马,径直走进相府,来看商容。──商容原本是殷破败的座主,殷破败是商容的门生,所以下马拜见商容,却不知道太子殷郊正在厅上吃饭。──殷破败作为门生,不用通报,直接走到厅前;看到殿下和丞相一起吃饭。殷破败上厅说:‘千岁,老丞相,末将奉天子之命,来请殿下回朝。’商容说:‘殷将军,你来得正好。我想朝歌有四百文武,却没有一个官员敢直言进谏天子,文官闭口不言,武官不能说话,争名夺利,尸位素餐,这成什么世界!’丞相正在气头上,哪里肯停!再说殿下殷郊,脸色苍白,泪如雨下,上前说:‘老丞相不必生气,殷将军既然奉旨来抓我,料想此去必无生路。’说完泪如雨下。商容大声说:‘殿下放心!我这个老臣还有话要说,如果见到天子,自有分说。’他对身边的人说:‘准备马匹,整理行装,我亲自面见天子。’殷破败见商容要亲自去朝歌见天子,担心天子会怪罪。殷破败说:‘丞相请听:我奉旨来请殿下,可以和殿下先回朝歌等候;丞相稍后一步。这样先见到天子,再谈私情。不知道丞相是否同意?’商容笑着说:‘殷将军,我知道你这句话:我要一起走,你担心天子会怪罪你宽恕我的罪。好吧,殿下,你和殷将军先走;老夫随后就到。’说到这里,殿下离开了商容的府邸,边走边哭,泪流不止。商容叫殷破败说:‘贤契,我把这个硬骨头殿下交给你,你千万不要为了功高而伤害君臣大义,那样罪过就大了。’破败跪下说:‘门下领命,岂敢妄为!’殿下和殷破败告别了商容,骑上马,一路前行。殷郊在马上暗自想:我虽然不怕死,但还有兄弟殷洪,还有申诉冤屈的机会。”走了一段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三岔路口。士兵报告雷开。雷开到辕门一看,只见殿下和殷破败骑在马上。雷开说:‘恭喜千岁回来!’殿下下马进入营地,殷洪在帐中坐着,只见报告说:‘千岁来了。’殷洪一听,抬头看去,果然看到殷郊。殷郊看到殷洪,心如刀绞,意似油煎,上前一把抓住殷洪,放声大哭说:‘我们兄弟二人,生前有什么罪过,以至于逃难离乡?希望借兵申诉大恨,却没想到半路上遇到豺狼。思念亲人,虽然有冲天的志向,但诛杀奸佞,空怀报复之心。今天我们双双陷入陷阱,行人一见都泪如雨下。’正是两位殿下悲啼之际,只见三千士兵听者心酸,见者掩鼻。两位将军不得不催动人马向朝歌进发。有诗为证,诗中说:皇天为何失去理智,兄弟逃难离故乡。希望借兵申诉大恨,却没想到半路上遇到豺狼。思念亲人,虽然有冲天的志向,但诛杀奸佞,空怀报复之心。今天我们双双陷入陷阱,行人一见都泪如雨下。
话说殷、雷二将把两位殿下抓到了,准备回朝歌安营扎寨。二将进城复命,心里暗自高兴。有探马报告到武成王黄飞虎的帅府,说:‘殷、雷二将已经抓到了两位殿下,进城复命。’黄飞虎听后大怒:‘这个家伙!你只想着成功,却不顾成汤的后代,我要让你千锺美酒还没来得及享用,就被刀剑杀死,功劳未得褒奖,血却染红了衣衫!’命令黄明、周纪、龙环、吴炎:‘你们去请各位老将军和众位文武大臣,都到午门集合。’四位将领领命而去。黄飞虎骑上马,直接去了午门。刚下马,就看到众多文武百官,纷纷来到午门。不多时,亚相比干、微子、箕子、微子启、微子衍、伯夷、叔齐、上大夫胶鬲、赵启、杨任、孙寅、方天爵、李烨、李燧,百官相见。黄飞虎说:‘各位老殿下,诸位大夫,今天的安危,都在丞相和各位谏议的决策上。我作为武将,又不在言路,请早做打算。’正在议论间,只见士兵簇拥着两位殿下来到午门。百官上前,口称‘千岁’。殷郊、殷洪泪流满面,大叫道:‘各位皇伯、皇叔和众位大臣!可怜成汤三十一世之孙,一旦遭遇杀戮。我从正位东宫,并无失德,纵有过错,也不过是贬谪,不至于身首异处。请各位考虑国家社稷为重,保救我们的余生,不胜感激!’微子启说:‘殿下,不要担心。众官都有奏章保奏,应该没事。’
且说殷、雷二将进寿仙宫复命,纣王说:‘既然已经抓到了逆子,不必见我,立即斩首午门正法,收尸埋葬后复命。’殷破败奏道:‘臣没有得到行刑的旨意,怎么敢处决!’纣王立即用御笔写下‘行刑’二字交给他。殷、雷二将拿着行刑的旨意,迅速出午门。黄飞虎一见,心中怒火中烧,怒气冲冲,站在午门中央,挡住二将,大声说:‘殷破败!雷开!恭喜你们抓到太子有功,杀死殿下有封赏!只怕你们官位越高越危险,地位越高越危险!’殷、雷二将还未及回答,只见一位官员,是上大夫赵启,走上前,一把夺过殷破败手中的行刑旨,把它撕得粉碎,大声喊道:‘昏君无道,你这个匹夫助纣为虐,谁敢拿着旨意擅自杀死东宫太子!谁敢拿起宝剑妄图斩杀储君!如今朝纲大乱,礼义全无!各位老殿下,诸位大臣,午门不是议论国事的地方,都到大殿去,敲钟击鼓,请陛下上朝,都要直言进谏,以定国家根本。’殷、雷二将见众官情绪激动,不再遵循朝仪,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黄飞虎又命令黄明、周纪等四位将领,守住殿下,以防暗害。这八名奉御官把两位殿下绑起来,只等行刑的旨意,但众官挡住了。这件事暂且不表。
再说众官一起上大殿,敲钟击鼓,请天子登殿。纣王在寿仙宫听到钟鼓声,正想询问,只见奉御官奏道:‘满朝文武请陛下登殿。’纣王对妲己说:‘这没有别的事,只是因为逆子,百官想要保奏。怎么处理?’妲己说:‘陛下传下旨意:今天斩了殿下,百官明天上朝。一面传旨,一面催促殷破败复命。’奉御官传达旨意后,百官仰头听着玉音:
诏曰:君命召,不俟驾;君赐死,不敢生。这是万古不变的法则,天子不能随意改变。现在逆子殷郊,助纣为虐的殷洪,灭伦悖法,胡作非为,持剑闯宫,擅自杀死逆贼姜环,企图篡位:又持剑敢杀命官,意图弑父。悖逆常理,子道全失。现在在午门擒获,以正祖宗之法。你们不要助纣为虐,听我之言。如有国家政事,待明日上殿议处。特此诏示,希望你们明白。’
奉御官读完诏书,百官无可奈何,纷纷议论不决,也不敢散去;不知道行刑的旨意已经出了午门。这件事暂且不表。
单说上天降下征兆,定下兴衰,两位殿下是‘封神榜’上有名的,自然不该绝命。当时有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只因一千五百年前神仙犯了杀戒,昆仑山玉虚宫掌阐道法宣扬正教的圣人元始天尊闭了讲筵,不宣扬道德;二仙无事,闲游三山,兴游五岳,脚踏云光,路过朝歌,忽然被两位殿下头顶上的两道红光挡住了他们脚下云光。二仙拨开云头观看,见午门杀气连绵,愁云笼罩。二仙早知道其中的意思。广成子说:‘道兄,成汤王气将终,西岐圣主已经出现。你看那一群人中,绑着两人,红光冲天,命不该绝;况且他们都是姜子牙帐下的名将,我们道心无处不慈悲,何不救他们一救。你带一个,我带一个回山,日后助姜子牙成功,东进五关,也是一举两得。’赤精子说:‘此言有理,不可迟疑。’广成子立即呼唤黄巾力士:‘带那两位殿下去本山听用!’黄巾力士领命,驾起神风,只见播土扬尘,飞沙走石,地暗天昏,一声巨响,如崩开华岳,折倒泰山,吓得围宿三军,执刀士卒,监斩殷破败用衣掩面,抱头鼠窜;等到风息无声,两位殿下不知去向,踪迹全无。吓得殷破败魂不附体,异事非常。午门外众军一声呐喊。黄飞虎在大殿听读诏书,才商议纷纷;忽听喊声,比干正问何事呐喊,周纪到大殿报告黄飞虎说:‘刚才一阵狂风,满道异香,飞沙走石,对面不能见人。只一声巨响,两位殿下不知被刮到何处去了。异事非常,真是奇怪!’百官听后,喜不自胜。感叹道:‘天不亡含冤之子,地不绝成汤之脉。’百官都面露喜色。只见殷破败慌忙进宫,启奏纣王。后人有诗感叹此事,诗曰:
仙风一阵异香生,播土扬尘蔽日明。力士奉文施道术;将军失守枉持兵。
空劳铁骑追风影,漫有谗言害鹡鸰。堪叹废兴皆定数,周家八百已生成。
话说殷破败进寿仙宫,见纣王奏道:‘臣奉旨监斩,正等待行刑的旨意出来,忽然一阵狂风,把两位殿下刮走了,无影无踪。异事非常,请旨定夺。’纣王听后,沉默不语,暗想:‘奇怪!怪哉!’心中犹豫不决。
且说丞相商容,随后赶进朝歌,只听得朝歌百姓都在说‘风把两位殿下刮走了’,商容非常惊讶。来到午门,只见人马拥挤,士兵纷纷。商容径直走进午门,穿过九龙桥,这时比干看见商容来了,百官都上前迎接,口称:‘丞相。’商容说:‘各位老殿下,各位大夫,我商容有罪,刚刚告老还乡不久;没想到天子失政,杀害儿子和妻子,荒淫无道,可惜这么好的宰相府,这么威严的三公,既然吃着朝廷的俸禄,就应该为朝廷的事情尽忠,为什么没有人敢去劝谏天子呢?’黄飞虎说:‘丞相,天子深居内宫,不临朝处理政务,所有的旨意都是传达的。臣子们不能直接面见天子,真是君门深似海。今天殷、雷两位将军把殿下抓了起来,进都城汇报,绑在午门,等待行刑的旨意,幸亏上大夫赵先生撕碎了旨意,百官鸣钟击鼓,请天子临殿面谏。只见内宫传旨,等斩了殿下,明天再看百官的奏章。内外不通,君臣阻隔,不能面奏。正没有办法,却得了一阵狂风,把两位殿下刮走了。殷破败才进宫汇报,还没有出来。老丞相稍微等一等,等他出来,就知道真相了。”只见殷破败走出大殿,看见商容,还没来得及说话。商容上前说:‘殿下被风吹走了,恭喜你的功绩显赫,不久就要被封赏!’殷破败欠身鞠躬说:‘丞相,是末将的罪过!君命点差,不是为了私利,丞相误会我了。’商容对百官说:‘我这次来,面见天子,有死无生,今天一定要冒犯天子的威严直言进谏,舍身报国,希望有一天能在天上的先王灵前见到我。’叫执殿官鸣钟击鼓。执殿官将钟鼓齐鸣,奉御官奏乐请天子。纣王正在宫中,因为风把殿下刮走了,心情郁闷。又听说奏乐临朝,钟鼓不断,纣王大怒,只得命令驾登殿,升上宝座。百官朝贺完毕。天子说:‘你们有什么奏章?’商容在丹墀下跪伏不说话。纣王看到丹墀下跪伏着一个人,身穿白衣,又不是大臣,王说:‘跪伏的是什么人?’商容奏报:‘致政首相商容冒犯陛下。’纣王见到商容,惊讶地问:‘你既然已经退休,为什么又来都城,不遵守宣诏,擅自进入大殿,你不知道进退之道吗!’商容用手肘和膝盖行走至滴水檐前,哭着奏报:‘臣过去在相位,没有报答国家的恩情;最近听说陛下荒淫酒色,道德全无,听信谗言驱逐忠臣,扰乱法纪,颠倒伦常,污蔑道德,君道有亏,祸乱已经潜伏。臣不惧万刃之诛,写下奏疏投天,恳请陛下容纳,直拨云见日,普天之下都能瞻仰圣德,无远弗届。’商容将奏疏献上,比干接过奏疏,展开在龙案上。纣王观看奏疏:
‘具疏臣商容奏:因为朝廷失政,三纲全断,伦常全乱,国家危在旦夕,祸乱已经产生,隐忧层出不穷的事:臣听说天子以道德治国,以仁德治民,勤勉谨慎,不敢懈怠,自古以来敬畏上帝,所以宗庙社稷,才能得到坚固的保障,像金汤一样的坚固。昔日陛下初登宝位,修仁行义,不知疲倦,不敢懈怠,尊敬诸侯,优待大臣,关心百姓的劳苦,珍惜百姓的财物,智慧地服侍四方,威震远方,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真正可以超越尧舜,是圣人是神,不是夸张。没想到陛下最近信任奸臣,不修政道,荒废朝政,大肆凶残,亲近奸臣,远离贤臣,沉迷酒色,日日沉迷于声乐。听信谗臣的计谋,陷害正宫,人道乖离;相信妲己的谗言杀害太子,断绝先王的宗嗣,慈爱全无;忠臣遭到炮烙之刑,君臣大义已无。陛下三纲败坏,人道尽失,罪孽深重,有愧于君。自古以来无道之君,没有比这更甚的。臣不惧斧钺之诛,献上逆耳之言,希望陛下速令妲己在宫中自尽,为皇后、太子申冤,斩杀谗臣于街市,为忠臣义士的惨死表示哀悼。人民敬服,文武欢心,朝纲整饬,宫内肃清。陛下安享太平,千秋万代。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臣临启不胜惶恐,待命之至!谨疏以闻。’纣王看完奏疏大怒,将奏疏撕得粉碎,传旨命令当驾官:‘把这老东西拉到午门,用金瓜砸死!’两边当驾官想要上前,商容站在檐前,大声呼喊:‘谁敢抓我!我可是三朝老臣,托孤的大臣!’商容指着纣王大骂:‘昏君!你沉迷酒色,荒废国政,难道不想想先王勤俭节约,修养德行,才得到天命;如今昏君不敬上天,抛弃先王的宗庙社稷,认为恶不足畏,认为敬不足为,将来身死国亡,有辱先王。皇后是元配,天下的国母,从未听说她有失德。亲近妲己,惨遭毒死,大纲已失。殿下无辜,听信谗言被杀,如今飘然离去,父子关系断绝。阻挠忠臣,杀害谏言,炮烙忠良,君道全失。眼见祸乱将起,灾异频现。不久宗庙将成废墟,社稷易主。可惜先王竭尽全力留下的万世基业,金汤锦绣的天下,被你这昏君断送得干干净净!你在九泉之下,将有何面目见先王!’纣王拍案大骂:‘快把这匹夫拉下去砸死!’商容大声对左右说:‘我不惜死!帝乙先君:老臣今日有负社稷,不能救君于危难,实在愧对先王!你这昏君,天下在数载之间,一旦失去,将落入他人之手!’商容向后一闪,一头撞倒龙盘石柱上。──可怜七十五岁的老臣,今日尽忠,脑浆迸出,血染衣襟,一世忠臣,半生孝子,今日之死,乃是前生注定。后人有诗悼念,诗曰:
‘速马朝歌见纣王,九间殿上尽忠良。骂君不怕身躯碎,叱主何愁剑下亡。炮烙岂辞心似铁,忠言直谏意如钢。今朝撞死金阶下,留得声名万古香。’话说众臣见商容撞死在阶下,面面相觑。纣王仍然怒气不息,吩咐奉御官:‘把这老东西的尸体扔到城外,不得掩埋!’左右将商容的尸体抬到城外。不提。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回-注解
商容:商容,古代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以直谏著称,此处可能指代具有高尚品德和忠诚的官员。
九间殿:古代宫殿中的大殿。
死节:死节,指为了坚守节操或忠诚而牺牲生命。
忠臣直谏:忠臣直谏,指忠诚的臣子勇于直接向君主进谏,即使冒着被处罚的风险。
君明国政清:君明国政清,形容君主明智,国家政治清明。
报储:报储,指报答君主的恩情。
诛佞:诛佞,指诛杀奸佞小人。
玉京:玉京,古代传说中的仙界,此处可能比喻理想的政治环境。
大志未酬:大志未酬,指伟大的抱负尚未实现。
轩辕庙:轩辕庙,位于河南省新郑市,是纪念黄帝的庙宇。
殷洪:殷洪,此处可能指代某个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物,如殷商的某位王子。
雷开:雷开,此处可能指代某个具有军事才能的人物。
军卒:军卒,指军队中的普通士兵。
天晚:天晚,指天色已晚,夜晚来临。
报本:报本,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储君:储君,指国家未来的君主,即太子。
诛佞孤忠:诛佞孤忠,指忠诚于君主,敢于诛杀奸佞。
玉京贯:玉京贯,指忠诚如玉,纯洁无瑕。
三叉路口:三叉路口,指三条道路交汇的地方,此处可能指代命运的交汇点。
殷破败:殷破败,此处可能指代某个具有军事才能的人物,与殷洪和殷郊有某种关系。
东鲁大道:东鲁大道,指古代鲁国东部的大道。
太师府:太师府,古代官名,此处可能指代某个高官的府邸。
千岁:千岁是对皇族成员的尊称。
贤契:贤契,古代对门生或弟子的尊称。
冲霄志:冲霄志,指志向高远,有抱负。
报怨方:报怨方,指报仇的方法或方式。
陷穽:陷穽,指陷入陷阱,比喻陷入困境。
殷:殷指的是殷商,这里指的是殷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约公元前1600年由汤建立,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所灭。
雷:雷在这里指的是雷震子,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神话人物,是商朝末年的一个将领。
殿下:古代对皇帝或皇后子女的尊称。
朝歌:商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
武成王:武成王是古代对功勋卓著的武将的尊称,这里指的是黄飞虎。
黄飞虎:黄飞虎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人物,是商朝末年的名将。
成汤:成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汤的尊称,这里指代商朝。
后嗣:后嗣指的是皇位的继承者。
午门:古代宫殿的正门,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老千岁:老千岁是对年长且地位尊贵的皇族成员的尊称。
谏议:谏议是古代官职,负责向皇帝进言献策。
丞相:古代官名,指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代的总理。
文武:文武指的是文臣和武将。
亚相:亚相是古代官职,是宰相的副手。
比干:商朝末年的一位忠臣,因直言进谏被杀。
微子:微子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因不满纣王而出走。
箕子:箕子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因劝谏纣王而被囚。
伯夷:伯夷是商朝末年的贤人,因不满纣王而隐居。
叔齐:叔齐是伯夷的弟弟,也是商朝末年的贤人。
胶鬲:胶鬲是商朝末年的贤臣。
赵启:赵启是商朝末年的官员。
杨任:杨任是商朝末年的官员。
孙寅:孙寅是商朝末年的官员。
方天爵:方天爵是商朝末年的官员。
李烨:李烨是商朝末年的官员。
李燧:李燧是商朝末年的官员。
社稷:国家的象征。
社稷为重:社稷为重意味着以国家利益为重。
行刑:行刑指的是执行死刑。
午门正法:午门正法意味着在午门执行死刑。
血染衣:血染衣是指因战事或刑杀而沾染血迹。
千锺未享:千锺未享是指未能享受千钟的财富。
功未褒封:功未褒封是指功绩未得到应有的奖赏。
封神榜:封神榜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神话故事,指的是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封有功之臣为神。
赤精子:赤精子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神话人物,是元始天尊的弟子。
广成子:广成子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神话人物,是元始天尊的弟子。
杀戒:杀戒是指修行者应避免杀生的戒律。
阐道法:阐道法是指宣扬正道和教化。
元始天尊: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一个至高无上的神。
玉虚宫:玉虚宫是元始天尊的道场。
黄巾力士:黄巾力士是道教神话中的神力之士。
华岳:华岳是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
泰山:泰山是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
周家:周家指的是周朝,周朝是继商朝之后的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八百:八百指的是周朝的寿命,大约存在了八百年。
奉御官:皇帝身边的官员。
玉音:玉音是指皇帝的声音,这里指皇帝的旨意。
逆子:逆子是指不孝之子。
弒父:弒父是指杀害父亲。
悖理逆常:悖理逆常是指违背常理和常规。
命不该绝:命不该绝是指命运不该如此悲惨。
力士:力士是指有力气的武士。
播土扬尘:播土扬尘是指尘土飞扬,形容风势猛烈。
衔喨:衔喨是指发出巨大声响。
鹡鸰:鹡鸰是一种鸟类,这里比喻忠诚的朋友。
废兴:废兴是指国家的兴衰。
定数:定数是指命中注定的事情。
九龙桥:古代宫殿中的一种桥梁,常用于连接宫殿的不同区域。
百官:指朝廷中的所有官员。
天子: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失政:指君主治理国家不善,导致国家政治混乱。
诛妻:杀害妻子。
荒淫无道:形容君主行为放纵,不遵守道德和法律。
宰府:古代宰相的官署。
三公:古代指宰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传奉:指传达皇帝的旨意。
君门万里:形容皇帝难以接近。
殷、雷二将:指商朝的两位将领。
行刑旨意:指执行死刑的命令。
扯碎旨意:指撕毁皇帝的命令。
鸣钟击鼓:古代用于召集或警示的信号。
列土分茅:古代皇帝封赐土地和茅草,表示授予封爵。
欠身打躬:表示恭敬地鞠躬。
罪杀末将:表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
宣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进退:前进或后退,比喻行为举止。
肘膝行:跪拜时用肘和膝行进,表示极度恭敬。
滴水檐前:宫殿的滴水檐下,表示地位低微。
缟素:白色的孝服,表示哀悼。
道德:指道德规范和品质。
听谗逐正:听信谗言,驱逐正直的人。
纪纲: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彝伦:指传统的道德规范。
君道:指君主的行为准则。
在天之灵:指已故祖先的灵魂。
具疏:上书,向皇帝陈述意见。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伦纪:指道德规范和纪律。
盘石之安:形容国家稳定如磐石。
金汤之固:形容国家坚固如金汤。
嗣宝位:继承皇位。
修仁行义:修养仁德,行正义之事。
克勤克戒:勤奋工作,严于律己。
怠荒:懒惰和荒废。
祗惧:敬畏。
上帝:古代对天神的尊称。
谗臣:进谗言的臣子。
设谋:策划。
陷正宫:陷害正宫皇后。
人道:人的道德规范。
乖和:违背和谐。
慈爱:慈爱和仁慈。
炮烙:古代的一种酷刑。
君臣大义:君臣之间的道义关系。
污蔑:诽谤和污蔑。
斧钺:古代刑具,比喻严厉的惩罚。
逆耳之言:直言不讳的话语。
自尽:自杀。
申冤:申诉冤屈。
斩谗臣:处决进谗言的臣子。
惨刑:残酷的刑罚。
惨刑酷死:因残酷的刑罚而死亡。
朝纲:朝廷的政令。
肃清:清除不良现象。
九泉之下:指死后。
元配:正室妻子。
昵比:亲近。
惨刑毒死:用残酷的刑罚毒死。
大纲:基本的原则。
伦绝:道德沦丧。
阻忠杀谏:阻止忠臣进谏。
炮烙良臣:用炮烙酷刑对待良臣。
君道全亏:君主之道完全丧失。
灾异: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古人认为是不祥之兆。
宗庙:祖先的庙宇。
竭精掞髓:竭尽精力。
遗为子孙:留给子孙。
金汤锦绣:形容国家繁荣昌盛。
断送:毁掉。
颜面:面子。
先王:已故的君主。
吊:哀悼。
速马:快马。
忠良:忠诚善良的人。
身躯碎:身体破碎。
剑下亡:被剑杀死。
忠言直谏:忠诚地直言进谏。
意如钢:意志坚定如钢。
金阶下:宫殿的台阶下。
声名万古香:名声流传千古。
面面相觑:相互看着,不知如何是好。
尸骸:尸体。
都城外:都城之外。
掩埋:埋葬。
分解:继续,继续讲述故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商容进朝歌,面对纣王荒淫无道,忠言逆耳的悲壮场景。商容作为一位忠臣,面对国家危亡,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直谏纣王,体现了古代忠臣的气节和担当。
首句‘且说丞相商容,随后赶进朝歌’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和背景,‘且说’二字也暗示了故事的高潮即将到来。
‘只听得朝歌百姓俱言“风刮去二位殿下”’通过百姓的口吻,为商容的出场设置了悬念,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商容甚是惊异’表现了商容对‘风刮去二位殿下’这一事件的震惊,也暗示了这一事件非同寻常。
‘商容径进午门,过九龙桥’展现了商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时有比干看见商容前来,百官俱上前迎接’通过比干和百官的迎接,突出了商容在朝中的地位和威望。
‘商容曰:“众位老殿下,列位大夫,我商容有罪,告归林下未久;孰意天子失政,杀子诛妻,荒淫无道,可惜堂堂宰府,烈烈三公,既食朝廷之禄,当为朝廷之事,为何无一言谏止天子者,何也?”’商容的这番话,既表达了他对纣王失政的痛心,也表达了他对百官无言谏止的失望。
‘黄飞虎曰:“丞相,天子深居内宫,不临大殿,有旨皆系传奉。诸臣不得面君,真是君门万里。”’黄飞虎的这番话,揭示了当时朝政的腐败和君臣之间的隔阂。
‘商容对百官曰:“老夫此来,面见天子,有死无生,今日必犯颜直谏,舍身报国,庶几有日见先王于在天之灵。”’商容的这番话,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先王的忠诚。
‘纣王观见丹墀下俯伏一人,身穿缟素,又非大臣,王曰:“俯伏何人?”’纣王对商容的忽视,反映了纣王的昏庸和无知。
‘商容肘膝行至滴水檐前,泣而奏曰:“臣昔居相位,未报国恩;近闻陛下荒淫酒色,道德全无,听谗逐正,紊乱纪纲,颠倒五常,污蔑彝伦,君道有亏,祸乱已伏。”’商容的泣诉,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纣王的忠告。
‘商容将本献上,比干接表,展于龙案。纣王观之:“具疏臣商容奏:为朝廷失政,三纲尽绝,伦纪全乖,社稷颠危,祸乱己生,隐忧百出事:臣闻天子以道治国,以德治民,克勤克戒,毋敢怠荒,夙来祗惧,以祀上帝,故宗庙社稷,乃得盘石之安,金汤之固。”’商容的奏章,详细列举了纣王的失政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纣王看完表章大怒,将本扯得粉碎,传旨命当驾官:“将这老匹夫拿出午门,用金瓜击死!”’纣王对商容的残暴,反映了他的暴虐无道。
‘商容大喝左右:“吾不惜死!帝乙先君:老臣今日有负社稷,不能匡救于君,实愧见先王耳!你这昏君,天下只在数载之间,一旦失与他人!”’商容的临终遗言,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纣王的愤怒。
‘商容望后一闪,一头撞倒龙盘石柱上面。’商容的以身殉国,体现了古代忠臣的气节和担当。
‘话说众臣见商容撞死阶下,面面相觑。纣王犹怒声不息,吩咐奉御官:“将这老匹夫尸骸抛去都城外,毋得掩埋!”’众臣对商容的死,表现出无奈和惋惜,纣王的残暴则更加凸显。
整段古文通过商容的忠言逆耳,纣王的暴虐无道,展现了古代忠臣与昏君之间的矛盾,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