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

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原文

杨戬哪咤收七怪

诗曰:

梅山七怪阻周兵,逞异夸能苦战争。

狗宝虽凶谁独死,牛黄纵恶自戕生。

朱贞伏地先无项;杨显纵横后亦薨。

堪笑白猿多惹事,千年道行等闲倾。

话说武吉、南宫适望见子牙引邬文化进山,先让过子牙与武王,用木石迭断前山。

只见邬文化赶进山口,不见了子牙、武王,立住了脚,迟疑四望,竟无踪迹。

正欲回身出山,只听得两边炮响,杀声振地,山上用滚木大石迭断山口,军士用火弓、火箭、火炮、干柴等物望山下抛放,只见四下里火起,满谷烟生。

怎见得好火,赞曰:

腾腾烈焰,滚滚烟生。

一会家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

须臾绿树尽沾红,倾刻青山皆带赤。

那怕你铜墙铁壁,说甚么海阔河宽,汤着他烁石流金,遇着时枯泉辙涸。

风乘火势逞雄威,火借风高拚恶毒。

休说邬文化血肉身躯,就是满山中披毛带角的皆逢其劫。

话说邬文化见后面火起,迭断归路,抽身转奔进山来。

那山脚下地炮、地雷发作,望上打来。

可怜顶天立地大汉,陆地行舟的英雄,只落得顷刻化为灰烬!

后人有诗叹之:

夜劫周营立大功,孟津河下逞英雄。

姜公妙算驱杨戬,火化蟠龙一阵风。

话说杨戬、武吉、南宫适见烧死了邬文化,俱回来见姜子牙,备言前事。

子牙大喜;又谓杨戬曰:‘只是袁洪此怪未除,如之奈何?’

杨戬曰:‘此怪乃梅山得道白猿,最是精灵,俟徐徐除之。’

子牙曰:‘且等东伯侯来至,诸侯方可进兵。’

话说袁洪闻报,知道烧死了邬文化,心中不乐,正独坐纳闷,忽报:‘辕门外有一陀头求见。’

袁洪传令:‘请来。’

少时,陀头至中军,打稽首曰:‘元帅,贫道稽首了。’

袁洪曰:‘道者请了。道者从何处来?有何见谕?’

陀头曰:‘吾亦在梅山地方居住,与元帅相隔不远,姓朱,名子真。今知元帅为纣王出力,特来助一臂之力。不识元帅肯容纳否?’

袁洪听说大喜,邀请陀头上坐。

朱子真再三谦让,就席而坐。

傍有参军殷破败、雷开二将听得又是梅山之士,乃相谓叹曰:‘此又是常昊、吴龙一党。’

袁洪命治酒管待朱子真。

一宵不表。

次日,朱子真提宝剑在手,率左右行至周营,坐名请元帅答话。

军政官报入中军。

子牙听见有道者,忙传令南北二处诸侯齐出辕门,排开队伍,自己亲率诸众弟子出辕门,列成阵势。

见成汤旗门脚下,来一陀头,怎见得,有赞为证:

面如黑漆甚蹊跷,海下髭髯一剪齐。

长唇大耳真凶恶,眼露光华扫帚眉。

皂服丝绦飘荡荡,浑身冷气侵人肌。

梅山猪怪逢杨戬,不久周营现此躯。

话说朱子真步行至前,见子牙簇拥而至。

子牙曰:‘道者何人?’

朱子真曰:‘吾乃梅山炼气士朱子真是也。’

姜子牙曰:‘你不守分安居,来此何干?是自寻死亡也。’

朱子真大笑曰:‘成汤相传数十世,尔等世受国恩,无故造反,侵夺关隘,反言天命人心,真是妖言惑众,不忠不孝之夫!吾今日到此,快快下马纳降,各还故土,尚待你等以不死;如有半字不然,那时拿住,定碎尸万段,悔无及矣。’

子牙大骂曰:‘无知匹夫!你死在目前,尚不自知,犹自饶舌也!’

朱子真仗剑来取子牙。

只见傍有南伯侯麾下副将余忠──此人不信道术──使狼牙棒,面如紫枣,三绺长髯,飞马大呼曰:‘此功留与我来取!’

子牙见左哨来了余忠,一马当先,也不答话,使开棒夹头就打。

朱子真手中剑劈面交还。

步马相交,剑棒并举。

未及二十合,朱子真转身就走。

余忠随后赶来。

子牙传令:‘擂鼓吶喊,以助军威。’

余忠追来,未及一里之余,──朱子真乃是妖魅,足下阴风簇拥,一派寒雾笼罩,故马亦追之不上。

──朱子真把身子立住,余忠马看看至近,子真回头,把口一张,一道黑烟喷出,笼罩其身,现出本相,一口把余忠咬了半段,余忠尸骸倒于马下。

朱子真复现元身,回奔而来,大呼曰:‘姜子牙敢与吾立见雌雄么?’

杨戬在傍,用照妖宝鉴一照,原来是一个大猪。

杨戬把马催开,使三尖刀从后面大喝曰:‘好业障少来!有吾在此!’

使开刀,分顶门砍来。

朱子真手中剑急架忙迎。

步马相交,刀剑并举。

未及数合,朱子真抽身就走。

杨戬随后赶来。

朱子真加前,复现原身,将杨戬一口吃去。

子牙见杨戬如此,传令回兵进营。

朱子真得胜,来见袁洪,袁洪大喜,治酒管待朱子真贺功。

正饮之间,忽报:‘辕门有一杰士求见。’

袁洪传令:‘令来。’

少时,见一人面如傅粉,海下长髯,顶生二角,戴一顶束发冠,至帐下行礼毕,袁洪问曰:‘杰士何方人氏?’

其人答曰:‘末将姓杨,名显,祖居梅山人氏。’──此杰士乃是羊精也,借‘羊’成姓,也是梅山一怪,俱是袁洪一起。

只恐傍人看破,故此陆续而来,托姓借名,以掩众人耳目。

──当日袁洪留在军中,赐坐饮酒。

杨显与朱子真各自夸能斗胜,哓哓不休。

殷破败自思:‘此又是袁洪等一党妖孽耳!’默对雷开不语。

只见大小将官正饮酒,方到二更时分,听得朱子真腹内有人言曰:‘朱道人!你可知道吾是谁?’

朱子真惊得魂不附体,忙问曰:‘你是谁?你实在那里?’

杨戬在腹内答曰:‘吾乃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徒杨戬是也。今已在你腹内。你只知贪吃血食,不知在梅山吃了多少众生,今日你这业障罪恶贯盈,我把你的肝肠弄一弄!’

把手在他心肝上一揸,朱子真大叫一声:‘痛杀我也!’口称:‘大仙饶了小畜罢!’

杨戬曰:‘你是欲生,欲死?’

朱子真曰:‘望大仙慈悲!小畜在梅山也不知费几许辛苦,采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方能修成人形;今不知分量,干犯天威,望乞恕饶,真再生之德也!’

杨戬曰:‘你既要全生,你可速现原身,跪伏周营,吾当饶你性命;如不依吾言,我把你的心、肝、肺、腑都摘下你的来!’

朱子真没奈何,有法也无处使,只得苦苦哀告。

杨戬大叫曰:‘如若迟了,吾就动手!’

朱子真只得随现原形,是一个大猪,愰愰荡荡,走出辕门,就把袁洪急得抓耳挠腮,杨显恼得一天火发,有力也无有用处,只得听之而已。

话说猪精走至周营辕门前跪伏,此时南宫适巡营,刚才四更,巡至辕门,只见一猪伏着,南宫适曰:‘此是民间豢养的,怎走至此间来?等到天明,叫原人领去。’

杨戬在猪腹内大呼曰:‘南将军,报与姜元帅得知,此是梅山猪怪。今早见阵,是吾钻入他腹里,特来擒伏至此,快请元帅来辕门发落!’

南宫适方悟,知是杨戬变化在他肚里,不觉大喜,忙进营门,至中军外帐,将云板敲响,请元帅升帐议事。

内使传与子牙,子牙忙升帐。

南宫适上帐启元帅曰:‘杨戬收服梅山猪精,已在营门,请元帅发落。’

子牙传令,命众将:‘掌上灯球火把出营。’

不一时,一声炮响,子牙率领众诸侯齐出辕门,看时,果是一口大猪,跪伏在地。

子牙问曰:‘你这业障,没来由,何苦自取杀身之祸!’

杨戬在腹内应曰:‘请元帅施行,斩除此怪,以绝后患。’

子牙传令:‘命南宫适行刑。’

南宫适手起一刀,将猪头斩落在地。

杨戬借血光而出,现了自己真身。

众诸侯无不欣羡。

子牙命将猪头挂在辕门号令。

俱回营寨。

不表。

只见袁洪谓杨显曰:‘似此露出本相,成何体面!把吾辈在梅山千年道术,一代英名,俱成画饼,岂不愧哉!誓不与姜尚干休!’

杨显曰:‘杨戬他恃自己有变化之术,不意朱子真误中奸计,若不复此恨,岂能再立于人世!’

二人正彼此痛恨,忽辕门官报入中军:‘启元帅:有天使至,请令定夺。’

袁洪忙出辕门,迎接天使。

天使曰:‘奉天子敕,命送一贤士至军前听用。’

袁洪接了旨意,打发天使去了,复至中军坐下,命左右:‘令来将参谒。’

来将至中军参拜毕,袁洪亦问曰:‘将军何名?’

来者答曰:‘末将姓戴,名礼,梅山人氏;闻纣王招贤,故不辞千里之远,特来效劳于麾下。’──此怪也是梅山之狗精,恐怕被人识破,故此陆续而来,若为不知耳。

──袁洪与众将曰:‘今目又添一贤士,定然与他决一雌雄。’随传令:‘放炮吶喊。’

三军排队伍出营,请子牙答话。

周营军政司报入中军:‘启元帅:有袁洪搦战。’

子牙随带诸将出营。

见袁洪走马至军前,子牙曰:‘袁洪,你不知时务,眼见覆军杀将,天意可知。今纣恶贯盈,人神共怒,谅尔不过区区螳臂,敢与天下诸侯相拒哉!’

袁洪笑曰:‘你偶尔得胜,便自矜夸,量你今日断然无生回之理。’

问左右曰:‘谁与吾捉此反臣也?’

左有杨显大呼曰:‘俟末将擒此反贼!’

子牙看来将白面长须,顶生二角。

怎见得,有赞曰:

顶上金冠生杀气,柳叶甲挂龙鳞砌。

头生双角气峥嵘,白面长须声更细。

梅山妖孽号羊精,也至孟津将身毙。

从来邪正到头分,何苦身投罗网地。

话说杨显走马摇戟,冲杀过来。

杨戬在旗门下用照妖鉴一照,却是一只羊精。

杨戬收鉴,走马舞三尖刀,也不答话,接住厮杀。

刀戟并举,杀在虎穴龙潭。

二将正战之间,又只见汤营里一将,使两口刀,飞奔前来,大叫曰:‘杨兄弟,吾来助尔一臂之力!’

子牙傍有哪咤登风火轮,使开火尖枪迎来。

怎见得此怪,有诗为证:

嘴尖耳大最蹊跷,遍体妖光透九霄。

七怪之中他是首,千年得道一神獒。

话说哪咤用枪阻住,大呼曰:‘匹夫慢来!通名来,好记功劳簿。’

来将答曰:‘吾乃袁洪副将戴礼是也。’

哪咤使开枪,劈胸就刺。

戴礼双刀急架相还。

轮马相交,刀枪并举,大战在一处。

且说杨戬战杨显有二三十合,杨显拨马便走。

杨戬赶来。

杨显在马上吐出一道白光,连马罩住,现原身来伤杨戬。

杨戬化一只白额斑斓猛虎。

杨显见杨戬变了一只猛虎,已克治了他,急欲逃走,被杨戬一刀砍为两段。

杨戬割下羊头,大叫曰:‘启元帅:弟子又杀了梅山一怪也!’

戴礼与哪咤正酣战间,戴礼口内吐出一粒红珠,有碗口大小,望哪咤顶门打来。

哪咤见势头凶凶,谅不能治伏,只得闪一枪败下阵来。

杨戬见哪咤失机,走马大呼曰:‘业障不得无礼!吾来也!’

使开三尖刀来战戴礼。

二人大战二十余合,戴礼拨马便走。

杨戬纵马赶来。

戴礼又吐出一粒红珠,现出光华,来伤杨戬。

杨戬祭起哮天犬,飞在空中。

此犬乃是仙犬,看见此珠,十分凶恶,竟让过他的珠来奔戴礼。

戴礼见仙犬奔来,正欲抽身逃走,早被哮天犬一口咬住,不能挣挫。

杨戬手起一刀,挥于马下。

有诗为证,诗曰:

梅山狗怪逞猖狂,炼宝伤人势莫当。

岂意仙犬能伏怪,红尘血染命空亡。

话说杨戬杀了狗怪,掌鼓回营。

子牙升帐,见杨戬屡破诸怪,大喜,庆贺杨戬。

不表。

且说袁洪回至中军,又见戴礼被戮,现出原形,心下甚是不乐。

众将交头接耳,纷纷议论,十分没趣。

忽辕门官来报:‘启元帅:辕门外有一大将来见。’

袁洪传令:‘令来。’

少时,令至帐前,见一人身高一丈六尺,顶上双角,卷嘴,尖耳,金甲,红袍,全身甲冑,十分轩昂,戴紫金冠,近前施礼。

袁洪问曰:‘将军高姓?大名?’

来将答曰:‘末将姓金,双名大升,祖贯梅山人氏。’──此来者又是牛怪,用三尖刀,力大无穷,今来助袁洪,俱是梅山七怪之数。

袁洪故问,以遮众人耳目。

──袁洪乃设酒管待。

次日,金大升上了独角兽,提三尖刀,至周营搦战。

哨马报入中军:‘启元帅:成汤营有一大将请战。’

子牙对众将问曰:‘谁见阵走一遭?’

言未毕,傍有郑伦出而言曰:‘末将愿往。’

子牙许之。

郑伦上了金睛兽,拎降魔杵,出了营门,见对面一将,生的异怪雄伟。

郑伦问曰:‘来者何人?’

金大升答曰:‘吾乃袁洪麾下副将金大升是也。尔是何人?快通名来。’

郑伦答曰:‘吾乃总督五军上将军郑伦是也。吾观你异相非人,焉敢阻时雨之师,有逆天之罪!早早归周,共破独夫,以诛无道。如不知机,自取辱身之祸。’

金大升大怒,催开独角兽,使三尖刀砍来。

郑伦手中杵劈面相迎。

二兽相交,大战数合。

金大升乃是牛怪,腹内炼成一块牛黄,有碗口大小,喷出来,如火电一般。

郑伦不及堤防,正中脸上,打伤鼻孔,腮绽唇裂,倒撞下兽去,被金大升手起一刀,挥为两段。

可怜!正是:

胸中奇术成何用,只落名垂在史篇。

话说金大升斩了郑伦,掌鼓回营。

报马报入中军:“启元帅:郑伦被汤营大将金大升所伤,请令定夺。”

子牙闻报,着实伤悼,叹曰:“郑伦屡建大功,自从苏侯归周,一路督粮,有功王室,岂知至此丧于无名下将之手,情实可伤!”

子牙泪下如雨。

有诗以吊之。

诗曰:

胸中妙术孰能班,岂意遭逢丧此间!

惟有清风常作伴,忠魂依旧返家山。

话说子牙次日令下:“谁为郑伦报恨走一遭?”

傍有杨戬应声答曰:“弟子愿往。”

子牙许之。

杨戬随即上马提刀,至成汤营前,坐名要金大升出来答话。

少时,见成汤营内炮声响处,只见金大升坐独角兽,来至军前,大呼曰:“来者通名!”

杨戬曰:“吾乃杨戬是也。你就是金大升么?”

大升曰:“然也。”

杨戬舞刀直取。

金大升手中三尖刀赴面来迎。

二将俱是三尖刀,往来冲突,一场大战,有三十余合。

杨戬先未曾用照妖鉴照他,不防金大升喷出牛黄──此宝犹如火块飞来。

杨戬见来得太急,化一道金光,往正南而走。

金大升随后赶来。

大升的独角兽来的快,杨戬忙取照妖鉴出来照时,却原来是个水牛。

杨戬回身,正欲变化食他,忽然前面一阵香风缥渺,异味芳馨,氤氲遍地,有五彩祥云,隐隐中一对黄旛飘荡,当中有一位道姑,跨青鸾而至;傍有女童三四对,应声叫曰:“杨戬早来见娘娘圣驾!”

杨戬听说,乃向前抄手施礼曰:“弟子杨戬参见娘娘。”

那道姑曰:“杨戬,吾非别神,乃女娲娘娘是也。今见成汤数尽,周室当兴,吾特来助你降伏梅山之怪。”

令杨戬立于一傍,乃命青云女童:“将此宝去把那业障牵来。”

青云女童接宝在手,只见金大升足踏阴云,提刀赶来。

青云女童上前拦住,大呼曰:“那业障!娘娘圣驾在此,休得无礼!今奉娘娘法旨,特来擒你!”

金大升大怒,将刀往上一举,劈面砍来。

青云女童将伏妖索祭起空中,只见黄巾力士将金大升穿起鼻子来,用铜锤把金大升背脊上打了三匹锤,一声雷响,金大升现出原身,乃是一匹水牛。

杨戬向前倒身下拜:“弟子杨戬愿娘娘圣寿无疆!”

女娲曰:“杨戬,你且将牛怪带回周营发落;我还助你收伏白猿精怪也。”

杨戬别了女娲娘娘,把牛牵着回来。

且说子牙在中军,听报到:“杨戬化一道金光往正南上去了。这大将赶去,不知凶吉。”

子牙惊疑不定。

哪咤曰:“杨戬自有运用,元帅何必惊疑?”

子牙曰:“方今东伯侯人马未至,况有梅山七怪阻住吾师,使吾心下不能安然。”

言未毕,只见报马来报:“启元帅:杨戬回来。”

子牙令至帐前,问其原故。

杨戬把女娲娘娘收伏牛怪之事说了一遍:“……今至辕门,请元帅发落。”

子牙传令:“请众诸侯齐至大营门,看吾号令此怪。”

少时,众诸侯齐至辕门。

子牙命牵过牛怪,用缚妖索将此怪缚在地下,令南宫适行刑。

南宫适手起一刀,将牛头斩下。

孟津河八十万人马齐声喝采。

子牙命将牛头挂在旗竿上号令,掌鼓回营。

却说袁洪已知梅山众弟兄俱被子牙所灭,欲前而不能进,欲后而不能退,着实无计,事属两难,心下甚是忧疑。

不表。

只见子牙回营升帐,问杨戬曰:“梅山绝了几怪?”

杨戬屈指一算:“启元帅:已灭了六怪。”

子牙曰:“今日晚传与众诸侯:二更时分齐劫成汤大营。”

又令杨戬:“你可单劫袁洪,取巧降伏此怪,大事可定。”

杨戬答曰:“弟子同哪咤双去建功,更觉易于为力。”

子牙许之,仍将众将分派已定。

不表。

却说袁洪在营中与参军殷破败、雷开二将议曰:“今主上命吾等在此守御,此处周兵虽多,能者甚少,况连日朝歌不曾见有救兵,亦不曾见吾捷报,恐天子忧心,深属不便。”

命中军具疏往朝歌,请天子速发援兵前来接应。

中军官具表求救。

且说子牙亲乘坐骑,时至二更,一声炮响,周兵吶一声喊,齐杀进成汤营里去。

正是:

黑夜冲营无准备,三军无故受灾殃。

话说南伯侯鄂顺领二百诸侯,一齐奋勇当先;北伯侯崇应鸾冲杀进左营;李靖、韦护、雷震子冲杀进右营;杨戬、哪咤杀入大营,进中军来战袁洪。

且说袁洪听得周将劫营,忙上马,使一根铁棍,方出中军,恰逢杨戬,也不答话,二马相交,只杀得愁云荡荡,惨雾纷纷。

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夜劫汤营神鬼惊,喊声齐发鼓锣鸣。

军兵奋勇谁堪敌,将士施威孰敢撄。

破败无心贪恋战,雷开有意奔途程。

梅山七怪从今灭,扫荡妖氛宇宙清。

话说众诸侯齐杀入成汤营里,只杀的尸横绿野,血满成渠,哀声惨切,不堪听闻。

只见杨戬大战袁洪,袁洪现出原身,起在半空,将杨戬劈头一棍,打得火星迸出。

杨戬有七十二变,随化一道金光,起在空中,也照袁洪顶上一刀劈将下来。

这袁洪也有八九工夫,随刀化一道白气,护住其身。

杨戬大喝曰:“梅山猿头,焉敢弄术!拿住你定要剥皮抽筋!”

袁洪大怒曰:“你有多大本领,敢将吾兄弟尽行杀害,我与你势不两立!必擒你碎尸万段,以报其恨!”

他二人各使神通,变化无穷,相生相克,各穷其技,凡人世对象、禽兽,无不变化,尽使其巧,俱不见上下。

袁洪暗思:“此时其兵已攻破大营,料不能支,且将他诓上梅山,入吾巢穴,使他不能舒展,那时再擒他不难。”

遂弃了大营,往梅山逃去。

不表。

且说众诸侯追杀成汤残败人马,杀到天明,子牙鸣金收兵,众诸侯各自回营。

正是:诸侯鞭敲金镫响,子牙全胜进辕门。

话说杨戬见袁洪纵祥光前去,乃弃了马,亦纵步借土遁紧紧追赶。

只见袁洪随变一块怪石立在路傍。

杨戬正赶,忽然不见了袁洪,即运神光,定睛观看,已知袁洪化为怪石;随即变化一石匠,手执锤钻,上前锤他。

袁洪知他识破,便化阵清风往前去了。

如此两家各使神通,看看赶上梅山,忽的又不见了袁洪。

杨戬上得梅山,果然好景。

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梅山形势路羊肠,古柏乔松两岸傍。

飒飒阴风云雾长,妖魔假此匿行藏。

话说杨戬上了梅山,四面观望一遍,忽听得崖下一声响,窜出千百小猴儿,手执棍棒,齐来乱打杨戬。

杨戬见众小猢猴左右乱打,情知不能取胜:‘不若脱身下山。’

杨戬化道金光去了。

方才转过一坡,只听一派仙乐之音,满地祥云缭绕,又见女娲娘娘驾临。

杨戬俯伏山下,叩首曰:‘弟子杨戬不知娘娘圣驾降临,有失回避,望娘娘恕罪!’

女娲曰:‘你虽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徒,善会八九变化,不能降伏此怪。吾将此宝授你,可以收伏此恶怪也。’

杨戬叩首拜谢,女娲娘娘自回宫去了。

杨戬将此宝展开看时,心中甚是欢喜。

──此宝乃‘山河社稷图’。

──杨戬一一依法行之,悬于一大树上。

杨戬复上梅山,依旧找寻原路。

话说袁洪见杨戬复上梅山,乃大呼曰:‘杨戬,你此来是自送死也!’

杨戬大笑曰:‘你今日谅无生理!’使开刀,直取袁洪。

袁洪也使开棍劈面交还。

二人大战一会,杨戬转身就走。

袁洪随后赶来。

杨戬下了梅山,往前又走,忽见前面一座高山,杨戬径上了山。

袁洪随赶上山来。

不知此山乃女娲娘娘赐的‘山河社稷图’变化的。

袁洪赶上山来,入于圈套,再不能下山。

杨戬将身一踪,下了‘山河社稷图’,只见袁洪在山上左撺右跳。

不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译文

杨戬和哪吒收服了梅山七怪。

诗中说:梅山七怪阻挡了周朝的军队,炫耀自己的能力,苦于战争。狗宝虽然凶猛,但不是只有它一个会死,牛黄虽然邪恶,但最终是自己害了自己。朱贞倒地先无头;杨显纵横后也死了。可笑白猿多事,千年的道行就这样轻易地失去了。

话说武吉、南宫适看到子牙带着邬文化进山,先让子牙和武王过去,用木石堆断前山。只见邬文化赶进山口,不见了子牙和武王,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竟然没有踪迹。正想转身出山,突然听到两边炮响,杀声震天,山上用滚木和巨石堆断山口,士兵用火弓、火箭、火炮、干柴等物向山下投掷,只见四处起火,山谷中烟雾弥漫。火势如何壮观,赞曰:火焰腾腾,烟雾滚滚。一会儿地崩山裂;一瞬间雷鸣电闪。片刻间绿树尽染红,瞬间青山都披上赤色。不怕你铜墙铁壁,说什么海阔河宽,一旦被它烫到,石头也会融化,金子也会流动,遇到它时枯井也会干涸。风助火势更显威猛,火借风势更增恶毒。不说邬文化血肉之躯,就是满山披毛戴角的动物也都遭遇了这场劫难。

话说邬文化看到后面起火,归路被截断,转身往山上跑。那山脚下地炮、地雷爆炸,向上射击。可怜这位顶天立地的大汉,陆地行舟的英雄,瞬间化为灰烬!后人有诗叹曰:夜袭周营立大功,孟津河下显英雄。姜子牙妙计驱使杨戬,火化蟠龙一阵风。

话说杨戬、武吉、南宫适看到烧死了邬文化,都回来见姜子牙,报告了前事。姜子牙非常高兴;又对杨戬说:“只是袁洪这个妖怪还没除掉,怎么办?”杨戬说:“这个妖怪是梅山得道的白猿,非常精灵,慢慢来除掉它。”姜子牙说:“等到东伯侯到来,诸侯才能进军。”

话说袁洪听说烧死了邬文化,心中不快,正独自坐着纳闷,忽然有人报告:“辕门外有一陀头求见。”袁洪下令:“请他进来。”不一会儿,陀头来到中军,行礼说:“元帅,贫道向您行礼了。”袁洪说:“道长请了。道长从哪里来?有什么吩咐?”陀头说:“我也在梅山附近居住,与元帅相隔不远,姓朱,名子真。现在知道元帅为纣王效力,特地来助一臂之力。不知道元帅是否接纳?”袁洪听后非常高兴,邀请陀头坐下。朱子真再三推辞,最终还是坐下。旁边有参军殷破败、雷开两位将领听到又是梅山的人,便相互叹息说:“这又是常昊、吴龙一伙。”袁洪命令为他们准备酒菜,款待朱子真。这一夜就不详细描述了。次日,朱子真手持宝剑,带领左右来到周营,点名请元帅谈话。军政官将此事报告给中军。姜子牙听到有道士,急忙下令南北二处诸侯都出辕门,排列队伍,自己亲自带领众弟子出辕门,摆好阵势。只见成汤的旗帜下,来了一位陀头,怎么形容他呢,有赞诗为证:面如黑漆非常可疑,海下髭髯剪得整齐。长唇大耳真凶恶,眼露光华扫帚眉。黑衣丝带飘动,浑身冷气逼人。梅山猪怪遇到杨戬,不久周营就会出现这个人的身影。

朱子真步行来到前面,看到姜子牙被众人簇拥而来。姜子牙问:“道者是谁?”朱子真回答:“我是梅山炼气士朱子真。”姜子牙说:“你不守本分,安居乐业,为何来此?这是自寻死路!”朱子真大笑说:“成汤传了数十代,你们世世代代享受国家恩惠,却无故造反,侵占关隘,还说什么天命人心,这完全是妖言惑众,不忠不孝之徒!我今天来到这里,你们快快下马投降,各自回到故土,我还可以饶你们不死;如果有一丝一毫的反抗,到时候抓住你们,必定将你们碎尸万段,后悔也来不及了。”姜子牙大骂:“无知之徒!你死期将至,却还不知,还在胡言乱语!”朱子真拔剑来攻姜子牙。

旁边有南伯侯麾下的副将余忠——这个人不信邪术——手持狼牙棒,脸色像紫枣,有三绺长须,骑马大声呼喊:‘这个功劳留给我来夺取!’姜子牙看到左边哨兵来了余忠,一马当先,没有回答,挥棒夹头就打。朱子真手中的剑迎面劈来。步战和马战同时展开,剑和棒一起挥舞。不到二十回合,朱子真转身就跑。余忠随后追赶。

姜子牙下令:‘擂鼓呐喊,以助军威。’余忠追赶,不到一里路,——朱子真是个妖魅,脚下阴风围绕,一片寒雾笼罩,所以马也追不上他。——朱子真停下身子,余忠的马快要追上,朱子真回头,张嘴喷出一道黑烟,笼罩住自己,现出原形,一口咬住余忠,咬掉了一半,余忠的尸体倒在地上。朱子真恢复原身,回身而来,大声呼喊:‘姜子牙,敢与我决一死战吗?’旁边的杨戬用照妖宝镜一照,原来是一只大猪。杨戬催马,用三尖刀从后面大喝:‘好孽障,少来!我在这里!’挥刀砍来。朱子真手中的剑急忙抵挡。

步战和马战再次展开,刀剑再次交锋。还没打几个回合,朱子真转身就跑。杨戬随后追赶。朱子真加快速度,恢复原形,将杨戬一口吞掉。姜子牙看到杨戬这样,下令撤兵回营。朱子真得胜归来,见到袁洪,袁洪非常高兴,设宴款待朱子真庆祝胜利。正在饮酒之际,突然有人报告:‘辕门有一位英雄求见。’袁洪下令:‘让他进来。’不久,看到一个脸色像敷粉,下巴长着长须,头顶长着两个角,戴着束发冠的人来到帐前行礼,袁洪问:‘英雄是哪里人?’那人回答:‘我是姓杨,名显,祖居梅山。’——这位英雄是羊精,借用‘羊’字作为姓氏,也是梅山的一个怪物,都是袁洪的同党。他们担心被人看破,所以陆续而来,改姓换名,以掩人耳目。

那天袁洪留他在军中,赐坐饮酒。杨显和朱子真各自夸耀自己的能力,争论不休。殷破败心想:‘这又是袁洪等一伙妖孽啊!’他默默地对着雷开不说话。只见大小将官正在饮酒,到了二更时分,听到朱子真腹内有声音说:‘朱道人,你知道我是谁吗?’朱子真吓得魂飞魄散,急忙问:‘你是谁?你到底在哪里?’杨戬在腹内回答:‘我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的徒弟杨戬。现在我已经在你腹内。你只知道贪吃血食,不知道在梅山吃了多少生灵,今天你这业障罪恶累累,我要整治你的心肝!’他把手放在他的心肝上捏了一下,朱子真大叫一声:‘痛死我了!’他嘴里说:‘大仙,饶了我这个小畜生吧!’杨戬说:‘你是想生还是想死?’朱子真说:‘希望大仙慈悲!我在梅山不知费了多少辛苦,采集天地灵气,吸收日月精华,才能修成人形;现在不知天高地厚,触犯了天威,希望您能宽恕我,这是再生之德啊!’杨戬说:‘你如果想活命,你可以立刻现出原形,跪在周营,我会饶你性命;如果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的心、肝、肺、五脏六腑都摘下来!’朱子真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使用法术,只能苦苦哀求。

杨戬大喊:‘如果再晚一点,我就要动手了!’朱子真没有办法,只能现出原形,是一只大猪,摇摇晃晃地走出辕门,袁洪急得抓耳挠腮,杨显气得火冒三丈,有力也无处施展,只能听之任之。

朱子真走到周营辕门前跪下,这时南宫适正在巡营,刚到四更,巡到辕门,看到一只猪跪在那里,南宫适说:‘这是民间饲养的,怎么会跑到这里来?等到天亮,叫原人领回去。’杨戬在猪腹内大声喊:‘南将军,告诉姜元帅,这是梅山猪怪。今天早上见阵,是我钻进他肚子,特意来擒拿到这里,快请元帅来辕门处理!’南宫适这才明白,知道是杨戬变化在他肚子里,不由得非常高兴,急忙进入营门,到中军外帐,敲响云板,请元帅升帐议事。内使告诉姜子牙,姜子牙急忙升帐。南宫适上帐对元帅说:‘杨戬收服了梅山猪精,已经在营门,请元帅处理。’姜子牙下令,命令众将:‘点亮灯笼火把出营。’不一会儿,一声炮响,姜子牙率领众诸侯一起出辕门,看到果然是一头大猪,跪伏在地上。姜子牙问:‘你这孽障,无缘无故,为何自寻死路!’杨戬在腹内回答:‘请元帅下令,斩除这个怪物,以绝后患。’姜子牙下令:‘命令南宫适执行。’南宫适举刀,将猪头斩落在地。杨戬借血光而出,恢复了真身。众诸侯无不赞叹。姜子牙命令将猪头挂在辕门示众。大家都回到营寨。此事暂且不表。

只见袁洪对杨显说:‘这样暴露出本来的面目,成何体面!把我们在梅山千年的道术和一代英名,都变成了空想,岂不羞愧!我发誓不与姜尚和解!’杨显说:‘杨戬他仗着自己有变化之术,没想到朱子真的中了奸计,如果不报此仇,怎么能再活在人世!’两人正互相痛恨,忽然辕门官报告中军:‘报告元帅:有天使到来,请元帅定夺。’袁洪急忙走出辕门,迎接天使。天使说:‘奉天子之命,派送一位贤士到军前来使用。’袁洪接到旨意,打发天使离开,又回到中军坐下,命令左右:‘让来将参见。’来将来到中军行礼完毕,袁洪也问:‘将军叫什么名字?’来者回答说:‘末将姓戴,名礼,是梅山人;听说纣王招贤,所以不远千里来效劳。’——这个怪物也是梅山的狗精,恐怕被人识破,所以陆续到来,如果不知道的话。

袁洪对众将说:‘今天又增加了一位贤士,一定要与他决一死战。’随即传令:‘放炮呐喊。’三军排列队伍出营,请子牙说话。周营军政司报告中军:‘报告元帅:袁洪挑战。’子牙带着众将出营。见到袁洪骑马来到军前,子牙说:‘袁洪,你不知道时务,眼看着军队覆灭,将军被杀,天意已经很明显。现在纣王的罪恶已经满盈,人神共愤,你不过是小小的螳臂,怎么敢与天下诸侯抗衡呢!’袁洪笑着说:‘你偶尔得胜,就自吹自擂,估计你今天绝无生还之理。’问左右:‘谁去捉拿这个反臣?’左边杨显大喊:‘等我来擒拿这个反贼!’子牙看到来将脸色白皙,长须,头顶生有两角。怎么见得,有赞诗为证:

顶上金冠生杀气,柳叶甲挂龙鳞砌。头生双角气峥嵘,白面长须声更细。梅山妖孽号羊精,也至孟津将身毙。从来邪正到头分,何苦身投罗网地。

杨显骑马挥舞长矛冲杀过来。杨戬在旗门下用照妖镜一照,发现是一只羊精。杨戬收起镜子,骑马挥舞三尖刀,也不答话,直接接战。刀矛并举,杀得难解难分。二将正在激战,突然只见汤营里有一员将领,手持双刀,飞奔而来,大喊:‘杨兄弟,我来助你一臂之力!’子牙旁边有哪吒骑着风火轮,手持火尖枪迎了上来。怎么见得这怪,有诗为证:

嘴尖耳大最蹊跷,遍体妖光透九霄。七怪之中他是首,千年得道一神獒。

哪吒用枪挡住,大声喊道:‘匹夫慢来!报上名来,好记在功劳簿上。’来将回答:‘我是袁洪的副将戴礼。’哪吒挥舞长枪,直刺胸膛。戴礼举起双刀紧急架开。马匹交错,刀枪并举,大战在一起。

杨戬与杨显战了二三十回合,杨显拨马便逃。杨戬追了上去。杨显在马上吐出一道白光,将马罩住,现出原形来伤害杨戬。杨戬变成一只白额斑斓猛虎。杨显看到杨戬变成了一只猛虎,已经制服了他,急于逃跑,却被杨戬一刀砍成两段。杨戬割下羊头,大声喊道:‘报告元帅:弟子又杀了梅山一个怪物!’戴礼与哪吒正在激烈战斗,戴礼口中吐出一颗红珠,有碗口大小,向哪吒头顶打来。哪吒见来势凶猛,估计不能制服,只得闪开一枪败下阵来。杨戬见哪吒失利,骑马大声呼喊:‘业障不得无礼!我来也!’挥舞三尖刀来战戴礼。两人大战二十余回合,戴礼拨马便逃。杨戬纵马追赶。戴礼又吐出一颗红珠,珠子发出光芒,来伤害杨戬。杨戬祭起哮天犬,飞到空中。这犬是仙犬,看到这珠子,十分凶恶,竟然避开珠子冲向戴礼。戴礼见仙犬冲来,正想抽身逃跑,却被哮天犬一口咬住,无法挣脱。杨戬挥刀一斩,将戴礼斩于马下。有诗为证,诗曰:

梅山狗怪逞猖狂,炼宝伤人势莫当。岂意仙犬能伏怪,红尘血染命空亡。

杨戬杀了狗怪,击鼓回营。子牙升帐,见杨戬屡破诸怪,非常高兴,庆贺杨戬。不表。

袁洪回到中军,又见戴礼被杀,现出原形,心中非常不快。众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十分没趣。忽然辕门官来报告:‘报告元帅:辕门外有一员大将求见。’袁洪下令:‘令他进来。’不多时,令至帐前,见一人身高一丈六尺,头顶双角,嘴巴卷曲,尖耳朵,身穿金甲,红袍,全身铠甲,十分威武,戴紫金冠,上前施礼。袁洪问:‘将军贵姓?大名?’来将回答:‘末将姓金,双名大升,是梅山人。’——这个来者又是牛怪,手持三尖刀,力大无穷,现在来帮助袁洪,都是梅山七怪之数。袁洪故意问,以遮掩众人耳目。——袁洪设宴款待。次日,金大升骑上独角兽,手持三尖刀,来到周营挑战。哨马报告中军:‘报告元帅:成汤营有一员大将挑战。’子牙对众将问道:‘谁愿意去应战?’话还没说完,旁边郑伦出来说:‘我愿意去。’子牙同意了。郑伦骑上金睛兽,手持降魔杵,出了营门,见到对面一员将领,长得异相威猛,郑伦问:‘来者是谁?’金大升回答:‘我是袁洪麾下的副将金大升。你是谁?快报上名来。’郑伦回答:‘我是总督五军上将军郑伦。我看你长得异相非人,怎么敢阻拦时雨之师,这是逆天的罪行!快快归顺周军,共同打败暴君,以诛杀无道之人。如果你不知趣,只会自取其辱。’金大升大怒,催动独角兽,挥舞三尖刀砍来。郑伦手中杵迎面相迎。二兽相交,大战数回合。金大升是牛怪,腹内炼成一块牛黄,有碗口大小,喷出来,如火电一般。郑伦来不及防备,正中脸上,打伤鼻孔,脸颊破裂,从兽背上摔了下来,被金大升手起一刀,斩成两段。可惜啊!正是:

胸中奇术成何用,只落名垂在史篇。

话说金大升杀了郑伦,拿着鼓回到营帐。报信的士兵跑进中军说:‘报告元帅:郑伦被汤营的大将金大升所伤,请元帅定夺。’子牙听到报告,非常伤心,叹息说:‘郑伦屡次建立大功,自从苏侯归顺周朝,一路负责督运粮食,对王室有功,没想到竟然死在无名小将的手中,实在令人伤心!’子牙泪如雨下。为此作诗一首悼念他。诗曰:胸中妙术谁能比,岂料遭遇丧命于此!只有清风常相伴,忠魂依旧归故里。

子牙第二天下令:‘谁愿意为郑伦报仇去走一趟?’旁边有杨戬立刻回答:‘弟子愿意去。’子牙同意了他的请求。杨戬立刻上马提刀,来到成汤营前,点名要金大升出来答话。不久,只见成汤营内炮声响起,只见金大升骑着独角兽,来到军前,大声喊道:‘来者通名!’杨戬说:‘我是杨戬。你就是金大升吗?’大升说:‘是的。’杨戬挥舞着刀直接冲了上去。金大升手持三尖刀迎面而来。两位将领都是用三尖刀,激烈交战,打了三十多回合。杨戬一开始没有用照妖镜照他,没料到金大升喷出了牛黄——这宝贝就像火块一样飞来。杨戬见来势凶猛,化作一道金光,往正南方向逃走。金大升随后追赶。大升的独角兽跑得快,杨戬急忙拿出照妖镜一看,原来是个水牛。杨戬转身,正想变化来吃它,忽然前面一阵香气缥缈,异味芬芳,弥漫遍地,有五彩祥云,隐约中一对黄旌旗飘荡,当中有一位道姑,骑着青鸾来到;旁边有三四对女童,齐声喊道:‘杨戬快来见娘娘!’杨戬听说,上前拱手施礼说:‘弟子杨戬参见娘娘。’那道姑说:‘杨戬,我不是别的神,是女娲娘娘。现在看到成汤的气数已尽,周朝应当兴盛,我特地来帮助你降服梅山的妖怪。’命令杨戬站在一旁,对青云女童说:‘把这个宝贝拿去把那个妖怪牵来。’青云女童接过宝贝,只见金大升脚踏阴云,提刀赶来。青云女童上前拦住,大声喊道:‘那妖怪!娘娘圣驾在此,不得无礼!现在奉娘娘的法旨,特地来捉拿你!’金大升大怒,举起刀劈头砍来。青云女童将伏妖索祭起空中,只见黄巾力士将金大升的鼻子穿起,用铜锤在他的背上打了三下,一声雷响,金大升现出原身,原来是一头水牛。杨戬上前,跪拜说:‘弟子杨戬愿娘娘万寿无疆!’女娲说:‘杨戬,你把牛怪带回周营处理;我还帮助你收服白猿精怪。’杨戬告别女娲娘娘,牵着牛怪回来。

子牙在中军,听到报告说:‘杨戬化作一道金光往正南方向去了。这位大将赶去,不知是凶是吉。’子牙十分担忧。哪吒说:‘杨戬自有办法,元帅何必担忧?’子牙说:‘现在东伯侯的人马还没有到,而且有梅山七怪阻挡了我们的老师,让我心里不能安心。’话还没说完,只见报马来报:‘报告元帅:杨戬回来了。’子牙命令他到帐前,询问原因。杨戬把女娲娘娘收服牛怪的事情说了一遍:‘……现在到了辕门,请元帅发落。’子牙下令:‘请众诸侯都到辕门,看我如何命令这个妖怪。’不久,众诸侯都到了辕门。子牙命令把牛怪牵过来,用缚妖索把它绑在地上,命令南宫适行刑。南宫适手起一刀,将牛头砍下。孟津河八十万人马齐声喝彩。子牙命令把牛头挂在旗杆上示众,掌鼓回营。

袁洪已经知道梅山众兄弟都被子牙消灭了,想要前进却不能,想要后退却不能,实在无计可施,事情陷入了困境,心里非常忧虑。不表。

子牙回到营帐升帐,问杨戬说:‘梅山还剩下几怪?’杨戬屈指一算说:‘报告元帅:已经消灭了六怪。’子牙说:‘今天晚上通知众诸侯:二更时分一起劫掠成汤大营。’又命令杨戬:‘你可以单独去劫袁洪,巧妙地降服这个妖怪,大事可定。’杨戬回答说:‘弟子和哪吒一起去建功,会更加容易。’子牙同意了,还是把众将分派好了。不表。

袁洪在营中与参军殷破败、雷开两位将领商议说:‘现在主上命令我们在这里守卫,这里周兵虽然多,但能战的很少,而且连日来朝歌没有看到有救兵,也没有看到我的捷报,恐怕天子会担忧,这很不方便。’命令中军官写奏章去朝歌,请求天子速发援兵前来接应。中军官准备好奏章求救。

子牙亲自骑马,到了二更时分,一声炮响,周兵一声呐喊,一起冲进成汤营里。正是:黑夜冲营无准备,三军无故受灾殃。

南伯侯鄂顺领着二百位诸侯,一齐奋勇当先;北伯侯崇应鸾冲杀进左营;李靖、韦护、雷震子冲杀进右营;杨戬、哪吒杀入大营,进入中军来战袁洪。

袁洪听到周将劫营,急忙上马,挥舞着铁棍,刚出中军,就遇到杨戬,也不答话,两马相交,杀得乌云滚滚,阴雾弥漫。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夜劫汤营神鬼惊,喊声齐发鼓锣鸣。军兵奋勇谁堪敌,将士施威孰敢撄。

破败无心恋战,雷开有意逃跑。梅山七怪从此灭亡,扫荡妖氛宇宙清。

众诸侯一起冲进成汤营里,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哀声惨切,不堪入耳。只见杨戬大战袁洪,袁洪现出原身,跃上半空,将杨戬劈头一棍,打得火星四溅。杨戬有七十二变,立刻化作一道金光,跃上半空,也照袁洪头顶上一刀劈将下来。袁洪也有八九分武艺,立刻化作一道白气,护住身体。杨戬大喝道:‘梅山猿头,敢施展妖术!抓住你定要剥皮抽筋!’袁洪大怒道:‘你有多大本领,敢把我的兄弟全部杀害,我与你势不两立!一定要抓住你,碎尸万段,以报此仇!’他们各自施展神通,变化无穷,相生相克,各显神通,世间所有的东西、禽兽,都变化出来,使出各种技巧,谁也不见上下。袁洪暗想:‘现在他们的兵已经攻破了大营,估计不能支撑,我且把他骗到梅山,进入我的巢穴,使他不能施展,那时再抓住他就不难了。’于是放弃了大营,逃往梅山。不表。

且说众诸侯追杀成汤残败的人马,一直追到天亮,姜子牙鸣金收兵,众诸侯各自回营。正是:诸侯们挥鞭敲响金镫,姜子牙全胜进入辕门。

话说杨戬见袁洪放出祥光前去,便弃了马,也施展土遁术紧紧追赶。只见袁洪瞬间变化成一块怪石立在路边。杨戬正追,忽然不见了袁洪,立即运用神光,定睛一看,已知袁洪变成了怪石;随即变化成一个石匠,手持锤钻,上前砸他。袁洪知道被他识破,便化作一阵清风逃走。如此双方各自施展法术,转眼间赶到了梅山,却又不见了袁洪。

杨戬到了梅山,果然景色优美。怎么见得,有诗为证,诗曰:梅山地势险峻,道路曲折如羊肠,古柏和乔松在两岸生长,阴云和雾气缭绕,妖魔们借助这里隐藏行踪。

杨戬上了梅山,四处观望一番,忽然听到山崖下传来一声响,千百只小猴子手持棍棒,一齐乱打杨戬。杨戬见这些小猴子四处乱打,知道不能取胜:‘不如脱身下山。’杨戬化作一道金光离开了。

刚转过一座山坡,只听到一阵仙乐之音,满地祥云缭绕,又见到女娲娘娘降临。杨戬俯伏在山下,叩首说:‘弟子杨戬不知娘娘圣驾降临,有失回避,望娘娘恕罪!’女娲说:‘你虽然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的徒弟,擅长八九变化,却不能降伏这个妖怪。我将这件宝物传授给你,可以用来收服这个恶怪。’杨戬叩首拜谢,女娲娘娘便回宫去了。杨戬展开宝物一看,心中非常高兴。──这件宝物是‘山河社稷图’。──杨戬依照方法行事,将宝物悬挂在一棵大树上。杨戬再次上梅山,依旧寻找原来的路。

袁洪见杨戬再次上梅山,便大声喊道:‘杨戬,你这次来是自寻死路!’杨戬大笑说:‘你今天肯定没有活路了!’挥舞着刀,直接冲向袁洪。袁洪也挥舞着棍,迎面还击。两人大战一番,杨戬转身逃跑。袁洪随后追赶。

杨戬下了梅山,继续前行,忽然看到前面有一座高山,杨戬径直上了山。袁洪也追上山来。不知道这座山是女娲娘娘赐予的‘山河社稷图’变化而成的。袁洪追上山来,陷入圈套,再也无法下山。杨戬化作人形,离开了‘山河社稷图’,只见袁洪在山上左冲右撞。不知道他的命运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注解

杨戬: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将,姜子牙的儿子,以武艺高强著称。

哪吒: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童,拥有强大的法力和神通,是《封神演义》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在这里,哪吒指的是《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他与杨戬一同参与战斗。

七怪:七怪指的是《封神演义》中的梅山七怪,他们是袁洪的部下,各有奇特的能力,在故事中与杨戬和哪吒等人战斗。

周兵:周兵指的是周朝的军队,在《封神演义》中,周朝军队与商朝军队进行了多次战争。

狗宝:狗宝是指狗的结石,古代传说中狗宝具有神奇的功效,这里可能指的是梅山七怪之一具有狗宝能力。

牛黄:牛黄是牛的胆结石,古代中医认为有药用价值,此处可能指金大升使用的法术。

朱贞:朱贞是梅山七怪之一,他在战斗中伏地,被杨戬斩杀。

杨显:杨显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角色,是杨戬的兄弟,同样擅长变化之术。

白猿:白猿在这里指的是梅山七怪之一的袁洪,他原本是梅山得道的白猿。

武吉:武吉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姜子牙的弟子之一,参与了多次战斗。

南宫适:南宫适,周朝的一位将军,此处负责巡营。

子牙:姜子牙,周朝的开国功臣,以智谋著称。

邬文化:邬文化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的将领,在这里被杨戬和哪吒等人烧死。

袁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妖怪,与杨戬有过多次交手。

东伯侯:东伯侯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周朝的诸侯之一。

梅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名,此处指杨戬和袁洪交战的地方。

陀头:陀头在这里指的是一个道士,他前来帮助袁洪。

朱子真:朱子真,梅山炼气士,此处指一个修炼有成的道士,具有法术能力。

常昊:常昊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梅山七怪之一。

吴龙:吴龙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梅山七怪之一。

梅山炼气士:指在梅山修炼的道士,梅山在古代被认为是神秘之地,炼气士指修炼内功、炼气的人。

成汤:商朝的建立者,汤王,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

关隘:指险要的关口,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位置。

妖言惑众:指散布邪说,迷惑众人,含有贬义。

不忠不孝:指不忠诚、不孝顺的行为,古代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

南伯侯:南伯侯,指南方的诸侯,此处可能指南方的某位诸侯。

余忠:余忠,南伯侯麾下的副将,具有武艺高强的特点。

狼牙棒:古代一种武器,棒头有狼牙状装饰,用于打击。

照妖宝鉴:一种能够照出妖怪真身的宝物。

羊精:羊精是指变成羊的妖怪。

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杨戬的师傅,玉鼎真人的道号。

心肝:比喻最重要的部分,此处指人的重要器官。

周营:周朝的军营,此处指姜子牙的军营。

云板:古代军事信号工具,用于传递信息。

号令:命令,指示。

姜尚:姜尚,即姜子牙,是《封神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周文王的大臣,后来成为周武王的军师。

朱子:朱子,可能指的是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此处可能是指某种策略或计谋。

天使:天使在古代文学中通常指天神派遣的使者,此处可能是指皇帝的使者。

天子敕:天子敕是指皇帝的命令,具有极高的权威。

道术:道术是指道教中修炼的法术和技艺。

画饼:画饼指的是画出来的饼,比喻空想或不能实现的事物。

纣王:纣王是商朝末年的暴君,此处可能指商朝的统治者。

人神共怒:指人民和神灵都愤怒,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强烈不满。

螳臂当车: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此处用来形容袁洪的傲慢和自大。

照妖鉴:一种法器,可以用来识别妖魔。

哪咤:哪咤,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童,以勇猛著称。

独角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指金大升骑的坐骑。

三尖刀:三尖刀是袁洪和金大升使用的武器,形状像三尖的刀。

金睛兽:金睛兽是郑伦骑的坐骑,具有金色的眼睛。

降魔杵:降魔杵是郑伦使用的武器,可以用来降妖伏魔。

史篇:史篇指历史记载,此处用来形容金大升的英勇事迹将被记载在史书中。

金大升:金大升是成汤营的一名将领,因斩杀郑伦而知名。

郑伦:郑伦是商朝末年的名将,以勇猛著称,后为周军所杀。

苏侯:苏侯,可能指的是苏护,是商朝末年的将领,后来归顺周武王。

报马:古代传递军情的信使。

中军:古代军队中的指挥中心。

女娲娘娘: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以补天传说最为著名。

梅山之怪:梅山七怪,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群妖怪。

伏妖索:一种法器,可以用来捕捉妖怪。

黄巾力士: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力士兵。

殷破败:成汤的参军,可能是指殷破败,是成汤的将领。

雷开:成汤的将领。

南伯侯鄂顺:南伯侯鄂顺,是周朝的诸侯之一。

北伯侯崇应鸾:北伯侯崇应鸾,是周朝的诸侯之一。

李靖:李靖,是唐朝初年的名将,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李靖。

韦护:韦护,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将领。

雷震子:雷震子,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将领。

铁棍:一种武器,这里指袁洪使用的武器。

梅山七怪:梅山七怪,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群妖怪,被周军逐一消灭。

诸侯:古代中国地方分封制度下的地方统治者,即诸侯国中的国君。

鸣金收兵: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信号,通过鸣金(金属制的铃)来示意收兵。

祥光:吉祥的光芒,常用来形容神灵或吉祥事物。

土遁: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法术,通过变化土地来移动身体。

怪石:奇异的石头,此处指袁洪变化成的石头形态。

神光:神灵或仙人所发出的光芒。

变化:指变化成其他形态或事物,此处指杨戬和袁洪的法术变化。

石匠:从事雕刻石头的工作的人,此处指杨戬变化成的石匠形象。

锤钻:锤子和钻子,石匠使用的工具。

清风:轻柔的风,此处指袁洪变化成的风。

神通:指法术或超自然的能力。

妖魔: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邪恶生物或鬼怪。

匿行藏:隐藏行踪,不出露自己。

小猴儿:小猴子,此处指梅山上的猴子。

棍棒:用木棍或竹棒制成的武器。

金光:金色光芒,常用来形容神仙或英雄的非凡能力。

山河社稷图: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宝物,具有强大的法力。

圈套:用来捕捉猎物的陷阱或诡计。

踪:踪迹,此处指杨戬的动作。

且听下回分解:古代小说中常用的结尾语,表示故事将继续发展,留待下回讲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封神演义》中杨戬与袁洪的激烈战斗场景,通过对战场氛围的渲染和人物动作的描写,展现了古典小说中特有的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

‘诸侯鞭敲金镫响,子牙全胜进辕门’这句诗,通过对战场气氛的描绘,表现了周军将士的勇猛和姜子牙的智谋,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壮观场面。

杨戬‘弃了马,亦纵步借土遁紧紧追赶’这一行为,突出了杨戬的敏捷和勇敢,同时也为后续的战斗埋下了伏笔。

‘袁洪随变一块怪石立在路傍’这一情节,展现了袁洪的神通广大,同时也为杨戬的识破和反击提供了契机。

杨戬‘化道金光去了’这一动作,既表现了他的机智,也体现了古典小说中常见的神仙、妖怪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女娲娘娘驾临’这一情节,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同时也为杨戬提供了战胜袁洪的宝物。

‘山河社稷图’这一宝物的出现,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古代神话传说的运用,也展示了宝物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杨戬与袁洪的战斗,通过‘使开刀,直取袁洪’和‘袁洪也使开棍劈面交还’等动作描写,展现了两位英雄的勇猛和力量。

‘袁洪赶上山来,入于圈套,再不能下山’这一情节,揭示了杨戬的智谋和袁洪的败局,同时也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不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一结尾,既增加了故事的悬念,也体现了古典小说中常见的回目形式,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2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