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原文
金咤智取游魂关
诗曰:
斗柄看看又向东,窦荣枉自逞英风。
金咤设智开周业,彻地多谋弄女红。
总为浮云遮晓日,故教杀气锁崆峒。
须知王霸终归主,枉使生灵泣路穷。
话说袁洪上了“山河社稷图”,如四象变化有无穷之妙,思山即山,思水即水,想前即前,想后即后,袁洪不觉现了原身。
忽然见一阵香风扑鼻,异样甜美,这猴儿爬上树去一望,见一株桃树,绿叶森森,两边摇荡,下坠一枝红滴滴的仙桃,颜色鲜润,娇嫩可爱。
白猿看见,不觉忻羡,遂攀枝穿叶,摘取仙桃下来,闻一闻,扑鼻馨香,心中大喜,一口吞而食之。
方才倚松靠石而坐,未及片时,忽然见杨戬仗剑而来。
白猿欲待起身,竟不能起。
不知食了此桃,将腰坠下,早被杨戬一把抓住头皮,用缚妖索捆住,收了“山河社稷图”,望正南谢了女娲娘娘,将白猿拎着,径回周营而来。
有诗单赞女娲娘娘授杨戬秘法,伏梅山七怪,诗曰:
悟道投师在玉泉,秘传九转妙中玄。
离龙坎虎分南北,地户天门列后先。
变化无端还变化,乾坤颠倒合乾坤。
女娲秘授真奇异,任你精灵骨已穿。
话说杨戬擒白猿至辕门,军政官报入中军:“启元帅:杨戬等令。”
子牙命:“令来。”
杨戬来至中军,见子牙,曰:“弟子追赶白猿至梅山,仰仗女娲娘娘秘授一术,已将白猿擒至辕门,请元帅发落。”
子牙大喜,命:“将白猿拿来见我。”
少时,杨戬将白猿拥至中军帐。
子牙观之,见是一个白猿,乃曰:“似此恶怪,害人无厌,情殊痛恨!”
令:“推出斩之!”
众将把白猿拥至辕门,杨戬将白猿一刀,只见猴头落下地来,他颈上无血,有一道青气冲出,颈子里长出一朵白莲花来;
只见花一放一收,又是一个猴头。
杨戬连诛数刀,一样如此,忙来报与子牙。
子牙急出营来看,果然如此。
子牙曰:“这猿猴既能采天地之灵气,便会炼日月之精华,故有此变化耳。这也无难……”
忙令左右排香案于中,子牙取出一个红葫芦,放在香几之上,方揭开葫芦盖,只见里面升出一道白线,光高三丈有余。
子牙打一躬:“请宝贝现身!”
须臾间,有一物现于其上,长七寸五分,有眉,有眼,眼中射出两道白光,将白猿钉住身形。
子牙又打一躬:“请法宝转身!”
那宝物在空中,将身转有两三转,只见白猿头已落地,鲜血满流。
众皆骇然。
有诗赞之,诗曰:
此宝昆仑陆压传,秘藏玄理合先天。
诛妖杀怪无穷妙,一助周朝八百年。
话说子牙斩了白猿,收了法宝,众门人问曰:“如何此宝能治此巨怪也?”
子牙对众人曰:“此宝乃在破万仙阵时,蒙陆压老师传授与我,言后有用他处,今日果然。
大抵此宝乃用宾铁修炼,采日月精华,夺天地秀气,颠倒五行,至工夫圆满,如黄芽白雪,结成此宝,名曰‘飞刀’。
此物有眉,有眼,眼里有两道白光,能钉人仙妖魅泥丸宫的元神,纵有变化,不能逃走。
那白光顶上如风轮转一般,只一二转,其头自然落地。
前次斩余元即此宝也。
众人无不惊叹:“乃武王之洪福,故有此宝来克治之耳。”
不言子牙斩了白猿,且说殷破败、雷开败回朝歌,面见纣王,备言:“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
今天下诸侯齐集孟津,旌旗蔽日,杀气笼罩数百里。
望陛下早安社稷为重,不可令诸侯一至城下,那时救解迟矣。”
纣王着忙,急急设朝,问两班文武曰:“今周兵猖獗,如何救解?”
众官钳口不言。
有中大夫飞廉出班奏曰:“今陛下速行旨意,张挂朝歌四门:如能破得周兵,能斩将夺旗者,官居一品。
古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况鲁仁杰才兼文武,令彼调围营人马,训练精锐,以待敌军,严备守城之具,坚守勿战,以老其师。
今诸侯远来,利在速战。
一不与战,以待彼粮尽,彼不战自走;乘其乱以破之,天下诸侯虽众,未有不败者也,此为上策。”
纣王曰:“卿言甚善。”
随传旨忘,张挂各门,一面令鲁仁杰操练士卒,修理攻守之具。
不表。
且说金咤、木咤别了子牙,兄弟二人在路商议。
金咤曰:‘我二人奉姜元帅将令来救东伯侯姜文焕进关,若与窦荣大战,恐不利也。我和你且假扮道者,诈进游魂关反去协助窦荣,于中用事,使彼不疑;然后里应外合,一阵成功,何为不美。’
木咤曰:‘长兄言得甚善。’
二人吩咐使命:‘领人马先去报知姜文焕,我弟兄二人随后就来。’
使命领人马去讫。
金、木二咤随借土遁,落在关内,径至帅府前,金咤曰:‘门上的,传与你元帅得知,海外有炼气士求见。’
门官不敢隐讳,急至殿前启曰:‘府外有二道者,口称海外之士,要见老爷。’
窦荣听说,传令:‘请来。’
二人径至檐前,打稽首曰:‘老将军,贫道稽首了。’
窦荣曰:‘道者请了。今道者此来,有何见谕?’
金咤曰:‘贫道二人乃东海蓬莱岛炼气散人孙德、徐仁是也。方才我兄弟偶尔闲游湖海,从此经过,因见姜文焕欲进此关,往孟津会合天下诸侯,以伐当今天子;此是姜尚大逆不道,以惶惑之言挑衅天下诸侯,致生民涂炭,海宇腾沸。此天下之叛臣,人人得而诛之者也。我弟兄昨观干象,汤气正旺,姜尚等徒苦生灵耳。吾弟兄愿出一臂之力,助将军先擒姜文焕,解往朝歌;然后以得胜之兵,掩诸侯之后,出其不意,彼前后受敌,一战乃成擒耳。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此诚不世之功也。但贫道出家之人,本不当以兵戈为事,因偶然不平,故向将军道之,幸毋以方外术士之言见诮可也。乞将军思之。’
窦荣听罢,沉吟不语。
傍有副将姚忠厉声大呼曰:‘主将切不可信此术士之言!姜尚门下方士甚多,是非何足以辨?前日闻报,孟津有六百诸侯协助姬发。今见主将阻住来兵,不能会合孟津,姜尚故将此二人假作云游之士,诈投麾下,为里应外合之计。主将不可不察,毋得轻信,以堕其计。’
金咤听罢,大笑不止,回首谓木咤曰:‘道友,不出你之所料。’
金咤复向窦荣曰:‘此位将军之言甚是。此时龙蛇混杂,是非莫辨,安知我辈不是姜尚之所使耳?在将军不得不疑。但不知贫道此来,虽是云游,其中尚有原故。吾师叔在万仙阵死于姜尚之手,屡欲思报此恨,为独木难支,不能向前;今此来特假将军之兵,上为朝廷立功,下以报天伦私怨,中为将军效一臂之劳,岂有他心。既将军有猜疑之念,贫道又何必在此琐琐也!但剖明我等一点血诚,自当告退。’
道罢,抽身就走,抚掌大笑而出。
窦荣听罢金咤之言,见如此光景,乃沉思曰:‘天下该多少道者伐西岐,姜尚门下虽多,海外高人不少,岂得恰好这两个就是姜尚门人?况我关内之兵将甚多,若只是这两个,也做不得甚么事,如何反疑惑他?据吾看他意思,是个有道之士,况且来意至诚,不可错过。’
忙令军政官赶去:‘速请道者回来!’
正是:‘武王洪福摧无道,故令金咤建大功。’
话说军政官赶上金、木二咤,大呼曰:‘二位师父,我老爷有请!’
金咤回头,看见有人来请,对使者正色言曰:‘皇天后土,实鉴我心。我将天下诸侯之首送与你家老爷,你老爷反辞而不受,却信偏将之疑,使我蒙不智之耻,如今我断不回去!’
军政官苦苦坚执不放,言曰:‘师父若不回去,我也不敢去见老爷。’
木咤曰:‘道兄,窦将军既来请俺回去,看他怎样待我们。若重我等,我们就替他行事;如不重我等,我们再来不迟。’
金咤方勉强应允。
二人回至府前,军政官先进府通报。
窦荣命:‘快请来!’
二人进府,复见窦荣,窦荣忙降阶迎接,慰之曰:‘不才与师父素无一面,况兵戈在境,关防难稽,在不才副将不得不疑。只不才见识浅薄,不能立决,多有得罪于长者,幸毋过责,不胜顶戴!今姜尚聚兵孟津,人心摇撼;姜文焕在城下,日夜攻打,不识将何计可解天下之倒悬,擒其渠魁,殄其党羽,令万姓安堵,望老师明以教我,不才无不听命。’
金咤曰:‘据贫道愚见:今姜尚拒敌孟津,虽有诸侯数百,不过乌合之众,人各一心,久自离散;只姜文焕兵临城下,不可以力战,当以计擒之。其协从诸侯,不战而自走也。然后以得胜之师,掩孟津之后,姜尚虽能,安得豫为之计哉。彼所恃者天下诸侯,而众诸侯一闻姜文焕东路被擒,挫其锋锐,彼众人自然解体;乘其离而战之,此万全之功也。’
窦荣闻言大喜,慌忙请坐,命左右排酒上来。
金、木二咤曰:‘贫道持斋,并不用酒食。’
随在殿前蒲团而坐。
窦荣亦不敢强。
一夕晚景已过。
次日,窦荣升殿,聚众将议事,忽报:‘东伯侯遣将搦战。’
窦荣对金、木二咤曰:‘今日东伯侯在城下搦战,不识二位师父作何计以破之?’
金咤曰:‘贫道既来,今日先出去见一阵,看其何如,然后以计擒之。’
道罢,忙起身提剑在手,对窦荣曰:‘借老将军捆绑手随吾压阵,好去拿人。’
窦荣听罢大喜,忙传令:‘摆队伍,吾自去压阵。’
关内炮声响亮,三军吶喊,开放关门,一对旗摇,金咤提剑而来。
怎见得,正是:‘窦荣错认三山客,咫尺游魂关属周。’
话说金咤出关,见东伯侯“旗门”脚下一员大将,金甲,红袍,走马军前,大呼曰:“来此道者,先试吾利刃也!”
金咤曰:“尔是何人?早通名来。”
来将答曰:“吾乃东伯侯麾下总兵官马兆是也。道者何人?”
金咤曰:“贫道是东海散人孙德。因见成汤旺气正盛,天下诸侯无故造反,吾偶闲游东土,见姜文焕屡战多年,众生涂炭,吾心不忍,特发慈悲,擒拿渠魁,殄灭群虏,以救众生。汝等知命,可倒戈纳降,尚能待尔等以不死;如若半字含糊,叫你立成虀粉!”
言罢,纵步绰剑来取马兆。
马兆手中刀急架来迎。
怎见金咤与马兆一场大战,有诗为证,诗曰:
纷纷戈甲向金城,文焕专征正未平。
不是金咤施妙策,游魂安得渡东兵。
话说金咤大战马兆,步马相交,有三二十合,金咤祭起遁龙桩,一声响,将马兆遁住。
窦荣挥动戈,一齐冲杀。
东兵力战不住,大败而走。
金咤命左右将马兆拿下,与窦荣掌得胜鼓进关。
窦荣升殿坐下,金咤坐在一傍。
窦荣令左右:“将马兆推来。”
众军士把马兆拥至殿前,马兆立而不跪。
窦荣喝曰:“匹夫!既被吾擒,如何尚自抗礼?”
马兆大怒,骂曰:“吾被妖道邪术遭擒,岂肯屈膝于你无名鼠辈耶!一死何足惜,当速正典刑,不必多说。”
窦荣喝令:“推出斩之!”
金咤曰:“不可。待吾擒了姜文焕,一齐解送朝歌,以法归朝廷,足见老将军不世之功,非虚冒之绩,岂不美哉!”
窦荣见金咤如此手段,说话有理,便倚为心腹,随传令:“将马兆囚在府内。”
不表。
且说东伯侯姜文焕闻报,金咤将马兆拿去,姜文焕大喜:“进关只在咫尺耳!”
次日,姜文焕布开大队,摆列三军,鼓声大振,杀气迷空,来关下搦战。
哨马报入关中,窦荣忙问金、本二咤曰:“二位老师,姜文焕亲自临阵,将何计以擒之,则功劳不小。”
金、木二咤慨然应曰:“贫道此来,单为将军早定东兵,不负俺弟兄下山一场。”
随即提剑在手,出关来迎敌。
只见东伯侯姜文焕一马当先,左右分大小众将。
怎生打扮,有赞为证,赞曰:
顶上盔,攒六瓣;黄金甲,锁子绊;大红袍,团龙贯;护心镜,精光焕;白玉带,玲花献;勒甲绦,飘红焰;虎眼鞭,龙尾半;方楞鐧,宾铁煅;胭脂马,毛如彪;斩将刀,如飞电。
千战千蠃东伯侯,文焕姓姜千古赞。
话说金、木二咤大呼曰:‘反臣慢来!’
姜文焕曰:‘妖道通名!’
金咤答曰:‘吾乃东海散人孙德、徐仁是也。尔等不守臣节,妄生事端,欺君反叛,戕害生灵,是自取覆宗灭嗣之祸;可速倒戈,免使后悔。’
姜文焕大骂曰:‘泼道无知,仗妖术擒吾大将,今又巧言惑众,这番拿你,定碎尸以泄马兆之恨!’
催开马,使手中刀,飞来直取。
金咤手中剑劈面交还。
步马相交,有七八回合,姜文焕拨马便走。
金、木二咤随后赶来。
约有一射之地,金咤对东伯侯曰:‘今夜二更,贤侯可引兵杀至关下,吾等乘机献关便了。’
姜文焕谢毕,挂下钢刀,回马一箭射来。
金、木二咤把手中剑望上一挑,将箭拨落在地。
金咤大骂曰:‘奸贼!敢暗射吾一箭也!吾且暂回,明日定拿你以报一箭之恨!’
金、木二咤回关,来见窦荣。
窦荣问曰:‘老师为何不用宝贝伏之?’
金咤答曰:‘贫道方欲祭此宝,不意那匹夫拨马就走;贫道赶去擒之,反被他射了一箭。待贫道明日以法擒之。’
三人正在殿上讲议,忽后边报:‘夫人上殿。’
金、木二咤见一女将上殿,忙向前打稽首。
夫人问窦荣曰:‘此二位道者何来?’
窦荣曰:‘此二位道长乃东海散人孙德、徐仁是也;今特来助吾共破姜文焕。前日临阵,擒获马兆;待明日用法宝擒获姜文焕等,以得胜之师,掩袭姜尚之后,此长驱莫御之策,成不世之功也。’
夫人笑曰:‘老将军,事不可不虑,谋不可不周,不可以一朝之言倾心相信。倘事生不测,急切难防,其祸不小。望将军当慎重其事。古云:‘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愿将军详察。’
金、木二咤曰:‘窦将军在上:夫人之疑,大似有理。我二人又何必在此多生此一番枝节耶,即此告辞。’
金、木二咤言毕,转身就走。
窦荣扯住金、木二咤曰:‘老师休怪。我夫人虽系女流,亦善能用兵,颇知兵法。他不知老师实心为纣,乃以方士目之,恐其中有诈耳。老师幸毋嗔怪,容不才陪罪。俟破敌之日,不才自有重报。’
金咤正色言曰:‘贫道一点为纣真心,惟天地可表。今夫人相疑,吾弟兄若飘然而去,又难禁老将军一段热心相待,只等明日擒了姜文焕,方知吾等一段血诚。──只恐夫人难与贫道相见耳。’
夫人不觉惭谢而退。
窦荣与金咤议曰:‘不知明日老师将何法擒此反臣,以释群疑,以畅众怀?’
金咤曰:‘明日会兵,当祭吾法宝,自然立擒姜文焕耳。文焕被擒,余党必然瓦解。然后往孟津会兵,以擒姜子牙,可解诸侯之兵也。’
窦荣听说大喜,回内室安息。
金、木二咤静坐殿上。
将至二更,只听得关外炮声大振,喊杀连天,金鼓大作,杀至关下,架炮攻打。
有中军官入府,击云板,急报窦荣。
窦荣忙出殿,聚众将上关,有夫人彻地娘子披挂提刀而出。
金咤对窦荣曰:‘今姜文焕恃勇,乘夜提兵攻城,出我等之不意。我等不若将计就计,齐出掩杀,待贫道用法宝擒之,可以一阵成功,早早奏捷。夫人可与吾道弟谨守城池,毋使他虞。’
夫人听罢,满口应允:‘道者之言,甚是有理。我与此位守关;你与此位出敌。我自料理城上,乘此夤夜,可以成功也。’
正是:文焕攻关归吕望,金咤设计灭成汤。
话说窦荣听金咤之言,整点众将士,方欲出关,有夫人又言曰:‘夤夜交兵,须要谨慎,毋得贪战,务要见机,不得落他圈套。将军谨记,谨记!’──看官:这是彻地夫人留心防关,恐二位道者有变,故此叮咛嘱付耳。
──金咤见夫人言语真切,乃以目送情与木咤。
木咤已解其意,只在临机应变而已,亦以目两相关会,随同彻地夫人在关上驻札防卫。
只见窦荣开关,把人马冲出,窦荣在旗门脚下见姜文焕滚至军前,窦荣大喝曰:‘反臣!今日合该休矣!’
姜文焕也不答话,仗手中刀直取窦荣。
窦荣以手中刀赴面交还。
二马相交,双刀并举。
怎见得,有诗赞之,诗曰:杀气腾腾烛九天,将军血战苦相煎。扶王碧血垂千古,为国丹心勒万年。文焕归周扶帝业,窦荣尽节丧黄泉。谁知运际风云会,八百昌期兆已先。
话说窦荣挥动众将,两军混战,只杀得天愁地暗,鬼哭神嚎,刀枪响亮,斧剑齐鸣,喊杀之声振地,灯笼火把如同白昼,人马凶勇似海沸江翻。
且言金咤纵步,在军中混战,观见东伯侯带领二百镇诸侯围将上来,金咤急祭起遁龙桩,一声响,先将窦荣遁住。
不知老将军性命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译文
金咤智取游魂关
北斗七星渐渐转向东方,窦荣徒然自夸英勇的风采。金咤用智谋开创周朝基业,深谋远虑玩弄女红(指女红技艺,这里比喻巧妙手段)。总是被浮云遮住清晨的太阳,所以让杀气笼罩崆峒山。要知道王霸之权最终归主,白白让生灵在路途中哭泣。
话说袁洪进入了‘山河社稷图’,就像四象变化一样有无穷的妙处,想山就现山,想水就现水,想前就现前,想后就现后,袁洪不知不觉中恢复了原身。忽然闻到一阵香气扑鼻,非常甜美,这猴子爬上树一看,见一棵桃树,绿叶茂盛,两边摇曳,下一枝鲜红透亮的仙桃坠落下来,颜色鲜艳,娇嫩可爱。白猿一见,不禁羡慕,于是攀上枝头穿过叶子,摘下仙桃,闻一闻,香气扑鼻,心中大喜,一口吞下。
刚刚靠在松树和石头上坐下,还没来得及片刻,忽然见杨戬手持宝剑走来。白猿想要起身,竟然不能动弹。不知道吃了这桃子,腰身一沉,早被杨戬一把抓住头皮,用绳索捆住,收了‘山河社稷图’,向正南方的女娲娘娘谢恩,提着白猿直接回到周营。
有诗专门赞扬女娲娘娘传授给杨戬秘法,制服梅山七怪,诗曰:
悟道投师在玉泉,秘传九转妙中玄。
离龙坎虎分南北,地户天门列后先。
变化无端还变化,乾坤颠倒合乾坤。
女娲秘授真奇异,任你精灵骨已穿。
话说杨戬将白猿擒到辕门,军政官报告给中军:“元帅,杨戬有令。”姜子牙命令:“叫他来。”杨戬来到中军,见到姜子牙,说:“弟子追赶白猿到梅山,凭借女娲娘娘秘传的一术,已经将白猿擒到辕门,请元帅发落。”姜子牙非常高兴,命令:“把白猿带过来让我看看。”不多时,杨戬将白猿带到中军帐中。姜子牙一看,见是一个白猿,就说:“像这样的恶怪,害人不止,非常痛恨!”命令:“推出去斩了!”众将把白猿推到辕门,杨戬一刀下去,只见猴头落地,但颈上没有血流出来,有一道青气冲出,颈子里长出一朵白莲花;只见花一开一合,又是一个猴头。
杨戬连续砍了几刀,都是这样,急忙来报告姜子牙。姜子牙急忙出营来看,果然如此。姜子牙说:“这猿猴能够采集天地之灵气,就会炼化日月之精华,所以有这种变化。这也不难……”急忙命令左右摆好香案,姜子牙拿出一个红葫芦,放在香案上,刚揭开葫芦盖,只见里面升起一道白线,光芒高三丈有余。姜子牙一鞠躬:“请宝贝现身!”过了一会儿,有一物出现在上面,长七寸五分,有眉毛,有眼睛,眼中射出两道白光,将白猿的身形钉住。
姜子牙又一鞠躬:“请法宝转身!”那宝物在空中转了两三圈,只见白猿的头已经落地,鲜血直流。众人都惊讶不已。有诗赞扬这件事,诗曰:
此宝昆仑陆压传,秘藏玄理合先天。
诛妖杀怪无穷妙,一助周朝八百年。
话说姜子牙斩了白猿,收起法宝,众门人问:“怎么这个法宝能制服这个大怪物呢?”姜子牙对众人说:“这个法宝是在破万仙阵时,陆压老师传授给我的,说以后有用到的地方,今天果然派上了用场。大概这个法宝是用宾铁修炼,采集日月精华,夺取天地灵气,颠倒五行,功力圆满时,就像黄芽白雪,凝结成这个法宝,名叫‘飞刀’。这个法宝有眉毛,有眼睛,眼里有两道白光,能钉住人仙妖魅的元神,即使有变化,也不能逃脱。那白光顶上就像风轮一样旋转,转一两圈,那头自然就落地了。上次斩杀余元也是用这个法宝。”众人都惊叹不已:“这是武王的洪福,所以有这个法宝来制服它。”
不说姜子牙斩了白猿,再说殷破败、雷开败回到朝歌,面见纣王,报告说:“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多次交战,都被陆续斩杀,恢复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我们只得逃回。现在天下诸侯都聚集在孟津,旌旗遮天蔽日,杀气笼罩数百里。希望陛下安定社稷为重,不可让诸侯一到城下,那时救援就迟了。”纣王慌了神,急忙设朝,问两班文武:“现在周兵猖獗,怎么办才能解救?”众官都闭口不言。有中大夫飞廉出班奏报:“现在陛下赶快下旨,在朝歌四门张贴告示:如果能击败周兵,能斩将夺旗的人,官居一品。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鲁仁杰文武双全,命令他调动围攻的军队,训练精锐,等待敌军,严加守城准备,坚守不出战,以消耗敌人的士气。现在诸侯远道而来,利于速战。不与他们交战,等待他们粮草耗尽,他们不战自退;趁他们混乱时击败他们,天下诸侯虽然众多,但没有不失败的,这是上策。”纣王说:“你说得很好。”随即传旨张贴告示,一面命令鲁仁杰训练士兵,修理攻守器械。不表。
且说金咤、木咤告别了子牙,兄弟俩在路上商议。金咤说:‘我们俩奉姜元帅的命令来救东伯侯姜文焕进关,如果与窦荣大战,恐怕不会顺利。我们俩暂且假扮成道士,假装进入游魂关,然后返回去协助窦荣,从中行事,让他不会怀疑;然后里应外合,一战成功,这不是很好吗?’木咤说:‘哥哥说得很好。’二人吩咐使者:‘领着人马先去告诉姜文焕,我们兄弟俩随后就来。’使者领着人马去了。
金、木二咤随后借助土遁法术,落在关内,直接来到帅府前,金咤说:‘门上的,告诉你的元帅,海外有炼气士求见。’门官不敢隐瞒,急忙到殿前禀报说:‘府外有两个道士,自称海外之士,想要见老爷。’窦荣听说,下令:‘请他们进来。’二人径直走到檐前,行礼说:‘老将军,贫道向您行礼了。’窦荣说:‘道士请了。现在你们两位道士来此,有什么要说的?’金咤说:‘贫道我们俩是东海蓬莱岛的炼气散人孙德、徐仁。刚才我们兄弟俩偶尔游历湖海,从这里经过,因为看到姜文焕想要进入这个关口,前往孟津会合天下诸侯,以讨伐当今天子;这是姜尚大逆不道,用煽动的话挑衅天下诸侯,导致百姓受苦,天下大乱。这是天下叛臣,人人都可以诛杀的。我们兄弟俩昨天观察天象,汤气正旺,姜尚等人只是让百姓受苦。我们兄弟俩愿意出一臂之力,帮助将军先擒获姜文焕,解往朝歌;然后以得胜之师,掩诸侯之后,出其不意,他们前后受敌,一战就能擒获。这正是所谓‘迅雷不及掩耳’,这是真正的非凡之功。但贫道出家人,本不应以兵器为事,因为偶然不平,所以向将军说这些,希望不要因为方外之人的话而嘲笑我。请将军考虑。’窦荣听后,沉默不语。
旁边有副将姚忠大声说:‘主将切不可相信这个道士的话!姜尚门下有许多方士,是非怎能分辨清楚?前些日子听说,孟津有六百诸侯协助姬发。现在看到主将阻止来兵,不能会合孟津,姜尚故意派这两人假扮成云游之士,假装投奔麾下,作为里应外合之计。主将不可不谨慎,不要轻信,以免中了他们的计。’金咤听后,大笑不止,回头对木咤说:‘道友,不出你所料。’金咤又对窦荣说:‘这位将军的话很对。现在龙蛇混杂,是非难辨,怎么知道我们不是姜尚派来的呢?在将军面前不得不怀疑。但不知道我们此来,虽然是在云游,其中还有一些原因。我的师叔在万仙阵中死于姜尚之手,一直想要报仇,但因为力量不足,不能上前;现在我来特意借助将军的兵力,上为朝廷立功,下报私仇,中为将军效力,哪里有其他的心思。既然将军有怀疑,我何必在这里多言!但愿表明我们的一点诚意,自然会告退。’说完,转身就走,拍手大笑而出。
窦荣听金咤的话后,看到这样的情景,沉思说:‘天下有多少道士来讨伐西岐,姜尚门下虽然多,海外的高人也不少,怎么恰好就是这两个是姜尚的门人?再说我们关内兵力众多,如果只是这两个,也做不了什么,怎么反而怀疑他们呢?据我看,他们是有道之士,而且来意诚恳,不可错过。’急忙命令军政官追赶:‘快请道士回来!’
正是:武王洪福摧毁无道,故令金咤建立大功。
话说军政官追上金、木二咤,大声呼喊:‘二位师父,我老爷有请!’金咤回头,看见有人来请,对使者严肃地说:‘皇天后土,实鉴我心。我将天下诸侯之首送给你家老爷,你家老爷却推辞不接受,却相信偏将的怀疑,让我蒙受不明智的耻辱,现在我绝不回去!’军政官苦苦坚持不放,说:‘师父如果不回去,我也不敢去见老爷。’木咤说:‘道兄,窦将军既然来请我们回去,看他怎么对待我们。如果他重视我们,我们就替他办事;如果不重视我们,我们再回来也不迟。’金咤才勉强答应。
二人回到府前,军政官先进府通报。窦荣命令:‘快请他们进来!’二人进府,再次见到窦荣,窦荣急忙走下台阶迎接,安慰说:‘我和师父素不相识,何况现在兵戈在境,关防难以稽查,是我的副将不得不怀疑。只是我见识浅薄,不能立刻决断,多有得罪长者,希望不要责怪,不胜感激!现在姜尚在孟津聚集兵力,人心动摇;姜文焕在城下日夜攻打,不知有什么计策可以解救天下的危机,擒获他们的首领,消灭他们的党羽,让百姓安居乐业,希望老师能明示我,我无不听从命令。’金咤说:‘据我愚见:现在姜尚在孟津拒敌,虽然有诸侯数百,但不过是乌合之众,人心不齐,时间久了自然会离散;只有姜文焕兵临城下,不能靠武力战斗,应当用计谋擒获他。他的盟友诸侯,不用战斗就会自己离开。然后以得胜之师,掩孟津之后,姜尚虽然有才能,怎能事先有所准备呢?他依靠的是天下诸侯,一旦诸侯们听说姜文焕在东路被擒,挫败他们的锐气,他们自然会瓦解;趁他们分散而战,这是万全之策。’窦荣听后大喜,急忙请坐,命令左右上酒。金、木二咤说:‘贫道持斋,不用酒食。’随后在殿前的蒲团上坐下。窦荣也不敢勉强。
一晚上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次日,窦荣上殿,召集众将议事,突然有人报告:‘东伯侯派人来挑战。’窦荣对金、木二咤说:‘今天东伯侯在城下挑战,不知道二位师父有什么计策来破解?’金咤说:‘贫道既然来了,今天先出去见他们一战,看看情况,然后再用计谋擒获他。’说完,急忙起身拿起剑,对窦荣说:‘借老将军的捆绑手随我压阵,好去抓人。’窦荣听后大喜,急忙传令:‘摆好队伍,我自己去压阵。’关内炮声响亮,三军呐喊,打开关门,两面旗帜摇动,金咤手持剑而来。
话说金咤出关,见到东伯侯‘旗门’脚下站着一员大将,身穿金甲,红袍,骑马走在军前,大声呼喊:‘来到这里的人,先来试试我的锋利刀刃吧!’金咤问:‘你是谁?快报上名来。’来将回答:‘我是东伯侯麾下的总兵官马兆。来人是谁?’金咤说:‘贫道是东海散人孙德。因为看到成汤的旺盛气运正盛,天下诸侯无故造反,我偶然游历东土,看到姜文焕多次征战,百姓生活困苦,我心生怜悯,特地发慈悲心,要擒拿首恶,消灭叛军,以救苍生。你们知道自己的命运,可以倒戈投降,我还能让你们不死;如果有一丝犹豫,你们立刻就会化为粉末!’说完,他大步跨出,挥剑向马兆发起攻击。马兆手持刀剑迎击。
金咤与马兆展开一场激战,步战马战交战了三二十回合,金咤祭出遁龙桩,一声响,将马兆定住。窦荣挥舞戈矛,一起冲杀。东军无法抵挡,大败而逃。金咤命令左右士兵将马兆擒拿,与窦荣击鼓进关。窦荣升座,金咤坐在一旁。窦荣命令左右:‘将马兆带上来。’士兵们将马兆推到殿前,马兆站立不跪。窦荣喝道:‘狂徒!既然被擒,为何还敢如此傲慢?’马兆大怒,骂道:‘我被妖道邪术所擒,岂能屈膝向你这样的无名小辈低头!一死有何可惜,快快执行刑法,不必多言。’窦荣喝令:‘拉出去斩首!’金咤说:‘不可。等我擒了姜文焕,我们一起押送回朝歌,依法处理,足以证明老将军的功绩非同小可,不是虚有其表,不是很好吗!’窦荣见金咤如此手段,说话有理,便把他视为心腹,随即传令:‘将马兆囚禁在府中。’
且说东伯侯姜文焕得知马兆被擒,非常高兴:‘进关就在眼前了!’次日,姜文焕布下大军,排列三军,鼓声震天,杀气冲天,来到关下挑战。哨马报告到关中,窦荣忙问金、木二咤:‘二位师傅,姜文焕亲自出战,我们用什么计策擒拿他,那将是巨大的功劳。’金、木二咤慷慨地说:‘我们此行,就是为了帮助将军早日平定东军,不辜负我们兄弟下山一场。’随即拿起剑,出关迎战。只见东伯侯姜文焕一马当先,左右分列大小将领。他如何打扮,有赞诗为证,赞诗说:头上盔,六瓣攒;黄金甲,锁子绊;大红袍,团龙贯;护心镜,精光焕;白玉带,玲花献;勒甲绦,飘红焰;虎眼鞭,龙尾半;方楞鐧,宾铁煅;胭脂马,毛如彪;斩将刀,如飞电。千战千胜的东伯侯,姓姜的文焕千古传颂。
金、木二咤大声喊道:‘叛逆之臣,慢点动手!’姜文焕骂道:‘妖道,报上你的名字!’金咤回答道:‘我是东海散人孙德、徐仁。你们不守臣子本分,无故生事,背叛君主,残害百姓,这是自找灭亡的道路;你们应该立即改变立场,以免后悔。’姜文焕大骂道:‘无知的妖道,竟然敢用妖术擒拿我国的大将,现在又用花言巧语迷惑众人,这次一定要抓住你,碎尸万段以泄马兆之恨!’说完,他催马挥刀,直取金咤。金咤举剑迎面相挡。双方步战马战,打了七八个回合,姜文焕拨马逃跑。金、木二咤随后追赶。大约追了一箭之地,金咤对东伯侯说:‘今晚二更时分,贤侯可以带兵杀到城下,我们趁机献上城池。’姜文焕谢过,放下钢刀,回马一箭射来。金、木二咤举剑向上挑起,将箭拨落在地。金咤大骂道:‘奸贼!竟敢暗箭伤人!我暂时撤退,明天一定要抓住你,以报这一箭之仇!’金、木二咤回到城关,去见窦荣。窦荣问:‘老师为何不用宝贝制服他?’金咤回答道:‘我正要施展这个宝贝,没想到那个家伙拨马就跑;我追去擒拿他,反而被他射了一箭。我明天再用法术擒拿他。’三人正在殿上商议,突然有人报告:‘夫人上殿。’金、木二咤见一位女将上殿,连忙上前行礼。夫人问窦荣:‘这两位道长是从哪里来的?’窦荣回答道:‘这两位道长是东海散人孙德、徐仁;他们特意来帮助我们打败姜文焕。前几天在战场上,我们抓到了马兆;明天我们用法宝抓到姜文焕等人,用胜利的军队袭击姜尚的后方,这是长驱直入、无人可挡的策略,可以成就不朽的功业。’夫人笑着说:‘老将军,事情不可不谨慎,计划不可不周密,不能因为一时的言语就完全相信。如果事情发生意外,很难迅速应对,后果不堪设想。希望将军对此事要特别小心。古语说:“想要取得,必须先给予。”希望将军仔细考虑。’金、木二咤说:‘窦将军,夫人的怀疑,很有道理。我们两人又何必在这里多生事端呢?现在就告辞。’金、木二咤说完,转身要走。窦荣拉住金、木二咤说:‘老师不要怪罪。我夫人虽然是女性,但善于用兵,很懂兵法。她不知道老师真心为纣,只是把老师当作方士看待,恐怕其中有诈。老师请不要生气,我愿意赔罪。等到打败敌人那天,我会有重赏。’金咤严肃地说:‘我一心一意为了纣,只有天地可以作证。现在夫人怀疑我,如果我们突然离开,又难以忍受老将军的盛情款待,等到明天抓住了姜文焕,大家就会知道我们的一片真心。只是担心夫人以后难以见到我。’夫人不好意思地道歉退下。窦荣和金咤商量说:‘不知道明天老师将用什么方法擒拿这个叛逆,以消除众人的怀疑,让大家安心?’金咤说:‘明天会合军队,我将施展法宝,自然能够立刻擒拿姜文焕。文焕被擒,他的同党必然瓦解。然后我们去孟津会合军队,再擒拿姜子牙,这样可以解除各路诸侯的军队。’窦荣听后非常高兴,回到内室休息。金、木二咤安静地坐在殿上。到了二更时分,只听见关外炮声震天,喊杀声连绵不断,金鼓齐鸣,杀到城下,架起炮轰击。有中军官进入府中,敲响云板,紧急报告窦荣。窦荣急忙出殿,召集众将上关,夫人彻地娘子披挂好,提刀而出。金咤对窦荣说:‘姜文焕依仗勇猛,趁夜带兵攻城,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不如将计就计,一起出击,我用法宝擒拿他,可以一举成功,早早传回捷报。夫人可以和我的道弟小心守卫城池,不要让他有机可乘。’夫人听后,一口答应:‘道长的话很有道理。我会和这位守卫城池;你和这位出击。我在城上负责,趁着这个夜晚,可以成功。’正是:文焕攻关归吕望,金咤设计灭成汤。窦荣听从金咤的建议,整顿军队,正要出关,夫人又说:‘深夜交战,要小心谨慎,不要贪战,要随机应变,不要落入他的陷阱。将军要记住,要记住!’——看官:这是彻地夫人留心防守,担心两位道长有变,所以特意叮嘱。金咤看到夫人话语真诚,便用眼神示意木咤。木咤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只等临机应变,也用眼神与金咤相互呼应,和彻地夫人在城上驻扎防守。只见窦荣打开城门,带着人马冲出,窦荣在旗门下见到姜文焕滚到军前,窦荣大喝道:‘叛逆!今天是你死期!’姜文焕也不答话,挥刀直取窦荣。窦荣举刀迎面还击。两马交战,双刀并举。怎么形容这场战斗呢?有诗赞道:杀气腾腾照九天,将军血战苦相煎。扶王碧血垂千古,为国丹心勒万年。文焕归周扶帝业,窦荣尽节丧黄泉。谁知运际风云会,八百昌期兆已先。窦荣指挥众将,两军混战,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刀枪交鸣,斧剑齐响,喊杀声震耳欲聋,灯笼火把如同白昼,人马凶猛如海翻江倒。金咤在军中奔跑,看到东伯侯带领二百位诸侯包围上来,金咤急忙祭起遁龙桩,一声响,先将窦荣隐蔽起来。不知道老将军的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注解
金咤:金咤,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神之一,是金吒的别称,此处指神话故事中的角色。
游魂关:游魂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关隘,位于河南省境内,是重要的军事要塞。
斗柄:斗柄,古代星宿之一,指北斗七星中的斗柄星,用来指示时间,古人以此判断季节和时间的流逝。
窦荣:可能是一个将领或官员的名字。
周业:周业,指周朝的基业,此处可能指周武王的事业。
女红:女红,指女性从事的刺绣、织布等手工艺活动。
浮云:浮云,比喻阻碍视线的事物,此处可能指阻碍武王伐纣进程的障碍。
晓日:晓日,清晨的太阳,比喻希望和光明。
崆峒:崆峒,古代地名,位于甘肃省境内,此处可能指某地的杀气。
王霸:王霸,古代指帝王和霸主,此处可能指有雄才大略的人。
生灵:生灵,指人民,百姓。
山河社稷图:山河社稷图,古代传说中的神秘图卷,具有变化无穷的神奇力量。
四象:四象,指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四种基本元素或形态,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杨戬:杨戬,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玉皇大帝的弟子,以武艺高强著称。
缚妖索:缚妖索,传说中的一种可以束缚妖魔鬼怪的绳索。
女娲娘娘:女娲娘娘,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以造人补天著称。
辕门:辕门,古代军营中的大门,此处指军营。
子牙:子牙,指姜子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是《封神演义》中的重要人物,是商末周初的贤臣,后来成为道教八仙之一。
梅山七怪:梅山七怪,指《封神演义》中的七个妖怪,他们是梅山七兄弟。
玉泉:玉泉,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某个修炼之地。
九转妙中玄:九转妙中玄,指一种高深的修炼方法。
离龙坎虎:离龙坎虎,古代五行中的两个元素,离代表火,坎代表水,龙虎代表力量和变化。
地户天门:地户天门,古代风水学中的术语,指地气和天气的出入口。
乾坤:乾坤,古代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引申为宇宙万物。
陆压:陆压,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封神演义》中的神秘人物,擅长法术。
宾铁:宾铁,古代传说中的神秘金属,具有特殊的炼制方法。
黄芽白雪:黄芽白雪,古代炼丹术中的术语,指丹药炼制过程中的两种物质。
飞刀:飞刀,古代传说中的法宝,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余元:余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余元国的国王,后来成为商朝的忠臣。
洪福:洪福,指极大的福气。
朝歌:古代商朝的都城,此处指商朝的朝廷。
鲁仁杰:鲁仁杰,古代人物,此处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或神话中的人物,但具体信息不详。
围营:围营,指包围敌军营地。
旌旗蔽日:旌旗蔽日,形容军队规模庞大,旗帜遮天蔽日。
张挂:张挂,指张贴或悬挂。
朝歌四门:朝歌四门,指朝歌城的四个城门。
围营人马:围营人马,指围攻敌军营地的军队。
精锐:精锐,指精良的军队或武器。
攻守之具:攻守之具,指攻城和守城的器械。
老其师:老其师,指使敌军疲惫,使其战斗力下降。
姜元帅:姜元帅,指姜子牙,在《封神演义》中担任元帅,领导周军对抗商军。
东伯侯姜文焕:东伯侯,指姜文焕,是周朝的诸侯之一,被封为东伯侯,参与周武王伐纣的战争。
蓬莱岛:蓬莱岛,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岛,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炼气士:炼气士,指修炼内功,追求长生不老的人。
干象:干象,指天象,古代人们认为天象可以预示吉凶。
汤气:汤气,指旺盛的气运,这里指周朝的气运旺盛。
万仙阵:万仙阵,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战斗场景,是众多仙人参与的战斗。
龙蛇混杂: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难以分辨。
皇天后土:皇天后土,指天地神明,古代人们认为天地神明可以见证一切。
姬发:姬发,即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
万姓:万姓,指广大百姓,这里表示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东伯侯:东伯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诸侯之一,此处指神话故事中的角色。
旗门:古代军营中的旗帜,通常用于标识军队或将领的所属。
金甲:用金属制成的铠甲,古代武将的装备。
红袍:红色的袍子,古代武将的服饰之一。
走马军前:骑马走在军队的最前方,通常表示将领或高级军官。
总兵官: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将领,负责统领一地或一军的军事事务。
马兆:可能是一个将领或敌人的名字。
成汤:成汤,古代商朝的建立者汤,此处指商朝。
旺气:旺盛的气势或气运,此处指成汤国运昌盛。
诸侯:古代分封制下的地方领主。
造反:反抗中央政权的行为。
慈悲:佛教用语,指同情心,此处指金咤的仁慈之心。
渠魁:敌方的主要将领或首领。
群虏:众多的敌人。
利刃:锋利的刀剑,此处指金咤的武器。
遁龙桩:可能是一种法术或宝物,能够使使用者隐身或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掌得胜鼓:击鼓庆祝胜利。
心腹:最信任的人。
搦战:挑战敌人,要求交战。
老师:对有学问或有技艺的人的尊称,此处可能指金、木二咤对窦荣的尊称。
攒六瓣:头盔上装饰的六瓣形状。
锁子绊:指铠甲上的锁子甲。
团龙贯:衣服上绣有龙的图案。
护心镜:保护心脏的金属镜面。
精光焕:光彩照人。
玲花献:装饰华丽,如花朵般美丽。
勒甲绦:系在铠甲上的带子。
飘红焰:飘动的红色火焰般的带子。
虎眼鞭:带有虎眼图案的鞭子。
龙尾半:鞭子的一端形似龙尾。
方楞鐧:方形铁环。
宾铁煅:用优质铁炼制而成。
胭脂马:毛色如胭脂般红艳的马。
毛如彪:马毛如虎豹。
斩将刀:专门用于斩杀将领的大刀。
飞电:形容刀剑的速度快如闪电。
金、木二咤:在古代神话传说中,金咤和木咤是两位神仙,通常被描绘为兄弟,擅长法术。在这里,他们可能是指具有特殊能力的将领或仙人。
妖道:指修炼邪术、行妖术的人,带有贬义。
姜文焕:可能是一个将领的名字,在这里被描绘为叛臣。
东海散人孙德、徐仁:可能是两位来自东海的仙人或隐士。
臣节:指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服从。
反叛:指背叛君主或上级的行为。
戕害生灵:指杀害无辜的人。
覆宗灭嗣:指家族或宗族被彻底消灭。
倒戈:比喻改变立场,背叛原来的主人。
钢刀:一种锋利的武器,常用于战斗。
箭:古代的一种远程武器,用于射杀。
宝贝:指珍贵的宝物或法器。
夫人:古代对已婚妇女的尊称,这里可能指窦荣的妻子。
姜尚:可能是一个将领或官员的名字。
方士:古代指那些修炼道术、方术的人。
兵法:指关于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技巧。
计就计:指用对方的计策来对付对方。
夤夜:深夜。
中军官: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云板:古代军队中用来传递紧急信息的工具。
彻地娘子:可能是窦荣妻子的尊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封神演义》,描绘了一场金咤与姜文焕之间的激战,以及金咤与窦荣、窦夫人之间的智谋较量。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话说金、木二咤大呼曰:“反臣慢来!”’ 这句话通过金、木二咤的大声呼喊,立即营造了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同时也点明了姜文焕的叛臣身份。
‘姜文焕曰:“妖道通名!”’ 姜文焕的回应则显示了他的傲慢与敌意,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金咤身份的质疑。
‘金咤答曰:“吾乃东海散人孙德、徐仁是也。”’ 金咤的自我介绍,简洁有力,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也为后续的战斗埋下了伏笔。
‘尔等不守臣节,妄生事端,欺君反叛,戕害生灵,是自取覆宗灭嗣之祸;可速倒戈,免使后悔。’ 金咤的话语中充满了正义感,他指责姜文焕的叛国行为,并试图说服对方归顺。
‘姜文焕大骂曰:“泼道无知,仗妖术擒吾大将,今又巧言惑众,这番拿你,定碎尸以泄马兆之恨!”’ 姜文焕的愤怒回应,表现了他对金咤的仇恨和对马兆的怀念。
‘催开马,使手中刀,飞来直取。’ 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姜文焕的勇猛和战斗的激烈。
‘金咤手中剑劈面交还。’ 金咤的还击,显示了他在战斗中的冷静和技巧。
‘步马相交,有七八回合,姜文焕拨马便走。’ 这段描述了战斗的激烈程度,以及姜文焕的撤退。
‘金、木二咤随后赶来。’ 金、木二咤的追赶,显示了他们的决心和毅力。
‘约有一射之地,金咤对东伯侯曰:“今夜二更,贤侯可引兵杀至关下,吾等乘机献关便了。”’ 金咤的策略和计谋,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谋略。
‘姜文焕谢毕,挂下钢刀,回马一箭射来。’ 姜文焕的射箭,再次体现了他的勇猛和狡猾。
‘金、木二咤把手中剑望上一挑,将箭拨落在地。’ 金、木二咤的应对,显示了他们的战斗技巧和对危险的冷静处理。
‘金咤大骂曰:“奸贼!敢暗射吾一箭也!吾且暂回,明日定拿你以报一箭之恨!”’ 金咤的愤怒和决心,为接下来的战斗埋下了伏笔。
‘金、木二咤回关,来见窦荣。’ 金、木二咤的行动,显示了他们的忠诚和责任感。
‘窦荣问曰:“老师为何不用宝贝伏之?”’ 窦荣的提问,反映了他在战斗中的谨慎和对金咤能力的信任。
‘金咤答曰:“贫道方欲祭此宝,不意那匹夫拨马就走;贫道赶去擒之,反被他射了一箭。待贫道明日以法擒之。”’ 金咤的回答,既解释了自己的行动,也展现了他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心。
‘三人正在殿上讲议,忽后边报:“夫人上殿。”’ 这句话通过突然的通报,为故事增添了悬念。
‘金、木二咤见一女将上殿,忙向前打稽首。’ 金、木二咤的礼节,展现了他们的尊重和礼貌。
‘夫人问窦荣曰:“此二位道者何来?”’ 窦夫人的提问,反映了她对金、木二咤身份的好奇。
‘窦荣曰:“此二位道长乃东海散人孙德、徐仁是也;今特来助吾共破姜文焕。”’ 窦荣的回答,既介绍了金、木二咤的身份,也表明了他们的来意。
‘夫人笑曰:“老将军,事不可不虑,谋不可不周,不可以一朝之言倾心相信。’ 窦夫人的话语,体现了她的谨慎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
‘古云:‘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愿将军详察。’ 窦夫人的引用,增加了她话语的分量,同时也为金、木二咤的行动提出了质疑。
‘金、木二咤曰:“窦将军在上:夫人之疑,大似有理。我二人又何必在此多生此一番枝节耶,即此告辞。”’ 金、木二咤的回应,显示了他们的坦率和决心。
‘金、木二咤言毕,转身就走。’ 金、木二咤的行动,表明了他们的决绝和对窦夫人质疑的不满。
‘窦荣扯住金、木二咤曰:“老师休怪。我夫人虽系女流,亦善能用兵,颇知兵法。’ 窦荣的挽留和解释,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对窦夫人的尊重。
‘他不知老师实心为纣,乃以方士目之,恐其中有诈耳。老师幸毋嗔怪,容不才陪罪。’ 窦荣的话语,既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也试图消除金、木二咤的疑虑。
‘金咤正色言曰:“贫道一点为纣真心,惟天地可表。”’ 金咤的坚定态度,展现了他的忠诚和对纣王的忠心。
‘今夫人相疑,吾弟兄若飘然而去,又难禁老将军一段热心相待,只等明日擒了姜文焕,方知吾等一段血诚。’ 金咤的话语,表达了他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
‘夫人不觉惭谢而退。’ 窦夫人的反应,显示了她的羞愧和对金咤的感激。
‘窦荣与金咤议曰:“不知明日老师将何法擒此反臣,以释群疑,以畅众怀?”’ 窦荣的提问,体现了他的谨慎和对金咤能力的信任。
‘金咤曰:“明日会兵,当祭吾法宝,自然立擒姜文焕耳。”’ 金咤的回答,表明了他的自信和对战斗的把握。
‘文焕被擒,余党必然瓦解。然后往孟津会兵,以擒姜子牙,可解诸侯之兵也。’ 金咤的策略,展现了他在战争中的远见和智慧。
‘窦荣听说大喜,回内室安息。’ 窦荣的喜悦,表明了他对金咤能力的信任和对胜利的期待。
‘金、木二咤静坐殿上。’ 金、木二咤的静坐,展现了他们的冷静和自信。
‘将至二更,只听得关外炮声大振,喊杀连天,金鼓大作,杀至关下,架炮攻打。’ 这段描述了战斗的激烈程度,以及姜文焕的进攻。
‘有中军官入府,击云板,急报窦荣。’ 中军官的通报,为故事增添了紧张感。
‘窦荣忙出殿,聚众将上关,有夫人彻地娘子披挂提刀而出。’ 窦荣和窦夫人的行动,展现了他们的勇敢和责任感。
‘金咤对窦荣曰:“今姜文焕恃勇,乘夜提兵攻城,出我等之不意。我等不若将计就计,齐出掩杀,待贫道用法宝擒之,可以一阵成功,早早奏捷。”’ 金咤的策略,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谋略。
‘夫人听罢,满口应允:“道者之言,甚是有理。我与此位守关;你与此位出敌。我自料理城上,乘此夤夜,可以成功也。”’ 窦夫人的配合,展现了她的智慧和战斗经验。
‘正是:文焕攻关归吕望,金咤设计灭成汤。’ 这句话通过诗句,总结了前文的战斗和金咤的计谋。
‘话说窦荣听金咤之言,整点众将士,方欲出关,有夫人又言曰:“夤夜交兵,须要谨慎,毋得贪战,务要见机,不得落他圈套。”’ 窦夫人的提醒,体现了她的谨慎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
‘将军谨记,谨记!”’ 窦夫人的重复提醒,强调了她的警告。
‘看官:这是彻地夫人留心防关,恐二位道者有变,故此叮咛嘱付耳。’ 这句话通过注释,解释了窦夫人的动机和意图。
‘金咤见夫人言语真切,乃以目送情与木咤。’ 金咤的眼神交流,展现了他们的默契和信任。
‘木咤已解其意,只在临机应变而已,亦以目两相关会,随同彻地夫人在关上驻札防卫。’ 木咤的行动,表明了他的灵活和应变能力。
‘只见窦荣开关,把人马冲出,窦荣在旗门脚下见姜文焕滚至军前,窦荣大喝曰:“反臣!今日合该休矣!”’ 窦荣的怒吼,展现了他在战斗中的决心和勇气。
‘姜文焕也不答话,仗手中刀直取窦荣。’ 姜文焕的进攻,表明了他的勇猛和决绝。
‘窦荣以手中刀赴面交还。’ 窦荣的还击,展现了他在战斗中的技巧和力量。
‘二马相交,双刀并举。’ 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战斗的激烈程度。
‘怎见得,有诗赞之,诗曰:“杀气腾腾烛九天,将军血战苦相煎。”’ 这首诗通过赞颂,展现了战斗的残酷和将军的英勇。
‘扶王碧血垂千古,为国丹心勒万年。’ 这首诗进一步强调了将军的忠诚和牺牲。
‘文焕归周扶帝业,窦荣尽节丧黄泉。’ 这首诗总结了两位将军的命运和牺牲。
‘谁知运际风云会,八百昌期兆已先。’ 这首诗通过对未来的展望,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感。
‘话说窦荣挥动众将,两军混战,只杀得天愁地暗,鬼哭神嚎,刀枪响亮,斧剑齐鸣,喊杀之声振地,灯笼火把如同白昼,人马凶勇似海沸江翻。’ 这段描述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战斗的惨烈和混乱。
‘且言金咤纵步,在军中混战,观见东伯侯带领二百镇诸侯围将上来,金咤急祭起遁龙桩,一声响,先将窦荣遁住。’ 金咤的行动,展现了他在战斗中的机智和勇敢。
‘不知老将军性命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句话通过悬念的设置,为故事留下了悬念,也为下回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