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回

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回-原文

姬昌解围进妲己

诗曰:

崇君奉敕伐诸侯,智浅谋庸枉怨尤。

白昼调兵输战策;黄昏劫寨失前筹。

从来女色多亡国;自古权奸不到头。

岂是纣王求妲己,应知天意属东周。

话说崇侯虎父子带伤,奔走一夜,不胜困乏;

急收聚败残人马,十停止存一停,俱是带着重伤。

侯虎一见众军,不胜伤感。

黄元济转上前曰:‘君侯何故感叹。胜负军家常事’,昨夜偶未堤防,误中奸计。

君侯且将残兵暂行札住。

可发一道催军文书往西岐,催西伯速调兵马前来,以便截战。

一则添兵相助;二则可复今日之恨耳。

不知君侯意下如何?

侯虎闻言,沉吟曰:‘姬伯按兵不举,坐观成败,我今又去催他,反便宜了他一个违避圣旨罪名。’

正迟疑间,只听前边大势人马而来。

崇侯虎不知何处人马,骇得魂不附体,魄遶空中。

急自上马,望前看时,只见两杆旗旛开处,见一将面如锅底,海下赤髯,两道白眉,眼如金镀,带九云烈焰飞兽冠,身穿锁子连环甲,大红袍,腰系白玉带,骑火眼金睛兽,用两柄湛金斧。

此人乃崇侯虎兄弟崇黑虎也,官拜曹州侯。

侯虎一见是亲弟黑虎,其心方安。

黑虎曰:‘闻长兄兵败,特来相助,不意此处相逢,实为万幸。’

崇应彪马上亦欠背称谢:‘叔父,有劳远涉。’

黑虎曰:‘小弟此来,与长兄合兵,复往冀州;弟自有处。’

彼时大家合兵一处。

崇黑虎只有三千飞虎兵在先,后随二万有余,人马复到冀州城下安营。

曹州兵在先,吶喊叫战。

冀州报马飞报苏护:‘今有曹州崇黑虎兵至城下,请爷军令定夺。’

苏护闻报,低头默默无语;半晌,言曰:‘黑虎武艺精通,晓畅玄理,满城诸将皆非对手,如之奈何?’

左右诸将听护之言,不知详细。

只见长子全忠上前曰:‘兵来将当,水来土压’,谅一崇黑虎有何惧哉!’

护曰:‘汝年少不谙事体,自负英勇;不知黑虎曾遇异人传授道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中之物。不可轻觑。’

全忠大叫曰:‘父亲长他锐气,灭自己威风。孩儿此去,不生擒黑虎,誓不回来见父亲之面!’

护曰:‘汝自取败,勿生后悔。’

全忠那里肯住,翻身上马,开放城门,一骑当先,厉声高叫:‘探马的!与我报进中军,叫崇黑虎与我打话!’

蓝旗忙报与二位主帅得知:‘外有苏全忠讨战。’

黑虎暗喜曰:‘吾此来一则为长兄兵败;二则为苏护解围,以全吾友谊交情。’

令左右备坐骑,即翻身来至军前。

见全忠马上耀武扬威。

黑虎曰:‘全忠贤侄,你可回去,请你父亲出来,我自有话说。’

全忠乃年幼之人,不谙事体,又听父亲说黑虎枭勇,焉肯善回,乃大言曰:‘崇黑虎,我与你势成敌国,我父亲又与你论甚交情!速倒戈退收军,饶你性命;不然悔之晚矣!’

黑虎大怒曰:‘小畜生焉敢无礼!’

举湛金斧劈面砍来。

全忠将手中戟急架相还。

兽马相交,一场恶战。

怎见得:

二将阵前寻斗赌,两下交锋谁敢阻。

这个似摇头狮子下山岗;那个如摆尾狻猊寻猛虎。

这一个兴心要定锦乾坤;那一个实意欲把江山补。

从来恶战几千番,不似将军多英武。

二将大战冀州城下。

苏全忠不知崇黑虎幼拜截教真人为师,秘授一个葫芦,背伏在脊背上,有无限神通。

全忠只倚平生勇猛,又见黑虎用的是短斧,不把黑虎放在心上,眼底无人,自逞己能,欲要擒获黑虎,遂把平日所习武艺尽行使出。

戟有尖有咎,九九八十一进步,七十二开门,腾、挪、闪、赚、迟、速、收、放。

怎见好戟:

能工巧匠费经营,老君炉裹炼成兵,造出一根银尖戟,安邦定国正乾坤。

黄旛展三军害怕,豹尾动战将心惊,冲行营犹如大蟒,踏大寨虎荡羊群。

休言鬼哭与神嚎,多少儿郎轻丧命。

全凭此宝安天下,昼戟长旛定太平。

苏全忠使尽平生精力,把崇黑虎杀了一身冷汗。

黑虎叹曰:‘苏护有子如此,可谓佳儿。真是将门有种!’

黑虎把斧一愰,拨马便走。

就把苏全忠在马上笑了一个腰软骨酥:‘若听俺父亲之言,竟为所误。誓拿此人,以灭我父之口。’

放马赶来,那里肯舍。

紧走紧赶,慢走慢追。

全忠定要成功,往前赶有多时,黑虎闻脑后金铃响处,回头见全忠赶来不舍,忙把脊梁上红葫芦顶揭去,念念有词。

只见葫芦裹边一道黑烟冒出,化开如网罗,大小黑烟中有‘噫哑’之声,遮天映日飞来,乃是铁嘴神鹰,张开口,劈面来。

全忠只知马上英雄,那晓的黑虎异术?急展戟护其身面。

坐下马早被神鹰把眼一嘴伤了,那马跳将起来,把苏全忠跌了个金冠倒躅,铠甲离鞍,撞下马来。

黑虎传令:‘拿了!’

众军一拥向前,把苏全忠绑缚二臂。

黑虎掌得胜鼓回营,辕门下马。

探马报崇侯虎:‘二老爷得胜,生擒反臣苏全忠,辕门听令。’

侯虎传令:‘请!’

黑虎上帐,见侯虎,口称:‘长兄,小弟擒苏全忠已至辕门。’

侯虎喜不自胜,传令:‘推来!’

不一时把全忠推至帐前。

苏全忠立而不跪。

侯虎大骂曰:‘贼子,今已被擒,有何理说?尚敢倔强抗礼!前夜五岗镇那样英雄,今日恶贯满盈,推出斩首示众!’

全忠厉声大骂曰:‘要杀就杀,何必作此威福!我苏全忠视死轻如鸿毛,只不忍你一班奸贼,蛊惑圣聪,陷害万民,将成汤基业被你等断送了。但恨不能生啖你等之肉耳!’

侯虎大怒,骂曰:‘黄口孺子!今已被擒,尚敢簧舌!’

速令:‘推出斩之!’

方欲行刑,转过崇黑虎言曰:‘长兄暂息雷霆。苏全忠被擒,虽则该斩,奈他父子皆系朝廷犯官,前闻旨意拿解朝歌,以正国法。况护有女妲己,姿貌甚美,倘天子终有怜惜之意,一朝赦其不臣之罪,那时不归罪于我等?是有功而实且为无功也。且姬伯未至,我兄弟何苦任其咎。不若且将全忠囚禁后营,破了冀州,擒护满门,解人朝歌,请旨定夺,方是上策。’

侯虎曰:‘贤弟之言极善。只是好了这反贼耳。’

传令:‘设宴,与你二爷爷贺功。’

按下不表。

且言冀州探马报与苏护:‘长公子出阵被擒。’

护曰:‘不必言矣。此子不听父言,自恃己能,今日被擒,理之当然。但吾为豪杰一场,今亲子被擒,强敌压境,冀州不久为他人所有,却为何来!只因生了妲己,昏君听信谗佞,使我满门受祸,黎庶遭殃,这都是我生此不肖之女,以遭此无穷之祸耳。倘久后此城一破,使我妻女擒往朝歌,露面抛头,尸骸残暴,惹天下诸侯笑我为无谋之辈;不若先杀其妻女,然后自刎,庶几不失丈夫之所为。’

苏护带十分烦恼,仗剑走进后厅,只见小姐妲己,盈盈笑脸,微吐朱唇,口称:‘爹爹,为何提剑进来?’

苏护一见妲己,乃亲生之女,又非雠敌,此剑焉能举的起。

苏护不觉含泪点头言曰:‘冤家!为你,兄被他人所擒,城被他人所困,父母被他人所杀,宗庙被他人所有,生了你一人,断送我苏氏一门!’

正感叹间,只见左右击云板:‘请老爷升殿。崇黑虎索战。’

护传令:‘各城门严加防守,准备攻打。’

崇黑虎有异术,谁敢拒敌。

急令众将上城,支起弓弩,架起信炮、灰瓶、滚木之类,一应完全。

黑虎在城下暗想:‘苏兄,你出来与我商议,方可退兵,为何惧哉,反不出战,这是何说。’

没奈何,暂且回兵。

探马报与侯虎。

侯虎道:‘请。’

黑虎上帐坐下,就言苏护闭门不出。

侯虎曰:‘可架云梯攻打。’

黑虎曰:‘不必攻打,徒费心力。今只困其粮道,使城内百姓不能得接济,则此城不攻自破矣。长兄可以逸待劳,俟西伯侯兵来,再作区处。’

按下不题。

且言苏护在城内,并无一筹可展,一路可投,真为束手待毙。

正忧闷间,忽听来报:‘启君侯,督粮官郑伦候令。’

护叹曰:‘此粮虽来,实为无益。’

急叫:‘令来。’

郑伦到滴水檐前,欠背行礼毕。

伦曰:‘末将路闻君侯反商,崇侯奉旨征讨,因此上未将心悬两地,星夜奔回。但不知君侯胜负如何?’

苏护曰:‘昨因朝商,昏君听信谗言,欲纳吾女为妃;吾以正言谏诤,致触昏君,便欲问罪。不意费、尤二人将计就计,赦吾归国,使吾自进其女。吾因一时暴躁,题诗反商。今天子命崇侯虎伐吾,连赢他二三阵,损军折将,大获全胜。不意曹州崇黑虎将吾子全忠拿去。吾想黑虎身有异术,勇贯三军,吾非敌手。今天下诸侯八百,我苏护不知往何处投托?自思至亲不过四人,长子今已被擒,不若先杀其妻女,然后自尽,庶不使天下后世取笑。汝众将可收拾行装,投往别处,任诸公自为成立耳。’

苏护言罢,不胜悲泣。

郑伦听言,大叫曰:‘君侯今日是醉了?迷了?痴了?何故说出这等不堪言语!天下诸侯有名者:西伯姬昌,东鲁姜桓楚,南伯鄂崇禹,总八百镇诸侯,一齐都到冀州,也不在我郑伦眼角之内。何苦自视卑弱如此?末将自幼相从君侯,荷蒙提挈,玉带垂腰,末将愿效驽骀,以尽犬马。’

苏护听伦之言,对众将曰:‘此人催粮,路逢邪气,口里乱谈。且不但天下八百镇诸侯,只这崇黑虎曾拜异人,所传道术,神鬼皆惊,胸藏韬略,万人莫敌,你如何轻视此人?’

只见郑伦听罢,按剑大叫曰:‘君侯在上,末将不生擒黑虎来见,把项上首级纳于众将之前!’

言罢,不由军令,翻身出府,上了火眼金睛兽,使两柄降魔杵,放跑开城,排开三千乌鸦兵,像一块乌云卷地。

及至营前,厉声高叫曰:‘只叫崇黑虎前来见我!’

崇营探马报入中军:‘启二位老爷,冀州有一将请二爷答话。’

黑虎欠身:‘小弟一往。’

调本部三千飞虎兵,一对旗旛开处,黑虎一人当先。

见冀州城下有一簇人马,按北方壬癸水,如一片乌云相似。

那一员将,面如紫枣,须似金针,带九云烈焰冠,大红袍,金锁甲,玉束带,骑火眼金睛兽,两根降魔杵。

郑伦见崇黑虎装束稀奇:带九云四兽冠,大红袍,连环铠,玉束带,也是金睛兽,两柄湛金斧。

黑虎认不得郑伦。

黑虎曰:‘冀州来将通名!’

伦曰:‘冀州督粮上将郑伦也。汝莫非曹州崇黑虎?擒我主将之子,自恃强暴,可速献出我主将之子,下马受缚。若道半字,立为齑粉!’

崇黑虎大怒,骂曰:‘好匹夫!苏护违犯天条,有碎骨粉躯之祸;你皆是反贼逆党,敢如此大胆,妄出浪言!’

催开坐下兽,手中斧飞来,直取郑伦。

郑伦手中杵急架相还。

二兽相迎,一场大战。

但见:

两阵咚咚发战鼓,五采旛幢空中舞。

三军吶喊助神威,惯战儿郎持弓弩。

二将齐纵金睛兽,四臂齐举斧共杵。

这一个怒发如雷烈焰生;那一个自小生来性情卤。

这一个面如锅底赤须长;那一个脸似紫枣红霞吐。

这一个蓬莱海岛斩蛟龙;那一个万仞山前诛猛虎。

这一个昆仑山上拜明师;那一个八卦炉边参老祖。

这一个学成武艺去整江山;那一个秘授道术把乾坤补。

自来也见将军战,不似今番杵对斧。

二兽相交,只杀的红云惨惨,白雾霏霏。

两家棋逢对手,将遇作家,来往有二十四五回合。

郑伦见崇黑虎脊背上背一红葫芦,郑伦自思:‘主将言此人有异人传授秘术,即此是他法术。常言道:‘打人不过先下手。’’──郑伦也曾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

真人知道郑伦‘封神榜’上有名之士,特传他窍中二气,吸人魂魄。

凡与将对敌,逢之即擒。

故此着他下山投冀州,挣一条玉带,享人间福禄。

今日会战,郑伦手中杵在空中一愰,后边三千乌鸦兵一声喊,行如长蛇之势,人人手拿挠钩,个个横拖铁索,飞云闪电而来。

黑虎观之,如擒人之状。

黑虎不知其故。

只见郑伦鼻窍中一声响如钟声,窍中两道白光喷将出来,吸人魂魄。

崇黑虎耳听其声,不觉眼目昏花,跌了个金冠倒躅,铠甲离鞍,一对战靴空中乱舞。

乌鸦兵生擒活捉,绳缚二臂。

黑虎半晌方苏,定睛看时,已被绑了。

黑虎怒曰:‘此贼好赚眼法!如何不明不白,将我擒获?’

只见两边掌得胜鼓进城。

诗曰:

海岛名师授秘奇,英雄猛烈世应稀。

神鹰十万全无用,方显男儿语不移。

且言苏护正在殿上,忽听得城外鼓响,叹曰:‘郑伦休矣!’心甚迟疑。

只见探马飞报进来:‘启老爷:郑伦生擒崇黑虎,请令定夺。’

苏护不知其故,心下暗想:‘伦非黑虎之敌手,如何反为所擒?’

急传令:‘令来。’伦至殿前,将黑虎被擒诉说一遍。

只见众士卒把黑虎簇拥至阶前。护急下殿,叱退左右,亲释其缚;跪下言曰:‘护今得罪天下,乃无地可容之犯臣。郑伦不谙事体,触犯天威,护当死罪!’

崇黑虎答曰:‘仁兄与弟,一拜之交,未敢忘义。今被部下所擒,愧身无地!又蒙厚礼相看,黑虎感恩非浅!’

苏护尊黑虎上坐,命郑伦众将来见。

黑虎曰:‘郑将军道术精奇,今遇所擒,使黑虎终身悦服。’

护令设宴,与黑虎二人欢饮。

护把天子欲进女之事一一对黑虎诉了一遍。

黑虎曰:‘小弟此来,一则为兄失利,二则为仁兄解围,不期令郎年纪幼小,自恃刚强,不肯进城请仁兄答话,因此被小弟擒回在后营,此小弟实为仁兄也。’

苏护谢曰:‘此德此情,何敢有忘!’

不言二侯城内饮酒,单言报马进辕门来报:‘启老爷:二爷被郑伦擒去,未知凶吉,请令定夺。’

侯虎自思:‘吾弟自有道术,为何被擒?’

其时略阵官言:‘二爷与郑伦正战之间,只见郑伦把降魔杵一摆,三千乌鸦兵一齐而至;只见郑伦鼻子里两道白光出来,如钟声响亮,二爷便撞下马来,故此被擒。’

侯虎听说,惊曰:‘世上如何有此异术?再差探马,打听虚实。’

言未毕,报:‘西伯侯差官辕门下马。’

侯虎心中不悦,吩咐:‘令来。’

只见散宜生素服角带,上帐行礼毕:‘卑职散宜生拜见君侯。’

侯虎曰:‘大夫,你主公为何偷安,竟不为国,按兵不动,违避朝廷旨意?你主公甚非为人臣之礼。今大夫此来,有何说话?’

宜生答曰:‘我主公言:‘兵者凶器也,人君不得已而用之。’今因小事,劳民伤财,惊慌万户,所过州府县道,调用一应钱粮,路途跋涉,百姓有征租榷税之扰,军将有披坚执锐之苦,因此我主公使卑职下一纸之书,以息烽烟,使苏护进女王廷,各罢兵戈,不失一殿股肱之意。如护不从,大兵一至,剿叛除奸,罪当灭族。那时苏护死而无悔。’

侯虎听言,大笑曰:‘姬伯自知违避朝廷之罪,特用此支吾之辞,以来自释。吾先到此,损将折兵,恶战数场;那贼焉肯见一纸之书而献女也。吾且看大夫往冀州见苏护如何。如不依允,看你主公如何回旨?你且去!’

宜生出营上马,径到城下叫门:‘城上的,报与你主公,说西伯侯差官下书。’

城上士卒急报上殿:‘启爷:西伯侯差官在城下,口称上书。’

苏护与崇黑虎饮酒末散,护曰:‘姬伯乃西岐之贤人,速令开城,请来相见。’

不一时,宜生到殿前行礼毕。

护曰:‘大夫今到敝郡,有何见谕?’

宜生答曰:‘卑职今奉西伯侯之命,前月君候怒题反诗,得罪天子,当即敕命起兵问罪。我主公素知君侯忠义,故此按兵未敢侵犯。今有书上达君侯,望君侯详察施行。’

宜生锦囊取书,献与苏护。

护接书开拆。

书曰:‘西伯侯姬昌百拜冀州君侯苏公麾下:昌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天子欲选艳妃,凡公卿士庶之家,岂得隐匿。今足下有女淑德,天子欲选入宫,自是美事。足下竟与天子相抗,是足下忤君。且题诗午门,意欲何为?足下之罪,已在不赦。足下仅知小节,为爱一女,而失君臣大义。昌素闻公忠义,不忍坐视,特进一言,可转祸为福,幸垂听焉。且足下若进女王廷,实有三利:女受宫闱之宠,父享椒房之贵,官居国戚,食禄千锺,一利也;冀州永镇,满宅无惊,二利也;百姓无涂炭之苦,三军无杀戮之惨,三利也。公若执迷,三害目下至矣:冀州失守,宗社无存,一害也。骨肉有族灭之祸,二害也;军民遭兵燹之灾,三害也。大丈夫当舍小节而全大义,岂得效区区无知之辈以自取灭亡哉。昌与足下同为商臣,不得不直言上渎,幸贤侯留意也。草草奉闻,立候裁决。谨启。’

苏护看毕,半晌不言,只是点头。

宜生见护不言,乃曰:‘君侯不必犹豫。如允,以一书而罢兵戈;如不从,卑职回复主公,再调入马。无非上从天命,中和诸侯,下免三军之苦。此乃主公一段好意,君侯何故缄口无语。乞速降号令,以便施行。’

苏护闻言,对崇黑虎曰:‘贤弟,你来看一看,姬伯之书,实是有理,果是真心为国为民,乃仁义君子也。敢不如命!’

于是命酒管待散宜生于馆舍。

次日修书赠金帛,令先回西岐:‘我随后便进女朝商赎罪。’

宜生拜辞而去。

真是一封书抵十万之师,有诗为证,诗曰:‘舌辨悬河汇百川,方知君义与臣贤。数行书转苏侯意,何用三军枕戟眠?’

苏护送散宜生回西岐,与崇黑虎商议:‘姬伯之言甚善,可速整行装,以便朝商,毋致迟迟,又生他议。’

二人欣喜。

不知其女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回-译文

姬昌解围进妲己

诗曰:崇君奉敕伐诸侯,智浅谋庸枉怨尤。白昼调兵输战策;黄昏劫寨失前筹。

从来女色多亡国;自古权奸不到头。岂是纣王求妲己,应知天意属东周。

话说崇侯虎父子带伤,奔走一夜,不胜困乏;急收聚败残人马,十停止存一停,俱是带着重伤。侯虎一见众军,不胜伤感。

黄元济转上前曰:‘君侯何故感叹。‘胜负军家常事’,昨夜偶未堤防,误中奸计。君侯且将残兵暂行札住。可发一道催军文书往西岐,催西伯速调兵马前来,以便截战。一则添兵相助;二则可复今日之恨耳。不知君侯意下如何?’侯虎闻言,沉吟曰:‘姬伯按兵不举,坐观成败,我今又去催他,反便宜了他一个‘违避圣旨’罪名。’正迟疑间,只听前边大势人马而来。

崇侯虎不知何处人马,骇得魂不附体,魄遶空中。急自上马,望前看时,只见两杆旗旛开处,见一将面如锅底,海下赤髯,两道白眉,眼如金镀,带九云烈焰飞兽冠,身穿锁子连环甲,大红袍,腰系白玉带,骑火眼金睛兽,用两柄湛金斧。此人乃崇侯虎兄弟崇黑虎也,官拜曹州侯。

侯虎一见是亲弟黑虎,其心方安。黑虎曰:‘闻长兄兵败,特来相助,不意此处相逢,实为万幸。’崇应彪马上亦欠背称谢:‘叔父,有劳远涉。’黑虎曰:‘小弟此来,与长兄合兵,复往冀州;弟自有处。’彼时大家合兵一处。

崇黑虎只有三千飞虎兵在先,后随二万有余,人马复到冀州城下安营。曹州兵在先,吶喊叫战。

冀州报马飞报苏护:‘今有曹州崇黑虎兵至城下,请爷军令定夺。’苏护闻报,低头默默无语;半晌,言曰:‘黑虎武艺精通,晓畅玄理,满城诸将皆非对手,如之奈何?’左右诸将听护之言,不知详细。

只见长子全忠上前曰:‘‘兵来将当,水来土压’,谅一崇黑虎有何惧哉!’护曰:‘汝年少不谙事体,自负英勇;不知黑虎曾遇异人传授道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中之物。不可轻觑。’全忠大叫曰:‘父亲长他锐气,灭自己威风。孩儿此去,不生擒黑虎,誓不回来见父亲之面!’护曰:‘汝自取败,勿生后悔。’全忠那里肯住,翻身上马,开放城门,一骑当先,厉声高叫:‘探马的!与我报进中军,叫崇黑虎与我打话!’

蓝旗忙报与二位主帅得知:‘外有苏全忠讨战。’黑虎暗喜曰:‘吾此来一则为长兄兵败;二则为苏护解围,以全吾友谊交情。’令左右备坐骑,即翻身来至军前。见全忠马上耀武扬威。

黑虎曰:‘全忠贤侄,你可回去,请你父亲出来,我自有话说。’全忠乃年幼之人,不谙事体,又听父亲说黑虎枭勇,焉肯善回,乃大言曰:‘崇黑虎,我与你势成敌国,我父亲又与你论甚交情!速倒戈退收军,饶你性命;不然悔之晚矣!’黑虎大怒曰:‘小畜生焉敢无礼!’举湛金斧劈面砍来。

全忠将手中戟急架相还。兽马相交,一场恶战。怎见得:二将阵前寻斗赌,两下交锋谁敢阻。这个似摇头狮子下山岗;那个如摆尾狻猊寻猛虎。这一个兴心要定锦乾坤;那一个实意欲把江山补。从来恶战几千番,不似将军多英武。

二将大战冀州城下。苏全忠不知崇黑虎幼拜截教真人为师,秘授一个葫芦,背伏在脊背上,有无限神通。全忠只倚平生勇猛,又见黑虎用的是短斧,不把黑虎放在心上,眼底无人,自逞己能,欲要擒获黑虎,遂把平日所习武艺尽行使出。

戟有尖有咎,九九八十一进步,七十二开门,腾、挪、闪、赚、迟、速、收、放。怎见好戟:能工巧匠费经营,老君炉裹炼成兵,造出一根银尖戟,安邦定国正乾坤。黄旛展三军害怕,豹尾动战将心惊,冲行营犹如大蟒,踏大寨虎荡羊群。休言鬼哭与神嚎,多少儿郎轻丧命。全凭此宝安天下,昼戟长旛定太平。

苏全忠用尽了他一生的力气,把崇黑虎打得出了一身冷汗。黑虎叹了口气说:‘苏护有这样的儿子,可以说是好儿子。真是将门有将!’黑虎挥了挥斧头,拨马便逃。苏全忠在马上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如果听了我父亲的话,就不会被误导了。我发誓要抓住这个人,以灭我父亲的口。’他纵马追赶,哪里肯放弃。跑得快就追得快,跑得慢就追得慢。全忠一定要成功,往前追赶了很长时间,黑虎听到脑后的金铃响,回头看见全忠追了上来,急忙把背上红葫芦顶揭去,念念有词。只见葫芦里冒出一道黑烟,化作一张网,大小黑烟中有‘噫哑’的声音,遮天蔽日地飞来,原来是一只铁嘴神鹰,张开嘴,迎面扑来。全忠只知道马上的英雄,却不知道黑虎有这种异术?急忙挥舞长戟保护自己的脸。他骑的马早被神鹰啄伤了眼睛,马跳了起来,把苏全忠摔得金冠落地,铠甲脱落,从马上摔了下来。黑虎下令:‘抓住他!’众军一拥而上,把苏全忠的双手绑了起来。黑虎打着胜利的鼓回到营地,下马。侦察兵报告崇侯虎:‘二老爷得胜,生擒反臣苏全忠,正在辕门听令。’侯虎下令:‘请!’黑虎上帐,见到侯虎,说:‘长兄,小弟已经抓住了苏全忠,正在辕门。’侯虎非常高兴,下令:‘推来!’不久就把全忠推到了帐前。苏全忠站着不动,不肯跪下。侯虎大骂:‘贼子,现在已经被擒,还有什么好说的?还敢如此傲慢!前夜五岗镇那样英勇,今天恶贯满盈,推出斩首示众!’全忠大声骂道:‘要杀就杀,何必摆出这种威风!我苏全忠视死如归,只是不忍心看到你们这些奸贼,迷惑圣上,陷害百姓,把成汤的基业断送了。只恨不能生吞你们的肉!’侯虎大怒,骂道:‘黄口小儿!现在已经被擒,还敢胡说!’下令:‘推出斩首!’正要行刑,崇黑虎转过来说:‘长兄,暂时息怒。苏全忠虽然被擒,虽然应该被斩,但他父子都是朝廷的犯官,之前接到圣旨要抓捕他们解往朝歌,以正国法。而且苏护有女儿妲己,容貌美丽,如果天子最终有怜悯之意,赦免了他的不臣之罪,那时不会怪罪我们吧?这样我们既立了功,实际上却无功。而且姬伯还没到,我们兄弟何必承担这个责任。不如先将全忠囚禁在后营,攻下冀州,擒拿苏护满门,解往朝歌,请旨定夺,这才是上策。’侯虎说:‘贤弟的话很有道理。只是救了这个反贼。’下令:‘设宴,为你和二爷爷庆祝胜利。’先不表这个。

再说冀州的侦察兵向苏护报告:‘大公子出阵被擒。’苏护说:‘不必说了。这个儿子不听父亲的话,自以为能干,今天被擒,理所当然。但我作为一介豪杰,现在亲儿子被擒,强敌压境,冀州不久将落入他人之手,这是为什么!只因生了妲己,昏君听信谗言,使我全家遭受祸害,百姓也遭殃,这都是因为我生了这个不肖的女儿,才遭此无穷之祸。如果这座城久攻不下,使我妻子女儿被擒往朝歌,抛头露面,尸骨无存,让天下诸侯笑我为无谋之辈;不如先杀了我的妻子女儿,然后自刎,这样也许不失为一个丈夫的行为。’苏护带着极度的烦恼,提剑走进后厅,只见女儿妲己,笑靥如花,微微启唇,说:‘爹爹,为什么提剑进来?’苏护一见妲己,是她亲生女儿,又不是仇敌,这剑怎么能举得起来。苏护忍不住含泪点头说:‘冤家!因为你,哥哥被别人擒住,城池被别人围困,父母被别人杀害,宗庙被别人占有,只生了你一个人,却断送了我苏家一门!’正在感叹间,只见左右击鼓:‘请老爷升殿。崇黑虎挑战。’苏护下令:‘各城门严加防守,准备迎战。’崇黑虎有异术,谁敢拒敌。急忙命令众将上城,支起弓弩,架起信炮、灰瓶、滚木等一切防御措施。

黑虎在城下暗想:‘苏兄,你出来和我商量,才能退兵,为什么害怕,反而不出战,这是为什么?’无奈,暂时撤兵。侦察兵向侯虎报告。侯虎说:‘请。’黑虎上帐坐下,就说苏护闭门不出。侯虎说:‘可以架起云梯攻打。’黑虎说:‘不必攻打,白白浪费力气。现在只需封锁他们的粮道,让城里的百姓得不到接济,这座城自然就会不攻自破。长兄可以采取守势,等待西伯侯的军队到来,再作打算。’先不表这个。

且说苏护在城内,没有任何计策可以施展,没有一条路可以投奔,真像是束手待毙。正在忧虑之际,忽然听到报告说:‘启禀君侯,督粮官郑伦候令。’苏护叹息道:‘这些粮食虽然送来了,但实际上并无用处。’急忙喊道:‘叫人进来。’郑伦来到滴水檐前,行礼完毕。郑伦说:‘末将在路上听说君侯反叛商朝,崇侯奉旨征讨,因此我一心只想着君侯,星夜奔回。但不知道君侯胜负如何?’苏护说:‘昨天因为朝中商议,昏君听信谗言,想要纳我的女儿为妃;我以正言劝谏,触怒了昏君,便要治我罪。没想到费、尤二人将计就计,赦免我回国,让我自己献上女儿。我因一时冲动,写下反叛商朝的诗。如今天子命令崇侯虎来讨伐我,连赢他二三阵,损失了许多士兵,大获全胜。没想到曹州崇黑虎将我的儿子全忠抓去了。我想黑虎身有异术,勇冠三军,我不是他的对手。如今天下有八百个诸侯,我不知道该投奔哪里?我自己想,至亲的人不过四个,长子如今已被擒,不如先杀了妻子和女儿,然后自尽,以免让天下后世嘲笑。你们众位将领可以收拾行装,投奔别处,各自去创立事业吧。’苏护说完,悲痛地哭泣。郑伦听后,大声说:‘君侯今日是醉了?糊涂了?疯了?为何说出这等不堪的话!天下有八百个诸侯,有名的如西伯姬昌、东鲁姜桓楚、南伯鄂崇禹,总共有八百个镇诸侯,全部都聚集在冀州,也不在我的眼里。何必如此自卑?末将自幼跟随君侯,承蒙提拔,玉带垂腰,末将愿意效犬马之劳。’苏护听了郑伦的话,对众将说:‘这个人催粮途中遇到邪气,嘴里胡说八道。而且不仅仅是有八百个镇诸侯,崇黑虎也曾拜异人为师,所学的道术,神鬼皆惊,胸藏韬略,无人能敌,你如何轻视此人?’只见郑伦听后,按剑高呼:‘君侯在上,末将如果不生擒黑虎来见,就把项上人头献在众将面前!’说完,不顾军令,转身出府,骑上火眼金睛兽,手持两柄降魔杵,冲出城门,排列三千乌鸦兵,如同乌云翻卷。到了营地前,高声喊道:‘叫崇黑虎来见我!’

崇州的探马报告给中军:‘启禀二位老爷,冀州有一员将领邀请二位老爷答话。’黑虎起身:‘小弟去一趟。’调集本部三千飞虎兵,一对旗旌展开,黑虎独自一人当先。看到冀州城下有一队人马,按北方壬癸水,如同一片乌云。那员将领,面如紫枣,须似金针,戴着九云烈焰冠,身穿大红袍,金锁甲,玉束带,骑着火眼金睛兽,手持两根降魔杵。郑伦看到崇黑虎的装束奇特:戴着九云四兽冠,穿着大红袍,连环铠甲,玉束带,也是金睛兽,手持两柄湛金斧。黑虎认不出郑伦。黑虎说:‘冀州来的将领,通名!’郑伦说:‘冀州督粮上将郑伦。你不是曹州崇黑虎吗?抓了我主将的儿子,如此嚣张,快快献出我主将的儿子,下马受降。若说半句话,立刻就让你粉身碎骨!’崇黑虎大怒,骂道:‘好一个匹夫!苏护违犯天条,有碎骨粉身之祸;你们都是反贼逆党,竟敢如此大胆,胡说八道!’催动坐骑,手中的斧头飞来,直取郑伦。郑伦手中的杵急忙抵挡。两兽相遇,一场大战。只见:

两军战鼓咚咚作响,五彩旗帜在空中舞动。三军呐喊助威,勇猛的士兵手持弓箭。两位将领齐驱金睛兽,四臂举起斧头和杵。这一个怒发如雷,烈焰升腾;那一个从小性格刚烈。这一个面如锅底,赤须长垂;那一个脸似紫枣,红光满面。这一个曾在蓬莱海岛斩杀蛟龙;那一个曾在万仞山前诛杀猛虎。这一个在昆仑山上拜明师学艺;那一个在八卦炉边参拜老祖。这一个学成武艺,立志整顿江山;那一个秘授道术,想要补天。自古以来也见过将军战斗,但今日的杵对斧之战却不同寻常。

两兽交战,杀得红云惨淡,白雾弥漫。双方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你来我往,有二十四五个回合。郑伦看到崇黑虎的背上背着一个红葫芦,郑伦心想:‘主将说此人有异人传授的秘术,这应该就是他的法术。常言道:“先下手为强。”’——郑伦也曾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知道郑伦在“封神榜”上有名,特意传授他窍中二气,能吸人魂魄。与人对敌时,一旦遇到,就能擒拿。因此让他下山投奔冀州,挣一条玉带,享受人间的福禄。今日会战,郑伦手中的杵在空中一晃,后面的三千乌鸦兵一声呐喊,如同长蛇般飞来,人人手持挠钩,个个拖着重铁索,如同飞云闪电。黑虎看到这一幕,以为是来擒拿他的。黑虎并不知道原因。只见郑伦鼻孔中发出一声响,像是钟声,鼻孔中喷出两道白光,吸走了黑虎的魂魄。崇黑虎听到声音,不觉眼花缭乱,金冠倒飞,铠甲脱落,战靴在空中乱舞。乌鸦兵将他活捉,绑住双手。黑虎半晌才醒过来,定睛一看,已经被绑了。黑虎怒道:‘这贼子好诡计!怎么不明不白地把我擒获?’只见两边敲起得胜鼓,进城而去。诗曰:

海岛名师授秘奇,英雄猛烈世应稀。神鹰十万全无用,方显男儿语不移。

苏护正在殿上,突然听到城外鼓声响起,他叹了口气说:‘郑伦,你完了!’心里非常犹豫。

只见探马飞快地跑进来报告:‘老爷,郑伦生擒了崇黑虎,请您定夺。’苏护不知道原因,心里暗想:‘郑伦不是崇黑虎的对手,怎么会反而被他擒住?’急忙传令:‘叫他们进来。’郑伦来到殿前,把崇黑虎被擒的事情说了一遍。只见士兵们簇拥着崇黑虎来到台阶前。苏护急忙下殿,斥退身边的人,亲自解开崇黑虎的绑绳;跪下说:‘我苏护现在得罪了天下,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容纳我这个犯臣了。郑伦不懂事,触犯了天威,我应该死罪!’崇黑虎回答说:‘仁兄和我是结拜兄弟,不敢忘记道义。现在我被人擒住,感到非常羞愧!又承蒙您厚待,我崇黑虎感激不尽!’苏护让崇黑虎坐在上座,命令郑伦和其他将领过来见面。崇黑虎说:‘郑将军的道术非常神奇,今天被他擒住,我崇黑虎终身都会心悦诚服。’苏护下令设宴,和崇黑虎一起畅饮。苏护把天子想要进献女儿的事情一一告诉了崇黑虎。崇黑虎说:‘我这次来,一方面是为了帮哥哥解围,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仁兄。没想到令郎年纪尚小,自恃刚强,不肯进城见仁兄,因此被我擒回后营,这其实是我在帮助仁兄。’苏护感谢说:‘这份恩情,我怎么敢忘记!’

不说二侯在城内饮酒,单说报信的马跑到辕门报告:‘老爷,二爷被郑伦擒去了,不知道是凶是吉,请您定夺。’侯虎自己想:‘我弟弟自有道术,为什么会被擒?’当时略阵官说:‘二爷和郑伦正在交战,只见郑伦一摆降魔杵,三千乌鸦兵一起冲来;只见郑伦鼻子里冒出两道白光,声音如钟鸣般响亮,二爷就被撞下马来,所以被擒。’侯虎听说后,惊讶地说:‘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异术?再派探马去打听虚实。’话还没说完,报告说:‘西伯侯派官员到辕门下马了。’侯虎心中不悦,吩咐:‘叫他们进来。’只见散宜生穿着素服,戴着角带,来到帐前行礼完毕:‘卑职散宜生拜见君侯。’侯虎说:‘大夫,你主公为什么偷安,不为国家考虑,按兵不动,违背朝廷的旨意?你主公实在不是做臣子的样子。现在你来了,有什么话要说?’宜生回答说:‘我主公说:“兵者是凶器,君主不得已而用之。”现在因为小事,劳民伤财,惊扰了万户,所经过的州府县道,都征用了钱粮,百姓有征租税的困扰,士兵有披甲执锐的辛苦,因此我主公派我来下这封信,以平息战火,让苏护进献女儿到朝廷,双方停止战争,不失一殿的忠诚之意。如果苏护不同意,大军一到,就会剿灭叛军,罪该灭族。到时候苏护即使死了也不会后悔。’侯虎听后,大笑说:‘姬伯知道违背朝廷的罪过,特意用这些话来搪塞,来自我解脱。我先前就到了这里,损兵折将,恶战了好几场;那些贼人怎么可能因为一纸书信就献出女儿呢?我且看看大夫去冀州见苏护的结果。如果他不答应,看看你主公怎么回复旨意?你先去吧!’宜生离开军营上马,直接到城下叫门:‘城上的,告诉你的主公,西伯侯派官员来了。’城上的士兵急忙报告给殿上:‘启禀老爷,西伯侯派官员在城下,说是来上书。’苏护和崇黑虎饮酒未散,苏护说:‘姬伯是西岐的贤人,快下令开城,请他进来相见。’不一会儿,宜生到殿前行礼完毕。苏护说:‘大夫今天来到我的领地,有什么指示?’宜生说:‘卑职现在奉西伯侯的命令,前些日子君侯怒题反诗,得罪了天子,朝廷下令起兵问罪。我主公一直知道君侯的忠义,所以按兵不动,不敢侵犯。现在有书信呈上,希望君侯仔细考虑执行。’宜生从锦囊中取出书信,献给苏护。苏护接过书信打开。书信上写着:

‘西伯侯姬昌百拜冀州君侯苏公麾下:昌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天子欲选艳妃,凡公卿士庶之家,岂得隐匿。今足下有女淑德,天子欲选入宫,自是美事。足下竟与天子相抗,是足下忤君。且题诗午门,意欲何为?足下之罪,已在不赦。足下仅知小节,为爱一女,而失君臣大义。昌素闻公忠义,不忍坐视,特进一言,可转祸为福,幸垂听焉。且足下若进女王廷,实有三利:女受宫闱之宠,父享椒房之贵,官居国戚,食禄千锺,一利也;冀州永镇,满宅无惊,二利也;百姓无涂炭之苦,三军无杀戮之惨,三利也。公若执迷,三害目下至矣:冀州失守,宗社无存,一害也。骨肉有族灭之祸,二害也;军民遭兵燹之灾,三害也。大丈夫当舍小节而全大义,岂得效区区无知之辈以自取灭亡哉。昌与足下同为商臣,不得不直言上渎,幸贤侯留意也。草草奉闻,立候裁决。谨启。’苏护看完了,沉默了半晌,只是点头。宜生见苏护不说话,就说:‘君侯不必犹豫。如果答应,一纸书信就能停止战争;如果不答应,我就回复主公,再调集军队。无非是上顺天命,中和诸侯,下免三军之苦。这是主公的一片好意,君侯为何沉默不语。请速下命令,以便执行。’苏护听后,对崇黑虎说:‘贤弟,你来看看,姬伯的书信,确实有道理,他是真心为国为民,是仁义君子。我怎么能不遵命呢!’于是命令摆酒款待散宜生。第二天,写信并赠送金银绸缎,让他先回西岐:“我随后就会进献女儿到朝廷赎罪。”宜生拜别离去。真是一封书信抵得上十万大军,有诗为证,诗曰:

‘舌辨悬河汇百川,方知君义与臣贤。数行书转苏侯意,何用三军枕戟眠?’苏护送散宜生回西岐,和崇黑虎商议:‘姬伯的话很对,我们赶快整理行装,以便朝商,不要拖延,再引起其他麻烦。’两人都很高兴。不知道他们的女儿怎么样,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回-注解

姬昌:姬昌,即周文王,是中国古代周朝的开国君主,被尊为圣王。在《诗经》中,他的智慧和仁德被赞颂。

崇侯虎:崇侯虎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角色,是商朝的大臣,与苏护是对立的双方。

妲己:妲己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角色,是商纣王的宠妃,以美貌和妖媚著称。

诗曰:诗曰,即引用诗歌来表达观点或情感,此处可能引用的是古代诗歌。

奉敕:奉敕,指遵照皇帝的命令。

诸侯:诸侯,古代中国分封制度下的地方统治者。

智浅谋庸:智浅谋庸,形容人缺乏智慧和谋略。

枉怨尤:枉怨尤,指无端的怨恨。

调兵:调兵,指调动军队。

输战策:输战策,指提供战争策略。

劫寨:劫寨,指突袭敌军营地。

前筹:前筹,指之前的计划或策略。

女色:女色,指女性的美貌。

亡国:亡国,指国家灭亡。

权奸:权奸,指有权势且奸诈的人。

纣王:纣王,即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历史上以暴虐著称。

东周:东周,指周朝后期,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崇侯虎父子:崇侯虎父子,指崇侯虎和他的儿子。

札住:札住,指暂时停留。

西岐:西岐,古代地名,周文王的封地,后来成为周朝的发源地。

曹州侯:曹州侯,指崇黑虎的官职,曹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冀州:冀州,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苏护:苏护,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的将领,后来成为反商的诸侯之一。

全忠:全忠,苏护的儿子。

截教真人:截教真人,指崇黑虎的师傅,截教是古代道教的一个流派。

湛金斧:一种锋利的斧头,此处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

银尖戟:银尖戟,苏全忠使用的武器,一种戟头尖锐的武器。

苏全忠:苏全忠是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个角色,是苏护的儿子,以勇猛著称。

崇黑虎:崇黑虎,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苏护的部下,以勇猛著称。

铁嘴神鹰:铁嘴神鹰是崇黑虎的异术之一,是一种神鹰,能够喷火攻击敌人。

朝歌:朝歌是商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

成汤基业:成汤基业指的是商朝的基业,成汤是商朝的建立者。

姬伯:姬伯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角色,是苏护的朋友。

信炮:信炮是古代战争中用来传递信号的一种炮,类似于现代的信号弹。

灰瓶:灰瓶是古代战争中用来投掷灰烬或石块的容器,用于干扰敌人视线。

滚木:滚木是古代战争中用来滚落木块或石块攻击敌人的防御手段。

城内:城内,指苏护所在的城池之内,此处可能指冀州。

一筹可展:一筹莫展,形容没有任何办法或计策可用。

投托:投靠,寻求庇护。

启君侯:启,报告;君侯,对诸侯的尊称。

督粮官:负责督管粮食供应的官员。

郑伦:郑伦,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苏护的部下,以道术和武艺著称。

崇侯:崇侯,指崇侯虎,商朝的大将。

天子:天子,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朝商:朝商,指前往朝廷商议国事。

昏君:昏君,指昏庸无道的君主。

谗言:谗言,诽谤他人的话。

谏诤:谏诤,劝谏。

费、尤:费、尤,指费仲和尤浑,商朝的奸臣。

归国:回到自己的国家。

暴躁:性情急躁,容易发怒。

题诗反商:题诗,写下诗篇;反商,反抗商朝。

玉带垂腰:玉带,古代官员的佩饰;垂腰,挂在腰间。

犬马:犬马,表示愿意像犬马一样忠诚地服侍。

西伯姬昌: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周朝的奠基人。

东鲁姜桓楚:东鲁姜桓楚,指鲁国的姜姓诸侯。

南伯鄂崇禹:南伯鄂崇禹,指南方的鄂国崇姓诸侯。

八百镇诸侯:古代中国分为八百个诸侯国。

火眼金睛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能洞察一切。

降魔杵:降魔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法器,具有强大的法力。

乌鸦兵:乌鸦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怪物,常被描绘为凶猛的战斗单位。

九云烈焰冠:神话传说中的宝物,能增强佩戴者的能力。

连环铠:古代士兵所穿的铠甲,环环相扣,非常坚固。

玉束带:古代士兵腰间系的玉制带子。

封神榜: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名单,记录了将要被封神的英雄。

度厄真人: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此处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

窍中二气:指修炼者体内的真气。

魂魄:人的精神和生命力。

蓬莱海岛:神话传说中的仙岛。

昆仑山:中国西部的一座神山,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仙人的居所。

八卦炉:神话传说中的炼丹炉,能炼制仙丹。

玉带:古代官员的佩饰,象征地位和权力。

神鹰十万:神话传说中的神鹰,此处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

男儿语不移:男儿的气节不会改变,表示坚定的决心。

鼓响:鼓响,古代战争中用来传递信号或鼓舞士气的声音。

天威:天威,指皇帝的威严,不可侵犯的权威。

仁义:仁义,指仁爱和正义,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椒房之贵:椒房之贵,古代指皇后居住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尊贵的地位。

食禄千锺:食禄千锺,古代指高官厚禄,千锺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形容财富。

涂炭之苦:涂炭之苦,形容生活困苦,如同在泥潭和炭火中挣扎。

兵燹之灾:兵燹之灾,指战争带来的灾难。

君侯:君侯,古代对诸侯的尊称。

敕命:敕命,皇帝的命令。

号令:号令,命令,指示。

舌辨悬河汇百川:舌辨悬河汇百川,形容口才极好,能够说服人心。

君义与臣贤:君义与臣贤,指君主有仁义,臣子有贤能。

枕戟眠:枕戟眠,形容战士在战事中无法安心休息,随时准备战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场发生在古代战争背景下的政治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场景。苏护作为冀州君侯,面对天子征召其女进宫的命令,内心矛盾重重。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且言苏护正在殿上,忽听得城外鼓响,叹曰:“郑伦休矣!”心甚迟疑。’此句通过苏护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局势的担忧和对部下郑伦的担忧。‘忽听得城外鼓响’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情。

‘只见探马飞报进来:“启老爷:郑伦生擒崇黑虎,请令定夺。”’此句通过探马的飞报,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苏护面临的抉择。‘请令定夺’暗示了苏护作为君侯的责任和压力。

‘苏护不知其故,心下暗想:“伦非黑虎之敌手,如何反为所擒?”’此句揭示了苏护的疑惑和不安,也体现了他在战争中的谨慎。

‘急传令:“令来。”伦至殿前,将黑虎被擒诉说一遍。’此句通过苏护的紧急传令,展现了他在战场上的果断和迅速应对。

‘只见众士卒把黑虎簇拥至阶前。护急下殿,叱退左右,亲释其缚;跪下言曰:“护今得罪天下,乃无地可容之犯臣。郑伦不谙事体,触犯天威,护当死罪!”’此句通过苏护的举动和言语,展现了他对部下的关爱和对天威的敬畏。

‘崇黑虎答曰:“仁兄与弟,一拜之交,未敢忘义。今被部下所擒,愧身无地!又蒙厚礼相看,黑虎感恩非浅!”’此句通过崇黑虎的回答,展现了忠诚与感恩的主题。

‘苏护尊黑虎上坐,命郑伦众将来见。黑虎曰:“郑将军道术精奇,今遇所擒,使黑虎终身悦服。”’此句通过黑虎的话语,展现了武将之间的尊重和相互认可。

‘护令设宴,与黑虎二人欢饮。护把天子欲进女之事一一对黑虎诉了一遍。’此句通过苏护与黑虎的饮酒,展现了战争中的友谊和信任。

‘黑虎曰:“小弟此来,一则为兄失利,二则为仁兄解围,不期令郎年纪幼小,自恃刚强,不肯进城请仁兄答话,因此被小弟擒回在后营,此小弟实为仁兄也。”’此句通过黑虎的言语,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苏护谢曰:“此德此情,何敢有忘!”’此句通过苏护的感激之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不言二侯城内饮酒,单言报马进辕门来报:“启老爷:二爷被郑伦擒去,未知凶吉,请令定夺。”’此句通过报马的飞报,再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

‘侯虎自思:“吾弟自有道术,为何被擒?”其时略阵官言:“二爷与郑伦正战之间,只见郑伦把降魔杵一摆,三千乌鸦兵一齐而至;只见郑伦鼻子里两道白光出来,如钟声响亮,二爷便撞下马来,故此被擒。”’此句通过侯虎的内心独白和略阵官的描述,展现了战争的神秘和超自然力量。

‘侯虎听说,惊曰:“世上如何有此异术?”再差探马,打听虚实。’此句通过侯虎的惊讶和再次派遣探马的行为,展现了战争的不可预测性。

‘言未毕,报:“西伯侯差官辕门下马。”侯虎心中不悦,吩咐:“令来。”’此句通过侯虎的内心不悦和吩咐,展现了战争中的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只见散宜生素服角带,上帐行礼毕:“卑职散宜生拜见君侯。”侯虎曰:“大夫,你主公为何偷安,竟不为国,按兵不动,违避朝廷旨意?你主公甚非为人臣之礼。’此句通过散宜生的行礼和侯虎的质问,展现了战争中的政治斗争和道德争议。

‘宜生答曰:“我主公言:‘兵者凶器也,人君不得已而用之。’今因小事,劳民伤财,惊慌万户,所过州府县道,调用一应钱粮,路途跋涉,百姓有征租榷税之扰,军将有披坚执锐之苦,因此我主公使卑职下一纸之书,以息烽烟,使苏护进女王廷,各罢兵戈,不失一殿股肱之意。’此句通过宜生的回答,展现了战争背后的政治目的和道德考量。

‘侯虎听言,大笑曰:“姬伯自知违避朝廷之罪,特用此支吾之辞,以来自释。吾先到此,损将折兵,恶战数场;那贼焉肯见一纸之书而献女也。吾且看大夫往冀州见苏护如何。如不依允,看你主公如何回旨?你且去!”’此句通过侯虎的笑声和话语,展现了战争中的傲慢和自信。

‘宜生出营上马,径到城下叫门:“城上的,报与你主公,说西伯侯差官下书。”’此句通过宜生的行动,展现了战争中的外交手段和策略。

‘城上士卒急报上殿:“启爷:西伯侯差官在城下,口称上书。”’此句通过城上士卒的急报,展现了战争中的信息传递和决策过程。

‘苏护与崇黑虎饮酒末散,护曰:“姬伯乃西岐之贤人,速令开城,请来相见。”’此句通过苏护的话语,展现了战争中的智慧和远见。

‘不一时,宜生到殿前行礼毕。护曰:“大夫今到敝郡,有何见谕?”’此句通过宜生的行礼和苏护的询问,展现了战争中的礼仪和尊重。

‘宜生答曰:“卑职今奉西伯侯之命,前月君候怒题反诗,得罪天子,当即敕命起兵问罪。我主公素知君侯忠义,故此按兵未敢侵犯。’此句通过宜生的回答,展现了战争中的政治斗争和道德争议。

‘今有书上达君侯,望君侯详察施行。’此句通过宜生的提议,展现了战争中的外交手段和策略。

‘宜生锦囊取书,献与苏护。护接书开拆。书曰:“西伯侯姬昌百拜冀州君侯苏公麾下:昌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句通过宜生献书和苏护阅读书中的内容,展现了战争中的信息传递和决策过程。

‘“今天子欲选艳妃,凡公卿士庶之家,岂得隐匿。今足下有女淑德,天子欲选入宫,自是美事。”’此句通过书中的内容,展现了战争中的政治目的和道德考量。

‘“足下竟与天子相抗,是足下忤君。且题诗午门,意欲何为?足下之罪,已在不赦。”’此句通过书中的内容,展现了战争中的道德争议和政治斗争。

‘“足下仅知小节,为爱一女,而失君臣大义。昌素闻公忠义,不忍坐视,特进一言,可转祸为福,幸垂听焉。”’此句通过书中的内容,展现了战争中的道德教化和政治劝说。

‘“且足下若进女王廷,实有三利:女受宫闱之宠,父享椒房之贵,官居国戚,食禄千锺,一利也;冀州永镇,满宅无惊,二利也;百姓无涂炭之苦,三军无杀戮之惨,三利也。”’此句通过书中的内容,展现了战争中的利弊权衡和政治劝说。

‘“公若执迷,三害目下至矣:冀州失守,宗社无存,一害也。骨肉有族灭之祸,二害也;军民遭兵燹之灾,三害也。”’此句通过书中的内容,展现了战争中的威胁和恐惧。

‘“大丈夫当舍小节而全大义,岂得效区区无知之辈以自取灭亡哉。”’此句通过书中的内容,展现了战争中的道德教化和政治劝说。

‘“昌与足下同为商臣,不得不直言上渎,幸贤侯留意也。”’此句通过书中的内容,展现了战争中的政治劝说和道德教化。

‘“草草奉闻,立候裁决。谨启。”’此句通过书中的内容,展现了战争中的信息传递和决策过程。

‘苏护看毕,半晌不言,只是点头。’此句通过苏护的反应,展现了战争中的内心挣扎和决策过程。

‘宜生见护不言,乃曰:“君侯不必犹豫。如允,以一书而罢兵戈;如不从,卑职回复主公,再调入马。无非上从天命,中和诸侯,下免三军之苦。此乃主公一段好意,君侯何故缄口无语。乞速降号令,以便施行。”’此句通过宜生的劝说,展现了战争中的政治斗争和道德考量。

‘苏护闻言,对崇黑虎曰:“贤弟,你来看一看,姬伯之书,实是有理,果是真心为国为民,乃仁义君子也。敢不如命!”’此句通过苏护的话语,展现了战争中的道德抉择和人性光辉。

‘于是命酒管待散宜生于馆舍。次日修书赠金帛,令先回西岐:“我随后便进女朝商赎罪。”’此句通过苏护的行动,展现了战争中的政治智慧和道德考量。

‘宜生拜辞而去。’此句通过宜生的离去,展现了战争中的外交手段和策略。

‘真是一封书抵十万之师,有诗为证,诗曰:“舌辨悬河汇百川,方知君义与臣贤。数行书转苏侯意,何用三军枕戟眠?”’此句通过诗中的内容,展现了战争中的文学价值和道德教化。

‘苏护送散宜生回西岐,与崇黑虎商议:“姬伯之言甚善,可速整行装,以便朝商,毋致迟迟,又生他议。”’此句通过苏护和崇黑虎的商议,展现了战争中的决策过程和行动准备。

‘二人欣喜。不知其女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此句通过苏护和崇黑虎的欣喜和悬念的设置,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2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