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回

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回-原文

周纪激反武成王

诗曰:

君戏臣妻自不良,纲常污蔑枉成王。

只知苏后妖言惑,不信黄妃直谏匡。

烈妇清贞成个是,昏君愚昧落场殃。

今朝逼反擎天柱,稳助周家世世昌。

话说姚中上摘星楼见驾毕,纣王曰:‘卿有何奏章?’

姚中曰:‘西伯姬昌已死,姬发自立为武王,颁行四方,诸侯归心者甚多,将来为祸不小。臣因见边报,甚是恐惧。陛下当速兴师问罪,以正国法;若怠缓不行,则其中观望者皆效尤耳。’

纣王曰:‘料姬发一黄口稚子,有何能为之事?’

姚中奏曰:‘发虽年幼,姜尚多谋,南宫适、散宜生之辈,谋勇俱全,不可不预为防。’

纣王曰:‘卿之言虽有理,料姜尚不过一术士,有何作为!’

遂不听。

姚中知纣王意在不行,随下殿叹曰:‘灭商者必姬发矣!’

这且不表。

时光迅速,不觉又是年终。

次年乃纣二十一年,正月元旦之辰,百官朝贺毕,圣驾回宫。

大凡元旦日,各王位并大臣的夫人俱入内朝贺正宫苏皇后。

各亲王夫人朝贺毕,出朝。

──祸因此起。

且说武成王黄飞虎的元配夫人贾氏,入宫朝贺,──二则西宫黄妃是黄飞虎的妹子。

一年姑嫂会此一次,必须款洽半日,故贾夫人先往正宫来。

宫人报:‘启娘娘:贾夫人候旨。’

妲己问曰:‘那个贾夫人?’

宫人:‘启娘娘:黄飞虎元配贾夫人。’

妲己暗暗点头:‘黄飞虎,你恃强助放神莺,抓坏我面门,今日你一般妻子贾氏也入吾圈套!’

传旨:‘宣。’

贾氏入宫行礼,朝贺毕。

娘娘赐坐。

夫人谢恩。

妲己曰:‘夫人青春几何?’

贾氏:‘启娘娘:臣妾虚度‘四九’。’

妲己曰:‘夫人长我八岁,还是我姐姐。我苏氏与你结为姊妹,如何?’

贾氏奏曰:‘娘娘乃万乘之尊,臣妾乃一介之妇,岂有彩凤配山鸡之理?’

妲己曰:‘夫人太谦!我虽椒房之贵,不过苏侯之女;你位居武成王夫人,况且又是国戚,何卑之有。’

传旨:‘排宴。’

款待贾氏。

妲己居上,贾氏居下,传杯共饮。

酒不过三、五巡,官宦启娘娘:‘驾到!’

贾氏着忙,奏曰:‘娘娘将妾身置于何地?’

妲己曰:‘姐姐,不妨,可往后宫避之。’

贾氏果进后宫。

妲己接驾至殿上。

纣王见有筵席,问曰:‘卿与何人饮酒?’

妲己奏曰:‘妾身陪武成王夫人贾氏饮酒。’

纣王曰:‘贤哉妲己!’

传旨:‘换席。’

纣王与妲己把盏。

妲己曰:‘陛下可曾见贾氏之容貌乎?’

纣王曰:‘卿言差矣。君不见臣妻,礼也。’

妲己曰:‘君固不可见臣妻,今贾氏乃陛下国戚,武成王妹子现在西宫,既为内戚,见亦何妨。外边小民,姑夫、舅母共饮,乃常事耳。陛下暂请出宫,别殿少憩。待妾诓贾氏上摘星楼,那时驾临,使贾氏不能回避。’

纣王大喜,退于偏殿。

且说妲己来请贾氏,贾氏谢恩告出。

妲己曰:‘一年一会,今与姐姐往摘星楼看景一会,何如?’

贾氏不敢违命,只得相随往摘星楼来。

诗曰:

妲己设计陷忠贞,贾氏楼前命自湮。

名节已全清白信,简编凛烈有谁伦。

妲己携贾氏上得楼来,行至九曲栏枰,望下一看,只见虿盆内蛇蝎狰狞,骷髅白骨,堆堆垛垛,着实难看;酒池中悲风凛凛,肉林下寒气侵侵。

贾氏对妲己曰:‘启娘娘:此楼下设此池沼、坑穴,为何?’

妲己曰:‘宫中大弊难除,故设此刑,名曰虿盆。宫人有犯者,剥衣缚身,送下此坑,喂此蛇蝎。’

贾氏听罢,魂不附体。

妲己传旨:‘摆酒上来!’

贾氏告辞:‘决不敢领娘娘盛意!’

妲己曰:‘我晓得你还要往西宫去;略饮数杯,也是上楼一番。’

贾氏只得依从。

且不说贾氏在楼。

且说西宫黄妃差官打听,贾夫人入宫朝贺,姑嫂骨肉只此一年一会。

黄妃倚宫门而候。

差官回复曰:‘贾夫人随苏娘娘上摘星楼去了。’

黄妃大惊:‘妲己乃妒忌之妇,嫂嫂为何随此贱人?’

忙差官往楼下打听。

话说妲己、贾氏正饮酒时,宫人来报:‘驾到!’

贾氏着忙,妲己曰:‘姐姐莫慌,请立于栏杆外边;等驾见毕,姐姐下楼,何必着忙。’

果然贾氏立在栏杆外边。

纣王上楼,妲己礼毕。

纣王坐下。

故问曰:‘栏杆外立者何人?’

妲己曰:‘武成王夫人贾氏。’

贾氏出笏见礼。

妲己曰:‘赐卿平身。’

贾氏立于一旁。

纣王偷睛观看贾氏姿色,果然生成端正,长就娇容。

昏君传旨:‘赐坐。’

贾氏奏曰:‘陛下、国母,乃天下之主,臣妾焉敢坐。臣妾该万死!’

妲己曰:‘姐姐坐下何妨。’

纣王曰:‘御妻为何称贾氏为姐姐?’

妲己曰:‘贾夫人与妾一拜姊妹,故称姐姐,──乃是皇姨,便坐下何妨。’

贾氏自思:‘今日入了苏妲己圈套……’

贾氏俯伏奏曰:‘臣妾进宫朝贺,乃是恭上;陛下亦合礼下。自古道:‘君不见臣妻,礼也。’愿陛下赐臣妾下楼,感圣恩于无极矣!’

纣王曰:‘皇姨谦而不坐,朕立奉一杯,如何?’

贾氏面红赤紫,怒发冲霄,自思:‘我的丈夫何等之人!我怎肯今日受辱!’

贾氏料今日不能全生。

纣王执一杯酒,笑容可掬来奉贾氏。

贾氏已无退处,用手抓杯,望纣王劈面打来,大骂:‘昏君!我丈夫与你挣江山,立奇功三十余场,不思酬功;今日信苏妲己之言,欺辱臣妻。昏君!你与妲己贱人不知死于何地!’

纣王大怒,命左右:‘拿了!’

贾氏大喝曰:‘谁敢拿我!’

转身一步,走近栏杆前,大叫曰:‘黄将军!妾身与你全其名节!只可怜我三个孩儿,无人看管!……’

这夫人将身一跳,撞下楼台,粉骨碎身。

有诗为证,诗曰:‘朝贺中宫起祸殃,夫人贞洁坠楼亡。纣王失政忘君道,烈妇存诚敢自凉。西伯慢言招国瑞,殷商又道失金汤。三三两两兵戈动,八百诸侯起战场。’

话说纣王见贾氏坠楼而死,好懊恼,平地风波,悔之不及。

且说黄妃的差官打听信息,忙报西宫:‘启娘娘:其祸不浅!’

黄妃曰:‘有甚么祸事?’

差官报道:‘贾夫人坠了摘星楼,不知何故。’

黄妃大哭曰:‘妲己泼贱!与吾兄有隙,今将吾嫂嫂陷害无辜……’

黄妃步行往摘星楼下,径上楼,指定纣王骂曰:‘昏君!你成汤社稷亏谁?我兄与你东拒海寇,南战蛮夷。掌兵权,一点丹心,助国家,未敢安枕。我父黄滚镇守界牌关,训练士卒,日夕劳苦。一门忠烈,报国忧民。今元旦,遵守朝廷国礼,进宫朝贺,乃敬上守法之臣。任信泼贱,诓彼上楼。昏君!你爱色不分纲常,绝灭彝伦!你有辱先王,污名简册!’

黄妃把纣王骂得默默无言。

又见妲己侧坐,黄妃指妲己骂曰:‘贱人!你淫乱深宫,蛊惑天子。我嫂嫂被你陷身坠楼,痛伤骨髓!’

赶上一把,抓住妲己,──黄妃原有气力,乃将门之女。

把妲己拖翻在地,捺在尘埃,手起拳落,打了二、三十下。

妲己虽然是妖怪,见纣王坐在上面,有本事也不敢用出,只叫:‘陛下救命!’

纣王看着黄妃打妲己,心有偏向,上前劝解。

纣王曰:‘不管妲己事。你嫂嫂触朕自愧,故投楼下;与妲己无干。’

黄妃急攘之间,不暇检点,回手一拳,误打着纣王脸上:‘好昏君!你还来替贱人遮掩!打死了妲己,与嫂嫂偿命!’

纣王大怒:‘这贱人反将朕打一拳!’

一把抓住黄妃后鬓,一把抓住宫衣,拎起来,纣王力大,望摘星楼下一摔,──可怜: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纣王摔了黄妃下楼,独坐无言,心下甚是懊恼,只是不好埋怨妲己。

且说贾氏侍儿随夫人往宫朝贺,只在九间殿等候;到下晚也不见出来。

只见一内侍问曰:‘你们是那里的侍儿?’

答曰:‘我们是武成王府里的,随夫人朝宫,在此伺候。’

内使曰:‘你夫人坠了摘星楼;黄娘娘为你夫人辨明,反被天子摔下楼,跌得粉骨碎身。你们快去罢!’

侍儿听说,急急回王府来。

武成王在内殿同弟黄飞彪、飞豹、黄明、周纪、龙环、吴谦、黄天禄、天爵、天祥三子,元旦良辰欢饮。

只见侍儿慌张来报:‘千岁爷:祸事不小!’

飞虎曰:‘有甚么事,报得这等凶?’

侍儿跪禀曰:‘夫人进宫,不知何故,坠了摘星楼;黄娘娘被纣王摔下楼来跌死了!’

黄天禄──十四岁,天爵──十二岁,天祥──七岁,听得母亲坠楼而亡,放声大哭。

有诗为证,诗曰:‘忽闻凶报满门惊,子哭儿啼泪苦倾。烈妇有恩虽莫负,忠君无愧更当诚。左观四友俱怀忿,右视三男苦痛心。回首不堪重悒怏,伤心只有夜猿鸣。’

话说飞虎听得此信,无语沉吟;又见三子哭得酸楚。

黄明曰:‘兄长不必踌蹰。纣王失政,大变人伦。嫂嫂进宫,想必昏君看见嫂嫂姿色,君欺臣妻,此事也是有的。嫂嫂乃是女中丈夫,兄长何等豪杰,嫂嫂守贞洁,为夫名节,为子纲常,故此坠楼而死。黄娘娘见嫂嫂惨死,必定向昏君辨明。纣王溺爱偏向,把娘娘摔下楼。此是再无他议。长兄不必迟疑。‘君不正,臣投外国。’想吾辈南征北讨,马不离鞍,东战西攻,人不脱甲,若是这等看起来,愧见天下英雄,有何颜立于人世!君既负臣,臣安能长仕其国。吾等反也!’

四人各上马,持利刃,出门而走。

飞虎见四人反了,自思:‘难道为一妇人,竟负国恩之理。将此反声扬出,难洗清白……’

黄飞虎急出府,大叫曰:‘四弟速回!就反也要商议往何地方?投于何主?打点车辆,装载行囊,同出朝歌。为何四人独自前去!’

四将听罢,回马,至府下马,进了内殿。

黄飞虎持剑在手,大喝曰:‘黄明等!你这四贼!不思报本,反陷害我合门之祸!我家妻子死于摘星楼,与你何干?你等口称‘反’字,黄氏一门七世忠良,享国恩二百余年,难道为一女人造反。你借此乘机要反朝歌而图据掠,你不思金带垂腰,官居神武,尽忠报国,而终成狼子野心,不绝绿林本色耳!’

骂的四人默默无语。

黄明笑曰:‘长兄,你骂得有理。又不是我们的事,恼他怎的!’

四人在旁,抬一桌酒吃。

四人大笑不止。

黄飞虎心下如火燎一般,又见三子哭声不绝,听得四人抚掌欢欣,黄飞虎问曰:‘你们那些儿欢喜?’

黄明曰:‘兄长家下有事挠心,小弟们心上无事。今元旦吉辰,吃酒作乐,与你何干?’

飞虎气不过,恼曰:‘你见我有事,反大笑,这是怎么说?’

周纪曰:‘不瞒兄说,笑的是你。’

飞虎道:‘有甚么事与你笑?我官居王位,禄极人臣,列朝班身居首领,披蟒腰玉,有何事与你笑?’

周纪曰:‘兄长,你只知官居首领,显耀爵禄,身披蟒袍。知者说你仗平生胸襟,位至尊大;不知者,只说你倚嫂嫂姿色,和悦君王,得其富贵。’

周纪道罢,黄飞虎大叫一声:‘气杀我也!’

传家将:‘收拾行囊,打点反出朝歌!’

黄飞彪见兄反了,点一千名家将,将车辆四百,把细软、金银珠宝装载停当。

飞虎同三子、二弟、四友,临行曰:‘我们如今投那方去?’

黄明曰:‘兄长岂不闻‘贤臣择主而仕’,西岐武王,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共享安康之福,岂不为美?’

周纪暗思:‘方才飞虎反,是我说将计反了;他若还看破,只怕不反。不若使他个绝后计,再也来不得……’

周纪曰:‘此往西岐,出五关,借兵来朝歌城,为嫂嫂、娘娘报雠,此还是迟着。依小弟愚见,今日就在午门会纣王一战,以见雌雄。你意下如何?’

黄飞虎心下昏乱,随口答应曰:‘也是。’──大抵天道该是如此。

飞虎金装盔甲,上了五色神牛。

飞彪、飞豹同三侄,龙环、吴谦并家将,保车辆出西门。

黄明、周纪同武成王至午门。

天色已明。

周纪大叫:‘传与纣王,早早出来,讲个明白。如迟,杀进宫阙,悔之晚矣!’

纣王自贾氏身亡,黄妃已绝,自己悔之不及;正在龙德殿懊恼,无可对人言说。

直到天明,当驾官启奏:‘黄飞虎反了,现在午门请战。’

纣王大怒,借此出气:‘好匹夫!焉敢如此欺侮朕躬!’传旨:‘取披挂!’九吞八扎,点护驾御林军,上逍遥马,提斩将刀,出午门。

怎见得:冲天盔,龙蟠凤舞;金锁甲,叩就连环。九龙袍,金光愰目;护心镜,前后牢拴。红挺带,攒成八宝;鞍鞽挂竹节钢鞭。逍遥马追风逐日,斩将刀定国安邦。只因天道该如此,至使君臣会战场。

黄飞虎虽反,今日面君,尚有愧色。

周纪见飞虎愧色,在马上大呼:‘纣王失政,君欺臣妻,大肆狂悖!’纵马使斧,来取纣王。

纣王大怒,手中刀急架相还。

黄明走马来攻。

黄飞虎口里虽不言,心中大恼曰:‘也不等我分清理浊,他二人便动手杀将起来!’

飞虎只得催开神牛。

一龙三虎杀在午门。

怎见得,有诗为证:虎斗龙争在午门,纣王无道败彝伦,眼前贤士归明主,目下黎民叛远村。

三略有人空执法,五关无路可留阍。

忠孝至今传万载,独夫遗臭枉称尊。

君臣四骑,杀三十回合。

纣王刀法展开,其势真如虎狼。

三员大将使开枪斧,纣王抵敌不住,刀尖难举,马往后坐,将刀一掩,败进午门。

黄明要赶,飞虎曰:‘不可。’

三骑随出西门,来赶家将,一同行走,过孟津。

不表。

且说纣王败至大殿坐下,懊悔不及。

都城百姓官员已知武成王反了,家家闭户,路少人行。

又闻天子大战黄飞虎,百官忙入朝,见纣王问安,曰:‘黄飞虎因何事造反?’

天子怎肯认错,乃曰:‘贾氏进宫朝贺,触忤皇后,自己坠楼而死。黄妃倚仗伊兄,恃强殴辱正宫,推跌下楼,亦是误伤。不知黄飞虎自己因何造反,杀入午门,深属不道!诸臣为朕作速议处!’

百官听纣王言说,皆默默无语,莫敢先立意见。

正沉思间,探事马报进午门曰:‘闻太师征东海奏凯回兵。’

百官大喜,齐辞朝上马,出郭迎接。

只见人马远远行至,中军官报入营中曰:‘启太师,百官辕门迎接。’

闻太师曰:‘众官请回,午门相会。’

众官进城至朝门,见闻太师骑墨麒麟来至,众官躬身。

太师曰:‘列位请了!’

众官同进朝,见天子,行礼毕起身,不见武成王,太师心下疑惑,奏曰:‘武成王为何不来随朝?’

王曰:‘黄飞虎反了。’

太师惊问:‘为何事反?’

纣王曰:‘元旦贾氏进宫,朝贺中宫,触犯苏后,自知罪戾,负愧坠楼而死,──此是自取。西宫黄妃听知贾氏已死,忿怒上楼,毁打苏后,辱朕不堪;是朕怒起相攘,误跌下楼,非朕有意。不知黄飞虎辄敢率众杀入午门,与朕对敌,幸而未遭毒手,今已拥众反出西门。朕正在此沉思,适太师奏捷,乞与朕擒来,以正国法!’

太师听罢,厉声言曰:‘此一件事,据老臣愚见,还是陛下有负于臣子!黄飞虎素有忠君爱国之心,今贾氏进宫朝贺,此臣下之礼,岂有无故而死!况摘星楼乃陛下所居,与中宫相间,贾氏因何上此楼,其中必有主使、引诱之人,故陷陛下于不义。陛下不自详察,而有辱此贞洁之妇。黄娘娘见嫂死无辜,必定上楼直谏,陛下亦不能容受,溺爱偏向,又将黄娘娘摔跌下楼。致贾氏忿怨死,黄娘娘遭冤,实君有负臣子,与臣下何干。况语云:‘君不正则臣投外国。’今黄飞虎以报国赤衷,功在社稷,不能荣子封妻,享久长富贵,反致骨肉无辜惨死,情实伤心。乞陛下可赦黄飞虎一概大罪,待臣追赶飞虎回来,社稷可保,家国太平。’

百官在旁,齐言:‘太师处之甚明,无不钦服。望陛下速降赦旨,大事定矣!’

闻太师又曰:‘此是天子负臣,故当赦宥。若果飞虎有负君之处,只怕老臣一时之见,还有礼当说者,即行商议,不可有误国事。’

班中闪一员官,乃下大夫徐荣出见。

闻太师曰:‘大夫有何议论?’

荣曰:‘太师所言,虽是天子负臣,黄飞虎也有忤君之罪。’

太师曰:‘大夫何以见得?’

荣曰:‘君欺臣妻,天子负臣;不顾恩爱,摔死黄娘娘,也是天子失政。黄飞虎岂得率众杀入午门,声言天子之罪,与天子在午门大战,臣节全无,故武成王也有不是。’

闻太师听说,乃对诸大臣曰:‘今诸臣朦胧,只谈天子之过,不言飞虎之逆。’

乃传令吉立、徐庆:‘快发飞檄传临潼关、佳梦关、青龙关三路总兵,不可走了反叛;待老臣赶去拿来,以正大法!’

不知凶吉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回-译文

周纪激反武成王

诗曰:

君戏臣妻自不良,纲常污蔑枉成王。

只知苏后妖言惑,不信黄妃直谏匡。

烈妇清贞成个是,昏君愚昧落场殃。

今朝逼反擎天柱,稳助周家世世昌。

话说姚中上摘星楼见驾毕,纣王曰:‘卿有何奏章?’姚中曰:‘西伯姬昌已死,姬发自立为武王,颁行四方,诸侯归心者甚多,将来为祸不小。臣因见边报,甚是恐惧。陛下当速兴师问罪,以正国法;若怠缓不行,则其中观望者皆效尤耳。’纣王曰:‘料姬发一黄口稚子,有何能为之事?’姚中奏曰:‘发虽年幼,姜尚多谋,南宫适、散宜生之辈,谋勇俱全,不可不预为防。’纣王曰:‘卿之言虽有理,料姜尚不过一术士,有何作为!’遂不听。姚中知纣王意在不行,随下殿叹曰:‘灭商者必姬发矣!’这且不表。

时光迅速,不觉又是年终。

次年乃纣二十一年,正月元旦之辰,百官朝贺毕,圣驾回宫。

大凡元旦日,各王位并大臣的夫人俱入内朝贺正宫苏皇后。

各亲王夫人朝贺毕,出朝。──祸因此起。

且说武成王黄飞虎的元配夫人贾氏,入宫朝贺,──二则西宫黄妃是黄飞虎的妹子。

一年姑嫂会此一次,必须款洽半日,故贾夫人先往正宫来。

宫人报:‘启娘娘:贾夫人候旨。’妲己问曰:‘那个贾夫人?’宫人:‘启娘娘:黄飞虎元配贾夫人。’妲己暗暗点头:‘黄飞虎,你恃强助放神莺,抓坏我面门,今日你一般妻子贾氏也入吾圈套!’传旨:‘宣。’贾氏入宫行礼,朝贺毕。

娘娘赐坐。夫人谢恩。

妲己曰:‘夫人青春几何?’贾氏:‘启娘娘:臣妾虚度‘四九’。’妲己曰:‘夫人长我八岁,还是我姐姐。我苏氏与你结为姊妹,如何?’贾氏奏曰:‘娘娘乃万乘之尊,臣妾乃一介之妇,岂有彩凤配山鸡之理?’妲己曰:‘夫人太谦!我虽椒房之贵,不过苏侯之女;你位居武成王夫人,况且又是国戚,何卑之有。’传旨:‘排宴。’款待贾氏。

妲己居上,贾氏居下,传杯共饮。

酒不过三、五巡,官宦启娘娘:‘驾到!’贾氏着忙,奏曰:‘娘娘将妾身置于何地?’妲己曰:‘姐姐,不妨,可往后宫避之。’贾氏果进后宫。

妲己接驾至殿上。

纣王见有筵席,问曰:‘卿与何人饮酒?’妲己奏曰:‘妾身陪武成王夫人贾氏饮酒。’纣王曰:‘贤哉妲己!’传旨:‘换席。’纣王与妲己把盏。

妲己曰:‘陛下可曾见贾氏之容貌乎?’纣王曰:‘卿言差矣。君不见臣妻,礼也。’妲己曰:‘君固不可见臣妻,今贾氏乃陛下国戚,武成王妹子现在西宫,既为内戚,见亦何妨。外边小民,姑夫、舅母共饮,乃常事耳。陛下暂请出宫,别殿少憩。待妾诓贾氏上摘星楼,那时驾临,使贾氏不能回避。贾氏果然天姿国色,万分妖娆。’纣王大喜,退于偏殿。

且说妲己来请贾氏,贾氏谢恩告出。

妲己曰:‘一年一会,今与姐姐往摘星楼看景一会,何如?’贾氏不敢违命,只得相随往摘星楼来。

诗曰:

妲己设计陷忠贞,贾氏楼前命自湮。

名节已全清白信,简编凛烈有谁伦。

妲己携贾氏上得楼来,行至九曲栏枰,望下一看,只见虿盆内蛇蝎狰狞,骷髅白骨,堆堆垛垛,着实难看;酒池中悲风凛凛,肉林下寒气侵侵。

贾氏对妲己曰:‘启娘娘:此楼下设此池沼、坑穴,为何?’妲己曰:‘宫中大弊难除,故设此刑,名曰虿盆。宫人有犯者,剥衣缚身,送下此坑,喂此蛇蝎。’贾氏听罢,魂不附体。

妲己传旨:‘摆酒上来!’贾氏告辞:‘决不敢领娘娘盛意!’妲己曰:‘我晓得你还要往西宫去;略饮数杯,也是上楼一番。’贾氏只得依从。

且不说贾氏在楼。

且说西宫黄妃差官打听,贾夫人入宫朝贺,姑嫂骨肉只此一年一会。

黄妃倚宫门而候。

差官回复曰:‘贾夫人随苏娘娘上摘星楼去了。’黄妃大惊:‘妲己乃妒忌之妇,嫂嫂为何随此贱人?’忙差官往楼下打听。

话说妲己、贾氏正饮酒时,宫人来报:‘皇帝驾到!’贾氏慌张,妲己说:‘姐姐别慌,请站在栏杆外面;等皇帝见到你后,姐姐再下楼,何必这么慌张。’果然贾氏站在栏杆外面。纣王上楼,妲己行礼完毕。纣王坐下,问道:‘栏杆外面站的是谁?’妲己回答:‘武成王的夫人贾氏。’贾氏拿出笏板行礼。妲己说:‘赐你平身。’贾氏站在一旁。纣王偷偷观察贾氏的容貌,果然长得端庄美丽。昏庸的纣王传旨:‘赐座。’贾氏上奏说:‘陛下、国母,您是天下之主,臣妾怎么敢坐。臣妾该死!’妲己说:‘姐姐坐下无妨。’纣王问:‘御妻为什么称贾氏为姐姐?’妲己说:‘贾夫人与我结为姐妹,所以称她为姐姐,她也是皇家的亲戚,坐下又有什么关系。’贾氏心想:‘今天我中了苏妲己的圈套……’贾氏跪下上奏说:‘臣妾进宫朝贺,是来恭贺的;陛下也应该有礼。自古有云:‘君不见臣妻,礼也。’愿陛下赐臣妾下楼,感激圣恩。’纣王说:‘皇姨谦虚,不坐也无妨。我敬你一杯如何?’贾氏脸色通红,怒发冲冠,心想:‘我的丈夫是何等样人!我怎肯今天受辱!’贾氏料定今天不能活命。纣王拿着一杯酒,笑容满面地递给贾氏。贾氏已经无路可退,用手抓起酒杯,朝纣王脸上打去,大骂:‘昏君!我的丈夫与你一起打天下,立下三十余场奇功,你不思报答;今天却听信苏妲己的谗言,侮辱我的妻子。昏君!你与苏妲己这贱人不知死在何处!’纣王大怒,命令左右:‘抓住她!’贾氏大声喝道:‘谁敢抓我!’转身一步,走到栏杆前,大叫:‘黄将军!我与你共同保全名节!只可怜我的三个孩子,无人照顾!……’这位夫人纵身一跳,从楼台上跳下,粉身碎骨。

有诗为证,诗曰:‘朝贺中宫起祸殃,夫人贞洁坠楼亡。纣王失政忘君道,烈妇存诚敢自凉。西伯慢言招国瑞,殷商又道失金汤。三三两两兵戈动,八百诸侯起战场。’话说纣王见贾氏坠楼而死,非常懊恼,平地风波,悔之不及。

且说黄妃的使者打探到消息,急忙报告西宫:‘启禀娘娘:祸事不小!’黄妃问:‘有什么祸事?’使者报告说:‘贾夫人从摘星楼坠下,不知何故。’黄妃大哭说:‘苏妲己这泼妇!与我家兄有隙,今天却将我嫂嫂陷害无辜……’黄妃步行到摘星楼下,径直上楼,指着纣王骂道:‘昏君!你成汤的江山亏了谁?我兄与你东拒海寇,南战蛮夷。掌握兵权,一片忠心,辅助国家,不敢安享。我父黄滚镇守界牌关,训练士兵,日夜操劳。一家忠烈,报国忧民。今天元旦,遵守朝廷国礼,进宫朝贺,是守法之臣。任凭这泼妇欺骗,将她骗上楼。昏君!你爱色不顾纲常,灭绝人伦!你有辱先王,臭名昭著!’黄妃把纣王骂得无言以对。又见妲己坐在一旁,黄妃指着妲己骂道:‘贱人!你在深宫中淫乱,迷惑天子。我嫂嫂被你陷害,坠楼身亡,痛彻心扉!’她一把抓住妲己,——黄妃原本就有力气,是家门中的女儿。将妲己拖倒在地,按在尘土中,手起拳落,打了二三十下。妲己虽然是妖怪,但见纣王坐在上面,也不敢施展本领,只能叫:‘陛下救命!’纣王看着黄妃打妲己,心里有所偏向,上前劝解。纣王说:‘不管妲己的事。你嫂嫂触怒了我,所以自己跳楼;与妲己无关。’黄妃急躁中,不暇检点,回手一拳,误打着纣王脸上:‘好昏君!你还来为这贱人遮掩!打死了妲己,为我嫂嫂抵命!’纣王大怒:‘这贱人竟然打了我一拳!’一把抓住黄妃的后发髻,一把抓住宫衣,将她拎起来,纣王力大,将她摔下摘星楼。——可怜: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纣王摔了黄妃下楼,独自坐着无言,心里非常懊恼,只是不好责怪妲己。

且说贾氏的侍女跟随夫人进宫朝贺,只在九间殿等候;到晚上也没有出来。只见一个内侍问:‘你们是哪里的侍女?’答:‘我们是武成王府的,跟随夫人进宫,在这里等候。’内使说:‘你夫人从摘星楼坠下;黄娘娘为你夫人辩解,却被天子摔下楼,摔得粉身碎骨。你们快走!’侍女听说后,急忙回王府。武成王在内殿与弟弟黄飞彪、黄飞豹、黄明、周纪、龙环、吴谦、黄天禄、天爵、天祥三子,元旦佳节欢饮。只见侍女慌张来报:‘千岁爷:祸事不小!’飞虎问:‘有什么事,报得这么凶?’侍女跪下禀报:‘夫人进宫,不知何故,从摘星楼坠下;黄娘娘被纣王摔下楼来摔死了!’黄天禄——十四岁,天爵——十二岁,天祥——七岁,听到母亲坠楼身亡,放声大哭。

有诗为证,诗曰:‘忽闻凶报满门惊,子哭儿啼泪如倾。烈妇有恩虽莫负,忠君无愧更当诚。左观四友俱怀愤,右视三男苦痛心。回首不堪重悒怏,伤心只有夜猿鸣。’

飞虎听说了这个消息,无言以对,陷入沉思;又看到三个儿子哭得十分伤心。黄明说:“哥哥不必犹豫。纣王失德,道德沦丧。嫂嫂被召入宫,估计昏君看到嫂嫂的美貌,君王欺辱臣子的妻子,这种事情也是可能的。嫂嫂是女中豪杰,哥哥是何等英雄,嫂嫂为了保持贞洁,为了丈夫的名节,为了孩子的纲常,所以选择了跳楼自尽。黄娘娘看到嫂嫂惨死,必定会向昏君辩明。纣王溺爱偏袒,把娘娘推下楼。这是没有其他解释的。哥哥不必迟疑。‘君王不正,臣子投外国。’想想我们南征北战,马不停蹄,东战西攻,人不停战甲,如果这样看起来,我们有什么脸面见天下英雄,有什么颜面立于人世!君王既然对不起臣子,臣子怎么能继续为这个国家效力。我们只能反叛!”四个人各自上马,手持利刃,出门而去。

飞虎看到四个人反叛,自己想:“难道为了一个妇人,就背叛国家的恩情。如果将反叛的消息传播出去,难以洗清自己的清白……”黄飞虎急忙出府,大声喊道:“四弟快回来!就算要反叛也要商量去哪里,投靠谁?准备车辆,装载行李,一起离开朝歌。为什么你们四个人要独自去!”四个将领听后,勒马回府,下马进了内殿。黄飞虎手持剑,大声喝道:“黄明等!你们这四个叛徒!不知感恩,反而陷害我们全家!我家妻子死在摘星楼,这与你们有何干?你们口口声声说要反叛,黄家七代忠良,享受国家恩惠两百多年,难道为了一个女子就造反。你们趁机想要反叛朝歌,企图掠夺,你们不想想金带在腰,官居神武,忠诚报国,最终却成了狼子野心,没有一点绿林豪杰的本色!”骂得四人无言以对。

黄明笑着说:“哥哥,你骂得对。又不是我们的事情,为什么要生气!”旁边的四个人抬出一桌酒来吃。四个人大笑不止。黄飞虎心里像火烧一样,又看到三个儿子哭声不止,听到四个人拍手欢笑,黄飞虎问:“你们为什么这么高兴?”黄明说:“哥哥家里有事烦恼,我们心里没事。今天是元旦佳节,喝酒作乐,与你有什么关系?”飞虎气不过,生气地说:“你们看到我有事,反而大笑,这是怎么回事?”周纪说:“不瞒你说,笑的是你。”飞虎说:“有什么事情值得你笑?我官居王位,禄位极高,位列朝班,身居首领,身穿蟒袍,腰挂玉佩,有什么事情值得你笑?”周纪说:“哥哥,你只知道你官居首领,显赫爵禄,身穿蟒袍。知道你的人说你凭借平生胸怀,位高权重;不知道的人,只说你依靠嫂嫂的美貌,取悦君王,获得富贵。”周纪说完,黄飞虎大喊一声:“气死我了!”命令家将:“收拾行李,准备反出朝歌!”黄飞彪看到哥哥反叛,召集一千名家将,准备四百辆车,装载细软、金银珠宝。

飞虎和三个儿子、二弟、四位朋友,临行前说:“我们现在去哪里?”黄明说:“哥哥难道没听说过‘贤臣择主而仕’,西岐的武王,三分天下,周土已经得到两分,共享安康之福,难道不美吗?”周纪暗自思量:“刚才飞虎反叛,是我出的计策;如果他看破了,只怕不会反叛。不如用个绝后计,让他再也来不了……”周纪说:“我们去西岐,出五关,借兵来朝歌城,为嫂嫂、娘娘报仇,这还是晚了一些。依我之见,今天就在午门和纣王一战,以分胜负。你意下如何?”黄飞虎心里混乱,随口答应:“也是。”——大概这是天意。

黄飞虎虽然反叛,但今天面对君王,心里还有愧意。周纪看到飞虎的愧色,在马上大声呼喊:“纣王失德,君王欺辱臣妻,大肆狂悖!”纵马挥斧,来攻击纣王。纣王大怒,手中刀急架相迎。黄明骑马前来攻击。黄飞虎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非常恼火,说:“也不等我分辨清楚,他们两个就动手杀了起来!”飞虎只得催动神牛。一龙三虎在午门展开激战。

诗曰:虎斗龙争在午门,纣王无道败彝伦,眼前贤士归明主,目下黎民叛远村。三略有人空执法,五关无路可留阍。忠孝至今传万载,独夫遗臭枉称尊。君臣四骑,杀三十回合。纣王刀法展开,其势如虎狼。三员大将使开枪斧,纣王抵敌不住,刀尖难举,马往后坐,将刀一挡,败进午门。黄明要追击,飞虎说:“不可。”三骑随出西门,追赶家将,一同行走,过孟津。此处不表。

话说纣王兵败后坐在大殿上,后悔不已。都城的百姓和官员已经知道武成王叛乱了,家家户户都闭门不出,路上行人稀少。又听说天子正在和黄飞虎大战,百官急忙进宫,见到纣王后问候安好,问道:‘黄飞虎因为什么事情造反?’天子并不愿意承认错误,于是说:‘贾氏进宫朝贺,触怒了皇后,自己从楼上跳下来死了。黄妃依仗她哥哥的势力,恃强凌弱地侮辱了正宫,推她下楼,也是无意中伤害到她。不知道黄飞虎自己为什么造反,竟然杀入午门,实在是不道德!各位大臣快为我定下处罚吧!’百官听到纣王的话,都默默无言,没有人敢先发表意见。正在沉思的时候,探事的马报进午门说:‘听说闻太师征讨东海胜利回师。’百官非常高兴,一起辞别朝堂,上马出城迎接。只见人马远远而来,中军官报告说:‘启禀太师,百官在辕门迎接。’闻太师说:‘各位官员请回去,我们在午门相会。’百官进城到朝门,看到闻太师骑着墨麒麟来到,众官都鞠躬行礼。太师说:‘各位请了!’众官一同进朝,见到天子,行礼完毕起身,没有看到武成王,太师心中疑惑,上奏说:‘武成王为什么不来随朝?’王说:‘黄飞虎叛乱了。’太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叛乱?’纣王说:‘元旦那天,贾氏进宫朝贺,触犯了苏后,自知罪孽深重,感到羞愧,从楼上跳下来死了——这是她自找的。西宫的黄妃听说贾氏已经死了,愤怒地上楼,殴打苏后,侮辱了我;是我愤怒之下推她下楼,并非我有意。不知道黄飞虎怎么敢率众杀入午门,与我对抗,幸好我没有受到伤害,现在他已经带着人马叛逃出西门了。我正在这里沉思,正好太师传来胜利的消息,请求我擒拿他,以正国法!’太师听后,严肃地说:‘这件事,据我老臣的愚见,还是陛下对臣子有亏!黄飞虎一直忠诚于君王,爱国之心人尽皆知。如今贾氏进宫朝贺,这是臣子的礼节,怎么会无缘无故而死!况且摘星楼是陛下居住的地方,与中宫相隔,贾氏为什么会上楼,其中必有指使、引诱她的人,所以陷陛下于不义。陛下没有详细调查,却侮辱了这个贞洁的妇人。黄娘娘看到嫂嫂无辜而死,必定会上楼直言进谏,陛下也不能容忍,溺爱偏袒,又将黄娘娘推下楼。导致贾氏愤怒而死,黄娘娘遭受冤屈,实在是陛下对臣子有亏,与臣子有什么关系。再说:‘君王不正,臣子就会投奔外国。’现在黄飞虎怀着报国的赤诚之心,对国家有功,却不能封妻荫子,享受长久富贵,反而导致无辜的骨肉惨死,实在令人伤心。恳请陛下能够赦免黄飞虎的一切罪行,等我追上他回来,国家就可以得到保障,家国可以太平。’百官在旁边,齐声说:‘太师处理得非常明智,无人不佩服。希望陛下能迅速降旨赦免,大事就可以定下来了!’闻太师又说:‘这是陛下对臣子有亏,所以应当赦免。如果黄飞虎对陛下有亏,恐怕我老臣一时的看法,还有应该说的话,现在就商议,不可耽误国事。’班中闪出一员官员,是下大夫徐荣出来见。闻太师问:‘大夫有什么意见?’荣说:‘太师所说的,虽然陛下对臣子有亏,黄飞虎也有违背君王之罪。’太师问:‘大夫怎么这样认为?’荣说:‘君王欺骗臣子的妻子,陛下对臣子有亏;不顾恩爱,摔死了黄娘娘,也是陛下失政。黄飞虎怎么可以率众杀入午门,声称君王的罪行,与陛下在午门大战,毫无臣子之节,所以武成王也有错。’闻太师听后,对各位大臣说:‘现在各位大臣都模糊不清,只谈论陛下之过,不谈黄飞虎的叛逆。’于是下令吉立、徐庆:‘快发紧急文书传令临潼关、佳梦关、青龙关三路总兵,不可让叛军逃脱;等我追上他们拿来,以正国法!’不知道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回-注解

周纪:武成王的弟弟。

武成王:指武成王黄飞虎,此处可能是指黄飞虎的官职或尊称。

苏后:指纣王的皇后苏妲己。

黄妃:指纣王的妃子黄妃。

纲常: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如君臣、父子、夫妇等关系。

姬昌:姬昌,即周文王,周朝的奠基人,周武王的父亲。

姬发:姬发,即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姜尚:姜尚,即姜子牙,周武王的贤臣,以智谋著称。

南宫适:南宫适,周武王的将领,此处可能是指南宫适的智勇。

散宜生:散宜生,周武王的将领,此处可能是指散宜生的智勇。

纣王:指商朝末年的暴君纣王,即商纣王,以残暴著称。

摘星楼:古代宫殿中的建筑,此处指纣王的宫殿。

虿盆:虿盆,古代宫中用于惩罚宫女的刑具,将宫女剥衣缚身,送下喂蛇。

肉林:肉林,古代宫中的一种刑罚,将人囚禁于肉林之中,受尽折磨。

黄飞虎:商朝末年的名将,后因不满纣王的暴政而反叛。

贾氏:指纣王的妃子贾氏。

国戚:国戚,指皇室的亲戚,此处指黄飞虎作为武成王的身份与皇室的关系。

妲己:商朝末年的著名美女,传说中是狐狸精转世,以美色迷惑纣王,助纣为虐,是导致商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驾到:古代对皇帝到来的敬称,意为皇帝的车驾到了。

栏杆:古代建筑中用来分隔空间或作为装饰的构件,此处指宫殿中的栏杆。

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玉板,用于记录或提示,此处贾氏以笏见礼,表示敬意。

平身:古代礼仪用语,表示允许起身。

姿色:指容貌、容貌的美丽。

昏君:对昏庸无道的君主的贬称。

国母:古代对皇后或皇太后的尊称。

皇姨:对皇后或皇太后的姐妹的尊称。

苏妲己:即妲己,见上。

圈套:比喻设下的计谋或陷阱。

国瑞:国家的吉祥之兆。

彝伦:指道德规范,这里指纣王的行为违背了道德规范。

社稷:古代指国家,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海寇:指海盗。

蛮夷:古代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贬称。

界牌关:古代边防要塞。

忠烈:忠诚而勇猛的人。

元旦: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古代中国的重要节日。

朝贺:古代臣子向君主表示敬意的礼仪。

简册:古代用来记录文字的竹简。

差官:古代官府中的低级官员,负责传达命令或信息。

内侍:古代宫中的宦官。

侍儿:古代女官或宫女。

飞虎:指黄飞虎,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一位英勇的武将。

飞豹:黄飞豹,武成王的弟弟。

黄明:黄飞虎的弟弟,也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与黄飞虎一同反抗纣王。

龙环:武成王的弟弟。

吴谦:武成王的弟弟。

黄天禄:武成王的儿子。

天爵:武成王的儿子。

天祥:武成王的儿子。

千岁爷:对武成王的尊称,千岁是对年长者的尊称。

嫂嫂:指黄飞虎的妻子,被纣王强抢,最终坠楼自尽。

女中丈夫:形容女性具有男性的刚毅和才能。

君欺臣妻:指君主侵犯臣子的妻子,这在古代被视为极大的不道德行为。

南征北讨:指四处征战,比喻四处奔波。

君不正,臣投外国:出自《左传》,意思是如果君主不正直,臣子可以投奔外国。

朝歌:商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是《封神演义》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

黄娘娘:指黄飞虎的妻子,也称为黄妃。

君臣:指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关系。

金带垂腰,官居神武:形容官位高,威风凛凛。

绿林本色:指江湖人士的本性,这里指黄飞虎等人原本是绿林好汉。

贤臣择主而仕:指贤明的臣子会选择合适的君主来效力。

西岐武王:指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历史上以贤明著称。

午门:古代皇宫的正门,此处指皇宫。

龙德殿:古代宫殿中的殿堂之一,用于皇帝处理政务。

逍遥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马,能日行千里。

斩将刀: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武器,用于斩杀敌将。

龙争虎斗:比喻双方争斗激烈,不可开交。

三略:古代兵书,这里指黄飞虎等人有策略地行动。

五关:古代军事上的五个重要关隘,这里指黄飞虎等人要穿越的关隘。

阍:宫门前的守卫。

忠孝:指忠诚和孝顺,是古代中国的重要美德。

大殿:古代帝王处理政务的地方,相当于现代的皇宫。

都城:指纣王的都城,即商朝的都城朝歌。

百姓:指都城中的普通民众。

官员:指都城中的官员。

武成王反了:指武成王黄飞虎起兵反抗纣王。

闭户:指家家户户关门不出。

路少人行:指路上行人稀少,形容街道冷清。

天子:指纣王,古代帝王自称天子。

造反:指起兵反抗统治者。

不道:指不合道义,行为不当。

皇后:指纣王的正室,即苏后。

坠楼而死:指从楼上跳下而死。

恃强殴辱:指依仗势力对他人进行侮辱。

正宫:指皇后。

闻太师:指闻仲,商朝的大臣,被封为闻太师。

东海:指东方的海洋。

奏凯回兵:指凯旋而归。

墨麒麟:一种神话中的神兽,此处指闻太师的坐骑。

辕门:古代军营的正门。

朝门:古代皇宫的朝见之门。

礼毕起身:指行完礼后起身。

贾氏进宫朝贺:指贾氏进宫向纣王祝贺。

朝贺中宫:指向皇后祝贺。

罪戾:指罪恶。

负愧:指感到羞愧。

溺爱偏向:指过分宠爱,偏袒。

骨肉:指亲人。

反叛:指背叛。

吉立、徐庆:指两位官员的名字。

飞檄:指紧急的文书。

临潼关、佳梦关、青龙关:指三个军事要塞。

总兵:指军事要塞的指挥官。

大法:指国家的法律。

下回分解:古代小说常用的结尾方式,表示故事将在下一回继续讲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纣王败退至大殿后的场景,通过对纣王懊悔、百姓闭户、官员忙碌等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和压抑的氛围。纣王的懊悔不仅仅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更是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深刻洞察。

纣王对百官的询问表现出他的固执和不愿承认错误的态度。他试图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尤其是黄飞虎,这种逃避责任的行为揭示了纣王性格中的自私和短视。

纣王提到贾氏坠楼自尽,黄妃推跌下楼,这些情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反映了宫廷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暗示了权力的斗争和人性的复杂。

闻太师的出场和其对事件的看法,展现了一位忠臣的形象。他对纣王的批评和对黄飞虎的理解,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君为臣纲”的观念,即君王应该以仁义为本,臣子应以忠诚报国。

闻太师对纣王的建议,即赦免黄飞虎,反映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理念。他认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需要君臣相互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相互对立。

徐荣的出场和其对事件的看法,与闻太师形成对比。他虽然也认为纣王有错,但同时也认为黄飞虎有罪,这种观点体现了法家思想中“法不阿贵”的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闻太师传令三路总兵,准备追捕黄飞虎,这一举动既表现了他的果断,也体现了其维护国家法制的决心。然而,这一行动也预示着未来的冲突和战争,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19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