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

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原文

飞虎归周见子牙

诗曰:

左道傍门乱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

贪淫不避彝伦序,乱政谁知国事差。

将相自应归圣主,韩荣何故阻行车。

中途得遇灵珠子,砖打伤残枉怨嗟。

话说黄滚膝行军前请罪,见韩荣,口称:‘犯官黄滚特来叩见总兵。’

韩荣忙答礼曰:‘老将军,此事皆系国家重务,亦非末将敢于自专。今老将军如此,有何见谕?’

黄滚曰:‘黄门犯法,理当正罪,原无可辞;但有一事,情在可矜之列,望总兵法外施仁,开此一线生路,则愚父子虽死于九泉,感德无涯矣。’

韩荣曰:‘何事吩咐?末将愿闻。’

黄滚曰:‘子累父死,滚不敢怨,奈黄门七世忠良,未尝有替臣节。今不幸遭此劫运,使我子孙一概屠戮,情实可悯。不得已,肘膝求见总兵,可怜无知稚子,罪在可宥。乞总兵放此七岁孙儿出关,存黄门一脉。但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韩荣曰:‘老将军此言差矣!荣居此地,自有官守,岂得循私而忘君哉!譬如老将军权居元首,职压百僚,满门富贵,尽受国恩,不思报本,纵子反商,罪在不赦,髫龄无留。一门犯法,毫不容私,解进朝歌,朝廷自有公论,清白毕竟有分。那时名正言顺,谁敢不服?今老将军欲我将黄天祥放出关隘,吾便与反叛通同,欺侮朝廷,法纪何在!吾与老将军皆不可免。这个决不敢从命。’

黄滚曰:‘总兵在上:黄氏犯法,一门良眷颇多,料一婴儿有何妨碍,纵然释放,能成何事?这个情分也做得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将军何苦执一而不开一线之方便也。想我黄门功积如山,一旦如此,古云:‘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人生岂能保得百年常无事。况我一家俱系含冤负屈,又非大奸不道,安心叛逆者;望将军怜念,舍而逐之,生当衔环,死当结草,决不敢有负将军之大德矣。’

韩荣曰:‘老将军,你要天祥出关,末将除非也附从叛亡之人,随你往西岐,这件事才做得。’

黄滚三番四次,见韩荣执法不允,黄滚大怒,对二孙曰:‘吾居元帅之位,反去下气求人!既总兵不肯容情,吾公孙愿投陷穽,何惧之有!’随往韩荣帅府,自投囹圄,来至监中。

黄飞虎忽见父亲同二子齐到,放声大哭:‘岂料今日如老爷之言,使不肖子为万世大逆之人也!’

黄滚曰:‘事已到此,悔之无益。当初原教你饶我一命,你不肯饶,我又何必怨尤!’

不说黄滚父子在囹圄悲泣。且表韩荣既得了黄家父子功勋,又收拾黄家货财珍宝等项,众官设酒,与总兵贺功。

大吹大擂,乐奏笙簧,众官欢饮。

韩荣正饮酒中间,乃商议解官点谁。

余化曰:‘元帅要解黄家父子,末将自去,方保无虞。’

韩荣大喜:‘必须先行一往,吾心力安。’

当晚酒散。

次日,点人马三千,把黄姓犯官共计十一员,解往朝歌。

众官置酒与余化饯别。

饮罢酒,一声炮响,起兵往前进发。

行八十里至界牌关。

黄滚在陷车中,看见帅府厅堂依旧,谁知今作犯官。

睹物伤情,不由泪落。

关内军民一齐来看,无不叹息流泪。

不说黄家父子在路,且言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

──看官但凡神仙,烦恼、嗔痴、爱欲三事永忘。

其心如石,再不动摇;心血来潮者,心中忽动耳。

真人袖里一掐,早知此事:‘呀!黄家父子有厄,贫道理当救之。’

唤金霞童儿:‘请你师兄来。’

金霞童儿至桃园,见哪咤使枪。

童子曰:‘师父有请。’

哪咤收枪,来至碧游床下,倒身下拜:‘弟子哪咤,不知师父唤弟子有何使用?’

真人曰:‘黄飞虎父子有难,你下山救他一番;送出汜水关,你可速回,不得有误。──久后你与他一殿之臣。’

哪咤原是好动的,心中大悦,慌忙收拾,打点下山;脚登风火二轮,提火尖枪,离了乾元山,望穿云关来。

好快!怎生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脚登风轮起在空,干元道术妙无穷。

周游天下如风响,忽见川云眼角中。

话说哪咤踏风火二轮,霎时到穿云关落下,来在一山岗上,看一会,不见动静,站立多时,只见那壁厢一支人马,旗旛招展,剑戟森严而来。

哪咤想:‘平白地怎就杀将起来?必定寻他一个不是处,方可动手。’

哪咤一时想起,作个歌儿来,歌曰:

‘吾当生长不记年,只怕尊师不怕天,昨日老君从此过,也须送我一金砖。’

哪咤歌罢,脚登风火二轮,立于咽喉之径。

有探事马飞报与余化:‘启老爷:有一人脚立车上,作歌。’

余化传令扎了营,催动火眼金睛兽,出营观看。

见哪咤立于风火轮上。

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异宝灵珠落在尘,陈塘关内脱真神。

九湾河下诛李艮,怒发抽了小龙筋。

宝德门前敖光服,二上干元现化身。

三追李靖方认父,枪授火尖枪一根。

顶上揪巾光灿烂,水合袍束虎龙纹。

金砖到处无遮挡,乾坤圈配混天绫。

西岐屡战成功绩,方保周朝八百春。

东进五关为前部,枪展旗开回绝伦。

莲花化身无坏体,八臂哪咤到处闻。

话说余化问曰:“登风火轮者乃是何人?”

哪咤答曰:“吾久居此地,如有过往之人,不论官员皇帝,都要留些买路钱。你如今往那里去?乞速送上买路钱,让你好赶路。”

余化大笑曰:“吾乃汜水关总兵韩荣前部将军余化。今解反臣黄飞虎等官员往朝歌请功。你好大胆,敢挠路径,作甚歌儿!可速退去,饶你性命。”

哪咤曰:“你原来是捉将有功的,今往此处过;也罢,只送我十块金砖,放你过去。”

余化大怒,催开火眼金睛兽,摇方天画戟飞来直取。

哪咤手中枪急架相还。

二将交加,一场大战,往来冲突。

一个七孤星,英雄猛虎;一个是莲花化身的,抖擞精神。

哪咤乃仙传妙法,比众大不相同,把余化杀的力尽筋舒,掩一戟,扬长败走。

哪咤曰:“吾来了!”往前正赶,余化回头,见哪咤赶来,挂下方天戟,取出戮魂旛来,如前来拏哪咤。

哪咤一见,笑曰:“此物是戮魂旛,只何足为奇!”

哪咤见数道黑气奔来,哪咤只用手一招,便自接住,往豹皮囊中一塞,大叫曰:“有多少?一搭儿放将来罢!”

余化见破了宝物,拨回走兽,来战哪咤。

哪咤想:“奉师命下山,来救黄家父子,恐余化泄了机,杀了黄家父子,反为不美。”

左手提枪,挡架方天戟,右手取金砖一块,丢起空中,喝声:“疾!”

只见五彩瑞临天地暗,乾元山上宝生光。

那砖落将下来,把余化顶盔上打了一砖。

打的俯伏鞍鞽窍中喷血,倒拖画戟败走。

哪咤赶了一程,自思:“吾奉师命,来援黄家父子,若贪追袭,可不误了大事?”

随登转双轮,发一块金砖,打得众兵星飞云散,瓦解冰消,各顾性命奔走。

哪咤只见陷车中垢面蓬头,厉声大叫曰:“谁是黄将军?”

飞虎曰:“登轮者是谁?”

哪咤答曰:“吾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门下,姓李,双名哪咤。知将军今有小厄,命吾下山相援。”

武成王大喜。

哪咤将金砖打开陷车,将众将放出。

飞虎倒身拜谢。

哪咤曰:“列位将军慢行。我如今先与你把汜水关取了,等将军们出关。”

众人称谢:“多感盛德,立救残喘,尚容叩谢。”

各人将长短器械执在手中,切齿咬牙,怒冲牛斗,随后而行。

且说余化败回汜水关来,──火眼金睛兽两头见日走千里;穿云关至汜水关一百六十里。

韩荣在府内,正与众将官饮酒作贺,欢心悦意,谈讲黄家事体。

忽报:“先行官余化等令。”

韩荣大惊:“去而复反,其中事有可疑。”

忙令:“进见。”

正是:“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忙问曰:“将军为何回来,面容失色,似觉带伤?”

余化请罪曰:“人马行至穿云关将近,有一人不通姓名,脚登风火二轮,作歌截路。要我十块金砖,方肯放行。末将不忿与他大战一场。那人枪法精奇,末将只得回骑,用宝物拏他,方才举宝时,那人用手接去。末将不服,勒回骑与他交兵,见他手动处,不知取何物,只见黄光闪灼,被他把末将颈项打坏,故此败回。”

韩荣慌问曰:“黄家父子怎样了?”

余化答曰:“不知。”

韩荣顿足曰:“一场辛苦,走了反臣。天子知道,吾罪怎脱!”

众将曰:“料黄飞虎前不能出关,退不能往朝歌,总兵速遣人马,把守关隘,以防众反叛透露。”

正议间,探事官来报:“有一人脚登车轮,提枪威武,称名要‘七首将军’。”

余化在旁答曰:“就是此人。”

韩荣大怒:“传诸将上马,等吾擒之!”

众将得令,俱上马出帅府,三军蜂拥而来。

哪咤登转车轮,大呼曰:“余化早来见我,说一个明白!”

韩荣一马当先,问曰:“来者何人?”

哪咤见韩荣带束发冠、金锁甲、大红袍、玉束带、点钢枪、银合马,答曰:“吾非别人,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门下,姓李,名哪咤;奉师命下山,特救黄家父子。方才正遇余化,未曾打死,吾特来擒之。”

韩荣曰:“截抢朝廷犯官,还来在此猖獗,甚是可恶!”

哪咤曰:“成汤气数该尽,西岐圣主已生。黄家乃西岐栋梁,正应上天垂象;尔等又何违背天命,而造此不测之祸哉。”

韩荣大怒,纵马摇枪来取。

哪咤登轮转相还,轮马相交,未及数合,左右一齐围绕上来。

怎见得好一场大战:

咚咚鼓响,杂彩旗摇。

三军齐吶喊,众将俱枪刀。

哪咤鐧枪生烈焰;韩荣马上逞英豪。

众将精神雄似虎,哪咤像狮子把头摇。

众将如狻猊摆尾;哪咤似搅海金鳌。

火尖枪犹如怪蟒;众将兵杀气滔滔。

哪咤斩关落锁施威武;韩荣阻挡英雄气概高。

天下兵戈从此起,汜水关前头一遭。

话说哪咤火尖枪是金光洞里传授,使法不同,出手如银龙探爪,收枪如走电飞虹,枪挑众将,纷纷落马。

众将抵不住,各自逃生。

韩荣舍命力敌,正酣战之间,后有黄明、周纪、龙环、吴谦、飞彪、飞豹一齐杀来,大叫曰:‘这去必定拏韩荣报雠!’

且说余化没奈何,奋勇催金睛兽,使画杆戟,杀出府来。

两家混战。

哪咤见黄家众将杀来,用手取金砖丢在空中,打将下来,正中守将韩荣;打了护心镜,纷纷破碎,落荒便走。

余化大叫:‘李哪咤勿伤吾主将!’纵兽摇戟来取,哪咤未及三四合,用枪架住画戟,豹皮囊内忙取乾坤圈打来,正中余化臂膊,打得筋断骨折,几乎坠兽,往东北上败走。

哪咤取汜水关。

黄明等六将只杀得关内三军乱窜,任意剿除。

次日,黄滚同飞虎等齐至,到把韩荣府内之物,总装在车辆上,载出汜水关,乃西岐地界。

哪咤送至金鸡岭作别。

黄滚与飞虎众将感谢曰:‘蒙公子垂救愚生,实出望外。不知何日再睹尊颜,稍效犬马,以尽血诚。’

哪咤曰:‘将军前途保重。我贫道不日也往西岐。后会有期,何必过誉。’

众人分别,哪咤回乾元山去了。

不提。

话说武成王同原旧三千人马并家将,一路上晓行夜住,过了些高山凸凹蹊岖路,险水颠崖深茂林。

有诗为证,诗曰:

别却朝歌归圣主,五关成败力难支。

子牙从此刀兵动,准被四九伐西岐。

话说黄家众将过了首阳山、桃花岭,度了燕山,非止一日,到了西岐山。

只七十里便是西岐城。

武成王兵至岐山,安了营寨,禀过黄滚曰:‘父亲在上:孩儿先往西岐,去见姜丞相。如肯纳我等,就好进城;如不纳我等,再作道理。’

黄滚曰:‘我儿言之甚善。’

黄飞虎缟素将巾,上骑行七十里至西岐。

看西岐景致:山川秀丽,风土淳厚,大不相同。

只见行人让路,礼别尊卑,人物繁盛,地利险阻。

飞虎叹曰:‘西岐称为圣人,今果然民安物阜,的确舜日尧天,夸之不尽。’

进了城,问:‘姜丞相府在那里?’民人答曰:‘小金桥头便是。’

黄飞虎行至小金桥,到了相府,对堂候官曰:‘借重你禀丞相一声,说朝歌黄飞虎求见。’

堂候官击云板,请丞相升殿。

子牙出银安殿。

堂候官将手本呈上。

子牙看罢,──‘朝歌黄飞虎乃武成王也。今日至此,有甚么事?’忙传:‘请见。’

子牙官服,迎至仪门拱候。

黄飞虎至滴水檐前下拜。

子牙顶礼相还,口称:‘大王驾临,姜尚不曾远接,有失迎迓,望乞勿罪。’

飞虎曰:‘末将黄飞虎乃是难臣,今弃商归周,如失林飞鸟,聊借一枝。倘蒙见纳,飞虎感恩不浅!’

子牙忙扶起,分宾主序坐。

飞虎曰:‘末将乃商之叛臣,怎敢列坐丞相之傍?’

子牙曰:‘大王言之太重!尚虽忝列相位,昔曾在大王治下,今日何故太谦?’

飞虎方才告坐。

子牙躬身请问曰:‘大王何事弃商?’

武成王曰:‘纣王荒淫,权臣当道,不纳忠良,专近小人。贪色不分昼夜,不以社稷为重,残杀忠良,全无忌惮,施土木陷害万民。今元旦,末将元配朝贺中宫,妲己设计,诬陷末将元配,以致坠楼而死。末将妹子在西宫,得知此情,上摘星楼明正其非,纣王偏向,又将吾妹采宫衣,揪后鬓,摔下摘星楼,跌为齑粉。末将自揣:‘君不正,臣投外国。’此亦理之当然。故此反了朝歌,杀出五关,特来相投,愿效犬马。若肯纳吾父子,乃丞相莫大之恩。’

子牙大喜:‘大王既肯相投,竭力扶持社稷,武王不胜幸甚!岂有不容纳之理?’传出去:‘请大王公馆少憩,尚随即入内庭见驾。’

飞虎辞往公馆。

不表。

且言子牙乘马进朝,周武王在显庆殿闲坐。

当驾宫启奏:‘丞相候旨。’

武王宣子牙进见礼毕。

王曰:‘相父有何事见孤?’

子牙奏曰:‘大王万千之喜!今成汤武成王黄飞虎弃纣来投大王,此西土兴旺之兆也。’

武王曰:‘黄飞虎可是朝歌国戚?’

子牙曰:‘正是。昔先王曾说夸官得受大恩,今既来归,礼当请见。’传旨:‘请。’

不一时,使命回旨:‘黄飞虎候旨。’

武王命:‘宣。’至殿前,飞虎倒身下拜:‘成汤难臣黄飞虎愿大王千岁!’

武王答礼曰:‘久慕将军,德行天下,义重四方,施恩积德,人人瞻仰,真良心君子。何期相会,实三生之幸!’

飞虎伏地奏曰:‘荷蒙大王提拔,飞虎一门出陷穽之中,离网罗之内,敢不效驽骀之力,以报大王!’

武王问子牙曰:‘昔黄将军在商,官居何位?’

子牙奏曰:‘官拜镇国武成王。’

武王曰:‘孤西岐只改一字罢,便封‘开国武成王。’’

黄飞虎谢恩。

武王设宴,君臣共饮,席前把纣王失政细细说了一遍。

武王曰:‘君虽不正,臣礼宜恭,各尽其道而已。’

武王谕子牙:‘选吉日动工,与飞虎造王府。’

子牙领旨。

君臣席散。

次日,黄飞虎上殿,谢恩毕,复奏曰:‘臣父黄滚,同弟飞彪、飞豹、子黄天禄、天爵、天祥,义弟黄明、周纪、龙环、吴谦,家将一千名,人马三千,未敢擅入都城,今住扎西岐山,请旨定夺。’

武王曰:‘既是有老将军,传旨速入都城,各各官居旧职。’

西岐自得黄飞虎,遍地干戈起,纷纷士马兴。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译文

飞虎归周见子牙,诗曰:

左道傍门乱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贪淫不避彝伦序,乱政谁知国事差。

将相自应归圣主,韩荣何故阻行车。中途得遇灵珠子,砖打伤残枉怨嗟。

话说黄滚膝行军前请罪,见韩荣,口称:‘犯官黄滚特来叩见总兵。’韩荣忙答礼曰:‘老将军,此事皆系国家重务,亦非末将敢于自专。今老将军如此,有何见谕?’黄滚曰:‘黄门犯法,理当正罪,原无可辞;但有一事,情在可矜之列,望总兵法外施仁,开此一线生路,则愚父子虽死于九泉,感德无涯矣。’韩荣曰:‘何事吩咐?末将愿闻。’黄滚曰:‘子累父死,滚不敢怨,奈黄门七世忠良,未尝有替臣节。今不幸遭此劫运,使我子孙一概屠戮,情实可悯。不得已,肘膝求见总兵,可怜无知稚子,罪在可宥。乞总兵放此七岁孙儿出关,存黄门一脉。但不知将军意下如何?’韩荣曰:‘老将军此言差矣!荣居此地,自有官守,岂得循私而忘君哉!譬如老将军权居元首,职压百僚,满门富贵,尽受国恩,不思报本,纵子反商,罪在不赦,髫龄无留。一门犯法,毫不容私,解进朝歌,朝廷自有公论,清白毕竟有分。那时名正言顺,谁敢不服?今老将军欲我将黄天祥放出关隘,吾便与反叛通同,欺侮朝廷,法纪何在!吾与老将军皆不可免。这个决不敢从命。’黄滚曰:‘总兵在上:黄氏犯法,一门良眷颇多,料一婴儿有何妨碍,纵然释放,能成何事?这个情分也做得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将军何苦执一而不开一线之方便也。想我黄门功积如山,一旦如此,古云:‘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人生岂能保得百年常无事。况我一家俱系含冤负屈,又非大奸不道,安心叛逆者;望将军怜念,舍而逐之,生当衔环,死当结草,决不敢有负将军之大德矣。’韩荣曰:‘老将军,你要天祥出关,末将除非也附从叛亡之人,随你往西岐,这件事才做得。’黄滚三番四次,见韩荣执法不允,黄滚大怒,对二孙曰:‘吾居元帅之位,反去下气求人!既总兵不肯容情,吾公孙愿投陷穽,何惧之有!’随往韩荣帅府,自投囹圄,来至监中。黄飞虎忽见父亲同二子齐到,放声大哭:‘岂料今日如老爷之言,使不肖子为万世大逆之人也!’黄滚曰:‘事已到此,悔之无益。当初原教你饶我一命,你不肯饶,我又何必怨尤!’不说黄滚父子在囹圄悲泣。

且表韩荣既得了黄家父子功勋,又收拾黄家货财珍宝等项,众官设酒,与总兵贺功。大吹大擂,乐奏笙簧,众官欢饮。韩荣正饮酒中间,乃商议解官点谁。”余化曰:‘元帅要解黄家父子,末将自去,方保无虞。’韩荣大喜:‘必须先行一往,吾心力安。’当晚酒散。

次日,点人马三千,把黄姓犯官共计十一员,解往朝歌。众官置酒与余化饯别。饮罢酒,一声炮响,起兵往前进发。行八十里至界牌关。黄滚在陷车中,看见帅府厅堂依旧,谁知今作犯官。睹物伤情,不由泪落。关内军民一齐来看,无不叹息流泪。

不说黄家父子在路,且言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看官但凡神仙,烦恼、嗔痴、爱欲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动摇;心血来潮者,心中忽动耳。真人袖里一掐,早知此事:‘呀!黄家父子有厄,贫道理当救之。’唤金霞童儿:‘请你师兄来。’金霞童儿至桃园,见哪咤使枪。童子曰:‘师父有请。’哪咤收枪,来至碧游床下,倒身下拜:‘弟子哪咤,不知师父唤弟子有何使用?’真人曰:‘黄飞虎父子有难,你下山救他一番;送出汜水关,你可速回,不得有误。──久后你与他一殿之臣。’哪咤原是好动的,心中大悦,慌忙收拾,打点下山;脚登风火二轮,提火尖枪,离了乾元山,望穿云关来。

好快!怎生见得,有诗为证,诗曰:‘脚登风轮起在空,干元道术妙无穷。周游天下如风响,忽见川云眼角中。’

话说哪咤踏风火二轮,霎时到穿云关落下,来在一山岗上,看一会,不见动静,站立多时,只见那壁厢一支人马,旗旛招展,剑戟森严而来。哪咤想:‘平白地怎就杀将起来?必定寻他一个不是处,方可动手。’哪咤一时想起,作个歌儿来,歌曰:‘吾当生长不记年,只怕尊师不怕天,昨日老君从此过,也须送我一金砖。’哪咤歌罢,脚登风火二轮,立于咽喉之径。

有探事马飞报与余化:‘启老爷:有一人脚立车上,作歌。’余化传令扎了营,催动火眼金睛兽,出营观看。见哪咤立于风火轮上。

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异宝灵珠落在尘,陈塘关内脱真神。九湾河下诛李艮,怒发抽了小龙筋。宝德门前敖光服,二上干元现化身。三追李靖方认父,枪授火尖枪一根。顶上揪巾光灿烂,水合袍束虎龙纹。金砖到处无遮挡,乾坤圈配混天绫。西岐屡战成功绩,方保周朝八百春。东进五关为前部,枪展旗开回绝伦。莲花化身无坏体,八臂哪咤到处闻。’

余化问道:‘骑风火轮的是哪位?’哪咤回答说:‘我住在这里很久了,所有经过的人,不管是官员还是皇帝,都要留下买路钱。你现在要去哪里?快给我买路钱,好让你继续赶路。’余化大笑说:‘我是汜水关总兵韩荣的前部将军余化。现在带着反叛的官员黄飞虎等人去朝歌请功。你真大胆,敢在路上拦截,唱什么歌!快退下,饶你不死。’哪咤说:‘你原来是立过战功的,现在路过这里;好吧,只要给我十块金砖,就放你过去。’余化大怒,催动火眼金睛兽,挥舞方天画戟飞来直取。哪咤手持长枪迅速抵挡。两位将军交战,一场大战,你来我往。一个像七颗星星,英勇如猛虎;另一个是莲花化身,精神抖擞。哪咤使用的是仙传妙法,与众不同,把余化杀得筋疲力尽,他一戟挥出,哪咤扬长而去。哪咤说:‘我来了!’正往前赶,余化回头看见哪咤追来,放下方天戟,取出戮魂幡来,想要抓住哪咤。哪咤一见,笑着说:‘这东西是戮魂幡,没什么奇怪的!’哪咤看到几道黑气奔来,他只用手一招,便接住了,塞进豹皮囊里,大喊:‘有多少?一起放过来吧!’余化见宝物被破,拨转走兽,来战哪咤。哪咤想:‘我受师傅之命下山,来救黄家父子,如果贪图追击,可能会误了大事。’于是骑上转轮,发一块金砖,打得众兵四散,瓦解冰消,各自逃生。哪咤看到陷车中的人垢面蓬头,大声问道:‘谁是黄将军?’飞虎问:‘上轮的是谁?’哪咤回答:‘我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门下,姓李,名哪咤。知道将军现在有难,师傅命我下山相救。’武成王非常高兴。哪咤用金砖打开陷车,将众将放出。飞虎倒身拜谢。哪咤说:‘各位将军慢慢走。我现在先帮你攻下汜水关,等将军们出关。’众人感谢说:‘多谢你的大恩,救了我们一命,现在还能说什么感谢的话。’众人手持兵器,咬牙切齿,怒气冲天,随后而行。

余化败回到汜水关,他的火眼金睛兽日行千里;从穿云关到汜水关有一百六十里。韩荣在府内,正和众将官饮酒庆祝,心情愉悦,谈论黄家的事情。突然有人报告:‘先行官余化等人有令。’韩荣大惊:‘去而复返,其中必有蹊跷。’急忙下令:‘让他们进来。’正是:‘入门不必问富贵,看脸色便知。’他急忙问:‘将军为何回来,脸色失色,像是受伤了?’余化请罪说:‘人马走到穿云关附近,遇到一个不知姓名的人,脚踩风火轮,拦路唱歌。他要求我给他十块金砖,才肯让我过去。我气愤地和他大战一场。那人的枪法非常神奇,我只能撤退,用宝物对付他,正要使用宝物时,那个人用手接住了。我不服气,勒转马匹和他交战,看到他动手时,不知道取了什么,只见一道黄光闪烁,他打伤了我的脖颈,所以我败了回来。’韩荣慌忙问:‘黄家父子怎么样了?’余化回答:‘不知道。’韩荣跺脚说:‘一场辛苦,却让反叛的官员跑了。如果天子知道了,我的罪责怎么逃脱!’众将说:‘估计黄飞虎前不能出关,后不能去朝歌,总兵快派人马,守住关口,以防反叛者泄露消息。’正在议论时,探子来报告:‘有一个脚踩车轮,手持长枪,威风凛凛的人,自称是‘七首将军’。’余化在一旁回答:‘就是这个人。’韩荣大怒:‘传令众将上马,我要擒拿他!’众将接到命令,都上马出了帅府,三军蜂拥而来。哪咤骑上转轮,大声呼喊:‘余化快出来见我,说个明白!’韩荣一马当先,问:‘来的是谁?’哪咤看到韩荣戴着束发冠、穿着金锁甲、穿着大红袍、玉束带、手持点钢枪、骑着银合马,回答说:‘我不是别人,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门下,姓李,名哪咤;受师傅之命下山,特来救黄家父子。刚才正遇到余化,没把他打死,我特意来擒拿他。’韩荣说:‘拦截朝廷的犯官,还敢在这里嚣张,真是可恶!’哪咤说:‘成汤的气数应该结束了,西岐的圣主已经出生。黄家是西岐的栋梁,正应了上天的征兆;你们为何违背天命,制造这场灾难呢?’韩荣大怒,纵马挥枪来战。哪咤骑上转轮还击,轮马相交,未交战数回合,左右两边一起围攻上来。这一场大战,

咚咚的鼓声响起,五彩的旗帜飘扬。三军齐声呐喊,众将手持枪刀。哪咤的长枪犹如烈焰;韩荣在马上英勇无比。众将精神如同猛虎,哪咤像狮子摇头。众将如同狮子摆尾;哪咤像是搅动海中的金鳌。哪咤的火尖枪如同怪蟒;众将的杀气滔滔。哪咤斩断关卡,打开锁头,施展威武;韩荣阻挡英雄,气概高昂。从此天下兵戈四起,汜水关前头一遭。

话说哪吒的火尖枪是在金光洞里学的,使枪的法子独特,出手时像银龙探爪,收枪时如电光飞虹,枪挑众将,一个个都落马。众将抵挡不住,各自逃跑了。韩荣拼死力战,正在激战之际,黄明、周纪、龙环、吴谦、飞彪、飞豹一齐杀来,大声喊道:‘这次一定要抓住韩荣报仇!’余化无奈,奋勇催动金睛兽,手持画杆戟,冲出府来。两家混战。哪吒看到黄家众将杀来,用手一抓金砖,丢向空中,打下时正好击中守将韩荣;打碎了护心镜,碎片纷纷落下,韩荣落荒而逃。余化大声喊道:‘李哪吒,不要伤害我的主将!’骑兽挥戟来战,哪吒没打几个回合,就用枪架住了画戟,从豹皮囊里取出乾坤圈打来,正好击中余化的手臂,打得他筋断骨折,差点从兽背上摔下来,往东北方向败走。哪吒夺取了汜水关。黄明等六将杀得关内三军乱窜,任意杀戮。次日,黄滚和飞虎等一起来到,把韩荣府上的东西全部装上车,载出汜水关,进入了西岐的地界。哪吒把黄滚送到金鸡岭告别。黄滚和飞虎等众将感谢地说:‘承蒙公子救助,实在出乎意料。不知何时再能见到您的尊容,稍尽犬马之劳,以表达我们的忠诚。’哪吒说:‘将军路上多保重。我这位贫道不久也将前往西岐。后会无期,不必过誉。’众人分别,哪吒回到了乾元山。接下来不提。

话说武成王和原来的三千人马以及家将,一路上白天赶路,晚上歇息,走过了许多高山、险峻的道路,险恶的水流、陡峭的悬崖和茂密的森林。有诗为证,诗中说:‘告别朝歌归顺圣主,五关成败力难支。子牙从此刀兵动,准被四九伐西岐。’黄家众将过了首阳山、桃花岭,度过了燕山,非止一日,到了西岐山。距离西岐城只有七十里。武成王带领兵马到了岐山,安营扎寨,向黄滚禀报说:‘父亲在上:孩儿先去西岐,去见姜丞相。如果丞相肯接纳我们,我们就进城;如果不肯接纳,再作道理。’黄滚说:‘我儿说得很好。’黄飞虎身着素衣,头戴白巾,骑马行七十里到达西岐。看到西岐的景色:山川秀丽,风土淳厚,与别处大不相同。只见行人让路,礼遇尊卑,人物众多,地势险要。飞虎感叹道:‘西岐被称为圣人,现在果然民安物阜,确实是尧天舜日,赞美不尽。’进了城,他问:‘姜丞相府在哪里?’百姓回答说:‘小金桥头就是。’黄飞虎来到小金桥,到了相府,对堂候官说:‘麻烦你通报一声,说朝歌的黄飞虎求见。’堂候官敲响云板,请丞相上殿。子牙从银安殿出来。堂候官将手本呈上。子牙看后,说:‘朝歌的黄飞虎是武成王。今天来到这里,有什么事?’急忙传令:‘请他进来。’子牙身着官服,到仪门恭敬地等候。黄飞虎到滴水檐前下拜。子牙以礼相还,说:‘大王驾临,姜尚未曾远迎,有失礼数,望乞勿怪。’飞虎说:‘末将黄飞虎是难臣,现在弃商归周,如同失林之鸟,聊借一枝。如果能够接纳,飞虎感激不尽!’子牙忙将他扶起,安排宾主就座。飞虎说:‘末将是商朝的叛臣,怎么敢与丞相并列而坐?’子牙说:‘大王说得太重了!我虽然忝居相位,昔日在大王麾下,今天怎么可以太过谦虚?’飞虎这才坐下。子牙恭敬地问道:‘大王为何弃商?’武成王说:‘纣王荒淫无度,权臣把持朝政,不接纳忠良,只亲近小人。他贪恋美色,不分昼夜,不把国家社稷放在心上,残害忠良,毫无顾忌,大兴土木,陷害百姓。今年元旦,我的元配在朝贺中宫时,被妲己设计陷害,导致她从楼上坠楼而死。我的妹妹在西宫得知此情,上摘星楼明正其非,但纣王偏袒妲己,又将我的妹妹采宫衣,揪后鬓,从摘星楼上摔下,粉身碎骨。我想:‘君王不正,臣子投外国。’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反了朝歌,杀出五关,特地来投奔,愿意效犬马之劳。如果丞相肯接纳我父子,那就是丞相的大恩。’子牙大喜:‘大王既然愿意归顺,竭力扶持国家社稷,武王不胜幸甚!岂有不容纳之理?’传令出去:‘请大王到公馆稍作休息,我马上入内庭见驾。’飞虎前往公馆。接下来不表。且说子牙骑马进朝,周武王在显庆殿闲坐。当驾宫启奏:‘丞相候旨。’武王宣子牙进见,礼毕。王说:‘相父有什么事见孤?’子牙奏曰:‘大王喜出望外!现在成汤的武成王黄飞虎弃纣来投大王,这是西土兴旺的征兆。’武王说:‘黄飞虎可是朝歌国戚?’子牙说:‘正是。昔日先王曾说夸官得受大恩,现在既然来归,礼节上应当请他见面。’传令:‘请。’不一会儿,使者回奏:‘黄飞虎候旨。’武王命令:‘宣。’一会儿,使者回奏:‘黄飞虎已经宣到。’武王命令:‘宣。’飞虎到殿前,跪拜道:‘成汤难臣黄飞虎愿大王万岁!’武王答礼道:‘久闻将军大名,德行天下,义重四方,施恩积德,人人敬仰,真是良心君子。没想到相会,真是三生有幸!’飞虎跪拜道:‘承蒙大王提拔,飞虎一家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离网罗之外,敢不效犬马之力,以报大王!’武王问子牙:‘昔日黄将军在商,官居何位?’子牙奏曰:‘官拜镇国武成王。’武王说:‘孤在西岐只改一字,便封‘开国武成王’。’黄飞虎谢恩。武王设宴,君臣共饮,席间把纣王失政的经过细细说了一遍。武王说:‘君王虽然不正,臣子礼节应当恭敬,各尽其道而已。’武王命令子牙:‘选吉日动工,为飞虎建造王府。’子牙领旨。君臣宴散。次日,黄飞虎上殿,谢恩完毕,再次上奏说:‘臣父黄滚,同弟飞彪、飞豹、子黄天禄、天爵、天祥,义弟黄明、周纪、龙环、吴谦,家将一千名,人马三千,未敢擅自进入都城,现在住在西岐山,请旨定夺。’武王说:‘既然有老将军,传旨让他们迅速进入都城,各自官复原职。’西岐自从得到黄飞虎,战事不断,士马兴旺。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注解

飞虎:指黄飞虎,商朝末年的一位将领,后归顺周文王,成为周朝的重要将领。

子牙:指姜子牙,周文王的贤臣,后来成为周武王的军师,辅佐周武王灭商建周。

左道傍门:指邪术、旁门左道,指不正当的宗教或巫术。

昏主:指昏庸无道的君主。

彝伦序:指符合伦理道德的秩序。

乱政:指政治混乱。

将相:指将军和宰相,指国家的军事和行政领导人。

圣主:指贤明的君主。

韩荣:韩荣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将领,这里指的是被哪吒击败的将领。

灵珠子:指哪吒,传说中的神童,具有神奇的力量。

砖打伤残:指哪吒用砖头击伤他人。

黄滚:指黄飞虎的父亲,黄飞虎的部将。

叩见:古代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的敬礼方式。

总兵:古代官职,掌管一省或数州的军事,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

犯官:指犯了罪的官员。

法外施仁:指在法律之外行仁政。

肘膝求见:指跪在地上,用膝盖行走来请求见某人。

肘膝:指用膝盖行走。

犯法:指违反法律。

罪在不赦:指罪恶深重,不可饶恕。

髫龄:指儿童时期。

附从叛亡:指追随叛逃的人。

陷穽:陷穽是指陷入困境,这里指黄飞虎在商朝时的处境。

囹圄:指监狱。

监中:指监狱里。

元首:指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百僚:指百官,即所有官员。

报本:指报答国家的恩惠。

纵子反商:指放任儿子反叛商朝。

髫龄无留:指儿童时期不能留下。

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言行合乎道理。

法纪:指法律和纪律。

附从:指追随。

西岐:西岐是古代的一个地区,这里指黄飞虎投奔的地方。

汜水关:汜水关是古代的一个关隘,这里指哪吒攻下的地方。

乾元山:神话传说中的地名,位于江西省,是道教名山之一。

碧游床:神话传说中的宝物,是太乙真人的宝座。

元神:指人的精神或灵魂。

心血来潮:指突然产生某种想法或情感。

金霞童儿:太乙真人的弟子。

桃园:指太乙真人的居所。

使枪:指使用枪。

倒身下拜:指跪拜。

火尖枪:哪吒的武器,一端是火焰。

揪巾:古代士兵戴的头巾。

水合袍:古代士兵的战袍。

混天绫:哪吒的宝物,可以束缚敌人。

周游天下:指四处游历。

川云眼角中:形容速度极快。

风火二轮:哪吒的宝物,可以载人飞行。

咽喉之径:指要害之地。

火眼金睛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具有火眼金睛,能够看穿一切虚幻,常用来形容人的眼力极好。

敖光:古代神话中的龙神。

三追李靖:哪吒追捕李靖的故事。

枪授火尖枪一根:哪吒获得火尖枪的故事。

莲花化身:佛教用语,指菩萨或佛以莲花为化身,象征纯洁无染。

八臂哪咤:哪吒的别称,指他拥有八条手臂。

风火轮:一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交通工具,由风和火构成,能够飞行,常用于描绘神或仙人的出行。

买路钱:古代路霸或山贼向过往行人或商队索要的钱财,以作为通过险要路段的费用。

反臣:指背叛国家或朝廷的官员。

朝歌:朝歌是古代商朝的都城,这里指黄飞虎离开的地方。

七孤星:古代星象之一,指七颗星组成的星群,常用于比喻英雄豪杰。

方天画戟:古代的一种长柄武器,形似戟,用于作战。

豹皮囊:用豹皮制成的袋子,古代武将常用来携带兵器或物品。

戮魂旛:古代一种迷信中的法器,据说能够摄取人的魂魄。

金砖:古代用于交换的贵重金属,形状如砖。

太乙真人:道教中的神仙,被认为是炼丹术的祖师。

武成王:武成王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这里指黄飞虎。

穿云关:古代关隘名,位于河南省境内,是汜水关的一部分。

束发冠:古代男子束发所戴的帽子。

金锁甲:古代战士所穿的铠甲,以金丝为锁,坚固耐用。

大红袍:古代官员的服饰,颜色为红色,象征尊贵。

玉束带:古代官员腰间束带,以玉为饰,象征地位高。

点钢枪:古代的一种长枪,枪头为钢制。

银合马:古代的战马,以银为饰,象征高贵。

七首将军:古代将领的别称,指有勇有谋的将军。

成汤:古代商朝的朝代名称。

栋梁:比喻支撑国家或家族的重要人物。

上天垂象:指天象变化预示着某种重大事件即将发生。

哪咤火尖枪:哪咤火尖枪是神话传说中的武器,属于哪吒的宝物之一,具有强大的法力。火尖枪的材质为金,象征着高贵和强大,其威力巨大,可以挑落众将。

金光洞:金光洞是神话传说中的修炼之地,是哪吒得道成仙的地方,这里传授的武功具有极高的境界。

法不同:法不同指的是不同的武学招式和用法,这里指哪吒使用火尖枪的方式与众不同,出招迅速且威力巨大。

银龙探爪:银龙探爪是哪吒火尖枪的一种招式,比喻枪法如同银龙探出爪子,迅速而有力。

走电飞虹:走电飞虹形容哪吒收枪的动作迅速如电,如同彩虹一般快速消失。

纷纷落马:纷纷落马形容众多将领被哪吒击败,一个个从马上摔下来。

黄明、周纪、龙环、吴谦、飞彪、飞豹:这些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他们是黄飞虎的部将,在这里一起进攻韩荣。

余化:余化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这里是另一个与哪吒交手的将领。

金睛兽:金睛兽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具有强大的力量和速度,余化骑着金睛兽与哪吒交战。

画杆戟:画杆戟是古代武器,这里指余化使用的武器。

乾坤圈:乾坤圈是哪吒的宝物之一,具有强大的法力,可以用来攻击敌人。

金鸡岭:金鸡岭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哪吒与黄滚分别的地方。

姜丞相:姜丞相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这里指姜子牙。

摘星楼:摘星楼是古代的一个建筑,这里指妲己诬陷黄飞虎元配的地方。

社稷:社稷是古代对国家的称呼,这里指国家的利益。

元旦:元旦是古代的节日,这里指黄飞虎元配朝贺中宫的时间。

纣王: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荒淫无道著称。

妲己:妲己是纣王的宠妃,相传为妖狐所化,助纣为虐。

大恩:大恩是指极大的恩惠,这里指周武王对黄飞虎的接纳。

夸官:夸官是指古代官员的巡视和选拔,这里指黄飞虎在商朝时的经历。

网罗:网罗是指陷阱,这里指商朝的统治对黄飞虎的压迫。

驽骀:驽骀是指劣马,这里指黄飞虎愿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显庆殿:显庆殿是古代宫殿的名称,这里指周武王的宫殿。

开国武成王:开国武成王是黄飞虎在周朝的封号,表示他是周朝的开国功臣。

吉日:吉日是指适合进行重要活动的日子,这里指建造王府的好日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哪咤与黄家众将的激烈战斗,以及黄飞虎归周的故事。首先,哪咤火尖枪的描写‘金光洞里传授,使法不同,出手如银龙探爪,收枪如走电飞虹’展现了哪咤的神力和武艺。这里‘金光洞’暗示了哪咤的出身,即他并非凡人,而是拥有特殊修炼背景的神童。‘银龙探爪’和‘走电飞虹’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哪咤枪法的灵活和迅捷。

‘枪挑众将,纷纷落马’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哪咤的强大实力,同时也为后续黄家众将的加入做了铺垫。韩荣舍命力敌,但最终不敌,这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悲壮。

黄明、周纪等人的加入,增加了战斗的复杂性,也反映了战争的规模。‘这去必定拏韩荣报雠’这句话,揭示了战争的动机,即复仇,这也是古代战争中的一个常见原因。

余化的出现,为战斗增添了新的变量。他催动金睛兽,使用画杆戟,与哪咤展开了激烈的对抗。‘打得筋断骨折,几乎坠兽’这一描述,展现了哪咤的强大力量和余化的顽强。

‘哪咤取汜水关’这一句,标志着哪咤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同时也预示着西岐的扩张。黄明等六将的杀戮,‘关内三军乱窜,任意剿除’,表现了战争的混乱和破坏力。

黄滚与飞虎的离别,‘蒙公子垂救愚生,实出望外’等话语,展现了古代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忠诚。

武成王黄飞虎的归周,‘弃商归周’这一行为,体现了忠臣的节操和对正义的追求。‘纣王荒淫,权臣当道’等描述,揭示了纣王的暴政和黄飞虎的无奈。

子牙与黄飞虎的对话,‘大王既肯相投,竭力扶持社稷,武王不胜幸甚’等话语,展现了古代忠臣与明君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武王封黄飞虎为‘开国武成王’,‘荷蒙大王提拔’等话语,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尊卑关系和忠诚的回报。

整个故事通过描绘战争、人物关系和权力斗争,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19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