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九回-原文
姜子牙冰冻岐山
诗曰:
四圣无端欲逆天,仗他异术弄狂颠。
西来有分封神客,北伐方知证果仙。
几许雄才消此地,无边恶孽造前愆。
雪飞七月冰千尺,尤费颠连丧九泉。
话说金咤一剑,把王魔斩了。
──一道灵魂往封神台来,清福神柏鉴用百灵旛引进去了。
广法天尊收了此宝,望昆仑下拜:‘弟子开了杀戒。’命金咤把子牙背负上山,将丹药用水研开,灌入子牙口内。
不一时,子牙醒回,看见广法天尊,曰:‘道兄,我如何于此处相会?’
天尊答曰:‘原是天意,定该如此,不由人耳。’
过了一二时辰,命金咤:‘你同师叔下山,协助西土。我不久也要来。’
遂扶子牙上了四不相,回西岐。
广法天尊将土掩了王魔尸骸。
不表。
且说西岐城不见姜丞相,众将慌张。
武王亲至相府,差探马各处找寻。
子牙同金咤至西岐,众将同武王齐出相府。
子牙下骑。
武王曰:‘相父兵败何处?孤心甚是不安!’
子牙曰:‘老臣若非金咤师徒,决不能生还矣。’
金咤参谒武王,会了哪咤,二人自在一处。
子牙进府调理。
且说成汤营里杨森见王魔得胜,追赶子牙,至晚不见回来。
杨森疑惑:‘怎么不见回来?’
忙忙袖中一算,大叫一声:‘罢了!’
高友干、李兴霸齐问原由。
杨森怒曰:‘可惜千年道行,一旦死于五龙山!’
三位道人怒发冲冠,一夜不安。
次日上骑,城下搦战,只要子牙出来答话。
探马报入相府。
子牙着伤未愈。
只见金咤曰:‘师叔,既有弟子在此保护,出城定要成功。’
子牙从计上骑,开城,见三位道人咬牙大骂曰:‘好姜尚!杀吾道兄,势不两立!’
三骑齐出来战。
子牙傍有金咤、哪咤二人。
金咤两口宝剑,哪咤登开风火轮,使开火尖枪抵敌。
五人交兵,只杀得霭霭红云笼宇宙,腾腾杀气照山河。
子牙暗想:‘吾师所赐打神鞭,何不祭起?’
子牙将神鞭丢起,空中只听雷鸣火电,正中高友干顶上,打得脑浆迸出,死于非命,──一魂已入封神台去了。
杨森见高道兄已亡,吼一声来奔子牙;不防哪咤将乾坤圈丢起,杨森方欲收此宝,被金咤将遁龙桩祭起,遁住杨森,早被金咤一剑,挥为两段,──一道灵魂也进封神台去了。
张桂芳、风林见二位道长身亡,纵马使枪,风林使狼牙棒,冲杀过来。
李兴霸骑狰狞,拎方楞鐧杀来。
金咤步战。
哪咤使一根枪,两家混战。
只听西岐城里一声炮响,走出一员小将,还是一个光头儿,银冠银甲,白马长枪,──此乃黄飞虎第四子黄天祥。
──走马杀到军前,神武扬威,勇贯三军,枪法如骤雨。
天祥刺斜里一枪,把风林挑下马来,──一魂也进封神台去了。
张桂芳料不能取胜,败进行营。
李兴霸上帐自思:‘吾四人前来助你,不料今日失利,丧吾三位道兄。你可修又书,速报闻兄,可求救至此,以泄今日之恨。’
张桂芳依言,忙作告急文书,差官星夜进朝歌。
不表。
且说姜子牙得胜回西岐,升银安殿。
众将报功。
子牙羡黄天祥走马枪挑风林。
金咤曰:‘师叔,今日之胜,不可停留,明日会战,一阵成功,张桂芳可破也。’
子牙曰:‘善。’
次日,子牙点众将出城,三军吶喊,军威大振,坐名要张桂芳。
桂芳听报大怒:‘自来提兵未曾挫锐,今日反被小人欺侮,气杀我也!’
忙上马布开阵势,到辕门,指子牙大喝曰:‘反贼!怎敢欺侮天朝元帅!与你立见雌雄。’
纵马持枪杀来。
子牙后面黄天祥出马,与桂芳双枪并举,一场大战:
二将坐雕鞍,征夫马上欢。
这一个怒发如雷吼;那一个心头火一攒。
这一个丧门星要扶纣主;那一个天罡星欲保周元。
这一个舍命而安社稷;那一个弃残生欲正江山。
自来恶战不寻常,辕门几次鲜红溅。
话说黄天祥大战张桂芳,三十合未分上下。
子牙传令:‘点鼓。’──军中之法:鼓进,金止。
──周营数十骑,左右抢出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吕公望、南宫适、辛甲、辛免、太颠、闳夭、黄明、周纪等,围裹上来,把张桂芳围在垓心。
好张桂芳,似弄风猛虎,酒醉斑彪,抵挡周将,全无惧怯。
且说子牙命金咤道:‘你去战李兴霸,我用打神鞭助你今日成功。’
金咤听命,拽步而来。
李兴霸坐在狰狞上,见一道童忽抢来,催开狰狞,提鐧就打。
金咤举宝剑急架相迎。
未及数合,只见哪咤登风火轮,摇枪直刺李兴霸。
兴霸用鐧急架忙还。
子牙在四不相上,方祭打神鞭。
李兴霸见势不能取胜,把狰狞一拍,那兽四足腾起风云,逃脱去了。
哪咤见走了李兴霸,登轮直杀进桂芳垓心来。
晁田弟兄二人在骂上大呼曰:‘张桂芳早下马归降,免尔一死,吾等共享太平!’
张桂芳大骂:‘叛逆匹夫!捐躯报国,尽命则忠,岂若尔辈贪生而损名节也!’
从清晨只杀到午牌时分,桂芳料不能出,大叫:‘纣王陛下!臣不能报国立功,一死以尽臣节!’
自转枪一刺,桂芳撞下鞍鞽,──一点灵魂往封神台来,清福神引进去了。
正是:
英雄半世成何用,留的芳名万载传。
桂芳已死,人马也有降西岐者,也有回关者。
子牙得胜进城,入府上殿,各报其功。
子牙见今日众将英雄可喜。
且说李兴霸逃脱重围,慌忙疾走。
李兴霸乃四圣之数,怎脱得大数。
狰狞正行,飘然落在一山,道人见坐骑落下,滚鞍下地,倚松靠石,少憩片时;
寻思良久:‘吾在九龙岛修炼多年,岂料西岐有失,愧回海岛,羞见道中朋友。如今且往朝歌城去,与闻兄共议,报今日之恨也。’
方欲起身,只听得山上有人唱道情而来。
道人回首一看,原来是一道童:
‘天使还玄得做仙,做仙随处睹青天。此言勿谓吾狂妄,得意回时合自然。’
话言那道童唱着行来,见李兴霸打稽首:‘道者请了!’兴霸答礼。
道童曰:‘老师那一座名山?何处洞府?’
兴霸曰:‘吾乃九龙岛炼气士李兴霸,因助张桂芳西岐失利,在此少坐片时。道童,你往那里来?’
道童暗想道:‘这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道童大喜:‘我不是别人,我乃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徒弟木咤是也;奉师命往西岐去见师叔姜子牙门下,立功灭纣。我临行时,吾师曾说:‘你要遇着李兴霸,捉他去西岐见子牙为贽见。’岂知恰恰遇你。’
李兴霸大笑:‘好孽障!焉敢欺吾太甚!’拎鐧劈头就打。
木咤执剑急架忙迎。
剑鐧相交。
怎见得九宫山大战:
这一个轻移道步;那一个急转麻鞋。
轻移道步,撤玉靶纯钢出鞘;急转麻鞋,浅金装宝剑离匣。
鐧来剑架,剑锋斜刺一团花;剑去鐧迎,脑后千块寒雾滚。
一个是肉身成圣,木咤多威武;一个是灵霄殿上,神将逞英威。
些儿眼慢,目下皮肉不完全;手若迟松,眼下尸骸分两块。
话说木咤大战李兴霸,木咤背上宝剑两口,名曰‘吴钩’。
──此剑乃‘干将’、‘镆釾’之流,分有雌雄。
──木咤把左肩一摇,那雄剑起去,横在空中,磨了一磨,可怜李兴霸:
千年修炼全无用,血染衣襟在九宫。
木咤将兴霸尸骸掩了,借土遁往西岐来,进城,至相府。
门官通报:‘有一道童求见。’子牙命:‘请来。’
木咤至殿前下拜。
子牙问曰:‘那里来的?’金咤在傍言曰:‘此是弟子兄弟木咤,在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学艺。’
子牙曰:‘兄弟三人济佐明主,简篇万年,史册传扬不朽。’
西岐日盛。
话说闻太师在朝歌执掌大小国事,其实有条有法。
话说汜水关韩荣报入太师府,闻太师拆开一看,拍案大呼曰:‘道兄你却为着何事,死于非命!吾乃位极人臣,受国恩如同泰山,只因国事艰难,使我不敢擅离此地,今见此报,使吾痛入骨髓!’
忙传令:‘点鼓聚将。’只见银安殿三咚鼓响,一干众将参谒太师。
太师曰:‘前日吾邀九龙岛四道友协助张桂芳,不料死了三位;风林阵亡。令与诸将共议,谁为国家辅张桂芳破西岐走一遭?’
言未毕,左军上将军鲁雄年纪高大,上殿曰:‘末将愿往。’
太师看时,左军上将军鲁雄苍髯皓首上殿。
太师曰:‘老将军年纪高大,犹恐不足成功。’
鲁雄笑曰:‘太师在上:张桂芳虽是少年当道,用兵恃强,只知己能,显胸中秘授;风林乃匹夫之才,故此有失身之祸。为将行兵,先察天时,后观地利,中晓人和。用之以文,济之以武,守之以静,发之以动;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强,柔而能刚,危而能安,祸而能福;机变不测,决胜千里,自天之上,由地之下,无所不知;十万之众,无有不力,范围曲成,各极其妙,定自然之理,决胜负之机,神运用之权,藏不穷之智,此乃为将之道也。末将一去,便要成功。再副一二参军,大事自可定矣。’
太师闻言:‘鲁雄虽老,似有将才;况是忠心。欲点参军,必得见机明辨的方去得。不若令费仲、尤浑前去亦可。’
忙传令:‘命费仲、尤浑为参军。’
军政司将二臣令至殿前。
费仲、尤浑见太师行礼毕。
太师曰:‘方今张桂芳失机,风林阵亡,鲁雄协助;少二名参军。老夫将二位大夫为参赞机务,征剿西岐;旋师之日,其功莫大。’
费、尤听罢,魂魄潜消:‘太师在上:职任文家,不谙武事;恐误国家重务。’
太师曰:‘二位有随机应变之才,通达时务之变,可以参赞军机,以襄鲁将军不逮,总是为朝廷出力。况如今国事艰难,当得辅君为国,岂可彼此推诿。左右,取参军印来!’
费、尤二人落在圈套之中,只得挂印。
簪花,递酒,太师发铜符,点人马五万协助张桂芳。
有诗为证:
鲁雄报国寸心丹,费仲尤浑心胆寒。
夏月行兵难住马,一笼火伞罩征鞍。
只因国祚生离乱,致有妖氛起祸端。
台造封神将已备,子牙冰冻二谗奸。
话说鲁雄择吉日,祭宝纛旗,杀牛,宰马,不日起兵。
鲁雄辞过闻太师,放炮起兵。
此时夏末秋初,天气酷暑,三军铁甲单衣好难走,马军雨汗长流,步卒人人喘息。
好热天气!三军一路,怎见得好热:
万里乾坤,似一轮火伞当中。
四野无云风尽息,八方有热气升空。
高山顶上,大海波中。
高山顶上,只晒得石裂灰飞;大海波中,蒸熬得波翻浪滚。
林中飞鸟,晒脱翎毛,莫想腾空展翅;水底游鱼,蒸翻鳞甲,怎得弄土钻泥。
只晒得砖如烧红锅底热,便是铁石人身也汗流。
三军一路上:盔滚滚撞天银磬,甲层层盖地兵山。
军行如骤雨,马跳似欢龙。
闪翻银叶甲,拨转皂雕弓。
正是:喊声振动山川泽,天地乾坤似火笼。
话说鲁雄人马出五关,一路行来。
有探马报与鲁雄曰:
“张总兵失机阵亡。
首级号令在西岐东门,请军令定夺。”
鲁雄闻报大惊曰:
“桂芳已死,吾师不必行,且安营。”
问:
“前面是甚么所在?”
探马回报:
“是西岐山。”
鲁雄传令:
“茂林深处安营。”
命军政司修告急文书报太师。
不表。
且说子牙自从斩了张桂芳,见李姓兄弟三人都到西岐。
一日子牙升相府,有报马报入府来:
“西岐山有一支人马扎营。”
子牙已知其详。
前日清福神来报,封神台已造完,张挂“封神榜”,如今正要祭台。
传令:
“命南宫适、武吉点五千人马,往岐山安营,阻塞路口,不放他人马过来。”
二将领命,随即点人马出城。
一声炮响,七十里望见岐山一支人马,乃成汤号色。
南宫适对阵安下营寨。
天气炎热,三军站立不住,空中火伞施张。
武吉对南宫适曰:
“吾师令我二人出城,此处安营,难为三军枯渴,又无树木遮盖,恐三军心有怨言。”
一宿已过。
次日,有辛甲至营相见,丞相有令:
“命把人马调上岐山顶上去安营。”
二将听罢,甚是惊讶;此时天气热不可当,还上山去,死之速矣!”
辛甲曰:
“军令怎违,只得如此。”
二将点兵上山。
三军怕热,张口喘息,着实难当;又要造饭,取水不便,军士俱埋怨。
不题。
且言鲁雄屯兵在茂林深处,见岐山上有人安营,纣兵大笑:
“此时天气,山上安营,不过三日,不战自死!”
鲁雄只等救兵交战。
至次日,子牙领三千人马出城,往西岐出来。
南宫造、武吉下山迎接,上山合兵一处。
八千人马在山上绞起了幔帐。
子牙坐下。
怎见得好热,有诗为证:
“太阳真火炼尘埃,烈石煎湖实可哀。
绿柳青松摧艳色,飞禽走兽尽罹灾。
凉亭上面如烟燎,水阁之中似火来。
万里乾坤只一照,行商旅客苦相挨。”
话说子牙坐在帐中,令武吉:
“营后筑一土台,高三尺。
速去筑来!”
武吉领命。
西岐辛免催趱车辆许多饰物,报与子牙。
子牙令搬进行营,散饰物。
众军看见,痴呆半晌。
子牙点名给散,一名一个棉袄,一个斗笠,领将下去。
众军笑曰:
“吾等穿将起来,死的快了!”
且说子牙至晚,武吉回令:
“土台造完。”
子牙上台,披发仗剑,望东昆仑下拜,布罡斗,行玄术,念灵章,发符水。
但见:
子牙作法,霎时狂风大作,吼树穿林。
只刮的飒飒灰尘,雾迷世界,滑喇喇天摧地塌,骤沥沥海沸山崩。
旛幢响如铜鼓振,众将校两眼难睁。
一时把金风撤去无踪影,三军正好赌输赢。
诗曰:
“念动玉虚玄妙诀,灵符秘授更无差。
驱邪伏魅随时应,唤雨呼风似滚沙。”
且说鲁雄在帐内见狂风大作,热气全无,大喜曰:
“若闻太师点兵出关,正好厮杀,温和天气。”
费仲、尤浑曰:
“天子洪福齐天,故有凉风相助。”
那风一发胜了,如猛虎一般。
怎见得好风,有诗为证:
“萧萧飒飒透深闉,无影无形最骇人。
旋起黄沙三万丈,飞来黑雾百千尘。
穿林倒木真无状,彻骨生寒岂易论。
纵火行凶尤猛烈,江湖作浪更迷津。”
话说子牙在岐山布斗,刮三日大风,凛凛似朔风一样。
三军叹曰:
“天时不正,国家不祥,故有此异事。”
过了一两个时辰,半空中飘飘荡荡落下雪花来。
纣兵怨言:
“吾等单衣铁甲,怎耐凛冽严威!”
正在那里埋怨,不一时,鹅毛片片,乱舞梨花,好大雪!
怎见得:
“潇潇洒洒,密密层层。
潇潇洒洒,一似豆稭灰;密密层层,犹如柳絮舞。
起初时,一片,两片,似鹅毛风卷在空中;次后来,千团,万团,如梨花雨打落地下。
高山堆栈,獐狐失穴怎能行,沟涧无踪,苦杀行人难进步。
霎时间银妆世界,一会家粉砌乾坤。
客子难沽酒,苍翁苦觅梅。
飘飘荡荡裁蝶翅,迭迭层层道路迷。
丰年祥瑞从天降,堪贺人间好事宜。”
鲁雄在军中对费、尤曰:
“七月秋天,降此大雪,世之罕见。”
鲁雄年迈,怎禁得这等寒冷。
费、尤二人亦无计可施。
三军都冻坏了。
且说子牙在岐山上,军士人人穿起棉袄,带起斗笠,感丞相恩德,无不称谢。
子牙问:
“雪深几尺?”
武吉回话:
“山顶上深二尺,山脚下风旋下去,深有四五尺。”
子牙复上土台,披发仗剑,口中念念有词,把空中彤云散去,现出红日当空,一轮火伞,霎时雪都化水,往山下一声响,水去的急,聚在山凹里。
子牙见日色且胜,有诗为证:
“真火原来是太阳,初秋积雪化汪洋。
玉虚秘授无穷妙,欲冻商兵尽丧亡。”
话说子牙见雪消水急,滚涌下山,忙发符印,又刮大风。
只见阴云布合,把太阳掩了。
风狂冻冽,不亚严冬。
霎时间把岐山冻作一块汪洋。
子牙出营来,看纣营旛幢尽倒;
命南宫适、武吉二将:
“带二十名刀斧手下山,进纣营,把首将拿来!”
二将下山,径入营中。
见三军冻在冰里,将死者且多;
又见鲁雄、费仲、尤浑三将在中军。
刀斧手上前擒捉,如同囊中取钞一般,把三人捉上山来见子牙。
不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九回-译文
姜子牙冰冻岐山
诗曰:四位圣人无缘无故想要违抗天命,凭借着他们奇特的法术胡作非为。从西方来的有分封神明的使者,北方征伐才知道证明自己是仙人。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消耗了才华,无尽的恶行造成了之前的罪孽。七月飘雪,冰山千尺,更是耗费了连串的悲伤,让九泉之下的灵魂丧生。
话说金吒一剑斩了王魔。──他的灵魂飞往封神台,清福神柏鉴用百灵旛引导他进去。广法天尊收了这个宝物,望着昆仑山下拜:‘弟子开了杀戒。’命令金吒背着子牙上山,将丹药用水研开,灌入子牙口中。不久,子牙醒来,看见广法天尊,说:‘道兄,我怎么会在这里与你相遇?’天尊回答说:‘这是天意,注定如此,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过了一二个时辰,命令金吒:‘你和师叔下山,协助西土。我不久也要来。’于是扶着子牙上了四不相,回西岐。广法天尊将王魔的尸体掩埋了。
且说西岐城中不见姜丞相,众将慌张。武王亲自来到相府,派探马四处寻找。子牙和金吒来到西岐,众将和武王一起走出相府。子牙下马。武王说:‘相父兵败在哪里?我心中非常不安!’子牙说:‘老臣如果不是金吒师徒,绝对不能生还。’金吒向武王行礼,见到了哪吒,两人在一处。
子牙进府调理。
且说成汤营里的杨森看到王魔得胜,追赶子牙,到了晚上都没有回来。杨森疑惑:‘怎么还没回来?’急忙从袖中一算,大叫一声:‘罢了!’高友干、李兴霸一起问原因。杨森愤怒地说:‘可惜千年的道行,一旦在五龙山丧命!’三位道人怒发冲冠,一夜不安。次日骑马,在城下挑战,只要求子牙出来答话。探马报告到相府。子牙受伤未愈。
只见金吒说:‘师叔,既然有弟子在这里保护,出城一定能够成功。’子牙听从了这个计划,骑马出城,见到三位道人咬牙切齿地骂道:‘好姜尚!杀了我的道兄,我们势不两立!’三骑一起出来交战。子牙旁边有金吒、哪吒两人。金吒手持两把宝剑,哪吒骑着风火轮,使开火尖枪抵抗。五人交战,杀得天地红云笼罩,杀气冲天。
子牙暗想:‘我师傅赐予的打神鞭,为什么不祭起呢?’子牙将神鞭丢起,空中只听雷鸣电闪,正中高友干头顶,打得脑浆迸出,死于非命──灵魂已经进入封神台了。杨森看到高道兄已死,一声吼叫冲向子牙;不料哪吒将乾坤圈丢起,杨森想要收此宝物,被金吒将遁龙桩祭起,定住了杨森,金吒一剑,将他斩成两段──灵魂也进入了封神台。
张桂芳、风林看到两位道长已死,纵马挥枪,风林使狼牙棒,冲杀过来。李兴霸骑着狰狞,手持方楞鐧杀来。金吒步战。哪吒使一根枪,双方混战。只听西岐城里一声炮响,走出一位小将,还是一个光头,银冠银甲,骑着白马,手持长枪──这是黄飞虎的第四子黄天祥──骑马冲到军前,神武威风,勇冠三军,枪法如骤雨。
天祥斜刺里一枪,将风林挑下马来──灵魂也进入了封神台。张桂芳看到无法取胜,败回营中。李兴霸上帐自思:‘我们四人前来助你,不料今日失利,三位道兄丧命。你可以写信给闻仲,请求他前来支援,以泄今日之恨。’张桂芳按照他的话,急忙写了一封告急文书,派官员星夜赶往朝歌。
且说姜子牙得胜回到西岐,登上银安殿。众将报告战功。子牙羡慕黄天祥走马枪挑风林。金吒说:‘师叔,今天的胜利,不可停留,明天再战,一定能够成功,张桂芳可以击败。’子牙说:‘好。’次日,子牙点将出城,三军呐喊,军威大振,点名要张桂芳。
桂芳听报大怒:‘自从领兵以来,从未遇到过挫败,今天反而被小人欺侮,气死我了!’急忙上马,布开阵势,到辕门,指着子牙大喝:‘反贼!怎敢欺侮天朝元帅!我要与你决一死战。’纵马挥枪杀来。子牙后面黄天祥出马,与桂芳双枪并举,一场大战:
二将骑在雕马上,战士们在马上欢呼。这一个怒发如雷吼;那一个心头火一窜。这一个丧门星要扶纣王;那一个天罡星要保周元。这一个舍命而安社稷;那一个弃残生欲正江山。自古以来恶战不寻常,辕门几次鲜血飞溅。
话说黄天祥大战张桂芳,三十回合未分胜负。子牙下令:‘点鼓。’──军中的规矩:鼓声进,金锣止。──周营的数十骑兵,左右抢出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吕公望、南宫适、辛甲、辛免、太颠、闳夭、黄明、周纪等,围裹上来,将张桂芳围在垓心。
好张桂芳,像猛虎般凶猛,像醉酒的斑马一样勇猛,抵挡周将,毫不畏惧。子牙命令金吒:‘你去战李兴霸,我用打神鞭助你今天成功。’金吒听从命令,迈步而来。李兴霸坐在狰狞上,看到一位童子突然冲来,催动狰狞,举起方楞鐧就打。金吒举起宝剑紧急抵挡。
未及数合,只见哪吒骑着风火轮,摇枪直刺李兴霸。兴霸用方楞鐧紧急抵挡,忙还手。子牙在四不相上,正要祭打神鞭。李兴霸看到形势不能取胜,一拍狰狞,那兽四足腾起风云,逃脱了。哪吒看到李兴霸逃走,骑着风火轮直冲进桂芳的垓心。
晁田兄弟二人高声呼喊:‘张桂芳快下马投降,免你一死,我们共享太平!’张桂芳大骂:‘叛逆的匹夫!捐躯报国,尽命则忠,怎能像你们这些人贪生怕死,损害名节呢!’从清晨一直杀到中午,桂芳知道无法突围,大叫:‘纣王陛下!我无法报国立功,一死以尽臣节!’自转枪一刺,桂芳撞下马鞍,──一点灵魂往封神台来,清福神引进去了。
正是:英雄半世成何用,留的芳名万载传。桂芳已死,人马也有投降西岐的,也有返回关中的。子牙得胜进城,进入府中上殿,各人报告战功。子牙看到今天的众将英雄让人高兴。
且说李兴霸成功逃脱了重围,慌忙地快速奔跑。李兴霸是四圣之一,怎么可能轻易逃脱呢。他正行走间,突然飘落在山上,一位道人看到他的坐骑落下,赶紧从马上下来,靠着松树和石头稍作休息;想了好久:‘我在九龙岛修炼多年,没想到西岐失守,感到非常愧疚,无法返回海岛,也不愿见道中的朋友。现在我要去朝歌城,和闻兄一起商议,以报今日之仇。’正要起身,突然听到山上有人唱着道情走来。道人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道童:
天使还玄得做仙,做仙随处睹青天。此言勿谓吾狂妄,得意回时合自然。
话音刚落,那道童唱着歌走来,看到李兴霸便行礼:‘道者您好!’李兴霸也回礼。道童问:‘老师您在什么名山?住在哪里?’李兴霸回答:‘我是九龙岛炼气士李兴霸,因为帮助张桂芳在西岐失利,在这里稍作休息。道童,你从哪里来?’道童心里想:‘这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道童非常高兴:‘我不是别人,我是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徒弟木咤;奉师命去西岐见师叔姜子牙,立功灭掉纣王。我临行前,师傅曾说:‘你要遇到李兴霸,就带他去西岐见子牙作为见面礼。’没想到竟然遇到了你。’李兴霸大笑:‘好小子!竟敢如此无礼!’说着就拿起鐧朝木咤打去。木咤迅速拔剑抵挡。剑鐧相交。下面是九宫山大战的情景:
一个轻移脚步,另一个急转麻鞋。轻移脚步,抽出纯钢剑;急转麻鞋,拔出宝剑。鐧打过来,剑迎上去,剑锋斜刺出一团花;剑刺过去,鐧迎上来,脑后滚起千块寒雾。一个是肉身成圣的木咤,非常威武;另一个是灵霄殿上的神将,显示出英威。稍有闪失,皮肉就会受损;动作稍慢,尸骨就会分离。
话说木咤与李兴霸大战,木咤背上有两把宝剑,名叫‘吴钩’。这剑是‘干将’、‘镆铘’之流,分为雌雄两把。木咤摇了摇左肩,雄剑飞起,横在空中,挥动了一下,可怜的李兴霸:
千年修炼全无用,血染衣襟在九宫。
木咤将李兴霸的尸体掩埋了,用土遁术前往西岐,进城后,来到相府。门官通报:‘有一位道童求见。’子牙命令:‘请他进来。’木咤到殿前跪拜。子牙问:‘你是从哪里来的?’金咤在一旁说:‘这位是我的兄弟木咤,他在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那里学艺。’子牙说:‘兄弟三人共同辅佐明主,简篇万年,史册传扬不朽。’西岐日益兴盛。
话说闻太师在朝歌掌管大小国事,实际上有条有理。话说汜水关韩荣向太师府报告,闻太师拆开一看,拍案大呼:‘道兄你为何死于非命!我位居人臣,受国恩如同泰山,只因国事艰难,使我无法擅离此地,今天看到这个报告,让我痛入骨髓!’急忙下令:‘击鼓召集将领。’只见银安殿上三声鼓响,众将领前来拜见太师。太师说:‘前些日子我邀请九龙岛四位道友协助张桂芳,没想到死了三位;风林阵亡。现在与各位将领商议,谁能为国家辅佐张桂芳,破西岐,走一遭?’话还没说完,左军上将军鲁雄年纪已高,上殿说:‘我愿意前往。’太师看去,只见鲁雄胡须花白,头发斑白地上殿。太师说:‘老将军年纪已高,恐怕不足以成功。’鲁雄笑着说:‘太师在上:张桂芳虽然是年轻人,但用兵傲慢,只知道自己能干,显露出胸中秘授的计谋;风林只是凡夫俗子,所以有丧命之祸。作为将领,行军打仗,首先要观察天时,然后是地利,中间要明白人和。用文治,用武备,保持安静,发动攻击;失败而能存续,死亡而能复生,弱小而能强大,柔弱而能刚强,危险而能安全,灾祸而能变福;机变不可预测,决胜千里之外,从天到地,无所不知;十万大军,无人不可用,运用自如,各显神通,确定自然之理,决定胜负之机,运用神通,藏匿无穷的智慧,这就是为将之道。我这一去,定能成功。再带一两个参军,大事自然可成。’太师听后说:‘鲁雄虽然年老,但似乎有将才;而且忠心。要挑选参军,必须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如让费仲、尤浑去也可以。’急忙下令:‘命令费仲、尤浑为参军。’军政司将两位大臣带到殿前。费仲、尤浑向太师行礼完毕。太师说:‘如今张桂芳失利,风林阵亡,鲁雄协助;还缺少两名参军。老夫将两位大夫任命为参赞机务,征讨西岐;班师回朝之日,功绩无可限量。’费、尤听后,心中惊恐:‘太师在上:我们担任文职,不熟悉武事;恐怕误了国家大事。’太师说:‘两位有随机应变之才,通晓时务变化,可以参赞军机,以弥补鲁将军的不足,总之是为朝廷效力。如今国事艰难,应当辅佐君主为国家出力,怎能互相推诿。左右,拿参军印来!’费、尤二人落入圈套之中,不得不挂印。
簪花,递酒,太师发放铜符,点派五万大军协助张桂芳。有诗为证:
鲁雄报国寸心丹,费仲尤浑心胆寒。夏月行兵难住马,一笼火伞罩征鞍。只因国祚生离乱,致有妖氛起祸端。台造封神将已备,子牙冰冻二谗奸。
话说鲁雄选择吉日,祭拜宝纛旗,杀牛,宰马,不久后起兵。鲁雄辞别闻太师,放炮起兵。此时夏末秋初,天气酷热,三军穿着铁甲,却只穿单衣,行走艰难,马军汗流浃背,步兵人人喘息。好热的天气!三军一路行进,天气如此炎热:
万里乾坤,似一轮火伞当空。四野无云风尽息,八方有热气升腾。高山之巅,大海之中。高山之巅,晒得石头裂开灰飞;大海之中,波涛翻滚。林中的飞鸟,晒得羽毛脱落,无法展翅高飞;水中的鱼儿,被蒸得鳞片翻滚,无法钻入泥土。晒得砖块像烧红的锅底一样热,即便是铁石人身也汗流浃背。三军一路上:头盔滚滚撞击天空,铠甲层层覆盖地面。军队行进如骤雨,马儿跳跃如欢龙。银叶甲闪动,皂雕弓转动。正是:喊声震动山川,天地乾坤如火炉。
话说鲁雄带领人马出了五关,一路行军。有探马来报告鲁雄说:‘张总兵在战场上失利,已经阵亡。他的首级挂在西岐东门,请将军定夺。’鲁雄听后大吃一惊,说:‘桂芳已经死了,我的师傅不必再去了,我们先安营扎寨。’他问:‘前面是什么地方?’探马回答:‘是西岐山。’鲁雄下令:‘在茂密的林中安营。’并命令军政司起草紧急文书报告太师。这里暂且不提。
且说子牙自从斩杀了张桂芳,看到李姓的三兄弟都到了西岐。有一天,子牙在相府升堂,有报马进来报告说:‘西岐山有一支人马扎营。’子牙已经知道了详细情况。前些日子,清福神来报告,封神台已经建成,上面挂上了‘封神榜’,现在正准备祭台。子牙下令:‘命令南宫适、武吉带领五千人马,前往岐山安营,封锁路口,不让其他人马过来。’两位将领接到命令,立刻点兵出城。
一声炮响,七十里外就能看到岐山上的人马,是成汤的旗帜。南宫适在阵前安营扎寨。天气炎热,士兵们站不住,空中火辣辣的,像火伞一样。武吉对南宫适说:‘老师让我们出城安营,这里对三军来说太苦了,又没有树木遮荫,恐怕士兵们会有怨言。’一晚上过去了。第二天,辛甲来到营地相见,丞相有命令:‘命令人马调到岐山顶上安营。’两位将领听后非常惊讶;现在天气这么热,还要上山,简直是找死!辛甲说:‘军令不可违抗,只能这样。’两位将领点兵上山。士兵们害怕炎热,张口喘息,非常难受;又要做饭,取水不方便,士兵们都在抱怨。
鲁雄在茂密的林中安营,看到岐山上有人安营,纣王的士兵们大笑:‘现在这种天气,山上安营,不出三天,不用打仗就会死去!’鲁雄只等着救兵到来,好进行交战。第二天,子牙带领三千人马出城,前往西岐。南宫适、武吉下山迎接,上山后与子牙的军队会合。八千人马在山上搭建起了帐篷。子牙坐下。天气多么炎热,有一首诗可以证明:太阳真火炼尘埃,烈石煎湖实可哀。
子牙坐在帐篷里,命令武吉:‘在营后筑一个高三尺的土台。’武吉领命。西岐的辛免催促车辆和许多装饰品,报告给子牙。子牙命令搬运行营,分发装饰品。士兵们看到后,都愣住了。子牙点名分发,每人一个棉袄,一个斗笠,领将下去。士兵们笑着说:‘我们穿上这些,死的更快了!’
且说子牙到了晚上,武吉回来报告说:‘土台已经建好。’子牙上到土台,披散头发,手持宝剑,向东昆仑山跪拜,布罡斗,行玄术,念咒语,发放符水。只见:子牙作法,瞬间狂风大作,吼树穿林。
鲁雄在帐篷里看到狂风大作,热气全消,非常高兴,说:‘如果听到太师点兵出关,正好可以交战,这样的天气很适宜。’费仲、尤浑说:‘天子洪福齐天,所以有凉风相助。’那风越刮越猛,像猛虎一样。
子牙在岐山布阵,刮了三天大风,凛冽如同北风一样。士兵们感叹:‘天时不正,国家不祥,所以有这种异象。’过了一两个时辰,半空中飘飘荡荡落下了雪花。纣王的士兵们抱怨:‘我们穿着单衣铁甲,怎么忍受这寒冷的严威!’正在抱怨的时候,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好大的雪!
鲁雄在军中对费、尤说:‘七月秋天,降下这样的大雪,世所罕见。’鲁雄年纪大了,怎么承受这样的寒冷。费、尤二人也没有办法。三军都冻坏了。
子牙在岐山上,士兵们每个人都穿上了棉袄,戴上了斗笠,感激丞相的恩德,没有一个不表示感谢的。子牙问:‘雪有多深?’武吉回答说:‘山顶上深二尺,山脚下风旋下去,深有四五尺。’子牙再次上到土台,披散头发,手持宝剑,口中念念有词,把空中的彤云散去,现出红日当空,一轮火伞,瞬间雪都化成了水,往山下冲去,水流的非常急,聚在山凹里。
子牙看到太阳出来,有诗为证:‘真火原来是太阳,初秋积雪化汪洋。玉虚秘授无穷妙,欲冻商兵尽丧亡。’
子牙看到雪消水急,滚涌下山,急忙发符印,又刮起了大风。只见阴云密布,把太阳遮住了。风狂冷冽,不亚于严冬。瞬间把岐山冻成了一片汪洋。子牙出营来看,纣王的旗帜都倒下了;命令南宫适、武吉二将:‘带领二十名刀斧手下山,进入纣营,把首将抓来!’二将下山,直接进入营中。
看到三军都冻在冰里,死者众多;又看到鲁雄、费仲、尤浑三将在中军。刀斧手上前擒拿,就像从口袋里取钱一样容易,把三人抓上山来见子牙。不知道他们的命运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九回-注解
姜子牙:周文王的大臣,后被封为齐国君主,是周朝的开国功臣。
岐山:岐山,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地理标志,也是周文王兴起的地方,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四圣:指道教中的四位圣贤,通常指老子、庄子、列子和孔子。
封神客:指被姜子牙封神的人物,即《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
证果仙:指修行有成,达到仙人境界的人。
百灵旛:百灵旛,古代道教中的一种法器,用于召神驱鬼。
广法天尊:广法天尊,道教神祇之一,具有极高的法力。
杀戒:佛教中指杀生之戒,即不杀生。
四不相:四不相,指四不像,一种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此处指姜子牙骑的神兽。
西岐: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是周朝的发源地。
王魔:王魔,指《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王魔。
封神台: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祭祀场所,用于封神。
探马:古代军事通讯中负责侦察的骑兵。
成汤营:成汤营,指商朝的军营。
杨森:杨森,指《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
道行:道行,指道教修行者的修为。
五龙山:五龙山,指《封神演义》中的地名。
打神鞭:打神鞭,姜子牙的法宝,能击打妖魔鬼怪。
哪咤:哪咤,姜子牙的徒弟,具有极高的武艺。
乾坤圈:乾坤圈,哪咤的法宝,能收服妖魔鬼怪。
遁龙桩:遁龙桩,金咤的法宝,能困住敌人。
黄飞虎:黄飞虎,姜子牙的部将,也是《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
黄天祥:黄天祥,黄飞虎的儿子,也是《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
张桂芳:商朝末年的将领,曾助纣王对抗周军。
李兴霸:李兴霸,商朝的大将。
狰狞:狰狞,李兴霸骑的坐骑,一种神兽。
方楞鐧:方楞鐧,李兴霸使用的武器。
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吕公望、南宫适、辛甲、辛免、太颠、闳夭、黄明、周纪:这些是周文王的儿子和臣子,也是《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
垓心:垓心,指战场中央。
纣王陛下: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暴虐著称。
芳名:芳名,指美好的名声。
大数:在道教中,大数指的是天数,即天命,指天意。
九龙岛:传说中的道教圣地,位于东海之中,是道教修炼之地。
朝歌城:商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
闻兄:指闻仲,商朝末年的著名将领。
道童:指出家修炼的年轻道士。
天使:指天上的使者,此处可能指道教中的神灵。
玄得做仙:指修炼得道成仙。
青天:指天空,也比喻公正无私。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跪拜时以头触地。
洞府:指道士修炼的居所。
炼气士:指修炼内功,炼化自身气息的道士。
闻太师:商朝末年的重臣,官至太师,辅佐纣王。
汜水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济源市。
韩荣:汜水关的将领。
风林阵亡:指在风林阵中战死的将领。
鲁雄:商朝末年的将领,曾协助闻仲对抗周军。
参军:古代军事职务,协助主将处理军务。
费仲:商朝末年的大臣,后成为周朝的将领。
尤浑:商朝末年的大臣,后成为周朝的将领。
国事:国家大事。
国恩:国家对个人的恩惠。
泰山:比喻坚固不可动摇。
风林:古代阵法名,指风阵和林阵。
天时地利人和:指战争取胜的三个条件,即天时、地利、人和。
机变不测:指变化多端,难以预测。
决胜千里:指指挥战争能够决定胜负,千里之外也能有所作为。
铜符:古代军事调动时使用的凭证。
夏月行兵:在夏天进行军事行动。
国祚:国家的命运和命运。
妖氛:指邪恶的气氛或势力。
台造封神:指在台上封神,即授予神职。
冰冻二谗奸:指将两个谗言者冻结,即处决。
五关:指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五个关卡,此处比喻鲁雄带领人马经过重重关卡。
张总兵:张桂芳的官职,总兵为古代军事编制中的高级将领。
首级号令:将敌方将领的首级悬挂出来作为示众,表示胜利。
封神榜: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榜单,记录被封神者的名字。
南宫适:古代将领,子牙的部下。
武吉:古代将领,子牙的部下。
茂林深处:指树木茂盛的地方,此处形容鲁雄选择在深林中安营。
军政司:古代军事机构,负责军队的政治和行政事务。
太师:古代官职,为高级军事将领。
李姓兄弟三人:指李氏家族的三位兄弟,具体身份未提及。
相府:古代宰相的官邸,此处指子牙的官邸。
火伞:古代比喻炎热的天气,如同烈日下的伞。
南宫造:应为“南宫适”,古代将领,子牙的部下。
辛甲:古代将领,子牙的部下。
玉虚玄妙诀: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秘法术。
彤云:指红云,此处比喻子牙施展法术后的天气变化。
符印:古代道教法术中使用的符咒和印章。
纣营:指商朝纣王的军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九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场战争中的战略布局和双方军队的应对。鲁雄人马出五关,一路行来,探马报告张总兵阵亡的消息,鲁雄因此决定停止前进,安营扎寨。这里的‘出五关’象征着鲁雄的军队经历了艰难的征程,而‘安营’则显示了他谨慎的策略,不愿贸然深入敌境。
鲁雄询问前方所在,得知是西岐山,于是选择在茂林深处安营,这一举动体现了他的谨慎和对地形利用的智慧。命令军政司修告急文书报太师,表明他及时向上级汇报,保持信息的畅通。
子牙斩了张桂芳后,得知李姓兄弟三人都到西岐,显示出他在战争中的洞察力和对局势的掌控。他升相府时得知西岐山有人马扎营,立即做出反应,命令南宫适、武吉点兵往岐山安营,阻塞路口,这表明他迅速调整战略,以防止敌人进一步深入。
南宫适、武吉对在山上安营感到惊讶和担忧,因为天气炎热,难以承受。这反映了战争中的艰难条件和士兵的困苦。辛甲传达军令,要求他们上山安营,显示了军令如山的权威。
鲁雄在茂林深处安营,嘲笑山上安营的敌人将在炎热中不战自死,这体现了他的自信和对敌人情况的了解。然而,子牙利用天气变化,通过施法引发狂风和大雪,改变了战场局势,使鲁雄的军队陷入困境。
子牙在岐山上施法,引发狂风和大雪,不仅改变了天气,还影响了敌人的士气。这里的‘念动玉虚玄妙诀’和‘灵符秘授’等词汇,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神秘力量的运用。
鲁雄在帐内见到狂风大作,热气全无,以为太师点兵出关,可以趁机交战,这显示了他对局势的误判和盲目乐观。费仲、尤浑的附和,则反映了他们阿谀奉承的态度。
子牙利用天气变化,使得岐山变成了一片汪洋,纣营旌旗尽倒,这表明他的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南宫适、武吉下山擒捉敌人,如同囊中取物,显示了子牙军队的强大。
整个故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争中的智慧、勇气和策略,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