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原文
姜子牙一上昆仑
诗曰:
子牙初返玉京来,遥见琼楼香雾开,绿水流残人世梦,青山消尽帝王才。
军民有难干戈动,将士多灾异术催。
无奈封神天意定,岐山方去筑新台。
话说哪咤一乾坤圈把张桂芳左臂打得筋断骨折,马上愰了三四愰,不曾闪下马来。
哪咤得胜进城。
探马报入相府。
令:‘哪咤来见。’
子牙问曰:‘与张桂芳见阵,胜负如何?’
哪咤曰:‘被弟子乾坤圈打伤左臂,败进营里去了。’
子牙又问:‘可曾叫你名字?’
哪咤曰:‘桂芳连叫三次,弟子不曾理他罢了。’
众将不知其故。
──但凡精血成胎者,有三魂七魄,被桂芳叫一声,魂魄不居一体,散在各方,自然落马;哪咤乃莲花化身,浑身俱是莲花,那里有三魂七魄,故此不得叫下轮来。
且说张桂芳打伤左臂,先行官风林又被打伤,不能动履,只得差官用告急文书,往朝歌见闻太师求援。
不表。
且说子牙在府内自思:‘哪咤虽则取胜,恐后面朝歌调动大队人马,有累西土。’
子牙沐浴更衣,来见武王。
朝见毕,武王曰:‘相父见孤,有何紧事?’
子牙曰:‘臣辞主公,往昆仑山去一遭。’
武王曰:‘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国内无人,相父不可逗留高山,使孤盻望。’
子牙曰:‘臣此去,多则三朝,少则两日,实时就回。’
武王许之。
子牙出朝,回相府,对哪咤曰:‘你与武吉好生守城,不必与张桂芳厮杀;待我回来,再作区画。’
哪咤领命。
子牙吩咐已毕,随借土遁往昆仑山来。
怎见得,有诗为证:
玄里玄空玄内空,妙中妙法妙无穷。
五行道术非凡术,一阵清风至玉宫。
话说子牙纵土遁到得麒麟崖,落下土遁,见昆仑光景,嗟叹不已。
自想:‘一离此山,不觉十年。如今又至,风景又觉一新。’
子牙不胜眷恋。
怎见得好山:
烟霞散彩,日月摇光。
千株老柏,万节修篁。
千株老柏,带雨满山青染染;万节修篁,含烟一径色苍苍。
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生香。
岭上蟠桃红锦烂,洞门茸草翠丝长。
时闻仙鹤唳,每见瑞鸾翔。
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瑞鸾翔处,毛辉五色彩云光。
白鹿玄猿时隐现,青狮白象任行藏。
细观灵福地,果乃胜天堂。
子牙上昆仑,过了麒麟崖,行至玉虚宫,不敢擅入;在宫前等候多时,只见白鹤童子出来。
子牙曰:‘白鹤童儿,与吾通报。’
白鹤童子见是子牙,忙入宫至八卦台下,跪而启曰:‘姜尚在外听候玉旨。’
元始点首:‘正要他来。’
童子出宫,口称:‘师叔,老爷有请。’
子牙台下倒身拜伏:‘弟子姜尚愿老师父圣寿无疆!’
元始曰:‘你今上山正好。命南极仙翁取‘封神榜’与你。可往岐山造一封神台。台上张挂‘封神榜’,把你的一生事俱完毕了。’
子牙跪而告曰:‘今有张桂芳,以左道傍门之术,征伐西岐。弟子道理微末,不能治伏。望老爷大发慈悲,提拔弟子。’
元始曰:‘你为人间宰相,受享国禄,称为‘相父’。凡间之事,我贫道怎管得你的尽。西岐乃有德之人坐守,何怕左道傍门。事到危急之处,自有高人相辅。此事不必问我,你去罢。’
子牙不敢再问,只得出宫。
才出宫门首,有白鹤童儿曰:‘师叔,老爷请你。’
子牙听得,急忙回至八卦台下跪了。
元始曰:‘此一去,但凡有叫你的,不可应他。若是应他,有三十六路征伐你。东海还有一人等你,务要小心。你去罢。’
子牙出宫,有南极仙翁送子牙。
子牙曰:‘师兄,我上山参谒老师,恳求指点,以退张桂芳,老爷不肯慈悲,奈何,奈何!’
南极仙翁曰:‘上天数定,终不能移。只是有人叫你,切不可应他,着实要紧!我不得远送你了。’
子牙捧定‘封神榜’,往前行至麒麟崖,才驾土遁,脑后有人叫:‘姜子牙!’
子牙曰:‘当真有人叫。不可应他。’
后面又叫:‘子牙公!’也不应。
又叫:‘姜丞相!’也不应。
连声叫三五次,见子牙不应,那人大叫曰:‘姜尚!你忒薄情而忘旧也!你今就做丞相,位极人臣,独不思在玉虚宫与你学道四十年,今日连呼你数次,应也不应!’
子牙听得如此言语,只得回头看时,见一道人。
怎见得,有诗为证:
头上青巾一字飘,迎风大袖衬轻绡。
麻鞋足下生云雾,宝剑光华透九霄。
葫芦里面长生术,胸内玄机隐六韬。
跨虎登山随地走,三山五岳任逍遥。
话说子牙一看,原来是师弟申公豹。
子牙曰:‘兄弟,吾不知是你叫我。我只因师尊吩咐,但有人叫我,切不可应他。我故此不曾答应。得罪了!’
申公豹问曰:‘师兄手里拿着是甚么东西?’
子牙曰:‘是‘封神榜’。’
公豹曰:‘那里去?’
子牙曰:‘往西岐造封神台,上面张挂。’
申公豹曰:‘师兄,你如今保那个?’
子牙笑曰:‘贤弟,你说混话!我在西岐,身居相位,文王托孤,我立武王,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八百诸侯,悦而归周,吾今保武王,灭纣王,正应上天垂象。岂不知凤鸣岐山,兆应真命之主。今武王德配尧、舜,仁合天心;况成汤旺气黯然,此一传而尽。贤弟反问,却是为何?’
申公豹曰:‘你说成汤王气已尽,我如今下山,保成汤,扶纣王。子牙,你要扶周,我和你掣肘。’
子牙曰:‘贤弟,你说那里话!师尊严命,怎敢有违?’
申公豹曰:‘子牙,我有一言奉禀,你听我说,有一全美之法──到不如同我保纣灭周。一来你我弟兄同心合意;二来你我弟兄又不至参商;此不是两全之道。你意下如何?’
子牙正色言曰:‘兄弟言之差矣!今听贤弟之言,反违师尊之命。况天命人岂敢逆,决无此理。兄弟请了!’
申公豹怒色曰:‘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领,道行不过四十年而已。你且听我道来。有诗为证:炼就五行真妙诀,移山倒海更通玄。降龙伏虎随吾意,跨鹤乘鸾入九天。紫气飞升千万丈,喜时火内种金莲。足踏霞光闲戏耍,逍遥也过几千年。’
话说子牙曰:‘你的功夫是你得,我的功夫是我得,岂在年数之多寡。’
申公豹曰:‘姜子牙,你不过五行之术,倒海移山而已,你怎比得我。似我,将首级取将下来,往空一掷,遍游千万里,红云托接,复入颈项上,依旧还元返本,又复能言。似此等道术,不枉学道一场。你有何能,敢保周灭纣!你依我烧了“封神榜”,同吾往朝歌,亦不失丞相之位。’
子牙被申公豹所惑,暗想:‘人的头乃六阳之首,刎将下来,游千万里,复入颈项上,还能复旧,有这样的法术,自是稀罕。’乃曰:‘兄弟,你把头取下来。果能如此起在空中,复能依旧,我便把“封神榜”烧了,同你往朝歌去。’
申公豹曰:‘不可失信!’
子牙曰:‘大丈夫一言既出,重若泰山,岂有失信之理。’
申公豹去了道巾,执剑在手,左手提住青丝,右手将剑一刎,把头割将下来,其身不倒;复将头望空中一掷,那颗头盘盘旋旋,只管上去了。
子牙乃忠厚君子,仰面呆看,其头旋得只见一些黑影。
不说子牙受惑,且说南极仙翁送子牙不曾进宫去,在宫门前少憩片时。
只见申公豹乘虎赶子牙,赶至麒麟崖前,指手画脚讲论。
又见申公豹的头游在空中。
仙翁曰:‘子牙乃忠厚君子,险些儿被这孽障惑了!’
忙唤:‘白鹤童儿那里?’
童子答曰:‘弟子在。’
‘你快化一只白鹤,把申公豹的头衔了,往南海走走来。’
童子得法旨,便化鹤飞起,把申公豹的头衔着往南海去了。
有诗为证:‘左道傍门惑子牙,仙翁妙算更无差,邀仙全在申公豹,四九兵来乱似麻。’
话说子牙仰面观头,忽见白鹤衔去。
子牙跌足大呼曰:‘孽障!怎的把头衔去了?’
不知南极仙翁从后来,把子牙后心一巴掌。
子牙回头看时,乃是南极仙翁。
子牙忙问曰:‘道兄,你为何又来?’
仙翁指子牙曰:‘你原来是一个呆子!申公豹乃左道之人,此乃些小幻术,你也当真!只用一时三刻,其头不到颈上,自然冒血而死。师尊吩咐你,不要应人,你为何又应他!你应他不打紧,有三十六路兵马来伐你。方才我在玉虚宫门前,看着你和他讲话;他将此术惑你,你就要烧“封神榜”;倘或烧了此榜,怎么了?我故叫白鹤童儿化一只仙鹤,衔了他的头往南海去,过了一时三刻,死了这孽障,你才无患。’
子牙曰:‘道兄,你既知道,可以饶了他罢。道心无处不慈悲,怜恤他多年道行,数载功夫,丹成九转,龙交虎成,真为可惜!’
南极仙翁曰:‘你饶了他;他不饶你。那时三十六路兵来伐你,莫要懊悔!’
子牙就说:‘后面有兵来伐我,我怎肯忘了慈悲,先行不仁不义。’
不言子牙哀求南极仙翁。
且说申公豹被仙鹤衔去了头,不得还体,心内焦燥,过一时三刻,血出即死,左难右难。
且说子牙恳求仙翁,仙翁把手一招,只见白鹤童子把嘴一张,放下申公豹的头落将下来。
不意落忙了,把睑落的朝着背脊。
申公豹忙把手端着耳朵一磨,才磨正了。
把眼睁开看,见南极仙翁站立。
仙翁大喝一声:‘把你这该死孽障!你把左道惑弄姜子牙,使他烧毁“封神榜”,令子牙保纣灭周,这是何说?该拏到玉虚宫,见掌教老师去才好!’
叱了一声:‘还不退去!姜子牙,你好生去罢。’
申公豹惭愧,不敢回言,上了白额虎,指子牙道:‘你去!我叫你西岐顷刻成血海,白骨积如山!’
申公豹恨恨而去。
不表。
话说子牙捧“封神榜”,驾土遁往东海来。
正行之际,飘飘的落在一座山上。
那山玲珑剔透,古怪崎岖;峰高岭峻,云雾相连,近于海岛。
有诗为证:‘海岛峰高起怪云,岸傍桧柏翠氤氲,峦头风吼如猛虎,拍浪穿梭似破军。异草奇花香馥馥,青松翠竹色纷纷。灵芝结就清灵地,真是蓬莱回不群。’
话说子牙贪看此山景物,堪描堪画:
“我怎能了却红尘,来到此间团瓢静坐,朗诵‘黄庭’,方是吾心之愿。”
话未了,只见海水翻波,旋风四起,风逞浪,浪翻雪练;水起波,波滚雷鸣;霎时间云雾相连,阴霾四合,笼罩山峰。
子牙大惊曰:“怪哉!怪哉!”
正看间,见巨浪分开,现一人赤条条的,大叫:“大仙!游魂埋没千载,未得脱体;前日清虚道德真君符命,言今日今时,法师经过,使游魂伺候。望法师大展威光,普济游魂,超出烟波,拔离苦海。洪恩万载!”
子牙仗着胆子问曰:“你是谁,在此兴波作浪?有甚沉冤?从实道来。”
那物曰:“游魂乃轩辕皇帝总兵官柏鉴也。因大破蚩尤,被火器打入海中,千年未能出劫。万望法师指超福地,恩同泰山。”
子牙曰:“你乃柏鉴,听吾玉虚法牒,随往西岐山去候用。”
把手一放,五雷响亮,振开迷关,速超神道。
柏鉴现身拜谢。
子牙大喜,随驾土遁往西岐出来。
霎时风响,来到山前。
只听狂风大作。
怎见得好风,有诗为证:
细细微微播土尘,无影过树透荆榛,
太公仔细观何物,却似朝歌五路神。
当时子牙看,原来是五路神来接。
大呼曰:“昔在朝歌,蒙恩师发落,往西岐山伺候;今知恩师驾过,特来远接。”
子牙曰:“吾择吉日,起造封神台,用柏鉴监造,若是造完,将榜张挂,吾自有妙用。”
子牙吩咐柏鉴:“你就在此督造,待台完,吾来开榜。”
五路神同柏鉴领法语,在岐山造台。
子牙回西岐,至相府。
武吉、哪咤迎接,至殿中坐下,就问:“张桂芳可曾来搦战?”
武吉回曰:“不曾。”
子牙往朝中,见武王回旨。
武王宣子牙至殿前,行礼毕。
武王曰:“相父往昆仑,事体何如?”
子牙只得模糊答应,把张桂芳事掩盖,不敢泄漏天机。
武王曰:“相父为孤劳苦,孤心不安。”
子牙曰:“老臣为国,当得如此,岂惮劳苦。”
武王传旨:“设宴。”与子牙共饮数杯。
子牙谢恩回府。
次日,点鼓聚将,参谒毕。
子牙传令:“众将官领简帖。”
先令黄飞虎领令箭;哪咤领令箭;又令辛甲、辛免领令箭。
子牙发放已毕。
且说张桂芳被哪咤打伤臂膊,正在营中保养伤痕,专候朝歌援兵,不知子牙劫营。
二更时分,只听得一声炮响,喊声齐起,震动山岳;慌忙披挂上马,风林也上了马。
及至出营,遍地周兵,灯球火把,照耀天地通红,喊杀连声,山摇地动。
只见辕门哪咤,登风火轮,摇火尖枪,冲杀而来,势如猛虎。
张桂芳见是哪咤,不战自走。
风林在左营,见黄飞虎骑五色神牛,使枪冲杀进来。
风林大怒:“好反叛贼臣!焉敢夤夜劫营,自取死也!”
纵青鬃马,使两根狼牙棒来取飞虎。
牛马相逢,夜间混战。
且说辛甲、辛免往右营冲杀,营内无将抵当,任意纵横,只杀到后寨,见周纪、南宫适监在陷车中,
忙杀开纣兵,打开陷车救出,二将步行,抢得利刃在手,只杀得天崩地裂、鬼哭神愁,里外夹攻,如何抵敌。
张桂芳与风林见不是势头,只得带伤逃归。
遍地尸横,满地血水成流。
三军叫苦,弃鼓丢锣,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张桂芳连夜败走至西岐山,收拾败残人马。
风林上帐,与主将议事。
桂芳曰:“吾自来提兵,未尝有败。今日在西岐损折许多人马,心上甚是不乐。”
忙修告急本章,打进朝歌,速发援兵,共破反叛。
且说子牙收兵,得胜回营。
众将欢腾,齐声唱凯。
正是:
鞍上将军如猛虎,得胜小校似欢彪。
话说张桂芳遣官进朝歌,来至太师府下文书。
闻太师升殿,聚将鼓响,众将参谒。
堂候官将张桂芳申文呈上。
太师拆开一看,大惊曰:“张桂芳征伐西岐,不能取胜,反损兵挫锐,老夫须得亲征,方克西土。
奈因东南两路,屡战不宁;又见游魂关总兵窦荣不能取胜;方今盗贼乱生,如之奈何!
吾欲去,国家空虚;吾不去,不能克服。”
只见门人吉立上前言曰:“今国内无人,老师怎么亲征得,不若于三山五岳之中,可邀一二位师友,往西岐协助张桂芳,大事自然可定。
何劳老师费心,有伤贵体。”
只这一句话,断送修行人两对,封神台上且标名。
不知凶吉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译文
姜子牙一上昆仑山,诗云:姜子牙刚从玉京回来,远远地看到琼楼在香雾中展开,绿水流过,残留着人世的梦境,青山消逝,帝王的才华也消失。军民有难,战事兴起,将士多灾,奇术催生。无奈,封神之事是天意所定,姜子牙前往岐山建造新的台子。
话说哪吒用乾坤圈把张桂芳的左臂打得筋断骨折,张桂芳在马上摇晃了三四次,却没有从马上掉下来。哪吒胜利进城,探马报告给相府。命令说:‘哪吒来见。’姜子牙问:‘与张桂芳交战,胜负如何?’哪吒回答:‘被我的乾坤圈打伤左臂,败回营里去了。’姜子牙又问:‘他们有没有叫你的名字?’哪吒说:‘张桂芳叫了我三次,我没有理他。’众将不知道原因。
——凡是精血成胎的人,有三魂七魄,被张桂芳叫一声,魂魄就不在一体,散在各方,自然会从马上掉下来;哪吒是莲花化身,全身都是莲花,没有三魂七魄,所以没有被叫下马。
张桂芳被打伤左臂后,先锋官风林也被打伤,无法行动,只能派官员用紧急文书去朝歌见闻太师求援。
姜子牙在府内自己想:‘哪吒虽然取胜,但恐怕后面朝歌会调动大批人马,会连累西土。’姜子牙沐浴更衣,来见武王。见面后,武王说:‘相父见到我,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姜子牙说:‘我请求主公,去昆仑山一趟。’武王说:‘敌军已经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国内无人,相父不可逗留在高山,让我挂念。’姜子牙说:‘我这次去,多则三天,少则两天,很快就会回来。’武王同意了。
姜子牙出宫后,回到相府,对哪吒说:‘你和武吉好好守城,不必与张桂芳交战;等我回来,再作安排。’哪吒领命。
姜子牙吩咐完毕,便借土遁前往昆仑山。诗云:玄里玄空玄内空,妙中妙法妙无穷。五行道术非凡术,一阵清风至玉宫。
姜子牙用土遁到了麒麟崖,落地后看到昆仑山的景色,感叹不已。自想:‘离开这座山已经十年了,如今又来,风景又焕然一新。’姜子牙非常留恋。
姜子牙上昆仑山,过了麒麟崖,来到玉虚宫,不敢擅自进入;在宫前等候了很长时间,只见白鹤童子出来。姜子牙说:‘白鹤童儿,帮我通报。’白鹤童子见到姜子牙,急忙进入宫中,跪在八卦台下,说:‘姜尚在外面等候玉旨。’元始天尊点头:‘正要他来。’童子出宫,说:‘师叔,老爷有请。’姜子牙在台下跪拜:‘弟子姜尚愿老师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元始天尊说:‘你今天上山正好。命南极仙翁取‘封神榜’给你。可前往岐山建造一个封神台。台上挂上‘封神榜’,把你的一生事情都了结了。’姜子牙跪拜说:‘现在有张桂芳,用左道旁门之术征伐西岐。弟子道理浅薄,不能制服他。希望老爷大发慈悲,提拔弟子。’元始天尊说:‘你作为人间的宰相,享受国家俸禄,被称为‘相父’。人间的事情,我作为贫道怎么能管得完。西岐有德行的人坐镇,何必怕左道旁门。事情到了危急时刻,自然会有高人相助。这件事不必问我,你去吧。’姜子牙不敢再问,只得出宫。
姜子牙刚出宫门,白鹤童子说:‘师叔,老爷请你。’姜子牙听到后,急忙回到八卦台下跪拜。元始天尊说:‘这一去,无论谁叫你,都不要回应。如果回应了,会有三十六路来征伐你。东海还有一个人等你,务必小心。你去吧。’姜子牙出宫时,南极仙翁送他。姜子牙说:‘师兄,我上山拜见老师,恳求指点,以退张桂芳,老爷不肯慈悲,怎么办,怎么办!’南极仙翁说:‘天意难移,终究不能改变。只是有人叫你,切不可回应,非常重要!我不能远送你了。’姜子牙拿着‘封神榜’,前行至麒麟崖,刚要驾土遁,脑后有声音叫:‘姜子牙!’姜子牙说:‘当真有人叫。不可回应。’后面又叫:‘子牙公!’也不回应。又叫:‘姜丞相!’也不回应。连续叫了三五次,见姜子牙不回应,那人大叫:‘姜尚!你太薄情,忘记旧情了!你现在已经是丞相,位极人臣,难道不记得在玉虚宫跟你学道四十年,今天连叫你几次,你都不回应!’姜子牙听到这些话,只得回头看,见一位道士。
诗云:头上青巾一字飘,迎风大袖衬轻绡。麻鞋足下生云雾,宝剑光华透九霄。葫芦里面长生术,胸内玄机隐六韬。跨虎登山随地走,三山五岳任逍遥。
话说子牙一看,原来是师弟申公豹。子牙说:‘兄弟,我不知道是你叫我。只是因为师傅吩咐,不管是谁叫我,都不要理他。所以我才没有答应。对不起啊!’申公豹问:‘师兄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子牙说:‘是封神榜。’申公豹问:‘要去哪里?’子牙说:‘去西岐建造封神台,上面要挂上它。’申公豹问:‘师兄,你现在支持哪一方?’子牙笑着说:‘贤弟,你这是胡说!我在西岐,担任相位,文王托孤给我,我辅佐武王,三分天下,周已经得到了两份,八百个诸侯都愿意归附周,我现在支持武王,灭掉纣王,这是天意。难道你不知道凤鸣岐山,这是真命之主的征兆。现在武王的德行配得上尧、舜,仁爱符合天意;而且成汤的旺盛之气已经暗淡,这一代就结束了。你为什么要反问我呢?’
申公豹说:‘你说成汤王气已尽,我现在下山,支持成汤,辅佐纣王。子牙,你要支持周,我和你作对。’子牙说:‘贤弟,你这是什么话!师傅的命令,我怎么敢违背?’申公豹说:‘子牙,我有一句话要告诉你,你听我说,有一个完美的办法——不如和我一起支持纣王灭掉周。一来你我兄弟同心协力;二来我们兄弟也不会互相猜疑;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你意下如何?’子牙严肃地说:‘兄弟,你说错了!现在听你的话,反而违背了师傅的命令。而且天命不可违抗,怎么可能有这种道理。兄弟,请吧!’
申公豹生气地说:‘姜子牙!看你支持周,你有多大本事,道行不过四十年而已。你且听我说,有诗为证:炼就五行真妙诀,移山倒海更通玄。降龙伏虎随吾意,跨鹤乘鸾入九天。紫气飞升千万丈,喜时火内种金莲。足踏霞光闲戏耍,逍遥也过几千年。’
子牙说:‘你的功夫是你得的,我的功夫是我得的,不在于年数多少。’申公豹说:‘姜子牙,你不过会五行之术,倒海移山而已,你怎能和我比。像我,将头砍下来,往空中一扔,遍游千万里,红云托接,再回到脖子上,依旧恢复原样,又能说话。像我这样的道术,不枉费我修道一场。你有什么本事,敢保证周能灭掉纣王!你依我烧了封神榜,和我去朝歌,也不失掉丞相之位。’子牙被申公豹诱惑,暗想:‘人的头是六阳之首,砍下来,游千万里,再回到脖子上,还能恢复原样,有这样的法术,自然很稀奇。’于是说:‘兄弟,你把头砍下来。如果真的能在空中飞起来,又能恢复原样,我就把封神榜烧了,和你一起去朝歌。’申公豹说:‘不可失信!’子牙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重如泰山,岂有失信的道理。’
申公豹脱下道帽,握剑在手,左手抓住青丝,右手挥剑一斩,把头砍了下来,身体却没有倒下;又将头往空中一扔,那颗头在空中盘旋,一直向上飞去。子牙是个忠厚的君子,仰头呆看,只见头在空中旋转,只看到一些黑影。
不说子牙被迷惑,再说南极仙翁送子牙没有进宫,在宫门前稍作休息。只见申公豹骑着老虎追赶子牙,追到麒麟崖前,指手画脚地谈论。又看到申公豹的头在空中游荡。仙翁说:‘子牙是个忠厚的君子,差点儿被这个恶棍迷惑了!’急忙喊:‘白鹤童儿在哪里?’童子回答:‘我在这里。’‘你快变成一只白鹤,把申公豹的头叼了,往南海走一走。’童子得到法旨,便化成白鹤飞起,把申公豹的头叼着往南海飞去。有诗为证:左道傍门惑子牙,仙翁妙算更无差,邀仙全在申公豹,四九兵来乱似麻。
子牙仰头看着头,忽然看到白鹤叼走了头。子牙跺脚大喊:‘孽障!怎么把头叼走了?’不知道南极仙翁从后面过来,给了子牙一个后脑勺。子牙回头看时,是南极仙翁。子牙急忙问:‘道兄,你为什么又来了?’仙翁指着子牙说:‘你原来是个傻瓜!申公豹是个左道之人,这只是小把戏,你也当真!只要一时三刻,他的头不会回到脖子上,自然会流血而死。师傅吩咐你不要理人,你为什么又理他!你理他不打紧,有三十六路兵马来攻打你。刚才我在玉虚宫门前,看着你和他说话;他用这个法术迷惑你,你就要烧封神榜;如果你烧了这榜,会怎么样?所以我叫白鹤童儿变成一只仙鹤,叼了他的头往南海去,过了一时三刻,这个恶棍就死了,你才没有麻烦。’
子牙说:‘道兄,既然你知道,可以饶了他。道心无处不在,慈悲为怀,同情他多年的道行,几年的功夫,丹成九转,龙交虎合,真是可惜!’南极仙翁说:‘你饶了他;他不饶你。到时候三十六路兵马来攻打你,不要后悔!’子牙说:‘后面有兵来攻打我,我怎么可能忘记慈悲,先做不仁不义的事。’不提子牙哀求南极仙翁。
再说申公豹被白鹤叼走了头,不能还原,心里焦急,一时三刻后,就会流血而死,左右为难。再说子牙恳求仙翁,仙翁一挥手,只见白鹤童子张嘴,放下申公豹的头落了下来。不料落得太急,把脸落得朝后背。申公豹急忙用手摸耳朵,才摸正了。睁开眼睛看,见南极仙翁站在那里。仙翁大声喝道:‘你这个该死的恶棍!你用左道迷惑姜子牙,让他烧毁封神榜,让他支持纣王灭掉周,这是什么道理?应该抓到玉虚宫,见掌教老师去!’喝了一声:‘还不快走!姜子牙,你好好去罢。’申公豹羞愧,不敢回话,上了白额虎,指着子牙说:‘你去!我叫你西岐立刻变成血海,白骨堆积如山!’申公豹恨恨而去。
不说申公豹,再说子牙捧着封神榜,用土遁术往东海去。正在飞行的时候,飘飘荡荡地落在一座山上。那山玲珑剔透,古怪崎岖;山峰高耸,岭峻云雾相连,几乎像海岛。有诗为证:海岛峰高起怪云,岸傍桧柏翠氤氲,峦头风吼如猛虎,拍浪穿梭似破军。异草奇花香馥馥,青松翠竹色纷纷。灵芝结就清灵地,真是蓬莱回不群。
子牙贪看这座山的风景,觉得美得可以描绘成画:‘我怎么能摆脱尘世的纷扰,来到这里安静地坐着,朗诵《黄庭经》,这才是我心中的愿望。’话还没说完,只见海水翻滚,旋风四起,风势猛烈,浪花如雪;水波翻腾,波涛如雷鸣;转眼间云雾连绵,阴霾笼罩四周,山峰被笼罩。子牙大惊,说:‘奇怪啊!奇怪啊!’正看着,只见巨浪分开,出现一个人赤身裸体,大声喊道:‘大仙!游魂沉没千年,未能解脱;前些日子清虚道德真君的符命,说今天这个时辰,法师经过,让游魂伺候。希望法师施展神威,普度游魂,超脱烟波,脱离苦海。万载洪恩!’子牙鼓起勇气问:‘你是谁,在这里兴风作浪?有什么冤屈?从实说来。’那东西说:‘我是轩辕皇帝的总兵官柏鉴。因为大破蚩尤,被火器打入海中,千年未能逃脱。万望法师指示超脱之地,恩同泰山。’子牙说:‘你是柏鉴,听我玉虚法牒,随我去西岐山等候使用。’他一挥手,五雷轰鸣,震开迷雾,迅速超度神道。柏鉴现身拜谢。子牙非常高兴,跟着土遁法术去了西岐。瞬间风声响起,来到山前。只听狂风大作。如何形容这风,有诗为证:细细微微播土尘,无影过树透荆榛,太公仔细观何物,却似朝歌五路神。当时子牙看,原来是五路神来接。他大声说:‘以前在朝歌,蒙恩师发落,去西岐山等候;现在知道恩师经过,特地远来迎接。’子牙说:‘我选了吉日,要建造封神台,让柏鉴监督建造,若是建成,将榜文张贴出来,我自有妙用。’子牙吩咐柏鉴:‘你就在这里监督建造,等台建成,我来开榜。’五路神和柏鉴领受指示,在岐山建造封神台。
子牙回到西岐,到了相府。武吉、哪咤迎接,到殿中坐下,就问:‘张桂芳可曾来挑战?’武吉回答说:‘没有。’子牙到朝廷,见武王回旨。武王宣子牙到殿前,行礼完毕。武王说:‘相父去昆仑山,事情如何?’子牙只能含糊答应,把张桂芳的事情掩盖起来,不敢泄露天机。武王说:‘相父为我操劳,我心不安。’子牙说:‘老臣为国家效力,应当如此,怎能怕辛苦。’武王传旨:‘设宴。’和子牙共饮了几杯。子牙谢恩回府。次日,击鼓聚将,参见完毕。子牙传令:‘众将官领取令箭。’先让黄飞虎领取令箭;哪咤领取令箭;又让辛甲、辛免领取令箭。子牙发放完毕。
且说张桂芳被哪咤打伤手臂,正在营中养伤,专等朝歌援兵,不知子牙劫营。二更时分,只听得一声炮响,喊声震天,震动山岳;慌忙披挂上马,风林也上了马。等到出营,遍地都是周兵,灯笼火把,照耀得天地通红,喊杀声连成一片,山摇地动。只见辕门哪咤,骑着风火轮,手持火尖枪,冲杀而来,势如猛虎。张桂芳见是哪咤,不战而逃。风林在左营,见黄飞虎骑着五色神牛,手持长枪冲杀进来。风林大怒:‘好反叛的贼臣!怎么敢在夜间劫营,自取灭亡!’他骑着青鬃马,手持两根狼牙棒来取飞虎。牛马相遇,夜间混战。且说辛甲、辛免往右营冲杀,营中没有将领抵挡,任意纵横,一直杀到后寨,见周纪、南宫适被囚禁在囚车中,急忙杀开纣兵,打开囚车救出二将,二将步行,手持利刃,只杀得天崩地裂、鬼哭神号,内外夹攻,无法抵挡。张桂芳和风林见不是势头,只得带伤逃回。遍地都是尸体,满地血水横流。三军叫苦,丢掉战鼓和锣鼓,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张桂芳连夜败逃到西岐山,收拾残兵败将。风林回到营帐,和主将商议。桂芳说:‘我自从带兵以来,从未败过。今天在西岐损失了许多人马,心里非常不快。’急忙修书告急,派人进朝歌,请求速发援兵,共同击败反叛。且说子牙收兵,得胜回营。众将欢腾,齐声欢呼。正是:鞍上将军如猛虎,得胜小校似欢彪。
话说张桂芳派人进朝歌,来到太师府递交文书。闻太师升殿,鼓声响起,众将参拜。堂候官将张桂芳的奏章呈上。太师拆开一看,大惊说:‘张桂芳征伐西岐,不能取胜,反而损兵折将,我必须亲自出征,才能攻克西土。但东南两路,战事不断;又见游魂关总兵窦荣不能取胜;现在盗贼横行,怎么办!我想去,国家空虚;我不去,不能征服。’只见门人吉立上前说:‘现在国内无人,老师怎么亲自出征呢?不如在三山五岳中,邀请一二位师友,去西岐协助张桂芳,大事自然可成。何必老师费心,损害贵体。’就这一句话,断送了修行人两对,封神台上即将标名。不知吉凶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注解
姜子牙:姜子牙,商末周初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被尊为兵圣,后成为道教神祇之一。在《封神演义》中,他是元始天尊的弟子,被封为北伯侯。
昆仑:昆仑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道教的重要圣地。在《封神演义》中,昆仑山是元始天尊的道场。
玉京:玉京,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宫,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琼楼:琼楼,指装饰华丽的楼阁,常用来形容仙界或人间极乐之地。
香雾:香雾,指香气弥漫的雾气,常用来形容仙境或神秘景象。
绿水流残人世梦:绿水流残,指流水逝去,比喻时间流逝;人世梦,指人间如梦,世事无常。
青山消尽帝王才:青山,指帝王之才;消尽,指消磨殆尽。意指帝王的才华被消磨。
干戈动:干戈,指战争;动,指发生。意指战争爆发。
异术:异术,指非凡的技艺或法术。
封神:封神,指将人间英雄封为神祇,是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行为。
岐山:岐山,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是周文王兴起的地方,在《封神演义》中,是姜子牙封神的地方。
乾坤圈:乾坤圈,是《封神演义》中哪吒的法宝,能变化出乾坤圈,用以攻击敌人。
张桂芳:封神演义中的反派人物,商朝将领。
精血成胎:精血成胎,指人的生命起源于精血的结合。
三魂七魄:三魂七魄,是中国古代道教和中医学中关于人的生命和灵魂的概念。
左道傍门之术:左道,指邪术;傍门之术,指非正统的术法。
朝歌:商朝的都城,位于今河南省淇县。
闻太师:闻太师,商朝的大臣,是张桂芳的上司。
武王: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土遁:道教法术之一,指通过法术在土中行走。
麒麟崖:麒麟崖,是昆仑山的一处地名。
玉虚宫:道教传说中的宫殿,是元始天尊的居所。
八卦台:八卦台,是元始天尊的居所。
南极仙翁:南极仙翁,是道教中的长寿仙人,是元始天尊的弟子。
封神榜: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榜,据说能封神赐福,也能封人封侯。
白鹤童子:白鹤童子,是元始天尊的弟子,负责传达玉旨。
元始天尊: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神祇之一,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
六韬:六韬,是古代兵书,相传为姜子牙所著。
子牙:姜子牙,商末周初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被尊为道家祖师,后成为封神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申公豹:商末周初的妖仙,后成为商朝的使者,试图破坏周朝的建立。
西岐: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是周文王的封地。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建立者,商朝末年的贤王。
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暴虐无道,被周武王所灭。
五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基本元素,包括金、木、水、火、土,认为它们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道术:道教中的一种法术,包括各种修炼、咒语、符箓等。
左道:道教中指非正统的修炼方法或邪术。
掌教老师:道教中掌管教派教义、修行法术的最高领袖。
蓬莱: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岛,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红尘:指纷繁复杂、充满欲望的世界,出自佛教,比喻尘世间的纷扰。
黄庭:道教术语,指人的心灵深处,是修炼的场所。
轩辕皇帝:即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传说中的伟大帝王。
柏鉴: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此处指柏鉴的游魂。
蚩尤:古代神话中的战神,与黄帝大战。
玉虚法牒:道教用语,指道教法术的文书。
西岐山: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是周文王建都的地方。
封神台:封神演义中的神台,用于封神。
相府:古代宰相的官邸。
武吉:封神演义中的将领。
哪咤:封神演义中的神将,以勇猛著称。
黄飞虎:封神演义中的将领,以武艺高强著称。
辛甲:封神演义中的将领。
辛免:封神演义中的将领。
周纪:封神演义中的将领。
南宫适:封神演义中的将领。
游魂:指死后的灵魂。
泰山:比喻恩德极大。
太师: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三山五岳:泛指中国名山,也比喻险要之地。
吉立:封神演义中的人物,闻太师的门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姜子牙在游览此山时,突然遭遇神秘事件的过程。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子牙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他在面对未知事物时的惊恐与坚定。
‘我怎能了却红尘,来到此间团瓢静坐,朗诵‘黄庭’,方是吾心之愿。’这句话反映了子牙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平和。
‘海水翻波,旋风四起,风逞浪,浪翻雪练;水起波,波滚雷鸣;霎时间云雾相连,阴霾四合,笼罩山峰。’这一段景物描写,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场景的奇幻与恐怖。
‘游魂埋没千载,未得脱体;前日清虚道德真君符命,言今日今时,法师经过,使游魂伺候。’这里通过游魂柏鉴的叙述,展现了道家修行者对于超脱生死、解脱苦难的追求。
‘子牙仗着胆子问曰:“你是谁,在此兴波作浪?有甚沉冤?从实道来。”’这句话表现了子牙的勇敢与智慧,他敢于面对未知,寻求真相。
‘那物曰:“游魂乃轩辕皇帝总兵官柏鉴也。因大破蚩尤,被火器打入海中,千年未能出劫。’通过柏鉴的自我介绍,作者展现了古代英雄的悲壮与坚韧。
‘子牙大喜,随驾土遁往西岐出来。’这句话表现了子牙的喜悦与决心,他愿意承担起拯救柏鉴的重任。
‘当时子牙看,原来是五路神来接。’这句话体现了子牙的神秘感,以及他与众神之间的微妙关系。
‘子牙吩咐柏鉴:“你就在此督造,待台完,吾来开榜。”’这句话展现了子牙的领导才能和对于未来的规划。
‘子牙回西岐,至相府。武吉、哪咤迎接,至殿中坐下,就问:“张桂芳可曾来搦战?”’这段描写展现了子牙作为国家重臣的威严与责任感。
‘子牙往朝中,见武王回旨。武王宣子牙至殿前,行礼毕。’这段描写展现了子牙与武王之间的君臣关系,以及武王对子牙的尊敬。
‘子牙传令:“众将官领简帖。”’这句话展现了子牙作为军事统帅的果断与权威。
‘且说张桂芳被哪咤打伤臂膊,正在营中保养伤痕,专候朝歌援兵,不知子牙劫营。’这段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只见辕门哪咤,登风火轮,摇火尖枪,冲杀而来,势如猛虎。’这句话通过哪咤的形象,展现了周军的英勇与战斗力。
‘张桂芳与风林见不是势头,只得带伤逃归。’这句话展现了张桂芳的无奈与失败。
‘遍地尸横,满地血水成流。三军叫苦,弃鼓丢锣,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这段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与悲哀。
‘且说张桂芳遣官进朝歌,来至太师府下文书。’这段描写展现了张桂芳的求助与无奈。
‘太师拆开一看,大惊曰:“张桂芳征伐西岐,不能取胜,反损兵挫锐,老夫须得亲征,方克西土。”’这句话展现了太师的无奈与担忧。
‘只见门人吉立上前言曰:“今国内无人,老师怎么亲征得,不若于三山五岳之中,可邀一二位师友,往西岐协助张桂芳,大事自然可定。’这句话展现了吉立的忠诚与建议。
‘只这一句话,断送修行人两对,封神台上且标名。’这句话展现了吉立话语的严重后果,以及封神台的神秘与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