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号卧龙,明末清初的小说家、戏剧家、文学评论家。冯梦龙的创作跨越了多个文体,他在小说、戏曲和文学批评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以其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广为流传,作品深入细致地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东周列国志》是冯梦龙根据史书《左传》《史记》等历史记载,创作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小说。书中通过对东周时期诸侯国的兴衰历程进行详细描述,展现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权力斗争、文化冲突以及人性的多样性。小说以丰富的史实为背景,辅以冯梦龙个人的想象与描写,将历史人物和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既有政治谋略的深刻剖析,也有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东周列国志》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一部社会历史的镜像,通过对那个时代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深刻描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春秋战国历史的重要渠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四回-原文
曲沃城栾盈灭族且于门杞梁死战
却说范匄虽遣其子范鞅往迎魏舒,未知逆顺如何,心中委决不下,亲自登城而望,见一簇车徒,自西北方疾驱而至,其子与魏舒同在一车之上,喜曰:“栾氏孤矣。”即开宫门纳之。
魏舒与范匄相见,兀自颜色不定。匄执其手曰:“外人不谅,颇言将军有私于栾氏,匄固知将军之不然也。若能共灭栾氏者,当以曲沃相劳!”舒此时已落范氏牢笼之内,只得唯唯惟命,遂同谒平公,共商议应敌之计。
须臾,赵武、荀虒、智朔、韩无忌、韩起、祁午、羊舌赤、羊舌肹、张孟趯诸臣,陆续而至,皆带有车徒,军势益盛。
固宫止有前后两门,俱有重关。范匄使赵、荀两家之军,协守南关二重,韩无忌兄弟,协守北关二重,祁午诸人,周围巡儆。匄与鞅父子,不离平公左右。
栾盈已入绛城,不见魏舒来迎,心内怀疑,乃屯于市口,使人哨探,回报:“晋侯已往固宫,百官皆从,魏氏亦去矣!”栾盈大怒曰:“舒欺我,若相见,当手刃之!”即抚督戎之背曰:“用心往攻固宫,富贵与子共也!”督戎曰:“戎愿分兵一半,独攻南关,恩主率诸将攻北关,且看谁人先入?”
此时殖绰、郭最虽则与盈同事,然州绰、邢蒯却是栾盈带往齐国去的,齐侯作兴了他,绰、最每受其奚落,俗语云:“怪树怪丫叉”,绰、最与州、邢二将有些心病,原原本本未免迁怒到栾盈身上。况栾盈口口声声只夸督戎之勇,并无俯仰绰、最之意,绰、最怎肯把热气去呵他冷面,也有坐观成败的意思,不肯十分出力。栾盈所靠,只是督戎一人。
当下督戎手提双戟,乘车径往固宫,要取南关。在关外阅看形势,一驰一骤,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分明似一位黑煞神下降。晋军素闻其勇名,见之无不胆落,赵武啧啧叹羡不已。武部下有两员骁将,叫做解雍、解肃兄弟二人,皆使长枪,军中有名。闻主将叹羡,心中不服曰:“督戎虽勇,非有三头六臂,某弟兄不揣,欲引一枝兵下关,定要活捉那厮献功。”赵武曰:“汝须仔细,不可轻敌!”
二将装束齐整,飞车出关,隔堑大叫:“来将是督将军否。可惜你如此英勇,却跟随叛臣,早早归顺,犹可反祸为福?”督戎闻叫大怒,喝教军士填堑而渡,军士方负土运石,督戎性急,将双戟按地,尽力一跃,早跳过堑北。
二解倒吃了一惊,挺枪来战督戎,督戎舞戟相迎,全无惧怯,解雍的驾马,早被督戎一戟打去,折了背脊,车不能动,连解肃的驾马,嘶鸣起来,也不行走,二解欺他单身,跳下车来步战,督戎两枝大戟,一左一右,使得呼呼的响,解肃一枪刺来,督戎一戟拉去,戟势去重,磅的一声,那枝枪折为两段,解肃撇了枪杆便走,解雍也著了忙,手中迟慢,被督戎一戟刺倒,便去追赶解肃,解肃善走,径奔北关,缒城而上,督戎赶不著,退转来要结果解雍,已被军将救入关去了。
督戎气忿忿的,独自挺戟而立,叫道:“有本事的,多著几个出来,一总厮杀,省得费了工夫!”关上无人敢应,督戎守了一会,仍回本营,吩咐军士,打点明日攻关。
是夜解雍伤重而死,赵武痛惜不已,解肃曰:“明日小将再决一战,誓报兄仇,虽死不恨!”
荀虒曰:“我部下有老将牟登,他有二子牟刚、牟劲,俱有千斤之力,见在晋侯麾下侍卫,今夜使牟登唤来,明日同解将军出战,三人战一个,难道又输与他!”赵武曰:“如此甚好!”荀虒自去吩咐牟登去了。
次早,牟刚、牟劲俱到,赵武看之,果然身材魁伟,气象狰狞,慰劳了一番,命解肃一同下关,那边督戎早把坑堑填平,直逼关下搦战;这里三员猛将,开关而出。
督戎大叫:“不怕死的都来!”三将并不打话,一枝长枪,两柄大刀,一齐都奔督戎。
督戎全无惧怯,杀得性起,跳下车来,将双戟飞舞,尽著气力,落戟去处,便有千钧之重,牟劲车轴,被督戎打折,只得也跳下车来,著了督戎一戟,打得稀烂,牟刚大怒,拚命上前,怎奈戟风如箭,没处进步。
老将牟登,喝叫:“且歇!”关上鸣起金来,牟登亲自出关,接应牟刚、解肃进去,督戎教军士攻关,关上矢石如雨,军士多有伤损,惟督戎不动分毫,真勇将也。
赵武与荀虒连败二阵,遣人告急于范匄。
范匄曰:“一督戎胜他不得,安能平栾氏乎!”是夜秉烛而坐,闷闷不已。
有一隶人侍侧,叩首而问曰:“元帅心怀郁郁,莫非忧督戎否!”范匄视其人,姓斐名豹,原是屠岸贾手下骁将斐成之子,因坐屠党,没官为奴,在中军服役。
范匄奇其言,问曰:“尔若有计除得督戎,当有重赏!”斐豹曰:“小人名在丹书,枉有冲天之志,无处讨个出身,元帅若于丹书上除去豹名,小人当杀督戎,以报厚德!”范匄曰:“尔若杀了督戎,吾当请于晋侯,将丹书尽行焚弃,收尔为中军牙将!”斐豹曰:“元帅不可失信!”范匄曰:“若失信,有如红日。但不知用车徒多少?”斐豹曰:“督戎向在绛城,与小人相识,时常角力赌胜,其人恃勇性躁,专好独斗,若以车徒往,不能胜也,小人情愿单身下关,自有擒督戎之计。”范匄曰:“汝莫非去而不返?”斐豹曰:“小人有老母,今年七十八岁,又有幼子娇妻,岂肯罪上加罪,作此不忠不孝之事?如有此等,亦如红日!”范匄大喜,劳以酒食,赏兕甲一副。
次日,斐豹穿甲于内,外加练袍,扎缚停当,头带韦弁,足穿麻屦,腰藏利刃,手中提一铜锤,重五十二斤,来辞范匄曰:‘小人此去,杀得督戎,奏凯而回;不然,亦死于督戎之手,决不两存。’范匄曰:‘我当亲往,看汝用力。’即时命驾车,使斐豹骖乘,同至南关。赵武、荀虒接见,诉以督戎如此英雄,连折二将,范匄曰:‘今日斐豹单身赴敌,只看晋侯福分。’
言犹未已,关下督戎大呼搦战,斐豹在关上呼曰:‘督君还认得斐大否?’豹行大,故自称斐大,乃昔年彼此所呼也,督戎曰:‘斐大,汝今还敢来赌一死生么?’斐豹曰:‘他人怕你,我斐豹不怕你。你把兵车退后,我与你两人,只在地下赌斗,双手对双手,兵器对兵器,不是你死我活,就是我死你活,也落得个英名传后。’
督戎曰:‘此论正合吾意。’遂将军士约退,这里关门开处,单单放一个斐豹出来,两个就在关下交战,约二十余合,未分胜败,斐豹诈言道:‘我一时内急,可暂住手。’督戎那里肯放,斐豹先瞧见西边空处,有一带短墙,捉个空隙就走,督戎随后赶来,大喝:‘走向那里去?’范匄等在关上,看见督戎往追斐豹,慌捏一把汗,谁知斐豹却是用计,奔近短墙,扑的跳将进去。
督戎见斐豹进墙去了,亦逾墙而入,只道斐豹在前面,却不知斐豹隐身在一棵大树之下,专等督戎进墙,出其不意,提起五十二斤的铜锤,自后击之,正中其脑,脑浆迸裂,扑地便倒,兀自把右脚飞起,将斐豹胸前兕甲碾去一片,斐豹急拔出腰间利刃,剁下首级,复跳墙而出。
关上望见斐豹手中提有血淋淋的人头,已知得胜,大开关门,解肃、牟刚引兵杀出,栾军大败,一半杀了,一半投降,逃去者十无一二,范匄仰天沥酒曰:‘此晋侯之福也!’即酌酒亲赐斐豹,就带他往见晋侯,晋侯赏以兵车一乘,注功绩第一。潜渊先生有诗云:‘督戎神力世间无,敌手谁知出隶夫?始信用人须破格,笑他肉食似雕瓠!’
再说栾盈引大队车马,攻打北关,连接督戎捷报,盈谓其下曰:‘吾若有两督戎,何患固宫不破耶?’殖绰践郭最之足,郭最以目答之,各低头不语。惟有栾乐、栾鲂思欲建功,不避矢石,韩无忌、韩起因前关屡败,不敢轻出,只是严守。
到第三日,栾盈得败军之报,言:‘督戎被杀,全军俱没。’吓得手足无措,方请殖绰、郭最商议。绰、最笑曰:‘督戎且失利,况我曹乎?’栾盈垂泪不已。
栾乐曰:‘我等死生,决于今夜,当令将士毕聚北门,于三更之后悉登车巢车,放火烧关,或可入也。’栾盈从其计。
晋侯喜督戎之死,置酒庆贺。韩无忌、韩起俱来献觞上寿,饮至二更方散,才回北关。点视方毕,忽然车声轰起,栾氏军马大集,车巢车高与关齐,火箭飞蝗般射来,延烧关门,火势凶猛,关内军士,存扎不牢,栾乐当先,栾鲂继之,乘势遂占了外关。韩无忌等退守内关,遣人飞报中军求救,范匄命魏舒往南关,替回荀虒一枝军马,往北关帮助二韩,遂同晋侯登台北望,见栾兵屯于外关,寂然无声。
范匄曰:‘此必有计。’传令内关用心防御,守至黄昏,栾兵复登车巢车,仍用火器攻门,这里预备下皮帐,帐用牛皮为之,以水浸透,撑开遮蔽,火不能入,乱了一夜,两下暂息,范匄曰:‘贼已逼近,倘久而不退,齐复乘之,国必殆矣!’
遂命其子范鞅,率斐豹引一枝军,从南关转至北门,从外而攻,刻定时辰,约会二韩守关,荀虒率牟刚引一枝兵,从内关杀出外关,腹背夹攻,教他两下不能相顾。使赵武、魏舒移兵屯于关外,以防南逸。调度已毕,奉晋侯登台观战。
范鞅临行,请于匄曰:‘鞅年少望轻,愿假以中军旗鼓!’匄许之,鞅仗剑登车,建旆而行,方出南关,谓其下曰:‘今日之战,有进无退。若兵败,吾先自刭,必不令诸君独死!’众皆踊跃,
却说荀虒奉范匄将令,使将士饱食结束,专等时候,只见栾兵纷纷扰扰,俱退出外关,心知外兵已到。一声鼓响,关门大开,牟刚在前,荀虒在后,甲士步卒,一齐杀出,栾盈亦虑晋军内外夹攻,使栾鲂用铁叶车塞外门之口,分兵守之,荀虒之兵,不能出外。
范鞅兵到,栾乐见大旆,惊曰:‘元帅亲至乎?’使人察之,回报曰:‘小将军范鞅也!’乐曰:‘不足虑矣!’乃张弓挟矢,立于车中,顾左右曰:‘多带绳索,射倒者则牵之!’驰入晋军,左射右射,发无不中,其弟栾荣同在车中,谓曰:‘矢可惜也!多射无名!’乐乃不射,少顷,望见一车远远而来,车中一将,韦弁练袍,形容古怪,栾荣指曰:‘此人名斐豹,即杀我督将军者,可以射之!’栾乐曰:‘俟近百步,汝当为我喝采!’
言未毕,又一车从旁经过,栾乐认得车中乃是小将军范鞅,想道:‘若射得范鞅,却不胜如斐豹?’乃驱车逐范鞅而射之,栾乐之箭,从来百发百中,偏是这一箭射个落空,范鞅回顾,见是栾乐。大骂:‘反贼!死在头上,尚敢射我?’栾乐便教回车退走,他不是怕惧范鞅,因射他不著,欲回车诱他赶来,觑得亲切,好端的放箭。
谁知殖绰、郭最亦在军中,忌栾乐善射,惟恐其成功,一见他退走,遂大呼曰:‘栾氏败矣!’御人闻呼,又错认别枝兵败了,举头四望,辔乱马逸,路上有大槐根,车轮误触之而覆,把栾乐跌将出来,恰恰的斐豹赶到,用长戟钩之,断其手肘。
可怜栾乐是栾族第一个战将,今日死于槐根之侧,岂非天哉!髯翁有诗云:
猿臂将军射不空,偏教一矢误英雄。
老天已绝栾家祀,肯许军中建大功。
栾荣先跳下车,不敢来救栾乐,急逃而免。
殖绰、郭最难回齐国,郭最奔秦,殖绰奔卫。
栾盈闻栾乐之死,放声大哭,军士无不哀涕,栾鲂守不住门口,收兵保护栾盈,望南而奔。
荀虒与范鞅合兵,从后追来。
盈、鲂同曲沃之众,抵死拒敌,大杀一场,晋兵才退。
盈、鲂亦身带重伤,行至南门,又遇魏舒引兵拦住。
栾盈垂泪告曰:‘魏伯独不忆下军共事之日乎,盈知必死,然不应死于魏伯之手也!’
魏舒意中不忍,使车徒分列左右,让栾盈一路。
栾盈、栾鲂引著残兵,急急奔回曲沃去了。
须臾,赵武军到,问魏舒曰:‘栾孺子已过,何不追之?’
魏舒曰:‘彼如釜中之鱼,瓮中之鳖,自有庖人动手,舒念先人僚谊,诚不忍操刀也!’
赵武心中恻然,亦不行追赶。
范匄闻栾盈已去,知魏舒做人情,置之不言,乃谓范鞅曰:‘从盈者,皆曲沃之甲,此去必还曲沃,彼爪牙已尽,汝率一军围之,不忧不下也。’
荀虒亦愿同往,范匄许之,二将帅车三百乘。
围栾盈于曲沃,范匄奉晋平公复回公宫,取丹书焚之,因斐豹得脱隶籍者二十余家,范匄遂收斐豹为牙将。
话分两头。
却说齐庄公自打发栾盈转身,便大选车徒,以王孙挥为大将,申鲜虞副之,州绰、邢蒯为先锋,晏氂为合后,贾举邴师等随身扈驾,择吉出师。
先侵卫地,卫人儆守,不敢出战。
齐兵也不攻城,遂望帝邱而北,直犯晋界。
围朝歌,三日取之。
庄公登朝阳山犒军,遂分军为二队,王孙挥同诸将为前队,从左取路孟门隘;庄公自率‘龙’‘虎’二爵为后队,从右取路共山,俱于太行山取齐。
一路杀掠,自不必说,邢蒯露宿共山之下,为毒蛇所螫,腹肿而死,庄公甚惜之。
不一日,两军俱至太行,庄公登山以望二绛,正议袭绛之事,闻栾盈败走曲沃,晋侯悉起大军将至。
庄公曰:‘吾志不遂矣!’遂观兵于少水而还。
守邯郸大夫赵胜,起本邑之兵追之,庄公只道大军来到,前队又已先发,仓皇奔走,只留晏氂断后。
氂兵败,被赵胜斩之。
范鞅、荀虒围曲沃月余,盈等屡战不胜,城中死者过半,力尽不能守,城遂破。
胥午伏剑而死,栾盈、栾荣俱被执。
盈曰:‘吾悔不用辛俞之言,乃至于此!’
荀虒欲囚栾盈,解至绛城,范鞅曰:‘主公优柔不断,万一乞哀而免之,是纵仇也!’
乃夜使人缢杀之,并杀栾荣,尽诛灭栾氏之族。
惟栾鲂缒城而遁,出奔宋国去了。
鞅等班师回奏,平公命以栾氏之事,播告于诸侯,诸侯多遣人来称贺。
史臣有赞云:
宾傅桓叔,枝佐文君,传盾及书,世为国桢。
黡一汰侈,遂坠厥勋,盈虽好士,适殒其身。
保家有道,以诫子孙。
于是范匄告老,赵武代之为政,不在话下。
再说齐庄公以伐晋未竟其功,雄心不死,还至齐境,不肯入,曰:‘平阴之役,莒人欲自其乡袭齐,此仇亦不可不报也。’
乃留屯于境上,大搜车乘,州绰、贾举等各赐坚车五乘,名为‘五乘之宾’。
贾举称临淄人华周、杞梁之勇,庄公即使人召之。
周、梁二人来见,庄公赐以一车,使之同乘,随军立功。
华周退而不食,谓杞梁曰:‘君之立‘五乘之宾’,以勇故也,君之召我二人,亦以勇故也,彼一人而五乘,我二人而一乘,此非用我,乃辱我耳。盍辞之他往乎?’
杞梁曰:‘梁家有老母,当禀命而行之。’
杞梁归告其母,母曰:‘汝生而无义,死而无名,虽在‘五乘之宾’,人孰不笑汝?汝勉之,君命不可逃也!’
杞梁以母之语述于华周,华周曰:‘妇人不忘君命,吾敢忘乎?’
遂与杞梁共车,侍于庄公。
庄公休兵数日,传令留王孙挥统大军屯扎境上,单用‘五乘之宾’及选锐三千,衔枚卧鼓,往袭莒国。
华周、杞梁自请为前队,庄公问曰:‘汝用甲乘几何?’
华周、杞梁曰:‘臣等二人,只身谒君,亦愿只身前往,君所赐一车,已足吾乘矣!’
庄公欲试其勇,笑而许之。
华周、杞梁约更番为御,临行曰:‘更得一人为戎右,可当一队矣!’
有小卒挺身出曰:‘小人愿随二位将军一行,不知肯提挈否?’
华周曰:‘汝何姓名?’
小卒对曰:‘某乃本国人隰侯重也,慕二位将军之义勇,是以乐从。’
三人遂同一乘,建一旗一鼓,风驰而去。
先到莒郊,露宿一夜,次早,莒黎比公知齐师将到,亲率甲士三百人巡郊,遇华周、杞梁之车,方欲盘问。
周、梁瞋目大呼曰:‘我二人,乃齐将也,谁敢与我决斗?’
黎比公吃了一惊,察其单车无继,使甲士重重围之。
周、梁谓隰侯重曰:‘汝为我击鼓勿休!’
乃各挺长戟,跳下车来,左右冲突,遇者辄死,三百甲士,被杀伤了一半。
黎比公曰:‘寡人已知二将军之勇矣,不须死战,愿分莒国与将军共之!’
周、梁同声对曰:‘去国归敌,非忠也,受命而弃之,非信也,深入多杀者,为将之事,若莒国之利,非臣所知!’
言毕,奋戟复战,黎比公不能当,大败而走。
齐庄公大队已到,闻知二将独战得胜,使人召之还,曰:‘寡人已知二将军之勇矣,不必更战,愿分齐国,与将军共之!’
周、梁同声对曰:‘君立‘五乘之宾’,而吾不与焉,是少吾勇也,又以利啖我,是污吾行也,深入多杀者,为将之事,若齐国之利,非臣所知!’
乃揖去使者,弃车步行,直逼且于门,黎比公令人狭道掘沟炙炭,炭火腾焰,不能进步。
隰侯重曰:‘吾闻古之士,能立名于后世者,惟捐生也,吾能使子逾沟。’
乃仗楯自伏于炭上,令二子乘之而进。
华周、杞梁既逾沟,回顾隰侯重,已焦灼矣,乃向之而号。
杞梁收泪,华周哭犹未止。
杞梁曰:‘汝畏死耶?何哭之久也!’
华周曰:‘我岂怕死者哉?此人之勇,与我同也,乃能先我而死,是以哀之。’
黎比公见二将已越火沟,急召善射者百人,伏于门之左右,俟其近,即攒射之。
华周,杞梁直前夺门,百矢俱发,二将冒矢突战,复杀二十七人。
守城军士,环立城上,皆注矢下射。
杞梁重伤先死;华周身中数十箭,力尽被执,气犹未绝,黎比公载归城中。
有诗为证:
争羡赳赳五乘宾,形如熊虎力千钧。
谁知陷阵捐躯者,却是单车殉义人。
却说齐庄公得使者回信,知周,梁有必死之心,遂引大队前进,至且于门,闻三人俱已战死,大怒,便欲攻城。
黎比公遣使至齐军中谢曰:‘寡君徒见单车,不知为大国所遣,是以误犯,且大国死者三人,敝邑被杀者已百余人矣。彼自求死,非敝邑敢于加兵也。寡君畏君之威,特命下臣百拜谢罪,愿岁岁朝齐,不敢有贰。’
庄公怒气方盛,不准行成,黎比公复遣使相求,欲送还华周,并归杞梁之尸,且以金帛犒军,庄公犹未许。
忽传王孙挥有急报至,言:‘晋侯与宋、鲁、卫、郑各国之君会于夷仪,谋伐齐国,请主公作速班师。’
庄公得此急信,乃许莒成。
莒黎比公大出金帛为献,以温车载华周,以辇载杞梁之尸,送归齐军,惟隰侯重尸在炭中,已化为灰烬,不能收拾。
庄公即日班师,命将杞梁殡于齐郊之外。
庄公方入郊,适遇杞梁之妻孟姜,来迎夫尸,庄公停车,使人吊之。
孟姜对使者再拜曰:‘梁若有罪,敢辱君吊;若其无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郊非吊所,下妾敢辞。’
庄公大惭曰:‘寡人之过也!’
乃为位于杞梁之家而吊焉。
孟姜奉夫棺,将窆于城外,乃露宿三日,抚棺大恸,涕泪俱尽,继之以血,齐城忽然崩陷数尺,由哀恸迫切,精诚之所感也。
后世传秦人范杞梁差筑长城而死,其妻孟姜女送寒衣至城下,闻夫死痛哭,城为之崩,盖即齐将杞梁之事,而误传之耳。
华周归齐,伤重,未几亦死。
其妻哀恸,倍于常人。
按《孟子》称:‘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正谓此也。
史臣有诗云:
忠勇千秋想杞梁,颓城悲恸亦非常。
至今齐国成风俗,嫠妇哀哀学孟姜。
按此乃周灵王二十二年之事。
是年大水,谷水与洛水斗,黄河俱泛滥,平地水深尺余,晋侯伐齐之议遂中止。
却说齐右卿崔杼恶庄公之淫乱,巴不得晋师来伐,欲行大事,已与左卿庆封商议事成之日,平分齐国,及闻水阻,心中郁郁。
庄公有近侍贾竖,尝以小事,受鞭一百,崔杼知其衔怨,乃以重赂结之,凡庄公一动一息,俱令相报。
毕竟崔杼做出甚事来?再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四回-译文
曲沃城的栾盈灭族,并且门杞梁也与他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范匄虽然派他的儿子范鞅去迎接魏舒,但不知道他是否站在自己这边,心中犹豫不决,于是亲自登上城墙观望,看到一群车马从西北方快速驶来,他的儿子和魏舒坐在同一辆车上,他高兴地说:‘栾氏已经孤立无援了。’于是打开宫门迎接他们。
魏舒与范匄见面后,脸色仍然不定。范匄握着他的手说:‘外人不理解,很多人说将军对栾氏有私情,但我确实知道将军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能一起消灭栾氏,我将以曲沃城作为奖赏!’这时,魏舒已经落入范氏的掌握之中,只能唯命是从,于是他们一起去拜见晋平公,共同商议对抗敌人的策略。
不久,赵武、荀虒、智朔、韩无忌、韩起、祁午、羊舌赤、羊舌肹、张孟趯等大臣陆续到来,都带着车马和随从,军势更加壮大。
固宫只有前后两扇门,都有重重的关门。范匄让赵家和荀家的军队共同守卫南关的两重关门,韩无忌兄弟守卫北关的两重关门,祁午等人四处巡逻。范匄和范鞅父子不离晋平公左右。
栾盈已经进入绛城,但没有看到魏舒来迎接,心中怀疑,于是驻扎在市口,派人侦察,回报说:‘晋侯已经前往固宫,百官都跟着去了,魏家的人也走了!’栾盈大怒说:‘魏舒欺骗我,如果见面,我要亲手杀了他!’于是抚摸着督戎的背部说:‘用心攻打固宫,富贵与你共享!’督戎说:‘我愿意分一半兵力,独自攻打南关,主人率领其他将领攻打北关,看看谁先攻入!’
此时,殖绰、郭最虽然与栾盈共事,但州绰、邢蒯却是栾盈带去齐国的,齐侯提拔了他们,绰、最经常受到他们的轻视,俗语说:‘怪树怪枝桠’,绰、最与州、邢两位将领有些心病,原本可能迁怒到栾盈身上。何况栾盈只夸赞督戎的勇猛,没有对绰、最表示过敬意,绰、最怎么肯把热情去温暖他这个冷漠的人,也有坐山观虎斗的意思,不肯全力以赴。栾盈所依靠的,只是督戎一个人。
当时,督戎手持双戟,驾车直奔固宫,要夺取南关。在关外观察形势,他一驰一骤,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仿佛一位黑煞神降临。晋军早已听闻他的勇猛之名,见到他无不胆战心惊,赵武连连赞叹不已。
赵武麾下有两员勇将,名叫解雍、解肃兄弟,都使用长枪,军中有名。听说主将赞叹,心中不服地说:‘督戎虽然勇猛,但并非有三头六臂,我们兄弟不揣冒昧,想要带领一支军队下关,一定要活捉他立功。’赵武说:‘你们要小心,不可轻敌!’
两位将领装备整齐,驾车飞驰出关,隔着壕沟大喊:‘来的是不是督将军?可惜你如此英勇,却跟从叛臣,早点归顺,还可以转祸为福?’督戎听到叫声大怒,命令士兵填平壕沟,渡过壕沟。士兵们正在运土运石,督戎性急,将双戟按在地上,尽力一跃,已经跳过壕沟到了北岸。
解雍、解肃兄弟大吃一惊,挺枪来战督戎,督戎舞动双戟相迎,毫无惧色,解雍的战马被督戎一戟击中,折断了脊梁,车无法行驶,连解肃的战马也嘶鸣起来,无法行走。两位解将军欺他单身,跳下车来步战,督戎两枝大戟,一左一右,舞得呼呼作响,解肃一枪刺来,督戎一戟拨开,戟势沉重,砰的一声,那枝枪折为两段,解肃扔掉枪杆就跑,解雍也慌乱起来,手中动作缓慢,被督戎一戟刺倒,就去追赶解肃,解肃跑得快,直接跑到北关,攀上城墙,督戎追赶不上,转身回来要杀死解雍,但已经被军将救回关内。
督戎愤怒地独自挺着双戟站立,喊道:‘有本事的,都出来,一起战斗,省得浪费力气!’关上无人敢应战,督戎守了一会,还是回到自己的营地,吩咐士兵准备明天攻关。
这天晚上,解雍因伤势过重而死,赵武非常痛惜,解肃说:‘明天我还要再决一死战,誓报兄仇,即使死了也不遗憾!’
荀虒说:‘我部下有老将牟登,他有二子牟刚、牟劲,都有千斤之力,现在在晋侯麾下担任侍卫,今晚让牟登叫他们来,明天和解将军一起出战,三人对抗一个,难道又输给他!’赵武说:‘这样很好!’荀虒自己去吩咐牟登了。
第二天早上,牟刚、牟劲都到了,赵武看他们,果然身材魁梧,面目狰狞,慰劳了一番,命令解肃一起下关,那边督戎已经填平了壕沟,直接逼近关门挑战;这边三位猛将开关而出。督戎大喊:‘不怕死的都来!’三位将领并不说话,一枝长枪,两柄大刀,一起冲向督戎。
督戎毫无惧色,杀得兴起,跳下车来,舞动双戟,尽全力挥舞,落戟之处,便有千钧之重,牟劲的战车车轴被督戎打折,他不得不跳下车来,被督戎一戟打得稀烂,牟刚大怒,拼尽全力上前,但戟风如箭,无法近身。老将牟登大喊:‘停下来!’关上吹起号角,牟登亲自出关,接应牟刚、解肃进入关内,督戎命令士兵攻关,关上箭矢和石块如雨点般落下,士兵多有伤亡,只有督戎毫发无损,真是一位勇将。
赵武和荀虒连续败了两阵,派人向范匄求救。范匄说:‘一个督戎都打不过,怎么能平定栾氏呢!’这天晚上,他坐在灯下,闷闷不乐。
有一个侍从站在旁边,叩首问道:‘元帅心中忧愁,是不是担心督戎?’范匄看着他,这个人是姓斐名豹,原本是屠岸贾手下的勇将斐成的儿子,因为被牵连在屠党中,被没收了官职,沦为奴隶,在中军服役。范匄对他的话感到惊奇,问:‘如果你有办法除掉督戎,我会给予重赏!’斐豹说:‘我的名字在丹书上,虽然有冲天的志向,但无处可以展示,元帅如果能在丹书上除掉我的名字,我愿意杀掉督戎,以报答你的恩德!’范匄说:‘如果你杀了督戎,我将向晋侯请求,把丹书全部烧毁,收你为中军牙将!’斐豹说:‘元帅不能失信!’范匄说:‘如果失信,就像红日一样。但不知道需要多少车马和士兵?’斐豹说:‘督戎以前在绛城时,和我相识,经常角力比赛,这个人依仗勇猛性急,专门喜欢单打独斗,如果用车马去,不能取胜,我愿意单身下关,自有擒拿督戎的计划。’范匄说:‘你不会去而不返吧?’斐豹说:‘我有老母,今年七十八岁,还有幼子娇妻,怎么会愿意罪上加罪,做这种不忠不孝的事情?如果有这种想法,就像红日一样!’范匄非常高兴,用酒食款待他,并赏赐给他一副犀牛甲。
第二天,斐豹在内层穿上铠甲,外层穿上练袍,绑好装备,戴上韦弁帽,脚穿麻鞋,腰间藏有利刃,手里提着一柄重五十二斤的铜锤,来向范匄告别说:‘我这次去,要么杀了督戎,凯旋而归;要么就死在督戎手里,决不会两全其美。’范匄说:‘我应该亲自去,看看你如何用力。’立刻命人驾车,让斐豹作为副将,一同前往南关。赵武、荀虒接待了他,诉说着督戎如此英勇,连续打败了两员将领,范匄说:‘今天斐豹孤身一人去挑战,就看他晋侯的福气了。’
话还没说完,关下的督戎大声呼喊挑战,斐豹在关上喊道:‘督君还认得斐大吗?’因为斐豹身材高大,所以自称斐大,这是当年彼此称呼的方式,督戎说:‘斐大,你现在还敢来赌一死一生吗?’斐豹说:‘别人怕你,我不斐豹不怕你。你把兵车退后,我们两人就在地上比试,双手对双手,兵器对兵器,要么你死我活,要么我死你活,总比默默无闻要好。’
督戎说:‘这个说法正合我意。’于是命令士兵后退,就在关门打开的地方,只让斐豹一个人出来,两个就在关下交战,大约二十多回合,胜负未分,斐豹假装说:‘我忽然内急,可以暂时停下来。’督戎不肯放他,斐豹先看到西边有一段短墙,找到一个空隙就跑,督戎随后追赶,大声喊道:‘你往哪里去?’范匄等人在关上,看到督戎追赶斐豹,都紧张得捏了一把汗,但没想到斐豹却是用计,跑到短墙附近,跳了进去。
督戎看到斐豹进了墙,也跳了进去,以为斐豹在他前面,却不知道斐豹躲在墙内一棵大树下面,专等督戎进来,然后出其不意,举起五十二斤重的铜锤,从后面击打,正中督戎头部,脑浆迸裂,倒在地上,他还把右脚踢起,把斐豹胸前的犀甲砸掉了一片,斐豹急忙拔出腰间的利刃,砍下他的首级,然后跳墙而出。
关上的人看到斐豹手里提着血淋淋的人头,已知他得胜,大开关门,解肃、牟刚带领军队冲出,栾军大败,一半被杀,一半投降,逃走的人寥寥无几,范匄向上天倒酒说:‘这是晋侯的福气啊!’立刻倒酒亲自赏赐给斐豹,就带他去见晋侯,晋侯赏赐给他一辆兵车,记功第一。潜渊先生有诗云:‘督戎神力世间无,敌手谁知出隶夫?始信用人须破格,笑他肉食似雕瓠!’
再说栾盈带领大队车马,攻打北关,连续接到督戎的捷报,盈对其手下说:‘如果我方有两员督戎,还怕宫城攻不下来吗?’殖绰踩了郭最的脚,郭最用眼神回答他,两人都低头不语。只有栾乐、栾鲂想要建功立业,不惧箭矢石块,韩无忌、韩起因为前关的连续失败,不敢轻易出击,只是严守。
到了第三天,栾盈接到败军之报,说:‘督戎被杀,全军覆没。’吓得他手足无措,这才请殖绰、郭最商议。绰、最笑着说:‘督戎都失败了,何况我们呢?’栾盈泪流不止。
栾乐说:‘我们的生死,就在今晚,应当让将士们全部聚集在北门,三更之后全部登上巢车,放火烧关,或许可以攻入。’栾盈采纳了他的计策。
晋侯为督戎的死而高兴,设宴庆贺。韩无忌、韩起都来敬酒祝寿,喝到二更才散,才回到北关。检查完毕,忽然车声轰鸣,栾氏的军队大量聚集,巢车的高度与关门齐平,火箭如蝗虫般射来,火焰蔓延到关门,火势凶猛,关内的士兵难以坚守,栾乐当先,栾鲂继后,趁机占领了外关。韩无忌等人退守内关,派人飞报中军求救,范匄命令魏舒前往南关,接替荀虒的军队,前往北关帮助韩无忌和韩起,于是和晋侯登上台北观望,看到栾兵驻扎在外关,寂静无声。
范匄说:‘这肯定有计谋。’命令内关加强防御,守到黄昏,栾兵再次登上巢车,仍然使用火器攻击关门,这里准备好了皮帐篷,帐篷是用牛皮制成的,用水浸透后撑开遮蔽,火不能进入,混乱了一夜,双方暂时休战,范匄说:‘敌人已经逼近,如果长时间不退,齐军再趁机进攻,国家就危险了!’
于是命令他的儿子范鞅,率领斐豹带领一支军队,从南关转至北门,从外面进攻,约定时间,让韩无忌和韩起守关,荀虒率领牟刚带领一支军队,从内关杀出外关,两面夹击,让他两面不能兼顾。让赵武、魏舒的军队驻扎在关外,以防南面逃逸。安排完毕,让晋侯登上台子观战。
范鞅临行前,向范匄请求说:‘我年纪轻,声望轻,希望借中军的旗帜和鼓声!’范匄答应了他,范鞅手持剑登上战车,高举旗帜出发,刚出南关,就对部下说:‘今天的战斗,只能进攻不能后退。如果战败,我先自杀,绝不让各位独自送死!’众人都士气高涨。
再说荀虒遵照范匄的命令,让将士们吃饱穿好,专等时机,只见栾兵纷纷扰扰,都退出外关,荀虒知道外军已经到达。一声鼓响,关门大开,牟刚在前,荀虒在后,士兵们一齐冲出,栾盈也担心晋军内外夹击,让栾鲂用铁叶车堵住外门,分兵守卫,荀虒的军队无法出外。
范鞅的军队到达,栾乐看到大旗,惊讶地说:‘元帅亲自来了吗?’派人去侦察,回报说:‘是小将军范鞅!’栾乐说:‘不用担心了!’于是拉弓搭箭,站在车中,对左右说:‘多带绳索,射倒的人就拉回来!’驱车冲入晋军,左射右射,箭箭都命中,他的弟弟栾荣也在车中,对他说:‘箭太珍贵了!多射没有名气!’栾乐于是停止射箭,过了一会儿,看到一辆车远远而来,车中一员将领,戴着韦弁帽,穿着练袍,形象古怪,栾荣指着说:‘这个人叫斐豹,就是杀我们督将军的人,可以射他!’栾乐说:‘等接近一百步,你为我喝彩!’
话还没说完,另一辆车从旁边经过,栾乐认出车中是小将军范鞅,心想:‘如果射中范鞅,不如射斐豹有功。’于是驱车追赶范鞅射箭,栾乐的箭法一向百发百中,偏偏这一箭射了个空,范鞅回头看到是栾乐,大骂:‘反贼!死到临头,还敢射我?’栾乐命令车掉头退走,他不是因为害怕范鞅,而是因为射不中他,想诱使他追赶,等距离近了,再放箭。
谁知道殖绰、郭最也在军中,他们嫉妒栾乐擅长射箭,担心他成功,一看到他退走,就大声喊道:‘栾家失败了!’驾车的人听到呼喊,又误以为其他部队失败了,抬头四处张望,马匹受惊而奔跑,路上有一棵大槐树的树根,车轮不慎撞到树根上,车翻倒了,栾乐被甩了出来,恰好斐豹赶到,用长矛钩住他的手臂。可怜栾乐是栾家第一个战将,今天却死在槐树根旁边,这难道不是天意吗?髯翁有诗云:猿臂将军射不空,偏教一箭误英雄。老天已经断了栾家的祭祀,怎么会允许他在军中建立大功。
栾荣先跳下车,不敢去救栾乐,急忙逃跑而免于一死。殖绰、郭最无法返回齐国,郭最逃往秦国,殖绰逃往卫国。
栾盈听到栾乐的死讯,放声大哭,士兵们没有一个不悲伤流泪,栾鲂守不住门口,收兵保护栾盈,向南逃跑,荀虒和范鞅联合兵力,从后面追赶。栾盈、栾鲂带领残兵,急忙奔回曲沃。
不久,赵武的军队到达,问魏舒说:‘栾孺子已经过去了,为什么不追他?’魏舒说:‘他就像锅里的鱼,瓮里的鳖,自然会有厨师来处理,我考虑到先人的交情,实在不忍心动手!’赵武心中感到悲哀,也不追赶。
范匄听说栾盈已经离开,知道魏舒做了人情,没有说什么,就对范鞅说:‘跟随栾盈的人,都是曲沃的士兵,他们离开后一定会返回曲沃,他们的爪牙已经没有了,你率领一支军队包围他们,不用担心不能取胜。’荀虒也愿意一同前往,范匄答应了他,两位将领带领三百辆战车。
在曲沃包围栾盈一个月多,栾盈等人多次战斗不胜,城中死者过半,力量耗尽无法坚守,城池最终被攻破,胥午自杀,栾盈、栾荣都被俘虏,栾盈说:‘我后悔没有听辛俞的话,才到了这个地步!’荀虒想要囚禁栾盈,解到绛城,范鞅说:‘主公犹豫不决,万一他哀求而免罪,那就是放纵仇敌了!’于是夜里派人勒死了他,并杀死了栾荣,彻底消灭了栾氏的家族。只有栾鲂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走,逃往宋国。
范鞅等人班师回朝报告,晋平公命令将栾氏的事情告知诸侯,诸侯多派人前来祝贺。史臣有赞语说:宾傅桓叔,枝佐文君,传盾及书,世为国桢。黡一汰侈,遂坠厥勋,盈虽好士,适殒其身。保家有道,以诫子孙。
于是范匄告老还乡,赵武接替他执政,此事不提。
再说齐庄公因为伐晋未完成其功,雄心不死,回到齐境后,不肯进入,说:‘平阴之战,莒人想要从自己的家乡偷袭齐国,这个仇也不可不报。’于是留在边境上,大规模搜刮战车,州绰、贾举等人各被赐予五辆坚固的战车,称为‘五乘之宾’。贾举称临淄人华周、杞梁勇猛,庄公派人召见他们。
华周、杞梁二人前来相见,庄公赐给他们一辆车,让他们同乘,随军立功。华周推辞不吃,对杞梁说:‘君主设立‘五乘之宾’,是因为勇猛,君主召见我们二人,也是因为勇猛,他一个人有五辆车,我们两个人却只有一辆,这不是用我们,而是侮辱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辞去这个任务,去其他地方呢?’杞梁说:‘我家里有老母,我应该先禀报母亲再行动。’杞梁回家告诉母亲,母亲说:‘你生而无义,死而无名,即使是在‘五乘之宾’中,谁不会笑你?你要努力,君主的命令不能逃避!’杞梁将母亲的话转告给华周,华周说:‘妇女都不忘记君主的命令,我怎么能忘记呢?’于是华周和杞梁共乘一辆车,侍奉在庄公身边。
庄公休兵数日,传令留下王孙挥统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只派遣‘五乘之宾’和精选的三千精锐,悄无声息地前往袭击莒国。华周、杞梁自请为先锋,庄公问:‘你们需要多少辆战车?’华周、杞梁说:‘我们二人前来拜见君主,也愿意只身前往,君主赐给的一辆车,已经足够我们使用了!’庄公想要考验他们的勇气,笑着答应了他们。
华周、杞梁约定轮流驾车,临行前说:‘如果能再有一个人为我们担任车右,就可以抵挡一队敌军了!’一个小兵挺身而出说:‘小人愿意跟随两位将军一起去,不知道是否愿意带上我?’华周问:‘你叫什么名字?’小兵回答说:‘我是本国人隰侯重,仰慕两位将军的义勇,所以愿意跟随。’三人于是同乘一辆车,竖起一面旗帜,击鼓前进。
他们先到达莒国郊外,露宿一晚,第二天一早,莒黎比公得知齐军即将到来,亲自率领三百名甲士巡视郊外,遇到华周、杞梁的车队,正要盘问,华周、杞梁瞪大眼睛大声呼喊:‘我们二人,是齐国的将军,谁敢与我们决斗?’黎比公吃了一惊,看到他们的单车没有后续部队,命令甲士重重包围他们。
周、梁对隰侯重说:‘你给我击鼓,不要停下来!’于是他们各自挺起长戟,跳下车来,左右冲突,遇到的人就死,三百名甲士,被杀伤了一半。黎比公说:‘我已经知道两位将军的勇猛了,不需要再死战,愿意把莒国分给你们两位将军!’周、梁异口同声回答:‘离开国家去投敌,不是忠诚的表现,接受命令后又放弃,不是守信的行为,深入敌后多杀敌,是将军的本分,至于莒国的利益,不是我们所知道的!’说完,他们挥舞着戟再次战斗,黎比公无法抵挡,大败而逃。
齐庄公的大部队已经到达,听说两位将军独自战斗并取得了胜利,派人召他们回来,说:‘我已经知道两位将军的勇猛了,不需要再战,愿意把齐国分给你们两位将军!’周、梁异口同声回答:‘君王立了‘五乘之宾’,我们却没有参与,这是小看我们的勇气,再用利益来诱惑我们,这是玷污我们的行为,深入敌后多杀敌,是将军的本分,至于齐国的利益,不是我们所知道的!’于是他们拱手送走使者,丢弃战车步行,直接冲向且于门,黎比公让人在狭窄的小路上挖沟,用炭火炙烤,使他们无法前进。
隰侯重说:‘我听说古代的勇士,能在后世留下名声的,只有那些舍生忘死的人,我能让你们越过沟。’于是他手持盾牌自己趴在炭火上,让两个儿子骑在他身上前进。华周、杞梁越过沟后,回头看向隰侯重,他已经烧焦了,于是向他呼喊。杞梁收起了眼泪,华周还在哭泣。杞梁说:‘你怕死吗?为什么哭这么久!’华周说:‘我怎么会怕死呢?这个人的勇气和我一样,却比我先死,所以我感到悲伤。’
黎比公看到两位将军已经越过了火沟,急忙召集一百名善射的人,在门的左右两侧埋伏,等他们靠近,就一起射击。华周、杞梁勇猛地冲向城门,一百支箭一起射出,两位将军冒着箭雨战斗,又杀死了二十七人。守城的士兵,围绕着城墙上,都向下射箭。
杞梁重伤后先死;华周身中数十箭,力气耗尽后被俘,气息尚未断绝,黎比公把他带回了城中。有诗为证:‘争羡赳赳五乘宾,形如熊虎力千钧。谁知陷阵捐躯者,却是单车殉义人。’
齐庄公得到使者回信,知道周、梁有必死之心,于是带领大军前进,到了且于门,听说三个人都已经战死,非常愤怒,想要攻城。黎比公派人到齐军中道歉说:‘我的君主只看到单车,不知道是大国派遣的,因此犯了错误,而且大国死的人有三个人,我们这里被杀的人已经有一百多。他们自己寻求死亡,不是我们敢于加兵。我的君主害怕您的威严,特别命令我百拜向您道歉,希望每年都来朝见齐国,不敢有二心。’庄公愤怒的情绪正盛,没有接受他们的和解,黎比公又派人求和,想要送回华周,并归还杞梁的尸体,还用金帛犒赏军队,庄公还是没有答应。突然传来王孙挥的急报,说:‘晋侯与宋、鲁、卫、郑各国的君主在夷仪会合,商议攻打齐国,请君主迅速撤军。’庄公得到这个紧急消息,就同意了莒国的和解。
莒黎比公拿出大量金帛作为礼物,用温车载着华周,用辇车载着杞梁的尸体,送回齐军。只有隰侯重的尸体在炭中已经化为灰烬,无法收拾。
庄公当天就撤军,命令将杞梁安葬在齐郊之外。
庄公刚进入郊外,正巧遇到杞梁的妻子孟姜,来迎接丈夫的尸体,庄公停车,派人去慰问她。孟姜对使者拜了两拜说:‘如果梁有罪,我敢接受君王的慰问;如果他无罪,我还有先人的破旧房屋。郊外不是慰问的地方,我敢拒绝。’庄公非常羞愧地说:‘是我的过错!’于是他在杞梁的家中设位进行慰问。
孟姜捧着丈夫的棺材,准备在城外安葬,于是露宿了三天,抚摸着棺材大声痛哭,眼泪都流干了,接着是血。齐城突然崩陷了几尺,这是由于她悲痛欲绝,精诚所至的感应。后世传说秦人范杞梁差筑长城而死,他的妻子孟姜女送寒衣到城下,听到丈夫的死讯痛哭,城因此崩塌,这大概是齐将杞梁的事情,而被误传了。
华周回到齐国,伤势严重,不久也死了。他的妻子悲痛欲绝,超过常人。按照《孟子》的说法:‘华周、杞梁的妻子,善于为丈夫哭泣而改变了国家风俗。’说的就是这件事。史臣有诗云:‘忠勇千秋想杞梁,颓城悲恸亦非常。至今齐国成风俗,嫠妇哀哀学孟姜。’
这是周灵王二十二年发生的事情。
那一年发生大水,谷水和洛水争斗,黄河也泛滥,平地水深超过一尺,晋侯攻打齐国的计划因此中止。
齐国的右卿崔杼厌恶庄公的淫乱,巴不得晋军来攻打,想要发动政变,已经和左卿庆封商议好了,政变成功后平分齐国,等到听说水阻,心中郁郁不乐。庄公的近侍贾竖,曾经因为小事被鞭打了一百下,崔杼知道他心怀怨恨,就用重金收买他,让贾竖报告庄公的一举一动。崔杼最终会做出什么大事来?请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四回-注解
曲沃城:曲沃城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座重要城池,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境内,是晋国的一个重要军事和政治中心。
栾盈:栾盈是栾乐的兄弟,也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将领。在故事中,他经历了多次战斗和逃亡。
灭族:灭族指的是一个家族被彻底消灭,家族成员被杀或被迫流亡。
门杞梁:门杞梁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领,此处可能是指他参与了与栾盈有关的战斗。
范匄:范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领,他在故事中担任重要角色,参与了多次军事行动。
范鞅:范鞅是范匄的儿子,此处可能是指他参与了镇压栾盈的叛乱。
魏舒:魏舒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领,他在故事中阻止了赵武追赶栾盈。
逆顺:逆顺指的是事物的正反两面,此处可能是指形势的优劣。
宫门:宫门指的是宫殿的门口,此处可能是指晋国的宫殿。
纳:纳指的是接纳,允许进入。
颜色不定:颜色不定形容人的脸色不稳定,此处可能是指魏舒的表情不稳定。
牢笼:牢笼比喻被限制或束缚。
平公:平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君主。
军势:军势指的是军队的气势和力量。
固宫:固宫是晋国的一座宫殿,此处可能是指晋国君主的宫殿。
绛城:绛城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都城,位于今山西省翼城县。
督戎: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将领,这里指敌军的高级将领。
殖绰:殖绰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领。
郭最:郭最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领。
州绰:州绰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领。
邢蒯:邢蒯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领。
齐侯:齐侯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
奚落:奚落指的是嘲笑或侮辱。
怪树怪丫叉:这是一句俗语,比喻事物奇特而不可理喻。
心病:心病指的是内心的痛苦或矛盾。
俯仰:俯仰指的是低头和抬头,此处可能是指尊重或礼遇。
呵:呵指的是呼喊或喝止。
坐观成败:坐观成败指的是袖手旁观,看事情的发展结果。
车徒:车徒指的是兵车和步兵。
黑煞神:黑煞神是民间信仰中的一种神祇,常被描绘为勇猛的形象。
骁将:骁将指的是勇猛的将领。
解雍:解雍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领。
解肃:解肃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领,解雍的兄弟。
三头六臂:三头六臂是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形象,形容力量强大。
不揣:不揣指的是不考虑。
丹书:丹书是指古代的一种刑书,上面记录着罪人的名字。
斐豹:斐豹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领,以其勇猛著称。在此段故事中,他使用长戟击伤了栾乐。
屠岸贾:屠岸贾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领。
兕甲:兕甲是指用犀牛角制作的铠甲,象征勇猛和力量。
穿甲:穿着铠甲,指战士穿上保护身体的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战甲。
练袍:用熟皮制成的战袍,较为坚固耐用。
扎缚:捆绑,指将衣物或装备固定在身上。
韦弁:用韦草编织的头盔,古代士兵的装备。
麻屦:用麻线编织的鞋子,古代士兵的鞋履。
利刃:锋利的刀剑,指武器。
铜锤:古代一种重型打击武器,这里指斐豹手中的武器。
奏凯:战胜而回,凯旋。
骖乘:古代战车中的副驾驶员,这里指斐豹作为范匄的副手。
南关:指城池的南门。
赵武、荀虒:晋国的高级将领。
栾军:指敌军栾盈的军队。
晋侯:晋侯是晋国的一位君主。
潜渊先生:指古代诗人,这里可能指作者或后人。
车马:战车和马匹,古代军队的交通工具和战斗单位。
巢车:古代一种攻城用的战车,上面可以放置弓箭手。
皮帐:用牛皮制成的帐篷,这里指用来遮挡火攻的帐篷。
中军旗鼓:中军指挥的旗帜和鼓声,这里指中军的指挥权。
自刭:自杀,割喉自尽。
反贼:背叛国家的贼人,这里指叛军。
落空:没有击中目标,这里指射箭未命中。
栾乐:栾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将领,属于栾氏家族。在这里,他被视为栾族第一个战将,表明他在家族中享有较高的地位。
栾鲂:栾鲂是栾盈的兄弟,同样在故事中参与了多次战斗。
晋平公:晋平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君主,他在故事中通过范匄传达命令。
赵武:赵武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领,他在故事中追赶栾盈,但被魏舒阻止。
莒国:莒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华周:华周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勇士,与杞梁一同被齐庄公召见。
杞梁:杞梁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勇士,与华周一同被齐庄公召见。
莒黎比公:莒黎比公是莒国的一位君主,他在故事中遇到了华周和杞梁。
周、梁:周、梁指的是华周和杞梁,他们是齐国的两位将领。
隰侯重:隰侯重是莒国的一位将领。
击鼓:击鼓是一种古代的军事信号,表示战斗开始或继续。
长戟:长戟是一种古代的武器,长柄,前端为戟形。
甲士:甲士指的是穿着铠甲的士兵。
黎比公:黎比公是莒国的国君。
忠:忠是指对国家、君主或上级的忠诚。
信:信是指遵守诺言,不欺骗。
五乘之宾:五乘之宾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捐生:捐生是指不惜牺牲生命。
仗楯:仗楯是指拿着盾牌。
炭火:炭火是指用炭块燃烧产生的火焰。
腾焰:腾焰是指火焰升腾。
且于门:且于门是指一个城门的名字。
狭道:狭道是指狭窄的道路。
炙炭:炙炭是指用炭火烧烤。
攒射:攒射是指密集射击。
矢:矢是指箭。
殡:殡是指安葬。
郊:郊是指城郊。
吊:吊是指慰问死者家属。
先人之庐:先人之庐是指祖先的居所。
露宿:露宿是指露天住宿。
窆:窆是指安葬。
哀恸:哀恸是指极度悲伤。
精诚:精诚是指真诚的情感。
范杞梁:范杞梁是秦国的将领,与杞梁并非同一人。
孟姜女:孟姜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人物,与杞梁的故事有关。
嫠妇:嫠妇是指丧夫的妇女。
周灵王:周灵王是周朝的一位君主。
谷水:谷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流。
洛水:洛水是黄河的另一条支流。
崔杼:崔杼是齐国的权臣。
庄公:庄公是齐国的君主。
贾竖:贾竖是庄公的近侍。
庆封:庆封是齐国的另一位权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四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场面,通过对周、梁二将的英勇事迹的叙述,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忠诚、勇敢和义气。
开篇,周、梁二将面对黎比公的挑战,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展现了他们的忠诚和勇敢。‘汝为我击鼓勿休!’这句话,既是对战斗的号召,也是对自身勇气的肯定。
‘乃各挺长戟,跳下车来,左右冲突,遇者辄死’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场面,突出了周、梁二将的勇猛。
‘三百甲士,被杀伤了一半’这一句,反映了战斗的惨烈,也说明了周、梁二将的战斗力之强。
黎比公见状,试图通过分莒国来平息战事,但周、梁二将坚守原则,表示‘深入多杀者,为将之事’,体现了他们的忠诚和信义。
‘奋戟复战,黎比公不能当,大败而走’这一句,再次强调了周、梁二将的英勇无畏。
齐庄公的出现,使得战局发生了变化。他试图通过分齐国来平息战事,但周、梁二将对齐国的忠诚使他们拒绝了庄公的提议。
‘深入多杀者,为将之事’这一句,再次体现了周、梁二将的忠诚和勇敢,也反映了古代将领的价值观。
‘隰侯重’的牺牲,以及华周、杞梁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古代将领的义气和牺牲精神。
‘华周,杞梁直前夺门,百矢俱发,二将冒矢突战,复杀二十七人’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场面,突出了二将的英勇。
‘杞梁重伤先死;华周身中数十箭,力尽被执,气犹未绝’这一句,反映了战斗的惨烈,也说明了二将的顽强。
‘庄公怒气方盛,不准行成’这一句,体现了庄公的刚烈和坚持原则。
‘莒黎比公大出金帛为献,以温车载华周,以辇载杞梁之尸,送归齐军’这一句,展现了莒黎比公的诚意和对战争的反思。
‘庄公即日班师,命将杞梁殡于齐郊之外’这一句,反映了庄公对杞梁的尊重和对战争的反思。
‘孟姜奉夫棺,将窆于城外,乃露宿三日,抚棺大恸,涕泪俱尽,继之以血’这一句,展现了孟姜的深情和对丈夫的怀念。
‘齐城忽然崩陷数尺,由哀恸迫切,精诚之所感也’这一句,反映了孟姜的哀恸对城池的影响,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仰。
‘华周归齐,伤重,未几亦死。其妻哀恸,倍于常人’这一句,反映了华周的英勇和妻子的深情。
‘按《孟子》称:“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正谓此也’这一句,说明了华周、杞梁夫妇的故事对后世的影响。
‘是年大水,谷水与洛水斗,黄河俱泛滥,平地水深尺余,晋侯伐齐之议遂中止’这一句,反映了自然灾难对战争的影响。
‘齐右卿崔杼恶庄公之淫乱,巴不得晋师来伐,欲行大事’这一句,反映了内部矛盾对国家稳定的影响。
‘崔杼知其衔怨,乃以重赂结之,凡庄公一动一息,俱令相报’这一句,展现了崔杼的阴谋和手段。
‘毕竟崔杼做出甚事来?再看下回分解’这一句,为故事的发展留下了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