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东京梦华录-卷五

作者: 孟元老(约12世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者,他的《东京梦华录》是一本描写宋代都城开封的社会风貌与风土人情的纪实文学作品。孟元老通过对当时都城的描写,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2世纪)。

内容简要:《东京梦华录》是孟元老对北宋都城开封的详细描写,书中描绘了宋代开封的城市风貌、社会生活、文化活动、街市繁华等多个方面。通过书中的描述,读者可以了解到宋代都市生活的细节,包括当时的商贸繁荣、艺术娱乐、庙会、官场风气、民间习俗等。全书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研究宋代社会的各个层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孟元老以细腻的笔触,真实再现了开封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的繁华景象。该书是研究宋代文化、经济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东京梦华录-卷五-原文

民俗

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

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

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

稍似懈怠,众所不容。

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

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

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加之人情高谊,若见外方之人为都人凌欺,众必救护之。

或见军铺收领到斗争公事,横身劝救,有陪酒食檐官方救之者,亦无惮也。

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动使,献遗汤茶,指引买卖之类。

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

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

其正酒店户,见脚店三两次打酒,便敢借与二五百两银器。

以至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

有连夜饮者,次日取之。

诸妓馆只就店呼酒而已,银器供送,亦复如是。

其阔略大量,天下无之也。

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

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

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

京瓦伎艺

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廷叟,《孟子书》。

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

嘌唱弟子:张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团等。

教坊减罢并温习:张翠盖、张成弟子、薛子大、薛子小、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称心等。

般杂剧:杖头傀儡任小三,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

悬丝傀儡,张金线。

李外宁,药发傀儡。

张臻妙、温奴哥、真个强、没勃脐、小掉刀,筋骨上索杂手伎。

浑身眼、李宗正、张哥、球杖锡弄。

孙宽、孙十五、曾无党、高恕、李孝详,讲史。

李訸、杨中立、张十一、徐明、赵世亨、贾九,小说。

王颜喜、盖中宝、刘名广,散乐。

张真奴,舞旋。

杨望京,小儿相扑、杂剧、掉刀、蛮牌。

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六弄,影戏。

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

刘百禽,弄蚁。

孔三传、耍秀才,诸宫调。

毛详、霍伯丑,商谜。

吴八儿,合生。

张山人,说诨话。

刘乔、河北子、帛遂、胡牛儿、达眼五、重明乔、骆驼儿、李敦等,杂班。

外入孙三神鬼。

霍四究,说《三分》。

尹常卖,《五代史》。

文八娘,叫果子。

其馀不可胜数。

不以风雨寒暑。

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教坊钧容直,每遇旬休按乐,亦许人观看。

每遇内宴前一月,教坊内勾集弟子小儿,习队舞,作乐杂剧节次。

娶妇

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序三代名讳,议亲人有服亲田产官职之类。

次檐许口酒,以络盛酒瓶,装以大花八朵、罗绢生色或银胜八枚,又以花红缴檐上,谓之“缴檐红”,与女家。

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鱼三五个,箸一双,悉送在元酒瓶内,谓之“回鱼箸”。

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妇与不相。

若相媳妇,即男家亲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钗子插冠中,谓之“插钗子”;或不入意,即留一两端彩段,与之压惊,则此亲不谐矣。

其媒人有数等,上等戴盖头,着紫背子,说官亲宫院恩泽;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青凉伞儿,皆两人同行。

下定了,即旦望媒人传语。

遇节序,即以节物头面羊酒之类追女家,随家丰俭。

女家多回巧作之类。

次下财礼,次报成结日子。

次过大礼,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妆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头之类。

前一日女家先来挂帐,铺设房卧,谓之“铺房”。

女家亲人有茶酒利市之类。

至迎娶日,儿家以车子或花檐子发迎客引至女家门,女家管待迎客,与之彩段,作乐催妆上车檐,从人未肯起,炒咬利市,谓之“起檐子”,与了然后行。

迎客先回至儿家门,从人及儿家人乞觅利市钱物花红等,谓之“拦门”。

新妇下车子,有阴阳人执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咒祝,望门而撒,小儿辈争拾之,谓之“撒谷豆”,俗云厌青羊等杀神也。

新人下车檐,踏青布条或毡席,不得踏地,一人捧镜倒行,引新人跨鞍蓦草及秤上过,入门,于一室内当中悬帐,谓之“坐虚帐”;或只径入房中,坐于床上,亦谓之“坐富贵”。

其送女客,急三盏而退,谓之“走送”。

众客就筵三杯之后,婿具公裳花胜簇面,于中堂升一榻,上置椅子,谓之“高坐”,先媒氏请,次姨氏或妗氏请,各斟一杯饮之;次丈母请,方下坐。

新人门额,用彩一段,碎裂其下,横抹挂之,婿入房,即众争扯小片而去,谓之“利市缴门红”。

婿于床前请新妇出,二家各出彩段,绾一同心,谓之“牵巾”,男挂于笏,女搭于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至家庙前参拜毕,女复倒行,扶入房讲拜,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

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段、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

然后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

然后掩帐讫。

宫院中即亲随人抱女婿去,已下人家即行出房,参谢诸亲,复就饮酒。

散后。

次日五更,用一卓,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堂展拜,谓之“新妇拜堂”。

次拜尊长亲戚,各有彩段巧作鞋袜等为献,谓之“赏贺”。尊长则复换一匹回之,谓之“答贺”。

婿复参妇家,谓之“拜门”。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复面拜门”,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

酒散,女家具鼓吹从物,迎婿还家,三日,女家送彩段油蜜注:“蜜”误刻“密”。蒸饼,谓之“蜜和油蒸饼”。

其女家来作会,谓之“眗女”。

七日,则取女归,或送彩段头面与之,谓之“洗头”。

一月,则大会相庆,谓之“满月”。自此以后,礼数简矣。

育子

凡孕妇入月,于初一日父母家以银盆,或或彩画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绣或生色帕覆盖之,上插花朵及通草,帖罗五男二女花样,用盘合装,送馒头,谓之“分痛”。

并作眠羊、卧鹿羊、生果实,取其“眠卧”之义。

并牙儿衣物籍等,谓之“催生”。

就蓐分娩讫,人争送粟米炭醋之类。

三日落脐炙。

七日谓之“一腊”。

至满月则生色及绷绣线,贵富家金银犀玉为之,并果子,大展洗儿会。

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

以钗子搅水,谓之“搅盆”。

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

盆中枣子直立者,妇人争取食之,以为生男之征。

浴儿毕,落胎发,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

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蒣”。

至来岁生日,谓之“周蒣”,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研、筭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蒣”。

此小儿之盛礼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东京梦华录-卷五-译文

民俗

所有卖饮食的人,都把盘子、碗、杯等器皿装饰得新鲜干净,车上挂着动听的装饰,制作得既奇特又可爱,食物的味道调和,不敢马虎草率。

卖药和算卦的人,也都穿着正式的衣帽。

至于乞丐,也有一定的规矩。稍微有些懈怠,就会被众人不容。

士农工商等各行各业的人,他们的服装各有特色,不敢越出自己的本行。

比如香铺的工人,就戴着帽子穿着背心;当铺的掌事,就穿着黑色衣服和带子,但不戴帽子等。

街市上的行人,一看就能认出他们是做什么的。

如果有人看到外地人来京受到欺凌,众人一定会保护他们。

或者看到有人被军铺收押,发生争斗,他们会挺身而出劝解,有人甚至愿意陪酒食檐官来帮助解救,也毫不畏惧。

如果有新来的人住在附近,邻居们会互相借东西用,献上茶水,指引他们买卖等。

还有提着茶瓶的人,每天邻里之间互相送茶,询问彼此的情况。

所有有喜庆或丧事的人家,都会有很多客人。

那些正派的酒店,看到脚店的人来买酒,即使只买三两次,也敢借给他们二三百两银子。

甚至贫穷人家到店里买酒,也会用银器来盛酒。

有通宵饮酒的,第二天再来取。

所有的妓院也只从酒店叫酒,银器的供应也是这样。

他们的豪爽和宽容,在天下是无与伦比的。

因为这里人口众多,增加十几万人也不会显得多,减少一点也感觉不到。

这里就像花丛酒池,香料山和药海。

还有许多幽静的小街小巷,酒楼歌馆,数以万计,不想一一列举。

京瓦伎艺

自崇、观年间以来,京城瓦肆中的各种技艺:张廷叟擅长《孟子》一书。著名的小唱艺人有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他们是其中的佼佼者。小唱的弟子有张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团等。教坊解散后,他们继续练习:张翠盖、张成弟子、薛子大、薛子小、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称心等。杂剧表演者有杖头傀儡任小三,每天五更开始表演小杂剧,晚了就看不到了。悬丝傀儡由张金线表演。李外宁擅长药发傀儡。张臻妙、温奴哥、真个强、没勃脐、小掉刀,擅长筋骨上的杂技。浑身眼、李宗正、张哥、球杖锡弄。孙宽、孙十五、曾无党、高恕、李孝详擅长讲史。李訸、杨中立、张十一、徐明、赵世亨、贾九擅长小说。王颜喜、盖中宝、刘名广擅长散乐。张真奴擅长舞旋。杨望京擅长小儿相扑、杂剧、掉刀、蛮牌。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六弄擅长影戏。丁仪、瘦吉等擅长弄乔影戏。刘百禽擅长弄蚁。孔三传、耍秀才擅长诸宫调。毛详、霍伯丑擅长商谜。吴八儿擅长合生。张山人擅长说诨话。刘乔、河北子、帛遂、胡牛儿、达眼五、重明乔、骆驼儿、李敦等擅长杂班。还有孙三神鬼。霍四究擅长说《三分》。尹常卖擅长《五代史》。文八娘擅长叫果子。其他技艺多得数不清。

不论风雨寒暑,各种表演的棚子,每天都有人来看。

教坊钧容直,每逢十天的休息日,也会演奏音乐,允许人们观看。

每当内宴前一个月,教坊会召集弟子和小孩子们,练习队舞,准备杂剧等节目。

娶妇

(此处原文未提供,无法翻译)

娶媳妇的时候,首先要写一份帖子,双方家长同意后,再写一份详细的帖子,列出三代人的名字和姓氏,讨论亲人的服饰、田产、官职等事情。

接下来,男方会送一些酒,用绳子绑住酒瓶,瓶子上装饰有大红花八朵、彩色的罗绢或者银饰八枚,再用红纸绑在屋檐上,这叫做‘缴檐红’,送给女方。

女方会用两个淡水瓶、三到五条活鱼、一双筷子,都放在原来的酒瓶里,这叫做‘回鱼箸’。有时候会先给一些小聘礼或者大聘礼,或者双方见面看看是否合适。如果合适,男方亲人或者婆婆去女方家看中,就会用钗子插在冠中,这叫做‘插钗子’;如果不合适,就会留下一两段彩带,作为安慰,那么这门亲事就黄了。

媒人分几个等级,上等的戴盖头,穿紫色的背心,说官亲宫院的恩泽;中等的戴冠子,黄包髻背心,或者只系裙子手,拿着青凉伞,通常是两人一起。

定亲后,第二天就等媒人传话。遇到节日,就会用节日的物品、头面、羊酒等追到女方家,根据女方家的贫富程度。

女方家也会回送一些巧作之类的礼物。接下来是下财礼,然后报告成婚的日期。

过大礼的前一天或者当天早上,男方会送催妆冠帔花粉,女方家会回送公裳花幞头等。

前一天女方家会先来挂帐,布置房间,这叫做‘铺房’。女方家的人会有茶酒利市等。

迎娶那天,男方会用车子或者花檐子发迎客引到女方家门,女方家会招待迎客,给他们彩段,作乐催妆上车檐,随从的人不愿意起,就炒咬利市,这叫做‘起檐子’,然后才出发。

迎客先回到男方家门,随从的人和男方家人会乞求利市钱物花红等,这叫做‘拦门’。

新娘下车后,有阴阳人拿着斗,里面装着谷豆、钱果、草节等,对着门撒,孩子们争着捡,这叫做‘撒谷豆’,俗语说可以驱除青羊等杀神。

新娘下车檐,踩着青布条或者毡席,不能踩地,一个人拿着镜子倒行,引导新娘跨过鞍马和秤,进门,在一间屋子的中间挂上帐,这叫做‘坐虚帐’;或者直接进入房间,坐在床上,也叫做‘坐富贵’。

送女客的人,喝完三杯酒就退下,这叫做‘走送’。

客人们喝完三杯酒后,新郎会穿上公裳花胜,在中堂升一张床,上面放一把椅子,这叫做‘高坐’,先请媒人喝一杯,然后是姨娘或者妗娘,各自喝一杯;接着是丈母娘请,然后才坐下。

新郎家的门额上用彩带挂一段,碎裂其下,横着挂起来,新郎进房后,大家争着扯下小片,这叫做‘利市缴门红’。

新郎在床前请新娘出来,两家各拿出彩带,绑成一个同心结,这叫做‘牵巾’,新郎挂在笏上,新娘搭在手上,新郎倒行出来,面对面,到家里庙前参拜完毕,新娘再倒行,扶入房中讲拜,男女双方争着先后对拜完毕,就在床上,新娘向左,新郎向右坐,妇女们用金钱彩果散掷,这叫做‘撒帐’。

新郎左边,新娘右边,留下少许头发,两家拿出布匹、钗子、木梳、头簪等,这叫做‘合髻’。

然后用两杯酒以彩带连接,互相喝一杯,这叫做‘交杯酒’。喝完后扔掉酒杯,把花冠子也放在床下,酒杯一仰一合,俗语说‘大吉’,大家都祝贺。

然后盖上帐子。

宫院中的人会抱新郎去,下面的家庭就会出房,向亲戚们道谢,然后再喝酒。

散场后,第二天五更,用一张桌子,上面放镜台和镜子,对着堂屋展拜,这叫做‘新妇拜堂’。

然后拜见尊长亲戚,每人都有彩段、巧作、鞋袜等作为礼物,这叫做‘赏贺’。尊长们会回送一匹布作为答谢,这叫做‘答贺’。

新郎再去女方家,这叫做‘拜门’。如果有钱有势,第二天就去,这叫做‘复面拜门’,否则,三天或者七天都可以,赏贺的礼节也和女方家一样。

酒席结束后,女方家会准备鼓乐和随从,迎接新郎回家,三天后,女方家会送彩段、油蜜、蒸饼等,这叫做‘蜜和油蒸饼’。女方家的人来聚会,这叫做‘眗女’。

七天,就把新娘接回家,或者送彩段、头面给她,这叫做‘洗头’。

一个月,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这叫做‘满月’。从那以后,礼节就简单多了。

孕妇怀孕后,在第一个月的第一天,父母家用银盆或者彩画盆,装一束粟秆,上面用锦绣或者彩色的手帕覆盖,上面插上花朵和通草,贴上五男二女的花样,用盘子装好,送馒头,这叫做‘分痛’。

还会做眠羊、卧鹿、生果实,取其‘眠卧’的意义。还有婴儿的衣物、清单等,这叫做‘催生’。

分娩后,人们争着送粟米、炭醋等。

第三天进行落脐炙。

七天叫做‘一腊’。

满月时,会有彩色的布料和绣线,富贵人家会用金银犀玉制作,还有果子,举行洗儿会。亲戚朋友们聚集一堂,在盆中煎香汤,下面放果子、彩钱、葱蒜等,用几丈彩带绕起来,这叫做‘围盆’。

用钗子搅水,这叫做‘搅盆’。观看的人各自往水中撒钱,这叫做‘添盆’。

盆中枣子直立的人,妇女们会争着吃,认为是生男孩的征兆。

洗完孩子后,剪掉胎发,向在座的客人表示感谢,抱着婴儿进入别人的房间,这叫做‘移窠’。

孩子出生一百天,会举行聚会,这叫做‘百蒣’。

到来年的生日,这叫做‘周蒣’,在地上摆放盘子、碗、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算盘等日常用品,观察孩子先拿什么,作为征兆,这叫做‘试蒣’。

这是小孩子的盛大礼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东京梦华录-卷五-注解

民俗:指民间风俗,即民间长期形成的、约定俗成的风尚、习惯、节日、礼仪等。

饮食:指食物和饮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烹饪技术、饮食礼仪、饮食哲学等。

冠带:古代士人、官员的冠帽和腰带,这里指卖药卖卦的人也按照这一服饰规范。

乞丐:指无固定职业、生活无保障的人,在中国古代,乞丐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规范。

士农工商:古代中国的四大社会阶层,士指士人,农指农民,工指工匠,商指商人。

人情高谊:指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道义。

吉凶:指吉祥和凶险,常用于指代人生的大事,如婚丧嫁娶。

京瓦伎艺:指古代北京瓦肆中的各种技艺表演,瓦肆是古代市井文化的一部分。

般杂剧:指杂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形式,以滑稽、讽刺为主。

傀儡:指用竹木、布料等制成的可以操纵的玩偶,用于表演。

筋骨上索杂手伎:指以筋骨和手脚的技巧为表演手段的杂技。

影戏:指古代的一种用纸剪成的人物形象,通过灯光投影在幕布上表演的戏剧形式。

诸宫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以说唱为主,间以吟咏。

商谜:指古代的一种以谜语形式进行的商业广告活动。

合生:指古代的一种曲艺形式,以说唱为主,有时加入杂技。

诨话:指幽默风趣的话语。

杂班:指各种杂技表演的班子。

娶妇:指男子迎娶女子为妻,是中国古代婚姻的一种形式。

娶媳妇:指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进行婚礼的过程。

帖子:古代结婚时男方给女方发的文书,上面写有双方同意结婚的意愿。

细帖子:比帖子更详细的文书,上面记录了双方三代人的名字、亲人关系、田产、官职等信息。

名讳:指人的名字,古代认为名字中包含着人的命运和性格。

服亲:指家族中的亲人,包括直系和旁系亲属。

田产:指土地和财产。

官职:指官府中的职位。

檐许口酒:指在女方家门前摆放酒席,表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

络:指用来装酒瓶的篮子。

大花八朵:指八朵大花。

罗绢生色:指用罗绢制成的彩色装饰。

银胜八枚:指八枚银制的装饰品。

缴檐红:指用彩带装饰檐头,表示喜庆。

回鱼箸:指女方回赠给男方淡水鱼和筷子,表示双方婚姻的和谐。

小定、大定:指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彩礼,小定是指初次彩礼,大定是指最终彩礼。

插钗子:指女方接受男方求婚,用钗子插在发髻中。

媒人:指介绍双方结婚的人。

盖头:指古代女子出嫁时戴的头饰,遮住面部。

冠子:指古代女子戴的头饰。

背子:指古代女子穿的上衣。

青凉伞儿:指一种带有青色凉意的伞。

旦望:指第二天。

节序:指节日或季节。

节物:指节日时的礼物。

头面:指古代女子戴的首饰。

羊酒:指羊和酒。

巧作:指手工艺品。

财礼:指结婚时男方给女方的彩礼。

成结日子:指确定结婚的具体日期。

大礼:指结婚前最后一次的彩礼。

催妆冠帔花粉:指催促女方准备嫁妆的物品。

公裳花幞头:指男方的礼服和头饰。

铺房:指女方准备婚房。

利市:指吉祥的财物。

撒谷豆:指用谷豆撒在新娘脚下,寓意驱邪避凶。

坐虚帐:指新娘在室内挂起的帐篷,寓意躲避恶灵。

坐富贵:指新娘直接坐在床上,寓意富贵吉祥。

走送:指女方送嫁妆时快速离开。

牵巾:指男女双方用彩带绑在一起,寓意夫妻同心。

笏:指古代官员携带的玉片,用于记录事务。

利市缴门红:指新郎进入女方家门时,众人争夺彩带,寓意吉祥。

合髻:指男女双方交换头发,寓意夫妻一体。

交杯酒:指男女双方共同喝一杯酒,寓意婚姻美满。

新妇拜堂:指新娘在婚礼上拜堂。

赏贺:指亲朋好友给新人的礼物。

答贺:指新人对赏贺的回礼。

拜门:指新郎去女方家拜访。

复面拜门:指新郎再次去女方家拜访。

蜜和油蒸饼:指一种用蜜和油制成的蒸饼。

眗女:指女方来男方家做客。

洗头:指新娘洗头。

满月:指婴儿出生满一个月。

分痛:指孕妇分娩时,家人送的祝福食品。

眠羊、卧鹿:指象征吉祥的动物。

催生:指孕妇分娩前,家人准备的祝福物品。

落脐炙:指婴儿出生后,进行的一种仪式。

一腊:指婴儿出生后第七天。

洗儿会:指婴儿出生后,家人举办的庆祝活动。

围盆:指用彩带围起来的盆。

搅盆:指用钗子搅动盆中的水。

添盆:指观者在水中撒钱。

移窠:指婴儿出生后,将婴儿抱到其他房间。

百蒣:指婴儿出生一百天。

周蒣:指婴儿一周岁生日。

试蒣:指婴儿周岁时,进行的预测未来命运的仪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东京梦华录-卷五-评注

古文内容描述了中国古代婚姻习俗和生育礼仪的详细过程,以下是对其逐行的专业赏析。

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序三代名讳,议亲人有服亲田产官职之类。

这段描述了古代婚姻的正式性和程序性。起草帖子是婚姻程序的开始,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规范。序三代名讳、议亲人田产官职等,反映了家族观念在婚姻中的重要性。

次檐许口酒,以络盛酒瓶,装以大花八朵、罗绢生色或银胜八枚,又以花红缴檐上,谓之“缴檐红”,与女家。

这里描绘了婚姻仪式中的细节,如用酒瓶装酒,装饰以花和彩带,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喜庆和仪式感。

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鱼三五个,箸一双,悉送在元酒瓶内,谓之“回鱼箸”。

这一行为体现了古代婚姻中的互赠礼物习俗,淡水、活鱼、箸等物品寓意吉祥,也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的敬畏。

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妇与不相。

这一句说明了婚姻过程中的订婚和相亲环节,体现了古代婚姻的慎重。

若相媳妇,即男家亲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钗子插冠中,谓之“插钗子”;或不入意,即留一两端彩段,与之压惊,则此亲不谐矣。

插钗子是古代婚姻中的一种仪式,表示对媳妇的认可。如果不满意,则留下彩段以示拒绝,反映了古代婚姻的果断。

其媒人有数等,上等戴盖头,着紫背子,说官亲宫院恩泽;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青凉伞儿,皆两人同行。

这段描述了古代媒人的等级和服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中介人的尊重。

下定了,即旦望媒人传语。

下定了意味着婚姻正式确定,媒人传语则是通知双方,体现了古代婚姻的正式性。

遇节序,即以节物头面羊酒之类追女家,随家丰俭。

这段描述了古代婚姻中的节日礼物习俗,体现了古代人对节日的重视。

女家多回巧作之类。

女家回赠巧作,体现了古代婚姻中的互赠礼物习俗。

次下财礼,次报成结日子。

财礼和报成结日子是婚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体现了古代婚姻的实用性。

次过大礼,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妆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头之类。

过大礼是婚姻仪式的高潮,催妆和回赠服饰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奢华。

前一日女家先来挂帐,铺设房卧,谓之“铺房”。

铺房是婚礼前的准备工作,体现了古代婚礼的细致。

女家亲人有茶酒利市之类。

茶酒利市是婚礼中的礼物,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喜庆。

至迎娶日,儿家以车子或花檐子发迎客引至女家门,女家管待迎客,与之彩段,作乐催妆上车檐。

这段描述了迎娶仪式的细节,体现了古代婚礼的隆重。

从人未肯起,炒咬利市,谓之“起檐子”,与了然后行。

起檐子是迎娶仪式中的一个小环节,体现了古代婚礼的趣味性。

迎客先回至儿家门,从人及儿家人乞觅利市钱物花红等,谓之“拦门”。

拦门是迎娶仪式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喜庆。

新妇下车子,有阴阳人执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咒祝,望门而撒,小儿辈争拾之,谓之“撒谷豆”,俗云厌青羊等杀神也。

撒谷豆是婚礼仪式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婚礼的神秘和吉祥。

新人下车檐,踏青布条或毡席,不得踏地,一人捧镜倒行,引新人跨鞍蓦草及秤上过,入门。

这段描述了新人的入门仪式,体现了古代婚礼的规范和仪式感。

于一室内当中悬帐,谓之“坐虚帐”;或只径入房中,坐于床上,亦谓之“坐富贵”。

坐虚帐和坐富贵是婚礼仪式中的环节,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吉祥。

其送女客,急三盏而退,谓之“走送”。

走送是婚礼仪式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婚礼的迅速。

众客就筵三杯之后,婿具公裳花胜簇面,于中堂升一榻,上置椅子,谓之“高坐”,先媒氏请,次姨氏或妗氏请,各斟一杯饮之;次丈母请,方下坐。

这段描述了婚礼中的宴席和座位安排,体现了古代婚礼的规范。

新人门额,用彩一段,碎裂其下,横抹挂之,婿入房,即众争扯小片而去,谓之“利市缴门红”。

利市缴门红是婚礼仪式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喜庆。

婿于床前请新妇出,二家各出彩段,绾一同心,谓之“牵巾”,男挂于笏,女搭于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至家庙前参拜毕,女复倒行,扶入房讲拜。

牵巾和参拜是婚礼仪式中的重要环节,体现了古代婚礼的规范和仪式感。

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

撒帐是婚礼仪式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喜庆。

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段、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

合髻是婚礼仪式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婚礼的规范。

然后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

交杯酒是婚礼仪式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喜庆。

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

这段描述了交杯酒的仪式和寓意,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吉祥。

然后掩帐讫。

掩帐是婚礼仪式中的一个环节,标志着婚礼的结束。

宫院中即亲随人抱女婿去,已下人家即行出房,参谢诸亲,复就饮酒。

这段描述了婚礼后的庆祝活动,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喜庆。

散后。次日五更,用一卓,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堂展拜,谓之“新妇拜堂”。

新妇拜堂是婚礼后的仪式,体现了古代婚礼的规范。

次拜尊长亲戚,各有彩段巧作鞋袜等为献,谓之“赏贺”。

赏贺是婚礼后的庆祝活动,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喜庆。

尊长则复换一匹回之,谓之“答贺”。

答贺是婚礼后的回礼,体现了古代婚礼的互赠礼物习俗。

婿复参妇家,谓之“拜门”。

拜门是婚礼后的仪式,体现了古代婚礼的规范。

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复面拜门”,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

复面拜门是婚礼后的仪式,体现了古代婚礼的规范。

酒散,女家具鼓吹从物,迎婿还家,三日,女家送彩段油蜜蒸饼,其女家来作会,谓之“眗女”。

这段描述了婚礼后的庆祝活动,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喜庆。

七日,则取女归,或送彩段头面与之,谓之“洗头”。

洗头是婚礼后的仪式,体现了古代婚礼的规范。

一月,则大会相庆,谓之“满月”。

满月是婚礼后的庆祝活动,体现了古代婚礼的喜庆。

自此以后,礼数简矣。

这段描述了婚礼后的简化礼仪,体现了古代婚礼的逐渐简化。

育子部分描述了古代生育礼仪,以下是对其逐行的专业赏析。

凡孕妇入月,于初一日父母家以银盆,或或彩画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绣或生色帕覆盖之,上插花朵及通草,帖罗五男二女花样,用盘合装,送馒头,谓之“分痛”。

这段描述了古代孕妇入月的仪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育的重视。

并作眠羊、卧鹿羊、生果实,取其“眠卧”之义。

这段描述了古代生育礼仪中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的敬畏。

并牙儿衣物籍等,谓之“催生”。

催生是古代生育礼仪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育的重视。

就蓐分娩讫,人争送粟米炭醋之类。

这段描述了分娩后的庆祝活动,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育的重视。

三日落脐炙。

落脐炙是古代生育礼仪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育的重视。

七日谓之“一腊”。

一腊是古代生育礼仪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育的重视。

至满月则生色及绷绣线,贵富家金银犀玉为之,并果子,大展洗儿会。

这段描述了满月时的庆祝活动,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育的重视。

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

围盆是古代生育礼仪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育的重视。

以钗子搅水,谓之“搅盆”。

搅盆是古代生育礼仪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育的重视。

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

添盆是古代生育礼仪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育的重视。

盆中枣子直立者,妇人争取食之,以为生男之征。

这段描述了生育礼仪中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的敬畏。

浴儿毕,落胎发,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

移窠是古代生育礼仪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育的重视。

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蒣”。

百蒣是古代生育礼仪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育的重视。

至来岁生日,谓之“周蒣”,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研、筭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蒣”。

试蒣是古代生育礼仪中的一个环节,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育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东京梦华录-卷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95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