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弟子规-余力学文

作者: 李毓秀(约明代),是清代儒家学者,他以《弟子规》著称。李毓秀的教育理念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对年轻一代的品德培养和行为规范的指导。《弟子规》一书承继了儒家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一种针对儿童的行为规范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弟子规》是一部适用于儿童启蒙教育的儒家经典,书中详细列举了儿童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内容包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学习勤奋等方面,强调了儒家文化中关于“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李毓秀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应如何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等道德准则。全书简短而有力,主要通过诗句形式帮助儿童记忆,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教材。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接受儒家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为其一生的品德修养打下坚实基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

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

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弟子规-余力学文-译文

不亲自去实践,只是空学书本上的知识。长久地沉溺于浮华,最终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

只亲自去实践,却不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只听自己的见解,就会对真正的道理产生误解。

读书的方法,有三个要点。心、眼、口,都要做到。

正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要羡慕另一本书。这本书还没读完,就不要去翻另一本。

读书时,宽限时间,但要用功紧凑。功夫下到了,原来堵塞的地方就会通畅。

心中有了疑问,就随时记录下来。向别人请教,寻求确切的含义。

房间要整洁,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和书架要干净整洁。

如果磨墨时墨迹偏了,说明心不端正。写字不认真,说明内心先有疾病。

摆放书籍要有固定的位置。读完了,要放回原处。

即使有急事,也要把书卷整齐地收好。如果书籍有破损,要及时修补。

不是圣贤的书籍,就不要去看。这会蒙蔽你的智慧,损害你的心志。

不要自暴自弃,也不要自我放弃。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弟子规-余力学文-注解

力行:指亲身实践,努力行动。

学文:指学习文学、文化知识。

浮华:指华而不实,缺乏实质内容。

任己见:指只相信自己的看法,不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昧理真:指不明事理,不能分辨是非。

读书法:指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三到:指心到、眼到、口到,即读书时要全神贯注。

信皆要:指读书时要诚信,即要相信书中的内容。

慕彼:指羡慕别人。

滞塞通:指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通过努力可以克服。

随札记:指随时记录自己的疑问。

确义:指确切的意义或解释。

房室清:指居住的环境要干净整洁。

墙壁净:指墙壁要保持清洁。

几案洁:指书桌要保持清洁。

笔砚正:指书写工具要摆放整齐。

墨磨偏:指书写时墨迹不均匀。

心不端:指心态不端正。

字不敬:指书写时不尊重文字。

心先病:指心态不端正会导致精神上的疾病。

列典籍:指摆放书籍。

定处:指固定的位置。

卷束齐:指书籍整理整齐。

屏勿视:指不要看那些非圣贤之书。

蔽聪明:指遮蔽了智慧。

坏心志:指损害了心志。

自暴:指自我暴露,这里指自我贬低。

自弃:指自我放弃。

驯致:指通过修养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弟子规-余力学文-评注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此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不力行’指的是不付诸实践,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但学文’则指过分追求文学知识的积累。‘长浮华’意味着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人的精神空虚,缺乏实际能力。‘成何人’则是对这种行为的否定,表达了如果一个人只是空谈理论而不付诸实践,那么他将无法成为一个有用之才的观点。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此句则批判了只注重实践而忽视理论学习的行为。‘但力行’指的是过分强调实践,忽视理论指导。‘任己见’意味着这种做法容易让人陷入主观臆断,无法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昧理真’则表示这种做法会导致人失去对真理的追求,陷入盲目。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此句提出了读书的方法,即‘三到’。‘心到’是指读书时要全神贯注,用心去理解。‘眼到’则是指要仔细阅读,不遗漏任何细节。‘口到’则是指要将所读内容口头复述,加深记忆。‘信皆要’强调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兼备,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此句告诫人们在读书时要专一,不要轻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方读此’表示正在阅读当前的内容,‘勿慕彼’则是指不要去羡慕其他事物。‘此未终,彼勿起’强调在当前内容未读完之前,不要去追求其他。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此句强调了学习要有计划,同时要勤奋努力。‘宽为限’指的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既不过分宽松,也不过分紧张。‘紧用功’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集中精力,勤奋努力。‘工夫到’意味着只要努力,就能克服困难,‘滞塞通’则表示最终会取得成功。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此句讲述了遇到疑问时的处理方法。‘心有疑’表示心中存有疑问,‘随札记’则是指将疑问记录下来。‘就人问’是指向他人请教,‘求确义’则是指寻求正确的解释。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此句强调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都表示学习环境要整洁有序,这样才能有利于学习。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此句从书法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做事情要专注。‘墨磨偏’指的是书法时墨水分布不均,‘心不端’则表示心态不端正。‘字不敬’指的是书写不认真,‘心先病’则表示心态会先出现问题。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此句讲述了读书时的习惯。‘列典籍’指的是整理书籍,‘有定处’则是指要有固定的位置。‘读看毕’表示阅读完毕,‘还原处’则是指将书籍放回原位。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此句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虽有急’表示即使有紧急的事情,也要保持书卷整齐。‘卷束齐’则是指书籍要整齐摆放。‘有缺坏’指的是书籍有损坏,‘就补之’则是指要及时修补。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此句告诫人们要远离非圣人之书。‘非圣书’指的是非经典书籍,‘屏勿视’则是指要避免阅读。‘蔽聪明’、‘坏心志’则表示阅读这些书籍会蒙蔽人的智慧,损害人的意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此句鼓励人们要有自信,不要自我放弃。‘勿自暴’、‘勿自弃’表示不要自我贬低。‘圣与贤’则是指圣人和贤人,‘可驯致’则表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弟子规-余力学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93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