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基(公元1311年-1375年),字君实,号永叔,元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命理学家。刘基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在军事和政治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命理学的先驱之一。他的《滴天髓阐微》被誉为命理学的重要著作,对后来的命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滴天髓阐微》是刘基对易经八字命理学的系统总结,书中阐述了天干地支、五行八字、命局格局等命理学的核心内容。刘基通过对命理学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命、运、财、婚”等多方面的预测理论。他认为人的命运不仅受到天时地利的影响,还与个人的修养、行为及内在心态紧密相连。《滴天髓阐微》分析了如何通过八字判断一个人一生的运势,并提出了如何改变命运、趋利避害的策略。此书的内容深奥且高深,是命理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至今仍为学者和命理爱好者所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滴天髓阐微-序-序-原文
命理之学,玄虚难际,概易经之学,划为三家,一连山,二归藏,三周易。
周易者,一曰数,二曰理。两相互驳,纷纭之至。古今通解之达人少矣。
古之求易数者,此书可见一斑哉。
连山易、归藏易今已失传,民间相命之术,实缘于此二易也。
此书虽云命理之学,然言简意长,易数之旨也。
此书为命学家推崇备至,相传为京国撰,刘诚意注。
道光间,士人任铁樵探研数十载,增注阐微,分篇诠释。
并以时人命造,实例验证。
时人争相以为蓝本,探究天地陰陽,测算五行八字,卜问祸福吉凶。
惜失传百余年,未能传播,民国年间,始现浙江海宁陈氏手抄秘本,得以复生,本书电子版以此为模本。
录之载之,束之待君。
“出门要向天涯游,何事裙钗恣意留。不管白雪与明月,任君策马朝天阙.”
夫不欲合而遇合,不欲生而遇生,皆有情而反无情,如裙钗之留不去也。
明人诗曰: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义理之意淡辞甘,欲辨欲阻,至远无穷,此之谓也。
是为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滴天髓阐微-序-序-译文
命理之学,玄虚难际,概易经之学,划为三家,一连山,二归藏,三周易。周易者,一曰数,二曰理。两相互驳,纷纭之至。古今通解之达人少矣。
研究易数的古人,这本书可以窥见一斑。
连山易、归藏易现在已经失传,民间的相命之术,实际上源于这两部易。
这本书虽然说是命理之学,但是言辞简练而意义深远,揭示了易数的精髓。
这本书被命理学家极度推崇,相传是京国人所撰,刘诚意所注解。道光年间,有位名叫任铁樵的士人研究了数十年,增加了注释并阐发了微言大义,分篇进行了诠释。他还用当时人的命造作为实例进行验证。当时的人们争相以这本书为学习的基础,研究天地阴阳,计算五行八字,预测祸福吉凶。遗憾的是,这本书失传了一百多年,未能广泛传播。民国年间,浙江海宁的陈氏家族手抄的秘本才使得这本书得以重见天日,本书的电子版就是以此为蓝本。记录下来,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
‘出门要向天涯游,何事裙钗恣意留。不管白雪与明月,任君策马朝天阙。’
不想合却遇到了合,不想生却遇到了生,都是有情感却表现出无情的,就像裙钗不愿离去一样。
明人的一首诗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义理之意淡辞甘,欲辨欲阻,至远无穷’,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这就是序言的内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滴天髓阐微-序-序-注解
命理之学:指研究人的命运、吉凶祸福的学问,包括占卜、相术、风水等。
玄虚难际:形容深奥而难以理解。
易经: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六十四卦,用以预测未来和指导人生。
一连山:《连山易》是《易经》的早期版本之一,已失传。
二归藏:《归藏易》是《易经》的早期版本之一,已失传。
三周易:指《周易》,是《易经》的成熟版本。
数:在《周易》中,数指的是卦象的排列组合,用以象征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理:在《周易》中,理指的是卦象所蕴含的哲学和道德原则。
纷纭之至:形容事物繁多,意见不一。
易数:《周易》中的数术,包括八卦、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及其象征意义。
达人: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人。
连山易、归藏易:这两种易学版本已经失传,但在民间相命之术中仍有影响。
命学家:研究命理之学的学者。
京国:指古代的京城,此处可能指北京。
刘诚意:可能是古代某位命理学家或注解《周易》的学者。
道光间:指清朝道光年间,即1821年至1850年。
任铁樵:可能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位学者。
陰陽: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指自然界中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的现象。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认为它们是构成世界的基础。
八字:指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用以推算人的命运。
祸福吉凶:指人生的吉凶祸福,是命理学家研究的主要内容。
民国年间:指中华民国时期,即1912年至1949年。
海宁陈氏:指浙江海宁的一个家族,可能是指该家族的手抄秘本。
策马朝天阙:形容骑马前往朝廷,意指追求功名或进入朝廷。
闲坐小窗读周易:指闲暇时坐在小窗前阅读《周易》,表示对《周易》的热爱和深入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滴天髓阐微-序-序-评注
命理之学,玄虚难际,概易经之学,划为三家,一连山,二归藏,三周易。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命理之学的深奥与神秘,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流派众多。其中,连山、归藏、周易为三大流派,各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周易者,一曰数,二曰理。两相互驳,纷纭之至。古今通解之达人少矣。
周易的核心思想包括数和理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形成了周易独特的理论体系。然而,这种理论体系又极为复杂,能够深入理解的人寥寥无几。
古之求易数者,此书可见一斑哉。
这句话说明,古人在研究易数的过程中,本书可以作为参考,从中窥见易数的精髓。
连山易、归藏易今已失传,民间相命之术,实缘于此二易也。
连山易和归藏易作为古代易学的两大流派,现在已经失传。而民间流行的相命之术,实际上就是源于这两大流派。
此书虽云命理之学,然言简意长,易数之旨也。
本书虽然被称为命理之学,但其言辞简练,意蕴深远,充分体现了易数的核心思想。
此书为命学家推崇备至,相传为京国撰,刘诚意注。
本书在命学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相传是由京国撰写,刘诚意注释。
道光间,士人任铁樵探研数十载,增注阐微,分篇诠释。
道光年间,士人任铁樵深入研究本书数十载,增加了注释,对书中的深奥之处进行了阐释,并按照篇章进行了诠释。
并以时人命造,实例验证。
任铁樵还以当时人们的命理实例进行验证,使本书的理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时人争相以为蓝本,探究天地陰陽,测算五行八字,卜问祸福吉凶。
当时的人们纷纷将本书作为学习的蓝本,通过探究天地阴阳、测算五行八字、卜问祸福吉凶等方式,来预测人生。
惜失传百余年,未能传播,民国年间,始现浙江海宁陈氏手抄秘本,得以复生,本书电子版以此为模本。
遗憾的是,本书失传了一百多年,未能广泛传播。直到民国年间,浙江海宁陈氏手抄的秘本被发现,本书才得以重见天日,电子版也是以此为模本。
录之载之,束之待君。
这句话意味着,本书的内容被记录下来,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和传承。
“出门要向天涯游,何事裙钗恣意留。不管白雪与明月,任君策马朝天阙.”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诗,表达了人生要勇往直前,不要被世俗的束缚所困扰。
夫不欲合而遇合,不欲生而遇生,皆有情而反无情,如裙钗之留不去也。
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诗中的意境,指出人生中的相遇和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应该强求。
明人诗曰: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阅读周易时的投入和专注,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义理之意淡辞甘,欲辨欲阻,至远无穷,此之谓也。
这句话强调了周易的义理深远,言辞平淡却意蕴丰富,想要深入理解却往往受到阻碍,这正是周易的魅力所在。
是为序。
这句话是序文的结束,意味着对周易的赞美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