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基(公元1311年-1375年),字君实,号永叔,元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命理学家。刘基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在军事和政治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命理学的先驱之一。他的《滴天髓阐微》被誉为命理学的重要著作,对后来的命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滴天髓阐微》是刘基对易经八字命理学的系统总结,书中阐述了天干地支、五行八字、命局格局等命理学的核心内容。刘基通过对命理学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命、运、财、婚”等多方面的预测理论。他认为人的命运不仅受到天时地利的影响,还与个人的修养、行为及内在心态紧密相连。《滴天髓阐微》分析了如何通过八字判断一个人一生的运势,并提出了如何改变命运、趋利避害的策略。此书的内容深奥且高深,是命理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至今仍为学者和命理爱好者所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滴天髓阐微-上篇-生时-原文
生时乃归宿之地,譬之墓也,人元为用事之神,墓之定方也,不可以不辨。
【原注】子时生人,前三刻,三分壬水用事;后四刻,七分癸水用事。评其与寅月生人,戊土用事何如,丙火用事何如,甲木用事何如,局所用之神,与壬水用事者何如,癸水用事者何如,穷其浅深如坟墓之定方道,斯可以断人之祸福。
至同年同月同日而百人各一应者,当究其时之先后,又论山川之异,世德之殊,十有九验,其有一验者,不过此则有官,彼则子多,此则多财,彼则妻美,为人异耳。
夫山川之异不惟东西南北,迥乎不同者,宜辨之,即一邑一家,而风声气习,不能一律也。
世德之殊,不惟富贵贫贱,绝乎不侔得者宜辨之,即同门共户,而善恶邪正,不能尽齐也。
学者察此,可以知其与替矣。
【任氏曰】:
子时前三刻三分壬水用事者,乃亥中余气,即所谓夜子时也,如大雪十日前壬水用事之谓也。
余时亦有前后用事,须从司令一例而推。
如生时用事,与月令人元用事相附,是日主之所喜者,加倍兴隆;是日主之所忌者,必增凶祸。
生时之美恶,譬坟墓之穴道;人地之用事,如坟墓之朝向。
不可以不辨。
谓穴吉向凶,必减其吉;穴凶向吉,必减其凶。
如丙日亥时,亥中壬水,乃丙之煞,得甲木用事,谓穴凶向吉;辛日未时,未中已土,乃辛金之印,得丁火用事,谓穴吉向凶。
理虽如此,然时之不的当者,十有四五;夫时沿有不的,又何能辨其生克乎?
如果时的,纵不究其人元,亦可断其规模矣。
譬如天然之龙,天然之穴,必须天然之向;天然之向,必有天然之水,只要时支不错,则吉凶自验。
然人元用事,到底不比提纲司令之为重也;至于山川之异,世德之殊,因之发福有厚薄,见祸有重轻,而况人品端邪,亦可转移祸福,此又非命之所得而拘者矣。
宜消息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滴天髓阐微-上篇-生时-译文
出生时是人的归宿之地,就像墓地一样,人元是掌管事务的神,决定墓地的方位,这是不能不辨明的事情。
【原注】子时出生的人,前三刻,三分壬水掌管事务;后四刻,七分癸水掌管事务。评价其与寅月出生的人相比,戊土掌管事务如何,丙火掌管事务如何,甲木掌管事务如何,局中所用的神,与壬水掌管事务的相比如何,癸水掌管事务的相比如何,深入探究其深浅,就像坟墓的定方位一样,这样就可以判断人的祸福。至于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百人各有不同的情况,应当研究他们出生时间的先后,再讨论山川的不同,世代的德行差异,十有九是准确的,只有一例不准确,可能是因为这个人有官职,那个人子女多,这个人财富多,那个人妻子美丽,或者是因为人的不同而异。
山川的不同不仅在于东西南北,完全不同,应当分辨清楚,即使是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家庭,风俗习惯也不能完全一样。世代的德行差异,不仅在于富贵贫贱,完全不同,应当分辨清楚,即使是同一个门派同一个家庭,善良邪恶,也不能完全相同。学者观察这些,可以知道他们的兴衰。
【任氏曰】:子时前三刻三分壬水掌管事务的人,是亥时剩下的气息,也就是所谓的夜子时,就像大雪前十天壬水掌管事务一样。其他时间也有前后掌管事务的情况,需要按照司令的例子来推算。比如出生时掌管事务,与月令所用的神相配合,这就是日主所喜欢的,会加倍兴旺;这就是日主所忌讳的,一定会增加凶祸。出生的好坏,就像坟墓的穴位;人地的掌管事务,就像坟墓的朝向。这是不能不辨明的。说穴位好但朝向不好,会减少其好处;穴位不好但朝向好,会减少其坏处。比如丙日亥时,亥时的壬水是丙的煞星,得到甲木掌管事务,就是穴位不好但朝向好;辛日未时,未时的已土是辛金的印,得到丁火掌管事务,就是穴位好但朝向不好。道理虽然如此,但是时间不准确的情况,有十之四五;如果时间不准确,又怎么能分辨出生克呢?如果时间准确,即使不研究人元,也可以判断出大致的格局。比如天然的龙,天然的穴位,必须有天然的朝向;天然的朝向,必须有天然的水,只要时支没有错误,吉凶自然显现。然而人元的掌管事务,终究不如提纲司令重要;至于山川的不同,世代的德行差异,因此福气有厚薄,灾祸有轻重,而且人的品质正邪,也可以转移祸福,这又不是命运所能束缚的。应当谨慎考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滴天髓阐微-上篇-生时-注解
归宿之地:指人死后安息的地方,即墓地。
墓:指坟墓,是安葬死者遗体和骨灰的地方。
人元:在风水学中,指与个人出生时间相匹配的五行元素,如金、木、水、火、土。
用事之神:在风水学中,指在特定时间或地点起主要作用的自然力量或元素。
墓之定方:指坟墓的方位和布局。
子时:古代时间单位,指夜间11点到凌晨1点。
前三刻:指子时的前15分钟。
后四刻:指子时的后25分钟。
壬水:五行中的水之一,代表寒冷、流动等特性。
癸水:五行中的水之二,代表湿润、滋养等特性。
寅月:农历正月,属木。
戊土:五行中的土之一,代表稳重、坚实等特性。
丙火:五行中的火之一,代表热情、光明等特性。
甲木:五行中的木之一,代表生长、发展等特性。
局所用之神:在风水学中,指特定风水布局中起主要作用的元素。
祸福:指人生的吉凶祸福。
山川:指自然山水,风水学中认为山水对人的命运有影响。
世德:指家族的德行和传统。
风声气习:指一个地方或家族的风俗习惯。
善恶邪正:指人的品德和行为,包括善良、邪恶、正直等。
命:指人的命运,风水学中认为可以通过风水来改变命运。
提纲司令:在风水学中,指对风水布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元素或力量。
规模:指人的命运或成就的大小。
消息:指对事物的了解和判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滴天髓阐微-上篇-生时-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风水学领域,探讨了生辰八字与风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分析八字和风水来预测人的命运。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生时乃归宿之地,譬之墓也,人元为用事之神,墓之定方也,不可以不辨。’这句话强调了生辰八字在风水中的重要性,将生辰比作人的归宿之地,即坟墓,而人元则是决定风水吉凶的关键因素,如同坟墓的朝向,不可不加以辨别。
‘子时生人,前三刻,三分壬水用事;后四刻,七分癸水用事。’这里详细说明了子时出生的人,其八字中水元素的分布情况,前三刻为三分壬水,后四刻为七分癸水,为后续的风水分析提供了具体的数据。
‘评其与寅月生人,戊土用事何如,丙火用事何如,甲木用事何如,局所用之神,与壬水用事者何如,癸水用事者何如,穷其浅深如坟墓之定方道,斯可以断人之祸福。’此句中,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时辰出生的人的八字,分析其中五行元素的作用,以此推断人的命运吉凶,如同分析坟墓的方位和朝向来判断吉凶。
‘至同年同月同日而百人各一应者,当究其时之先后,又论山川之异,世德之殊,十有九验,其有一验者,不过此则有官,彼则子多,此则多财,彼则妻美,为人异耳。’这里提到了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尽管有百人,但命运各不相同,强调了时间、地理和家族背景对命运的影响。
‘夫山川之异不惟东西南北,迥乎不同者,宜辨之,即一邑一家,而风声气习,不能一律也。’作者指出,山川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地区,不同家庭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风水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世德之殊,不惟富贵贫贱,绝乎不侔得者宜辨之,即同门共户,而善恶邪正,不能尽齐也。’这句话强调了家族背景和个人的品德对命运的影响,即使是同一家庭,每个人的命运和品德也可能大相径庭。
‘学者察此,可以知其与替矣。’作者建议学者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因素,可以了解命运的变迁。
‘子时前三刻三分壬水用事者,乃亥中余气,即所谓夜子时也,如大雪十日前壬水用事之谓也。’这里进一步解释了子时前三刻的壬水用事,将其与亥中余气和夜子时联系起来。
‘余时亦有前后用事,须从司令一例而推。’作者指出,其他时辰也有前后用事之分,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推断。
‘如生时用事,与月令人元用事相附,是日主之所喜者,加倍兴隆;是日主之所忌者,必增凶祸。’这里说明了生时用事与月令用事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日主的影响。
‘生时之美恶,譬坟墓之穴道;人地之用事,如坟墓之朝向。’作者将生时用事与坟墓的穴道和人地之用事与坟墓的朝向相比较,强调了它们在风水分析中的重要性。
‘谓穴吉向凶,必减其吉;穴凶向吉,必减其凶。’这里说明了穴道和朝向对风水吉凶的影响。
‘如丙日亥时,亥中壬水,乃丙之煞,得甲木用事,谓穴凶向吉;辛日未时,未中已土,乃辛金之印,得丁火用事,谓穴吉向凶。’作者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不同情况下穴道和朝向对风水吉凶的影响。
‘理虽如此,然时之不的当者,十有四五;夫时沿有不的,又何能辨其生克乎?’作者承认,有时时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风水的分析。
‘如果时的,纵不究其人元,亦可断其规模矣。’这里指出,即使不考虑人元的影响,也可以通过时间来大致判断一个人的命运。
‘譬如天然之龙,天然之穴,必须天然之向;天然之向,必有天然之水,只要时支不错,则吉凶自验。’作者通过比喻,说明了时间和地理环境对风水吉凶的影响。
‘然人元用事,到底不比提纲司令之为重也;至于山川之异,世德之殊,因之发福有厚薄,见祸有重轻,而况人品端邪,亦可转移祸福,此又非命之所得而拘者矣。’作者强调了人元、山川和世德对命运的影响,以及个人品德对祸福的转移作用。
‘宜消息之。’最后,作者建议读者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全面了解命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