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大唐西域记-卷六 四国

作者: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翻译家、旅行家和学者。玄奘一生致力于佛教经典的研究与翻译,为佛教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求得佛教经典的真谛,玄奘前往印度,经过多年的艰苦历程,完成了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工作,并留下了大量关于印度及中亚地区的旅行记载。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630年)。

内容简要:《大唐西域记》是玄奘法师在印度和中亚旅行时所撰写的纪实性著作,详细记载了他在印度及沿途地区的风土人情、宗教文化、地理历史等。全书分为三十卷,描述了玄奘前往印度取经的经历,以及途经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情况、风俗习惯、人民生活等。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印度的佛教文化和宗教礼仪,还反映了当时中亚与印度的文化交流、学术传承及社会生活。作为历史性文献,《大唐西域记》不仅是研究古代印度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佛教传播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其详细而生动的旅行记录为后人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佛教的传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大唐西域记-卷六 四国-原文

○室罗伐悉底国

室罗伐悉底国周六千余里。

都城荒颓,疆埸无纪。

宫城故基周二十余里,虽多荒圮,尚有居人。

谷稼丰,气序和。

风俗淳质,笃学好福。

伽蓝数百,圮坏良多,僧徒寡少,学正量部。

天祠百所,外道甚多。

一、胜军王

此则如来在世之时,钵逻犀那恃多王(唐言胜军。旧曰波斯匿,讹略也。)所治国都也。

故宫城内有故基,胜军王殿余址地。

次东不远,有一故基,上建小窣堵波,昔胜军王为如来所建大法堂也。

法堂侧不远,故基上有窣堵波,是佛姨母钵逻阇钵底(唐言生主。旧云波阇波提,讹也。)苾刍尼精舍,胜军王之所建立。

次东窣堵波,是苏达多(唐言善施。旧曰须达,讹也。)故宅也。

二、指鬘舍邪处

善施长者宅侧有大窣堵波,是鸯窭利摩罗(唐言指鬘。旧曰央掘摩罗,讹也。)舍邪之处。

鸯窭利摩罗者,室罗伐悉底之凶人也。

作害生灵,为暴城国,杀人取指,冠首为鬘。

将欲害母,以充指数。

世尊悲愍,方行导化。

遥见世尊,窃自喜曰:

‘我今生天必矣。

先师有教,遗言在兹,害佛杀母,当生梵天。’

谓其母曰:

‘老今且止,先当害彼大沙门。’

寻即仗剑往逆世尊。

如来于是徐行而退,凶人指鬘疾驱不逮。

世尊谓曰:

‘何守鄙志,舍善本,激恶源?’

时指鬘闻诲,悟所行非,因即归命,求入法中,精勤不怠,证罗汉果。

三、逝多林给孤独园

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唐言胜林。旧曰祇陁,讹也。)是给孤独园。

胜军王大臣善施为佛建精舍。

昔为伽蓝,今已荒废。

东门左右各建石柱,高七十余尺,左柱镂轮相于其端,右柱刻牛形于其上,并无忧王之所建也。

室宇倾圮,唯余故基,独一砖室岿然独在,中有佛像。

昔者如来升三十三天,为母说法之后,胜军王闻出爱王刻檀佛像,乃造此像。

善施长者仁而聪敏,积而能散,拯乏济贫,哀孤恤老,时美其德,号给孤独焉。

闻佛功德,深生尊敬,愿建精舍,请佛降临。

世尊命舍利子随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园地爽垲。

寻诣太子,具以情告。

太子戏言:

‘金遍乃卖。’

善施闻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随言布地。

有少未满,太子请留,曰:

‘佛诚良田,宜植善种。’

即于空地,建立精舍。

世尊即之,告阿难曰:

‘园地善施所买,林树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式崇功业。

自今已去,应谓此地为逝多林给孤独园。’

四、如来洗病比丘处

给孤独园东北有窣堵波,是如来洗病苾刍处。

昔如来在世也,有病苾刍含苦独处。

世尊见而问曰:

‘汝何所苦?汝何独居?’

曰:

‘我性疏懒,不耐看病,故今婴疾,无人瞻视。’

如来是时愍而告曰:

‘善男子,我今看汝。’

以手拊摩,病苦皆愈。

扶出户外,更易敷蓐,亲为盥洗,改着新衣。

佛语苾刍:

‘当自勤励。’

闻诲感恩,心悦身豫。

五、舍利弗与目连试神通处及诸佛遗迹

给孤独园西北有小窣堵波,是没特伽罗子运神通力举舍利子衣带不动之处。

昔佛在无热恼池,人天咸集,唯舍利子不时从会。

佛命没特伽罗往召来集。

没特伽罗承命而往,舍利子方补护法衣。

没特伽罗曰:

‘世尊今在无热恼池,命我召尔。’

舍利子曰:

‘且止,须我补竟,与子偕行。’

没特伽罗曰:

‘若不速行,欲运神力,举尔石室至大会所。’

舍利子乃解衣带置地,曰:

‘若举此带,我身或动。’

时没特伽罗运大神通,举带不动,地为之震。

因以神足还诣佛所,见舍利子已在会坐。

没特伽罗俯而叹曰:

‘乃今以知神通之力不如智慧之力矣。’

举带窣堵波侧不远有井,如来在世,汲充佛用。

其侧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中有如来舍利。

经行之迹,说法之处,并树旌表,建窣堵波。

冥祗警卫,灵瑞间起,或鼓天乐,或闻神香,景福之祥,难以备述。

六、伽蓝附近三坑传说

伽蓝后不远,是外道梵志杀淫女以谤佛处。

如来十力无畏,一切种智,人天宗仰,圣贤遵奉。

时诸外道共相议曰:

‘宜行诡诈,众中谤辱。’

乃诱雇淫女,诈为听法,众所知已,密而杀之,埋尸树侧,称怨告王。

王命求访,于逝多园得其尸焉。

是时外道高声唱言:

‘乔答摩大沙门常称戒忍,今私此女,杀而灭口。

既淫既杀,何戒何忍?’

诸天空中随声唱道:

‘外道凶人为此谤耳。’

伽蓝东百余步,有大深坑,是提婆达多欲以毒药害佛,生身陷入地狱处。

提婆达多,(唐言天授。)斛饭王之子也。

精勤十二年,已诵持八万法藏。

后为利故,求学神通,亲近恶友,共相议曰:

‘我相三十,减佛未几;大众围绕,何异如来?’

思惟是已,即事破僧。

舍利子、没特伽罗子奉佛指告,承佛威神,说法诲喻,僧复和合。

提婆达多恶心不舍,以恶毒药置指爪中,欲因作礼,以伤害佛。

方行此谋,自远而来,至于此也,地遂坼焉,生陷地狱。

其南复有大坑,瞿伽梨苾刍毁谤如来,生身陷入地狱。

瞿伽梨陷坑南八百余步,有大深坑,是战遮婆罗门女毁谤如来,生身陷入地狱之处。

佛为人天说诸法要,有外道弟子,遥见世尊,大众恭敬,便自念曰:‘要于今日辱乔答摩,败其善誉,当令我师独擅芳声。’

乃怀系木盂,至给孤独园,于大众中扬声唱曰:‘此说法人与我私通,腹中之子乃释种也。’

邪见者莫不信然,贞固者知为讪谤。

时天帝释欲除疑故,化为白鼠,啮断盂系,系断之声震动大众,凡诸见闻增深喜悦。

众中一人起持木盂,示彼女曰:‘是汝儿耶?’

是时也,地自开坼,全身坠陷,入无间狱,具受其殃。

凡此三坑,洞无涯底,秋夏霖雨,沟池泛溢,而此深坑,尝无水止。

七、影覆精舍

伽蓝东六七十步有一精舍,高六十余尺,中有佛像,东面而坐。

如来在昔于此与诸外道论议。

次东有天祠,量等精舍。

日旦流光,天祠之影不蔽精舍;日将落照,精舍之影遂覆天祠。

影覆精舍东三四里有窣堵波,是尊者舍利子与外道论议处。

初,善施长者买逝多太子园,欲为如来建立精舍,时尊者舍利子随长者而瞻揆,外道六师求角神力,舍利子随事摄化,应物降伏。

其侧精舍前建窣堵波,如来于此摧诸外道,又受毗舍佉母请。

八、毗卢择迦王传说

受请窣堵波南,是毗卢择迦王(旧曰毗流离王,讹也。)兴甲兵诛释种,至此见佛归兵之处。

毗卢择迦王嗣位之后,追怨前辱,兴甲兵,动大众,部署已毕,申命方行。

时有苾刍闻以白佛,世尊于是坐枯树下。

毗卢择迦王遥见世尊,下乘礼敬,退而言曰:‘茂树扶疏,何故不坐?枯株朽蘖,而乃游止?’

世尊告曰:‘宗族者,枝叶也。枝叶将危,庇荫何在?’

王曰:‘世尊为宗亲耳,可以回驾。’

于是睹圣感怀,还军返国。

还军之侧,有窣堵波,是释女被戮处。

毗卢择迦王诛释克胜,简五百女充实宫闱。

释女愤恚,怨言不逊,詈其王‘家人之子也’。

王闻发怒,命令诛戮。

执法者奉王教,刖其手足,投诸坑阱。

时诸释女含苦称佛,世尊圣鉴,照其苦毒,告命苾刍,摄衣而往,为诸释女说微妙法,所谓羁缠五欲,流转三途,恩爱别离,生死长远。

时诸释女闻佛指诲,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同时命终,俱生天上。

时天帝释化作婆罗门,收骸火葬。

后人记焉。

诛释窣堵波侧不远,有大涸池,是毗卢择迦王陷身入地狱处。

世尊观释女已,还给孤独园,告诸苾刍:‘今毗卢择迦王却后七日,为火所烧。’

王闻佛记,甚怀惶惧。

至第七日,安乐无危。

王用欢庆,命诸宫女往至池侧,娱游乐饮。

犹惧火起,鼓棹清流,随波泛滥。

炽焰飙发,焚轻舟,坠王身,入无间狱,备受诸苦。

九、得眼林

伽蓝西北三四里,至得眼林。

有如来经行之迹,诸圣习定之所,并树封记,建窣堵波。

昔此国群盗五百,横行邑里,跋扈城国。

胜军王捕获已,抉去其眼,弃于深林。

群盗苦逼,求哀称佛。

是时如来在逝多精舍,闻悲声,起慈心,清风和畅,吹雪山药,满其眼已,寻得复明。

而见世尊在其前住,发菩提心,欢喜顶礼,投杖而去,因植根焉。

十、故城

大城西北六十余里有故城,是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时,迦叶波佛本生城也。

城南有窣堵波,成正觉已初见父处。

城北有窣堵波,有迦叶波佛全身舍利。

并无忧王所建也。

从此东南行五百余里,至劫比罗伐窣堵国(旧曰迦毗罗卫国,讹也。中印度境。)

○劫比罗伐窣堵国

劫比罗伐窣堵国周四千余里。

空城十数,荒芜已甚。

王城颓圮,周量不详。

其内宫城周十四五里,垒砖而成,基址峻固。

空荒久远,人里稀旷,无大君长,城各立主。

土地良沃,稼穑时播。

气序无愆,风俗和畅。

伽蓝故基千有余所,而宫城之侧有一伽蓝,僧徒三十余人,习学小乘正量部教。

天祠两所,异道杂居。

一、释迦为太子时传说

宫城内有故基,净饭王正殿也。

上建精舍,中作王像。

其侧不远有故基,摩诃摩耶(唐言大术)。夫人寝殿也。

上建精舍,中作夫人之像。

其侧精舍,是释迦菩萨降神母胎处,中有菩萨降神之像。

上座部菩萨以嗢呾罗頞沙荼月三十日夜降神母胎,当此五月十五日;诸部则以此月二十三日夜降神母胎,当此五月八日。

菩萨降神东北有窣堵波,阿私多仙相太子处。

菩萨诞灵之日,嘉祥辐凑。

时净饭王召诸相师而告之曰:‘此子生也,善恶何若?宜悉乃心,明言以对。’

曰:‘依先圣之记,考吉祥之应,在家作转轮圣王,舍家当成等正觉。’

是时阿私多仙自远而至,叩门请见。

王甚庆悦,躬迎礼敬,请就宝座,曰:‘不意大仙今日降顾。’

仙曰:‘我在天宫安居宴坐,忽见诸天群从蹈舞,我时问言:‘何悦豫之甚也?’

曰:‘大仙当知,赡部洲中释种净饭王第一夫人今产太子,当证三菩提,圆明一切智。’

我闻是语,故来瞻仰。

所悲朽耄,不遭圣化。’

城南门有窣堵波,是太子与诸释角力掷象之处。

太子伎艺多能,独拔伦匹。

净饭大王怀庆将返,仆夫驭象,方欲出城,提婆达多素负强力,自外而入,问驭者曰:‘严驾此象,其谁欲乘?’曰:‘太子将还,故往奉驭。’

提婆达多发愤引象,批其颡,蹴其臆,僵仆塞路,杜绝行途,无能转移,人众填塞。

难陁后至,而问之曰:‘谁死此象?’曰:‘提婆达多。’即曳之僻路。

太子至,又问曰:‘谁为不善,害此象耶?’曰:‘提婆达多害以杜门,难陁引之开径。’

太子乃举象高掷,越度城堑,其象堕地,为大深坑,土俗相传为象堕坑也。

其侧精舍中作太子像。

其侧又有精舍,太子妃寝宫也,中作耶输陁罗,并有罗怙罗像。

宫侧精舍作受业之像,太子学堂故基也。

二、太子逾城处

城东南隅有一精舍,中作太子乘白马凌虚之像,是逾城处也。

城四门外各有精舍,中作老、病、死人、沙门之像,是太子游观,睹相增怀,深厌尘俗,于此感悟,命仆回驾。

三、二古佛本生处

城南行五十余里,至故城,有窣堵波,是贤劫中人寿六万岁时迦罗伽村驮佛本生城也。

城南不远有窣堵波,成正觉已见父之处。

城东南窣堵波,有彼如来遗身舍利。

前建石柱,高三十余尺,上刻师子之像,傍记寂灭之事,无忧王建焉。

迦罗迦村驮佛城东北行三十余里,至故大城,中有窣堵波,是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迦诺迦牟尼佛本生城也。

东北不远有窣堵波,成正觉已度父之处。

次北窣堵波,有彼如来遗身舍利。

前建石柱,高二十余尺,上刻师子之像,傍记寂灭之事,无忧王之所建也。

四、太子坐树阴处

城东北四十余里,有窣堵波,是太子坐树阴,观耕田,于此习定,而得离欲。

净饭王见太子坐树阴,入寂定,日光回照,树影不移,心知灵圣,更深珍敬。

五、释种诛死处

大城西北,有数百千窣堵波,释种诛死处也。

毗户择迦王既克诸释,虏其族类,得九千九百九十万人,并从杀戮,积尸如莽,流血成池。

天警人心,收骸瘗葬。

诛释西南,有四小窣堵波,四释种拒军处。

初,胜军王嗣位也,求婚释种。

释种鄙其非类,谬以家人之女,重礼娉焉。

胜军王立为正后,其产子男,是为毗卢择迦王。

毗卢择迦王欲就舅氏请益受业,至此城南,见新讲堂,即中憩驾。

诸释闻之,逐而詈曰:‘卑贱婢子,敢居此室!此室诸释建也,拟佛居焉。’

毗卢择迦嗣位之后,追复前辱,便兴甲兵,至此屯军。

释种四人躬耕畎亩,便即抗拒。

兵寇退散,已而入城。

族人以为承轮王之祚胤,为法王之宗子,敢行凶暴,安忍杀害,污辱宗门,绝亲远放。

四人被逐,北趣雪山,一为乌仗那国王,一为梵衍那国王,一为呬摩呾罗国王,一为商弥国王,奕世传业,苗裔不绝。

六、释迦证法归见父王处

城南三四里尼拘律树林有窣堵波,无忧王建也。

释迦如来成正觉已,还国见父王为说法处。

净饭王知如来降魔军已,游行化导,情怀渴仰,思得礼敬。

乃命使请如来曰:‘昔期成佛,当还本生。斯言在耳,时来降趾。’

使至佛所,具宣王意。

如来告曰:‘却后七日,当还本生。’

使臣还以白王,净饭王乃告命臣庶扫洒衢路,储积香花,与诸群臣四十里外伫驾奉迎。

是时如来与大众俱,八金刚周卫,四天王前导,帝释与欲界天侍左,梵王与色界天侍右,诸苾刍僧列在其后。

维佛在众,如月映星,威神动三界,光明逾七曜,步虚空,至本生国。

王与从臣礼敬已毕,俱共还国,止尼拘卢陁僧伽蓝。

其侧不远有窣堵波,是如来于大树下,东面而坐,受姨母金缕袈裟。

次此窣堵波,是如来于此度八王子及五百释种处。

七、自在天祠及箭泉

城东门内路左有窣堵波,昔一切义成太子于此习诸技艺。

门外有自在天祠,祠中石天像,危然起势,是太子在襁褓中所入祠也。

净饭王自腊伐尼园迎太子还也,途次天祠。

王曰:‘此天祠多灵鉴,诸释童稚求祐必效,宜将太子至彼修敬。’

是时傅母抱而入祠,其石天像起迎太子,太子已出,天像复坐。

城南门外路左有窣堵波,是太子与诸释角艺,射铁鼓。

从此东南三十余里,有小窣堵波,其侧有泉,泉流澄镜,是太子与诸释引强校能,弦矢既分,穿鼓过表,至地没羽,因涌清流。

时俗相传,谓之箭泉。

夫有疾病,饮沐多愈。

远方之人持泥以归,随其所苦,渍以涂额,灵神冥卫,多蒙痊愈。

八、腊伐尼林及释迦诞生传说

箭泉东北行八九十里,至腊伐尼林,有释种浴池。

澄清皎镜,杂花弥漫。

其北二十四五步,有无忧花树,今已枯悴,菩萨诞灵之处。

菩萨以吠舍佉月后半八日,当此三月八日;上座部则曰以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当此三月十五日。

次东窣堵波,无忧王所建,二龙浴太子处也。

菩萨生已,不扶而行于四方各七步,而自言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随足所蹈,出大莲花。

二龙踊出,住虚空中,而各吐水,一冷一暖,以浴太子。

浴太子窣堵波东,有二清泉,傍建二窣堵波,是二龙从地踊出之处。

菩萨生已,支属宗亲莫不奔驰,求水盥浴。

夫人之前,二泉涌出,一冷一暖,遂以浴洗。

其南窣堵波,是天帝释捧接菩萨处。

菩萨初出胎也,天帝释以妙天衣,跪接菩萨。

次有四窣堵波,是四天王抱持菩萨处也。

菩萨从右胁生已,四大天王以金色氎衣捧菩萨,置金机上。

至母前曰:‘夫人诞斯福子,诚可欢庆。诸天尚喜,况世人乎?’

四天王捧太子窣堵波侧不远,有大石柱,上作马像,天忧王之所建也。

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仆地。

傍有小河,东南流,土俗号曰油河。

是摩耶夫人产孕已,天化此池,光润澄净,欲令夫人取以沐浴,除去风虚。

今变为水,其流尚腻。

从此东行旷野荒林中二百余里,至蓝摩国。(中印度境。)

○蓝摩国

蓝摩国空荒岁久,疆埸无纪,城邑丘墟,居人稀旷。

一、佛舍利窣堵波

故城东南有砖窣堵波,高减百尺。

昔者如来入寂灭已,此国先王分得舍利,持归本国,式遵崇建,灵异间起,神光时烛。

窣堵波侧有一清池,龙每出游,变形蛇服,右旋宛转,绕窣堵波。

野象群行,采花以散,冥力警察,初无间替。

昔无忧王之分建窣堵波也,七国所建,咸已开发,至于此国,方欲兴工,而此池龙恐见陵夺,乃变作婆罗门,前叩象曰:‘大王情流佛法,广树福田,敢请纡驾,降临我宅。’

王曰:‘尔家安在,为近远乎?’

婆罗门曰:‘我,此池之龙王也。承大王欲建胜福,敢来请谒。’

王受其请,遂入龙宫。

坐久之,龙进曰:‘我惟恶业,受此龙身,供养舍利,冀消罪咎,愿王躬往,观而礼敬。’

无忧王见已,惧然谓曰:‘凡诸供养之具,非人间所有也。’

龙曰:‘若然者,愿无废毁。’

无忧王自度力非其俦,遂不开发。

出池之所,今有封记。

二、沙弥伽蓝

窣堵波侧不远,有一伽蓝,僧众鲜矣,清肃皎然,而以沙弥总任众务。

远方僧至,礼遇弥隆,必留三日,供养四事。

闻诸先志曰:昔有苾刍,同志相召,自远而至,礼窣堵波。

见诸群象相趋往来,或以牙芟草,或以鼻洒水,各持异花,共为供养。

时众见已,悲叹感怀。

有一苾刍,便舍具戒,愿留供养,与众辞曰:‘我惟多福,滥迹僧中,岁月亟淹,行业无纪。此窣堵波有佛舍利,圣德冥通,群象践洒。遗身此地,甘与同群,得毕余龄,诚为幸矣。’

众告之曰:‘斯盛事也。吾等垢重,智不谋此。随时自爱,无亏胜业。’

亦既离群,重申诚愿,欢然独居,有终焉之志。

于是葺茅为宇,引流成池,采掇时花,洒扫莹域。

绵历岁序,心事无怠。

邻国诸王闻而雅尚,竞舍财宝,共建伽蓝,因而劝请,屈知僧务。

自尔相踵,不泯元功,而以沙弥总知僧事。

三、太子解衣剃发处

沙弥伽蓝东,大林中行百余里,至大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

是太子逾城至此,解宝衣,去缨络,命仆还处。

太子夜半逾城,迟明至此,既允宿心,乃形言曰:‘是我出笼樊,去羁锁,最后释驾之处也。’

于天冠中解末尼宝,命仆夫曰:‘汝持此宝,还白父王,今兹远遁,非苟违离,欲断无常,绝诸有漏。’

阐铎迦(旧曰车匿,讹也。)曰:‘讵有何心,空驾而返?’

太子善言慰谕,感悟而还。

回驾窣堵波东,有赡部树,株叶虽凋,枯株尚在。

其傍复有小窣堵波,太子以余宝衣易鹿皮衣处。

太子既断发易裳,虽去璎珞,尚有天衣。

曰:‘斯服太侈,如何改易?’

时净居天化作猎人,服鹿皮衣,持弓负羽。

太子举其衣而谓曰:‘欲相贸易,愿见允从。’

猎人曰:‘善。’

太子解其上服,授于猎人。

猎人得已,还复天身,持所得衣,凌虚而去。

太子易衣侧不远,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是太子剃发处。

太子从阐铎迦取刀,自断其发,天帝释接上天宫,以为供养。

时净居天子化作剃发人,执持銛刀,徐步而至。

太子谓曰:‘能剃发乎?幸为我净之。’

化人受命,遂为剃发。

逾城出家时亦不定,或云菩萨年十九,或曰二十九,以吠舍佉月后半八日逾城出家,当此三月八日,或云以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当此三月十五日。

四、灰炭窣堵波

陁太子剃发窣堵波东南,旷野中行百八九十里,至尼拘户陁林,有窣堵波,高三十余尺。

昔如来寂灭,舍利已分,诸婆罗门无所得获,于涅叠般那(唐言焚烧。旧云阇维,讹也。)地收余灰炭,持至本国,建此灵基,而修供养。

自兹已降,奇迹相仍,疾病之人,祈请多愈。

灰炭窣堵波侧故伽蓝中,有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迹之所。

故伽蓝左右,数百窣堵波。

其一大者,无忧王所建也,崇基虽陷,高余百尺。

自此东北大林中行,其路艰险,经途危阻,山牛、野象、群盗、猎师,伺求行旅,为害不绝。

出此林已,至拘尸那揭罗国。(中印度境。)

○拘尸那揭罗国

拘尸那揭罗国城郭颓毁,邑里萧条。故城砖基,周十余里。居人稀旷,闾巷荒芜。

一、准陁故宅

城内东北隅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准陁(旧曰纯陁,讹也。)之故宅也。宅中有井,将营献供,方乃凿焉。岁月虽淹,水犹清美。

二、娑罗林及释迦涅槃处

城西北三四里,渡阿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此世共称耳。旧云阿利罗跋提河,讹也。典谓言之尸赖拿伐底河,译曰有金河。)西岸不远,至娑罗林。其树类槲,而皮青白,叶甚光润。四树特高,如来寂灭之所也。其大砖精舍中作如来涅槃之像,北首而卧。傍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基虽倾陷,尚高二百余尺。前建石柱,以记如来寂灭之事,虽有文记,不书日月。闻诸先记曰:“佛以生年八十,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入般涅槃,当此三月十五日也。说一切有部则佛以迦赖底迦月后半八日入般涅槃,当此九月八日也。自佛涅槃,诸部异议,或云千二百余年,或云千三百余年,或云千五百余年,或云已过九百,未满千年。

1.雉王本生故事

精舍侧不远,有窣堵波,是如来修菩萨行时,为群雉王救火之处。昔于此地有大茂林,毛群羽族巢居穴处。惊风四起,猛焰飙急。时有一雉,有怀伤愍,鼓濯清流,飞空奋洒。时天帝释俯而告曰:“汝何守愚,虚劳羽翮?大火方起,焚燎林野,岂汝微躯所能扑灭?”雉曰:“说者为谁?”曰:“我天帝释耳。”雉曰:“今天帝释有大福力,无欲不遂,救灾拯难,若指诸掌,反诰无功,其咎安在?猛火方炽,无得多言!”寻复奋飞,往趣流水。天帝遂以掬水泛洒其林,火灭烟消,生类全命,故今谓之救火窣堵波也。

2.救生鹿本生故事

雉救火侧不远,有窣堵波,是如来修菩萨行时,为鹿救生之处。及往古昔,此有大林,火炎中野,飞走穷窘,前有駃流之厄,后困猛火之难,莫不沈溺,丧弃身命。其鹿恻隐,身据横流,穿皮断骨,自强拯溺。蹇兔后至,忍疲苦而济之。筋力既竭,溺水而死。诸天收骸,起窣堵波。

3.善贤证果处

鹿拯溺西不远,有窣堵波,是苏跋陁罗(唐言善贤。旧曰须跋陁罗,讹也。)入寂灭之处。善贤者,本梵志师也,年百二十,耆旧多智。闻佛寂灭,至双树间,问阿难曰:“佛世尊将寂灭,我怀疑滞,愿欲请问。”阿难曰:“佛将涅槃,幸无扰也。”曰:“吾闻佛世难遇,正法难闻,我有深疑,恐无所请。”善贤遂入,先问佛言:“有诸别众,自称为师,各有异法,垂训导俗,乔答摩(旧曰瞿昙,讹略也。)能尽知耶?”佛言:“吾悉深究。”乃为演说。善贤闻已,心净信解,求入法中,受具足戒。如来告曰:“汝岂能耶?外道异学修梵行者,当试四岁,观其行,察其性,威仪寂静,辞语诚实,则可于我法中净修梵行。在人行耳,斯何难哉!”善贤曰:“世尊悲愍,含济无私,四岁试学,三业方顺。”佛言:“我先已说,在人行耳!”于是善贤出家,即受具戒,勤励修习,身心勇猛。已而于法无疑,自身作证。夜分未久,果证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不忍见佛入大涅槃,即于众中入火界定,现神通事,而先寂灭。是为如来最后弟子,乃先灭度,即昔后渡蹇兔是也。

4.执金刚躄地处

善贤寂灭侧,有窣堵波,是执金刚躄地之处。大悲世尊随机利见,化功已毕,入寂灭乐,于双树间北首而卧。执金刚神密迹力士见佛灭度,悲恸唱言:“如来舍我入大涅槃,无归依,无覆护。”毒箭深入,愁火炽盛,舍金刚杵,闷绝躄地。久而又起,悲哀恋慕,互相谓曰:“生死大海,谁作舟楫?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5.释迦寂灭诸神异传说

金刚躄地侧,有窣堵波,是如来寂灭已七日供养之处。如来之将寂灭也,光明普照,人天毕会,莫不悲感,更相谓曰:“大觉世尊今将寂灭,众生福尽,世间无依。”如来右胁卧师子床,告诸大众:“勿谓如来毕竟寂灭,法身常住,离诸变易,当弃懈怠,早求解脱。”诸苾刍等嘘唏悲恸。时阿泥扌聿(户骨反。)陁(旧曰阿那律,讹也。)告诸苾刍:“止,止,勿悲!诸天讥怪。”时末罗众供养已讫,欲举金棺,诣涅叠般那所。时阿泥扌聿陁告言:“且止!诸天欲留七日供养。”于是天众持妙天花,游虚空,赞圣德,各竭诚心,共兴供养。

停棺侧有窣堵波,是摩诃摩耶夫人哭佛之处。如来寂灭,棺殓已毕,时阿泥扌聿陁上升天宫,告摩耶夫人曰:“大圣法王今已寂灭。”摩耶闻已,悲哽闷绝,与诸天众至双树间,见僧伽胝、钵及锡杖,拊之号恸,绝而复声曰:“人天福尽,世间眼灭!今此诸物,空无有主。”如来圣力,金棺自开,放光明,合掌坐,慰问慈母:“远来下降,诸行法尔,愿勿深悲。”阿难衔哀而请佛曰:“后世问我,将何以对?”曰:“佛已涅槃,慈母摩耶自天宫降,至双树间,如来为诸不孝众生,从金棺起,合掌说法。”

城北渡河三百余步,有窣堵波,是如来焚身之处。地今黄黑,土杂灰炭,至诚求请,或得舍利。如来寂灭,人天悲感,七宝为棺,千氎缠身,设香花,建幡盖,末罗之众奉舆发引,前后导从,北渡金河,盛满香油,积多香木,纵火以焚,二氎不烧,一极衬身,一最覆外。为诸众生分散舍利,惟有发、爪俨然无损。

焚身侧有窣堵波,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

如来金棺已下,香木已积,火烧不然,众咸惊骇,阿泥扌聿陁言:‘待迦叶波耳。’

时大迦叶波与五百弟子自山林来,至拘尸城,问阿难曰:‘世尊之身,可得见耶?’

阿难曰:‘千氎缠络,重棺周殓,香木已积,即事焚烧。’

是时佛于棺内为出双足,轮相之上,见有异色。

问阿难曰:‘何以有此?’

曰:‘佛初涅槃,人天悲恸,众泪迸染,致斯异色。’

迦叶波作礼,旋绕兴赞,香木自然,大火炽盛。

故如来寂灭,三从棺出:初出臂,问阿难治路;次起坐,为母说法;后现双足,示大迦叶波。

6.八王分舍利传说

现足侧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也,是八王分舍利处。

前建石柱,刻记其事。

佛入涅槃后,涅叠般那已,诸八国王备四兵至,遣直性婆罗门谓拘尸力士曰:‘天人导师,此国寂灭,故自远来,请分舍利。’

力士曰:‘如来降尊,即斯下土,灭世间明导,丧众生慈父。如来舍利,自当供养,徒疲道路,终无得获。’

时诸大王逊辞以求,既不相允,重谓之曰:‘礼请不从,兵威非远。’

直性婆罗门扬言曰:‘念哉!大悲世尊忍修福善,弥历旷劫,想所具闻。今欲相凌,此非宜也。今舍利在此,当均八分,各得供养,何至兴兵?’

诸力士依其言,即时均量,欲作八分。

帝释谓诸王曰:‘天当有分,勿持力竞。’

阿那婆答多龙王、文邻龙王、医那钵呾罗龙王复作是议:‘无遗我曹,若以力者,众非敌矣。’

直性婆罗门曰:‘勿喧诤也,宜共分之。’

即作三分,一诸天,二龙众,三留人间,八国重分。

天、龙、人王,莫不悲感。

三、大邑聚及罗怙罗神亦传说

分舍利窣堵波西南行二百余里,至大邑聚。

有婆罗门,豪右巨富,确乎不杂,学究五明,崇敬三宝。

接其居侧,建立僧坊,穷诸资用,备尽珍饰。

或有众僧往来中路。殷勤请留,罄心供养,或止一宿,乃至七日。

其后设赏迦王毁坏佛法,众僧绝侣,岁月骤淹,而婆罗门每怀恳恻。

经行之次,见一沙门,庞眉皓发,杖锡而来。

婆罗门驰往迎逆,问所从至,请入僧坊,备诸供养,旦以淳乳,煮粥进焉。

沙门受已,才一哜齿,便即置钵,沈吟长息。

婆罗门持食,跪而问曰:‘大德惠利随缘,幸见临顾,为夕不安耶?为粥不味乎?’

沙门愍然告曰:‘吾悲众生福祐渐薄,斯言且置,食已方说。’

沙门食讫,摄衣即路。

婆罗门曰:‘向许有说,今何无言?’

沙门告曰:‘吾非忘也,谈不容易,事或致疑。必欲得闻,今当略说。吾向所叹,非薄汝粥。自数百年,不尝此味。昔如来在世,我时预从,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俯清流而涤器,或以澡嗽,或以盥沐。嗟乎!今之纯乳,不及古之淡水,此乃人天福减使之然也。’

婆罗门曰:‘然则大德乃亲见佛耶?’

沙门曰:‘然。汝岂不闻佛子罗怙罗者,我身是也。为护正法,未入寂灭。’

说是语已,忽然不见。

婆罗门遂以所宿之房,涂香洒扫,像设肃然,其敬如在。

复大林中行五百余里,至婆罗痆(女黠反。)斯国(旧曰波罗奈国,讹也。中印度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大唐西域记-卷六 四国-译文

室罗伐悉底国:室罗伐悉底国距离这里大约六千里。都城荒凉,疆域无序。宫城的旧基周长二十多里,虽然很多地方已经荒废,但仍有人居住。这里谷物丰收,气候温和。风俗纯朴,好学爱福。寺庙有数百座,大部分已经倒塌,僧侣很少,但学习正量部经典。有百所天祠,外道很多。

一、胜军王:这是佛陀在世时,钵逻犀那恃多王(唐称胜军王,旧称波斯匿,是误传。)治理的国家都城。所以宫城内有旧基,胜军王的宫殿遗址还在。

次东不远,有一故基,上建小窣堵波,昔日胜军王为佛陀所建的大法堂也。法堂旁边不远,故基上有窣堵波,是佛陀的姨母钵逻阇钵底(唐称生主,旧称波阇波提,是误传。)的尼姑精舍,由胜军王所建。再往东的窣堵波,是苏达多(唐称善施,旧称须达,是误传。)的故居。

二、指鬘舍邪处:善施长者宅旁有一大窣堵波,是鸯窭利摩罗(唐称指鬘,旧称央掘摩罗,是误传。)藏身之处。鸯窭利摩罗是室罗伐悉底的恶人。他残害生灵,暴虐城国,杀人取指,以指冠首为鬘。他打算杀害自己的母亲,用她的手指来充数。佛陀悲悯,开始教化他。他远远看到佛陀,心中暗自高兴:‘我今生必定能升天。先师曾教导我,如果害佛杀母,就会生天。’他对母亲说:‘你现在先别动,我先去杀那个大沙门。’说完就拿起剑去追杀佛陀。佛陀慢慢后退,指鬘急忙追赶不上。佛陀对他说:‘你为何坚守这种下流的心志,放弃善良的本性,激发邪恶的源头呢?’当时指鬘听到教诲,觉悟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于是立即归依佛陀,请求进入佛法,勤奋不懈,最终证得罗汉果。

三、逝多林给孤独园: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唐称胜林,旧称祇陀,是误传。)是给孤独园。胜军王的大臣善施为佛陀建造精舍。这里曾经是寺庙,现在已经荒废。东门左右各有一根石柱,高七十多尺,左柱顶端雕刻着轮相,右柱上刻着牛的形象,是并无忧王所建。房屋倒塌,只剩下了旧基,只有一间砖屋孤零零地矗立着,里面有佛像。过去佛陀升到三十三天为母亲说法后,胜军王听说出爱王刻檀佛像,就造了这个佛像。

善施长者仁爱而聪明,积蓄能施舍,救助贫乏,哀怜孤儿和老人,当时人们赞美他的美德,称他为给孤独。他听闻佛陀的功德,深深尊敬,愿意建造精舍,邀请佛陀降临。佛陀命令舍利子去查看,发现太子逝多园的地势很好。随后去见太子,把情况告诉了他。太子开玩笑说:‘金子遍布,就卖给你。’善施听后,心中豁然开朗,立即拿出藏金,按照太子的话铺在地上。还有一点没铺满,太子请他留下,说:‘佛确实是良田,应该种下善种。’于是就在空地上,建造了精舍。佛陀来到这里,告诉阿难:‘这片地是善施买来的,树木是逝多所施的,两人同心,成就了大功德。从今往后,应该称这里为逝多林给孤独园。’

四、如来洗病比丘处:给孤独园东北有一窣堵波,是佛陀为生病的比丘洗浴的地方。过去佛陀在世时,有一个生病的比丘独自忍受痛苦。佛陀看到后问他:‘你为何如此痛苦?为何独自一人?’他说:‘我性格懒惰,不喜欢看病,所以现在生病了,没有人照顾。’佛陀当时怜悯地告诉他:‘好男子,我现在来照顾你。’用手抚摸他,他的病痛都消失了。扶他出门,换上干净的床铺,亲自为他洗浴,换上新衣服。佛陀对比丘说:‘你应该自己努力。’他听到教诲,心怀感激,身体也感觉舒适。

五、舍利弗与目连试神通处及诸佛遗迹:给孤独园西北有一小窣堵波,是没特伽罗子用神通力举起舍利子衣带而未能动的地方。过去佛陀在无热恼池,天人聚集,只有舍利子没有按时参加。佛陀命令没特伽罗去叫他。没特伽罗奉命前往,舍利子正在修补护法衣。没特伽罗说:‘佛陀现在在无热恼池,命令我来叫你。’舍利子说:‘等等,我先把衣服补好,然后和你一起去。’没特伽罗说:‘如果不快点走,我想用神力把你这座石屋抬到大会上。’舍利子于是解开衣带放在地上,说:‘如果你能举起这条带子,我身体可能就会动。’当时没特伽罗运用大神通,举起带子却未能动弹,地面因此震动。他于是用神足回到佛陀那里,看到舍利子已经坐在会上。没特伽罗低头感叹:‘现在我才知道神通的力量不如智慧的力量。’

举带窣堵波旁边不远有一口井,佛陀在世时,用来取水。旁边有一窣堵波,是无忧王所建,里面有佛陀的舍利。经过的痕迹,说法的地方,都树立了旌旗,建造了窣堵波。神秘的力量守护着,灵异的景象不时出现,有时听到天乐,有时闻到神香,福祥的景象难以一一述说。

六、伽蓝附近三坑传说:伽蓝后面不远处,是外道梵志为了诽谤佛陀而杀害淫女的地方。佛陀有十力无畏,一切种智,天人尊敬,圣贤遵循。当时外道们共同商议:‘我们应该行诡计,在众人面前诽谤佛陀。’于是他们诱骗雇佣了一个淫女,假装听法,众人已经知道,然后秘密地杀了她,埋在树旁,向国王哭诉。国王下令寻找,在逝多园找到了她的尸体。当时外道高声喊道:‘乔达摩大沙门常常自称持戒忍辱,现在私通这个女子,杀了她灭口。既然淫乱又杀人,还有什么戒律和忍辱?’天空中随着声音喊道:‘这是外道恶人的诽谤。’

伽蓝东边一百多步,有一个大深坑,是提婆达多想要用毒药害佛陀,身体陷入地狱的地方。提婆达多(唐称天授,是斛饭王之子。他勤奋学习了十二年,已经诵持了八万法藏。后来为了利益,学习神通,接近恶友,共同商议:‘我三十岁时,减去佛陀的寿命还不到;大众围绕,不就像佛陀一样吗?’思考过后,就破坏了僧团。舍利子和没特伽罗子奉佛陀的指示,凭借佛陀的威神,说法教诲,僧团重新和合。提婆达多恶意未改,把毒药放在指甲中,想要在行礼时伤害佛陀。当他进行这个计划时,从远处走来,地面突然裂开,他生身陷入地狱。

其南边还有一个大坑,是瞿伽梨苾刍诽谤佛陀,身体陷入地狱的地方。

瞿伽梨陷坑在南边八百多步的地方,有一个很深的坑,这是战遮婆罗门女毁谤如来,身体掉入地狱的地方。佛陀向人天众讲解佛法要义,有一个外道弟子,远远看到佛陀,看到大众都对他恭敬,便自己想:‘今天要侮辱乔达摩,败坏他的好名声,让我的师傅独占好名声。’于是他带着一个木制的盘子,来到给孤独园,在大众中大声宣扬说:‘这个说法的人和我私通,肚子里的孩子是释迦族的。’那些没有邪见的都不信这个,而那些贞洁坚定的人知道这是诽谤。当时天帝释想要消除大家的疑惑,变成一只白鼠,咬断了盘子上的绳子,绳子断开的声音震动了大众,所有看到和听到的人都增加了喜悦。大众中有人拿起木盘子,问那个女人说:‘这是你的孩子吗?’这时,地面自己裂开,她的全身掉入坑中,落入无间地狱,遭受了全部的痛苦。这三个坑,深不见底,无论是秋夏的雨季,沟渠池塘都会泛滥,而这个深坑,却从来没有水。

伽蓝东边六七十步的地方有一座精舍,高六十多尺,里面有一尊佛像,面向东坐。佛陀在过去在这里与其他外道辩论。再往东有座天祠,和精舍大小相当。每天早晨太阳升起,天祠的影子不会遮住精舍;而太阳快落山时,精舍的影子就会覆盖天祠。

影覆精舍东边三四里处有一座窣堵波,是尊者舍利子与外道辩论的地方。最初,善施长者买下了逝多太子的园林,想要为佛陀建立精舍,当时尊者舍利子跟随长者观察地形,外道六师寻求神力,舍利子随着情况引导他们,降服了他们。

其旁边的精舍前建有一座窣堵波,佛陀在这里摧毁了外道,又接受了毗舍佉母的请求。

受请的窣堵波南边,是毗卢择迦王(旧称毗流离王,是误传。)兴兵诛杀释迦族,到这里看到佛陀归来的地方。毗卢择迦王继位后,追悔以前的侮辱,兴兵动众,部署完毕,下令出发。当时有一个比丘听到这个消息告诉了佛陀,佛陀于是坐在枯树下。毗卢择迦王远远看到佛陀,下马行礼,退后说:‘茂盛的树木枝繁叶茂,为什么不坐上去?枯死的树干腐朽的枝条,却在这里游玩。’佛陀告诉他说:‘家族就像是树枝和叶子,如果树枝和叶子将要危险,庇护又在哪里呢?’王说:‘佛陀是我们的宗亲,可以回驾。’于是看到圣人的感召,他撤回了军队。

撤军的路上,有一座窣堵波,是释迦女被杀的地方。毗卢择迦王诛杀了释迦族取得了胜利,挑选了五百名女子充实宫中。释迦女愤怒怨恨,出言不逊,诅咒国王是‘家人的儿子’。国王听到后非常愤怒,命令将她们杀死。执法者遵从国王的命令,砍掉了她们的脚和手,扔进了坑里。当时所有的释迦女忍受痛苦呼唤佛陀,佛陀圣明的眼光照见她们的痛苦,告诉比丘,穿上衣服前往,为她们讲解微妙佛法,所谓束缚五欲,流转三界,恩爱别离,生死长远。当时所有的释迦女听到佛陀的教诲,远离尘垢,得到清净的法眼,同时去世,都生在天上。当时天帝释变成婆罗门,收她们的遗骸进行火葬。后人记载了这件事。

诛杀释迦族的窣堵波旁边不远处,有一个大干涸的池塘,是毗卢择迦王掉入地狱的地方。佛陀观察了释迦女之后,回到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现在毗卢择迦王七天之后,将被火烧死。’国王听到佛陀的预言,非常害怕。到了第七天,他平安无事。国王感到高兴,命令宫女们去池塘边,娱乐游玩,饮酒作乐。他还是担心火势起来,就划着船在清流中鼓桨,随着波浪漂浮。突然火焰爆发,烧毁了轻舟,国王掉入水中,落入无间地狱,遭受了各种痛苦。

伽蓝西北三四里处是得眼林。这里有佛陀曾经走过的痕迹,是圣人们修定的地方,树木上都有封印,建有一座窣堵波。过去这个国家有五百个强盗,横行乡里,跋扈城国。胜军王捕获了他们,挖掉了他们的眼睛,扔在深林中。强盗们痛苦不堪,向佛陀求救。当时佛陀在逝多精舍,听到悲伤的声音,升起慈悲心,清风和煦,吹散了山药上的雪,填满了他们的眼睛,不久他们就恢复了视力。他们看到佛陀站在面前,发起了菩提心,欢喜地顶礼,扔掉了手中的拐杖,因此在这里扎根。

大城西北六十多里处有一座故城,是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时,迦叶波佛的本生城。城南有一座窣堵波,是佛陀成正觉后第一次见到父亲的地方。城北有一座窣堵波,里面有迦叶波佛的全身舍利。这些是由无忧王建立的。

从这里向东南走五百多里,到达劫比罗伐窣堵国(旧称迦毗罗卫国,是误传。位于中印度。)

劫比罗伐窣堵国周长四千多里。有十几个空城,荒芜得很严重。王城已经坍塌,周长不详。里面的宫城周长十四五里,是用砖垒成的,基础坚固。这里空旷已久,人烟稀少,没有大的君长,城池各自有主。土地肥沃,农作物按时播种。气候适宜,风俗和顺。有伽蓝遗址一千多处,而宫城旁边有一座伽蓝,有三十多个僧人,学习小乘正量部教法。有两座天祠,异教杂居。

一、释迦为太子时的传说:宫城内有遗址,是净饭王的正殿。上面建了精舍,中间塑造了国王的像。旁边不远处有遗址,是摩诃摩耶夫人(唐言大术)的寝宫。上面建了精舍,中间塑造了夫人的像。旁边的精舍,是释迦菩萨降生母胎的地方,中间有菩萨降生母胎的像。上座部菩萨说,在嗢呾罗頞沙荼月三十日夜降生母胎,当此五月十五日;其他部派则说在这个月的二十三日夜降生母胎,当此五月八日。

菩萨降生母胎的东北有一座窣堵波,是阿私多仙相太子的地方。菩萨诞生的那天,吉祥的事情接连不断。当时净饭王召集了所有的相师,告诉他们说:‘这个孩子出生了,善恶如何?你们应该诚心诚意,明确地告诉我。’相师们说:‘根据先圣的记载,考察吉祥的征兆,在家时可以成为转轮圣王,出家后将成为等正觉。’这时阿私多仙从远处赶来,敲门请求见面。国王非常高兴,亲自出门迎接,行礼致敬,请他坐在宝座上,说:‘没想到大仙今天会降临。’仙人说:‘我在天宫安居宴坐,忽然看到天神们跳舞,我问道:“为什么这么高兴?”他们回答说:“大仙你知道吗,赡部洲中释种净饭王的第一夫人现在生了一个太子,他将证得三菩提,圆满一切智。”我听到这个消息,所以来瞻仰。遗憾的是我年老体衰,没有遇到圣人的教化。’

城南门有一个佛塔,这里是太子和众僧人比试掷象的地方。太子技艺高超,无人能比。净饭大王准备返回,仆人驾驭大象,正要出城,提婆达多一直以力量强大著称,他从城外进来,问驾驭大象的人说:“谁想要骑这头大象?”回答说:“太子要回来,所以准备驾驭它。”提婆达多愤怒地拉住大象,打它的额头,踢它的胸部,大象倒在地上堵住了道路,阻碍了通行,没有人能够移动它,人群拥堵。难陀后来到达,问他:“这头大象是谁杀的?”回答说:“提婆达多。”于是把他带到偏僻的小路上。太子到了,又问:“谁做了坏事,伤害了这头大象?”回答说:“提婆达多因为阻止大门而伤害了它,难陀把它带到开辟的道路上。”太子于是高高举起大象,跳过城壕,大象落地后变成一个大坑,当地传说这就是大象掉入的坑。坑旁边有一座精舍,里面塑造了太子的像。旁边还有一座精舍,是太子妃的寝宫,里面塑造了耶输陀罗和罗怙罗的像。宫殿旁边的精舍塑造了太子学习的地方,这是太子学堂的遗址。

城东南角有一座精舍,里面塑造了太子骑白马腾空的像,这是他越城墙的地方。

城四门外各有精舍,里面塑造了老、病、死人和僧人的像,这是太子游历,看到这些景象而深感厌恶尘世,在这里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命令仆人掉转车头。

城南行五十多里,到达一座古城,有一个佛塔,这是贤劫中人寿六万岁时迦罗伽村驮佛本生城。

城南不远处有一个佛塔,是释迦牟尼佛成正觉后见父亲的地方。城东南的佛塔,有佛祖遗留的舍利。

迦罗迦村驮佛城东北行三十多里,到达一座古城,城中有佛塔,这是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迦诺迦牟尼佛本生城。

东北不远处有一个佛塔,是释迦牟尼佛成正觉后度化父亲的地方。再往北的佛塔,有佛祖遗留的舍利。

城东北四十多里,有一个佛塔,是太子坐在树荫下,观看耕田,在这里修习禅定,得到了离欲的境界。

大城西北,有数百个佛塔,这是释迦族被杀的地方。

诛杀释迦族西南,有四个小佛塔,是四个释迦族人抵抗敌军的地方。

释迦牟尼佛成正觉后,回到故乡见父亲的地方,无忧王建造的佛塔。

释迦牟尼佛成正觉后,回到故乡见父亲,为他说法的地方。

城东门内路左边有一个佛塔,过去一切义成太子在这里学习各种技艺。

城东门外路左边有一个佛塔,是太子和众僧人比试射箭,射中铁鼓的地方。

城南门外路左边有一个佛塔,是太子和众僧人比试射箭,箭矢穿过鼓面,直到地面,然后泉水涌出。当时人们传说这泉水叫做箭泉,有病的人饮用后往往能治愈。

腊伐尼园的树林以及释迦牟尼佛诞生的传说。

从箭泉向东北方向走八九十里,到达腊伐尼林,那里有一个释种浴池。池水清澈如镜,四周弥漫着各种花朵。在浴池北边二十四五步的地方,有一棵无忧花树,现在已经枯萎,这里是菩萨降生的地方。菩萨在吠舍佉月后第八天,也就是我们这个三月的第八天;上座部则说是在吠舍佉月后第十五天,也就是我们这个三月的十五天。再往东走,有一个窣堵波,是无忧王建造的,这里是两条龙为太子沐浴的地方。太子出生后,不用扶持就能行走四方各七步,并自言自语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现在我要走了,我的生命已经结束了。’随着他的脚步,大莲花出现了。两条龙跃出水面,停留在空中,分别吐出冷水和温水来沐浴太子。沐浴太子的窣堵波东边,有两个清澈的泉水,旁边建有窣堵波,这里是两条龙从地里跃出之处。太子出生后,他的亲属和宗亲都纷纷跑来,求水沐浴。在夫人面前,两个泉水涌出,一个冷一个暖,于是夫人用它们来沐浴。

在南边的窣堵波,是天帝释接引菩萨的地方。菩萨刚出生时,天帝释用美丽的天衣跪接菩萨。接下来有四个窣堵波,是四大天王抱持菩萨的地方。菩萨从右胁出生后,四大天王用金色的丝绸衣服抱起菩萨,放在金机上。走到母亲面前说:‘夫人生育了这个有福的儿子,确实值得庆祝。连诸天都感到高兴,何况世人呢?’

在四大天王抱持太子的窣堵波旁边不远,有一根大石柱,上面刻着马的形象,是天忧王建造的。后来被恶龙雷击,石柱从中折断倒在地上。旁边有一条小河,向东南方向流去,当地人称它为油河。这是摩耶夫人怀孕后,天神化作了这个池塘,池水光润清澈,想让她取来沐浴,以除去胎气。现在变成了水,水流仍然很油腻。

从这里向东走两百多里,穿过荒野和树林,到达蓝摩国。(位于中印度。)

蓝摩国已经荒废很久,疆域没有界限,城市变成了废墟,居民稀少。

一、佛舍利窣堵波

在古城东南有一座砖制的窣堵波,高约少百尺。以前,如来寂灭后,这个国家的先王得到了一些佛舍利,带回国,按照传统进行崇敬和建造,出现了许多灵异现象,神光时常照耀。

窣堵波旁边有一个清澈的池塘,龙每次出游时,都会变成蛇形,右旋环绕窣堵波。野象群行走时,采摘花朵散播,神秘的力量保护着,始终没有间断。以前无忧王建造窣堵波时,七个国家都建造了窣堵波,都已经被开发,而到了这个国家,正准备开工,但这个池塘的龙担心被侵占,于是变成婆罗门,上前对大象说:‘大王对佛法有深厚的情感,广泛地种植福田,请允许我邀请您到我家。’国王说:‘你的家在哪里,是近还是远?’婆罗门说:‘我是这个池塘的龙王。听说大王想要建造胜福,所以我来邀请。’国王接受了邀请,于是进入龙宫。坐了很久,龙进言说:‘我因为恶业,才得到了这个龙身,供养舍利,希望消除罪孽,希望大王亲自前往,观看并敬拜。’无忧王看到后,害怕地说:‘所有的供养物品,都不是人间所拥有的。’龙说:‘如果是这样,希望不要毁坏它们。’无忧王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于是没有开发。现在封印的地方,还有标记。

二、沙弥伽蓝

在窣堵波旁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寺庙,僧侣很少,环境清静明亮,由沙弥负责所有事务。远方的僧侣来到这里,受到热情的接待,必须停留三天,提供四事供养。听说以前有一个僧侣,与同伴相约从远方而来,礼敬窣堵波。看到群象来回走动,有的用牙割草,有的用鼻子洒水,各自拿着不同的花朵,共同进行供养。当时众人看到这一幕,感到悲伤和感慨。有一个僧侣,便放下戒律,愿意留下来供养,与众人告别说:‘我因为多福,得以进入僧团,岁月流逝,行为没有规律。这个窣堵波有佛舍利,圣德感应,群象践踏洒水。我留下在这里,愿意与它们同在,得以度过余生,确实是很幸运的。’众人告诉他:‘这是一件盛事。我们因为罪恶深重,智慧不够,无法做到这一点。随时自爱,不要违背了神圣的事业。’他离开众人后,再次表达了他的真诚愿望,快乐地独自居住,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于是他搭建了茅屋,引水成池,采摘鲜花,打扫场地。经过岁月的更迭,他始终没有懈怠。

三、太子解衣剃发处

在沙弥伽蓝东边,大林中行一百多里,到达一座大窣堵波,是无忧王建造的。这里是太子越城来到这里,脱下宝衣,摘下冠饰,命令仆人回去。太子半夜越城,天亮时到达这里,既然已经实现了他的宿愿,就说:‘这是我脱离牢笼,摆脱束缚,最后一次放下世俗的地方。’从天冠中取出最后的宝石,命令仆人说:‘你拿着这个宝石,回去告诉父王,我现在要远行,不是随便离开,而是想要断绝无常,摆脱所有的烦恼。’阐铎迦(旧称车匿,误传)说:‘你有什么心思,空手而归?’太子用善意安慰他,使他感动而回。

返回的窣堵波东边,有一棵赡部树,虽然叶子已经凋落,但树干还在。旁边还有一个小的窣堵波,这里是太子用剩余的宝衣换取鹿皮衣的地方。太子已经断发换衣,虽然去掉了璎珞,但仍然穿着天衣。他说:‘这件衣服太华丽了,怎么办呢?’当时净居天化作猎人,穿着鹿皮衣,手持弓箭。太子拿起他的衣服说:‘我想和你交换,希望你能同意。’猎人说:‘好的。’太子解下他的上衣,给了猎人。猎人拿到衣服后,恢复了天身,拿着衣服飞走了。

太子换衣的地方附近,有一个窣堵波,是无忧王建造的,这里是太子剃发的地方。太子从阐铎迦那里拿起刀,自己剃发,天帝释接引他上天宫进行供养。当时净居天子化作剃发人,手持锋利的刀,慢慢走来。太子对他说:‘你能为我剃发吗?希望你能帮我清理。’化人接受了他的命令,于是为他剃发。

越城出家的具体时间也不确定,有人说菩萨十九岁,有人说二十九岁,在吠舍佉月后第八天越城出家,也就是我们这个三月的第八天,或者说是吠舍佉月后第十五天,也就是我们这个三月的十五天。

四、灰炭窣堵波

在太子剃发窣堵波东南方向,荒野中行走一百八九十里,到达尼拘户陁林,有一个高三十多尺的窣堵波。以前如来寂灭后,舍利已经分配,一些婆罗门没有得到,在火化地收集了剩余的灰烬,带回国,建造了这个灵基,并进行供养。从那时起,一直有奇迹发生,生病的人祈求后大多痊愈。灰炭窣堵波旁边的旧寺庙中,有过去四佛的座位和行走的遗迹。旧寺庙的左右,有数百座窣堵波。其中最大的一座,是无忧王建造的,虽然基座已经下陷,但仍然高过百尺。

从这里向东北方向穿过大林,道路艰险,途中危险重重,山牛、野象、盗贼、猎人,都在寻找过往行人,为害不断。走出这片林子后,就到达了拘尸那揭罗国。(位于中印度。)

拘尸那揭罗国

拘尸那揭罗国的城池已经破败,市井荒凉。古城的砖基周长有十几里。居民稀少,街巷荒芜。

一、准陁故宅

城内东北角有一座窣堵波(一种古印度宗教建筑),是无忧王建造的,这是准陁(旧称纯陁,有误)的故居。宅中有井,准备献供时才开挖,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井水仍然清澈甘美。

二、娑罗林及释迦涅槃处

城西北三四里处,渡过阿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世人如此称呼。旧称阿利罗跋提河,有误。经典称为尸赖拿伐底河,译为有金河),在西岸不远处,是娑罗林。那里的树像槲树,树皮青白色,叶子非常光滑。四棵树特别高大,是如来寂灭的地方。在大的砖造精舍中塑造了如来涅槃的像,面向北卧。旁边有窣堵波,是无忧王建造的,基础虽然已经倾斜,但仍然有二百多尺高。前面立有石柱,用来记载如来寂灭的事情,虽然有文字记载,但没有书写日期。听说先前的记载说:‘佛在八十岁,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入涅槃,就在这三月十五日。说一切有部认为佛在迦赖底迦月后半八日入涅槃,就在这九月八日。自佛涅槃以来,各部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一千二百多年,有的说是一千三百多年,有的说是一千五百多年,有的说已经超过九百年,不满一千年。

1.雉王本生故事

精舍旁边不远,有一座窣堵波,是如来修菩萨行时,为群雉王救火的地方。过去这里有大片森林,鸟群在这里筑巢。一阵狂风四起,猛烈的火焰迅速蔓延。当时有一只雉鸟,心怀怜悯,拍打清澈的流水,飞到空中洒水灭火。当时天帝释俯身对它说:‘你为何如此愚蠢,徒劳地挥动翅膀?大火正在燃烧,焚烧着森林,凭你微小的身体怎么可能扑灭?’雉鸟问:‘说话的是谁?’天帝释回答:‘我是天帝释。’雉鸟说:‘今天帝释有大福力,没有不能满足的愿望,救灾救难,轻而易举,反而说没有功劳,那罪责在哪里?大火正在燃烧,不要再多说了!’雉鸟随后再次振翅飞起,去寻找水源。天帝释随后用手捧水洒向森林,火灭了,烟消了,生物得以保全生命,因此现在称之为救火窣堵波。

2.救生鹿本生故事

雉鸟救火的地方附近,有一座窣堵波,是如来修菩萨行时,为鹿救生的地方。往昔这里有大片森林,大火在中原蔓延,飞禽走兽处境艰难,前面有激流,后面有大火,无不陷入危险,丧失生命。那头鹿心怀怜悯,身陷横流,撕裂皮肉,断裂骨骼,努力拯救落水者。后到的兔子忍着疲劳和痛苦,帮助它。力气耗尽后,溺水而死。诸天神收其遗骸,建起了窣堵波。

3.善贤证果处

鹿救生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座窣堵波,是苏跋陁罗(唐言善贤。旧称须跋陁罗,有误)入寂灭的地方。善贤原本是一位梵志师(印度宗教中的祭司),一百二十岁,是位有智慧的长者。听说佛即将寂灭,来到双树之间,问阿难:‘佛世尊即将寂灭,我心中有所疑惑,想请教一下。’阿难说:‘佛即将涅槃,请不要打扰。’善贤说:‘我听说佛世难得,正法难闻,我有深深的疑惑,恐怕无法请教。’善贤随后进入,首先问佛:‘有各种不同的学派,各自称师,各自有不同的教法,教导世人,乔答摩(旧称瞿昙,有误)能否全部知晓?’佛说:‘我全部深入探究。’于是为善贤讲解。善贤听后,内心清净,信解佛法,请求进入佛法中,受持完整的戒律。如来告诉他说:‘你难道不能吗?外道异学修梵行者,应当试验四年,观察其行为,考察其性格,举止威仪,言语诚实,就可以在我法中清净修行梵行。这在于个人行为,有什么困难呢!’善贤说:‘世尊慈悲,含养救济无私,试验四年,我的行为和性格都符合。’佛说:‘我先前已经说过,这在于个人行为!’于是善贤出家,立即受持完整的戒律,勤奋修行,身心勇猛。不久,对佛法无疑,亲自证得罗汉果,所有烦恼都已消除,梵行已经确立。不忍见佛入大涅槃,即在众人中进入火界定,展现神通,先于佛寂灭。这是如来的最后一位弟子,先于佛寂灭,就是过去渡过激流的那只兔子。

4.执金刚躄地处

善贤寂灭的地方旁边,有一座窣堵波,是执金刚躄地的地方。大悲世尊随机利见,化功已毕,进入寂灭之乐,在双树之间面向北卧。执金刚神密迹力士看到佛寂灭,悲痛地喊道:‘如来舍弃我进入大涅槃,无依无靠,无遮无挡。’毒箭深入体内,愁火旺盛,放下金刚杵,昏迷倒地。过了一会儿又站起来,悲伤留恋,互相说:‘生死大海,谁做舟楫?无明长夜,谁做灯炬?’

5.释迦寂灭诸神异传说

金刚躄地的地方旁边,有一座窣堵波,是如来寂灭后七天供养的地方。如来即将寂灭时,光明普照,天人聚集,无不悲伤感动,互相说:‘大觉世尊现在即将寂灭,众生的福报已尽,世间无依。’如来右侧卧在狮子床上,告诉众人:‘不要认为如来终究寂灭,法身常在,不受变化,应当抛弃懈怠,早日寻求解脱。’当时的僧侣们哭泣悲伤。当时阿泥扌聿陁(旧称阿那律,有误)告诉僧侣们:‘停止,停止,不要悲伤!诸天会嘲笑。’当时末罗族供养完毕,想要抬起金棺,前往涅槃之地。当时阿泥扌聿陁告诉他们:‘先停下来!诸天想要留下七天供养。’于是天神们手持美妙的天花,在虚空中赞美圣德,各自倾注诚心,共同进行供养。

停棺的地方旁边,有一座窣堵波,是摩诃摩耶夫人哭佛的地方。如来寂灭后,棺殓完毕,当时阿泥扌聿陁上升天宫,告诉摩耶夫人:‘大圣法王现在已经寂灭。’摩耶夫人听到后,悲伤得几乎昏厥,和天神们一起来到双树之间,看到僧伽胝、钵和锡杖,抚摸它们,痛哭流涕,哭声中断,又继续哭道:‘人天福报已尽,世间眼灭!现在这些物品,空无主人。’如来的圣力使金棺自动打开,放出光明,合掌坐下,安慰慈母:‘远道而来,一切顺其自然,请不要过于悲伤。’阿难含着悲伤请求佛:‘后世如果有人问我,我将如何回答?’佛说:‘佛已经涅槃,慈母摩耶从天宫降临,来到双树之间,如来为所有不孝的众生,从金棺中起身,合掌说法。’

城北渡河三百多步,有一座窣堵波,是如来焚身的地方。现在地面是黄黑色,土中夹杂着灰烬和木炭,虔诚地请求,有时可以得到舍利。如来寂灭后,天人悲伤感动,用七宝做棺,用千氎缠绕身体,摆放香花,搭建幡盖,末罗族的人抬着灵柩出发,前后引导,向北渡过金河,盛满香油,堆积许多香木,点火焚烧,两片氎子没有烧毁,一片衬在身上,一片覆盖在外。为了给众生分散舍利,只有头发和指甲完好无损。

焚烧身体的地方旁边有一个窣堵波,这是如来大迦叶波显现双足的地方。如来的金棺已经放下,香木已经堆积,但火无法烧毁,众人都感到惊骇。阿泥扌聿陁说:‘等待迦叶波。’这时大迦叶波和他的五百名弟子从山林中来,到达拘尸城,问阿难:‘佛陀的身体,我们可以看到吗?’阿难说:‘用千氎缠绕,用重棺包裹,香木已经堆积,现在就开始焚烧。’这时佛陀在棺内伸出双足,在轮相之上,出现了异样的颜色。问阿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颜色?’阿难回答:‘佛陀刚刚涅槃,天人悲伤痛哭,泪水沾染,才导致这种异色。’迦叶波行礼,绕着棺木赞叹,香木自然燃烧,大火熊熊。因此,如来寂灭后,从棺中三次出现:第一次伸出手臂,询问阿难如何处理道路;第二次起身坐下,为母亲说法;最后显现双足,向大迦叶波展示。

在现足的旁边有一个窣堵波,是无忧王建造的,这是八王分舍利的地点。之前建立了一根石柱,上面刻有这件事情的记载。佛陀涅槃后,涅槃仪式结束后,八位国王带着四兵来到这里,派遣直性婆罗门对拘尸力士说:‘天人导师,这个国家已经寂灭,所以我们从远处来,请求分得舍利。’力士说:‘佛陀降临尊贵,就在这片土地上,熄灭了世间的明灯,失去了众生的慈父。佛陀的舍利,自然应当被供养,白白耗费道路,最终一无所得。’当时各位国王用谦辞请求,既没有得到允许,又再次说:‘不遵循礼仪,用兵威相逼。’直性婆罗门大声说:‘想想看!大悲的世尊忍耐着修福行善,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想所具备的都听到了。现在想要侵犯,这不是合适的行为。现在舍利在这里,应当平均分成八份,各自得到供养,何必兴兵动武?’力士们按照他的话,立即平均分配,想要分成八份。帝释对诸王说:‘天界也有份,不要用武力竞争。’阿那婆答多龙王、文邻龙王、医那钵呾罗龙王也这样商量:‘不要遗漏我们,如果用武力,我们也不是他们的对手。’直性婆罗门说:‘不要争吵,应该共同分配。’于是分成三分,一份给诸天,一份给龙众,一份留给人间,八国再次分配。天、龙、人王,无不悲伤感动。

分舍利的窣堵波向西南方向走二百多里,到达大邑聚。有一个婆罗门,他是豪富之家,坚定不移,学识渊博,崇敬三宝。他在自己住宅旁边建立了僧坊,用尽所有资源,装饰得非常华丽。有些僧侣在路上经过,他热情地邀请他们留下,用心供养,有时留宿一晚,甚至七天。后来设赏迦王破坏佛法,僧侣们失去了伴侣,岁月迅速流逝,但婆罗门每次都怀着深深的哀恻。在旅途中,他见到一位沙门,头发花白,拄着锡杖走来。婆罗门急忙前去迎接,询问他从哪里来,邀请他进入僧坊,准备各种供养,早上用纯乳煮粥给他吃。沙门吃完后,只是轻轻咬了一口,就放下饭碗,沉思长叹。婆罗门拿着食物,跪下问道:‘大德,您随缘利益众生,幸亏看到我们,为什么晚上不安宁?是粥的味道不好吗?’沙门怜悯地告诉他说:‘我悲伤众生的福报逐渐减少,这些话先不说,吃完饭再说。’沙门吃完后,整理衣服就上路了。婆罗门说:‘之前答应要说的,现在为什么不说?’沙门告诉他说:‘我没有忘记,但谈论不容易,事情可能会引起怀疑。如果一定要听,我现在简单地说。我之前叹息的,不是你的粥不好。自从几百年前,我就没有尝过这样的味道。当年佛陀在世时,我那时跟随他,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俯瞰清澈的溪流洗涤器皿,有时用来漱口,有时用来洗澡。唉!现在的纯乳,比不上古代的淡水,这是由于人天的福报减少才造成的。’婆罗门说:‘那么大德您是亲眼见过佛陀的吗?’沙门说:‘是的。你没有听说过佛陀的儿子罗怙罗吗?我就是他。为了保护正法,我没有进入寂灭。’说完这句话,他突然不见了。婆罗门于是用他住过的房间,涂抹香料,打扫干净,佛像庄严肃穆,他的敬仰之情如同对待佛陀。

在大林中再走五百多里,到达婆罗痆斯国(旧称波罗奈国,是印度中部的国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大唐西域记-卷六 四国-注解

室罗伐悉底国:室罗伐悉底国,古代印度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在佛教经典中,它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有许多著名的佛教遗址。

周六千余里:周六千余里,指室罗伐悉底国距离中国的距离,古代的里程单位。

都城荒颓,疆埸无纪:都城荒颓,指都城已经荒废;疆埸无纪,指国境边疆没有明确的界限。

宫城故基周二十余里:宫城故基周二十余里,指宫城的遗址周长超过二十里。

谷稼丰,气序和:谷稼丰,指农作物丰收;气序和,指气候温和。

风俗淳质,笃学好福:风俗淳质,指风俗纯朴;笃学好福,指人们勤奋好学,追求幸福。

伽蓝:伽蓝,梵语,意为寺庙或佛教寺院。

天祠:天祠,指供奉天神的庙宇。

钵逻犀那恃多王:钵逻犀那恃多王,即胜军王,古代印度波斯匿王的别称。

窣堵波:又称佛塔,是佛教中用来供奉佛舍利、经文、佛像等的建筑。

苾刍尼:苾刍尼,梵语,指女尼僧。

苏达多:苏达多,梵语,意为善施,古代印度的一个富商。

鸯窭利摩罗:鸯窭利摩罗,梵语,意为指鬘,古代印度的一个恶人。

指鬘舍邪处:指鬘舍邪处,指鸯窭利摩罗居住的地方。

逝多林给孤独园:逝多林给孤独园,古代印度的一个佛教园林,由给孤独长者所建。

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古代印度的一个富商,对佛教有深厚的信仰。

没特伽罗:没特伽罗,梵语,意为夜叉,一种神话中的恶神。

提婆达多:悉达多太子的兄弟,因其嫉妒而多次陷害太子。

瞿伽梨苾刍:瞿伽梨苾刍,梵语,指一个毁谤佛陀的僧人。

瞿伽梨陷坑:瞿伽梨陷坑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个地名,指的是一个深坑,据说是因为遮婆罗门女毁谤佛陀而生的地狱之处。

战遮婆罗门女:战遮婆罗门女是佛教传说中的人物,因为毁谤佛陀而受到惩罚。

如来:佛陀的称号,意为‘来者’或‘到达者’,指佛陀已经到达了觉悟的境界。

外道弟子:外道弟子指不属于佛教的宗教或哲学流派的弟子。

乔答摩:乔答摩是佛陀的名字,也是佛教中的一种尊称。

给孤独园:给孤独园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个地名,是佛陀讲经说法的地方。

天帝释:佛教用语,指天界的神。

舍利子:舍利子是佛教中的尊者,是佛陀的弟子之一。

苾刍:佛教用语,指出家的僧侣。

毗卢择迦王:毗卢择迦王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位国王,因追怨前辱而兴兵。

释种:指释迦族的人。

得眼林:得眼林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个地名,是佛陀治愈盗贼失明的地方。

迦叶波佛:迦叶波佛是佛教中的佛陀之一,也是佛教传说中的佛陀。

无忧王:古印度的一位国王,曾对佛教有重大贡献,建造了许多佛教建筑。

劫比罗伐窣堵国:劫比罗伐窣堵国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个国家,是佛陀的故乡。

摩诃摩耶:摩诃摩耶是佛教传说中的人物,是佛陀的母亲。

阿私多仙:阿私多仙是佛教传说中的人物,是一位仙人,他预言了佛陀的未来。

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是佛教传说中的一种理想国王,具有极大的权力和智慧。

菩提心:菩提心是佛教中的概念,指追求觉悟和利益众生的愿望。

太子:佛教用语,指佛陀前世为王子时的称呼。

净饭大王:悉达多太子的父亲,印度古代的一位国王。

伎艺:技艺,指太子所具备的各种技能。

伦匹:比肩,指太子的技艺无人能比。

难陁:指悉达多太子,意为难以超越的人。

耶输陁罗:悉达多太子的妃子。

罗怙罗:佛陀的儿子,也是佛教的重要人物。

毗户择迦王:印度古代的一位国王,与释迦族有冲突。

迦诺迦牟尼佛:又作迦叶佛,是佛教中的一位古佛。

寂灭:佛教用语,指达到涅槃的境界。

释迦:即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尼拘律树林:佛教传说中的一种树林,悉达多太子在此树下成佛。

自在天:印度教和佛教中的一种神祇,代表着自由和解脱。

箭泉:古代地名,指位于印度的河流,与佛教历史有关。

腊伐尼园:佛教传说中悉达多太子出生的地方。

释迦诞生传说:关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的传说故事。

腊伐尼林:古代地名,指印度的一个地区。

释种浴池:佛教用语,指用于佛教徒净身的地方。

澄清皎镜:形容水清澈见底,如同镜子。

无忧花树:佛教用语,指象征无忧无虑的树。

菩萨:佛教用语,指佛陀或佛陀的化身。

吠舍佉月:佛教用语,指印度历法中的一个月份。

四大天王:佛教用语,指守护四方的神。

马像:指雕刻的马形像。

油河:古代地名,指印度的一条河流。

摩耶夫人:佛教用语,指佛陀的母亲。

蓝摩国:古代地名,指印度的一个国家。

佛舍利:佛教用语,指佛陀的遗骨。

沙弥伽蓝:佛教用语,指沙弥居住的寺院。

末尼宝:佛教用语,指一种珍贵的宝石。

阐铎迦:佛教用语,指太子的随从。

鹿皮衣:用鹿皮制成的衣服。

灰炭窣堵波:佛教用语,指供奉佛陀遗灰的佛塔。

尼拘户陁林:古代地名,指印度的一个森林。

涅叠般那:佛教用语,指火化。

阇维:佛教用语,指火化。

山牛:指生活在山区的牛。

野象:指生活在野外的象。

群盗:指一群强盗。

猎师:指猎人。

拘尸那揭罗国:古印度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印度北方邦的库希那格尔地区,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涅槃的地方。

准陁:古印度的一位国王,与无忧王有关。

娑罗林:佛教故事中,释迦牟尼涅槃的地方,这里的娑罗树是佛教故事中的重要元素。

涅槃:佛教用语,指佛陀进入永恒的寂静状态。

雉王:佛教故事中的鸟类之王,曾救火。

救生鹿:佛教故事中的鹿,曾救溺水者。

善贤:佛教故事中的人物,后来成为罗汉。

执金刚:佛教故事中的护法神,曾因佛祖涅槃而悲痛。

摩诃摩耶夫人:释迦牟尼的母亲。

阿泥扌聿陁:指阿难陀,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记忆力强著称。

舍利:指佛陀火化后留下的遗骨。

七宝:佛教用语,指七种珍贵的宝物,常用来比喻佛法。

氎:古代的一种丝织品,此处指布料。

焚身:指佛陀涅槃后,其肉身被火化。

大迦叶波:佛陀的大弟子之一,以持戒严谨著称。

金棺:指用来安放佛陀遗体的金色棺木。

拘尸城:佛陀涅槃的地方,位于印度。

阿难: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著称。

千氎缠络:指用许多细线缠绕,表示对佛陀的尊敬。

重棺周殓:指用多层棺木来安葬佛陀。

轮相:指佛陀头顶上的肉髻,是佛陀的特征之一。

般那:佛教用语,指涅槃的状态。

四兵:指四支军队,即步、骑、车、船。

直性婆罗门:指一个性格直率的婆罗门。

拘尸力士:指拘尸城的力士。

天人导师:指佛陀,因为佛陀教导人类和天神。

灭世间明导:指佛陀的教法熄灭了世间的烦恼。

丧众生慈父:指佛陀的离世让众生失去了慈父般的庇护。

八王:指八位国王。

力士:指力大无穷的人。

帝释:佛教中的天神,即帝释天。

阿那婆答多龙王:佛教中的龙神。

文邻龙王:佛教中的龙神。

医那钵呾罗龙王:佛教中的龙神。

五明:指五种学问,包括内明、因明、医方明、声明、工巧明。

三宝:指佛教中的佛、法、僧。

僧坊:指僧侣居住的地方。

淳乳:指纯牛奶。

澡嗽:指漱口。

盥沐:指沐浴。

王舍城:古印度的一个城市。

竹林精舍:佛陀在王舍城时居住的地方。

婆罗痆斯国:古印度的一个国家,位于中印度境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大唐西域记-卷六 四国-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佛教中的两个重要传说,分别是如来寂灭时三从棺出的情景和八王分舍利的传说。以下是对这两段内容的逐行赏析:

焚身侧有窣堵波,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

这句描述了如来寂灭时,其侧有窣堵波(一种佛教纪念建筑),并且大迦叶波(佛教中的弟子)看到了如来的双足。这里的‘焚身’指的是如来寂灭时的焚化仪式,‘窣堵波’象征着对佛陀的纪念和尊敬,而‘现双足’则是对佛陀的一种象征性表现,表明佛陀虽然肉身寂灭,但其教义和精神依然存在。

如来金棺已下,香木已积,火烧不然,众咸惊骇,阿泥扌聿陁言:‘待迦叶波耳。’

这里描述了如来的金棺已经放下,香木已经堆积,但是火却无法点燃,众人感到惊骇。阿泥扌聿陁(可能是指一位佛教僧侣)说等待大迦叶波的到来。这表现了佛教对僧侣的尊重和对佛陀教义的坚守。

时大迦叶波与五百弟子自山林来,至拘尸城,问阿难曰:‘世尊之身,可得见耶?’

此句讲述了大迦叶波和他的五百弟子从山林中来,到达拘尸城,询问阿难是否可以看到佛陀的身体。这里的‘拘尸城’是佛陀寂灭的地方,‘阿难’是佛陀的弟子之一,这句话体现了佛教徒对佛陀的虔诚和对佛陀遗体的关注。

阿难曰:‘千氎缠络,重棺周殓,香木已积,即事焚烧。’

阿难回答说佛陀的身体被丝绸缠绕,重重的棺材覆盖,香木已经堆积,即将进行焚烧。这里的描述体现了佛教对佛陀遗体的尊重和对其火化的仪式。

是时佛于棺内为出双足,轮相之上,见有异色。

此时佛陀在棺内显现出双足,其轮相(即佛陀的足印)上出现了异样的色彩。这里的‘轮相’是佛教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着佛陀的教义和智慧。

问阿难曰:‘何以有此?’曰:‘佛初涅槃,人天悲恸,众泪迸染,致斯异色。’

佛陀问阿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色,阿难回答说是因为佛陀涅槃时,天人非常悲痛,泪水染上了佛陀的身体,才出现了这种异色。

迦叶波作礼,旋绕兴赞,香木自然,大火炽盛。

大迦叶波行礼并绕棺旋转,赞美佛陀,随后香木自然燃烧,大火炽盛。这表现了佛教徒对佛陀的虔诚和对佛教仪式的遵守。

故如来寂灭,三从棺出:初出臂,问阿难治路;次起坐,为母说法;后现双足,示大迦叶波。

这里总结了佛陀寂灭时的三个重要时刻:首先伸出手臂,询问阿难去往何方;其次是起身坐下,为母亲说法;最后显现双足,向大迦叶波展示。这三个时刻体现了佛陀对弟子、家人和世界的关怀。

6.八王分舍利传说

现足侧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也,是八王分舍利处。

这句话提到了无忧王建立的窣堵波,这是八王分舍利的地点。这里的‘窣堵波’再次强调了佛教对佛陀的纪念和尊敬。

前建石柱,刻记其事。

在之前,建造了一根石柱,上面刻有分舍利的记载。这表现了佛教对历史的记录和对佛陀教义的传承。

佛入涅槃后,涅叠般那已,诸八国王备四兵至,遣直性婆罗门谓拘尸力士曰:‘天人导师,此国寂灭,故自远来,请分舍利。’

佛陀涅槃后,八位国王带着四兵前来,派遣直性婆罗门对拘尸力士说,他们是从远方来的,因为国家寂灭,请求分得佛陀的舍利。

力士曰:‘如来降尊,即斯下土,灭世间明导,丧众生慈父。如来舍利,自当供养,徒疲道路,终无得获。’

拘尸力士回答说,佛陀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教义依然照耀着众生,他是众生的慈父,佛陀的舍利应当被供养,而不是徒劳地奔波。

时诸大王逊辞以求,既不相允,重谓之曰:‘礼请不从,兵威非远。’

八位国王用谦卑的言辞请求,但被拒绝后,他们再次威胁说,如果不答应,就会用武力解决问题。

直性婆罗门扬言曰:‘念哉!大悲世尊忍修福善,弥历旷劫,想所具闻。今欲相凌,此非宜也。今舍利在此,当均八分,各得供养,何至兴兵?’

直性婆罗门劝说国王们,提醒他们佛陀的慈悲和功德,建议将舍利平均分配,以免发生战争。

诸力士依其言,即时均量,欲作八分。

拘尸力士们听从直性婆罗门的建议,立即进行分配,打算将舍利分成八份。

帝释谓诸王曰:‘天当有分,勿持力竞。’

天神帝释对国王们说,天神也应该有一份,不要争斗。

阿那婆答多龙王、文邻龙王、医那钵呾罗龙王复作是议:‘无遗我曹,若以力者,众非敌矣。’

阿那婆答多龙王、文邻龙王和医那钵呾罗龙王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不希望被遗漏,如果用武力的话,他们有足够的实力。

直性婆罗门曰:‘勿喧诘也,宜共分之。’即作三分,一诸天,二龙众,三留人间,八国重分。

直性婆罗门建议不要争吵,应该共同分配,于是将舍利分成三份,一份给天神,一份给龙众,一份留给人间,然后八国再次进行分配。

天、龙、人王,莫不悲感。

天神、龙众和人间国王都感到悲伤。这表现了佛教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感。

三、大邑聚及罗怙罗神亦传说

分舍利窣堵波西南行二百余里,至大邑聚。

分舍利的窣堵波向西南方向行进约二百余里,到达了大邑聚。

有婆罗门,豪右巨富,确乎不杂,学究五明,崇敬三宝。

这里提到了一个富有的婆罗门,他学识渊博,崇敬佛教的三宝(佛、法、僧)。

接其居侧,建立僧坊,穷诸资用,备尽珍饰。

他在自己的住宅旁边建立了僧坊,用尽所有的资源,装饰得非常华丽。

或有众僧往来中路。殷勤请留,罄心供养,或止一宿,乃至七日。

有时有僧侣路过,他热情地邀请他们留下,用心地供养他们,有时留宿一晚,甚至长达七天。

其后设赏迦王毁坏佛法,众僧绝侣,岁月骤淹,而婆罗门每怀恳恻。

后来,设赏迦王破坏了佛法,僧侣们失去了伴侣,时间迅速流逝,而婆罗门每次都感到非常悲伤。

经行之次,见一沙门,庞眉皓发,杖锡而来。

在旅途中,他遇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眉毛浓密、手持锡杖的沙门。

婆罗门驰往迎逆,问所从至,请入僧坊,备诸供养,旦以淳乳,煮粥进焉。

婆罗门急忙前去迎接,询问他来自何处,邀请他进入僧坊,准备各种供养,每天早上用纯牛奶煮粥给他吃。

沙门受已,才一哜齿,便即置钵,沈吟长息。

沙门吃了一口粥,就放下饭碗,沉思长叹。

婆罗门持食,跪而问曰:‘大德惠利随缘,幸见临顾,为夕不安耶?为粥不味乎?’

婆罗门拿着食物,跪下问道:‘大师慈悲为怀,有幸得到您的光临,您晚上不安宁吗?是粥的味道不好吗?’

沙门愍然告曰:‘吾悲众生福祐渐薄,斯言且置,食已方说。’

沙门同情地告诉婆罗门,他悲伤的是众生的福报逐渐减少,暂时不说这个话题,吃完饭再说。

沙门食讫,摄衣即路。

沙门吃完饭后,整理好衣服就上路了。

婆罗门曰:‘向许有说,今何无言?’

婆罗门说:‘您之前答应要说的事情,现在为什么不说呢?’

沙门告曰:‘吾非忘也,谈不容易,事或致疑。必欲得闻,今当略说。吾向所叹,非薄汝粥。自数百年,不尝此味。昔如来在世,我时预从,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俯清流而涤器,或以澡嗽,或以盥沐。嗟乎!今之纯乳,不及古之淡水,此乃人天福减使之然也。’

沙门解释说,他并不是忘记要说的事情,但谈论这个话题不容易,事情可能会引起怀疑。如果一定要听,他现在简要地说一下。他之前叹息的不是婆罗门的粥,而是自从佛陀在世以来,他已经数百年没有尝到这种味道了。在佛陀在世时,他曾经跟随佛陀,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俯瞰清澈的溪流洗涤器皿,或者用来漱口,或者用来沐浴。唉!现在的纯牛奶,比不上古代的淡水,这是由于人天的福报减少而造成的。

婆罗门曰:‘然则大德乃亲见佛耶?’

婆罗门问沙门,那么大师是不是亲自见过佛陀呢?

沙门曰:‘然。汝岂不闻佛子罗怙罗者,我身是也。为护正法,未入寂灭。’

沙门回答说:‘是的。你没有听说过佛陀的儿子罗怙罗吗?我就是他。为了保护正法,我没有进入寂灭的状态。’

说是语已,忽然不见。

说完这句话后,沙门突然消失了。

婆罗门遂以所宿之房,涂香洒扫,像设肃然,其敬如在。

婆罗门于是用香涂饰并打扫他住宿的房间,摆放佛像,态度庄重,就像沙门还在那里一样。

复大林中行五百余里,至婆罗痆(女黠反。)斯国(旧曰波罗奈国,讹也。中印度境)。

然后,他们继续在大林中行进五百余里,到达了婆罗痆斯国(又称波罗奈国,是中印度的地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大唐西域记-卷六 四国》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8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