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文公-文公十一年-原文
【经】
十有一年春,楚子伐麇。
夏,叔彭生会晋郤缺于承筐。
秋,曹伯来朝。
公子遂如宋。
狄侵齐。
冬十月甲午,叔孙得臣败狄于鹹。
【传】
十一年春,楚子伐麇,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潘崇复伐麇,至于锡穴。
夏,叔仲惠伯会晋郤缺于承筐,谋诸侯之从于楚者。
秋,曹文公来朝,即位而来见也。
襄仲聘于宋,且言司城荡意诸而复之,因贺楚师之不害也。
鄋瞒侵齐。遂伐我。公卜使叔孙得臣追之,吉。侯叔夏御庄叔,绵房甥为右,富父终甥驷乘。
冬十月甲午,败狄于鹹,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摏其喉,以戈杀之,埋其首于子驹之门,以命宣伯。
初,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耏班御皇父充石,公子穀甥为右,司寇牛父驷乘,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皇父之二子死焉。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晋之灭路也,获侨如之弟焚如。齐襄公之二年,鄋瞒伐齐,齐王子成父获其弟荣如,埋其首于周首之北门。卫人获其季弟简如。鄋瞒由是遂亡。
郕大子朱儒自安于夫钟,国人弗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文公-文公十一年-译文
【经】
十一年春天,楚国的君主攻打麇国。
夏天,叔彭生与晋国的郤缺在承筐会面。
秋天,曹国的君主来朝见。
公子遂前往宋国。
狄族入侵齐国。
冬天十月甲午日,叔孙得臣在鹹地击败了狄族。
【传】
十一年春天,楚国的君主攻打麇国,成大心在防渚击败了麇国的军队。潘崇再次攻打麇国,一直打到锡穴。
夏天,叔仲惠伯与晋国的郤缺在承筐会面,商议那些跟随楚国的诸侯国。
秋天,曹文公来朝见,这是他即位后首次来见。
襄仲出使宋国,并且提到司城荡意诸并恢复了他的职位,同时祝贺楚国的军队没有造成伤害。
鄋瞒族入侵齐国,随后又攻打我国。君主占卜后决定派叔孙得臣追击他们,结果吉利。侯叔夏驾驶庄叔的战车,绵房甥担任车右,富父终甥担任驷乘。
冬天十月甲午日,在鹹地击败了狄族,俘获了长狄侨如。富父终甥用戈刺穿了他的喉咙,杀死了他,并将他的头颅埋在子驹门,以此命名宣伯。
当初,在宋武公的时代,鄋瞒族攻打宋国,司徒皇父率领军队抵御他们,耏班驾驶皇父充石的战车,公子穀甥担任车右,司寇牛父担任驷乘,在长丘击败了狄族,俘获了长狄缘斯,皇父的两个儿子战死。宋公于是将城门赏赐给耏班,让他收取城门税,称之为耏门。晋国灭掉路国时,俘获了侨如的弟弟焚如。齐襄公二年,鄋瞒族攻打齐国,齐国的王子成父俘获了侨如的弟弟荣如,将他的头颅埋在周首的北门。卫国人俘获了侨如的小弟简如。鄋瞒族从此灭亡。
郕国的太子朱儒在夫钟自得其乐,国人不跟随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文公-文公十一年-注解
楚子:指楚国的君主,春秋时期楚国是南方的大国,经常与中原诸侯国发生战争。
麇:古代国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后被楚国所灭。
叔彭生: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曾多次参与外交活动。
晋郤缺:晋国的大夫,郤氏是晋国的显赫家族之一。
承筐: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是春秋时期的重要会盟地点。
曹伯:指曹国的君主,曹国是春秋时期的小国,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公子遂:鲁国的公子,名遂,曾多次出使宋国。
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侵扰中原诸侯国。
叔孙得臣:鲁国的大夫,曾多次参与对狄族的战争。
鹹: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场。
成大心:楚国的大将,曾多次参与对麇国的战争。
防渚: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是楚国与麇国交战的地点。
潘崇:楚国的大将,曾多次参与对麇国的战争。
锡穴: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是楚国与麇国交战的地点。
叔仲惠伯:鲁国的大夫,曾多次参与外交活动。
曹文公:曹国的君主,名文公,曾多次朝见鲁国。
襄仲:鲁国的大夫,名襄仲,曾多次出使宋国。
司城荡意诸:宋国的大夫,名荡意诸,曾参与对楚国的外交活动。
鄋瞒:狄族的一支,常侵扰中原诸侯国。
侯叔夏:鲁国的大夫,曾参与对狄族的战争。
庄叔:鲁国的大夫,曾参与对狄族的战争。
绵房甥:鲁国的大夫,曾参与对狄族的战争。
富父终甥:鲁国的大夫,曾参与对狄族的战争。
长狄侨如:狄族的首领,名侨如,曾被鲁国俘虏并杀死。
宋武公:宋国的君主,名武公,曾多次参与对狄族的战争。
司徒皇父:宋国的大夫,名皇父,曾参与对狄族的战争。
耏班:宋国的大夫,名耏班,曾参与对狄族的战争。
公子穀甥:宋国的大夫,名穀甥,曾参与对狄族的战争。
司寇牛父:宋国的大夫,名牛父,曾参与对狄族的战争。
长丘: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是宋国与狄族交战的地点。
长狄缘斯:狄族的首领,名缘斯,曾被宋国俘虏并杀死。
耏门:宋国的城门名,因耏班在此立下战功而得名。
晋之灭路:指晋国灭掉路国的事件,路国是春秋时期的小国。
侨如之弟焚如:狄族的首领,名焚如,是侨如的弟弟,曾被晋国俘虏。
齐襄公:齐国的君主,名襄公,曾多次参与对狄族的战争。
王子成父:齐国的大夫,名成父,曾参与对狄族的战争。
荣如:狄族的首领,名荣如,曾被齐国俘虏并杀死。
周首: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是齐国与狄族交战的地点。
简如:狄族的首领,名简如,曾被卫国俘虏。
郕大子朱儒:郕国的太子,名朱儒,曾因内乱而自安于夫钟。
夫钟: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是郕国的领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文公-文公十一年-评注
《左传》中的这段记载,详细描述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与外交活动。通过对楚国、鲁国、晋国、曹国、宋国、齐国、卫国等诸侯国的行动记录,展现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和频繁的战争冲突。
首先,楚国作为南方的大国,频繁发动对周边小国的战争,如对麇国的讨伐,显示了楚国扩张的野心。楚国大将成大心和潘崇的军事行动,进一步巩固了楚国在南方的霸主地位。
其次,鲁国作为中原的重要诸侯国,积极参与外交活动,如叔彭生与晋郤缺的会盟,叔仲惠伯与晋郤缺的会面,以及公子遂出使宋国等,体现了鲁国在中原诸侯国中的重要地位。鲁国还多次参与对狄族的战争,如叔孙得臣在鹹地击败狄族,显示了鲁国的军事实力。
再次,宋国在宋武公时期,曾多次与狄族交战,司徒皇父、耏班、公子穀甥、司寇牛父等将领的英勇作战,为宋国赢得了胜利。宋国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体现了宋国对功臣的重视。
此外,齐国在齐襄公时期,也曾多次与狄族交战,王子成父的军事行动,为齐国赢得了胜利。齐国将狄族首领荣如的首级埋于周首之北门,显示了齐国对狄族的威慑。
最后,郕国的太子朱儒因内乱而自安于夫钟,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的政治动荡。
总的来说,这段记载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与外交活动,还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和频繁的战争冲突。通过对各国将领的英勇作战和外交活动的描述,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