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君,三国时期蜀汉的历史学家,因编写《三国志》而闻名于世。陈寿是古代中国历史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史学成就深刻影响了后代的史学研究方法和技巧。陈寿在《陈书》中的写作风格较为简练、客观,采用了严谨的记实方式,是他对南朝历史的贡献之一。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公元5世纪)。
内容简要:《陈书》是关于南朝陈朝历史的官方史书,详细记载了陈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进程。全书主要分为本纪、列传两部分,内容涵盖了陈朝的政治、军事、社会风貌以及历代帝王的治国理政。陈寿在书中详细记载了陈朝的开国过程及其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对不同王朝的对比,可以看出陈朝在继承前朝遗产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经济、稳定国家,尤其在维护地方安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随着内部腐化和外部压力的增加,陈朝最终走向了衰败。该书不仅是研究陈朝历史的基础文献,也为后代历史学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陈书-本纪-卷四-原文
废帝,讳伯宗,字奉业,小字药王,世祖嫡长子也。
梁承圣三年五月庚寅生。
永定二年二月戊辰,拜临川王世子。
三年,世祖嗣位,八月庚戌,立为皇太子。
自梁室乱离,东宫焚烬,太子居于永福省。
天康元年四月癸酉,世祖崩,其日,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诏曰:
‘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靡及,五内崩殒。朕以寡德,嗣膺宝命,茕茕在疚,惧甚缀旒,方赖宰辅,匡其不逮。可大赦天下。’
又诏内外文武,各复其职,远方悉停奔赴。
五月己卯,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庚寅,以骠骑将军、司空、扬州刺史、新除尚书令安成王顼为骠骑大将军,进位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
丁酉,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度进位司空;
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章昭达为侍中,进号征南将军;
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始兴王伯茂进号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鄱阳王伯山进号镇北将军;
吏部尚书袁枢为尚书左仆射;
云麾将军、吴兴太守沈钦为尚书右仆射;
新除中领军吴明彻为领军将军;
新除中护军沈恪为护军将军;
平南将军、湘州刺史华皎进号安南将军;
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徐陵为吏部尚书。
六月辛亥,翊右将军、右光禄大夫王通进号安右将军。
秋七月丁酉,立妃王氏为皇后。
冬十月庚申,舆驾奉祠太庙。
十一月乙亥,周遣使来吊。
十二月甲子,高丽国遣使献方物。
光大元年春正月癸酉,尚书左仆射袁枢卒。
乙亥,诏曰:
‘昔昊天成命,降集宝图,二后重光,九区咸乂。闵余冲薄,王道未昭,荷兹神器,如涉灵海,庶亲贤并建,牧伯惟良,天下雍熙,缅同刑措。今三元改历,万国充庭,清庙无追,具僚斯在,言瞻宁位,触感崩心。思播遗恩,俾覃黎献。可大赦天下。改天康二年为光大元年。孝悌力田赐爵一级。’
己卯,以领军将军吴明彻为丹阳尹。
辛卯,舆驾亲祠南郊。
二月辛亥,宣毅将军、南豫州刺史余孝顷谋反伏诛。
癸丑,以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始兴王伯茂为中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黄法抃为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
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鄱阳王伯山为镇东将军、东阳州刺史。
三月甲午,以尚书右仆射沈钦为侍中、尚书左仆射。
夏四月乙卯,太白昼见。
五月癸巳,以领军将军、丹阳尹吴明彻为安南将军、湘州刺史。
乙未,以镇右将军杜棱为领军将军。
安南将军、湘州刺史华皎谋反,丙申,以中抚大将军淳于量为使持节、征南大将军,总率舟师以讨之。
六月壬寅,以中军大将军、司空徐度进号车骑将军,总督京邑众军,步道袭湘州。
闰月癸巳,以云麾将军新安王伯固为丹阳尹。
秋七月戊申,立皇子至泽为皇太子,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王公卿士已下赉帛各有差。
九月乙巳,诏曰:
‘逆贼华皎,极恶穷凶,遂树立萧岿,谋危社稷。弃亲即仇,人神愤惋,王师电迈,水陆争前,枭剪之期,匪朝伊暮。其家口在北里尚方,宜从诛戮,用明国宪。’
丙辰,百济国遣使献方物。
是月,周将长胡公拓跋定率步骑二万入郢州,与华皎水陆俱进,都督淳于量、吴明彻等与战,大破之。
皎单舸奔江陵,擒拓跋定,俘获万馀人,马四千馀匹,送京师。
冬十月辛巳,赦湘、巴二州为皎所诖误者。
甲申,舆驾亲祠太庙。
十一月己未,以护军将军沈恪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
甲子,侍中、中权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左光禄大夫王冲薨。
十二月庚寅,以兼从事中郎孔英哲为奉圣亭侯,奉孔子祀。
二年春正月己亥,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徒、录尚书、扬州刺史安成王顼进位太傅,领司徒,加殊礼,剑履上殿;
侍中、征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章昭达进号征南大将军;
中抚大将军、新除征南大将军淳于量为侍中、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安南将军、湘州刺史吴明彻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进号镇南将军;
云麾将军、郢州刺史程灵洗进号安西将军。
庚子,诏讨华皎军人死王事者并给棺槥,送还本乡,仍复其家。
甲子,罢吴州,以鄱阳郡还属江州。
侍中、司空、车骑将军徐度薨。
夏四月辛巳,太白昼见。
丁亥,割东扬州晋安郡为豊州。
五月丙辰,太傅安成王顼献玉玺一。
六月丁卯,彗星见。
秋七月丙午,舆驾亲祠太庙。
戊申,新罗国遣使献方物。
壬戌,立皇弟伯智为永阳王,伯谋为桂阳王。
九月甲辰,林邑国遣使献方物。
丙午,狼牙修国遣使献方物。
以侍中、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章昭达为中抚大将军。
戊午,太白昼见。
冬十月庚午,舆驾亲祠太庙。
十一月丙午,以前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沈恪为护军将军。
壬子,以镇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黄法抃为镇西将军、郢州刺史,
新除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淳于量为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
甲寅,慈训太后集群臣于朝堂,令曰:
中军仪同、镇北仪同、镇右将军、护军将军、八座卿士:
昔梁运季末,海内沸腾,天下苍生,殆无遗噍。
高祖武皇帝拨乱反正,膺图御箓,重悬三象,还补二仪;
世祖文皇帝克嗣洪基,光宣宝业,惠养中国,绥宁外荒;
并战战兢兢,劬劳缔构,庶几鼎运,方隆殷、夏。
##$$伯宗昔在储宫,本无令问,及居崇极,遂骋凶淫。
居处谅闇,固不哀戚,嫔嫱弗隔,就馆相仍,岂但衣车所纳,是讥宗正,衰绖生子,得诮右师。
七百之祚何凭,三千之罪为大。
且费引金帛,令充椒阃,内府中藏,军备国储,未盈期稔,皆已空竭。
太傅亲承顾托,镇守宫闱,遗诰绸缪,义深垣屏,而欑涂未御,翌日无淹,仍遣刘师知、殷不佞等显言排斥。
韩子高小竖轻佻,推心委仗,阴谋祸乱,决起萧墙。
元相虽持,但除君侧。
又以余孝顷密迩京师,便相征召,殃慝之咎,凶徒自擒,宗社之灵,祅氛是灭。
于是密诏华皎,称兵上流,国祚忧惶,几移丑类。
乃至要招远近,叶力巴、湘,支党纵横,寇扰黟、歙。
又别敕欧阳纥等攻逼衡州,岭表纷纭,殊淹弦望。
岂止罪浮于昌邑,非唯声丑于太和。
但贼竖皆亡,妖徒已散,日望惩改,犹加掩抑,而悖礼忘德,情性不悛,乐祸思乱,昏慝无已。
张安国蕞尔凶狡,穷为小盗,仍遣使人蒋裕钩出上京,即置行台,分选凶党。
贼皎妻吕,舂徒为戮,纳自奚官,藏诸永巷,使其结引亲旧,规图戕祸。
荡主侯法喜等,太傅麾下,恒游府朝,啖以深利,谋兴肘腋。
适又荡主孙泰等潜相连结,大有交通,兵力殊强,指期挺乱。
皇家有庆,历数遐长,天诱其衷,同然开发。
此诸文迹,今以相示,是而可忍,谁则不容?
祖宗基业,将惧倾陨,岂可复肃恭禋祀,临御兆民?
式稽故实,宜在流放,今可特降为临海郡王,送还籓邸。
太傅安成王固天生德,齐圣广深,二后钟心,三灵伫眷。
自前朝不悆,任总邦家,威惠相宣,刑礼兼设,指挥啸诧,湘、郢廓清,辟地开疆,荆、益风靡,若太戊之承殷历,中都之奉汉家,校以功名,曾何仿佛。
且地彰灵玺,天表长彗,布新除旧,祯祥咸显。
文皇知子之鉴,事甚帝尧,传弟之怀,又符太伯。
今可还申曩志,崇立贤君,方固宗祧,载贞辰象。
中外宜依旧典,奉迎舆驾。
未亡人不幸属此殷忧,不有崇替,容危社稷,何以拜祠高寝,归祔武园?
揽笔潸然,兼怀悲庆。
是日,出居别第。
太建二年四月薨,时年十九。
帝仁弱无人君之器,世祖每虑不堪继业。
既居冢嫡,废立事重,是以依违积载。
及疾将大渐,召高宗谓曰:‘吾欲遵太伯之事。’
高宗初未达旨,后寤,乃拜伏涕泣,固辞。
其后宣太后依诏废帝焉。
史臣曰:临海虽继体之重,仁厚懦弱,混一是非,不惊得丧,盖帝挚、汉惠之流也。
世祖知神器之重,谅难负荷,深鉴尧旨,弗传宝祚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陈书-本纪-卷四-译文
废帝,名叫伯宗,字奉业,小名药王,是世祖的长子。
梁承圣三年五月庚寅日出生。
永定二年二月戊辰日,被封为临川王世子。
三年,世祖继位,八月庚戌日,被立为皇太子。
自从梁室动荡,东宫被焚毁,太子便住在永福省。
天康元年四月癸酉日,世祖去世,当天,太子在太极前殿即位为皇帝,下诏说:‘上天降祸,先帝突然去世,国家失去了依靠,我以微薄之德继承了皇位,内心痛苦,担心自己的不足,依赖宰辅来辅助我。
可以大赦天下。’又下诏内外文武官员各复其职,远方的使者都停止前来。
五月己卯日,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庚寅日,任命骠骑将军、司空、扬州刺史、新任尚书令安成王顼为骠骑大将军,晋升为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
丁酉日,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度晋升为司空;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章昭达晋升为侍中,加封征南将军;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始兴王伯茂晋升为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鄱阳王伯山晋升为镇北将军;吏部尚书袁枢晋升为尚书左仆射;云麾将军、吴兴太守沈钦晋升为尚书右仆射;新任中领军吴明彻晋升为领军将军;新任中护军沈恪晋升为护军将军;平南将军、湘州刺史华皎晋升为安南将军;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徐陵晋升为吏部尚书。
六月辛亥日,翊右将军、右光禄大夫王通晋升为安右将军。
秋七月丁酉日,立妃子王氏为皇后。
冬十月庚申日,皇帝亲自祭祀太庙。
十一月乙亥日,周国派使者来吊唁。
十二月甲子日,高丽国派使者献上礼物。
光大元年春正月癸酉日,尚书左仆射袁枢去世。
乙亥日,下诏说:‘过去昊天成命,降下宝图,两位皇后再次照耀,全国安定。
我年幼无知,王道未能显明,承继神器,如同涉足灵海,希望亲贤并建,地方官吏贤良,全国和睦,刑罚不用。
现在新的一年开始了,各国使者齐聚,宗庙无人祭祀,官员们都在,我心中悲痛,感到不安。
想要传播先帝的恩德,让百姓受益。可以大赦天下。将天康二年改为光大元年。孝顺父母、努力耕种的赐予一级爵位。’
己卯日,任命领军将军吴明彻为丹阳尹。
辛卯日,皇帝亲自祭祀南郊。
二月辛亥日,宣毅将军、南豫州刺史余孝顷谋反被处死。
癸丑日,任命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始兴王伯茂为中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黄法抃为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鄱阳王伯山为镇东将军、东阳州刺史。
三月甲午日,任命尚书右仆射沈钦为侍中、尚书左仆射。
夏四月乙卯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五月癸巳日,任命领军将军、丹阳尹吴明彻为安南将军、湘州刺史。
乙未日,任命镇右将军杜棱为领军将军。
安南将军、湘州刺史华皎谋反,丙申日,任命中抚大将军淳于量为使持节、征南大将军,总领舟师讨伐华皎。
六月壬寅日,任命中军大将军、司空徐度晋升为车骑将军,总督京邑众军,从陆路袭击湘州。
闰月癸巳日,任命云麾将军新安王伯固为丹阳尹。
秋七月戊申日,立皇子至泽为皇太子,赐天下为父后者一级爵位,王公卿士以下各有赏赐。
九月乙巳日,下诏说:‘逆贼华皎,极恶穷凶,竟然扶持萧岿,图谋危害国家。
抛弃亲人,亲近仇敌,人神共愤,我军迅速行动,水陆并进,必将将其消灭。
华皎的家眷在北里的尚方,应予以诛杀,以正国法。’
丙辰日,百济国派使者献上礼物。
这个月,周国将领长胡公拓跋定率领步兵骑兵两万人进入郢州,与华皎水陆并进,都督淳于量、吴明彻等与其交战,大败华皎。
华皎独自乘船逃到江陵,被擒获拓跋定,俘获一万多人,马四千多匹,送到京城。
冬十月辛巳日,赦免湘、巴二州被华皎所误的罪犯。
甲申日,皇帝亲自祭祀太庙。
十一月己未日,任命护军将军沈恪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
甲子日,侍中、中权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左光禄大夫王冲去世。
十二月庚寅日,任命兼从事中郎孔英哲为奉圣亭侯,负责祭祀孔子。
二年春正月己亥日,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徒、录尚书、扬州刺史安成王顼晋升为太傅,兼任司徒,加赐特殊礼遇,可以带剑穿履上殿;侍中、征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章昭达晋升为征南大将军;中抚大将军、新任征南大将军淳于量晋升为侍中、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安南将军、湘州刺史吴明彻晋升为开府仪同三司,加封镇南将军;云麾将军、郢州刺史程灵洗晋升为安西将军。
庚子日,下诏讨伐华皎的士兵,为国捐躯者给予棺椁,送回故乡,并恢复其家人的官职。
甲子日,废除吴州,将鄱阳郡归属江州。
侍中、司空、车骑将军徐度去世。
夏四月辛巳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丁亥日,将东扬州晋安郡划为丰州。
五月丙辰日,太傅安成王顼献上一枚玉玺。
六月丁卯日,出现彗星。
秋七月丙午日,皇帝亲自祭祀太庙。
戊申日,新罗国派使者献上礼物。
壬戌日,立皇弟伯智为永阳王,伯谋为桂阳王。
九月甲辰日,林邑国派使者献上礼物。
丙午日,狼牙修国派使者献上礼物。
任命侍中、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章昭达为中抚大将军。
戊午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冬十月庚午日,皇帝亲自祭祀太庙。
十一月丙午日,任命前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沈恪为护军将军。
壬子日,任命镇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黄法抃为镇西将军、郢州刺史,新任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淳于量为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
甲寅日,慈训太后在朝堂召集群臣,下令说:
中军仪同、镇北仪同、镇右将军、护军将军、八座卿士:过去梁朝末年,天下大乱,百姓几乎无处可逃。高祖武皇帝整顿混乱,恢复秩序,接受天命,重新悬挂天象,补充天地之仪;世祖文皇帝继承大业,发扬光大,恩养国内,安抚边疆;他们兢兢业业,勤劳建设,几乎使国家兴盛,与商汤、夏禹相媲美。
伯宗曾经是储君,本来没有好名声,等到他位居高位,就变得凶狠淫乱。他在居丧期间,不但不哀悼,反而与宫女们频繁交往,不只是接受车马,更是讽刺宗正,穿着丧服生子,却受到右师的嘲笑。七百年的国运靠什么支撑,三千年的罪行有多么严重。而且他花费大量金银财宝,让后宫充实,国库空虚,军备和国家储备,在未到成熟期之前,就已经耗尽。
太傅亲自接受委托,镇守皇宫,留下遗诏,情深义重,保护国家。但他的阴谋并未被采纳,第二天就遭到了排斥。韩子高是个轻佻的小人,将心交给了他,却阴谋作乱,起始于宫墙之内。元相虽然持有异议,但只能除去君王身边的奸臣。又因为余孝顷与京师亲近,便被征召,灾祸的责任,凶徒自己承担,宗庙的神灵,邪恶之气被消灭。
于是秘密诏令华皎,起兵上游,国家忧虑,几乎改变国运。甚至要招揽远近之臣,联合巴、湘的力量,势力纵横,侵扰黟、歙。又另外敕令欧阳纥等人进攻衡州,岭南地区动荡不安,拖延了时间。
不仅罪行超过昌邑,名声也丑于太和。但贼人已经死亡,妖徒已经散去,希望他们能改过自新,却仍然被压制,他们违背礼义,忘记德行,喜欢灾祸,渴望混乱,邪恶无休止。
张安国是个凶狠狡猾的小人,只是个小盗,还被派人蒋裕钩出京城,设立行台,选拔凶党。贼人华皎的妻子吕,被处死,被收进奚官,藏在永巷,让她结交亲信,图谋祸害。
荡主侯法喜等人,在太傅麾下,经常出入朝廷,用重利诱惑,图谋篡位。又有人暗中联络,势力强大,企图起事。皇家有福,国运长久,天意引导,共同开发。这些文件,现在展示给你们,如果还能忍受,那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祖宗的基业,恐怕要倾覆,怎么能继续严肃地祭祀,统治百姓呢?按照旧例,应该流放,现在可以特别降封为临海郡王,送回封地。
太傅安成王天生有德,智慧圣明,深受两位皇后喜爱,三灵眷顾。自从前朝以来,他负责国家大事,威严和仁爱并行,刑罚和礼仪兼备,指挥有方,湘、郢地区得以安宁,开拓疆土,荆、益地区风行,就像太戊继承商朝,中都侍奉汉朝一样,功名相提并论,有何不可。
地显灵玺,天现长彗,除旧布新,吉祥之兆显现。文皇知道子嗣的鉴别,事情如同帝尧,传位给弟弟,又符合太伯。现在可以恢复旧志,推崇贤君,巩固宗庙,迎接吉祥的岁月。内外应该按照旧例,迎接皇帝。
我不幸遭遇这种深重的忧虑,如果不有所改变,怎么能保护国家呢?如何能在高寝祭祀,归葬武园呢?提笔泪流满面,既有悲伤又有喜庆。
那天,他搬到了别处居住。太建二年四月去世,时年十九。
皇帝仁弱,没有君主的才能,世祖一直担心他不能继承大业。既然他是储君,废立之事重大,所以犹豫了很长时间。等到病重将要去世时,他召见高宗说:‘我想遵循太伯的事。’高宗最初不明白他的意思,后来明白了,就跪拜流泪,坚决推辞。后来宣太后根据诏令废黜了皇帝。
史臣评论说:临海虽然继承了大位,仁厚懦弱,混淆是非,不惊慌得失,类似于帝挚、汉惠帝一类人。世祖知道神器的重要,难以承担,深刻理解尧的旨意,没有传位给宝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陈书-本纪-卷四-注解
废帝:指南朝梁的末代皇帝萧庄,即萧绎,因其被废黜,故称废帝。
讳:古代人名中用于避讳的字,即名字中的忌讳字。
世祖:指梁朝的皇帝萧衍,即梁武帝,是废帝的祖父。
嫡长子:指正室所生的长子。
梁:南朝时期的一个朝代,存在于502年至557年。
承圣:梁朝年号,即萧绎在位时的年号。
永定:梁朝年号,即萧绎在位时的年号。
世祖嗣位:世祖即位,指梁武帝萧衍去世后,其子萧纲即位。
东宫:古代帝王的太子居住的地方。
太极前殿:古代帝王的正殿,用于举行大典和朝会。
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
骠骑将军:古代武官的一种官职,位高权重。
司空:古代官职,掌管国家工程、农业等事务。
扬州:古代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一部分。
尚书令:古代官职,掌管国家文书、机密等事务。
安成王顼:指萧顼,是梁朝的宗室,后来成为陈朝的开国皇帝。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职,位高权重,相当于现在的宰相。
侍中:古代官职,掌管皇帝的机密事务。
征南将军:古代武官的一种官职,负责征讨南方。
征东将军:古代武官的一种官职,负责征讨东方。
镇北将军:古代武官的一种官职,负责镇守北方。
吏部尚书:古代官职,掌管官吏的选拔、考核等事务。
翊右将军:古代武官的一种官职,负责护卫皇帝。
右光禄大夫:古代官职,掌管皇帝的礼仪、宴享等事务。
皇后:皇帝的正室妻子。
太庙: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庙宇。
周:古代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
高丽国:古代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
光大:梁朝年号,即萧绎在位时的年号。
三元改历:古代指一年的三个重要节气,即立春、夏至、秋分。
丹阳尹:古代官职,掌管丹阳郡(今南京一带)的地方行政。
南豫州:古代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安徽省、江西省的一部分。
中卫大将军:古代武官的一种官职,负责中央军的防卫。
车骑将军:古代武官的一种官职,掌管车马、骑射等事务。
京邑:古代指国都,即京城。
新罗国:古代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
慈训太后:皇帝的母亲,封号慈训太后。
中军仪同:指古代官职,为中军仪同三司的简称,是高级军事将领,负责指挥中军。
镇北仪同:指古代官职,为镇北将军的简称,负责镇守北方边疆。
镇右将军:指古代官职,为镇右将军的简称,负责镇守西部边疆。
护军将军:指古代官职,为护军将军的简称,负责保护皇帝及皇室的安全。
八座卿士:指古代官职,指八位高级官员,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高祖武皇帝:指梁朝的开国皇帝萧道成,他的庙号是高祖。
世祖文皇帝:指梁朝的第二位皇帝萧衍,他的庙号是世祖。
储宫:指古代帝王的储君,即未来的皇帝。
崇极:指地位极高,指达到极点。
谅闇:指帝王或皇后的丧期。
嫔嫱:指古代帝王的妃嫔。
椒阃:指皇宫,古代以椒涂地,故称。
内府:指皇宫内的仓库。
军备国储:指国家的军事装备和粮食储备。
顾托:指托付,指皇帝临终前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人。
垣屏:指屏障,比喻保护。
刘师知:指人名,可能是一位参与排斥皇位继承者的官员。
殷不佞:指人名,可能是一位参与排斥皇位继承者的官员。
韩子高:指人名,可能是一位参与阴谋的官员。
萧墙:指宫廷之内,比喻内部。
元相:指人名,可能是一位宰相。
余孝顷:指人名,可能是一位与皇位继承有关的人物。
华皎:指人名,可能是一位参与军事行动的将领。
巴、湘:指巴蜀和湖南地区。
黟、歙:指安徽省的黟县和歙县。
岭表:指岭南地区。
昌邑:指汉武帝的儿子刘贺,他在位时间很短,因此成为历史上短命皇帝的代称。
太和:指汉和帝,他的统治时期相对稳定,因此成为和平繁荣的代称。
贼:指叛乱者或敌人。
蕞尔:指极小,形容微不足道。
行台:指临时设立的政府机构。
舂徒:指被处决的囚犯。
奚官:指古代官府中的监狱。
永巷:指古代官府中的监狱。
荡主:指古代官职,指负责宫廷娱乐的官员。
肘腋:比喻亲近的人或位置。
挺乱:指发动叛乱。
历数:指天命,命运。
天诱:指天意引导。
欧阳纥:指人名,可能是一位参与军事行动的将领。
衡州:指湖南省的衡阳市。
弦望:指天文现象,指月亮初升和初亏时,比喻希望或等待。
悖礼忘德:指违背礼节和道德。
昏慝:指昏庸无知。
张安国:指人名,可能是一位参与叛乱的人物。
蒋裕钩:指人名,可能是一位使者。
凶党:指叛乱分子。
吕:指人名,可能是指张安国的妻子。
结引:指招纳。
亲旧:指亲戚和朋友。
戕祸:指杀害祸害。
式稽:指按照。
流放:指将罪犯流放到边远地区。
籓邸:指诸侯的封地。
安成王:指人名,可能是一位封王的人。
齐圣广深:形容人非常聪明,有德行。
二后:指两位皇后。
三灵:指天、地、人三神。
不悆:指不吉利,不祥。
邦家:指国家。
刑礼:指刑法和礼仪。
指挥啸诧:指指挥军队,使军队震惊。
湘、郢:指湖南和湖北地区。
荆、益:指湖北和四川地区。
太戊:指商朝的一位贤明的君主。
中都:指古代的一个城市,可能是指汉代的洛阳。
灵玺:指天赐的吉祥物。
长彗:指长尾巴的彗星,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祯祥:指吉祥的征兆。
传弟之怀:指将皇位传给弟弟的愿望。
太伯:指古代的一个贤明的君主。
申曩志:指实现过去的愿望。
固宗祧:指巩固宗庙。
载贞辰象:指记录吉祥的征兆。
舆驾:指皇帝的车队。
殷忧:指深重的忧虑。
崇替:指兴盛和衰败。
高寝:指皇帝的陵墓。
武园:指皇帝的陵园。
揽笔:指拿起笔来。
潸然:指泪流满面。
悲庆:指悲伤和庆祝。
冢嫡:指继承王位的儿子。
依违:指犹豫不决。
大渐:指病情严重。
高宗:指人名,可能是指萧衍的儿子萧纲。
太伯之事:指太伯让位给弟弟的故事,比喻让位给有德者。
宣太后:指人名,可能是指萧衍的母亲或妻子。
帝挚:指商朝的一位君主。
汉惠:指汉朝的一位君主,刘盈。
神器:指皇位。
尧旨:指尧的旨意,即让位给有德者。
宝祚:指皇位和江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陈书-本纪-卷四-评注
中军仪同、镇北仪同、镇右将军、护军将军、八座卿士:此句以官职的罗列开篇,展示了当时朝廷的官场风貌,同时也暗示了朝廷的动荡与不安。
昔梁运季末,海内沸腾,天下苍生,殆无遗噍:此句描绘了梁朝末年的混乱局面,‘海内沸腾’和‘殆无遗噍’形象地表现了民不聊生的惨状。
高祖武皇帝拨乱反正,膺图御箓,重悬三象,还补二仪;世祖文皇帝克嗣洪基,光宣宝业,惠养中国,绥宁外荒:这两句分别赞美了高祖和世祖的功绩,‘拨乱反正’和‘克嗣洪基’展现了他们的政治才能,‘重悬三象’和‘还补二仪’则寓意着他们恢复了天地的秩序。
并战战兢兢,劬劳缔构,庶几鼎运,方隆殷、夏:此句表达了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勤勉治国,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比肩古代的殷商和夏朝。
伯宗昔在储宫,本无令问,及居崇极,遂骋凶淫:此句批评了伯宗在储君时期就表现出的恶行,‘骋凶淫’形容其荒淫无度。
居处谅闇,固不哀戚,嫔嫱弗隔,就馆相仍,岂但衣车所纳,是讥宗正,衰绖生子,得诮右师:此句进一步描绘了伯宗的不道德行为,‘谅闇’和‘衰绖生子’等词语都带有讽刺意味。
七百之祚何凭,三千之罪为大:此句以数字强调了伯宗罪行的严重性,‘七百之祚’和‘三千之罪’都是对罪行的极大夸张。
且费引金帛,令充椒阃,内府中藏,军备国储,未盈期稔,皆已空竭:此句揭露了伯宗的贪婪,‘费引金帛’和‘内府中藏’等词语都表现了他的挥霍无度。
太傅亲承顾托,镇守宫闱,遗诰绸缪,义深垣屏,而欑涂未御,翌日无淹,仍遣刘师知、殷不佞等显言排斥:此句描述了太傅在伯宗犯下罪行后的应对措施,‘遗诰绸缪’和‘义深垣屏’都体现了太傅的忠诚和正义。
韩子高小竖轻佻,推心委仗,阴谋祸乱,决起萧墙:此句描绘了韩子高的野心和阴谋,‘推心委仗’和‘阴谋祸乱’都暗示了他的险恶用心。
元相虽持,但除君侧:此句说明元相虽然有所作为,但仍然无法消除君侧之患。
又以余孝顷密迩京师,便相征召,殃慝之咎,凶徒自擒,宗社之灵,祅氛是灭:此句讲述了余孝顷在京城附近的活动,以及他如何平定了祸乱。
于是密诏华皎,称兵上流,国祚忧惶,几移丑类:此句描述了华皎的军事行动,以及他如何威胁到了国家的稳定。
乃至要招远近,叶力巴、湘,支党纵横,寇扰黟、歙:此句说明了华皎的势力范围和影响。
又别敕欧阳纥等攻逼衡州,岭表纷纭,殊淹弦望:此句讲述了欧阳纥等人的军事行动,以及他们对衡州的威胁。
岂止罪浮于昌邑,非唯声丑于太和:此句将华皎的行为与历史上的昌邑、太和等事件相比较,强调了其罪行的严重性。
但贼竖皆亡,妖徒已散,日望惩改,犹加掩抑,而悖礼忘德,情性不悛,乐祸思乱,昏慝无已:此句总结了华皎及其党羽的罪行,并表达了对其惩治的期望。
张安国蕞尔凶狡,穷为小盗,仍遣使人蒋裕钩出上京,即置行台,分选凶党:此句描述了张安国的罪行,以及他如何被朝廷所制裁。
贼皎妻吕,舂徒为戮,纳自奚官,藏诸永巷,使其结引亲旧,规图戕祸:此句描绘了张安国妻子的罪行,以及他们如何被朝廷所处置。
荡主侯法喜等,太傅麾下,恒游府朝,啖以深利,谋兴肘腋:此句说明了荡主侯法喜等人的野心和阴谋。
适又荡主孙泰等潜相连结,大有交通,兵力殊强,指期挺乱:此句描述了荡主孙泰等人的活动,以及他们对国家的威胁。
皇家有庆,历数遐长,天诱其衷,同然开发:此句表达了皇家传承的幸运和希望。
此诸文迹,今以相示,是而可忍,谁则不容?祖宗基业,将惧倾陨,岂可复肃恭禋祀,临御兆民?式稽故实,宜在流放,今可特降为临海郡王,送还籓邸:此句提出了对伯宗的处理意见,认为应该将其流放,以维护祖宗基业。
太傅安成王固天生德,齐圣广深,二后钟心,三灵伫眷:此句赞美了太傅安成王的德行和才能,‘二后钟心’和‘三灵伫眷’都表明了他的受宠程度。
自前朝不悆,任总邦家,威惠相宣,刑礼兼设,指挥啸诧,湘、郢廓清,辟地开疆,荆、益风靡,若太戊之承殷历,中都之奉汉家,校以功名,曾何仿佛:此句详细描述了太傅安成王的政绩,将其比作古代的贤君。
且地彰灵玺,天表长彗,布新除旧,祯祥咸显:此句描绘了太傅安成王得天意的象征,‘地彰灵玺’和‘天表长彗’都暗示了他的合法性。
文皇知子之鉴,事甚帝尧,传弟之怀,又符太伯:此句将太傅安成王与古代的帝尧、太伯相比较,强调了他的贤能。
今可还申曩志,崇立贤君,方固宗祧,载贞辰象:此句提出了太傅安成王的建议,希望他能继续履行职责,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外宜依旧典,奉迎舆驾:此句说明了太傅安成王的建议应该得到执行。
未亡人不幸属此殷忧,不有崇替,容危社稷,何以拜祠高寝,归祔武园?揽笔潸然,兼怀悲庆: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太傅安成王的敬仰。
是日,出居别第。太建二年四月薨,时年十九:此句说明了作者的经历和逝世。
帝仁弱无人君之器,世祖每虑不堪继业:此句批评了当时的皇帝,认为他缺乏作为君主的才能。
既居冢嫡,废立事重,是以依违积载:此句说明了废立皇帝的重要性。
及疾将大渐,召高宗谓曰:‘吾欲遵太伯之事。’高宗初未达旨,后寤,乃拜伏涕泣,固辞:此句描述了皇帝在临终前与高宗的对话,以及高宗的反应。
其后宣太后依诏废帝焉:此句说明了皇帝被废黜的过程。
史臣曰:临海虽继体之重,仁厚懦弱,混一是非,不惊得丧,盖帝挚、汉惠之流也:此句对临海的评价,认为他虽然继承了大统,但性格懦弱,缺乏作为君主的果断。
世祖知神器之重,谅难负荷,深鉴尧旨,弗传宝祚焉:此句说明了世祖对继承皇位的看法,认为这是一个难以承担的重任,因此没有将皇位传给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