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茶经-六之饮

作者: 陆羽(733年-804年),唐代著名的茶学家、文学家,人称“茶圣”。陆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茶叶的学者,他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与亲自品鉴,撰写了《茶经》这一开创性著作,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之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60年)。

内容简要:《茶经》是陆羽在茶学方面的杰出成就,书中详细描述了茶叶的栽培、制作、冲泡、品鉴等全过程。陆羽在书中不仅论述了茶叶的种类、功效,还特别强调了茶器的选择和冲泡技巧,认为泡茶的环境、器具、方法等都对茶的味道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全书分为七篇,分别讨论了茶的起源、茶叶的栽培与采摘、茶具的选择与制作、茶的冲泡方法、茶的保存等多个方面,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学专著之一。《茶经》为后世研究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茶文化传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茶经-六之饮-原文

翼而飞,毛而走,呿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

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原注:俞,当作渝。巴渝也]间,以为比屋之饮。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

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于戏!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

[译者注:此处有脱文]

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阴采夜焙,非造也。

嚼味嗅香,非别也。

膻鼎腥瓯,非器也。

膏薪庖炭,非火也。

飞湍壅潦,非水也。

外熟内生,非炙也。

碧粉缥尘,非末也。

操艰搅遽,非煮也。

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

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茶经-六之饮-译文

翅膀展开就飞翔,长毛覆盖就奔跑,张嘴就说话,这三者都存在于天地之间,通过吃喝来维持生命,喝的东西的意义真是太深远了!至于解渴,就喝浆液;消除忧愁和愤怒,就喝酒;消除昏沉和困倦,就喝茶。

茶作为饮品,起源于神农氏,被鲁国的周公知晓,齐国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国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等人,都曾饮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风气逐渐流行,到了我们的朝代更加盛行,在两都和荆渝(注:俞应为渝,即巴渝)之间,几乎家家户户都把茶当作日常饮品。

饮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等多种。人们会砍伐、熬煮、烘烤、捣碎,然后将它们储存在瓶子和罐子里,用热水冲泡,这就是所谓的煎茶。有时还会加入葱、姜、枣、橙皮、茱萸、薄荷等调料,煮沸后,或者搅拌使其光滑,或者去除泡沫,这些不过是沟渠中的废水罢了,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

哎呀!天养育了万物,每一样都有其极致之妙,人们所擅长的,只是追求那些浅显易懂的东西。人们所庇护的房屋,房屋精致到了极点;人们所穿着的衣物,衣物精致到了极点;人们所饱食的饮食,食物和酒都精致到了极点;[译者注:此处有脱文]茶有九个难点:一是制作,二是辨别,三是器具,四是火候,五是水质,六是炙烤,七是研磨,八是煮泡,九是饮用。在夜晚采摘并烘焙,不是制作的方法。品味味道,嗅闻香气,不是辨别的方法。用腥膻的鼎和腥臭的碗,不是合适的器具。用油脂燃烧的薪火和烧烤用的炭,不是正确的火候。水流湍急,淤塞不畅,不是好的水质。外熟内生,不是炙烤的方法。粉末如碧粉,尘土如缥尘,不是研磨得当。操作艰难,搅拌急促,不是煮泡得法。夏天饮用,冬天废弃,不是正确的饮用方法。

那些珍奇美味、香气浓郁的茶,应该用三个碗来喝;次一等的茶,用五个碗来喝。如果座上有五位客人,就每人喝三碗;如果有七位客人,就每人喝五碗;如果人数在六人以下,不约定碗数,只缺一位客人,其他人就喝得更多,以补充这位客人的份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茶经-六之饮-注解

翼而飞:指鸟类有翅膀,能够飞翔。

毛而走:指有毛发的动物,如兽类,能够行走。

呿而言:指人类通过口腔发声,进行言语交流。

天地间:指自然界,宇宙间。

饮啄以活:指通过饮食来维持生命。

饮之时义远矣哉:饮的时宜和意义非常深远。

浆:古代指用米、麦等制成的饮料。

酒:用谷物或水果发酵制成的含酒精饮料。

茶:用茶叶制成的饮料。

神农氏: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鲁周公:周公旦,周朝的开国元勋,鲁国的始祖。

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名臣。

杨雄: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司马相如: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以辞赋著称。

吴:古国名,位于今江苏、浙江一带。

韦曜:三国时期吴国的文学家。

刘琨: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张载: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远祖纳:可能是指某个家族的远祖。

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左思: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滂时浸俗:指某种风气或习俗广泛传播。

国朝:指当时的朝代,此处可能指唐朝。

两都:指都城,此处可能指长安和洛阳。

荆俞:荆,指荆州;俞,通渝,指渝州,今重庆。

比屋之饮:家家户户都有的饮料。

粗茶:指未经加工的茶叶。

散茶:指散装的茶叶。

末茶:指将茶叶磨成末。

饼茶:指将茶叶制成饼。

斫:砍伐。

熬:煮沸。

炀:燃烧。

舂:捣碎。

瓶缶:指瓶子和瓦罐。

汤:热水。

痷茶:指用热水冲泡的茶。

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这些是古代用来煮茶的调料。

沟渠间弃水:指像沟渠中的废水一样无用的水。

于戏:感叹词,表示惊讶或赞叹。

万物:宇宙间的一切生物。

至妙:非常美妙。

猎浅易:追求简单容易的事情。

庇:庇护,保护。

食与酒皆精极之:食物和酒都追求精致到极致。

九难:指泡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九个要点。

阴采夜焙:指在阴暗的地方采摘茶叶,在夜间烘焙。

嚼味嗅香:指品尝茶叶的味道和嗅闻其香气。

膻鼎腥瓯:指使用有异味或异味的锅碗。

膏薪庖炭:指使用油脂或动物粪便作为燃料。

飞湍壅潦:指水流湍急或淤塞。

外熟内生:指外表看起来熟,但内部未熟。

碧粉缥尘:指茶叶末过于细小,如粉末或灰尘。

操艰搅遽:指操作过程中过于急躁。

夏兴冬废:指夏天饮用,冬天不饮用。

珍鲜馥烈:指香气浓郁、味道鲜美的茶叶。

碗数:指喝茶时使用的碗的数量。

行:指依次进行。

隽永:指味道持久,回味无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茶经-六之饮-评注

翼而飞,毛而走,呿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

此句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鸟、兽、人三种生物的共同点,即它们都生活在天地之间,通过饮食来维持生命。‘饮’在这里不仅仅指饮水,更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饮之时义远矣哉’则是对‘饮’这一行为的深刻认识,认为其意义深远,值得深思。

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此句通过列举不同的饮品及其作用,展现了饮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浆水可以解渴,酒可以消愁解忧,茶可以提神醒脑。这三种饮品分别对应了生活中的不同需求,体现了古人对饮品的深刻理解。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此句追溯了茶的历史,从神农氏开始,茶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从齐、汉、吴、晋各个朝代,都有人饮茶,这表明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原注:俞,当作渝。巴渝也]间,以为比屋之饮。

此句描述了茶在各个朝代的流行情况,尤其在国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比屋之饮’说明茶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文化已经深入人心。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

此句介绍了茶的品种和制作过程。从粗茶、散茶、末茶到饼茶,茶的品种繁多。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斫、熬、炀、舂等工序,最后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之,形成了独特的痷茶。

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此句描述了茶的制作过程中,人们会加入各种调料,如葱、姜、枣、桔皮等,以增加茶的口感。这种做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古人对茶文化的独特理解。

于戏!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天育万物,皆有至妙,而人类所追求的,往往只是表面的浅显之物。

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译者注:此处有脱文]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此句列举了茶的制作过程中的九个难点,从原料的选取、器具的选择、火候的掌握、水的选用等方面,都要求极高。这表明茶的制作是一门艺术,需要精湛的技艺。

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茶的制作过程中的九个难点,每个难点都对应着一种错误的做法,从而强调了茶制作过程中的严谨性。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此句描述了茶在宴请客人时的礼仪。根据客人的数量,茶碗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体现了古人对茶文化的尊重和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茶经-六之饮》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70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