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茶经-三之造

作者: 陆羽(733年-804年),唐代著名的茶学家、文学家,人称“茶圣”。陆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茶叶的学者,他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与亲自品鉴,撰写了《茶经》这一开创性著作,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之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60年)。

内容简要:《茶经》是陆羽在茶学方面的杰出成就,书中详细描述了茶叶的栽培、制作、冲泡、品鉴等全过程。陆羽在书中不仅论述了茶叶的种类、功效,还特别强调了茶器的选择和冲泡技巧,认为泡茶的环境、器具、方法等都对茶的味道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全书分为七篇,分别讨论了茶的起源、茶叶的栽培与采摘、茶具的选择与制作、茶的冲泡方法、茶的保存等多个方面,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学专著之一。《茶经》为后世研究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茶文化传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茶经-三之造-原文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

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

[原注:京锥文也。]

犎牛臆者,廉襜然;

[原注:犎,音朋,野牛也。]

浮云出山者,轮囷然;

轻飙拂水者,涵澹然。

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谓澄泥也。

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

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

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

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

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

或以光黑平正言佳者,斯鉴之下也。

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

若皆言佳及皆言不佳者,鉴之上也。

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

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

此茶与草木叶一也。

茶之否臧,存于口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茶经-三之造-译文

采茶的时间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叶的嫩芽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上,长四五寸,就像薇蕨刚开始抽出芽来,在露水未干时采摘。茶叶的嫩芽从丛生的草木中长出,有三枝、四枝、五枝的,选择其中最嫩的枝芽采摘。如果那天有雨就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朗的时候才采摘。采摘后,要蒸、捣、拍、焙、穿、封,这样茶叶就干燥了。

茶叶的形状有千万种,粗略地说,有的像胡人穿的靴子,皱缩的样子;[原注:京锥文也。]有的像野牛的胸脯,平滑的样子;[原注:犎,音朋,野牛也。]有的像从山里升起的浮云,圆滚滚的;有的像轻风吹拂水面,波光粼粼。有的像陶家孩子用泥土和水搅拌后澄出的泥,称为澄泥。还有的像新开垦的土地,遇到暴雨后水流经过的地方;这些都是茶叶中肥美的部分。有的像竹子的笋壳,枝干坚实,蒸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形状像是破旧的竹箨;有的像霜后的荷叶,茎叶凋零,形态改变,所以看起来很憔悴;这些都是茶叶中瘦弱的部分。

从采摘到封存,茶叶要经过七个步骤。从胡人靴子到霜后的荷叶,分为八个等级。有的人认为茶叶光滑、颜色黑亮、形状平整的就是好的,这是最低等的鉴赏。有的人认为茶叶皱巴巴、颜色黄暗、形状不平的就是好的,这是次等的鉴赏。如果都说好或者都说不好,那就是最高等的鉴赏。为什么呢?出油的茶叶看起来光滑,含油的茶叶看起来皱,存放时间长的茶叶颜色黑,当天制作的茶叶颜色黄;蒸压后的茶叶平整,自然晾干的茶叶形状不平;茶叶的好坏,最终还是要靠口感的判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茶经-三之造-注解

采茶:指采摘茶叶的活动,茶叶是中国传统的经济作物和饮品,采摘茶叶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月、三月、四月:指春季的三个月份,春季是茶叶生长的旺季,也是采摘茶叶的最佳时期。

茶之笋者:指茶叶初生的嫩芽,形状类似竹笋。

烂石沃土:指土壤肥沃但石头较多的地方,适合茶树生长。

若薇蕨始抽:比喻茶叶初生时像薇蕨植物刚开始抽出嫩芽的样子。

凌露采焉:指在清晨露水未干时采摘茶叶,以保持茶叶的鲜嫩。

茶之牙者:指茶叶的嫩芽,是茶叶采摘的主要部分。

丛薄之上:指生长在茂密丛草之上的茶树。

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指选择茶树中最嫩、最尖的芽头进行采摘。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指在天气晴朗时采摘茶叶,避免在雨天或阴天采摘。

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指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六个步骤,分别是蒸、捣、拍、焙、穿、封。

茶之干矣:指茶叶经过加工后变得干燥,完成制作。

胡人靴者:指茶叶形状像胡人穿的靴子,形容茶叶的形状。

京锥文也:指京锥是一种文饰,这里指茶叶的形状像京锥。

犎牛臆者:指茶叶形状像野牛的胸脯,形容茶叶的形状。

廉襜然:指茶叶的形状像廉襜,廉襜是一种古代的服饰。

浮云出山者:指茶叶形状像从山中升起的浮云,形容茶叶的形状。

轮囷然:指茶叶的形状像轮囷,轮囷是一种古代的陶器。

轻飙拂水者:指茶叶形状像轻风吹拂水面,形容茶叶的形状。

涵澹然:指茶叶的形状像涵澹,涵澹是一种水的状态。

罗膏土以水澄泚之:指将膏土用水澄清,比喻茶叶经过加工后的纯净。

澄泥:指经过澄清的泥土,这里比喻茶叶经过加工后的纯净。

新治地者:指新开垦的土地。

流潦之所经:指水流经过的地方,这里比喻茶叶经过的地方。

茶之精腴:指茶叶的品质上乘,味道醇厚。

竹箨者:指茶叶形状像竹子的外皮。

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指茶叶的枝干坚硬,不易蒸煮和捣碎。

籭簁然:指茶叶的形状像籭簁,籭簁是一种古代的乐器。

霜荷者:指茶叶形状像霜后的荷叶。

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指茶叶的茎叶枯萎,形状发生变化。

委悴然:指茶叶的形状显得枯萎、憔悴。

茶之瘠老者也:指茶叶的品质较差,味道较淡。

七经目:指从采摘到封存茶叶的七个步骤。

八等:指茶叶的八个等级。

光黑平正:指茶叶的颜色光亮、黑亮且平整。

皱黄坳垤:指茶叶的颜色皱缩、黄亮且不平整。

口决:指通过口感来判断茶叶的品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茶经-三之造-评注

古文中所述的采茶时节,选择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节律的尊重和对茶叶品质的考量。二月、三月、四月是春季,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此时采摘的茶叶品质最佳。

‘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此句描绘了茶树新芽的生长状态,如同薇蕨初生,清新可人。‘凌露采焉’则强调了采摘茶叶的最佳时机,即在清晨露水未干之时,此时的茶叶最为鲜嫩。

‘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这里描述了茶叶采摘的技巧,不仅要选择茶树上的嫩芽,还要挑选那些生长健壮、枝叶茂盛的茶叶,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茶叶采摘天气的讲究,雨天和多云天气采摘的茶叶品质较差,只有在晴朗的天气下采摘的茶叶才能保证品质。

‘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这一系列工序是茶叶制作的关键步骤,蒸、捣、拍、焙等工序不仅能够去除茶叶中的杂质,还能保持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襜然;浮云出山者,轮囷然;轻飙拂水者,涵澹然。’这段文字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茶叶的形状和色泽,如胡人靴的蹙缩、犎牛臆的廉襜等,形象而富有诗意。

‘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谓澄泥也。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这里将茶叶比作陶家的澄泥,新治地的流潦,形象地说明了茶叶的精华所在。

‘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通过对比,说明了茶叶的品质差异,竹箨状的茶叶坚实不易蒸捣,霜荷状的茶叶则因茎叶凋沮而显得委悴。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佳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佳及皆言不佳者,鉴之上也。’这段文字讲述了茶叶品鉴的等级,从采茶到封存共有七个步骤,从胡靴到霜荷共有八个等级,品鉴茶叶时,要综合考虑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等因素。

‘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存于口决。’最后,作者总结了茶叶的品质与草木叶相同,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口感的判断。这一观点体现了古人对茶叶品鉴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茶经-三之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69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