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原文

沅季弟左右:

辅卿而外,又荐意卿柳南二人,甚好!

柳南之笃慎,余深知之,惠卿亮亦不凡。

余告筱辅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又嘱其求润帅左郭及沅荐人,以后两弟如有所见,随时推荐,

将其人长处短处,一一告知阿兄,或告筱荃,尤以司劳苦为办事之本。

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

季弟言出色之人,断非有心所能做得,此语确不可易。

名位大小,万般由命不由人,特父兄之教家,将帅之训全,

不能如此立言耳。

季弟天分绝高,见道甚早,可喜可爱!

然办理营中小事,教圳弁勇,仍宜以勤率作主,不宜以命字谕众。

润帅抚见陈奏,以释群疑之说,亦有函来余处矣。

昨奉六月二十四日谕旨,实援两江总督,兼授钦差大臣,恩眷方渥,尽可不必陈明。

所虑考,苏常淮扬,无一支劲兵前往,位高非福,恐徒为物议之张本耳。

余好出汗,似不宜过劳。

(咸丰十年七月初八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译文

沅季弟左右:

除了辅卿之外,你还推荐了意卿柳南两位,非常好!柳南的忠诚和谨慎,我非常清楚,惠卿也很不平凡。我告诉筱辅观察人的方法,主要是看是否有品德而不官僚,条理清晰而不说大话,还叮嘱他向润帅左郭和沅推荐人才,以后两位弟弟如果有所发现,随时推荐,把他们的优点和缺点都告诉我,或者告诉筱荃,尤其是要以勤劳和吃苦耐劳为处理事务的根本。引用一批能吃苦耐劳的正人君子,时间久了自然会有大成效。

季弟说出色的人,断非有心所能做得,这句话确实不可更改。名声和地位的大小,都是命中注定而非人力所能左右,只是父亲和兄长教导家的方法,将帅的训诫,不能这样说话。

季弟天分极高,看问题很早,让人欢喜可爱!但是处理营中小事,训练士兵,仍然应该以勤奋和表率为主,不应该用命运来告诫众人。

润帅抚见陈奏,关于解除众疑虑的说法,也有信件寄到我这里了。昨天接到六月二十四日的圣旨,实际上是任命我为两江总督,并授予钦差大臣,恩宠正浓,完全可以不必再陈述。

我所担心的是,苏州、常州、淮安、扬州,没有一支强劲的军队前往,职位虽高,却非福气,恐怕只会成为他人议论的借口。我容易出汗,似乎不宜过于劳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注解

辅卿:辅助卿相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辅佐官员的人。

意卿:意气相投的朋友,这里指的是推荐的人。

柳南:柳南人,指柳南地区的人或柳南的某人。

笃慎:坚定谨慎,指人性格上的特点。

惠卿亮:惠卿和亮,可能是指两位被推荐的人。

操守:指人的品德和道德规范。

官气:指官场中人的习气,通常指官场的虚伪和腐败。

条理:条理清晰,指事物安排得井井有条。

大言:夸大其词,指言辞过于夸张。

润帅:润帅可能是指某位姓润的将军。

左郭:左郭可能是指某地的左翼和右翼地区。

司劳苦:负责辛苦的工作,指承担艰苦任务。

正人:正直的人,指品德高尚的人。

勤率:勤奋率直,指人勤奋且诚实。

命字:命运,指人生的命运或天命。

陈奏:上奏,指向上级呈报情况。

钦差大臣:皇帝特派的大臣,代表皇帝处理某项事务。

恩眷:皇帝的恩宠和关爱。

物议:众人的议论,指公众的舆论。

出汗:比喻劳累,这里可能是指身体疲惫或精神压力大。

谕旨: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评注

沅季弟左右:

此句以平实的语气开篇,直接称呼收信人,体现了写信人对收信人的亲近与尊重,同时也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了亲切的基调。

辅卿而外,又荐意卿柳南二人,甚好!

此处提到‘辅卿’、‘意卿’、‘柳南’三人,表明写信人对这三位人物的评价与推荐,‘甚好’二字表达了对这些建议的赞同与满意。

柳南之笃慎,余深知之,惠卿亮亦不凡。

这句话中,‘笃慎’、‘不凡’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写信人对柳南、惠卿二人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表明写信人对他们的了解之深。

余告筱辅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又嘱其求润帅左郭及沅荐人,以后两弟如有所见,随时推荐,将其人长处短处,一一告知阿兄,或告筱荃,尤以司劳苦为办事之本。

此段文字强调了写信人对人才培养与选拔的重视,提出了‘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等选拔人才的标准,并要求收信人随时推荐人才,详细告知其优缺点,以‘司劳苦’为办事之本。

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

这句话强调了选用能吃苦耐劳的正人对于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了写信人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季弟言出色之人,断非有心所能做得,此语确不可易。

此处写信人对季弟的观点表示认同,认为出色的人才是天分与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单纯依靠有心就能达到。

名位大小,万般由命不由人,特父兄之教家,将帅之训全,不能如此立言耳。

这句话表达了写信人对命运与努力的看法,认为名位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命运,而父兄的教育与将帅的训诲则是基础。

季弟天分绝高,见道甚早,可喜可爱!

此处写信人对季弟的天分和早慧表示赞赏,认为他是个值得高兴和喜爱的年轻人。

然办理营中小事,教圳弁勇,仍宜以勤率作主,不宜以命字谕众。

这句话提醒季弟在处理营中事务时,应以勤奋和率真为主,不宜过于强调命运的作用。

润帅抚见陈奏,以释群疑之说,亦有函来余处矣。

此处提到润帅的陈奏,表明写信人对润帅的信任,同时也说明润帅的陈奏已经得到了回应。

昨奉六月二十四日谕旨,实援两江总督,兼授钦差大臣,恩眷方渥,尽可不必陈明。

这句话表明写信人已经得到了朝廷的赏识,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因此无需再向他人陈明。

所虑考,苏常淮扬,无一支劲兵前往,位高非福,恐徒为物议之张本耳。

此处写信人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担忧,认为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前往苏常淮扬等地,自己担任高位并非福分,反而可能成为他人议论的对象。

余好出汗,似不宜过劳。

这句话表明写信人身体状况不佳,不宜过度劳累。

(咸丰十年七月初八日)

这是信件的落款,表明了写信的时间,同时也体现了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尊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68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