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原文

季沅弟左右:

探报阅悉,此路并无步拨,即由东流建德驿夫送祁;建德令已死,代理者新到,故文递迟延。

弟以后要事,项专勇送来,三日可到,或逢三八专人来一次,每月六次。

其不要紧者,仍由驿发来,则兄弟之消息常通矣。

文辅卿办理厘金甚好,现在江西厘务,经手者皆不免官气太重。

此外则不知谁何之人?如辅卿者,能多得几人,则厘务必有起色。

吾批二李详文云:‘须冗员少而能事者多,入款多而坐支者少。’

又批云:‘力除官气,严裁浮费。’

弟须嘱辅卿二语,无官气,有条理,守此行之,虽至封疆不可改也。

有似辅卿其人者,弟多荐几人更好。

甲三起行时,温弟妇甚好,此后来之变态也。

(咸丰十年六月廿八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译文

季沅弟左右:

刚刚收到探报,得知这条路并没有步兵的调动,所以东流的建德驿夫会送祁;建德的县令已经去世,现在是由新来的代理者负责,所以文书传递有些延迟。你以后的重要事务,要专程派人送来,三天就可以到达,或者每隔三八天派人专程来一次,每月至少六次。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还是通过驿站发送,这样我们兄弟之间的消息就能经常保持畅通了。

文辅卿办理厘金的事情做得很好,现在江西的厘金事务,经手的人都有点过于官僚气。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还有哪些人?像辅卿这样的人,如果能多有几个,那么厘金事务一定会有所起色。我批阅二李的详细报告时说:‘必须减少冗员,增加能干的人,增加收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又批阅说:‘努力消除官僚作风,严格削减不必要的费用。’你需要叮嘱辅卿这两句话,没有官僚气,有条理,坚持这样做,即使到了地方官的最高职位也不应该改变。如果有像辅卿这样的人,你多推荐几个就更好了。

甲三起程的时候,温弟妇的情况很好,这是后来的变化。(咸丰十年六月廿八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注解

季沅弟:季沅弟,指的是季鸿章的弟弟,这里可能是指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

探报:探报,古代指通过侦察兵或间谍收集的情报。

步拨:步拨,指步兵的调动或派遣。

东流建德驿:东流建德驿,指的是古代的驿站,是传递官方文书和信件的地方。

建德令:建德令,指建德县的县令。

文递迟延:文递迟延,指文书传递的延误。

项专勇送来:项专勇送来,指专门派遣勇敢的人来送信。

三八专人:三八专人,指每隔三天或八天派遣专人。

每月六次:每月六次,指每月有六次传递信件。

厘金:厘金,古代指对商品征收的一种税。

江西厘务:江西厘务,指江西地区的厘金征收事务。

官气:官气,指官员身上特有的官僚习气,这里指官员作风不正。

浮费:浮费,指不必要的费用或浪费。

封疆:封疆,指封建时代的地方行政区域。

温弟妇:温弟妇,指曾国荃的妻子。

变态:变态,这里指情况有所变化或不同寻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晚清时期,是曾国藩给其弟弟季沅弟的一封信件。信中内容涉及了当时军事、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动荡与复杂。

首句‘季沅弟左右’是书信的开头,‘季沅弟’指曾国藩的弟弟季沅,‘左右’则是古代书信中对收信人的尊称,表达了曾国藩对弟弟的关心与尊重。

‘探报阅悉,此路并无步拨,即由东流建德驿夫送祁’这句话表明了当时军事信息的传递方式。‘探报’即侦察报告,‘步拨’指步军调动,‘东流建德驿夫’则是指驿站传递信息的方式。曾国藩强调此路并无步拨,说明军情稳定,同时也说明了信息传递的途径。

‘建德令已死,代理者新到,故文递迟延’这部分内容反映了当时地方行政的变动,以及信息传递因官员变动而受到影响的情况。曾国藩对此表示理解,并提醒季沅弟注意。

‘弟以后要事,项专勇送来,三日可到,或逢三八专人来一次,每月六次’这句话说明了曾国藩对军事信息的重视,以及他为了确保信息畅通所采取的措施。‘项专勇’指的是专门负责传递重要信息的信使,‘三八专人来一次’则是指每隔三天或八天派专人传递一次信息,‘每月六次’则是指每月传递六次,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

‘其不要紧者,仍由驿发来,则兄弟之消息常通矣’这部分内容表明了曾国藩对信息传递的分级处理,重要信息由专人传递,一般信息则通过驿站传递,以保证信息的畅通。

‘文辅卿办理厘金甚好,现在江西厘务,经手者皆不免官气太重’这句话反映了当时厘金(即关税)管理的现状。‘文辅卿’指的是当时负责江西厘金事务的官员,‘官气太重’则是指官员作风问题。曾国藩对此表示不满,并希望改善。

‘此外则不知谁何之人?如辅卿者,能多得几人,则厘务必有起色’这部分内容表明了曾国藩对官员选拔的看法,他认为要改善厘金管理,关键在于选拔有能力的官员。

‘吾批二李详文云:“须冗员少而能事者多,入款多而坐支者少。”又批云:“力除官气,严裁浮费。”’这句话是曾国藩对官员选拔和管理的具体要求。他强调要减少冗员,选拔能干之人,增加收入,减少浪费。

‘弟须嘱辅卿二语,无官气,有条理,守此行之,虽至封疆不可改也’这部分内容是曾国藩对季沅弟的嘱托,希望他能将这些原则传达给文辅卿,并要求文辅卿坚守这些原则。

‘有似辅卿其人者,弟多荐几人更好’这句话再次强调了曾国藩对官员选拔的看法,他认为要选拔更多像文辅卿这样的有才能的官员。

‘甲三起行时,温弟妇甚好,此后来之变态也’这句话反映了曾国藩对家庭生活的关注。‘甲三’指的是季沅弟的儿子,‘温弟妇’则是指季沅弟的妻子。曾国藩对家庭生活的关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家族长辈的责任感。

整段古文展现了曾国藩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国家、家族的深切关怀。他的书信不仅是对弟弟的指导,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68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