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原文

沅季弟左右:

接专丁来信,下游之贼,渐渐蠢动,九月当有大仗开。

此贼惯技,好于营盘远远包围。

断我粮道。

弟处有水师接济,或可无碍,不知多李二营何如?

有米有柴,可济十日半月否?

贼虽多,善战者究不甚多,礼希或可御之田以饭子孙耳。

杨镇南子哨官杨光宗,头发模而盘,吾早虑其不驯。

杨镇南不善看人,又不善断事,弟若看有不妥洽之意,即饬令仍回兄处,另拨一营与弟换可耳。

吾于初十日至历口,十一日拟行六十里,赶到祁门县。

十二日先太夫人忌辰,不欲纷纷迎接应酬也。

宁国府一军,紧急之至,吾不能拨兵往援,而拟少济之饷,亦地主之道耳。

(咸丰十年六月初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译文

沅季弟左右:

接到专丁的来信,得知下游的敌人开始有所动作,预计九月会有大规模的战斗。

这些敌人的惯用伎俩是远远地包围我们的营地,切断我们的粮道。你那里有水师支援,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不知道李二营的情况如何?那里有米有柴,能否维持十天半个月的供应?虽然敌人很多,但真正善于战斗的人并不多,礼希或许可以保卫家园,让子孙得以安生。

杨镇南的哨官杨光宗,头发梳理得乱糟糟的,我早就担心他不容易驯服。杨镇南不擅长观察人,也不擅长判断事情,如果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就命令他回到我这里,再另外派一个营队给你替换。

我计划在初十日到达历口,十一日准备走六十里路,赶到祁门县。十二日是先太夫人的忌辰,我不想有太多的人来迎接和应酬。

宁国府的军队情况非常紧急,我无法派兵去支援,但打算稍微接济一些军饷,这也是地主应尽的责任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注解

沅季弟:指作者的弟弟,沅季可能是他的字或号。

专丁:指专人,可能是信使或使者。

下游之贼:指位于下游的敌军,可能是指长江流域的太平军或其他叛乱势力。

蠢动:指敌人开始有所动作,蠢蠢欲动。

九月当有大仗开:指预计九月会有大规模的战斗。

营盘:指敌军设营的地方,即军营。

粮道:指运送粮食的道路,是军队生存的关键。

水师:指水上的军队,即海军。

李二营:指某个由李二指挥的军队营队。

十日半月:指大约十到半个月的时间。

善战者:指擅长战斗的人,即优秀的战士。

礼希:可能是指某位将领的名字或其字。

田以饭子孙:指保卫家园,使子孙得以生存。

杨镇南子哨官杨光宗:指杨镇南的儿子,杨光宗,担任哨官的职务。

头发模而盘:指杨光宗的头发梳理得不够整齐。

不驯:指性格倔强,不易驯服。

杨镇南:指杨镇南这个名字的人,可能是他的字或号。

不善看人:指不擅长识人辨人。

不善断事:指不擅长判断和处理事务。

饬令:指命令,告诫。

历口:指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祁门县:指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先太夫人:指已故的母亲,先表示已故,太夫人是对母亲的尊称。

忌辰:指忌日,即对已故亲人忌日的纪念。

纷纷迎接应酬:指忙于迎接和应酬,指忙碌的接待活动。

宁国府:指宁国府,可能是指某个军事单位或地区。

少济之饷:指少量支援的军饷。

地主之道:指作为地方官的责任和义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评注

沅季弟左右:

此句以亲切的称呼开篇,表现出写信者与沅季弟之间的亲密关系。‘左右’一词在古代书信中常用于称呼对方,带有一定的尊敬和亲近感。

接专丁来信,下游之贼,渐渐蠢动,九月当有大仗开。

此句描绘了当时的战乱局势。‘专丁’可能指的是负责传递信息的信使,‘下游之贼’指的是敌军,‘蠢动’形容敌军开始活跃,‘大仗’则预示着一场规模较大的战斗即将发生。

此贼惯技,好于营盘远远包围。断我粮道。

这句话分析了敌军的战术特点,即擅长采取远距离包围的方式,切断我军的粮道。这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战略智慧和战术手段。

弟处有水师接济,或可无碍,不知多李二营何如?有米有柴,可济十日半月否?

此处写信者询问沅季弟的情况,关心其军粮供应是否充足。‘水师’指的是水军,‘接济’表示补给,‘多李二营’可能是指李二营的兵力情况,‘有米有柴’则是对军粮的具体描述。

贼虽多,善战者究不甚多,礼希或可御之田以饭子孙耳。

这句话中,写信者对敌军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虽然敌军人数众多,但真正擅长战斗的并不多。‘礼希’可能是指某位将领,‘御之’表示抵御,‘田以饭子孙’则是对将领能够保护家园、养育后代的期望。

杨镇南子哨官杨光宗,头发模而盘,吾早虑其不驯。

此句中,写信者对某位将领杨光宗的品行表示担忧。‘头发模而盘’形容其发型,可能暗示其不羁的性格。‘不驯’则表示不服从管束。

杨镇南不善看人,又不善断事,弟若看有不妥洽之意,即饬令仍回兄处,另拨一营与弟换可耳。

这句话中,写信者对杨镇南的能力表示质疑,并建议沅季弟在观察到不妥之处时,应立即命令其返回,并调拨其他部队替换。

吾于初十日至历口,十一日拟行六十里,赶到祁门县。

此处写信者描述了自己的行程安排,表明自己将于初十日到达历口,十一日继续前行六十里,赶到祁门县。

十二日先太夫人忌辰,不欲纷纷迎接应酬也。

这句话中,写信者表达了对母亲忌辰的哀思,并表示不想因自己的到来而打扰他人。

宁国府一军,紧急之至,吾不能拨兵往援,而拟少济之饷,亦地主之道耳。

此句反映了写信者对宁国府一军的关注。‘紧急之至’表示情况十分危急,‘拨兵往援’表示调动兵力支援,‘少济之饷’则是指提供一定的物资援助。‘地主之道’是指作为地方官员应尽的职责。

(咸丰十年六月初十日)

这是信件的落款,表明了写信的时间,即咸丰十年六月初十日。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67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