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大通厘金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大通厘金-原文

季沅弟左右;

出队以护百姓收获,甚好!与吉安散耕牛耔种,用意相似。

吾辈不幸生当乱世,又不幸而带兵,日以杀人为事,可为寒心!

惟时时存一爱民之念,庶几留心。

弟既掘长濠,切不可过濠打仗,胜则不能多杀贼,败则不能收队也。

营中柴尚多否?

煤已开出否?

红单船下去后,吾拟扎陈舫仙办大通厘金,以便弟就近稽查,闻该处每月可二万余串也。

魏柳南宜办厘乎?宜作吏乎?弟密告我。

潘意卿何时可到?此间需才极急,浙事岌岌,请援之书如麻。

次青今日到祁门,其部下十四五可到。

季弟所言诸枉,聆悉,当一一错之,不姑息也。

(咸丰十年八月初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大通厘金-译文

季沅弟左右;

派出队伍去保护百姓收割庄稼,非常好!和吉安的散耕牛耔种一样,用意相似。我们这一代人不幸生在乱世,又不幸地要带兵,天天以杀人作为事情,真是让人感到心寒!只有时时保持一颗爱民的心,也许才能留下好名声。你既然已经挖了长长的壕沟,千万不可以越过壕沟去打仗,胜利了也不能多杀敌人,失败了也不能收兵回营。军营里的柴火还多吗?

煤炭已经开采出来了吗?红船下去之后,我打算在陈舫仙那里设立大通厘金,以便你就近稽查,听说那里每月可以收入二万余串钱。魏柳南是否应该办理厘金事务?还是应该做官?你悄悄告诉我。潘意卿什么时候可以到?这里急需人才,浙江的事情非常紧急,请求支援的书信像麻一样多。次青今天到达祁门,他手下的人十四五天就可以到。

季弟所说的各种事情,我都已经知道了,我会一一纠正,不会姑息。(咸丰十年八月初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大通厘金-注解

季沅弟:季沅弟,指的是季鸿章的弟弟,季沅。在古代,书信中常以兄弟关系称呼对方。

出队:出队,指派出队伍或军队。

护百姓收获:保护百姓的收获,即保护农民的农作物不受损害。

吉安散耕牛耔种:吉安散耕牛耔种,指在吉安地区分散耕种,使用耕牛和种子。

耔种:耔种,指播种。

不幸生当乱世:不幸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

带兵:担任军队的领导或指挥。

日以杀人为事:每天都在进行杀戮。

寒心:感到心寒,指对杀戮行为感到痛心和厌恶。

爱民之念:爱护民众的念头。

庶几:或许,表示一种希望。

长濠:长濠,指长长的壕沟。

胜则不能多杀贼,败则不能收队也:胜利时不能多杀敌人,失败时不能收拢队伍。

营中柴:军营中的柴火。

煤:煤炭。

红单船:涂有红漆的船只。

扎陈舫仙:扎营在陈舫仙的地方。

大通厘金:大通厘金,指大通地区的税收。

稽查:检查,监督。

魏柳南:魏柳南,指的是某位魏姓柳南。

宜办厘乎?宜作吏乎?:适合从事税收工作吗?还是适合做官?

密告我:秘密告诉我。

潘意卿:潘意卿,指的是某位潘姓意卿。

此间需才极急:这里急需人才。

浙事岌岌:浙江的事情非常紧急。

请援之书如麻:请求支援的书信像麻一样多。

次青:次青,指的是某位次青。

祁门:祁门,地名,位于今安徽省祁门县。

部下十四五可到:部下大约有十四五个人可以到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大通厘金-评注

季沅弟左右;

此句以平实的语气开始,直接称呼季沅弟,体现出写信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信任。

出队以护百姓收获,甚好!与吉安散耕牛耔种,用意相似。

此句赞扬季沅弟出兵保护百姓收获的行为,并将其与吉安散耕牛耔种的行为相提并论,显示出写信人对季沅弟的认可和赞赏。

吾辈不幸生当乱世,又不幸而带兵,日以杀人为事,可为寒心!

此句表达了写信人对所处时代和自身职责的深刻反思,透露出对战争残酷性的感慨和对人性的忧虑。

惟时时存一爱民之念,庶几留心弟既掘长濠,切不可过濠打仗,胜则不能多杀贼,败则不能收队也。

此句强调了爱民的重要性,并提醒季沅弟在战斗中要注意策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营中柴尚多否?

此句询问军营中的物资情况,体现了写信人对后勤保障的关心。

煤已开出否?

此句同样询问军营中的物资情况,特别是煤炭的供应,反映了写信人对能源保障的重视。

红单船下去后,吾拟扎陈舫仙办大通厘金,以便弟就近稽查,闻该处每月可二万余串也。

此句提到了一项具体的军事行动,即扎陈舫仙办大通厘金,并说明了其目的和预期效果,显示了写信人对军事行动的精细规划和执行力。

魏柳南宜办厘乎?宜作吏乎?弟密告我。

此句询问魏柳南是否适合担任厘金官职或吏职,体现了写信人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季沅弟的信任。

潘意卿何时可到?此间需才极急,浙事岌岌,请援之书如麻。

此句询问潘意卿的到来时间,并表达了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浙江局势的担忧。

次青今日到祁门,其部下十四五可到。

此句报告了次青的到来及其部下的情况,反映了写信人对军事动态的关注。

季弟所言诸枉,聆悉,当一一错之,不姑息也。

此句表示对季沅弟所提及的问题的重视,并表明了处理问题的决心和原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大通厘金》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67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