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原文

沅捕九弟左右:

十九日亮一等归,接展来函,具悉一切。

临江克复,从此吉安当易为力,弟邑勉为之,大约明春可复吉郡,明夏可复抚建。

凡兄所未了之事,弟能为我了之,则余之愧憾可稍减矣。

余前在江西,所以郁郁不得意者,第一不能干预民事,有剥民之权,无泽民之位,满腹诚心,无处施展。

第二不能接见官员,凡省中文武官僚,晋接有稽,语言有察。

第三不能联络绅士,凡绅士与我营款惬,则或因而获咎。

坐是数者,方寸郁郁,无以自伸;然此只坐不宜驻扎省垣,故生出许多烦恼耳。

弟今不驻省城,除接见官员一事,无庸议外,至爱民联外二端,皆宜实心求之。

现在饷项颇充,凡抽厘劝损,决计停之,兵勇扰民,严行禁之,则吾夙昔爱民之诚心,弟可为我宣达一二。

吾在江西,各绅士为我劝捐作八九十万,未能为江西除贼安民。

今年丁忧,奔丧太快,若恝然弃去,置绅士于不顾者,此余之所悔也。

若少迟数日,与造外往复书问乃妥。

弟当为余弥缝此阙,每与绅士书札还,或接见畅谈,具言江绅待家兄甚厚,家兄抱槐甚深等语。

就中刘仰素甘子大二人,余尤对之有愧。

刘系余清之带水师,三年辛苦,战功日著,渠不负吾之知,而吾不克始终与共患难。

甘系余清之管粮台,委曲成全,劳怨兼任,而余以丁忧遽归,未能为渠料理前程。

此二人皆余所愧对,弟为我救正而补苴之。

余在外数年,吃亏受气,实亦不少,他无所惭,独惭对江西绅士,此日内省躬责己之一端耳。

弟此次在营,境遇颇好,不可再有牢骚之气,心平志和,以近天休,至嘱至嘱!

承寄回银二百两,收到。

今冬收外间银数百,而家用犹不充裕;然后知往岁余之不寄银回家,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四宅大小平安,余日内心绪少佳,夜不成寐,盖由心血积亏,水不养肝之故。

春来当好为调理。

(咸丰七年十二月廿一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译文

沅捕九弟左右:

十九日亮一等回来,接到你的来信,一切都明白了。临江已经攻克,从此吉安应该容易攻下了,你也要努力,大概明年春天可以收复吉郡,明年夏天可以收复抚建。所有哥哥没有完成的事情,你能帮我完成,那么我的遗憾就可以稍微减轻一些了。

我之前在江西,之所以心情郁闷不得志,首先是不能干预民事,有剥夺民权的权力,但没有造福民生的职位,满腔热情,没有地方施展。第二是见不到官员,凡是省里的文武官员,见面有规矩,说话有分寸。第三是联络不上绅士,凡是和哥哥我交好的绅士,可能会因此受到责难。正因为这几点,心中郁闷,无法自我发挥;然而这主要是因为不适合驻扎在省城,所以才生出许多烦恼。

你现在不在省城驻扎,除了见官员的事情不用讨论外,至于爱护百姓和联络绅士这两件事,都应当真心去做。

现在军饷相当充足,凡是抽税和劝捐的事情,决定停止,严禁士兵扰民,这样我长久以来爱护百姓的真心,你可以为我传达一下。我在江西的时候,各绅士为我劝捐了八九十万,但我没能为江西除去贼寇,安定百姓。今年因为丁忧,奔丧太快,如果就这样放弃,不顾及绅士们,这是我感到后悔的。如果稍微推迟几天,和外界的书信往来就可以妥善处理。你应该为我弥补这个遗憾,每次回信或者见面畅谈时,都要说江绅对家兄非常看重,家兄对他们抱有很深的感激之情。

其中刘仰素和甘子大两个人,我对他们尤其感到愧疚。刘是我在水师时的部下,三年辛苦,战功显赫,他没有辜负我的知遇之恩,但我没有能始终和他共患难。甘是我在粮台时的部下,委曲求全,劳苦功高,而我因为丁忧突然回家,没能为他安排前程。这两个人我都感到愧疚,你应该帮我纠正并弥补。

我在外面几年,吃了很多亏,受了很多气,其他地方没有惭愧的,只有对江西绅士感到惭愧,这是这些天我反省自己的一个方面。

你这次在军营里,境遇相当不错,不要再有抱怨的情绪了,心态平和,心情舒畅,这样就能得到天赐的安宁,务必记住这一点!收到你寄回的二百两银子,已经收到了。现在冬天收到外面寄来的几百两银子,但家用还是不够富裕;这才知道去年我没有寄银子回家,不孝的罪过,简直触怒了天。家里四宅大小都平安,我最近心情不太好,晚上睡不着觉,大概是因为心血亏损,水不滋养肝脏的缘故。春天来了,要好好调理身体。

(咸丰七年十二月廿一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注解

沅捕九弟左右:这是书信的开头,‘沅’指的是书信的收件人,‘捕九弟’是对收件人的称呼,‘左右’是古代书信中常用的敬语,相当于现代的‘您好’。

十九日亮一等归:十九日,亮等归来。‘亮’可能是指某位将领或官员的名字,‘等归’表示他和其他人一起回来。

接展来函,具悉一切:收到并展开信件,详细了解了所有情况。

临江克复:临江被攻克,‘克复’指攻下并收复某地。

吉安当易为力:吉安应该容易攻下。

邑勉为之:在本地勉力为之,即努力为之。

明春可复吉郡,明夏可复抚建:明年春天可以收复吉郡,明年夏天可以收复抚建。

凡兄所未了之事,弟能为我了之:所有哥哥没有完成的事情,你能为我完成。

余之愧憾可稍减矣:我的愧疚和遗憾可以稍微减轻了。

干预民事:参与管理民事事务。

剥民之权,无泽民之位:剥夺民众的权利,没有造福民众的职位。

满腹诚心,无处施展:内心充满诚意,但没有地方可以施展。

接见官员:接待官员。

晋接有稽,语言有察:接待有规定,言辞有考察。

联络绅士:联系绅士。

营款惬:经营款项顺利。

抽厘劝损:征收厘金,劝捐。

饷项颇充:军饷相当充足。

兵勇扰民:士兵和勇士骚扰民众。

严行禁之:严格禁止。

夙昔爱民之诚心:一直以来的爱民之心。

丁忧:遭遇父母之丧。

奔丧太快:奔丧速度太快。

恝然弃去:轻易地放弃。

造外往复书问:与外界书信往返询问。

弥缝此阙:弥补这个缺陷。

书札还:书信往返。

畅谈:畅所欲言。

抱槐甚深:对某人非常感激。

刘仰素甘子大二人:刘仰素和甘子大这两个人。

清之带水师:某人带领水师。

战功日著:战功日益显著。

渠不负吾之知:他不负我所知。

不克始终与共患难:不能始终与他共同面对困难。

管粮台:管理粮台。

委曲成全:委曲求全。

劳怨兼任:劳苦和怨恨一并承担。

丁忧遽归:遭遇丁忧后急忙回家。

料理前程:安排前程。

救正而补苴之:纠正并弥补。

吃亏受气:遭受损失和侮辱。

省躬责己:反省自己的过错。

心平志和:心态平和,意志坚定。

天休:天意保佑。

承寄回银二百两:收到你寄回的二百两银子。

收外间银数百:从外面收到几百两银子。

家用犹不充裕:家庭开支仍然不充足。

不孝之罪,上通于天:不孝的罪过,上通于天。

四宅大小平安:家中老少都平安。

心血积亏,水不养肝:心血亏损,水不滋养肝脏。

春来当好为调理:春天来临时要好好调理身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评注

沅捕九弟左右:此句开篇,以书信的形式,点明了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体现了古代书信的礼节性。

十九日亮一等归,接展来函,具悉一切。此句表明写信人收到了九弟的来信,并对其内容有所了解,体现了兄弟间的密切联系。

临江克复,从此吉安当易为力,弟邑勉为之,大约明春可复吉郡,明夏可复抚建。此句展现了写信人对军事形势的判断,以及对九弟未来行动的期望,体现了古代将领对部下的信任与指导。

凡兄所未了之事,弟能为我了之,则余之愧憾可稍减矣。此句表达了写信人对九弟的期望,希望他能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事情,减轻自己的遗憾,体现了古代家族观念中的责任与担当。

余前在江西,所以郁郁不得意者,第一不能干预民事,有剥民之权,无泽民之位,满腹诚心,无处施展。此句反映了写信人在江西任职时的无奈与苦闷,揭示了古代官员在权力与责任之间的矛盾。

第二不能接见官员,凡省中文武官僚,晋接有稽,语言有察。第三不能联络绅士,凡绅士与我营款惬,则或因而获咎。坐是数者,方寸郁郁,无以自伸;然此只坐不宜驻扎省垣,故生出许多烦恼耳。此段描述了写信人在江西任职时的困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烦恼,反映了古代官员在官场中的无奈。

弟今不驻省城,除接见官员一事,无庸议外,至爱民联外二端,皆宜实心求之。此句是对九弟的期望,希望他能关注民生,处理好与绅士的关系,体现了古代家族观念中的责任与担当。

现在饷项颇充,凡抽厘劝损,决计停之,兵勇扰民,严行禁之,则吾夙昔爱民之诚心,弟可为我宣达一二。此句表明写信人对当前财政状况的满意,以及对九弟传达自己爱民之心的期望。

吾在江西,各绅士为我劝捐作八九十万,未能为江西除贼安民。今年丁忧,奔丧太快,若恝然弃去,置绅士于不顾者,此余之所悔也。若少迟数日,与造外往复书问乃妥。弟当为余弥缝此阙,每与绅士书札还,或接见畅谈,具言江绅待家兄甚厚,家兄抱槐甚深等语。此段反映了写信人在江西任职时的无奈与愧疚,以及对九弟处理此事的期望。

就中刘仰素甘子大二人,余尤对之有愧。刘系余清之带水师,三年辛苦,战功日著,渠不负吾之知,而吾不克始终与共患难,甘系余清之管粮台,委曲成全,劳怨兼任,而余以丁忧遽归,未能为渠料理前程。此二人皆余所愧对,弟为我救正而补苴之。此段描述了写信人对两位部下的愧疚之情,以及对九弟处理此事的期望。

余在外数年,吃亏受气,实亦不少,他无所惭,独惭对江西绅士,此日内省躬责己之一端耳。此句表达了写信人对自己在江西任职期间的反思,以及对江西绅士的愧疚之情。

弟此次在营,境遇颇好,不可再有牢骚之气,心平志和,以近天休,至嘱至嘱!此句是对九弟的告诫,希望他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体现了古代家族观念中的关爱与期望。

承寄回银二百两,收到。今冬收外间银数百,而家用犹不充裕;然后知往岁余之不寄银回家,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四宅大小平安,余日内心绪少佳,夜不成寐,盖由心血积亏,水不养肝之故。春来当好为调理。此段反映了写信人对家庭生活的关注,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担忧,体现了古代家族观念中的责任与担当。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67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