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原文

沅甫九弟足下。

十七日李观察送到家信,系沅弟在省城所发者。

黄南兄劝捐募勇,规复吉安,此豪杰之举也。

南路又来此一枝劲兵,则贼势万不能支。

金田老贼,癸甲二年北犯者,既已只轮不返,而曾天养罗大纲之流,亦频遭殛诛。

现存悍贼,惟石达开韦俊陈玉成数人,奔命于各处,实有日衰就落之势。

所思江西民风柔弱,见各属并陷,遂靡然以为天覆地拆,不复作反正之想。

不待其迫胁以从,而甘心蓄发助贼,希图充当军旅帅,以讹索其乡人,掳掠郡县村镇,以各肥其私囊,是以每战动盈数万人,我军为之震骇。

若果能数道出师,擒折以万平计,始则江西从逆这发有悔心,继广东新阳之贼生疑二,而江西之局势必转,粤贱之衰象亦见矣。

南袁能于吉安一路,出师合瑞,兄已列为三路,是此间官绩上民所祷祀以求者也。

即日当先行具奏,沅弟能随南翁以出,料理戎亦足增长识力,南翁能以赤手空拳干大事,而不甚著著声色,弟当留心收而效之。

夏渡兄前亦欲援江之师,不知可与南兄同办一路否?

渠系簪缨巨族,民望所归,又奉特旨援江,自不能不速图兄共办一枝,则众擎易举汁若另筹一路,则独力难成,沅弟若见憩翁,试先将鄙意道及,余续有信奉达也。

周凤山现在省城,余飞札调之来江,盖欲令渠统一军,峙衡龙一军,一扎老营,一作游兵,不知渠已接扎否?

望沅弟催之速来,其现在袁州之伍化蛟黄三清,本系渠部典,可令渠带来也。

(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译文

沅甫九弟,你好。

十七日,李观察送来了家信,是沅弟在省城发出的。

黄南兄劝捐募勇,计划收复吉安,这是英雄豪杰的行为。

南路又派来了一支强劲的军队,那么敌人的势力就无法支撑了。

金田的老贼,癸甲二年北犯的人,已经只身逃回,而曾天养、罗大纲之流,也频繁遭到诛杀。

现在剩下的凶猛敌人,只有石达开、韦俊、陈玉成这几个人,四处奔波,实际上是有日薄西山、衰败的趋势。

所担忧的是江西民风柔弱,看到各属都陷落了,就纷纷认为天塌地陷,不再有反正的念头。

不待他们逼迫就愿意蓄发助敌,希望成为军队的领导者,以欺骗自己的乡人,掠夺郡县村镇,来肥自己的私囊,因此每次战斗都有数万人参与,我军感到震惊。

如果能够分兵多路出击,以万计的兵力擒获敌人,那么起初江西那些背叛的人会有悔改之心,接着广东新阳的敌人也会产生疑虑,江西的局势必然转变,广东的衰败迹象也会显现出来。

南袁能在吉安一路出兵,与瑞州会合,我已经列为三路出兵,这是这里官民所祈求的。

即日我将先行上奏,沅弟能随南翁出征,处理军务也能增长见识,南翁能以空手空拳完成大事,而不张扬,我应该留心学习并效仿他。

夏渡兄之前也想支援江边的军队,不知道能否与南兄一同负责一路?他出身于显赫的家族,是民众的期望所在,又奉特旨支援江边,自然不能不迅速与我共同处理一支军队,如果另外筹划一路,那么单靠一人之力难以完成。沅弟如果见到憩翁,试着先告诉他我的意思,我后续会有信件传达。

周凤山现在在省城,我已飞快地调他来江边,是想让他统一军队,与峙衡龙一军相互配合,一军扎营,一军游动,不知道他是否已经接到了命令?希望沅弟能催促他尽快到来,他现在的袁州部下伍化蛟、黄三清,原本是他的人,可以让他带来。

(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注解

沅甫九弟:指作者的弟弟,这里是对弟弟的亲切称呼。

李观察:指李姓的观察使,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

省城:指省的行政中心,即省会。

黄南兄:指黄姓的兄长,可能是作者的友人。

募勇:招募勇士,指组织士兵。

规复吉安:指收复吉安,吉安是江西省的一个地名。

豪杰之举:英勇的行为,指黄南兄的募勇行动。

南路:指江西省的南部地区。

劲兵:精锐的军队。

贼势:敌人的势力。

金田老贼:指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可能是指洪秀全。

癸甲二年:指太平天国癸甲年,即1853年。

北犯:向北侵犯。

曾天养罗大纲:可能是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

殛诛:被处死。

悍贼:凶猛的敌人。

石达开韦俊陈玉成: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

奔命于各处:四处逃窜。

日衰就落之势:日益衰落。

江西民风柔弱:江西地区的民风软弱。

靡然以为天覆地拆:认为天塌地裂,形容极度恐慌。

反正之想:起义反抗的念头。

蓄发助贼:蓄长发以示反抗,帮助敌人。

军旅帅:军队的将领。

讹索:敲诈勒索。

郡县村镇:地方行政区域。

私囊:个人的钱财。

数道出师:多路出兵。

擒折以万平计:捉拿并击败敌人以万计。

南袁:指南方的袁姓将领。

合瑞:指与瑞州(今江西省高安市)的将领合作。

三路:分三路出兵。

官绩:官场的业绩。

祷祀:祈祷祭祀。

南翁:对南袁的尊称。

戎:军事。

簪缨巨族:世家大族。

民望所归:民众所敬仰的。

特旨:皇帝的特别命令。

峙衡龙:可能是军队的名称。

老营:军队的固定营地。

游兵:流动的侦察兵。

周凤山:周姓的将领。

飞札调之来江:迅速用信件调遣他来江西。

伍化蛟黄三清:周凤山的手下将领。

典:主管,这里指部下。

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指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十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评注

沅甫九弟足下,此句以‘沅甫九弟’称呼,体现了作者对家人的亲切与尊重,同时也点明了书信的收信人。‘足下’是古代书信中对平辈或朋友的一种尊称,显示出作者对收信人的敬意。

十七日李观察送到家信,系沅弟在省城所发者。此句描述了信件的来源和发送地点,李观察作为使者,传递了沅弟在省城所发的家信,体现了家族间的紧密联系。

黄南兄劝捐募勇,规复吉安,此豪杰之举也。此句赞扬了黄南兄的英勇行为,他劝捐募勇,意图规复吉安,展现了一种豪杰之气。

南路又来此一枝劲兵,则贼势万不能支。此句描述了南路的局势,一支强劲的军队到来,使得敌人的势力无法支撑,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渴望。

金田老贼,癸甲二年北犯者,既已只轮不返,而曾天养罗大纲之流,亦频遭殛诛。此句回顾了历史,指出了金田老贼的北犯失败,以及曾天养、罗大纲等人的被诛,暗示了敌人的衰败。

现存悍贼,惟石达开韦俊陈玉成数人,奔命于各处,实有日衰就落之势。此句点出了当前敌人的主要力量,即石达开、韦俊、陈玉成等人,但他们的势力正在逐渐衰弱。

所思江西民风柔弱,见各属并陷,遂靡然以为天覆地拆,不复作反正之想。此句分析了江西的民风,认为其柔弱,在敌人进攻下,民众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念头。

不待其迫胁以从,而甘心蓄发助贼,希图充当军旅帅,以讹索其乡人,掳掠郡县村镇,以各肥其私囊,是以每战动盈数万人,我军为之震骇。此句揭露了敌人的行径,他们通过掳掠和讹诈来满足私欲,导致我军每战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若果能数道出师,擒折以万平计,始则江西从逆这发有悔心,继广东新阳之贼生疑二,而江西之局势必转,粤贱之衰象亦见矣。此句提出了战胜敌人的策略,通过多路出兵,擒拿敌人,使江西的局势发生转变。

南袁能于吉安一路,出师合瑞,兄已列为三路,是此间官绩上民所祷祀以求者也。此句说明了南袁在吉安一路的出兵计划,并强调了其重要性,这是民众所期望的。

即日当先行具奏,沅弟能随南翁以出,料理戎亦足增长识力,南翁能以赤手空拳干大事,而不甚著著声色,弟当留心收而效之。此句建议沅弟能随南翁出征,以增长见识,并学习南翁的行事风格。

夏渡兄前亦欲援江之师,不知可与南兄同办一路否?渠系簪缨巨族,民望所归,又奉特旨援江,自不能不速图兄共办一枝,则众擎易举汁若另筹一路,则独力难成,沅弟若见憩翁,试先将鄙意道及,余续有信奉达也。此句涉及夏渡兄的援江之师,以及与南兄的合作,表达了作者对合作成功的期望。

周凤山现在省城,余飞札调之来江,盖欲令渠统一军,峙衡龙一军,一扎老营,一作游兵,不知渠已接扎否?望沅弟催之速来,其现在袁州之伍化蛟黄三清,本系渠部典,可令渠带来也。此句描述了周凤山被调至江城的情景,并说明了他的任务和期望。

(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此句为信件的落款,注明了写信的时间,增加了信件的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66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