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一月初二日,春二甲四归,接廿四夜来书,具悉一切。

弟营中事要尚顺,家中大小欣慰。

帅逸斋之叔号小舟者,于初二日来,携有张六琴太守书缄,具告逸斋死事之惨。

余具奠金五十两,交小舟为渠赴江西之旅资。

又作书寄雪琴,嘱其备战船至广西,迎护逸斋之眷口,由浙江来,又备舟至省城,迎护逸斋与其侄之灵枢于南康,会齐同出湖口,由湖口段窑至黄梅帅宅,不过数十里耳。

前此仙舟先生墓门,被贼掘毁,余曾寄书润芝中丞,莲舫员外,筹银三四百两,为修葺之资。

此次小舟归里,可一并妥为安厝,少有余资,即以赡济逸斋之眷口,然亦极薄,难以自存矣。

东乡败挫之后,李镇军周副将均退守武阳渡。

闻香中丞缄致长沙,请夏憩亭募勇数千,赴江应援,不知确否?

自洪杨内乱以来,贼中大纲紊乱,石达开下顾金陵,上顾安庆,未必能再至江西。

既使果来赴援,亦不过多裹乌合之卒,悍贼实已无几。

我军但稍能立脚,不特吉安力能胜之,即临江萧军,亦自可胜之也。

胡爵之将于初十日回省,家中以后不必请书启朋友。

韩升告假回家,余文案尚繁,不可无一人料理,望弟饬王福于腊月初回家交代后,既令韩升回省度岁。

韩子正初赴吉营,计弟处有四十日无人经营文案,既交彭椿年一手料理,决无疏失。

韩升与王福二人,皆精细勤敏,无所轩轾。

凌荫迁于日内赴雪琴处,若弟处再需好手,亦可令凌赴吉也。

(咸丰七年十一月初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译文

沅甫九弟您好:

十一月初二日,春天第二甲第四批货物归来,接到你廿四夜来的信,一切都知道了。弟弟在军营中的事情还算是顺利,家里大小事情都让人欣慰。

帅逸斋的叔叔,号小舟的人,在初二日来,带来了张六琴太守的信,详细告知了逸斋牺牲的惨状。我准备了五十两银子,交给小舟作为他前往江西的路费。还写信给雪琴,嘱咐他准备战船到广西,迎接保护逸斋的家人,从浙江来,再准备船只到省城,迎接保护逸斋和他的侄子的灵柩到南康,然后一起从湖口出发,到黄梅帅宅,也就几十里路。

之前仙舟先生的墓门被贼人挖毁,我曾写信给润芝中丞和莲舫员外,筹集了三四百两银子,作为修缮的费用。这次小舟回家,可以把仙舟先生的墓一起妥善安葬,如果还有余钱,就用来赡养逸斋的家人,虽然也很少,但很难维持生计。

东乡战败之后,李镇军和周副将都退守到武阳渡。听说香中丞写信到长沙,请求夏憩亭招募几千名勇士,去江边支援,不知道是否确实?自从洪杨内乱以来,贼军的大纲已经混乱,石达开下面顾着金陵,上面顾着安庆,未必能再来到江西。即使真的来支援,也不过增加一些乌合之众,真正的悍贼已经不多了。只要我军稍微站稳脚跟,不仅吉安可以战胜他们,临江的萧军也可以战胜他们。

胡爵之将在初十日回省城,家里以后不用再请书信给朋友了。韩升请假回家,我的文案还很多,不能没有人处理,希望弟弟告诉王福在腊月初回家交接后,就让他回来省城过年。韩子正刚去吉营,弟弟那里有四十天没有人处理文案,既然交给彭椿年一手处理,就肯定不会有疏漏。韩升和王福两个人,都很精细勤快,没有什么区别。凌荫迁日内将去雪琴那里,如果弟弟那里还需要好手,也可以让凌荫迁去吉安。

(咸丰七年十一月初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注解

沅甫九弟:指作者的弟弟,沅甫是其字,九弟是其排行。

春二甲四归:指春天二月四日归家。

廿四夜来书:指在二十四夜收到的来信。

具悉一切:详细地知道了所有的事情。

帅逸斋:指帅逸斋,一个人物名字。

小舟:帅逸斋的叔父,以小舟为号。

张六琴太守书缄:张六琴太守写的信。

奠金:奠祭用的金钱。

江西之旅资:去江西的路费。

雪琴:指雪琴,一个人物名字。

备战船:准备好的战船。

眷口:家人。

省城:指某个省份的省会城市。

南康:地名,位于江西省。

湖口:地名,位于江西省。

段窑:地名,位于江西省。

黄梅帅宅:黄梅县的帅宅。

仙舟先生:指仙舟先生,一个人物名字。

润芝中丞:润芝中丞,指某位中丞(地方官员)。

莲舫员外:莲舫员外,指某位员外(官员)。

修葺:修缮。

安厝:安葬。

赡济:资助。

东乡败挫:东乡战败。

李镇军:李镇军,指某位镇军(军事将领)。

周副将:周副将,指某位副将(军事将领)。

武阳渡:地名,位于江西省。

香中丞:香中丞,指某位中丞(地方官员)。

夏憩亭:夏憩亭,指某位夏憩亭(人物)。

洪杨内乱:指洪秀全、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天国内乱。

石达开:太平天国将领。

金陵:今南京市,古代称金陵。

安庆:地名,位于安徽省。

乌合之卒:形容没有纪律、组织松散的士兵。

吉安:地名,位于江西省。

临江萧军:临江的萧军,指某支军队。

省:指江西省的省会城市。

韩升:指韩升,一个人物名字。

文案:指文书工作。

王福:指王福,一个人物名字。

腊月初:农历腊月初。

彭椿年:彭椿年,指某个人物。

凌荫迁:凌荫迁,指某个人物。

吉营:吉安的军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晚清时期著名将领曾国藩的家书,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曾国藩作为一位军事家、政治家以及家族长辈的复杂情感和责任担当。

首句‘沅甫九弟左右’即是对家中九弟的亲切称呼,体现出曾国藩与家人的深厚感情。‘十一月初二日,春二甲四归’记录了具体日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家书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接廿四夜来书,具悉一切’表明曾国藩对家中来信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家书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

‘弟营中事要尚顺,家中大小欣慰’反映了曾国藩对家中事务的关心,以及对弟弟在军中表现的关注。‘帅逸斋之叔号小舟者’引出了逸斋之死这一沉重话题,小舟的到来带来了张六琴太守的书信,传达了逸斋的死讯。

‘余具奠金五十两,交小舟为渠赴江西之旅资’体现了曾国藩对逸斋家属的同情与支持,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家书中提及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对待的态度。

‘又作书寄雪琴,嘱其备战船至广西,迎护逸斋之眷口’则表现了曾国藩作为家族长辈的责任感,他不仅关心逸斋的家属,还亲自安排迎接事宜。

‘前此仙舟先生墓门,被贼掘毁’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余曾寄书润芝中丞,莲舫员外,筹银三四百两,为修葺之资’则体现了曾国藩对文化遗存的尊重和保护。

‘此次小舟归里,可一并妥为安厝’表明曾国藩对仙舟先生的尊重,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家书中提及的人物的关怀。

‘东乡败挫之后,李镇军周副将均退守武阳渡’反映了当时战事的紧张,‘闻香中丞缄致长沙,请夏憩亭募勇数千,赴江应援’则表明曾国藩对军事形势的关注。

‘自洪杨内乱以来,贼中大纲紊乱’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石达开下顾金陵,上顾安庆,未必能再至江西’则体现了曾国藩对敌军动向的判断。

‘我军但稍能立脚,不特吉安力能胜之,即临江萧军,亦自可胜之也’则展现了曾国藩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胡爵之将于初十日回省,家中以后不必请书启朋友’体现了曾国藩对家事的细致管理,‘韩升告假回家’则表明家中事务的繁忙。

‘余文案尚繁,不可无一人料理’再次强调了家书中事务的繁重,‘望弟饬王福于腊月初回家交代后,既令韩升回省度岁’则体现了曾国藩对家事的安排和考虑。

‘韩子正初赴吉营,计弟处有四十日无人经营文案,既交彭椿年一手料理,决无疏失’则展现了曾国藩对家中事务的细致管理。

‘韩升与王福二人,皆精细勤敏,无所轩轾’则体现了曾国藩对人才的重视和选拔。

‘凌荫迁于日内赴雪琴处,若弟处再需好手,亦可令凌赴吉也’则表明曾国藩对家中事务的全面考虑,以及他作为家族长辈的智慧和远见。

整段家书充满了对家国大事的关心,对家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家事的细致管理,展现了曾国藩作为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家族长辈的全面形象。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用人篇-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66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