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致诸弟-家中务请略有积蓄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致诸弟-家中务请略有积蓄-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去腊寸六日,接温弟在湖北所发信,

正月初八日,接诸弟腊月十五所发信,

而温弟在河南托邹墨林转寄一信,则至今未到,

澄弟十一月十九所发一信,亦至今未到也,

澄弟生子,庆贺庆贺!

吾与澄弟,去年报最,今年轮应温植洪三人报最矣,

但植弟之媳问已有吉语,恐政成当在温弟之前,植弟未免疾行先长耳,

四位弟媳,问皆率母亲叔父之教,能勤能俭,予闻之不胜欣喜!

已办有材料,今春为四弟媳各制一衣,觅便即行寄回。

澄弟捐监执照,说准于今年寄回,

父亲中书呈祥,取麟趾呈祥之义也,

前年温弟捐监,叔父名书呈材,取天骤呈材之义也,

当时恐六弟尚须小试,故捐监填名略变,以为通融地步,

而今温弟既一成不易,故用呈祥配呈材,暗寓麟字骥字于中,

将来即分两房,曰呈祥房曰呈材房,亦免得直写父叔官中耳。

李子山曾希六族伯,托我捐功名,

其伙计陈体元亦托捐,我丁酉年在栗江煤垄,

此二人待我不薄,若非煤垄之钱,则丁酉万不能进京,

渠来托我,不能不应,拟今岁为之办就,

其银钱嘱渠送至我家,有便将执照付至家中,

渠银钱一到,即发执照与渠可也,即未收全,亦可发也,

丁酉年办进京盘费,如朱文八王隧三隧六等,

皆分文不借,则曾陈二人,岂可不感①也哉?

现在乔心农放常德知府,二月出京,

四弟监照与二人执照,大约可托渠带至湖南也。

去年年内,各族戚之钱,不知如数散给否?

若未给,望今春补给,免得我时时挂心,

考试者十千,及乞丐之十千,不审皆给否?

务乞详以示我,竹山湾找当价,不知比楚善叔一头原价何如?

乞明告我,即买竹山湾,又买庙堂上,银钱一空,似非所宜,

以后望家中毋买田,须略积钱,以备不时之需。

植弟诗才颇好,但须看古体专集一家,乃有把握,

万不可徒看选本;植弟则一无所看,故无把握也,

季洪诗文,难于进功,须用心习字,

将来即学叔父之规模,亦有功于家庭。

纪泽儿自去腊庞先生归河间,

请李碧峰来代馆,日加奖护,悟性大进,

一日忽自作四言诗一篇,命题曰《舜征有苗篇》,

余始不信;次日余与黄翥吾面试之,果能清顺,

或者得祖父德荫,小有成就,亦未可知,

兹命其誉出寄呈堂上,以博一笑,

然记性不好,终不敢信其可造也,

兹寄回正月初一至初十日上谕及宫门抄,

以后按月寄归,予身体平安,家中大小如常,

二儿肥胖,余不一。

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初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致诸弟-家中务请略有积蓄-译文

四位弟弟们,你们好:

去年腊月初六日,收到了温弟从湖北寄来的信,正月初八日,又收到了各位弟弟腊月十五日寄来的信,但是温弟在河南托邹墨林转寄的一封信,到现在还没收到,澄弟在十一月十九日寄出的一封信,也还没收到。澄弟生了儿子,真是值得庆贺的事情!我和澄弟,去年是报喜的,今年轮到温植洪三人报喜了。但是植弟的媳妇已经问到了吉兆,恐怕政成会在温弟之前,植弟可能是因为急于成就而先行一步。四位弟媳妇,都按照母亲和叔父的教导,能勤能俭,我听后非常高兴!已经准备好了材料,今年春天为四弟媳妇每人做一件衣服,找到机会就寄回去。

澄弟捐了监生执照,说今年会寄回来,父亲中书呈祥,取麟趾呈祥的意思。前年温弟捐了监生,叔父名书呈材,取天骥呈材的意思。当时担心六弟还需要小试,所以捐监生填名字略有变化,留有通融的余地。而现在温弟已经确定不变,所以用呈祥配呈材,暗含了麟字和骥字,将来即使分两房,也可以叫做呈祥房和呈材房,这样就不用直接写父亲和叔父在官中的名字。

李子山曾希六族伯,让我帮忙捐功名,他的伙计陈体元也让我帮忙。我在丁酉年在栗江煤垄,这两人对我很好,如果不是煤垄的钱,那么丁酉年我就不可能进京。他们来找我,我不能不答应,打算今年就为他们办理这件事。他们让我把银钱送到我家,一旦银钱到了,就立即发执照给他们。即使没有收到全部银钱,也可以先发执照。丁酉年办理进京的费用,像朱文八王隧三隧六等人,我一分钱都没借,那么曾陈二人,难道我不应该感激他们吗?现在乔心农放常德知府,二月出京,四弟的监照和两人的执照,大约可以托他带到湖南。

去年年底,各族的亲戚的钱,不知道是否已经如数分发?如果还没分发,希望今年春天能补发,以免我时时挂心。考试者的十千,以及乞丐的十千,不知道都给了没有?务必详细告诉我,竹山湾找当价,不知道比楚善叔一头原价如何?请明确告诉我。如果买竹山湾,又买庙堂上,银钱就空了,似乎不太合适。以后希望家中不要买田,要稍微积攒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植弟的诗才很好,但必须专看一家古体诗的专集,才能有把握,绝不能只看选本;植弟则一无所看,所以没有把握。季洪的诗文,很难有进步,必须用心练习书法,将来即使学叔父的规模,对家庭也有好处。

纪泽儿自从去年腊月庞先生回河间,请李碧峰来代馆,每天更加奖护,悟性有了很大进步。有一天他忽然自己写了一篇四言诗,题目叫《舜征有苗篇》,我开始不信;第二天我亲自面试他,果然能写得清顺,或许得到了祖父的德荫,小有成就,也未可知。现在命令他誊写出来寄给家里,以博一笑。但是他的记性不好,我终究不敢相信他能有大的成就。现在寄回正月初一至初十日的上谕及宫门抄,以后按月寄回。我身体平安,家中大小都如常,二儿胖了,就不一一说了。兄国藩手书。(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初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致诸弟-家中务请略有积蓄-注解

去腊:去腊指的是农历腊月,即农历十二月,是农历年末的一个月份。

温弟:温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名字不详。

湖北: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作者的弟弟温弟所在的地方。

河南: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作者的另一个弟弟所在的地方。

邹墨林:邹墨林,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亲戚,负责转寄信件。

澄弟:澄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名字不详。

生子:生子指的是生男孩,古代认为男孩是家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报最:报最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政成:政成指的是官场上的成就或成功。

呈祥:呈祥指的是吉祥如意,常用于命名,寓意好运。

呈材:呈材指的是有才华,常用于命名,寓意有成就。

天骤:天骤指的是天赐的才能或机遇。

煤垄:煤垄指的是采煤的地方。

丁酉年:丁酉年指的是农历的某一年,此处指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朱文八王隧三隧六:朱文八王隧三隧六可能指的是几位人物的名字,此处用于比喻。

乔心农:乔心农,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亲戚,担任常德知府。

常德:常德市,位于中国湖南省,是乔心农任职的地方。

竹山湾:竹山湾,可能是指作者家族的某块土地。

楚善叔:楚善叔,可能是作者的亲戚或邻居。

庙堂上:庙堂上,可能是指作者家族的某处房产。

季洪:季洪,可能是作者的儿子或侄子。

庞先生:庞先生,可能是作者的教师或学者。

河间:河间,位于中国河北省,是庞先生归的地方。

李碧峰:李碧峰,可能是庞先生的替代者,担任家教。

悟性:悟性指的是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四言诗:四言诗是一种古代诗歌形式,每句四个字。

舜征有苗篇:《舜征有苗篇》可能是一篇古代文献或诗歌。

上谕:上谕指的是皇帝的诏书或命令。

宫门抄:宫门抄指的是宫中的消息或通知。

国藩:国藩是作者曾国藩的字,他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致诸弟-家中务请略有积蓄-评注

此段古文为晚清名臣曾国藩写给四位弟弟的家书,语言朴实无华,却透露出深厚的亲情与对家族未来的关切。

首句‘四位老弟足下’直接点明写信对象,体现出曾国藩对家人的尊重与亲切。

‘去腊寸六日,接温弟在湖北所发信’至‘亦至今未到也’,这一段描述了曾国藩收到家书的经过,体现了家族间的紧密联系。

‘澄弟生子,庆贺庆贺!’一句表达了对弟弟澄弟生子的喜悦之情,彰显了家族的喜悦与欢庆。

‘吾与澄弟,去年报最,今年轮应温植洪三人报最矣’反映了家族成员在学业上的成就,体现了家族的荣耀。

‘植弟之媳问已有吉语,恐政成当在温弟之前’则表达了曾国藩对家族成员未来发展的期待。

‘四位弟媳,问皆率母亲叔父之教,能勤能俭,予闻之不胜欣喜!’这一段赞扬了四位弟媳的品德,体现了家族的传承与家风。

‘已办有材料,今春为四弟媳各制一衣,觅便即行寄回’则体现了曾国藩对家人的关爱与照顾。

‘澄弟捐监执照,说准于今年寄回’至‘暗寓麟字骥字于中’这一段讲述了澄弟捐监执照的过程,以及曾国藩对家族未来的规划。

‘李子山曾希六族伯,托我捐功名’至‘渠银钱一到,即发执照与渠可也’这一段讲述了曾国藩帮助他人捐功名的事,体现了他的热心肠与仗义。

‘去年年内,各族戚之钱,不知如数散给否?’至‘须略积钱,以备不时之需’这一段反映了曾国藩对家族财务的关心,以及对家族未来的规划。

‘植弟诗才颇好,但须看古体专集一家,乃有把握’至‘将来即学叔父之规模,亦有功于家庭’这一段则对植弟的学业提出了建议,体现了曾国藩对家族成员教育的重视。

‘纪泽儿自去腊庞先生归河间,请李碧峰来代馆’至‘兹寄回正月初一至初十日上谕及宫门抄’这一段讲述了纪泽儿的学习情况,以及曾国藩对家人的关心。

‘予身体平安,家中大小如常,二儿肥胖,余不一’这一段则表达了曾国藩对家人的关心,以及对家族生活的满意。

整篇家书,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与期待,体现了曾国藩作为家族长辈的责任与担当。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致诸弟-家中务请略有积蓄》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65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