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五月二日,接四月廿三寄信,藉悉一切,城贼于十六早,廿日廿二夜,增来扑我壕,如飞蛾之扑烛,多灭几次,受创愈甚,成功愈易。
惟日夜巡守,刻不可懈,若攻围日久,而仍令其逃窜,则咎责匪轻,弟既有统领之名,自须认真查察,比他人尤为辛苦,乃足以资董率,九江克复,闻抚州亦已收复,建昌想亦于日内可复,吉贼无路可走,败功当在秋间,较各处独为迟滞,弟不必慌忙,但当稳围稳守,虽迟至冬间克复亦可,只求不使一名漏泄耳,若似瑞临之有贼外窜,或似武昌之半夜潜窜,则虽速亦为人所诟病,如九江之斩刈殆尽,则虽迟亦无后患,愿弟忍耐谨慎,勉卒此功,至要至要!
余病体渐好,尚未痊愈,夜间总不能酣睡,心中纠缠,时忆往事,愧悔憧扰,不能罢脱,四月底作先大夫祭费记一首,滋送贤弟一阅,不知尚可用否?
此事温弟极为认真望弟另誉一本,寄温弟阅看,此本仍便中寄回,盖家中抄手太少,别无副本也,弟在营所银回,先后顽抗照数收到,其随处留心,数目多寡,斟酌妥善。
余在外未付银寄家,实因初出之时,默立此誓,又于发州县信中,以不要钱不怕死六字,明不欲自欺之志;而令老父在家,受尽窘迫,百计经营,至今以为深痛,弟之取与,与塔罗杨彭二李诸公相仿,有其不及,无或过也,尽可如此办理,不必多疑。
顷与叔父各捐银五十两,积为星冈公,余又捐二十两子辅臣公,三十两于竟希公矣,若弟能干竟公星公竹三世,各捐少许,使修立三代祠堂,即于三年内可以兴工:是弟有功于先人,可以盖阿兄之愆矣。
修词或腰裹新宅,或于利见斋另修,或另买田地,弟意如何?便中复示,公费则各力经营,祠堂则三代共之,此余之意也。
初二日接温弟信,系在湖北所发,九江一案,杨李皆赏黄马褂,官胡皆加太子少保,想弟处亦已闻之,温弟至安黄,与迪庵相会后,或留营,或进京,尚未可知,弟素体弱,比来天热,尚耐劳苦否?至念至念!
饵滋补,较善于药,良方甚多,较善于专服水药也。
(咸丰八年五月初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译文
沅甫九弟,你好:
五月二日,收到你四月廿三日的信,得知了一切情况。城里的敌人十六日早上,廿日廿二晚上,多次增兵来攻击我们的壕沟,就像飞蛾扑火一样,虽然多次被击退,但损失越来越大,胜利的可能性却越来越高。只是日夜巡逻防守,一刻也不能放松。如果围攻时间过长,敌人仍然能够逃窜,那么责任就非常严重了。你既然有统领的名号,自然要更加认真负责,比其他人更加辛苦,这样才能起到表率作用。九江已经收复,听说抚州也已经收复,建昌估计也将在近期收复。吉贼无路可走,胜利应该会在秋天到来,与其他地方相比,进展会稍微慢一些。你不必慌张,只需要稳扎稳打,即使到冬天收复也可以,只要不让一个敌人逃脱就好。如果像瑞临那样有敌人外逃,或者像武昌那样半夜潜逃,即使速度快也会被人指责。就像九江那样,敌人被彻底消灭,即使慢一些也不会有后患。希望你忍耐谨慎,努力完成这个任务,非常重要!
我的身体逐渐好转,但还没有完全痊愈,晚上总是不能睡得很沉,心里总是纠缠着往事,感到愧疚和后悔,无法摆脱。四月底,我写了一首祭奠先父的诗,寄给你看,不知道是否合适?这件事温弟非常认真,希望你也抄写一本,寄给温弟看,这本诗还是方便的时候寄回来,因为家里抄写的人很少,没有其他的副本。
你在军营中的银两,我先后都收到了,你留心的地方,数目多少,都处理得很好。
我在外面没有给家里寄钱,实际上是因为刚开始出门的时候,我默默地立下誓言,又在发给州县的信中,用‘不要钱不怕死’六个字,明确表示我不愿意欺骗自己;而让老父亲在家受尽困苦,想尽办法经营,至今仍感到非常痛苦。你的收支,和塔罗、杨、彭、李等几位先生相仿,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也有做得过分的地方,完全可以这样处理,不必多疑。
最近我和叔父各自捐了五十两银子,积攒起来给星冈公,我又捐了二十两给辅臣公,三十两给竟希公。如果你能帮助竟公、星公、竹三世各自捐一点,让修立三代祠堂,三年内就可以开始动工:这样你就可以对先人有所贡献,可以弥补我哥哥的过错。修建的地方或者是在新宅,或者是在利见斋另外修建,或者另外购买田地,你有什么想法?方便的时候告诉我,公款则各自努力经营,祠堂则是三代共同拥有,这是我的一些建议。
初二日收到温弟的信,是他在湖北发的。九江的事,杨、李都被赏赐了黄马褂,官胡都被提升为太子少保,我想你那里也应该已经知道了。温弟到了安黄,和迪庵会面后,或者留在军营,或者进京,还不知道。你体质素来较弱,最近天气热,还能吃苦耐劳吗?非常挂念!吃补品比吃药要好,好方子很多,比专门服用水药要好。
(咸丰八年五月初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注解
沅甫九弟:指作者的弟弟曾国藩,字沅甫。
左右:古代书信中用于称呼对方的一种敬辞。
城贼:指攻城的敌人。
壕:战壕,指防御工事。
飞蛾之扑烛:比喻自取灭亡的行为。
巡守:巡逻守卫。
咎责:责备,指责。
统领:军队中的指挥官。
董率:领导,率领。
抚州:地名,今属江西省。
建昌:地名,今属江西省。
吉贼:指吉安地区的敌人。
漏泄:泄露,走漏消息。
瑞临:地名,今属江西省。
武昌:地名,今属湖北省。
斩刈殆尽:几乎全部消灭。
忍耐谨慎:耐心谨慎。
勉卒此功:努力完成这项功业。
先大夫:对已故父亲的尊称。
祭费记:祭文。
温弟:指作者的另一个弟弟曾国荃,字温甫。
抄手:抄写的人,指家中负责抄写的人。
银回:收到银两。
顽抗:顽强抵抗。
塔罗杨彭二李:指曾国藩的部下。
星冈公:指曾国藩的父亲曾国藩的父亲曾国藩。
辅臣公:指曾国藩的叔叔曾国荃的父亲。
竟希公:指曾国藩的另一位叔叔。
祠堂:祭祀祖先的场所。
阿兄:对兄长的谦称。
利见斋:可能指曾国藩的书房或住所。
公费:公共费用。
饵滋补:指食补,通过食物来滋补身体。
水药:指汤药,即液体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评注
此信为晚清将领曾国藩致其弟曾国荃的书信,信中内容主要涉及军事、家事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以下是对信中各段落的赏析:
首先,曾国藩在信的开头对弟弟曾国荃的问候和近况的了解,显示出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沅甫九弟左右’中的‘沅甫’是曾国荃的字,‘九弟’则是对其在家中排行第九的称呼,这种称呼体现了曾国藩对弟弟的亲切和尊重。
信中提到的军事情况,曾国藩详细描述了敌军进攻的情况,‘城贼于十六早,廿日廿二夜,增来扑我壕,如飞蛾之扑烛,多灭几次,受创愈甚,成功愈易’。这里用‘飞蛾之扑烛’比喻敌军进攻的盲目和无效,同时也展现了曾国藩冷静分析战局的能力。
在军事策略上,曾国藩强调‘日夜巡守,刻不可懈’,并告诫弟弟‘若攻围日久,而仍令其逃窜,则咎责匪轻’,这体现了他的军事理念和责任心。同时,他也对九江的克复表示期待,认为‘虽迟至冬间克复亦可’,这显示了他在军事上的耐心和远见。
在家事方面,曾国藩对先人的祭祀表示重视,并询问弟弟对祭文《先大夫祭费记》的看法,体现了他的文化修养和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同时,他也关心弟弟的生活状况,询问其是否能够适应湖北的气候。
在个人修养上,曾国藩提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余病体渐好,尚未痊愈,夜间总不能酣睡’,这反映了他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坦诚和对弟弟的关心。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往事的愧悔和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曾国藩在信中提到了对家族祠堂修建的计划,以及他对弟弟的建议,这体现了他对家族事业的关心和对弟弟的期望。整封信充满了对弟弟的关心、对家族的责任感以及对个人修养的重视,是晚清士人书信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