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状-原文
孙男国藩跪禀
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廿九日早,接丹阁十叔信,系正月廿八日发,始知祖父大人于二月间体气违和,三月已痊愈,至今康健如常,家中老幼均吉,不胜欣幸!
四弟于五月初九寄信物于彭山屺处,至今尚未到,大约七月可到。
丹阁叔信内言:去年楚善叔田业卖于我家承管,其曲折甚多。
“添梓坪借钱三百四十千,其实只三百千,外四十千,系丹阁叔因我家景况艰窘,勉强代楚善叔解危,将来受累不浅,故所代出之四十千,自去冬至今,不敢向我家明言。不特不敢明告祖父,即父亲叔父之前,渠亦不敢直说。盖事前说出,则事必不成,不成则楚善叔逼迫无路,二伯祖母奉养必阙,而房日见凋败,终无安静之日矣。事后说出,则我家既受其累,又受其欺,祖父大人必怒,渠更无辞可对,无地自容。”
故将此事写信告知孙男,托孙原其不得以之故,转禀告祖父大人现在家中艰难,渠所代出之四十千,想无钱可以付渠。
八月心斋兄南旋,孙在京借银数十两,付回家中,归兹此项,大约须腊底可到,因心斋兄走江南回故也。
孙此刻在京,光景渐窘,然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从无充裕之时,亦从无冻饿之时,家中不必系怀。
孙现今旨长郡会馆事,公项存件,亦已无几。
孙日内身体如常,九弟亦好。
甲三自五月计三日起病,至今虽痊愈,然十分之中,尚有一二分未尽复旧。
刻下每日吃炒米粥一餐,泡冻米吃二次,乳已全无,而伊亦要吃。
据医云:”此等乳最不养人,”因其夜哭甚,不能遽断乳。
从胶发热烦躁,夜卧不安,食物不化,及一切诸患,此时皆已去尽,日日嬉笑好吃,现在尚服补脾之药,大约再服四五帖,本体全复,即可不药。
孙妇亦感冒三天。
郑小珊云:”服凉药后,须略吃安胎药。”
目下亦健爽如常。
甲三病时,孙妇曾跪许装家中观世音菩萨金身,伏求家中今年酬愿。
又言四冲有寿佛祖像,祖母曾叩许装修,亦系为甲三而许,亦求今年酬谢了愿。
李霖生身后事,办理颇如意,其子可于七扶梓回南,同乡各官如常。
家中若有信来,望将王率五家光景写明。
肃此,谨禀。
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廿九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状-译文
孙男国藩跪拜禀告,祖父大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二十九日早上,接到丹阁十叔的信,是正月二十八日寄出的,才知道祖父大人在二月间身体不适,到了三月已经痊愈,现在身体康健如常,家中老少都平安,非常高兴!四弟在五月初九将信物寄给了彭山屺,到现在还没有收到,估计七月左右能收到。丹阁叔的信中提到:去年楚善叔的田产卖给了我家来管理,其中有很多曲折的事情。
我在添梓坪借了三百四十千钱,实际上只借了三百千,另外四十千是丹阁叔因为我家境况困难,勉强代替楚善叔解了燃眉之急,将来会给我家带来不少麻烦,所以那四十千,从去年冬天到现在,我一直不敢明确告诉家里。不仅不敢对祖父说,就是父亲和叔父面前,我也不敢直说。因为如果事先说出来,事情就一定不会成功,事情不成的话,楚善叔就会走投无路,二伯祖母的赡养就会出问题,而我们家也会日渐衰败,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事情过后再说出,我家既承受了负担,又受到了欺骗,祖父大人一定会生气,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无处可藏。
所以我把这件事写信告诉孙男,希望他能理解其中的原因,转告祖父大人现在家里的困难,那四十千,我暂时没有钱可以还给丹阁叔。
八月心斋兄南归,我在京城借了数十两银子,付回家中,这笔钱到现在还没有收到,估计年底才能收到,因为心斋兄是从江南回来。
我现在在京城,生活越来越困难,但是当京官的人,大部分都是东拼西凑,从来没有宽裕的时候,也没有饿肚子的时候,家里不必担心。
我现在负责长郡会馆的事务,公款所剩无几。
我最近身体正常,九弟也很好。甲三从五月三日开始生病,到现在虽然已经痊愈,但是还有一两点没有完全恢复。现在每天吃一餐炒米粥,吃两次泡冻米,乳已经没有了,但是他还是想吃。医生说:‘这种乳最不养人,’因为他晚上哭闹得很厉害,不能立刻断奶。从那以后,他发烧烦躁,晚上睡不安稳,食物不消化,以及其他的病状,现在都已经好了,每天都嬉笑玩耍,现在还在服用补脾的药,估计再吃四五剂,身体就能完全恢复,就可以不用药了。孙妇也感冒了三天。郑小珊说:‘服了凉药后,要稍微吃点安胎药。’现在她也很健康。
甲三生病的时候,孙妇曾经跪下许愿,要在家中供奉观世音菩萨的金身,希望今年能实现这个愿望。她还提到四冲有寿佛祖像,祖母曾经答应要重新装修,这也是为了甲三而许下的愿望,也希望能今年完成这个心愿。李霖生的身后事办理得很顺利,他的儿子可以在七月扶柩回南方,同乡的官员们也都如常。
如果家里有信来,希望将王率五家的状况写明,特此禀告。祖父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状-注解
孙男国藩:孙男国藩指的是作者自己,即曾国藩,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祖父大人:祖父大人是对祖父的尊称,表示尊敬。
万福金安:这是一种祝福语,表示祝愿对方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丹阁十叔:丹阁十叔指的是曾国藩的叔父,具体名字未提及。
体气违和:体气违和指的是身体不适,健康出了问题。
彭山屺:彭山屺是一个地名,具体位置未提及。
楚善叔:楚善叔指的是曾国藩的一位叔父。
添梓坪:添梓坪是一个地名,具体位置未提及。
心斋兄:心斋兄指的是曾国藩的一位兄长。
京官:京官指的是在京城(北京)担任官职的官员。
郡会馆:郡会馆是地方官员在京城的住所。
甲三:甲三是曾国藩的儿子,具体名字未提及。
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菩萨。
寿佛祖:寿佛祖指的是佛教中代表长寿的菩萨。
李霖生:李霖生指的是曾国藩的一位朋友。
梓回南:梓回南指的是将棺木运回南方安葬。
肃此:肃此是一种敬语,表示恭敬地写下此信。
道光二十一年:道光二十一年是清朝道光皇帝的年号,即公元1841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状-评注
孙男国藩的这封家书,充满了对祖父的尊敬和对家人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家族长者的责任感和对家道的担忧。
‘祖父大人万福金安’开篇即以传统的敬语表达了对祖父的祝福,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道的重视。
‘廿九日早,接丹阁十叔信’一句,点明了写信的时间,同时也透露出孙男国藩对家书的重视。
‘始知祖父大人于二月间体气违和,三月已痊愈,至今康健如常,家中老幼均吉,不胜欣幸!’这一段,详细地报告了祖父大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家中其他成员的情况,表现出孙男国藩对家人的关心。
‘四弟于五月初九寄信物于彭山屺处,至今尚未到,大约七月可到。’此句反映了家族成员间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敏感。
‘丹阁叔信内言:去年楚善叔田业卖于我家承管,其曲折甚多。’这一段,提到了家族中的经济事务,反映了家族间的互助与责任。
‘添梓坪借钱三百四十千,其实只三百千,外四十千,系丹阁叔因我家景况艰窘,勉强代楚善叔解危,将来受累不浅,故所代出之四十千,自去冬至今,不敢向我家明言。’这一段,详细地描述了丹阁叔的善举,同时也体现了孙男国藩的谦逊和对家族利益的考虑。
‘八月心斋兄南旋,孙在京借银数十两,付回家中,归兹此项,大约须腊底可到,因心斋兄走江南回故也。’此句反映了孙男国藩对家中的经济状况的关注,以及他在京城的生活状况。
‘孙此刻在京,光景渐窘,然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从无充裕之时,亦从无冻饿之时,家中不必系怀。’这一段,展现了孙男国藩的豁达和对家庭的责任。
‘孙现今旨长郡会馆事,公项存件,亦已无几。’此句反映了孙男国藩在官场上的地位和他在会馆中的职责。
‘孙日内身体如常,九弟亦好。甲三自五月计三日起病,至今虽痊愈,然十分之中,尚有一二分未尽复旧。’这一段,描述了家中成员的健康状况,体现了孙男国藩对家人的关怀。
‘甲三病时,孙妇曾跪许装家中观世音菩萨金身,伏求家中今年酬愿。又言四冲有寿佛祖像,祖母曾叩许装修,亦系为甲三而许,亦求今年酬谢了愿。’这一段,反映了家族中的宗教信仰和对祖先的尊敬。
‘李霖生身后事,办理颇如意,其子可于七扶梓回南,同乡各官如常。’此句说明了家族中其他成员的事务,体现了家族间的互助。
‘家中若有信来,望将王率五家光景写明,肃此,谨禀。’这一段,表达了孙男国藩对家人的期待和对家族事务的关注。
‘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廿九日)’结尾再次以敬语表达了对祖父的祝福,并注明了写信的时间,体现了孙男国藩的礼仪和对时间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