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资助-原文
祖父大人万福金安,四月十一日,由折差第六号家信,
十六日折弁又到,孙男等平安如常,孙妇亦起居维慎,
曾孙数日内添吃粥一顿,因母乳日少,饭食难喂,每日两饭一粥,
今年散馆,湖南三人皆留,全单内共留五十二人,
惟三人改部属,三人改知县,翰林衙门,现已多至百四五十人,
可谓极盛。
琦善于十四日押解到京,奉上谕派亲王三人,
郡王一人,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尚书会同审讯,
现未定案,梅霖生同年因去岁咳嗽未愈,
日内颇患咯血,同乡各京官宅皆如故,
澄候弟三月初四日在县城发信,已经收到,
正月廿五信,至今未接,兰姊以何时分娩?
是男是女?伏望下次示如。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
如绝无解危之处,则二伯祖母将穷迫难堪,
竟希公之后人,将见笑于乡里矣,
孙国藩去冬已写信求东阳叔祖兄弟,
不知有补益否?引事全求祖父大人作主,
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
伏念祖父平日积德累仁,救难济急,
孙所知者,已难指数;
如廖品一之孤,上莲叔之妻,
彭定五之子,福益叔祖之母,
及小罗巷樟树堂各庵,
皆代为筹划,曲加矜恤,
凡他人所束手无策,计无复之者,
得祖父善为调停,旋乾转坤,无不立即解危;
而况楚善八叔,同胞之亲,万难之时处?
孙国念及家事,四千里外,沓无消息,
不知同堂诸叔目前光景,
又念及家中此时,亦甚难窘,
辄敢冒昧饶舌,伏求祖父大人宽有无知之罪,
楚善叔事,如有设法之外,
望详细寄信来京,兹逢折便,
敬禀一二,即跪叩祖母大人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六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资助-译文
祖父大人,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四月十一日,通过第六号家信得知,我等一切安好,妻子也生活得非常小心谨慎。曾孙在最近几天里增加了一顿粥,因为母乳减少,吃饭变得困难,现在每天两顿饭一顿粥。今年散馆后,湖南有三人留下,整个名单上共有五十二人,其中三人被调到部属,三人被任命为知县。翰林院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四五十人,可以说是非常繁荣了。
琦善在十四日被押解到京城,皇上命令三位亲王、一位郡王和六位军机大臣及六部尚书一同审讯,目前还没有定案。梅霖生同乡因为去年咳嗽未愈,最近经常咳嗽出血,同乡在京城的官员家中情况都和以前一样。澄候弟弟在三月初四日从县城发信,我已经收到了,但正月廿五的信至今未到。兰姐,您什么时候分娩?是男孩还是女孩?希望下次告诉我。
楚善八叔的事情,不知道去年冬天情况如何?如果真的没有任何挽救的办法,那么二伯祖母将会非常艰难,竟然是竟希公的后人,将会被乡里人笑话。孙国藩去年冬天已经写信给东阳叔祖兄弟,不知道有没有帮助?所有的事情都希望祖父大人您来决定,如果能够救急,有什么困难是不能解决的。想到祖父平日积累的善行和仁德,救难解急的事情,我所知道的已经难以一一列举;比如廖品一的孤儿,上莲叔的妻子,彭定五的儿子,福益叔祖的母亲,以及小罗巷樟树堂的各个庵堂,都曾代为筹划,给予特别的同情和照顾,对于其他人束手无策的事情,祖父您总能巧妙地调解,扭转乾坤,立即解危;而楚善八叔,是我们的同胞兄弟,在如此艰难的时刻。
孙国念及家事,在四千里之外,一直没有收到家里的消息,不知道同堂的叔叔们目前的情况如何,又想到家里现在也非常困难,就敢冒昧地多嘴。恳请祖父大人宽恕我无知之罪,楚善叔的事情,如果有其他办法,希望详细写信告诉我,现在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我都会恭敬地禀报一二,即跪拜,叩祝祖母大人身体健康,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六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资助-注解
祖父大人:指家族中的长辈,通常是对祖父的尊称,表示尊敬。
万福金安:古代汉语中祝福长辈身体健康、幸福安康的用语。
折差:古代官府传递文书、信件的方式,指负责传递的人。
家信:家人之间互相寄送的私人信件。
折弁:指传递信件的官员或差役。
孙男:对自己的儿子的谦称。
孙妇:对自己的妻子的谦称。
曾孙:对自己的孙子或孙女的称呼。
散馆: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及第后,在国子监学习一段时间,称为散馆。
翰林衙门:古代官署名,翰林院是负责起草诏令、修史等工作的机构。
奉上谕:指皇帝发布的命令。
亲王:皇帝的亲兄弟或亲侄子,有封地的王爵。
郡王:皇帝的亲兄弟或亲侄子,有封地的王爵,地位低于亲王。
军机大臣:清朝官职,负责处理军国大事。
大学士:古代官职,是皇帝的顾问,地位很高。
尚书:古代官职,是六部之一的长官,负责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同年:科举考试中同一年考中的士人,彼此之间有同年的关系。
咯血:医学名词,指从呼吸道排出血液。
宅:古代对居住处的称呼,相当于现代的“家”或“住宅”。
县城:指县城,县级行政单位的城市部分。
分娩:医学名词,指妇女生育。
八叔:对家族中排行第八的叔父的称呼。
东阳叔祖:对家族中排行东阳的叔祖的称呼。
引事:指事情,事件。
旋乾转坤:比喻扭转乾坤,改变局面。
沓无消息:形容长时间没有消息。
饶舌:多嘴,多言。
跪叩: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节,表示极端的尊敬和服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资助-评注
此段古文为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六日,孙国藩写给祖父大人的家书。信中,孙国藩首先表达了对祖父的祝福和问候,这是中国传统家书中常见的礼节,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
信的开头,孙国藩提到收到家信的时间,以及家中成员的近况,如孙男、孙妇、曾孙等人的健康状况,这些细节的描述体现了家族间的相互关心和联系。
接着,孙国藩提到曾孙的饮食变化,从母乳到粥食的过渡,反映了家庭生活中的具体细节,同时也暗示了家庭经济状况可能有所变化。
在信的中间部分,孙国藩转而谈论了朝廷人事变动,如湖南三人留任、翰林衙门人数增加等,这表明他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士人阶层的责任感。
孙国藩还提到了琦善押解到京的事件,以及朝廷派出的审讯人员,这反映了当时政治事件的复杂性,以及士人阶层对此类事件的关注。
信中,孙国藩对梅霖生同年患病表示关心,并询问同乡京官的情况,这体现了士人之间的友情和相互扶持。
在信的后半部分,孙国藩提到了楚善八叔的事情,表达了对家族困境的担忧,以及对祖父的期望,希望他能出面解决问题。这里,孙国藩运用了“救焚拯溺”的成语,强调了对祖父的信任和依赖。
孙国藩还提到了自己为楚善八叔寻求帮助的情况,以及对祖父平日积德累仁的赞扬,这既是对祖父的赞誉,也是对家族传统的传承。
最后,孙国藩表达了对家事的关心,以及对家中困境的担忧,他请求祖父宽恕自己的无知之罪,并希望祖父能提供帮助。这里的‘冒昧饶舌’和‘伏求’等词语,体现了孙国藩的谦卑和求助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封信不仅是一封家书,也是一份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士人阶层的文献。孙国藩在信中表达了对家庭、国家和家族的责任感,以及对祖父的尊敬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