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原文
孙男国藩跪禀
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四月廿一日,接壬寅第二号家信,内祖父父亲叔父手书各一,两弟信并诗文俱收,伏读祖父家谕,字迹与早年相同,知精神较健,家中老幼平安,不胜欣幸。
游子在外,最重惟平安二字,承叔父代办寿具,兄弟感恩,何以图报?
湘潭带漆,必须多带,此物难辨真假,不可邀人去同买,反有奸弊。
在省考试时,与朋友问看漆之法,多问则必能知一二。
若临买时,向纸行邀人同去,则必心亏。
如不知看漆之法,则今年不必买太多,待明年讲究熟习,再买不迟,今年漆新寿具之时,祖父母寿具,必须加漆。
以后每年加漆一次,四具同加,约计每年漆钱多少,写信来京,付至省城甚易,此事万不可从俭,子孙所为报恩之处,惟此最为切产,其余毕竟虚文也。
孙意总以厚漆为主,由一层以加至数十层,愈厚愈坚,不必多用瓷灰夏布等物,恐其与漆不相胶粘,历久而脱壳也,然此事孙未尝经历讲究,不知如何而后尽善。
家中如何办法,望四弟写信详细告知,更望叔父教训诸弟,经理家事。
心斋兄去年临行时,言到县即送银廿八两至我家,孙因十叔所代之钱,恐家中年底难办,故向心斋通挪,因渠曾挪过孙的,今渠既未送来,则不必向渠借也。
家中目下敷用不缺,此孙所第一放心者,孙在京已借银二百两,此地通挪甚易,故不甚窘迫,恐不能顾家耳。
曾孙妹妹二人体甚好,四月念三日,已种牛痘,万无一失,系广东京官,设局济活贫家婴儿,不取一钱,兹附回各法一张,敬呈慈览,湘潭长沙皆有牛痘公局,可惜乡间无人知之。
英夷去年攻占浙江宁波府及定海镇海两县,今年退出宁波,攻占乍浦可痛恨,京城人心,安静如无事时,想不日可殄灭也。
孙谨禀。
(道光二十年年四月廿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译文
孙男国藩跪拜禀告,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四月廿一日,收到壬寅第二号家信,里面有祖父、父亲、叔父的手写信各一封,还有两个弟弟的信和诗篇,都收到了。拜读了祖父的家书,字迹和早年一样,知道精神还好,家中老少都平安,非常高兴。游子在外,最看重的是平安两个字,承蒙叔父代办寿具,我们兄弟都感激不尽,不知如何报答?
湘潭的漆必须多带一些,这东西真假难辨,不能叫别人一起去买,以免遇到欺诈。在省城考试时,向朋友请教看漆的方法,多问就能知道一些。如果临近买的时候,邀请纸行的人一起去,那就会心虚。如果不知道看漆的方法,那今年就不必买太多,等到明年熟悉后再买也不迟。今年是祖父母寿具需要加漆的时候,祖父母的寿具必须加漆。以后每年都要加一次漆,四具一起加,大概每年漆的费用是多少,写信到京城,付到省城都很方便,这件事万万不能节省,子孙报恩的地方,唯有这件事最为实际,其他都不过是虚礼。
孙的意思是以厚漆为主,由一层加到数十层,越厚越坚固,不必多用瓷灰、夏布等东西,担心它们与漆不相粘,时间久了会脱落。然而这件事孙还没有经历过,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最好。家中如何处理,希望四弟写信详细告知,更希望叔父教训其他弟弟,管理好家事。
心斋兄去年临行时说,一到县里就送二十八两银子到我家,孙因为十叔代付的钱,担心家里年底难以应付,所以向心斋借了钱,因为他曾经借过孙的钱,现在他没有送来,所以也就不必再向他借了。家里目前用钱不缺,这是孙最放心的事情,孙在京城已经借了二百两银子,这里周转起来很容易,所以并不感到窘迫,只是担心不能照顾家里。
曾孙妹妹的身体很好,四月念三日已经接种了牛痘,万无一失,是广东京官设立的局子救济贫困家庭的婴儿,不收一分钱,现在附上各种方法的一张纸,敬呈慈览。湘潭和长沙都有牛痘公局,可惜乡里没有人知道。
英国人去年攻占了浙江宁波府及定海、镇海两县,今年退出宁波,攻占乍浦,令人痛恨。京城人心平静,就像没事一样,估计不久就可以消灭他们了。孙谨禀告。(道光二十年年四月廿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注解
孙男国藩:孙男,古代对儿子的尊称;国藩,指曾国藩,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跪禀:古代书信开头的一种敬辞,表示写信人跪地禀报。
祖父母大人:对祖父母的尊称。
万福金安:古代书信中常用的祝福语,意为祝愿祖父母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壬寅:指干支纪年中的壬寅年,即道光二十二年。
家信:家书,指家人之间的书信。
手书:亲手书写的信件。
伏读:敬词,表示恭敬地阅读。
家谕:家中的命令或指示。
游子:在外地漂泊的人。
平安:指身体健康、无灾无难。
寿具:指用于祝寿的物品,如寿屏、寿联等。
湘潭带漆:湘潭出产的漆。
漆之法:鉴别漆的方法。
纸行:出售纸张的店铺。
瓷灰夏布:瓷灰,一种用于填充的细灰;夏布,一种夏天的布料。
脱壳:指物品表面涂层脱落。
心斋兄:指曾国藩的兄弟。
十叔:曾国藩的叔父。
敷用:使用,开支。
牛痘:一种预防天花的方法,通过接种牛痘疫苗来预防天花。
京官:在京城任职的官员。
设局济活:设立机构来救济生活困难的人。
乍浦:地名,位于浙江省。
殄灭:消灭,灭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评注
孙男国藩跪禀的开头,孙男国藩以‘跪禀’的形式,表达了对祖父母大人的尊敬和谦卑,这是古代中国家庭礼仪中的一种表现。‘万福金安’四字,是对祖父母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道的核心价值。
信中提到‘接壬寅第二号家信’,壬寅年指的是道光二十二年,这表明孙男国藩在信中详细记录了时间,体现了对家庭联系的高度重视。同时,信中提到的家信内容丰富,包括祖父、父亲、叔父的手书和弟弟们的信件以及诗文,显示出家庭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伏读祖父家谕,字迹与早年相同,知精神较健’这句话,孙男国藩通过对祖父家谕字迹的观察,推测祖父的精神状况,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表达,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游子在外,最重惟平安二字’这句话,孙男国藩以游子的身份,表达了对家庭平安的重视,这种对家庭责任的承担,是儒家文化中‘孝道’的体现。
信中提到‘湘潭带漆,必须多带’,这里孙男国藩对家中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详细的指示,这种细致入微的关心,体现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心斋兄去年临行时,言到县即送银廿八两至我家’这句话,反映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互助,这是古代中国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曾孙妹妹二人体甚好,四月念三日,已种牛痘’这句话,孙男国藩关心家族成员的健康,并通过种植牛痘这一具体行动,展现了其关注公共卫生的意识。
‘英夷去年攻占浙江宁波府及定海镇海两县’这句话,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列强侵略的严峻形势,孙男国藩对此表示痛恨,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孙谨禀’作为信的结尾,再次表达了孙男国藩对祖父母的尊敬和谦卑,同时也表明了信件的真实性和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