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原文
孙国藩跪禀
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去年腊月十八,曾寄信到家,言寄家银一千两,以六百为家还债之用,以四百为馈赠亲族之用,其分赠数月,另载寄弟信中,以明不敢自专之义也,
后接家人,知兑啸山百三十千,则此银已亏空一百矣,顷闻曾受恬丁艰,其借银恐难遽完,则又亏空一百矣,所存仅八百,而家中旧债尚多,馈赠亲族之银,系孙一人愚见,不知祖父母父亲叔父以为可行否?伏乞裁夺。
孙所以汲汲馈赠者,盖有二故,一则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
二则各亲戚家绵贫,而年老者,今不略为资助,则他日不知何如?孙自入都后,如彭满舅曾祖彭五姑母,欧阳岳祖母,江通十舅,已死数人矣,再过数年,则意中所欲馈赠之人,正不知何若矣,
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此二者,孙之愚见如此。
然孙少不更事,未能远谋一切,求祖父叔父作主,孙断不敢擅自专权,其银待欧阳小岑南归,孙寄一大籍衣物,银两概寄渠处,孙认一半车钱,彼时再有信回,孙谨禀。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译文
孙国藩跪拜禀告,祝祖父母大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去年腊月十八,我曾写信回家,说寄了家银一千两,其中六百两用来还家中的债务,四百两用来赠送给亲戚朋友。这些分赠的数额,我在给弟弟的信中已经说明了,以表明我不敢擅自做主。
后来接到家人的消息,得知兑啸山借了一百三十千,那么这笔银子已经亏损了一百两。最近听说曾受恬丁艰,他借的银子恐怕难以立刻归还,这样又亏损了一百两,现在只剩下八百两。而家中的旧债还有很多,打算赠送给亲戚朋友的银子,是我个人的想法,不知道祖父母、父亲、叔父认为这样做是否可行?请您们裁决。
我之所以急于赠送给亲戚朋友,有两个原因。第一,我家运势太旺,不得不格外小心,这是为了保持繁荣和安宁。如果旧债全部还清,好处就太全了,恐怕会因此产生亏损;如果留有债务不清,好处就不够完美,这也是一种处世的乐法。第二,各个亲戚家都很贫穷,尤其是那些年纪大的,如果现在不稍微资助一下,将来不知道会怎样?自从我到京城后,像彭满舅的曾祖彭五姑母,欧阳岳祖母,江通十舅,已经去世了几位,再过几年,我心中想要赠送给的人,恐怕就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了。家中的债务,现在虽然没有还,以后还可以还;但是赠送给人的事情,如果现在不做,以后一定会后悔。
然而,我年纪轻,没有远见,不能对所有事情都做出长远的规划,所以请求祖父和叔父做出决定,我绝对不敢擅自做主。这笔银子等欧阳小岑南归时,我会寄一大箱衣物,银两全部寄到他那里,我认一半的车费。到时候再写信回来,我会恭敬地禀告。(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注解
孙国藩:孙国藩,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任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
跪禀:跪禀,古代书信开头的一种敬辞,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谦卑。
祖父母大人:祖父母大人,对祖父母的一种尊称,表示尊敬。
万福金安:万福金安,古代书信中常用的祝福语,意为祝愿对方幸福安康。
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中国传统农历的一个月份。
寄信:寄信,指通过邮递等方式将信件发送给对方。
家银:家银,指家中储存的银两。
兑啸山:兑啸山,可能是指某位人物或地点,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确定。
百三十千:百三十千,古代货币单位,一干为一百,此处指一百三十个单位。
亏空:亏空,指财物损失或短缺。
恬丁艰:恬丁艰,可能是指某位人物遭遇的不幸或困难,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确定。
馈赠:馈赠,指赠送礼物。
亲族:亲族,指家族中的亲戚。
分赠:分赠,指将财物分配给他人。
寄弟信中:寄弟信中,指在给弟弟的信中。
自专:自专,指自己独断专行。
裁夺:裁夺,指审慎决定。
气运:气运,指人的命运或运势。
持盈保泰:持盈保泰,指保持盈余,确保安定。
绵贫:绵贫,指连续贫困。
彭满舅:彭满舅,指彭满的舅舅,彭满可能是指某位人物。
欧阳岳祖母:欧阳岳祖母,指欧阳家的岳母。
江通十舅:江通十舅,指江通的舅舅,江通可能是指某位人物。
入都:入都,指进入都城,即进入首都。
籍衣物:籍衣物,指登记衣物。
车钱:车钱,指乘坐车辆的费用。
道光二十四年:道光二十四年,指清朝道光皇帝的第四年,即公元1844年。
三月初十日:三月初十日,指农历三月初十这一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评注
孙国藩的这封家书,不仅是一封普通的家书,更是一篇充满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和儒家思想的文章。以下是对这封家书的逐行赏析。
首先,‘孙国藩跪禀’这一开头,就体现了古代中国士大夫对长辈的尊敬和谦卑。‘跪禀’这一动作,更是对祖父母大人的敬意和忠诚的体现。
‘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这句话,是古代书信中常见的问候语,表达了孙国藩对长辈的关心和祝福。
‘去年腊月十八,曾寄信到家,言寄家银一千两’这一段,说明了孙国藩对家中的经济状况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责任感。
‘以六百为家还债之用,以四百为馈赠亲族之用’这一句,体现了孙国藩的公平和公正,他不仅考虑了家庭的经济问题,也考虑到了亲族的需要。
‘其分赠数月,另载寄弟信中,以明不敢自专之义也’这一句,说明了孙国藩的谦逊和谨慎,他不希望自己的决定被误解为专权。
‘后接家人,知兑啸山百三十千,则此银已亏空一百矣’这一段,反映了孙国藩对家中经济状况的担忧,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诚实。
‘顷闻曾受恬丁艰,其借银恐难遽完,则又亏空一百矣’这一句,说明了孙国藩对家中债务的担忧,他希望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所存仅八百,而家中旧债尚多,馈赠亲族之银,系孙一人愚见,不知祖父母父亲叔父以为可行否?伏乞裁夺。’这一段,体现了孙国藩的谦逊和对长辈的尊重,他希望得到长辈的指导。
‘孙所以汲汲馈赠者,盖有二故’这一句,说明了孙国藩馈赠亲族的原因,既是对家庭伦理的遵循,也是对亲族关爱的体现。
‘一则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这一句,体现了孙国藩的谨慎和对家族未来的考虑,他希望家族能够长久繁荣。
‘二则各亲戚家绵贫,而年老者,今不略为资助,则他日不知何如’这一句,反映了孙国藩的仁爱之心,他希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孙自入都后,如彭满舅曾祖彭五姑母,欧阳岳祖母,江通十舅,已死数人矣’这一段,说明了孙国藩对亲族的关心,他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地帮助亲族。
‘再过数年,则意中所欲馈赠之人,正不知何若矣’这一句,反映了孙国藩对未来的担忧,他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的心愿。
‘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这一句,体现了孙国藩的果断和决绝,他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责任。
‘然孙少不更事,未能远谋一切,求祖父叔父作主,孙断不敢擅自专权’这一句,说明了孙国藩的谦逊和对长辈的尊重,他希望得到长辈的支持。
‘其银待欧阳小岑南归,孙寄一大籍衣物,银两概寄渠处,孙认一半车钱,彼时再有信回,孙谨禀’这一段,体现了孙国藩的细致和周到,他希望能够在细节上做到尽善尽美。
整封家书,不仅体现了孙国藩的家族观念、道德观念和人生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仁爱和忠诚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