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筹划归还借款-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彭山屺进京,道上为雨泥所苦,又值黄河水涨,渡河时大费力,行旅衣服皆湿。
惟男所寄书,渠收贮箱内,全无潮损,真可感也!
到京又以腊肉莲茶送男,渠于初九日到,男到十三日请酒。
二六日将四十千钱交楚。
渠于十八日赁住黑巾,离城十八里,系武会试进场之地,男必去送考。
男在京身体平安,国荃亦如常,男妇于六月廿三四感冒,服药数帖,痊愈,又服安胎药数帖。
纪泽自病愈后,后又服补剂十余帖,辰下体已复原,每日行走欢呼,虽不能言,已无所不知,食粥一大碗,不食零物。
仆婢皆如常。
周贵已荐随陈云心回南,其人蠢而负恩。
萧祥已跟别人,男见其老成,加钱呼之复来。
男目下光景渐窘,恰有俸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资。
今年尚可勉强支持。
至明年则更难筹划,借钱之难,京城与家乡相仿,但不勒追强逼耳。
前次寄信回家,言添梓坪借项内,松轩叔兄弟代出钱四十千,可男寄银回家,完清此项。
近因彭山屺项,又移徒房屋,用钱日多,恐无付银回家。
男现看定屋在绳匠胡同北头路东,准于八月初六日迁居,初二日已搬一香案去,取吉日也。
棉花六胡同之屋,王翰城言冬间极不吉,且言重庆下者,不宜住三面悬空之屋;故遂迁移绳匠胡同,房租每月大钱十千,收拾又须十余千。
心斋借男银已楚,渠家中付来银五百五十两,又有各项出息。
渠言尚须借银出京,不知信否?
男已于七月留须,楚善叔有信寄男系四月写,备言其苦。
近闻衡阳田已卖,应可勉强度日。
戊戌冬所借十千二百,男曾言帮他,曾禀告叔父,未禀祖父大人,是男之罪,非渠之过。
其余细微曲折,时成时否,时朋买,时独买,叔父信不甚详明,楚善叔信甚详,男不敢尽信。
总之渠但免债主追迫,即是好处,第目前无屋可住,不知何处安身?
若万一老亲幼子,栖托儿所,则流离四徒,尤可怜悯!
以男愚见,可仍使渠住近处,断不可住衡阳;求祖父大人代渠谋一安居,若有余铲,则佃田耕作,又求父寄信问朱尧阶,备言楚善光景之昔,与男关注之切,问渠所营产业,可佃与楚善耕否?
渠若允从,则男另有信求尧阶,租谷须格外从轻。
但中太远,至少亦须耕六十亩,方可了吃。
尧阶寿屏,托心斋带回。
严丽生在湘乡,不理公事,甫艮不饬,声名狼籍。
如查有真实劣绩,或有上案,不妨抄录付京,因有御史在男处查访也,但须机密。
四弟六弟考试,不知如何?得水中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
史宜日日看,不可间断,九弟阅《易知录》,现已看到隋朝。
温经须先穷一经,一经勉后,再治他经,切不可兼营并鹜,一无所得,男谨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筹划归还借款-译文
我曾国藩跪拜禀告父亲大人,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彭山屺进京时,路上被雨水和泥泞困扰,又碰上黄河水位上涨,渡河时非常费力,旅行的衣服都湿透了。只有我寄给他的书信,他收在箱子里,一点都没受潮损坏,真是让人感动!他到京后,又用腊肉和莲茶送给我,他是在初九日到的,我是在十三日设宴款待他。二六日我交了四十千钱给楚地的人。他在十八日租了黑巾,离城十八里,是武会试考场所在地,我一定会去送考。
我在京的身体状况良好,国荃也一切正常,我妻子在六月二十三四日感冒了,服了几剂药,已经痊愈,又服了几剂安胎药。纪泽自从病好后,又服了十多剂补药,现在下体已经恢复,每天都能行走欢呼,虽然不能说话,但已经什么都知道了,能吃一大碗粥,不吃其他零食。仆人和婢女都和平时一样。周贵已经推荐给陈云心回南方,那个人愚笨而且忘恩负义。萧祥已经跟了别人,我看他老成,多给了他一些钱,他又回来了。
目前我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困难,幸好有俸银可以接济,冬天又希望外官能寄炭资。今年还可以勉强支撑,但明年就更加困难了,借钱很难,京城和家乡都一样,只是没有那么强制追讨。上次写信回家,提到添梓坪的借款,松轩叔兄弟出了四十千,我可以寄钱回家还清这笔债。最近因为彭山屺的事情,又搬家换房子,用钱越来越多,恐怕没有钱寄回家。我现在已经看定了绳匠胡同北头路东的房子,准备在八月初六日搬家,初二日已经搬了一个香案过去,是为了选吉日。棉花六胡同的房子,王翰城说冬天非常不吉利,还说重庆的人,不宜住三面悬空的房子;所以我们就搬到绳匠胡同,房租每月是十千大钱,收拾起来又需要十多千。
心斋借我的银钱已经还清,他家里寄来了五百五十两银子,还有其他一些收入。他说还需要借钱出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已经在七月留了胡须,楚善叔有信寄给我,是四月写的,详细说了他的苦处。最近听说衡阳的田已经卖掉了,应该可以勉强维持生活。戊戌年冬天借的十千二百,我曾经说帮他,也曾经告诉叔父,但没有告诉祖父大人,这是我的过错,不是他的错。其他的一些细节,有时成有时否,有时朋买有时独买,叔父的信不太详细,楚善叔的信很详细,我不敢完全相信。总之,他只要能避免债务主的追讨,就是好事。但目前他没有地方住,不知道在哪里安身?如果万一老亲幼子无处可去,四处流浪,那就更加可怜了!以我的愚见,可以让他住在附近,绝对不能住在衡阳;请祖父大人帮他找一个安居的地方,如果还有余钱,可以让他租田耕作;又请父亲写信给朱尧阶,详细说明楚善过去的境况和我的关心,问他所经营的产业,是否可以租给楚善耕种?如果他同意,我另外写信给尧阶,租谷要特别便宜。
但尧阶住的地方太远了,至少也要耕种六十亩才能维持生活。
尧阶的寿屏,托心斋带回去。严丽生在湘乡,不处理公事,甫艮也不加管束,名声很不好。
如果查到他有真实的劣迹,或者有上奏的案件,不妨抄录下来寄到京城,因为这里有个御史在查访,但必须保密。
四弟和六弟的考试情况如何?得到水中喜,失去的不足以忧虑,总之要以发愤读书为主。史书要天天看,不可间断,九弟要读《易知录》,现在已经看到隋朝了。温经必须先精通一经,精通了一经之后,再研究其他经书,绝对不能同时研究多经,那样什么也得不到,我谨此禀告。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筹划归还借款-注解
男国藩:指曾国藩,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父亲大人:古代书信中对父亲的尊称。
彭山屺:指曾国藩的仆人或随从。
进京:指到京城(今北京)。
雨泥所苦:形容路上雨和泥泞难行。
黄河水涨:指黄河水位上涨,可能发生洪水。
渡河:指横渡河流。
行旅:指行走的旅客。
衣服:指衣物。
潮损:指因潮湿而损坏。
腊肉:一种经过腌制和熏制的肉类食品。
莲茶:指用莲叶和茶叶制成的茶。
初九日:指农历初九这一天。
请酒:设宴款待。
二六日:指农历二月十六这一天。
四十千钱:古代货币单位,一千文为一千钱,四十千即四十贯钱。
楚:指湖南地区,此处指曾国藩的家乡。
黑巾:一种黑色的头巾,此处指地名。
武会试: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选拔武官。
纪泽:曾国藩的儿子。
感冒:指得了感冒病。
服药:指服用药物。
痊愈:指病愈康复。
安胎药:指用于安胎的药物。
补剂:指补充营养的药剂。
辰下体:指身体下半部分。
仆婢:指家中的仆人和女仆。
周贵:指曾国藩的仆人或随从。
陈云心:指某人的名字。
南:指南方,此处指曾国藩的家乡。
萧祥:指曾国藩的仆人或随从。
光景:指境况,情况。
俸银:指官员的薪水。
外官例寄炭资:指外地的官员按照惯例寄来的炭火费用。
梓坪:指曾国藩的家乡。
松轩叔兄弟:指曾国藩的叔叔和兄弟。
心斋:指某人的名字。
楚善叔:指曾国藩的叔叔。
朱尧阶:指某人的名字。
寿屏:指祝寿用的屏风。
湘乡:指湖南的一个县,曾国藩的家乡。
公事:指公务。
甫艮:指某人的名字。
狼籍:形容名声不好。
史宜:指某人的名字。
易知录:指某本书。
温经:指温习经典。
一经:指一部经典。
勉后:指在精通一部经典之后。
兼营并鹜:指同时做几件事情,但都不精通。
谨禀:指恭敬地禀报。
祖父大人:古代书信中对祖父的尊称。
道光二十一年:指清朝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
八月初三日:指农历八月初三这一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筹划归还借款-评注
男国藩跪禀的开头,以‘男国藩跪禀’四个字,直接表明了行文者的身份和态度,‘跪禀’一词体现了对父亲的尊敬和谦卑,也预示了全文将围绕对父亲的汇报展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这一句,是对父亲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彭山屺进京,道上为雨泥所苦,又值黄河水涨,渡河时大费力,行旅衣服皆湿’这一段,描述了彭山屺进京的艰辛,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艰难,同时也体现了国藩对家人的关心。
‘惟男所寄书,渠收贮箱内,全无潮损,真可感也!’这句话,表达了国藩对家人的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细节的关注。
‘到京又以腊肉莲茶送男,渠于初九日到,男到十三日请酒’这一段,描述了国藩到京后的生活细节,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二六日将四十千钱交楚’这句话,反映了国藩的理财能力,同时也说明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
‘男目下光景渐窘,恰有俸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资’这一段,反映了国藩的经济状况,同时也说明了他对未来的规划。
‘至明年则更难筹划,借钱之难,京城与家乡相仿,但不勒追强逼耳’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借贷困境,也体现了国藩的无奈。
‘前次寄信回家,言添梓坪借项内,松轩叔兄弟代出钱四十千,可男寄银回家,完清此项’这一段,反映了国藩对家庭财务的清晰管理,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孝顺。
‘男已于七月留须,楚善叔有信寄男系四月写,备言其苦’这一段,反映了国藩对家人的关心,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责任心。
‘近闻衡阳田已卖,应可勉强度日’这句话,反映了国藩对家乡的了解和关心。
‘四弟六弟考试,不知如何?得水中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这一段,体现了国藩对弟弟们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教育理念。
‘史宜日日看,不可间断,九弟阅《易知录》,现已看到隋朝。温经须先穷一经,一经勉后,再治他经,切不可兼营并鹜,一无所得’这一段,反映了国藩对读书方法的理解和指导。
‘男谨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这一句,是对父母的再次祝愿,也体现了国藩的孝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