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寄银还债济人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寄银还债济人-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男在四川,于十一月廿日返京,彼时无折弁回南,至十二月十六日始发家信,十二月除夕又发一信,交曾受恬处,受恬名兴仁,善化丙子举人,任江西分宜县知县,上年进京引见,正月初四日出都,迂道由长沙回江西;

男与心斋各借银一百两,与渠作途费,男又托渠带银三百两,系蓝布密缝三包,鹿胶二斤半,阿胶二斤,共一包,高丽参半斤一包,荆七银四十两一包,又信一封,交陈宅,托其代为收下,面交六弟九弟,大约二月下旬可到

剩受恬所借之银百两,若在省能还更好,若不能还,亦不能急索;俟渠到江西必还,只订定妥交陈宅,毋寄不可靠之人耳,若六月尚未到,则写信寄京,男作信至江西催取也。

廿二夜,男接家信,得悉一切,欣喜之至!祖父大人七旬晋一大庆,不知家中开筵否?男在京仅一席,以去年庆寿故也,祖母大人小恙旋愈,甚喜!以后断不可上楼,不可理家事,叔父大人之病,不知究竟如何?下次求详书示知,

男前次信回,言付银千两至家,以六百为家中完债及零用之费,以四百为馈赠戚族之用,昨由受恬处寄归四百,即分送戚族可也,其余六百,朱啸山处兑钱百三十千,即除去一百两,四月间再付五百回家,与同乡公车带回,不同县者亦可男自有斟酌也。

男自四川归后,身体发胖,精神甚好,夜间不出门,虽未畜车,而每出必以车,无一处徒步;保养之法,大人尽可放心,男妇及孙男女皆平安,本家心斋,男待他甚好,渠亦凡事必问,男所作诗赋,男知无不言。

冯树堂于正月十六来男寓住,目前渠自用功,男尽心与之讲究一切,会试后,即命孙儿上学,每月修金四两。

郭筠仙进京,亦在男处住,现在尚未到,四川门生,已到四人,二月间即考国子监学正。

今年正月初三,下诏举行恩科,明年皇太后万寿,定有覃恩,可请诰封,川国所最为切望者也,去年因科场舞弊,皇上命部议定,以后新举人到京,皆于二月十五复试;

倘有理文荒谬者,分别革职停科等罚,甚可惧也!在京一切,男自知慎,余容续陈,谨禀。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正月廿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寄银还债济人-译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祝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在四川,于十一月二十日返回京城,那时候没有能回南的官员,直到十二月十六日才发出家信,十二月除夕又发了一封信,交给曾受恬处,受恬名叫兴仁,是善化县的丙子科举人,现任江西分宜县知县。去年进京引见,正月初四日出都,绕道由长沙回江西。我和心斋各自借了一百两银子,给他作为路费,我又托他带回去三百两银子,用蓝布密缝成三包,其中鹿胶二斤半,阿胶二斤,共一包,高丽参半斤一包,荆七银四十两一包,还有一封信,交给陈宅,托他们代为收下,亲自交给六弟和九弟。大约二月下旬就能到了。受恬所借的百两银子,如果能在省城还更好,如果不能还,也不要急于催要;等他到江西后一定会还的,只要确定稳妥地交给陈宅,不要寄给不可靠的人。如果到六月还没有到,就写信寄到京城,我会写信到江西催取。

廿二夜,我接到家信,得知一切,非常高兴!祖父大人七十大寿,不知道家里是否设宴庆祝?我在京城只有一桌,是因为去年庆祝寿辰的缘故。祖母大人小病已愈,我很高兴!以后绝对不要再上楼,也不要理家事。叔父大人的病情,不知道究竟如何?下次写信详细告知。我上次信中提到,支付了一千两银子到家,其中六百两用于家中还债和零用,四百两用于馈赠亲戚。昨天从受恬处寄回四百两,可以分送给亲戚。其余六百两,朱啸山处兑换了一百三十千,即除去一百两,四月间再付五百两回家,和同乡一起乘坐公车带回,不同县的人我也会自己斟酌。

我从四川回来后,身体发胖,精神很好,晚上不出门,虽然没有养车,但每次出门都坐车,没有一处是步行。保养的方法,大人可以放心。我妻子和孙子孙女们都平安。本家心斋,我待他很好,他凡事都会询问我。我所作的诗赋,我知道的都会告诉他。冯树堂在正月十六日来我住处住下,目前他自己在用功,我尽力和他讨论一切。会试后,就命令孙子上学,每月给予四两的津贴。郭筠仙进京,也住在我的处所,现在还没有到。四川的门生,已经有四个人到了,二月间就要参加国子监学正的考试。

今年正月初三,下诏举行恩科,明年皇太后万寿,定有恩赐,可以请求诰封,这是我们四川最期待的。去年因为科举舞弊,皇上命令部议定,以后新举人到京,都要在二月十五日复试。如果有理文荒谬的,将分别被革职或停科等处罚,非常可怕!在京的一切,我自己知道要谨慎,其他的事情容我慢慢再禀报。谨此禀报。(道光二十四年正月正月廿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寄银还债济人-注解

国藩:指曾国藩,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跪禀:古代书信开头的一种敬辞,表示对长辈或上级的尊敬。

父母亲大人:对父母的尊称,表示尊敬和孝顺。

万福金安:古代书信中祝福父母健康的用语。

折弁:古代官员或使者所用的折叠式的马匹鞍具。

家信:写给家人的信。

曾受恬:指曾受恬,人名。

善化丙子举人:善化:地名,今属湖南省;丙子:干支纪年,指某年;举人:科举制度中的考试及格者。

江西分宜县知县:分宜县:地名,今属江西省;知县:官职,负责一县的行政工作。

进京引见:指官员被朝廷召回京城,接受皇帝的接见。

迂道:绕道,走曲折的道路。

心斋:指心斋,人名。

途费:旅途中所需费用。

鹿胶: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滋补作用。

阿胶: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高丽参:来自朝鲜半岛的人参,被视为珍贵药材。

荆七银:古代货币单位,一荆七银等于七钱。

信一封:一封信。

陈宅:陈家的住所。

修金:学费。

国子监学正:国子监的学正,负责教授学生。

恩科:皇帝特赐的科举考试,用于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人才。

覃恩:皇帝特赐的恩典。

诰封:皇帝赐予的封号。

科场舞弊:科举考试中的作弊行为。

部议定:由朝廷的部门商议决定。

公车:古代官府的车队。

畜车:拥有车辆。

修金四两:每月学费四两银子。

门生:学生,也指拜师学艺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寄银还债济人-评注

男国藩跪禀的开头,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长辈的尊敬和谦卑。‘男’字在古文中是对自己的谦称,‘国藩’则是其字,这种称呼方式在古文中非常常见,体现了古人对长辈的尊敬之情。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中的‘万福金安’是一种祝福语,表达了对父母健康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礼仪的严谨。

‘男在四川,于十一月廿日返京’这句话中,‘男’字再次出现,表示对父母的谦卑。同时,这段文字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国藩的行踪,体现了古文简洁、含蓄的特点。

‘彼时无折弁回南,至十二月十六日始发家信’这句话中,‘折弁’指的是古代官员的随从,‘回南’则是指返回南方。这里国藩表达了自己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未能给家人写信的歉意。

‘十二月除夕又发一信,交曾受恬处’这句话中,‘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古人有在除夕之夜给家人写信的传统。‘交曾受恬处’则说明国藩将信交给了曾受恬,这也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男与心斋各借银一百两,与渠作途费’这句话中,‘心斋’是国藩的朋友,‘渠’则是对他的尊称。这里国藩表达了自己和朋友之间的互助之情。

‘俟渠到江西必还,只订定妥交陈宅,毋寄不可靠之人耳’这句话中,国藩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信任和对家人的关心,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诚信。

‘今年正月初三,下诏举行恩科’这句话中,‘恩科’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特殊考试,主要是为了选拔有才能的人才。这里国藩提到了恩科,说明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期待。

‘皇上命部议定,以后新举人到京,皆于二月十五复试’这句话中,国藩表达了对当时科举制度的一些看法,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政治的关注。

‘在京一切,男自知慎’这句话中,国藩表达了自己对在京生活的谨慎态度,体现了古代文人的责任感和自律精神。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寄银还债济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61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