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取借款须专人去-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男于五月中旬,染瘟症,服药即效,已痊愈矣,而余热未尽,近日头上生癣,身上生热毒,每日服银花甘草等药,医云:
内热未故,宜发不宜遏抑,身上之毒,至秋即可全好,头上之癣,亦不至蔓延。
又云:
恐家中祖坟上有不洁处,虽不宜扰动,亦不可不打扫。
男以皮肤之患,不甚经意,仍读书应酬如故,饮食起居,一切如故。
男妇服附片高丽参熟地白术等药,已五十余日,饭量略加,尚未十分壮剑然行事起居,亦复如常,孙男女四人,并皆平安,家中仆婢皆好,
前有信言寄金年伯高丽参二两,此万不可少,望如数分送。
去年所送戚族银,男至今未见全单,男年轻识浅,断不敢自作主张,然家中诸事,男亦愿闻其详,求大人谕四弟将全单开示为望。
诸弟考试,今年想必有所得,如得入学,但择亲属拜客,不必遍拜,亦不必请酒,益恐亲族难于尖酬也,
曾受恬去年所借钱,不知已寄到否?若未到,须专人去取,万不可缓。
如心斋亦专差,则两家同去;如渠不专差,则我家独去,
家中近日用度如何?
男意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不知是否?
男谨禀。
(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取借款须专人去-译文
我曾国藩跪拜禀报,祝愿父母大人安康。我在五月中旬感染了瘟疫,服用药物后病情好转,已经痊愈,但还有一些余热未退。最近头上长出了癣,身上也生了热毒,每天服用金银花、甘草等药物,医生说:‘体内的热气还未完全消除,应该让它发散出来,不要压抑,身上的毒气到秋天就可以完全好了,头上的癣也不会蔓延开来。’他还说:‘担心家中祖坟有不清洁的地方,虽然不应该去扰动,但也应该打扫一下。’我因为皮肤的问题不太在意,还是像以前一样读书应酬,饮食起居都没有改变。
妻子服用附片、高丽参、熟地、白术等药物已经五十多天了,饭量略有增加,但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日常行事起居还是和以前一样,孙子孙女四人也都平安,家里的仆人也都很好。之前有信提到寄给金年伯的高丽参有两两,这是绝对不能少的,希望按照数量分发。去年送出去的亲戚家的银两,我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全单,我年轻见识浅薄,不敢擅自做主,但是家里的各种事情,我也愿意了解详细情况,希望大人让四弟把全单拿出来给我看看。
弟弟们的考试,今年应该有所收获,如果考上了学校,只需要拜访一些亲属就可以了,不必拜访所有人,也不必请客吃饭,以免亲戚们难以应付。去年恬先生借的钱,不知道是否已经寄到,如果还没有到,需要派人去取,千万不能拖延。如果心斋也派专人去,那么两家一起去;如果他没有派专人,那么我们家自己去。家里最近的生活费用如何?我觉得如果家里有人做官,那么对待邻里关系不能不稍微宽松一些,但家用还是应该保持传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我谨慎地禀报。(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取借款须专人去-注解
男国藩:指曾国藩,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父母大人:古代子女对父母的尊称,表示尊敬和孝顺。
瘟症:古代对某些传染病的统称,类似于现代的流行性疾病。
银花甘草:银花即金银花,甘草为一种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
附片高丽参熟地白术:这些都是中药材,附片有温中散寒的作用,高丽参补气养阴,熟地滋阴补血,白术健脾益气。
戚族:指亲戚家族。
尖酬:指对亲友的答谢或回礼。
心斋:指某人的别称或字号。
道光:清朝皇帝道光帝的年号,此处指道光二十五年,即1845年。
万福金安:古代对长辈或尊贵者的祝福语,表示祝福平安和幸福。
壮剑然:可能是指身体强健,但此处语境不明确,可能为笔误。
仆婢:古代家庭中的仆人和女仆。
全单:指详细的账单或清单。
入学:指通过考试进入学校或学院学习。
恬:可能是某人的名字或字号。
专人:指专门派遣的人。
用度:指家庭的开支和消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取借款须专人去-评注
男国藩跪禀,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此句开篇,男国藩以跪禀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跪禀’一词体现了古时礼仪之重,也体现了儿子对父母的敬畏之心。
男于五月中旬,染瘟症,服药即效,已痊愈矣,而余热未尽,近日头上生癣,身上生热毒,每日服银花甘草等药,医云:‘内热未故,宜发不宜遏抑,身上之毒,至秋即可全好,头上之癣,亦不至蔓延。’
此段描述了男国藩的身体状况,从染瘟症到服药痊愈,再到后续的皮肤病问题,体现了古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银花甘草等药的使用,也反映了中医的草药治疗观念。医者的建议‘宜发不宜遏抑’则体现了中医治疗中注重调整身体机能,而不是单纯压制症状的方法。
又云:‘恐家中祖坟上有不洁处,虽不宜扰动,亦不可不打扫。’
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祖坟作为家族的象征,其清洁与否被视为家族运势的体现,因此需要定期打扫,体现了古人对祖先的虔诚和对家族未来的关注。
男以皮肤之患,不甚经意,仍读书应酬如故,饮食起居,一切如故。
此句体现了男国藩的坚强和毅力,即使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读书应酬,维持日常的生活节奏,展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责任感。
男妇服附片高丽参熟地白术等药,已五十余日,饭量略加,尚未十分壮剑然行事起居,亦复如常,孙男女四人,并皆平安,家中仆婢皆好,前有信言寄金年伯高丽参二两,此万不可少,望如数分送。
此段描述了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以及男国藩对家人的关心。他不仅关注自己的健康,也关心家人和仆婢的安危,体现了他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同时,对高丽参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药材的重视。
去年所送戚族银,男至今未见全单,男年轻识浅,断不敢自作主张,然家中诸事,男亦愿闻其详,求大人谕四弟将全单开示为望。
这句话体现了男国藩的谦逊和对家事的重视。他承认自己年轻识浅,不敢自作主张,但仍然希望能够了解家中事务的详细情况,这体现了他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家人的尊重。
诸弟考试,今年想必有所得,如得入学,但择亲属拜客,不必遍拜,亦不必请酒,益恐亲族难于尖酬也,曾受恬去年所借钱,不知已寄到否?若未到,须专人去取,万不可缓。
此段描述了男国藩对兄弟考试的关心和对家族关系的处理。他建议兄弟考试后不必过度铺张,体现了他的节俭观念和对家族关系的重视。同时,对去年借款的询问,也体现了他对财务的细致管理。
如心斋亦专差,则两家同去;如渠不专差,则我家独去,家中近日用度如何?男意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不知是否?男谨禀。
这句话反映了男国藩对家庭和邻里关系的处理。他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安排,体现了他的灵活性和对家庭和谐的重视。同时,他对家用的态度也体现了他的节俭和传统观念。
(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
结尾的日期标注,体现了古人对时间记录的重视,同时也为这段文字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