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四日接家信,内有父亲叔父并丹阁叔信各一件,得悉丹阁叔入伴,且堂上各大人康煌,不胜次幸!

男于八月初六日,移寓绳匠胡同,北头路东,屋甚好,共古八间,每月房租京钱二十千文,前在棉花胡同,房甚逼厌,此时房屋爽垲,气象轩敞;

男与九弟言,恨不能接堂上各大人来京住此。

男身体平安,九弟亦如常,前不过小恙,两日即愈,示服补剂,甲三自病体复原后,日见肥胖,每日欢呼趋走,精神不倦,家妇亦如恒,九弟《礼记》读完,现读《周礼》。

心斋兄于八月十六日,男向渠惜银四二千,付寄家用,渠允于到湘乡时,送银廿八两交勤七处,转交男家,且言万不致误,男订待渠到京日,偿还其银,若到家中、不必还他,又男寄有冬菜一篓,朱尧阶寿屏一付,在心斋处,冬菜托勤七叔送至家,寿屏托交朱啸山转寄。

香海处,月内准有信去,王雅园处,去冬有信去,至今无回信,殊不可解,颜字不宜写白折,男拟防改临褚柳,去年跪托叔父大人之事,承已代觅一具,感戴之至!

稽首万拜,若得再觅一具,即于今冬明春办就更妙,敬时叔父,另有一函。

在京一切自知谨慎,跪禀。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译文

男国藩跪拜禀告,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我在十四日收到了家中的信,信中有父亲、叔父和丹阁叔的信各一封,得知丹阁叔已经入伴,而且家中的各位大人也都身体健康,我非常高兴!我在八月初六日搬到了绳匠胡同,胡同北头路东,房子很好,共有八间,每月房租是京钱二十千文。之前在棉花胡同的房子很狭窄,现在的新房子宽敞明亮;我和九弟说,真希望能把家中的各位大人接到北京来住在这里。

我的身体平安,九弟也像平常一样,之前只是有点小病,两天就痊愈了,现在正在服用补药。甲三自从病好后,身体逐渐发胖,每天都欢快地跑来跑去,精神很好。家中的妻子也像往常一样。九弟已经读完了《礼记》,现在正在读《周礼》。心斋兄在八月十六日,我向他借了四二千两银子,用来寄回家中,他答应到湘乡时,会送二十八两银子给勤七处,转交给我的家人,并且说绝对不会出错。我约定等他到北京时,会还他这笔钱,如果直接回家,就不必还了。另外,我还寄了一篓冬菜和一幅朱尧阶的寿屏给心斋兄,冬菜托勤七叔送到家,寿屏则托朱啸山转寄。

在香海处,这个月内我一定会写信过去,王雅园处,我去年冬天已经写信过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回信,实在让人不解。颜字不适合写在白纸上,我打算改为临摹褚遂良和柳公权的字体。去年跪拜请求叔父大人帮忙的事情,承蒙已经为我找到了一件,我非常感激!现在再次请求如果能再找到一件,就在这个冬天和明年春天办理就更好了,我非常尊敬叔父,另外还有一封信。我在北京的一切都自己会小心谨慎,现在跪拜禀告。(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注解

男国藩:指曾国藩,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父母亲大人:古代书信中对父母的尊称,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关心。

万福金安:古代书信中对父母祝福的用语,意为祝愿父母幸福安康。

丹阁叔:指曾国藩的叔叔,具体姓名未提及。

入伴:指加入伴读,即成为某位官员或贵族的私人教师或助手。

堂上各大人:指家中长辈,包括父母、叔父等。

康煌:指身体健康,强壮。

次幸:次,再次;幸,幸运。表示再次幸运地得知家中长辈安康。

绳匠胡同:指北京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古八间:指古代房屋的八间房子。

京钱: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此处指银两。

逼厌:指狭窄、拥挤。

爽垲:指宽敞、明亮。

气象轩敞:指房屋的外观和内部空间宽敞明亮。

九弟:指曾国藩的弟弟,具体姓名未提及。

小恙:指轻微的疾病。

服补剂:指服用补药。

甲三:指曾国藩的另一位弟弟,具体姓名未提及。

日见肥胖:指体重逐渐增加。

欢呼趋走:指高兴地奔跑。

精神不倦:指精神状态良好,不知疲倦。

家妇:指曾国藩的妻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古代的礼仪制度等内容。

《周礼》: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周代的官制和礼仪。

心斋兄:指曾国藩的兄弟,具体姓名未提及。

惜银:指借出银两。

湘乡:指曾国藩的家乡,湖南省湘乡县。

勤七处:指某个地方或人名,具体含义不详。

冬菜:指冬季腌制或保存的蔬菜。

朱尧阶:指某人的姓名,具体含义不详。

寿屏:指祝寿用的屏风,上面常题写寿词。

朱啸山:指某人的姓名,具体含义不详。

香海处:指某个地方或人名,具体含义不详。

王雅园:指某个地方或人名,具体含义不详。

临褚柳:指书法中的两种字体,褚遂良和柳公权,此处指书法风格。

叔父大人:指曾国藩的叔父,具体姓名未提及。

稽首万拜: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表示非常尊敬。

道光:清朝皇帝道光帝的年号。

京:指北京,当时清朝的首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评注

男国藩跪禀的开头,‘男国藩’是自称,‘跪禀’则是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谦卑。这种开头的写法,体现了古代书信中尊卑有序、礼仪周全的文化特点。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中的‘万福金安’,是对父母的美好祝愿,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和关怀。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书信中非常常见。

‘十四日接家信’表明了写信的时间,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家书的重视。‘得悉丹阁叔入伴,且堂上各大人康煌,不胜次幸!’这句话中,‘得悉’和‘不胜次幸’表现了作者对家中长辈安康的喜悦之情。

‘男于八月初六日,移寓绳匠胡同’这句话中,‘移寓’和‘胡同’都是古代汉语的词汇,体现了作者对古代生活的熟悉。‘屋甚好,共古八间,每月房租京钱二十千文’则是对新居的描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水平和物价。

‘前在棉花胡同,房甚逼厌’与‘此时房屋爽垲,气象轩敞’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男与九弟言,恨不能接堂上各大人来京住此’则体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男身体平安,九弟亦如常’是对家中成员身体状况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家人的关心。‘前不过小恙,两日即愈’则是对过去疾病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对家人健康的重视。

‘甲三自病体复原后,日见肥胖,每日欢呼趋走,精神不倦’这句话中,‘日见’和‘精神不倦’等词汇,生动地描绘了甲三康复后的状态,体现了作者对家人的关爱。

‘家妇亦如恒’则是对家中女性的描述,‘如恒’意味着一切如常,体现了家庭的和谐。

‘九弟《礼记》读完,现读《周礼》’这句话中,‘礼记’和‘周礼’都是古代经典著作,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重视。

‘心斋兄于八月十六日,男向渠惜银四二千,付寄家用’这句话中,‘心斋兄’和‘惜银’等词汇,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尊重和对家庭财务的细致管理。

‘若得再觅一具,即于今冬明春办就更妙’这句话中,‘再觅’和‘办就更妙’等词汇,体现了作者对叔父大人的敬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京一切自知谨慎,跪禀’这句话中,‘自知谨慎’体现了作者在京城生活的自律和谨慎,‘跪禀’则再次强调了尊敬之情。

整体来看,这封信体现了作者对家庭、家人、友情和文化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书信中尊重长辈、注重礼仪的文化传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6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