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叔父母-托人带银两归家-原文
侄国藩跪禀
叔父母大人福安,九月初十日,接到四弟九弟季弟等信,系八月中在省城所发者,知祖大人之病,又得稍减,九弟得补廪,不胜欣幸!
前劳辛垓廉访,八月十一出京,侄寄去衣包一个,计衣十件,不知已到否?
侄有银数十两,欲寄回家,久无妙便。
十月间武冈张君经赞回长沙,拟托带回,闻叔父为坍上公屋加工修治,侄亦欲寄银数十两,为叔父助犒赏匠人之资,罗六所存银廿二两在侄处,右三项,皆拟托张君带归。
前欧阳沧溟先生馆事,伍太尊已复书季仙九先生,兹季师又回一信于伍处,侄便寄家中,可送至欧阳家,嘱其即投伍府尊也,
牧云又托查万崇轩先生选教馆迟早,兹已查出,写一红条,大约明冬可选,此二事可嘱澄候写信告知牧云,
侄等在京,身体平安,常南陔先生欲为幼女许配纪泽,托郭筠仙说媒,李家尚未说定,两家似可对,不知堂上大人之意若何?
望未知,余容续具,
侄谨禀,(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叔父母-托人带银两归家-译文
侄儿曾国藩跪拜禀报,叔父和母亲大人,祝福安康。九月初十这一天,收到了四弟、九弟和季弟等人的来信,信是八月中旬在省城发出的。得知祖父的病情有所减轻,九弟补上了廪生的职位,我非常高兴!之前辛苦辛垓廉访,八月十一日离开京城,我寄去了一个装有十件衣服的包裹,不知道是否已经收到?我手头有几十两银子,想要寄回家,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十月份,武冈的张君经赞回长沙,我想托他带回家,听说叔父正在对坍塌的公屋进行加固修理,我也想寄几十两银子,帮助叔父犒赏工匠。罗六存放在我这里的银两有二十二两,这三件事都打算托张君带回家。
之前欧阳沧溟先生的家馆事务,伍太尊已经回复了季仙九先生。现在季师又给伍处回了一封信,我顺便寄回家中,可以送到欧阳家,叮嘱他直接送到伍府尊那里。牧云又托我查询万崇轩先生选教馆的时间,现在已经查出来了,写了一张红纸条,估计明年冬天就可以选上了。这两件事可以嘱托澄候写信告诉牧云。我们在京城,身体都平安。常南陔先生想要把他的幼女许配给纪泽,托郭筠仙做媒人,李家那边还没有确定下来,两家似乎可以成婚,不知道家里长辈的意思如何?期待您的回复,其他事情稍后再禀报。侄儿曾国藩谨禀,(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叔父母-托人带银两归家-注解
侄国藩:指曾国藩,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叔父母大人:指曾国藩的叔父和叔母,表示尊敬。
福安:祝福安康,古代书信中常见的吉祥话。
祖大人:指曾国藩的祖父,表示尊敬。
病:疾病,指祖父的病情。
稍减:病情有所减轻。
补廪:指通过考试获得官职,此处指曾国藩的弟弟九弟通过考试获得官职。
辛垓廉访:指某位官员的职位,廉访是古代官职名。
衣包:包裹衣物,古代书信中常提到的物品。
银:货币单位,此处指银子。
妙便:方便,此处指没有合适的时机。
坍上公屋:指公有的房屋,可能是指叔父负责修缮的房屋。
匠人:手艺人,指修建房屋的工人。
欧阳沧溟先生:指欧阳沧溟,可能是一位学者或官员。
馆事:指聘请欧阳沧溟担任的职务。
太尊:古代官职名,尊称官员。
季仙九先生:指季仙九,可能是一位学者或官员。
牧云:指牧云先生,可能是一位学者或官员。
万崇轩先生:指万崇轩,可能是一位学者或官员。
红条:红色的纸条,可能是一种通知或凭证。
澄候:指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此处指曾纪泽写信告知牧云。
南陔先生:指南陔先生,可能是一位学者或官员。
纪泽:指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
郭筠仙:指郭筠仙,可能是一位媒人。
堂上大人:指家中长辈,此处指曾国藩的父母。
续具:继续撰写,古代书信中常见的结束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理财篇-禀叔父母-托人带银两归家-评注
侄国藩跪禀,叔父母大人福安,九月初十日,接到四弟九弟季弟等信,系八月中在省城所发者,知祖大人之病,又得稍减,九弟得补廪,不胜欣幸!
此段开篇,侄国藩以谦卑之态,向叔父母大人禀报家事。‘跪禀’二字,表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和谦恭。‘福安’二字,寓意着对长辈安康的祝愿。信中提到接到四弟、九弟、季弟等的信,信中所述祖大人病情有所减轻,九弟得以补廪,侄国藩对此感到欣慰。这体现了侄国藩对家事的关心和对家族成员的关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家族间的紧密联系。
前劳辛垓廉访,八月十一出京,侄寄去衣包一个,计衣十件,不知已到否?侄有银数十两,欲寄回家,久无妙便。
此段中,侄国藩提到自己曾寄去衣物和银两,但不知是否已送达。‘劳辛垓廉访’指的是官职,表明侄国藩对官场事务的关注。‘寄去衣包’和‘有银数十两’体现了侄国藩对家人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家族间的物质支持。
十月间武冈张君经赞回长沙,拟托带回,闻叔父为坍上公屋加工修治,侄亦欲寄银数十两,为叔父助犒赏匠人之资,罗六所存银廿二两在侄处,右三项,皆拟托张君带归。
此段描述了侄国藩打算通过张君带回银两,以帮助叔父修治公屋,并犒赏工匠。‘坍上公屋’指的是家族的公共建筑,‘加工修治’表明家族对公共事务的重视。侄国藩的这一行为,体现了家族间的互助精神和责任担当。
前欧阳沧溟先生馆事,伍太尊已复书季仙九先生,兹季师又回一信于伍处,侄便寄家中,可送至欧阳家,嘱其即投伍府尊也。
此段讲述了侄国藩代为传递信件的事宜,体现了家族间的相互信任和依赖。‘馆事’指的是欧阳沧溟先生的家事,‘复书’和‘回信’则表明了家族成员间的沟通。
牧云又托查万崇轩先生选教馆迟早,兹已查出,写一红条,大约明冬可选,此二事可嘱澄候写信告知牧云。
此段描述了侄国藩代牧云查询教馆事宜,并已得知明冬可选。‘澄候’是侄国藩的字,表明侄国藩对家族事务的关心和参与。
侄等在京,身体平安,常南陔先生欲为幼女许配纪泽,托郭筠仙说媒,李家尚未说定,两家似可对,不知堂上大人之意若何?望未知。
此段中,侄国藩禀报了家中的一些人事变动,包括常南陔先生欲为幼女许配纪泽,以及李家的婚姻事宜。‘堂上大人’指的是长辈,侄国藩在此表达了对长辈意见的尊重和期待。
余容续具,侄谨禀,(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
此段是信的结尾,侄国藩表示后续事宜将另行禀报,并以‘侄谨禀’结尾,再次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是信件的落款,表明了信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