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原文

字谕纪泽儿,

予自在太湖县闻讣后,于廿六日书家信一号,托陈岱云交安励提塘寄京。

念七日发二号家信,托常南陔交湖北提塘寄京。

念八日发三号,交丁松亭转匀江西提塘寄京,此三次信,皆命家眷赶紧出京之说也。

八月十三日在湖北发家信第四号,十四日发第五号,念六日到家后,发家信第六号,此三次信,皆有长沙彼围,家眷不必出京之说也。

不知皆已收到否?

余于念三日到家,家中一切清吉,父亲大人及叔父母以下皆平安,余癣疾自到家后,日见痊愈,地方团练,人人皆习武艺,土匪决可无虞。

粤匪之氛虽恶,我境僻处万山之中,不当孔道,亦断不受其蹂躏,现奉父亲大人之命,于九月十三日,权厝先妣于下腰里屋后山内,俟明年寻有吉地再行改葬,所有出殡之事,一切皆从俭约。

丁贵自念七日已打发他去了,我在家并未带一仆人,盖居乡即全守乡间旧祥,予不参半点官宦习气,丁负自回益阳,至渠家住数日,仍回湖北,为我搬取行李回家,与荆七二人同归,孙福系同东人,至湖南声音不通,即令渠上湖北回京,给渠盘川十六两,想渠今冬可到京也。

尔奉尔母及诸弟,在京一切,皆宜谨慎,目前不必出京,待长沙贼退后,余有信来,再行收拾出京,兹寄去信槁一件,各省应发信一单一件,亦可将信稿求袁姻伯或庞师,照写一纸发刻,其各省应发信,仍求袁毛黎黄王袁诸位,妥为寄去,余到家后,诸务丛集,各处不及再写信,前在湖北所发各处信,想已到矣。

十三日申刻,母亲大人发引,戌刻下窆十九日筑坟可毕,现在地方安静,闻长沙巡获胜仗,想近日即可解围,尔等回家,为期亦近。

罗邵农至我家,求我家中略为分润渠兄,我家若有钱,或十两,或八两,可略分与丢皋用,不然,恐同县留京诸人,确断炊之患也。

书不能尽,余俟续示。

(咸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译文

字谕纪泽儿,

我从在太湖县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就在二十六日写了第一封家信,托陈岱云交给安励提塘寄往京城。

又过了七天,发了第二封家信,托常南陔交给湖北提塘寄往京城。

再过一天,发了第三封,交给丁松亭转交给江西提塘寄往京城。这三次信都提到要家眷赶紧出京。

八月十三日在湖北发了第四封家信,十四日发了第五封。

在我念六日到家后,发了第六封家信。

这三次信都提到长沙围城,家眷不必出京,不知道这些信你们是否都已经收到了?

我在念三日到家,家中一切都很平安,父亲大人及叔父母以下都很好,我自从到家后,癣疾每天都在好转。

地方的团练,人人都在练习武艺,土匪根本不用担心。

广东的匪徒虽然恶劣,但我们这里偏僻,不在交通要道,也不可能受到他们的蹂躏。

现在按照父亲大人的命令,在九月十三日,暂时把先母安葬在下腰里屋后的山上,等明年找到好地方再改葬。

所有出殡的事情,都从简。

丁贵从念七日就已经打发他走了,我在家没有带一个仆人,因为住在乡下就完全遵守乡间的旧俗,我不沾半点官宦习气。

丁贵自己回益阳,在他家住了几天,又回湖北,为我搬取行李回家,和荆七一起回来。

孙福是同东人,在湖南说话不通,就让他上湖北回京城,给他十六两盘川,想他这个冬天可以到京城。

你奉母亲和弟弟们,在京的一切,都应该谨慎行事,目前不必出京。

等长沙的贼兵退了,我再写信来,你们再收拾出京。

现在寄去一封信稿,各省应发的信一单一件,也可以请袁姻伯或庞师照着信稿写一份发出去。

各省应发的信,还是请袁毛黎黄王袁诸位,妥善寄出。

我到家后,事情很多,各地都来不及再写信,之前在湖北发的各处信,想已经到了。

十三日申时,母亲大人发引,戌时下葬,十九日筑坟可以完成。

现在地方很安静,听说长沙巡抚打了胜仗,想近日就可以解围,你们回家的日子也快了。

罗邵农到我家,请求我家里能稍微分一些钱给他哥哥用,如果我们家有现钱,或者十两,或者八两,可以稍微分给他用。

如果不这样,恐怕同县留在京城的那些人,真的会有断炊之忧。

信里写不下,我等之后再告诉你们。

(咸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注解

讣:讣告,指死讯。

提塘:提塘是明清时期设在各地的官方邮递机构,负责传递官方文书。

癣疾:癣疾,指皮肤病,这里指作者的皮肤病。

团练:团练,指地方上组织的自卫组织,这里指地方自卫力量。

粤匪:粤匪,指来自广东的叛乱势力。

孔道:孔道,指通往重要地点的交通要道。

权厝:权厝,指暂时安葬。

信槁:信槁,指信件的草稿。

盘川:盘川,指旅费。

引:引,指送葬时的仪式。

窆:窆,指将尸体放入墓穴。

筑坟:筑坟,指建造坟墓。

分润:分润,指分给一部分。

丢皋:丢皋,指某人的别称或姓氏。

续示:续示,指后续再告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评注

字谕纪泽儿,予自在太湖县闻讣后,于廿六日书家信一号,托陈岱云交安励提塘寄京。

此句开篇便点明了作者在得知家中不幸消息后的第一时间行动,通过书写家信传达信息,体现出作者对家事的关心与急切之情。‘字谕’二字更是显露出作者的威严与家书的正式性。

念七日发二号家信,托常南陔交湖北提塘寄京。

‘念七日’这一时间点再次强调了作者对家书的频繁寄送,显示出作者对家人的牵挂。‘托常南陔交湖北提塘寄京’一句,则展现了作者对信件传递方式的关注,以及对地方官府的信任。

念八日发三号,交丁松亭转匀江西提塘寄京,此三次信,皆命家眷赶紧出京之说也。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作者三次家信的内容,即催促家眷赶紧出京。‘命家眷赶紧出京’一句,反映出作者对家眷安全的担忧,以及对家眷可能面临的困境的预判。

八月十三日在湖北发家信第四号,十四日发第五号,念六日到家后,发家信第六号,此三次信,皆有长沙彼围,家眷不必出京之说也。

此句讲述了作者在长沙围困期间,依然不断寄送家信,告知家眷不必出京的情况。‘长沙彼围’一句,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动荡,以及作者对家人的保护意识。

余于念三日到家,家中一切清吉,父亲大人及叔父母以下皆平安,余癣疾自到家后,日见痊愈。

此句描述了作者回家后的情况,家人平安,自身疾病也有好转。‘余癣疾自到家后,日见痊愈’一句,反映了作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以及对家人的关爱。

地方团练,人人皆习武艺,土匪决可无虞。

此句展现了作者对家乡治安的关注,以及对地方团练的信任。‘人人皆习武艺’一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武备状况,以及作者对家乡安全的信心。

粤匪之氛虽恶,我境僻处万山之中,不当孔道,亦断不受其蹂躏。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地理位置的自信,以及对粤匪威胁的蔑视。‘不当孔道’一句,强调了家乡的偏远,以及不易受到外界侵扰的优势。

现奉父亲大人之命,于九月十三日,权厝先妣于下腰里屋后山内,俟明年寻有吉地再行改葬,所有出殡之事,一切皆从俭约。

此句讲述了作者按照父亲大人的意愿,为母亲安葬的过程。‘权厝’一词,透露出作者对母亲安息之地的尊重,以及对母亲身后事的重视。‘一切皆从俭约’一句,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节俭的重视。

丁贵自念七日已打发他去了,我在家并未带一仆人,盖居乡即全守乡间旧祥,予不参半点官宦习气。

此句描述了作者在乡间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官宦习气的排斥。‘居乡即全守乡间旧祥’一句,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传统习俗的尊重。

丁负自回益阳,至渠家住数日,仍回湖北,为我搬取行李回家,与荆七二人同归。

此句讲述了作者派遣丁贵回家的经过,以及丁贵为其搬取行李的情景。‘与我荆七二人同归’一句,展现了作者对丁贵的信任,以及对家眷的关心。

孙福系同东人,至湖南声音不通,即令渠上湖北回京,给渠盘川十六两,想渠今冬可到京也。

此句描述了作者对孙福的安排,以及对他的关爱。‘即令渠上湖北回京’一句,反映了作者对孙福的信任,以及对家人的关心。

尔奉尔母及诸弟,在京一切,皆宜谨慎,目前不必出京,待长沙贼退后,余有信来,再行收拾出京。

此句对家眷在京的生活提出了要求,以及对出京时间的安排。‘尔奉尔母及诸弟’一句,体现了作者对家眷的关爱,以及对家人的责任感。

兹寄去信槁一件,各省应发信一单一件,亦可将信稿求袁姻伯或庞师,照写一纸发刻,其各省应发信,仍求袁毛黎黄王袁诸位,妥为寄去。

此句说明了作者对信件传递的安排,以及对亲朋好友的依赖。‘各省应发信’一句,反映了作者对地方政务的关注,以及对亲朋好友的信任。

余到家后,诸务丛集,各处不及再写信,前在湖北所发各处信,想已到矣。

此句表达了作者因事务繁忙而无法再写信的无奈,以及对之前信件已到达的确认。

十三日申刻,母亲大人发引,戌刻下窆十九日筑坟可毕,现在地方安静,闻长沙巡获胜仗,想近日即可解围,尔等回家,为期亦近。

此句描述了母亲大人的丧事,以及对长沙战事的关注。‘想近日即可解围’一句,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家人回家的期待。

罗邵农至我家,求我家中略为分润渠兄,我家若有钱,或十两,或八两,可略分与丢皋用,不然,恐同县留京诸人,确断炊之患也。

此句讲述了罗邵农向作者求助的情景,以及作者对其困境的关注。‘同县留京诸人,确断炊之患也’一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以及作者对同乡的关爱。

书不能尽,余俟续示。

此句作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家书的未尽之言的遗憾,以及对后续交流的期待。‘书不能尽’一句,反映了作者对家书的重视,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59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