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原文

字谕纪泽儿,

胡二等来,接尔安禀;

字画尚未长进,尔今年十八岁,齿已渐长,而学业未其益,

陈岱云姻伯之子,号吉生者,今年入学,学院批其诗冠通场,

渠系戊戌二月所生,比尔仅长一岁,以其无父无母,家渐清贫,

遂尔勤苦好学,少年成名,尔幸托祖父余荫,衣食丰适,宽然无虑,

遂尔酣豢佚乐,不复以读书立身为事。

古人云:‘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吾忧尔之过于佚也。

新妇初来,宜教之入厨作羹,勤于纺织,

不因其为富贵子女,不事操作,

大二三诸女已能做大鞋否?

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双寄余,各表孝敬之忧,

各争针业之工,所织之布,做成衣袜寄来,

余亦得察闺门以内之勤惰也。

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

惜年老眼蒙无甚长进,

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

四年所买衡阳之田,可觅人售出,以银寄营,为归还李家款。

父母存,不有私财,士庶人且然,

况余身为卿大夫乎?

余癣疾复发,不似去秋之甚,

李次青十六日在抚州败挫,已详寄沅甫函中,

现在崇仁,加意整顿,三十日获一胜仗;

口粮缺乏,时有决裂之虞,深为焦灼,

尔每次安禀,详陈一切,不可草率;

祖父大人起居,阖家之琐事,学堂之功课,

均须详载,切切此谕!

(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译文

给纪泽儿的信,胡二等人来接你,转达了你的安好;你的字画还没有大的进步,你已经十八岁了,年龄渐渐大了,但是学业上并没有显著的进步。陈岱云姻伯的儿子,名叫吉生的人,今年考入了学校,学院批他的诗在全场中最好,他是在戊戌年二月出生的,比你只大了一岁,因为他没有父母,家境逐渐贫困,所以他勤奋好学,年纪轻轻就成名了。你很幸运,依托祖父的余荫,衣食无忧,没有烦恼,所以你沉迷于享乐,不再把读书和立身作为自己的事业。

新媳妇刚来,应该教她进厨房做汤,勤于织布。不要因为她出身富贵,就不做家务。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能做大的鞋子了吗?三姑和一嫂,每年都做一双鞋子寄给我,各自表达孝顺和关心的心意,都在争取针线的手艺,他们织的布,做成衣服和袜子寄来,我也能看到家里人的勤快与否。

我在军中,没有放弃学问,读书写字,没有太间断,可惜年纪大了,眼睛模糊,进步不大。你现在还没有成年,每一刻都是宝贵的,千万不能浪费时间。你四年前买的衡阳的田地,可以找人卖掉,用钱寄到军营,作为归还李家的款项。父母在世,没有私人的财产,士人和百姓都是这样,何况我身为朝廷的大臣呢?

我的皮肤病又复发了,不像去年秋天那么严重。李次青在十六日在抚州遭到了挫败,已经详细写信给沅甫了。现在他在崇仁,正在努力整顿。三十日打了一场胜仗;粮食短缺,有时有崩溃的危险,我非常焦虑。你每次汇报,都要详细说明一切,不要草率。祖父大人的起居,家里的琐事,学堂的功课,都要详细记载,千万要记住这些话!(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注解

胡二等:胡二等,指胡家二等官员,此处可能指某位官员前来拜访。

安禀:安禀,同上,指向上级或长辈汇报情况。

字画:字画,指书法和绘画艺术。

陈岱云:陈岱云,人名,此处可能指某位长辈。

吉生:吉生,人名,此处指陈岱云姻伯之子。

学院:学院,古代指学府,此处可能指学校或科举考试的场所。

戊戌二月:戊戌二月,指中国农历的某年二月,此处可能指具体的年份。

齿:齿,指年龄,此处指纪泽儿的年龄。

益:益,指进步、增进。

姻伯:姻伯,指妻子的伯父。

无父无母:无父无母,指孤儿。

清贫:清贫,指贫穷。

勤苦好学:勤苦好学,指勤奋刻苦地学习。

幸托:幸托,指依靠。

余荫:余荫,指祖先的恩泽。

酣豢佚乐:酣豢佚乐,指沉溺于享受。

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出自《礼记·中庸》,意指勤劳可以使人产生善良之心,而安逸则可能滋生放纵之心。

孟子: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指人应该在困难和挑战中成长,而在安逸中衰亡。

新妇:新妇,指刚过门的妻子。

入厨作羹:入厨作羹,指进入厨房做饭。

纺织:纺织,指织布。

大二三诸女:大二三诸女,指家中较大的几个女儿。

大鞋:大鞋,指为家人制作的鞋子。

三姑一嫂:三姑一嫂,指妻子的三位姑姑和一位嫂子。

针业:针业,指针线活儿,即缝纫工艺。

衡阳之田:衡阳之田,指纪泽儿在衡阳购买的田地。

衡阳:衡阳,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城市名。

李家款:李家款,指向李家借款的款项。

卿大夫:卿大夫,古代官职,指高级官员。

癣疾:癣疾,指皮肤病。

抚州:抚州,中国江西省的一个城市名。

沅甫函:沅甫函,指写给沅甫的信件。

崇仁:崇仁,中国江西省的一个县名。

决裂之虞:决裂之虞,指有破裂或失败的风险。

阖家:阖家,指全家人。

琐事:琐事,指家务事。

学堂:学堂,指学校,此处可能指纪泽儿就读的学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评注

字谕纪泽儿,胡二等来,接尔安禀;

此句以平实的语气开篇,表明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通过胡二的到来传达对儿子近况的询问,体现出家庭之间的温情与联系。

字画尚未长进,尔今年十八岁,齿已渐长,而学业未其益;

此句中,父亲对儿子的字画技艺表示不满,同时也指出儿子年龄渐长,学业上却未见明显进步,表达了对儿子成长的担忧。

陈岱云姻伯之子,号吉生者,今年入学,学院批其诗冠通场,渠系戊戌二月所生,比尔仅长一岁,以其无父无母,家渐清贫,遂尔勤苦好学,少年成名;

此句通过对比,引出陈岱云姻伯之子吉生的例子,强调其虽无父母,家境贫寒,却因勤奋好学而少年成名,以此激励儿子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尔幸托祖父余荫,衣食丰适,宽然无虑,遂尔酣豢佚乐,不复以读书立身为事。

此句中,父亲对儿子当前的安逸生活表示不满,认为儿子因家境优渥而缺乏进取心,不再以读书立身为目标,流露出对儿子未来的担忧。

古人云:“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吾忧尔之过于佚也。

此句引用古人的名言,强调勤奋与忧患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父亲对儿子过于安逸的生活状态表示忧虑。

新妇初来,宜教之入厨作羹,勤于纺织,不因其为富贵子女,不事操作;

此句中,父亲教导儿子要教导新媳妇从事家务劳动,不应因其身份高贵而忽视家庭责任,体现出对家庭传统和价值观的传承。

大二三诸女已能做大鞋否?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双寄余,各表孝敬之忧,各争针业之工,所织之布,做成衣袜寄来,余亦得察闺门以内之勤惰也。

此句通过描述家中女眷的勤劳与孝顺,反映了家庭的和睦与温馨,同时也表达了父亲对家庭事务的关注。

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惜年老眼蒙无甚长进;

此句中,父亲自述自己在军中依然坚持学问,尽管年老眼花,但依然努力学习,表达了对学问的重视。

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四年所买衡阳之田,可觅人售出,以银寄营,为归还李家款。

此句中,父亲教导儿子珍惜时光,不应浪费光阴,并提出了处理家产的具体建议,体现了父亲对家产的审慎态度。

父母存,不有私财,士庶人且然,况余身为卿大夫乎?

此句强调作为卿大夫的身份,更应该以身作则,不私藏家财,体现了父亲的高尚品德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余癣疾复发,不似去秋之甚,李次青十六日在抚州败挫,已详寄沅甫函中,现在崇仁,加意整顿,三十日获一胜仗;

此句中,父亲提到了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军事上的情况,表明自己在军中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军事胜负。

口粮缺乏,时有决裂之虞,深为焦灼,尔每次安禀,详陈一切,不可草率;

此句中,父亲对军事供应的紧张表示担忧,并要求儿子在汇报情况时详细而谨慎。

祖父大人起居,阖家之琐事,学堂之功课,均须详载,切切此谕!

此句中,父亲对家庭和学业的事务进行了全面的指示,要求儿子在汇报中详细记录,体现了父亲对家庭和教育的重视。

(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此句以时间结尾,表明信件的写作时间,使整个赏析更加完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59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