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挂念-原文
十三日,在湖北省城住一天,
左思右想,只得仍回家,
见吾父为是,拟十四日起行,
由岳州湘阴,绕道出沅江益阳,以至湘乡,
约须半月,
沿途自知慎重,
如果遇贼,即仍回湖北省城,
陆续有家店寄京,不必挂念。
家眷既不出京,
止将书检成箱内,
搬一小房子,
余物既不必动,
余行李寄存常大人署中,
留荆七孙福看守,
自带丁韩二人回南,
常又差四人护送,
可以放心,
涤生手示。
(咸丰二年八月十三夜在湖北省城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挂念-译文
十三日,我在湖北省城住了一天,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回家。看到父亲的意见也是这样,就计划从十四日开始出发,从岳州湘阴绕道,经过沅江益阳,最终到达湘乡,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在沿途我会格外小心,如果遇到强盗,就会立即返回湖北省城。家里有店铺寄存京城,不必担心。
因为家眷没有离开京城,所以我只把书籍打包成箱,搬到一个小房子里。其他物品暂时不需要动,我的行李也寄存在常大人的官署中,留下荆七孙福看守。我自己带着丁韩二人回南方,常大人又派了四个人来护送,这样就可以放心了。这是涤生亲手写的信。(咸丰二年八月十三夜在湖北省城发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挂念-注解
湖北省城:指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即现在的武汉市。在古代,湖北省城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左思右想:形容反复思考,犹豫不决。
仍回家:指仍然返回家中。
吾父:指写信人的父亲。
拟:打算,计划。
岳州湘阴:岳州和湘阴都是古代的行政区划,岳州在今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在今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
绕道:指绕路而行,避免走直线或捷径。
沅江益阳:沅江和益阳都是湖南省的地名,沅江流经益阳。
湘乡:湖南省的一个县,位于湖南省中部。
约须半月: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沿途自知慎重:在旅途中自己要小心谨慎。
遇贼:遇到强盗。
陆续:一个接一个地,连续不断地。
家店寄京:家中店铺寄存在京城。
不必挂念:不用担心。
家眷:家人。
书检:检查书籍。
成箱内:装在箱子里。
搬一小房子:搬到一个小的房子里。
余物:剩余的物品。
动:移动,搬动。
行李:旅行中携带的衣物、用品等。
寄存:寄放在某处。
常大人署中:常大人的官署中,常大人指常葆元,清朝官员。
留:留下。
荆七孙福:荆七和孙福,可能是写信人的仆人或随从。
自带:自己带着。
丁韩二人:丁和韩,可能是写信人的随从或仆人。
回南:返回南方。
差:派遣。
护送:保护并送行。
可以放心:可以安心。
涤生手示:涤生亲自书写并显示。涤生是写信人的别称或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挂念-评注
此段古文记录了作者在咸丰二年八月十三日于湖北省城的所思所想,以及对未来行程的安排。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十三日,在湖北省城住一天,’此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表明作者在湖北省城停留了一日,为后续的行程做了准备。
‘左思右想,只得仍回家,’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在湖北省城的犹豫与思考,最终决定回家,这反映出作者对家国的深厚情感。
‘见吾父为是,拟十四日起行,’作者回家后,与父亲商议,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决定在十四日起程,这体现了家庭和睦与亲情的力量。
‘由岳州湘阴,绕道出沅江益阳,以至湘乡,’作者详细描述了从湖北省城出发的路线,这一路线的选择可能是为了避免直接途径险要之地,确保安全。
‘约须半月,’作者预估了行程所需的时间,这显示出作者对行程的合理安排和计划性。
‘沿途自知慎重,’作者强调了在旅途中要谨慎行事,这体现了作者的责任心和对家国的关心。
‘如果遇贼,即仍回湖北省城,’作者设想了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措施,这表明作者对安全的高度重视。
‘陆续有家店寄京,不必挂念,’作者告知家人,沿途会有家店寄送物资到京城,让家人不必担心。
‘家眷既不出京,止将书检成箱内,搬一小房子,’作者说明了家眷留在京城,自己只携带书籍等物品,体现了对家眷的关爱。
‘余物既不必动,余行李寄存常大人署中,’作者决定不携带其他物品,并将行李寄存在常大人的官署中,这体现了对物品的珍惜和对常大人的信任。
‘留荆七孙福看守,自带丁韩二人回南,’作者安排了荆七孙福看守行李,自己则与丁韩二人一同返回南方,这体现了对亲信的信任。
‘常又差四人护送,可以放心,’常大人派了四人来护送作者,这增加了作者的安全感。
‘涤生手示。’最后一句是作者的签名,表明这是作者亲自书写的信件。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作者的一次旅行计划,也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安全的重视。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是一段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