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原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左右:

十月十六日,发一家信,由廷芳宇明府带交。

便寄曾希六陈体元从九品执照各一纸,欧阳沧溟先生陈开煦换执照并批回各二张,添梓坪叔庶曾祖母百折裙一条,曾陈二人九品补服各一副。

母亲大人耳帽一件,膏药一千张,服药各种,阿胶二斤,朝珠二挂,笔五枝,针底了六十个。

曾陈二人各对一付,沧溟先生横幅篆字一副。

计十二月中旬应可到省,存陈岱云宅,家中于小除夕前二日遣人至省走领可也。

芳字在汉口须见上司,恐难早到,然遇顺风,则腊月初亦可到,家中或着人早去亦可。

余于十月初五起至十一止,在闱较射,十六出榜,四闱共中百六十四人,余闱内分中五十二人。

向例武举人武进士复试,如有弓力不符者,则原阅之王大臣,每人各罚俸半年。

今年仅张字闱不符者三名,王大臣各罚俸一年半。

余闱幸无不符之人。不然则罚俸半年,去银近五百,在京官已视为切肤之痛矣。

寓中大小平安,纪泽儿体已全复,纪鸿儿甚壮实。

邹墨林近由朝内移至我家住,拟明年再行南归。

袁漱六由会馆移至虎坊桥,贞斋榜后,本拟南旋,因愤懑不甘,仍寓漱六处教读。

刘镜清教习已传到,因丁艰而竟不能补,不知命途之外,何至于此,凌获舟近病内伤,医者言其甚难奏效。

黄恕皆在陕差旋,述其与陕抚殊为冰炭。

江岷樵在浙,署秀水县事,百姓感戴,编为歌谣。

署内一贫如洗,藩台闻之,使人私借千金,以为日食之资,其为上司器重如此,其办赈务,办保甲,无一不合于古金。

顷湖南报到,新宁被齐匪余孽煽乱,杀前令李公之阖家,署令万公亦被戕,焚掠无算,则氓樵之父母家属,不知消息若何?可为酸鼻!

余于明日当飞报岷樵,令其即行言旋,以赴家难。

余近日忙乱如常,幸身体平安,惟八月家书,曾言及明年假归省亲之事,至今未奉堂上手谕,而九月诸弟未中,想不无抑郁之怀,不知尚能自为排遣否?

此二端时时挂念,望澄侯详写告我。

祖父大人之病,不知日内如何?余归心箭急,实为此也。

母亲大人昨日生日,寓中早面五席,晚饭三席,母亲牙痛之疾,近来家信未曾提及,望下次示知。

书不一一,余俟续具,兄国藩手具。

(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译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们:

十月十六日,我写了一封家信,由廷芳宇明府带去交给你们。顺便寄去了曾希六和陈体元的从九品执照各一张,欧阳沧溟先生陈开煦的换执照和批回各两张,还添了一条曾祖母的百折裙,曾陈二人各一套九品补服。给母亲大人寄去了一顶耳帽,一千张膏药,各种药物,二斤阿胶,两串朝珠,五支笔,六十个针线底。曾陈二人各有一对,沧溟先生有一副横幅篆字。预计十二月中旬可以到达省城,存放在陈岱云家,家中在小除夕前两天派人去省城领取即可。芳字在汉口需要见上司,恐怕难以提前到达,但如果遇到顺风,腊月初也可以到达,家中也可以派人提前去。

我从十月初五起到十一日,一直在参加科举考试,十六日出榜,四个考场共录取了一百六十四人,我所在的考场录取了五十二人。按照惯例,武举人和武进士要进行复试,如果有人弓力不符合要求,那么原来的阅卷之王大臣,每人都要罚半年俸禄。今年只有张字闱的三个人不符合要求,王大臣每人罚一年半俸禄。我所在的考场幸好没有人不符合要求。否则就要罚半年俸禄,损失将近五百两银子,在京城的官员已经把这看作是切肤之痛了。

我在寓所中,大小事情都平安,纪泽儿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纪鸿儿非常健壮。邹墨林最近从朝廷内迁到我家里住,打算明年再南归。袁漱六从会馆迁到虎坊桥,贞斋榜后,原本打算南归,但因为愤懑不甘,仍然住在漱六处教书。刘镜清的教习已经传到了,但因为丁忧而最终没能补缺,不知道命运之外,为什么会这样,凌获舟最近内伤,医生说很难见效。黄恕皆在陕西出差回来,他说他和陕西巡抚关系非常恶劣。

江岷樵在浙江,代理秀水县的事务,百姓感戴,编成了歌谣。他府上非常贫穷,藩台听说了,派人私下借了一千金,作为日常生活的费用,他对上司如此被器重,他在办理赈灾、保甲等方面,都完全符合古代的黄金标准。最近湖南有消息传来,新宁被齐匪余孽煽动叛乱,杀害了前任县令李公的全家,现任县令万公也被杀害,烧杀抢掠不计其数,那么岷樵的父母和家人,不知道消息如何?这真是让人心酸!我明天要给岷樵发电报,让他立即回家,处理家事。

我最近忙碌得像往常一样,幸亏身体平安,只是八月份的家书中,提到明年休假回家探亲的事情,至今没有收到家里的手谕,而九月你们的科举考试没有中,想你们心里一定有郁闷,不知道你们是否能够自己排解?这两件事情我一直在挂念,希望澄侯详细地告诉我。祖父大人的病情,不知道最近怎么样了?我回家的心急如焚,实在是因为这个。

母亲大人昨天过生日,寓所里早上摆了五桌酒席,晚上摆了三桌酒席,母亲牙痛的病,最近的家信中没有提到,希望下次告诉我。信就写到这里,我待续,兄国藩手书。(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注解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左右:澄侯、温甫、子植、季洪是四兄弟的排行,’左右’用于书信中对家人的称呼,表示亲切。

廷芳宇明府:廷芳宇是人的名字,明府是对知府的尊称,这里指知府。

曾希六陈体元从九品执照:曾希六、陈体元是人名,从九品执照是明清时期官员的凭证,表示其品级。

欧阳沧溟先生:欧阳沧溟是人的名字,先生是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陈开煦:陈开煦是人名。

添梓坪叔庶曾祖母百折裙:添梓坪是地名,叔庶曾祖母是叔父的庶母的曾祖母,百折裙是一种古代服饰。

九品补服:九品补服是明清时期官员的服饰,根据品级不同而有所区别。

母亲大人耳帽:母亲大人是对母亲的尊称,耳帽是一种装饰品。

膏药:膏药是一种外用药物,用于治疗皮肤疾病。

服药各种:服药指服用各种药物。

阿胶:阿胶是一种中药材,有补血、润燥的功效。

朝珠:朝珠是古代官员佩戴的一种装饰品。

笔:笔是书写工具。

针底了:针底了是一种古代计量单位,相当于一钱。

陈岱云宅:陈岱云是人名,宅指住宅。

闱较射:闱较射指科举考试中的射箭环节。

王大臣:王大臣是对王的尊称,大臣指官员。

武举人武进士复试:武举人、武进士是科举制度中的武官考试,复试是对考试成绩的再次审查。

弓力不符:弓力不符指射箭的力度不符合要求。

俸:俸是指官员的薪水。

寓中:寓中指住所。

纪泽儿纪鸿儿:纪泽儿、纪鸿儿是两个儿子的名字。

邹墨林:邹墨林是人名。

袁漱六:袁漱六是人名。

贞斋榜:贞斋榜是指科举考试中录取名单的公布。

刘镜清:刘镜清是人名。

丁艰:丁艰是指因家中有丧事而离职。

凌获舟:凌获舟是人名。

陕差旋:陕差旋是指从陕西出差回来。

陕抚:陕抚是指陕西的巡抚。

江岷樵:江岷樵是人名。

秀水县事:秀水县事指担任秀水县的官职。

齐匪余孽:齐匪余孽指齐地的叛乱势力。

李公:李公是对李姓官员的尊称。

万公:万公是对万姓官员的尊称。

飞报:飞报是指迅速报告。

假归省亲:假归省亲是指请假回家探亲。

堂上手谕:堂上手谕是指家中长辈的命令或指示。

家书:家书是指家中的信件。

牙痛:牙痛是指牙齿疼痛。

续具:续具是指继续写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曾国藩给家中四弟的信,信中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各行的赏析: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左右:

此句是书信的开头,曾国藩以谦逊的语气称呼家中的四位弟弟,体现了家族之间的亲情和尊重。

十月十六日,发一家信,由廷芳宇明府带交。

此处曾国藩说明信件发出的日期和交付方式,体现了当时书信传递的细节。

便寄曾希六陈体元从九品执照各一纸,欧阳沧溟先生陈开煦换执照并批回各二张,添梓坪叔庶曾祖母百折裙一条,曾陈二人九品补服各一副。

这一段列举了信中寄送的具体物品,包括执照、裙子和补服等,反映了当时官员的生活用品和社会地位。

母亲大人耳帽一件,膏药一千张,服药各种,阿胶二斤,朝珠二挂,笔五枝,针底了六十个。

这里列举了给母亲准备的物品,体现了对长辈的孝顺和关怀。

曾陈二人各对一付,沧溟先生横幅篆字一副。

这一句提到了曾陈二人和欧阳沧溟先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艺术创作。

计十二月中旬应可到省,存陈岱云宅,家中于小除夕前二日遣人至省走领可也。

此处曾国藩安排了信件到达的时间和领取方式,体现了对家事的细致安排。

芳字在汉口须见上司,恐难早到,然遇顺风,则腊月初亦可到,家中或着人早去亦可。

这里曾国藩对信件送达的预期进行了说明,同时也考虑到了各种可能的情况。

余于十月初五起至十一止,在闱较射,十六出榜,四闱共中百六十四人,余闱内分中五十二人。

这段描述了曾国藩在科举考试中的成绩,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的重要性和竞争激烈。

向例武举人武进士复试,如有弓力不符者,则原阅之王大臣,每人各罚俸半年。

这里提到了科举考试中的复试制度,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

今年仅张字闱不符者三名,王大臣各罚俸一年半。

这一句说明了今年科举考试中只有三名考生不符合要求,相应的处罚也进行了调整。

余闱幸无不符之人。不然则罚俸半年,去银近五百,在京官已视为切肤之痛矣。

此处曾国藩表达了对考试公正性的重视,以及对官员利益的关注。

寓中大小平安,纪泽儿体已全复,纪鸿儿甚壮实。

这里描述了家中成员的健康状况,体现了家庭和睦的氛围。

邹墨林近由朝内移至我家住,拟明年再行南归。

这一句提到了家中人员的变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流动性和人际关系。

袁漱六由会馆移至虎坊桥,贞斋榜后,本拟南旋,因愤懑不甘,仍寓漱六处教读。

这里描述了袁漱六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人情感的波动。

刘镜清教习已传到,因丁艰而竟不能补,不知命途之外,何至于此,凌获舟近病内伤,医者言其甚难奏效。

这一段提到了刘镜清和凌获舟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难和人生的无常。

黄恕皆在陕差旋,述其与陕抚殊为冰炭。

这里描述了黄恕皆的处境,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关系。

江岷樵在浙,署秀水县事,百姓感戴,编为歌谣。

这一句描述了江岷樵在浙江的政绩,反映了当时官吏的治理能力和民众的满意度。

署内一贫如洗,藩台闻之,使人私借千金,以为日食之资,其为上司器重如此,其办赈务,办保甲,无一不合于古金。

这里描述了江岷樵的清廉和政绩,反映了当时官员的品德和才能。

顷湖南报到,新宁被齐匪余孽煽乱,杀前令李公之阖家,署令万公亦被戕,焚掠无算,则氓樵之父母家属,不知消息若何?可为酸鼻!

这一段描述了湖南新宁的战乱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余于明日当飞报岷樵,令其即行言旋,以赴家难。

此处曾国藩表达了对江岷樵的关心和期望,体现了家族之间的团结和支持。

余近日忙乱如常,幸身体平安,惟八月家书,曾言及明年假归省亲之事,至今未奉堂上手谕,而九月诸弟未中,想不无抑郁之怀,不知尚能自为排遣否?

这一段描述了曾国藩的近况和家人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家庭生活的压力和个人的情感。

此二端时时挂念,望澄侯详写告我。

此处曾国藩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心和期待,体现了家族之间的相互牵挂。

祖父大人之病,不知日内如何?余归心箭急,实为此也。

这一句描述了祖父的健康状况,反映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

母亲大人昨日生日,寓中早面五席,晚饭三席,母亲牙痛之疾,近来家信未曾提及,望下次示知。

这里描述了母亲的生日和家庭聚餐的情况,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

书不一一,余俟续具,兄国藩手具。

这是信件的结尾,曾国藩以谦逊的语气结束信件,体现了对家人的尊重和亲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57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