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原文

澄候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久未遣人回家,家中自唐二维五等到后,亦无信来,想平安也,

余于念九日自新提移营,八月初一至嘉鱼县,初五日自坐小舟,至牌洲看阅地势,

初七日即将大营移驻牌洲,水师前营左营中营,自闰七月念三日驻扎金口,念七日贼匪水陆上犯,

我陆军未以,水军两路堵之,抢贼船二只,杀贼数十人,得一胜仗,

罗山于十八念四念六日等日得四胜仗,初四发折,俱详叙之,兹付回。

初三日接上谕廷寄,余得赏三品顶戴,现具折谢恩,寄谕并折寄口,

余居母丧,并未在家守制,清夜自思,局促不安,

若仗皇上天威,江面渐次肃清,即当奏明回籍,事父祭母,稍尽人子之心,

诸弟及儿侄辈,务宜体我寸心,于父亲饮食起居,十分检点,无稍疏忽,

于母亲祭品礼仪,必洁必诚,于叔父处敬爱兼至,无稍隔阂,

兄弟姒娣,总不可有半点不和之气;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

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

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候戚人家,历历险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明,

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检拾,以为儿侄之榜样,

一代疏懒,二代淫佚,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

四弟九弟较勤,六弟季弟较懒;以后勤者愈勤,懒者痛改,

莫使子侄学得怠情样子,至要至要!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

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译文

澄候、温甫、子植、季洪四弟你们好:

很久没有派人回家,家里自从唐维二、五等人都到了之后,也没有来信,我想他们应该都平安吧。我在念九日从新提迁移营地,八月初一到达嘉鱼县,初五日自己乘坐小船,到牌洲查看地形,初七日就将大营迁移到牌洲,水师的前营、左营、中营,从闰七月念三日就驻扎在金口,念七日贼匪从水陆两路进攻,我们的陆军没有出动,水军两路进行堵截,抢夺了贼船两只,杀了贼人几十人,取得了一场胜利。罗山在十八念四念六日等日连得四场胜利,初四日发来的战报,都详细叙述了,现在一并交给你们。

初三日接到上级的命令,我得到了赏赐三品顶戴,现在正在写折子表示感谢,把命令和折子一起寄出去。我因为母亲去世,并没有在家守丧,在寂静的夜晚自己思考,感到局促不安。如果依靠皇上的威严,江面逐渐变得清静,我就应该上奏请求回家,事奉父亲、祭祀母亲,稍微尽一点为人子的心意。弟弟们和孩子们、侄子们,一定要体谅我的心情,在父亲的生活饮食起居上,要十分小心,不要有丝毫疏忽。在母亲的祭祀用品和礼仪上,一定要干净、真诚。在对待叔父时,要尊敬和爱护,不要有任何隔阂。兄弟和妯娌之间,总不能有半点不和谐的氛围。

在一个家庭中,勤奋和尊敬这两个字,如果能保持几分,就没有不兴旺的,如果全无一分,就没有不衰败的。和谐这个词,如果能保持几分,就没有不兴旺的。不和谐就没有不衰败的。弟弟们试着在乡间,将这些字在家族和亲戚家中一一体验,一定会认为我的话不是错的。

弟弟们不擅长整理和保持清洁,比我还要严重,这是败家的征兆。从今以后,一定要细心整理,即使是纸片、线头,竹头、木屑,都应捡拾起来,作为孩子们和侄子的榜样。一代人疏懒,下一代就会放纵,就可能出现白天睡觉、晚上坐着、吸食鸦片的恶习。四弟和九弟比较勤劳,六弟和季弟比较懒惰;以后勤劳的人要更加勤劳,懒惰的人要痛改前非,不要让孩子们学会懒惰的样子,非常重要!孩子们除了读书之外,教他们扫地、擦桌子、凳子,收粪、锄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事情,绝对不能因为觉得有损体面而不去做。(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注解

澄候:澄候,指作者的弟弟澄候,这里是对弟弟的称呼。

温甫:温甫,指作者的弟弟温甫,这里是对弟弟的称呼。

子植:子植,指作者的弟弟子植,这里是对弟弟的称呼。

季洪:季洪,指作者的弟弟季洪,这里是对弟弟的称呼。

足下:足下,古代书信中称呼对方的一种敬词,相当于现代的‘您’。

唐二维五:唐二维五,指作者的家人,具体身份不详。

念九日:念九日,指农历的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新提移营:新提移营,指军队的新营地。

嘉鱼县:嘉鱼县,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牌洲:牌洲,地名,位于嘉鱼县。

水师前营左营中营:水师前营左营中营,指水军的三个营队。

闰七月念三日:闰七月念三日,指农历闰七月第三天。

贼匪:贼匪,指敌军。

罗山:罗山,地名,位于湖北省。

折:折,古代公文的一种,此处指战报。

上谕廷寄:上谕廷寄,指皇帝的诏书。

三品顶戴:三品顶戴,指清朝官员的品级之一,三品为中级官员。

守制:守制,指守丧,即服丧。

母丧:母丧,指母亲的丧事。

皇上天威:皇上天威,指皇帝的威严。

肃清:肃清,指清除,此处指江面清静无贼。

回籍:回籍,指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子之心:人子之心,指做儿子的心。

姒娣:姒娣,指妻子的姐妹,这里泛指家族中的女性成员。

勤敬:勤敬,指勤劳和敬重。

兴:兴,指兴旺,成功。

败:败,指衰败,失败。

险之:险之,指体验,实践。

嗣后:嗣后,指从今以后。

检拾:检拾,指收拾,整理。

淫佚:淫佚,指放纵,奢侈。

架子:架子,指身份、地位等。

扫屋抹桌凳:扫屋抹桌凳,指打扫房屋,擦拭桌椅。

收粪锄草:收粪锄草,指收集肥料,除草。

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指清朝咸丰四年农历八月十一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评注

澄候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此句以亲切的称呼开篇,体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深厚感情,足见其家庭观念的强烈。

久未遣人回家,家中自唐二维五等到后,亦无信来,想平安也,余于念九日自新提移营,八月初一至嘉鱼县,初五日自坐小舟,至牌洲看阅地势,初七日即将大营移驻牌洲,水师前营左营中营,自闰七月念三日驻扎金口,念七日贼匪水陆上犯,我陆军未以,水军两路堵之,抢贼船二只,杀贼数十人,得一胜仗,罗山于十八念四念六日等日得四胜仗,初四发折,俱详叙之,兹付回。

此段文字详细记载了作者从军经历,体现了其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同时,通过对自己军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其勤勉、果断的性格。

初三日接上谕廷寄,余得赏三品顶戴,现具折谢恩,寄谕并折寄口,余居母丧,并未在家守制,清夜自思,局促不安,若仗皇上天威,江面渐次肃清,即当奏明回籍,事父祭母,稍尽人子之心。

此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家人的双重责任感。在得到朝廷的赏识时,他不忘感恩,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尽孝道的渴望。

诸弟及儿侄辈,务宜体我寸心,于父亲饮食起居,十分检点,无稍疏忽,于母亲祭品礼仪,必洁必诚,于叔父处敬爱兼至,无稍隔阂,兄弟姒娣,总不可有半点不和之气;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候戚人家,历历险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此段文字强调了家庭和睦、勤敬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家庭和睦是家庭兴旺的基石,而勤敬则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他希望家人能够遵循这些原则,以实现家族的繁荣。

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明,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检拾,以为儿侄之榜样,一代疏懒,二代淫佚,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四弟九弟较勤,六弟季弟较懒;以后勤者愈勤,懒者痛改,莫使子侄学得怠情样子,至要至要!

此段文字批评了家人的生活习惯,强调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作者认为,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家族的衰败,因此他要求家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身作则。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此段文字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的重视。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读书,还包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实际劳动,孩子们可以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劳的品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5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