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原文

澄季两弟左右:

兄于十二日到湖口,曾发一信,不知何时可到?

胡蔚之奉江西耆中丞之命,接我晋剩余因于二十日,自湖口开船入省,杨厚奄送至南康,彭雪琴径送至省,诸君子用情之厚,罕有伦比,浙中之贼,闻已全省肃清,余到江,与眷中丞商定,大约由湖口入闽。

家中种蔬一事,千万不可怠忽。

屋门首塘中养鱼,亦有一种生机,养猪亦内政之要者。

下首台上新竹,过伏天后有枯者否?

此四者可以觇人家兴衰气象,望时时与朱见四兄熟商。

见四在我家,每年可送束修钱十六千;

余在家时,曾面许以如延师课读之例,但未言明数目耳。

季弟生意颇好,然此后不宜再做,不宜多做,仍以看书为上。

余在湖口。卧病三日,近已痊愈,但微咳嗽;

癣疾久未愈,心血亦亏甚,颇焦急也。

久不接九弟之信,极为悬系,见其初九日与雪琴一信,言病后元气未复,想比已痊愈矣。

(咸丰八年七月廿一日自江西省河下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译文

澄季两位弟弟左右:

哥哥我在十二日到达湖口,曾经发过一封信,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你们那里?胡蔚之受江西耆中丞的命令,于二十日接我晋剩余因,从湖口开船进入省城,杨厚奄送我到南康,彭雪琴直接送我到省城,各位君子对我的情谊深厚,很少有能比得上的。浙江的贼寇,听说已经全省肃清了,我到江边后,和家中长辈中丞商量,大概会从湖口进入福建。

家里种菜的事情,千万不可以疏忽。屋门前的池塘里养鱼,也是一种生机,养猪也是家中的重要事务。下首台上的新竹,过了伏天后有没有枯萎的?这四件事情可以观察一个家庭的兴衰气象,希望你们时时和朱见四兄商量。

见四在我家,每年可以送给他十六千钱作为束修钱;我在家的时候,曾经当面答应过按照延请老师授课的例子,但是没有明确说出具体的数目。

季弟的生意很好,但是从现在开始不应该再做了,也不应该再做了,还是以读书为上。

我在湖口,卧病三天,最近已经痊愈,但是还有轻微的咳嗽;多年的癣疾一直没好,心血也亏损得很严重,非常焦虑。

很久没有收到九弟的信了,非常挂念,看到他初九日给雪琴的信,说病后元气未复,应该已经痊愈了。

(咸丰八年七月廿一日自江西省河下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注解

澄季两弟左右:这是书信的开头称呼,表示对弟弟们的亲切问候。’澄季’和’两弟’是两位弟弟的名字,’左右’是对人的尊称。

湖口:指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此处是信件作者所在之地。

江西耆中丞:耆中丞是对江西地方官员的尊称,’耆’表示年老有德,’中丞’是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

晋剩余因:指晋余,一个名字,’因’在这里可能指原因或事件。

南康:指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此处是杨厚奄送作者到达的地方。

彭雪琴:指彭玉麟,清朝末年的一位将领,此处可能是指彭雪琴送作者到江西省会。

省:指江西省的省会南昌。

浙中:指浙江省的中部地区。

肃清:指彻底清除,此处指浙江省的敌对势力已被彻底清除。

眷中丞:眷是对官员的尊称,中丞同上。

束修:古代对教师的酬金,此处指对朱见四兄的酬劳。

课读:教授读书,指教育。

伏天: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止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觇:观察,此处指通过观察家中的种蔬、养鱼、养猪、新竹等情况来判断家中的兴衰。

朱见四兄:朱见四是一个人的名字,’兄’是对男性的尊称。

悬系:非常挂念,此处指非常担心。

元气:指人的生命力,此处指身体恢复的精力。

癣疾:一种皮肤病,此处指作者身上的皮肤病。

心血:指精神和精力,此处指作者的精神状态。

焦急:非常着急,此处指作者对病情的担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评注

澄季两弟左右:

此句以亲切的称呼开篇,展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情厚谊。‘澄季两弟’中的‘澄季’是兄弟二人名字的简称,‘左右’则是一种敬称,表明作者对家人的尊重和关怀。

兄于十二日到湖口,曾发一信,不知何时可到?

此句描述了作者到达湖口后,曾寄出一封信,但不确定信件何时能到达收信人手中。‘湖口’是地名,也是作者当时所在之地,‘曾发一信’体现了作者对家人的牵挂和关心。

胡蔚之奉江西耆中丞之命,接我晋剩余因于二十日,自湖口开船入省,杨厚奄送至南康,彭雪琴径送至省,诸君子用情之厚,罕有伦比。

此句中,‘胡蔚之’、‘江西耆中丞’、‘晋剩余因’等人物名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关系和官场往来。‘自湖口开船入省’、‘杨厚奄送至南康’、‘彭雪琴径送至省’等细节,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经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交通和人际关系。

浙中之贼,闻已全省肃清,余到江,与眷中丞商定,大约由湖口入闽。

此句中,‘浙中之贼’指的是浙江地区的叛乱势力,‘全省肃清’则表明叛乱已被平定。‘余到江’、‘与眷中丞商定’等词语,体现了作者在平定叛乱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

家中种蔬一事,千万不可怠忽。

此句强调了家庭生活中的细节,‘家中种蔬’体现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关注和重视,‘千万不可怠忽’则是对家人的告诫和提醒。

屋门首塘中养鱼,亦有一种生机,养猪亦内政之要者。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家庭生活中的细节,‘屋门首塘中养鱼’、‘养猪’等词语,体现了作者对家庭经济来源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

下首台上新竹,过伏天后有枯者否?

此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寓意着对家庭兴衰的担忧。‘下首台上新竹’、‘过伏天后有枯者否’等词语,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与家庭命运的关联。

此四者可以觇人家兴衰气象,望时时与朱见四兄熟商。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观察家庭兴衰的重要性,‘此四者’指的是前文提到的种植蔬菜、养鱼、养猪、观察新竹等情况,‘望时时与朱见四兄熟商’则是对家人的期望和建议。

见四在我家,每年可送束修钱十六千;余在家时,曾面许以如延师课读之例,但未言明数目耳。

此句中,‘见四’指的是家中的一员,‘束修钱’是古代对教师的酬劳,‘如延师课读之例’则表明作者曾承诺给予教师相应的待遇。‘但未言明数目耳’则是对承诺的具体细节的说明。

季弟生意颇好,然此后不宜再做,不宜多做,仍以看书为上。

此句对家中成员的生意进行了评价,‘季弟生意颇好’表明季弟的生意状况良好,‘然此后不宜再做,不宜多做’则是对季弟的建议和期望,‘仍以看书为上’则是对他未来发展的指导。

余在湖口。卧病三日,近已痊愈,但微咳嗽;癣疾久未愈,心血亦亏甚,颇焦急也。

此句中,‘卧病三日’、‘近已痊愈’等词语,反映了作者的健康状况,‘微咳嗽’、‘癣疾久未愈’等细节,则是对自身疾病的描述。‘颇焦急也’则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健康的担忧。

久不接九弟之信,极为悬系,见其初九日与雪琴一信,言病后元气未复,想比已痊愈矣。

此句中,‘久不接九弟之信’、‘极为悬系’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九弟的思念和担忧,‘初九日与雪琴一信’、‘言病后元气未复’等细节,则是对九弟近况的了解。‘想比已痊愈矣’则是对九弟健康状况的猜测和期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56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