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二十八日由瑞州营递到父大人手谕,并弟与泽儿等信,具悉一切。

六弟在瑞州输一应事宜,尚属妥善,识见本好,气质近亦和平。

九弟治军严明,名望极振。

吾得两弟为帮手,大局或有转机。

次青在贵溪尚平安,惟久缺口粮,又败挫之后,至今尚未克整顿完好。

雪琴在吴城,名声尚好,惟水浅不宜舟战,时时可虑。

余身体平安,癣疾虽发,较之住在京师,则已大减,幕府乏好帮手,凡奏折书信批禀,均须亲手为之,以是不免有廷阁耳。

余性喜读书,每日仍看数十页,亦不免抛荒军务,然非此则更无以自怡也。

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

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

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

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热,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

甲五经书已读毕否?须速点速读,不必一一求熟,恐因求熟之一字,而终身未能读完经书。

吾乡子弟,未读完经书者甚多,此后当力戒之。

馅汐阴如未读完经书,当速补之,至嘱至嘱!

(咸丰六年十一月廿九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译文

澄侯四弟左右:

二十八日从瑞州军营递送到了父亲的手谕,还有我和泽儿等人的信件,都详细地知道了所有的事情。

六弟在瑞州处理各项事务,还算妥善,见识本来就好,气质最近也变得平和。

九弟治军严格,声望很高。我得到两位弟弟的帮助,大局可能有所转机。

次青在贵溪还平安,只是长时间缺乏粮食,又在战败之后,至今还没有完全整顿好。

雪琴在吴城,名声还好,只是水浅不适宜进行舟战,时刻都有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身体平安,虽然癣疾发作了,但比起住在京城时,已经减轻了很多,幕府缺少好的帮手,所有奏折书信批示都需要我亲手处理,因此难免有些拖延。

我天性喜欢读书,每天仍然阅读数十页,也难免会因此荒废军务,但如果不这样做,就没有其他方式来让自己心情愉悦了。

纪泽看《汉书》,必须勤奋敏捷地去读,每天至少也要看二十页。

不要被‘在精不在多’的说法所迷惑。今天看半页,明天看几页,再过几天又耽误或间断,可能几年都读不完一部书。就像煮饭一样,停火就会凉,小火煮不热,必须用大火,才能容易煮熟。

甲五经书已经读完了吗?要快速阅读,不必一一求熟,恐怕因为求熟,一生都读不完经书。我们乡里的子弟,没有读完经书的人很多,以后一定要努力避免这种情况。

馅汐阴如果还没有读完经书,要赶快补上,一定要叮嘱,一定要叮嘱!(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注解

澄侯四弟:澄侯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字,这里指曾国荃。

瑞州营递:瑞州营递指的是通过军事系统传递信件的方式。

父大人手谕:父大人手谕是指父亲的手写信件,通常指长辈对晚辈的指示或命令。

六弟:指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

泽儿:指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

事宜:事宜指事务、事情。

识见:识见指见识、见解。

气质:气质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风度。

九弟:指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

治军严明:治军严明指管理军队严格而有法度。

名望:名望指一个人的名声和声望。

次青:次青是曾国藩的朋友郭嵩焘的字。

贵溪:贵溪是江西省的一个地名。

缺口粮:缺口粮指粮食供应不足。

败挫:败挫指战败或挫折。

整顿完好:整顿完好指整顿恢复到良好的状态。

吴城:吴城是江西省的一个地名。

水浅不宜舟战:水浅不宜舟战指水域太浅,不适合船只作战。

幕府:幕府是指古代将领或官员的府邸,这里指曾国藩的军营。

癣疾:癣疾是指皮肤的一种疾病,如银屑病等。

廷阁:廷阁是指朝廷的官署,这里指朝廷的官员。

读书:读书指阅读书籍。

汉书:汉书指《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勤敏:勤敏指勤奋敏捷。

甲五经:甲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经典。

馅汐阴:馅汐阴可能是指曾国藩的某位亲戚或同乡,具体指代不明。

速点速读:速点速读指快速阅读,不求逐字逐句理解。

抛荒军务:抛荒军务指忽视或放弃军务。

自怡:自怡指自我愉悦、自我安慰。

纪泽:纪泽是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的字。

咸丰六年:咸丰六年是指清朝咸丰皇帝的第六年,即1856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评注

澄侯四弟左右:

此句为书信开头,采用对对方的称呼,显示出书信的亲切和尊重,体现了古代书信中的人际关系和礼仪规范。

二十八日由瑞州营递到父大人手谕,并弟与泽儿等信,具悉一切。

此句说明了信件传递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同时也表达了写信人对家中事务的关心和对父亲的尊敬。

六弟在瑞州输一应事宜,尚属妥善,识见本好,气质近亦和平。

这里对六弟在瑞州处理事务的能力给予了肯定,称赞他的见识和气质,反映了古代家族文化中兄弟间相互扶持的精神。

九弟治军严明,名望极振。

对九弟的治军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显示出古代将领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吾得两弟为帮手,大局或有转机。

此处表达了写信人对两位弟弟的支持和依赖,同时也体现了家族团结的重要性。

次青在贵溪尚平安,惟久缺口粮,又败挫之后,至今尚未克整顿完好。

对次青在贵溪的情况进行了描述,既表达了对其安危的关心,也反映了对战争时期物资供应的困难。

雪琴在吴城,名声尚好,惟水浅不宜舟战,时时可虑。

对雪琴在吴城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既肯定了其名声,也指出了水战的不利条件,体现了写信人对战争形势的洞察。

余身体平安,癣疾虽发,较之住在京师,则已大减。

此处写信人自述身体状况,表现了其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幕府乏好帮手,凡奏折书信批禀,均须亲手为之,以是不免有廷阁耳。

说明了幕府缺乏得力助手的情况,以及写信人亲自处理公务的无奈,反映了古代官场中的人事困境。

余性喜读书,每日仍看数十页,亦不免抛荒军务,然非此则更无以自怡也。

此句表达了写信人对读书的热爱,即使军务繁忙也不忘阅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修养和追求。

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

对纪泽的读书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了勤奋和敏捷的重要性,体现了古代家庭教育中对子女学习的重视。

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

此句告诫纪泽不要被“在精不在多”的说法所迷惑,强调了数量和效率的重要性。

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

通过比喻的方式,告诫纪泽读书要持之以恒,不可间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学习的严谨态度。

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热,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

再次通过煮饭的比喻,强调了读书要全力以赴,不可半途而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学习的执着。

甲五经书已读毕否?须速点速读,不必一一求熟,恐因求熟之一字,而终身未能读完经书。

对甲五经书的阅读提出了要求,告诫读者要快速阅读,不要过于追求熟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经书学习的重视。

吾乡子弟,未读完经书者甚多,此后当力戒之。

此处对家乡子弟未读完经书的现象表示担忧,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体现了写信人对教育的关注。

馅汐阴如未读完经书,当速补之,至嘱至嘱!

最后对馅汐阴的读书情况进行了提醒,并反复强调,体现了写信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责任感。

(咸丰六年十一月廿九日)

书信结尾,注明了写信的日期,体现了古代书信的规范和真实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55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