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原文

澄弟左右:

吾乡雨水沾,甲五科三科九三侄妇,皆有梦熊之祥,至为欣慰!

吾自五十以后,百无所求,惟望星冈公之后,丁口繁盛,此念刻刻不忘。

吾都不及祖父远甚,惟此心则与祖父无殊。

弟与沅弟望后辈添丁之念,又与阿兄无殊。

或者天从人愿,鉴我三兄弟之城心,从此丁口日盛,亦未可知。

且即此一念,见我兄弟之同心,无论何房添丁,皆有至乐,和气致祥、自有可卜昌明之理:

沅弟自去冬以来,忧郁无极,家眷拟不再接来署。

吾精力日衰,断不能久作此官。

内人卒儿妇辈久居乡间,将一切规模立定,以讲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译文

澄弟左右:

我们家乡雨水充足,甲五科三科九三侄妇,都梦见了吉祥的熊,这让我非常欣慰!

我自从五十岁以后,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了,只是希望星冈公的后代能够人丁兴旺,这个想法我一直都没有忘记。我在这方面比不上祖父,但我的心意和祖父是一样的。你和沅弟对于后代的增添人丁的愿望,也和我的哥哥一样。或许天意会成全我们的愿望,见证我们三兄弟的这种心志,从此人丁兴旺,也未可知。

而且就凭这一念,就看到了我们兄弟之间的同心协力,无论哪个房的人增添人丁,都会感到极大的快乐,和气生财、自然会有吉祥的预兆,也会有繁荣昌盛的理据:沅弟从去年冬天以来,非常忧郁,打算不再把家眷接到官署来。

我的精力日渐衰退,绝对不能长久担任这个官职。我的妻子和儿媳们长久居住在乡间,我已经将一切规模都定下来了,以读书学习为根本,这是长久的打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注解

澄弟:指作者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

左右:古代书信中用以表示问候的敬辞。

吾乡:指作者的家乡。

雨水沾:指雨水滋润,通常表示农作物生长良好。

甲五科三科九三侄妇:这里可能是指作者的三个侄媳妇,甲、五、三科可能是指她们的名字或排行。

梦熊之祥:梦熊之祥是古代的一种吉祥征兆,梦见熊表示有儿子出生,是吉祥的象征。

星冈公:指作者的祖父曾国藩的父亲,即曾国藩的曾祖父。

丁口繁盛:指人口兴旺,家族繁荣。

阿兄:指作者的哥哥曾国藩。

添丁:指家中增加人口,特别是新添的儿子。

天从人愿:指上天成全人的愿望,事情按照人的心意发展。

鉴:观察,审视。

三兄弟之城心:指曾国藩和他的两个弟弟曾国荃、曾国华共同的心愿。

丁口日盛:指人口日益兴旺。

何房:指家族中的哪一房。

至乐:极大的快乐。

和气致祥:和睦的氛围带来吉祥。

昌明:繁荣昌盛。

沅弟:指作者的弟弟曾国荃。

去冬以来:从去年冬天以来。

忧郁无极:非常忧郁。

家眷:家庭成员。

署:官署,这里可能指曾国荃的官职。

内人:妻子。

卒儿妇辈:已故的儿子和儿媳。

久居乡间:长期居住在乡村。

规模立定:建立了一定的生活秩序。

讲读二字:以读书讲学为根本。

长久之计:长期的打算或计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评注

澄弟左右:

此句开篇以称呼“澄弟左右”起,显示了作者对兄弟情谊的重视。‘左右’一词,在古代常用于对亲近者的称呼,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澄弟的亲近和尊重。

吾乡雨水沾,甲五科三科九三侄妇,皆有梦熊之祥,至为欣慰!

此句描述了作者家乡的雨水滋润,以及三个侄妇都梦见生子的吉祥之兆。‘梦熊之祥’出自《诗经》,比喻生有贵子,这里用来形容侄妇们的好孕,表达了作者的欣慰之情。‘至为’一词强调了作者的情感之深。

吾自五十以后,百无所求,惟望星冈公之后,丁口繁盛,此念刻刻不忘。

此句反映了作者对家族兴旺的渴望。‘星冈公’指的是作者的祖父,‘丁口繁盛’则是对家族人口兴旺的期许。作者表示自己五十岁以后不再追求名利,唯一的心愿就是家族人口的兴旺,这种家族观念在古代中国非常普遍。

吾都不及祖父远甚,惟此心则与祖父无殊。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崇敬之情。‘不及’一词表示作者在家族中的地位和成就不及祖父,但‘此心’则与祖父相同,表明作者继承了祖父的家族观念。

弟与沅弟望后辈添丁之念,又与阿兄无殊。

此句说明了作者与兄弟们对于家族后代的期望是一致的。‘阿兄’是对哥哥的称呼,这里指代沅弟,表明兄弟之间在家族观念上的共鸣。

或者天从人愿,鉴我三兄弟之城心,从此丁口日盛,亦未可知。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天从人愿’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鉴’字则表示作者的诚心得到了上天的见证。作者认为,如果三兄弟的诚心能够感动上天,那么家族人口兴旺的日子也许就在眼前。

且即此一念,见我兄弟之同心,无论何房添丁,皆有至乐,和气致祥、自有可卜昌明之理: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兄弟之间的同心协力。‘何房添丁’指的是家族中任何一支的子孙添丁,都让作者感到快乐。‘和气致祥’和‘可卜昌明’都是古代中国对家族兴旺的吉祥寓意。

沅弟自去冬以来,忧郁无极,家眷拟不再接来署。

此句反映了作者对沅弟近况的关心。‘去冬’指的是去年冬天,‘忧郁无极’表明沅弟心情沉重。作者表示家眷不再来署,可能是出于对沅弟情绪的考虑。

吾精力日衰,断不能久作此官。内人卒儿妇辈久居乡间,将一切规模立定,以讲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体状况和未来规划的思考。‘精力日衰’意味着作者的身体状况在逐渐恶化,‘断不能久作此官’则表明作者不再适合担任官职。作者提出以‘讲读’为本的家族教育理念,认为这是家族长久之计。‘内人卒儿妇辈久居乡间’则反映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54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