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禀父母-勿因家务过劳-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膝下:
十六夜,接到六月初八日所发家信,欣悉一切。
祖父大人病已十愈八九,尤为莫大之福!
六月二十八日,曾发一信,言升官事,想已收到。
冯树堂六月十六日出京,寄回红顶补服袍褂手钏笔等物。
计八月可以到家。
贺礼惟七月初五日出京,寄回鹿胶高丽参等物,
计九月可以到家。
四弟九弟信来,言家中大小诸事,皆大人躬亲之,未免过于劳苦。
勤俭本持家之道,而人所处之地各不同,大人之身,上奉高堂,下荫儿孙,外为族党乡里所模范,千金之躯,诚宜珍重!
且男忝窃卿贰,服役已兼数人,而大人以家务劳苦如是,男实不安于心。
此后万望总持大纲,以细微事付之四弟,四弟固谨慎者,必能负荷;
而大人与叔父大人惟日侍祖父大人前,相与娱乐,则万幸矣!
京寓大小平安,一切自知谨慎,
堂上各位大人,不必挂念,
余容另禀。
(道光二十六年十八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禀父母-勿因家务过劳-译文
男国藩跪拜禀告父母亲大人:在十六日夜晚,接到六月初八日发出的家信,很高兴地得知家里的一切。祖父大人的病已经痊愈了十之八九,这是非常大的福气!六月二十八日,我曾发出一封信,提到升官的事情,应该已经收到了。冯树堂在六月十六日离开京城,寄回红顶补服、袍褂、手钏、笔等物品。预计八月份可以到家。贺礼是七月初五日出京时寄回的鹿胶、高丽参等物品,预计九月份可以到家。
四弟和九弟的信来了,说起家中大小事务都是大人亲自操劳,未免过于辛苦。勤俭节约本是持家的道理,但人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大人的身体,上要孝敬父母,下要养育子孙,外要成为族人和乡里的楷模,千金之躯,实在应该珍惜!而且我作为副职,已经兼职了数人的工作,而大人因为家务如此辛苦,我内心实在不安。从今往后,希望大人能够把握大局,将一些细节小事交给四弟处理,四弟是个谨慎的人,一定能承担起这个责任;而大人和叔父大人只需每天在祖父大人面前陪伴,共同娱乐,那就太幸运了!
京城的家宅大小都平安无事,一切自己都会小心谨慎,家里的长辈们不必担心,其他事情我另写信禀告。(道光二十六年十八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禀父母-勿因家务过劳-注解
男国藩:指曾国藩,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
父母亲大人膝下:古代书信中的一种敬语,表示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十六夜:指农历每月的十六日。
家信:指家人之间互相寄送的书信。
祖父大人:指曾国藩的祖父,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病已十愈八九:表示祖父大人的病情已经好转了十分之八九。
莫大之福:表示极大的福气。
升官事:指曾国藩的升官事宜。
冯树堂:指曾国藩的朋友或部下。
红顶补服袍褂手钏笔等物:指红色的官帽、补服、袍褂、手镯和笔等物品,这些都是官员的服饰和用品。
八月可以到家:表示预计在八月能够到家。
贺礼:指庆祝或祝贺的礼物。
七月初五日出京:指在农历七月初五日离开京城。
鹿胶高丽参等物:指鹿角胶和高丽参等物品,这些都是传统的滋补品。
四弟九弟:指曾国藩的弟弟们。
大小诸事:指家中所有的大小事务。
大人躬亲之:指父母亲自处理这些事务。
勤俭本持家之道:表示勤俭节约是持家的基本原则。
千金之躯:指身体极其珍贵,如同千金一般。
卿贰:指曾国藩的官职,卿是古代官职的一种,贰是副职的意思。
服役已兼数人:表示曾国藩已经管理了多个部门或单位。
总持大纲:指掌握大局,把握主要事务。
四弟固谨慎者:表示四弟是一个谨慎的人。
负荷:指承担、负责。
京寓:指在京城的家。
堂上各位大人:指家中的长辈们。
道光二十六年:指清朝道光皇帝的二十六年,即1846年。
十八日:指农历的十八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禀父母-勿因家务过劳-评注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膝下:此句开篇即以‘跪禀’二字,表达了男国藩对父母亲的尊敬和谦卑之情,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道的核心价值观。
十六夜,接到六月初八日所发家信,欣悉一切。此句中的‘十六夜’点明了具体的时间,‘欣悉一切’则表达了男国藩对家信内容的喜悦之情,体现了书信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祖父大人病已十愈八九,尤为莫大之福!此句突出了家庭中长辈的健康状况,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六月二十八日,曾发一信,言升官事,想已收到。此句说明了男国藩曾寄出信件,涉及个人升官之事,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官职的重视。
冯树堂六月十六日出京,寄回红顶补服袍褂手钏笔等物。计八月可以到家。贺礼惟七月初五日出京,寄回鹿胶高丽参等物,计九月可以到家。这两句详细描述了家中成员的行踪和所寄物品,展现了古代家庭生活的细节。
四弟九弟信来,言家中大小诸事,皆大人躬亲之,未免过于劳苦。此句反映了古代家庭中长兄对于家庭事务的关心,以及对父亲辛劳的同情。
勤俭本持家之道,而人所处之地各不同,大人之身,上奉高堂,下荫儿孙,外为族党乡里所模范,千金之躯,诚宜珍重!此段话强调了勤俭持家的传统观念,同时指出父亲在家庭中的多重角色和责任,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家庭伦理的重视。
且男忝窃卿贰,服役已兼数人,而大人以家务劳苦如是,男实不安于心。此后万望总持大纲,以细微事付之四弟,四弟固谨慎者,必能负荷;而大人与叔父大人惟日侍祖父大人前,相与娱乐,则万幸矣!此段话表达了男国藩对父亲辛劳的理解和自身的不安,同时也提出了对家庭事务处理的建议,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家庭和谐的追求。
京寓大小平安,一切自知谨慎,堂上各位大人,不必挂念,余容另禀。(道光二十六年十八日)此句结尾处,男国藩再次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心,同时表明自己已经谨慎行事,无需家人担忧,体现了古代士人的责任感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