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前月寄信,想已接到。

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缺矣。

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不显,何愁家运这不兴。

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

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

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

乃诸弟每次写信,从不将自己之业写明,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诸事;

此时家中重庆,外事又有我照料,诸弟一概不管可也。

以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欢喜无量!

诸弟或能为科名中人,或能为学问中人,其父母之令子一也,我之允喜一也。

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力也。

如霞仙今日之身分,则比等闲之秀才高矣。

若学问愈进,身分愈高,则等闲之举人进士,又不足论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

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

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全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

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好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

吾争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可及此间之纷冗乎?

树堂均仙自十月起,每十日作文一首,每日看书十五页,亦极有恒。

诸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

若看注疏,每经不过数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事,又勿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

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

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译文

四位弟弟们,前个月我给你们写信,想必你们已经收到了。我承蒙祖先的恩泽,祖父的教诲,有幸考中科举,家庭内部没有让我担忧的事情,外部遇到的事情也都顺利,没有缺憾。

我所期望的是,希望你们几位弟弟能够坚强自立,齐心协力,这样还担心什么好名声不显赫,还担心家运不兴旺呢?我想给你们制定一些课程,多讲一些规矩,让你们遵守并执行,但又担心你们因为常见而生厌烦之心;如果默默不说,又不符合作为长兄督促你们的方式。所以往年我经常给你们制定课程,最近则只强调‘有恒’这两个字。

我期望你们的是,只把你们每个月的功课详细地告诉我,这样我就非常欣慰了!但是每次你们写信,都不把你们自己的学业写清楚,反而喜欢谈论家事和京城的事情;现在家里一切顺利,外事又有我照料,你们可以不用管这些事情。

以后写信,只告诉我每个月写了多少首诗,多少篇文章,读了多少卷书,详细地告诉我,这样我就非常高兴了!你们中有人可能会成为科举中的人,有人可能会成为学问中的人,但都是父母的好孩子,我都会感到高兴。不要因为科举稍微晚了一些,就认为没有自己努力的空间。像霞仙现在这样的身份,已经比普通的秀才要高很多了。如果学问再精进,身份就会更高,那么普通的举人、进士也就不算什么了。

学问的道路是没有尽头的,但总以‘有恒’为主。我往年非常没有恒心,近几年稍微好一些,但还不够纯熟。从七月一开始,到现在没有一天间断,每天写百字毛笔字,抄写百字,看书至少要满二十页,多的不限。从七月到现在,我已经看完了《王荆公全集》一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一百卷,都用红笔圈点批注。

即使非常忙碌,也必须完成当天的功课,不会因为昨天的拖延而今天补做,也不会因为明天有事而今天提前做。如果你们能像这样有恒心,那么即使四弟资质中等,也应当有所成就,何况六弟、九弟资质更好呢?

明年你们在哪里学习,不知道已经确定了吗?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都可以,说在家不好用功,这是推卸责任的说法。我在京城,每天事务繁多,但还是可以不间断地学习,何况家里的情况远远比不上这里的繁忙。

树堂均仙从十月份开始,每十天写一篇作文,每天看书十五页,也非常有恒心。你们可以尝试着用红笔在《朱子纲目》上圈点,坚持有恒心,不过几个月就能圈完了。如果看注解,每部经书几个月就能看完,千万不要因为家里有事就间断看书,也不要因为考试临近就间断学习。即使是走路的时候,到了客栈也可以看书,考试当天,出场后也可以看书。

我日夜都在期待,只把‘有恒’这两个字告诉你们,希望你们时刻留心。这是国藩写的。(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注解

祖宗遗泽:指祖先留下的恩泽,这里指家族的优良传统和先辈的遗教。

科名:指科举考试中的名次,古代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

规条:指规定或条例,这里指行为准则或学习规则。

家运:指家族的运势,家族的兴衰。

课程:指学习计划或安排,这里指学习的内容和进度。

恒:指恒心,坚持不懈的品质。

临帖:指学习书法时模仿古人的书法作品。

抄书:指抄写书籍,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

圈批:指在书籍上用笔圈出重点或进行批注。

肄业:指学习,这里指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朱子纲目:指朱熹所著的《资治通鉴纲目》,是一部历史著作。

注疏:指对经典著作的注释和疏解,这里指对《诗经》的注释。

国藩:指曾国藩,清朝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里指作者自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评注

四位老弟足下:

此句开篇即以亲切的称呼,拉近与诸弟之间的距离,体现了写信人的谦逊与尊重。

前月寄信,想已接到。

此句表明写信人期待诸弟收到自己的信件,体现了写信人对诸弟的关心。

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缺矣。

此句回顾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祖宗和祖父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现状的满足。

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不显,何愁家运这不兴。

此句表达了写信人对诸弟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为家族的繁荣而努力。

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

此句体现了写信人对教育的矛盾心理,既希望对诸弟进行指导,又担心他们产生厌烦情绪。

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

此句表明写信人教育理念的转变,从具体课程到强调恒心的重要性。

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

此句再次表达了对诸弟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主动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乃诸弟每次写信,从不将自己之业写明,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诸事;此时家中重庆,外事又有我照料,诸弟一概不管可也。

此句批评了诸弟写信的内容,认为他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学业。

以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欢喜无量!

此句明确了写信内容的调整方向,希望诸弟能够在信中详细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诸弟或能为科名中人,或能为学问中人,其父母之令子一也,我之允喜一也。

此句强调了科名和学问的重要性,以及对诸弟的期望。

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力也。

此句提醒诸弟不要因为科名取得较慢而放弃努力。

如霞仙今日之身分,则比等闲之秀才高矣。

此句以霞仙为例,说明通过努力可以提升自己的身份。

若学问愈进,身分愈高,则等闲之举人进士,又不足论矣。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

此句表达了写信人对学问的理解,认为恒心是学问进步的关键。

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

此句具体描述了写信人的学习计划,体现了他的自律和坚持。

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全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

此句展示了写信人的学习成果,体现了他的勤奋和努力。

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此句再次强调了恒心的重要性,即不论多忙都要坚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此句鼓励诸弟坚持学习,相信他们也能够取得成就。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好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

此句询问诸弟明年的学习计划,并表达了对他们选择学习地点的支持。

吾争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可及此间之纷冗乎?

此句以写信人的经历为例,说明即使在繁忙的环境中也能够坚持学习。

树堂均仙自十月起,每十日作文一首,每日看书十五页,亦极有恒。

此句以树堂均仙为例,再次强调了恒心的重要性。

诸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

此句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希望诸弟能够通过实践来培养恒心。

若看注疏,每经不过数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事,又勿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

此句提醒诸弟在学习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不要因为家务或考试而中断学习。

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的灵活性,即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

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

此句表达了写信人对诸弟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时刻关注恒心的重要性。

兄国藩手草。

此句表明信件是由写信人亲自书写的,体现了他的认真态度。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52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