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原文

澄沅两弟左右:

屡接弟信,并阅弟给纪泽等谕帖,具悉一切。

兄以八月十三出省,十月十五日归署,在外匆匆,未得常寄函与弟,深以为歉。

小澄生子,岳松入学,是家中近日可庆之事,沅弟夫妇病而速痊,亦属可慰。

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

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则太陋。

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

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

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肢不能行。

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

两弟如以为然,望常以此教诫子侄为要。

兄在外俩月有余,应酬极繁,眩晕脑气等症,幸示复发,脚中亦愈。

惟目蒙日甚小便太多,衰老相逼,时势当然,无足怪也。

(同治六年十月廿三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译文

澄沅两位弟弟左右:

我屡次接到弟弟的信件,也阅读了弟弟写给纪泽等人的信,都了解了一切情况。我于八月十三日离开家乡,十月十五日回到官署,在外面匆匆忙忙,没有能够经常写信给弟弟,对此深感抱歉。

家中最近有可喜之事:小澄生了孩子,岳松入学,这些都是值得庆祝的事情。沅弟夫妇生病,但很快痊愈,这也让人感到欣慰。

我看家里的后辈们身体都较弱,读书进步不大,曾经勉励孩子们学习四件事:一是读新书要追求速度,读得不多就会显得浅薄。二是温习旧书要追求熟练,不背诵就会容易忘记。三是练习写字要有恒心,写得不好就像人没有衣服,山没有树木。四是作文要苦思,写不好就像人哑了不能说话,马腿不能行走。这四件事缺一不可,因为我一生经历了很多,深知这一点,现在也后悔没有做到,希望家里的侄子们能够努力实践。

我在外面两个月多,应酬非常多,眩晕和脑气等症状幸运地没有复发,脚伤也已经好了。只是眼睛越来越模糊,小便也越来越多,衰老的感觉越来越逼近,这是时代和环境造成的,不值得奇怪。

(同治六年十月廿三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注解

澄沅两弟:澄和沅,指作者的两位弟弟。

左右:古代书信中用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相当于现代的‘您好’或‘敬意’。

屡接弟信:多次收到弟弟的信。

谕帖:古代官府或长辈向下级或晚辈发布的命令或指示。

出省:离开本省到其他地方。

归署:回到官署。

匆匆:匆忙,形容时间紧迫。

寄函:寄送书信。

小澄生子:小澄生了孩子。

岳松入学:岳松入学读书。

可庆之事:值得庆祝的事情。

病而速痊:生病后很快痊愈。

体皆虚弱:身体都很虚弱。

读书不甚长进:读书进步不大。

看生书宜求速:阅读新书时应该追求快速,不这样就会显得粗俗。

温旧书宜求熟:复习旧书时应该追求熟练,不这样容易忘记。

习字宜有恒:练习书法应该有恒心,不这样就会像人没有衣服,山没有树木一样。

作文宜苦思:写作文应该深思熟虑,不这样就会像人哑了不能说话,马腿断了不能行走一样。

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项都不可以。

阅历一生:经历了一生。

深悔之者:深感悔恨的人。

力行之:努力去实践。

应酬:应付各种社交活动。

眩晕脑气等症:眩晕、脑气等病症。

幸示复发:幸运的是这些病症没有再次发作。

脚中亦愈:脚伤也已经痊愈。

目蒙日甚:视力逐渐模糊。

小便太多:尿量过多。

衰老相逼:衰老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时势当然:这是时代所必然的。

无足怪也:不值得奇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评注

澄沅两弟左右:

此句以亲切的称呼开篇,体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深厚情感,同时‘左右’一词也显示出一种尊重和礼貌。

屡接弟信,并阅弟给纪泽等谕帖,具悉一切。

此句表明作者对家人的关心,不仅阅读了家书,还阅读了家书中提到的其他信件,显示出作者对家庭事务的关注。

兄以八月十三出省,十月十五日归署,在外匆匆,未得常寄函与弟,深以为歉。

作者自述出省归署的时间,表达了对未能常与家人通信的歉意,体现了作者的责任感和对家人的思念。

小澄生子,岳松入学,是家中近日可庆之事,沅弟夫妇病而速痊,亦属可慰。

此句列举了家中近期发生的喜事,展现了作者对家庭幸福的喜悦和对家人健康的欣慰。

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

作者对家中后辈的状况表示担忧,认为他们体质虚弱,学业进展不理想。

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则太陋。

作者提出四项学习建议,首项强调阅读新书的速度,意在告诫后辈不要因为阅读速度慢而显得学识浅薄。

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

第二项建议强调对旧书的熟练掌握,强调背诵的重要性,以防止遗忘。

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

第三项建议强调习字要有恒心,否则字迹不佳,如同人无衣、山无木,强调了书法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肢不能行。

第四项建议强调作文要苦思冥想,否则写作能力不佳,如同人不能言、马不能行,强调了写作在表达思想中的重要性。

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

作者强调四项学习建议的重要性,并表示自己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和悔恨,希望家中的侄辈能够努力实践。

两弟如以为然,望常以此教诫子侄为要。

作者希望两位弟弟能够认同自己的观点,并以此教导子侄。

兄在外俩月有余,应酬极繁,眩晕脑气等症,幸示复发,脚中亦愈。

作者自述在外期间的生活状况,虽然应酬繁忙,但身体有所恢复,表达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心。

惟目蒙日甚小便太多,衰老相逼,时势当然,无足怪也。

作者感叹自己年龄渐长,身体出现衰老迹象,对此表示无奈,认为这是自然规律,无需过分惊讶。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5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