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原文

澄沅弟左右:

纪瑞侄得取县案首,喜慰无已!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谆嘱瑞侄从此奋勉加功,为人与为学并进,切戒骄奢二字,则家中风气日厚。

而诸子侄争相濯磨矣。

吾自受督办山东军务之命,初九十三日两折,皆己寄弟阅看,兹将两次批谕抄阅。

吾于廿五日起行登舟,在河下停泊三日,待遣回之十五营,一概开行,带去之六营,一概拔队,然后解维长行,茂堂不愿久在北路,拟至徐州度署。

九月问准茂堂还湘,勇丁有不愿留徐者,亦听随茂堂归。

总使吉中全军,人人荣归,可去可来,无半句闲话,惹人谈论,沅弟千万放心。

余舌尖蹇涩。

不能多说话,诸事不甚耐烦,幸饮食如常耳。

沅弟湿毒未减,悬之至!

药物断难收效,总以能养能睡为妙!

(同治四年五月廿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译文

澄沅弟,你好!纪瑞侄考中了县里的第一名,这个消息让我非常高兴和欣慰!我并不期望每一代都能富贵,但愿每一代都能有秀才。秀才,是读书人的种子,是世家大族的招牌,是礼义的旗帜。我特别叮嘱瑞侄,从现在开始要更加努力,既要提升自己的品德,也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一定要戒掉骄傲和奢侈这两个字,这样家里的风气才会日益浓厚。而其他的子侄们也会争相效仿的。

自从我接受了督办山东军务的命令后,初九和十三日我分别上交了两份报告,都已经寄给你看了。现在我将这两次的上谕抄送给你。我从二十五日开始启程乘船,在河下停泊了三天,等待被遣返回来的十五营全部出发,带去的六营也全部出发,然后才能解缆继续航行。茂堂不想在北路停留太久,打算去徐州度过署期。九月我会让茂堂回湖南,如果有不愿意留在徐州的勇丁,也可以随茂堂一起回去。总之,要让全军的人都能光荣回家,可以来去自由,不要有任何闲话,引起别人的谈论,沅弟你千万放心。

我的舌头有点不利索,说话不多,对很多事情都不太有耐心,幸好饮食还是正常的。沅弟的湿毒没有减轻,我非常担心!药物很难见效,总之能保养好身体,能好好睡觉就最好了!

(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注解

澄沅弟:澄沅弟是对弟弟的一种称呼,澄沅是弟弟的名字。

纪瑞侄:纪瑞侄是对侄子的一种称呼,纪瑞是侄子的名字。

县案首:县案首是指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县一级第一名的人,相当于现代的县状元。

秀才:秀才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低一级的功名,通过县试、府试后获得,有资格参加乡试。

世家:世家指世代有功名的家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招牌:招牌在这里比喻家族的荣誉和象征。

礼义:礼义是指古代社会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督办山东军务:督办是指监督办理,山东军务指的是在山东地区负责军事事务。

两折:两折在这里指两份报告或文件。

批谕:批谕是指上级对下级的批示或命令。

河下:河下可能指河流沿岸的某个地方。

十五营:营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十五营指的是十五个营的军队。

拔队:拔队是指离开原来的队伍,独立行动。

解维长行:解维长行是指解开系船的缆绳,开始长途航行。

茂堂:茂堂可能是指某位官员的别称或字号。

署:署在这里指官职或职务。

勇丁:勇丁是指有勇气的士兵。

吉中全军:吉中全军可能是指某个军队的名称或代号。

舌尖蹇涩:舌尖蹇涩是指说话不利索,可能是因为口腔或舌头的问题。

湿毒:湿毒是指中医理论中的湿气和毒素。

药物: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疾病的中药或其他药物。

养能睡:养能睡是指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够休息和恢复体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评注

澄沅弟左右:

此句以亲切的称呼开篇,体现了书信作者与收信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澄沅弟’是对收信人的昵称,‘左右’则是对对方的尊称,显示出写信人的谦逊和尊重。

纪瑞侄得取县案首,喜慰无已!

此句表达了对侄子纪瑞取得县案首的喜悦之情。‘案首’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喜慰无已’则形容喜悦之情无法言表。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此句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和对家族传承的重视。‘秀才’是科举制度中的最低一级,但作者认为有秀才之才便是家族的荣耀,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此句进一步阐释了秀才的意义,将秀才比喻为读书的种子,寓意着知识的传承和家族的文化底蕴。

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此句将秀才与世家、礼义相联系,强调了秀才在家族和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其在维护礼义传统中的作用。

谆嘱瑞侄从此奋勉加功,为人与为学并进,切戒骄奢二字,则家中风气日厚。

此句是对侄子的教诲,要求其勤奋学习,同时注重品德修养,避免骄傲和奢侈,以提升家族风气。

而诸子侄争相濯磨矣。

此句反映了家族中其他子侄的进取心,‘濯磨’意为磨砺,表示他们都在努力提升自己。

吾自受督办山东军务之命,初九十三日两折,皆己寄弟阅看,兹将两次批谕抄阅。

此句说明了作者担任山东军务督办的情况,并将自己的工作进展告知收信人,体现了对家族事务的关注。

吾于廿五日起行登舟,在河下停泊三日,待遣回之十五营,一概开行,带去之六营,一概拔队,然后解维长行,茂堂不愿久在北路,拟至徐州度署。

此句描述了作者即将启程的情景,以及军队的调动情况,体现了作者对军事事务的细致安排。

九月问准茂堂还湘,勇丁有不愿留徐者,亦听随茂堂归。

此句说明了茂堂即将返回湖南,以及对于不愿留在徐州的士兵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作者的仁爱之心。

总使吉中全军,人人荣归,可去可来,无半句闲话,惹人谈论,沅弟千万放心。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军队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荣耀归来,不受闲言碎语的影响,同时也对收信人表示了信任。

余舌尖蹇涩。不能多说话,诸事不甚耐烦,幸饮食如常耳。

此句反映了作者的身体状况,‘舌尖蹇涩’形容说话不便,‘诸事不甚耐烦’则表达了作者对事务的无奈。

沅弟湿毒未减,悬之至!药物断难收效,总以能养能睡为妙!

此句关心收信人的健康,‘湿毒未减’指湿毒病尚未痊愈,‘悬之至’表示非常担忧。作者建议以调养和休息为主,体现了对健康的重视。

(同治四年五月廿五日)

此句为书信的落款,注明了写信的时间,有助于后人了解信件的历史背景。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50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