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原文

澄弟左右:

沅弟营中久无战事,金陵之贼,亦无粮尽确耗。

杭州之贼目陈炳文,闻有投诚之信,克复当在目前。

天气阴雨作寒,景象亦不甚匪。

吾在兵间日久,实愿早灭此寇,仰斯民稍留孺遗而睹此消息,竟未知何日息兵也?

纪泽兄弟及王甥罗婿读书,均属有恒。

家中诸侄,近日勤奋否?

弟之勤,为诸兄弟之最,俭字工夫。

日来稍有长进否?

诸侄不知俭约者,常常训责之否(同治三年三月初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译文

澄弟左右:

沅弟营中很久没有打仗了,金陵的敌军,也没有粮食吃尽的准确消息。杭州的敌军头目陈炳文,听说有投降的消息,攻克城池应该就在眼前。天气阴雨寒冷,景象也不算太坏。我在军中已经很久了,实在希望能早日消灭这些敌人,让这些百姓能稍微保留一些后代,看到这个好消息,究竟不知道何时才能停战?

纪泽兄弟和王甥罗婿读书,都很有恒心。家里的侄子们,最近勤奋学习吗?弟弟的勤奋,是所有兄弟中最出色的,节俭的习惯。最近有没有一点进步?那些不知道节俭的侄子们,你是否经常教训他们?(同治三年三月初四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注解

澄弟:指作者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字澄弟。

沅弟:指作者曾国藩的另一个弟弟曾国潢,字沅弟。

营中:指军队的营地。

战事:指战争或战斗。

金陵:指南京,古代称为金陵。

贼: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指代敌军或反叛者。

粮尽确耗:指粮食耗尽的确切消息。

杭州:指浙江省的杭州市。

贼目:指敌军中的头目或首领。

陈炳文:指当时杭州的敌军首领陈炳文。

投诚:指敌军将领或士兵投降归顺。

克复:指攻占或收复。

目前:指现在,当前。

景象:指景象或状况。

匪:在这里可能指不好、不祥的意思。

兵间:指在军队中。

息兵:指停止战争,结束战斗。

纪泽兄弟:指作者曾国藩的儿子曾国荃的儿子曾国藩,字纪泽,以及他的兄弟。

王甥罗婿:指作者的甥婿,即作者的妻子的外甥和女婿。

读书:指学习阅读书籍。

有恒:指有恒心,有毅力。

诸侄:指作者的侄子们。

勤奋:指勤奋努力。

俭字工夫:指勤俭节约的功夫或习惯。

日来:指最近几天。

长进:指进步或提高。

训责:指教训和责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晚清时期,作者为曾国藩,其时正值晚清战乱频仍,国家多难。开篇‘澄弟左右’是书信中对弟弟的称呼,体现了书信的亲切与私人性质。

‘沅弟营中久无战事’表明了当时战事的不频繁,沅弟的营中缺少了战火的洗礼,这也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金陵之贼,亦无粮尽确耗’中的‘金陵之贼’指的是太平天国的军队,‘粮尽确耗’则说明敌军并未因为粮食问题而出现动摇,这体现了曾国藩对局势的冷静观察和深入分析。

‘杭州之贼目陈炳文,闻有投诚之信’表明了杭州的敌军将领陈炳文有投诚的意向,这可能是对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的一种利用,也反映了当时战争局势的复杂性。

‘克复当在目前’则是对未来胜利的乐观预测,这种乐观情绪在当时的书信中并不常见,体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

‘天气阴雨作寒,景象亦不甚匪’反映了当时恶劣的天气条件,‘景象亦不甚匪’则是对当前局势的客观评价,说明尽管条件艰苦,但并未出现异常。

‘吾在兵间日久,实愿早灭此寇’表达了作者作为军事将领,对于早日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强烈愿望,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仰斯民稍留孺遗而睹此消息’中的‘斯民’指的是普通百姓,‘孺遗’则是对年轻一代的关怀,作者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让年轻一代能够看到和平的消息。

‘竟未知何日息兵也’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结束时间的无奈和期待,这种情感在当时的书信中具有普遍性。

‘纪泽兄弟及王甥罗婿读书,均属有恒’是对家中晚辈的关心,‘有恒’则是对他们勤奋学习的肯定。

‘家中诸侄,近日勤奋否?’则是询问家中晚辈的学习情况,‘弟之勤,为诸兄弟之最,俭字工夫’则是对弟弟勤俭持家的赞扬。

‘日来稍有长进否?’是对弟弟近况的关心,‘诸侄不知俭约者,常常训责之否’则是对家中晚辈教育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家族教育的重视。

‘同治三年三月初四日’是书信的落款,记录了书信的时间,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5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