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九弟之病,自正月十六日后,日见强旺;

二月一日开荤,现全复元矣。

二月以来,日日习字,时有长进。

男亦常习小楷,以为明年考差之具。

近来改临智永千字文贴,不复临颜柳二家帖,以不合时宜故也。

孙男身体甚好,每日佻达欢呼,曾无歇息,孙女亦好。

浙江之事,闻于正月底交战,仍尔不胜。

去岁所失宁波府城,定海、镇海二县城,尚未收复。

英夷滋扰以来,皆汉好助之为虐,此辈食毛践土,丧尽天良,不知何日罪恶贯盈,始得聚而歼灭。

湖北崇阳县逆贼钟人杰为乱,攻占崇阳、通城二县。

裕制军即日扑灭,将钟人杰及逆党槛送京师正法,余孽俱已搜荆。

钟逆倡乱不及一月,党羽姻属,皆伏天诛。

黄河去年决口,昨已合拢,大功告成矣。

九弟前病中思归,近因难觅好伴,且闻道上有虞,是以不复作归计。

弟自病好后,亦安心不甚思家。

李碧峰在寓三月,现己找得馆地,在唐同年李杜家教书,每月俸金二两,月费一千。

男于二月初配丸药一料,重三斤,约计费钱六千文。

男等在京谨慎,望父母亲大人放心,

男谨禀。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匹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译文

男国藩跪拜禀报,父母亲大人,祝您们万福金安。九弟的病,从正月十六日之后,每天都有所好转;二月一日开始吃荤,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从二月开始,他每天都在练习写字,有所进步。我也经常练习小楷,为了明年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最近改练智永的千字文帖,不再练习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帖,因为它们不符合现在的时尚潮流。

孙子身体很好,每天都很活泼,欢声笑语,从未停歇,孙女也好。关于浙江的事情,听说在正月底有战斗,但仍然没有取胜。去年失去的宁波府城,定海、镇海两县城,还没有收复。自从英国人侵扰以来,都是一些汉奸帮助他们做坏事,这些人吃着我们的粮食,践踏着我们的土地,丧尽天良,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罪恶满盈,才能聚集起来被消灭。

湖北崇阳县的逆贼钟人杰作乱,攻占了崇阳、通城两县。裕制军立即扑灭了叛乱,将钟人杰和他的同党逮捕并送往京城处决,其余的叛乱分子都已经搜捕完毕。钟人杰发动叛乱不到一个月,他的党羽和亲戚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去年黄河决口,昨天已经合拢,大功告成。

九弟在病中想念回家,最近因为找不到好的伴侣,而且听说路上有危险,所以不再考虑回家的事情。我自从病好后,也安心了,不太想家。李碧峰在我这里住了三个月,现在已经找到了教书的地方,在唐同年的李杜家教书,每月的薪水是二两银子,每月的费用是一千文。我在二月初配了一剂药,重三斤,大约花费了六千文。我们在京城非常小心,希望父母亲大人放心,我恭敬地禀报。(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注解

国藩:指曾国藩,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任两江总督,是晚清重臣之一。

跪禀:古代书信开头的一种敬辞,表示对长辈或上级的尊敬,跪拜禀报。

父母亲大人:对父母的尊称,表示尊敬。

万福金安:古代对长辈或上级的祝福语,意指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九弟:指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曾参与太平天国运动,后成为湘军重要将领。

正月十六日:农历正月十六日,指旧历的日期。

强旺:强壮,身体恢复得很好。

开荤:指停止素食,开始吃荤食。

全复元:完全恢复健康。

习字:练习书法。

小楷:指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字形较小,笔画精细。

考差:指科举考试,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智永千字文:智永是唐代书法家,其书写的《千字文》是书法学习的经典。

颜柳二家帖: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参考。

时宜:时代潮流,符合时代的要求。

孙男:指曾国藩的孙子。

佻达欢呼:活泼好动,快乐地玩耍。

歇息:休息,停止活动。

孙女:指曾国藩的孙女。

浙江之事:指发生在浙江的某件事情。

正月底:农历正月月底,指旧历的日期。

交战:发生战斗。

不胜:未能取胜。

宁波府城:指宁波的城池。

定海、镇海二县城:指定海和镇海两座县城。

英夷:指英国侵略者。

汉好:指汉奸,指那些背叛国家、帮助外国侵略者的人。

丧尽天良:形容人极度残忍,道德沦丧。

罪恶贯盈:形容罪恶累累,到了该受到惩罚的时候。

聚而歼灭:集合力量,彻底消灭。

湖北崇阳县:指湖北崇阳县。

逆贼:指叛乱的敌人。

钟人杰:指湖北崇阳县的叛乱首领钟人杰。

裕制军:指当时的湖北巡抚裕谦。

扑灭:迅速平定。

槛送京师正法:将叛乱者用囚车押送至京城处以死刑。

搜荆:在荆州地区搜捕。

倡乱:发起叛乱。

党羽姻属:叛乱者的同党、亲属。

伏天诛:受到法律的严惩。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历史上多次发生决口。

合拢:堵住决口,恢复河道。

大功告成:大工程完成,取得重大成就。

配丸药:配制药丸。

重三斤:重量为三斤。

费钱六千文:花费六千文钱。

道上有虞:路上有危险,指有盗贼或其他威胁。

找得馆地:找到了教书的地方。

唐同年:指同年科举及第的人。

李杜:指李杜家,可能是指李姓和杜姓的人家。

俸金:工资。

月费:每月的费用。

谨禀:恭敬地禀报。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匹日: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日,指清朝道光皇帝的年号和具体的日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评注

男国藩跪禀的开头,体现了古代书信的礼仪规范,男字表明写信者为男性,跪禀则表达了写信人对父母的尊敬和谦卑之情。万福金安是古代常用的祝福语,表达了对父母安康的祝愿。

九弟之病,自正月十六日后,日见强旺;二月一日开荤,现全复元矣。这一段详细描述了九弟病情的变化,从‘日见强旺’到‘全复元’,表现了病情的好转,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医学治疗和营养补充的方法。

日日习字,时有长进。男亦常习小楷,以为明年考差之具。这句话揭示了国藩及其家人的文化追求,习字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为了应对科举考试,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改临智永千字文贴,不复临颜柳二家帖,以不合时宜故也。这里提到了智永和颜柳两位书法家,智永千字文是书法学习的经典之作,颜柳则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国藩的这一改变,可能是出于对时代潮流的顺应,也可能是个人审美观念的变化。

孙男身体甚好,每日佻达欢呼,曾无歇息,孙女亦好。这一段描绘了家中晚辈的生活状态,‘佻达欢呼’形象地展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和快乐,同时也反映了家庭和睦的氛围。

浙江之事,闻于正月底交战,仍尔不胜。去岁所失宁波府城,定海、镇海二县城,尚未收复。英夷滋扰以来,皆汉好助之为虐,此辈食毛践土,丧尽天良,不知何日罪恶贯盈,始得聚而歼灭。这一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浙江地区的战事和外国势力的侵略,以及汉奸的助纣为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湖北崇阳县逆贼钟人杰为乱,攻占崇阳、通城二县。裕制军即日扑灭,将钟人杰及逆党槛送京师正法,余孽俱已搜荆钟逆倡乱不及一月,党羽姻属,皆伏天诛,黄河去年决口,昨已合拢,大功告成矣。这一段描述了湖北地区的一次平叛事件,以及黄河治理工程的完成,展现了国家机器的运作和治理成效。

九弟前病中思归,近因难觅好伴,且闻道上有虞,是以不复作归计。弟自病好后,亦安心不甚思家。这段话反映了九弟的心态变化,从病中思归到安心不思家,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李碧峰在寓三月,现己找得馆地,在唐同年李杜家教书,每月俸金二两,月费一千。男于二月初配丸药一料,重三斤,约计费钱六千文。这两句话描绘了家庭成员的生活细节,包括李碧峰的求职和家中的经济状况,体现了古代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

男等在京谨慎,望父母亲大人放心,男谨禀。(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匹日)结尾部分,国藩再次表达了对父母的关心和孝道,同时注明了写信的日期,这是古代书信的常见做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49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